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物理 1.4 測量平均速度 教學設計_第1頁
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物理 1.4 測量平均速度 教學設計_第2頁
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物理 1.4 測量平均速度 教學設計_第3頁
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物理 1.4 測量平均速度 教學設計_第4頁
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物理 1.4 測量平均速度 教學設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4節(jié) 測量平均速度 教學設計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學會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確地測量時間、距離,并求出平均速度。加深對平均速度的理解。過程與方法 :掌握使用物理儀器停表和刻度尺的基本技能。體會設計實驗、實驗操作、記錄數(shù)據(jù)、分析實驗結果的總過程。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實驗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認真仔細的科學態(tài)度,正確、實事求是測量和記錄數(shù)據(jù)的良好作風。逐步培養(yǎng)學生學會寫簡單的實驗報告。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會用停表和刻度尺測量運動物體的平均速度。教學難點記時,繪制表格。實驗數(shù)據(jù)的處理和分析。 引入新課【師】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瞬時速度和平均速度。下面我們來看看劉翔當年展雄姿的視頻。通過下面的數(shù)據(jù)我們來了解下他的速度。劉翔跑完110米所用的時間為12.61,下面我們通過上節(jié)課學過的平均速度的求法:V=S/t=110m/12.61s= 8.72(m/s)=31.4公里/小時。劉翔每秒都能跑8.7米嗎?很明顯不是,我們求出的是他的平均速度。那么這節(jié)課我們的主題就是通過一些實驗來測量平均速度,通過例題鞏固結論。新知介紹一、停表【師】要測量平均速度,必須得求出這段路程的距離s,還要求出通過這段路程所用的時間t,先復習下之前提過的停表的使用。實驗室里常用的計時工具是停表(機械停表和電子停表),這是我們在實驗室里常用的一種儀器.電子停表的分度值可以達到0.01秒.機械停表在讀數(shù)時,要分別讀出分(小盤:轉一圈是15或60分鐘,也有30分鐘的,特此補充)和秒(大盤:轉一圈為30或60s),并將它們相加,下面我們重點介紹下機械停表的使用?!緳C械停表】停表的讀數(shù):小盤:通常有30刻度和60刻度型.30刻度型則每格代表0.5分鐘,60刻度型每格則代表0.25分鐘。大盤:大盤每圈代表30s,共60個大刻度,每兩個大刻度之間有5個小刻度,所以每格大刻度代表0.5s,每格小刻度代表0.1s,這也是停表精確度為0.1s的原因。讀數(shù)為小盤的分鐘數(shù)+大盤的秒讀數(shù).先讀小盤的讀數(shù),它的單位是分鐘,看上面的示數(shù)可知每分鐘分為前半分鐘和后半分鐘,要注意看它是指向哪半分鐘.接著讀大盤的讀數(shù),它的單位是秒,如果是前半分鐘就則讀0-30s,若為后半分鐘讀31-60s。【師】下面我們來練習幾個機械停表的讀法?!纠}】如圖所示,機械停表顯示的時間為_min_s?!痉治觥啃”P的分度值是0.5min,指針在1min和2min之間,偏向1min一側,分針示數(shù)為1min;大盤的分度值是0.1s,秒針示數(shù)為10.8s,因此秒表讀數(shù)為1min10.8s故答案為:1;10.8二、設計實驗【師】下面我們通過直尺、小車、秒表、卷尺、斜面板,來設計實驗,測定小車的平均速度?!編煛课覀儾捎蒙蠄D作為實驗圖,老師有這樣兩個問題:實驗的過程中,斜面的坡度大一點好,還是小一點好?為什么?金屬片在實驗中有什么作用?如何能使測量的時間更準確?【生】實驗中斜面應保持較小的坡度,這是為了便于測量時間;實驗中金屬片的作用是使小車在同一位置停下,便于準確測量小車移動的距離?!編煛看蠹一卮鸬煤芎?。三、進行實驗使斜面保持較小的坡度,把小車放在斜面頂端,金屬片放在斜面底端,測出小車將要通過的路程S1、S2,填在表格內(nèi)。測量小車從斜面頂端滑下并撞到金屬片的時間t1、t2,填在表格內(nèi)。【注意事項】測量小車沿斜面下滑的平均速度時,要使斜面保持較小的坡度,主要是為了小車運動速度慢點,便于測量小車運動的時間。重復實驗,填入實驗數(shù)據(jù):【師】通過實驗相信大家對平均速度的概念及求法都有了一個更深入的了解,下面我們通過幾道例題鞏固我們的學習成果?!纠}】如圖是測平均速度的實驗裝置,斜面應選擇較_的坡度;實驗中金屬片的作用是_便于準確測量_;小車通過上半程的平均速度_小車通過下半程的平均速度(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若秒表每格為1s,則小車通過全程的平均速度是_?!痉治觥繉嶒炛行泵鎽3州^小的坡度,這是為了便于測量時間;實驗中金屬片的作用是使小車在同一位置停下,便于準確測量小車移動的距離;據(jù)圖可以看出,小車上半段的時間是3s,下半段的時間是2s,所以據(jù)v=s/t可知,s相同,下半段的時間短,故下半段的平均速度大;據(jù)圖可知,全程的路程是S1,總時間是5s,故故全程的平均速度是:v=0.2m/s;故答案為:小;使小車在同一位置停下;小車移動的距離;小于;0.2m/s;【例題】2019年8月23日北京田徑世錦賽男子100米決賽在鳥巢舉行,如圖是我國飛人蘇炳添在男子100米比賽中測得5s末的速度為9.0m/s,10s末到達終點的速度為10.2m/s,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在前5s內(nèi)運動員的平均速度為4.5m/sB在后5s內(nèi)運動員的平均速度為9.6m/sC在本次百米賽跑中運動員的平均速度為10.0m/sD在本次百米賽跑中運動員的平均速度為9.1m/s【分析】(1)根據(jù)v=s/t,平均速度的計算應為路程和對應時間的比值,前5秒的路程未知,則無法計算;故AB錯誤;(2)百米賽跑中的平均速度為:總位移為s=100m總時間為t=10s則平均速度為:v=s/t=10m/s,故C正確,D錯誤故選C課堂練習1、小東在百米賽跑中第1秒內(nèi)通過的路程是3米,第2秒內(nèi)通過的路程是5米,第3秒內(nèi)通過的路程是7米,則他在這3秒內(nèi)(B)A前2秒內(nèi)的平均速度為5m/sB后2秒內(nèi)的平均速度為6m/sC3秒內(nèi)的平均速度為7m/sD最后1秒內(nèi)的平均速度為5m/s2、如圖為“測量物體運動的平均速度”的實驗,圖中停表的示意圖分別表示小車通過斜面A、B、C三點的時刻,B點是全程AC的中點小車從A點運動到C點的過程中,以下說法正確的是(D)A以木塊為參照物,小車是靜止的B小車對斜面的壓力就是小車的重力C小車AB段運動所用時間與BC段運動所用時間相等D小車AC段的平均速度大于AB段的平均速度3、一個物體由靜止開始通過一段路程,它的速度愈來愈大,在通過這段路程的最后3m時,所用時間是2s,那么這個物體在整段路程平均速度是(C)A等于1.5m/s B大于1.5m/sC小于1.5m/s D條件不足,無法確定4、“十一”假期,小敏隨爸媽由合肥到武漢外出旅行,兩地相距360km,早上09:00出發(fā),途中在服務區(qū)休息了30min,13:00到達武漢,她發(fā)現(xiàn)很多現(xiàn)象都與我們學過的物理有關,并寫下一些相應的旅行日記,你認為她的日記中描述不妥當?shù)氖牵―)A全程的平均速度為90 km/hB汽車經(jīng)過橋梁時發(fā)現(xiàn)如圖甲所示的標示牌是對汽車的限重C汽車行駛中,路邊的樹木向后飛馳而去,這是因為我選擇了汽車為參照物D有十分鐘時間,汽車速度儀表指示如圖乙,因此這段時間汽車一定在做勻速直線運動5、如圖所示,一小鋼球從光滑固定斜面的A點靜止釋放,相繼經(jīng)過B、C兩點,且AB=BC,則下列分析正確的是(忽略空氣阻力的影響)(D)A小鋼球下滑過程中做勻速直線運動B小鋼球在AB、BC兩段內(nèi)運動的平均速度相等C就A、B、C三點而言,小鋼球在A點具有的機械能最大D小鋼球所受重力在AB、BC兩段內(nèi)做功相等6、在“測平均速度”的實驗中(如圖),選擇較小坡度的斜面,是為了便于測量_。讓小車從斜面的A點由靜止開始下滑,測出小車到達B點的時間為1.6s則AB段的路程sAB=_cm(估讀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小車在AB段的平均速度為_cm/s如果在某次測量中小車過了B點才停止計時,測得AB段的平均速度vAB會偏_。答案:時間;40.0;25.0;小課堂小結 平均速度的定義及計算公式:v=s/t其中s為一段路程,t為通過這段路程所用時間。探究平均速度的實驗,注意兩點:實驗中斜面應保持較小的坡度,這是為了便于測量時間;實驗中金屬片的作用是使小車在同一位置停下,便于準確測量小車移動的距離。課后習題 完成配套課后練習題板書 平均速度的定義及計算公式:v=s/t其中s為一段路程,t為通過這段路程所用時間。實驗:實驗的過程中,斜面的坡度大一點好,還是小一點好?為什么?金屬片在實驗中有什么作用?如何能使測量的時間更準確? 第四節(jié) 測量平均速度測試題知識點:平均速度的計算1(2019邵陽)2019年5月31日,中國選手蘇炳添在國際田聯(lián)鉆石聯(lián)賽男子100m比賽中,以9秒99的成績獲得第三名,成為當今跑得最快的黃種人,在這次100m比賽中,蘇炳添的平均速度約為()A0.1m/sB1m/sC10m/sD100m/s2(2019黃石)小東在百米賽跑中第1秒內(nèi)通過的路程是3米,第2秒內(nèi)通過的路程是5米,第3秒內(nèi)通過的路程是7米,則他在這3秒內(nèi)()A前2秒內(nèi)的平均速度為5m/sB后2秒內(nèi)的平均速度為6m/sC3秒內(nèi)的平均速度為7m/sD最后1秒內(nèi)的平均速度為5m/s3(2019聊城)如圖為“測量物體運動的平均速度”的實驗,圖中停表的示意圖分別表示小車通過斜面A、B、C三點的時刻,B點是全程AC的中點小車從A點運動到C點的過程中,以下說法正確的是()A以木塊為參照物,小車是靜止的B小車對斜面的壓力就是小車的重力C小車AB段運動所用時間與BC段運動所用時間相等D小車AC段的平均速度大于AB段的平均速度4(2019大慶)在研究水滴下落規(guī)律的實驗中,答開水龍頭讓水一滴一滴下落,并用頻閃照相機每隔0.1s拍攝了同一水滴下落時的不同位置,如圖所示,有圖可知,水滴下落0.3s內(nèi)的平均速度是()A150m/sB15m/sC1.5m/sD0.15m/s5(2019玉林)一輛汽車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駛了120km的路程,前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為60km/h,后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為40km/h,則汽車行駛這120km()A所用時間為2.4hB所用時間為2.6hC平均速度為48km/hD平均速度為50km/h6(2019滕州市自主招生)在2019年北京奧運會中,牙買加選手博爾特成為了一名公認的世界飛人,在男子100m決賽和男子200m決賽中他分別以9.69s和19.30s的成績打破兩項世界紀錄,獲得兩枚金牌關于他在這兩次決賽中的運動情況,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200m決賽中的路程是100m決賽的兩倍B200m決賽中的平均速度約為10.36m/sC100m決賽中的平均速度約為10.32m/sD100m決賽中的最大速度約為20.64m/s7(2019武威校級一模)某百米短跑運動員,他的成績?yōu)?0秒,如果他在前5秒內(nèi)的平均速度為9m/s;沖過終點的時速度達到13m/s,那么他跑完全程的平均速度為()A8m/sB9m/sC10m/sD11m/s8(2019肥城市校級模擬)短跑運動員在某次百米賽跑中測得5秒末的速度為9.0m/s,10秒末到達終點的速度為10.2m/s,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在前5秒內(nèi)運動員的平均速度為4.5 m/sB在后5秒內(nèi)運動員的平均速度為9.6m/sC百米賽跑中運動員的平均速度為10.0m/sD百米賽跑中運動員的平均速度為9.1m/s9(2019秋夏津縣校級月考)一個物體由靜止開始通過一段路程,它的速度愈來愈大,在通過這段路程的最后3m時,所用時間是2s,那么這個物體在整段路程平均速度是()A等于1.5m/sB大于1.5m/sC小于1.5m/sD條件不足,無法確定10(2019淮北模擬)“十一”假期,小敏隨爸媽由合肥到武漢外出旅行,兩地相距360km,早上09:00出發(fā),途中在服務區(qū)休息了30min,13:00到達武漢,她發(fā)現(xiàn)很多現(xiàn)象都與我們學過的物理有關,并寫下一些相應的旅行日記,你認為她的日記中描述不妥當?shù)氖牵ǎ〢全程的平均速度為90 km/hB汽車經(jīng)過橋梁時發(fā)現(xiàn)如圖甲所示的標示牌是對汽車的限重C汽車行駛中,路邊的樹木向后飛馳而去,這是因為我選擇了汽車為參照物D有十分鐘時間,汽車速度儀表指示如圖乙,因此這段時間汽車一定在做勻速直線運動11(2019上甘嶺區(qū)校級模擬)小剛家距學校1200米,上學時,前半段用了6分鐘,后半段用了10分鐘問:小剛上學的平均速度為()A1.25米/秒B2米/秒C7.5米/秒D0.83米/秒12(2019無錫一模)如圖所示,一小鋼球從光滑固定斜面的A點靜止釋放,相繼經(jīng)過B、C兩點,且AB=BC,則下列分析正確的是(忽略空氣阻力的影響) ()A小鋼球下滑過程中做勻速直線運動B小鋼球在AB、BC兩段內(nèi)運動的平均速度相等C就A、B、C三點而言,小鋼球在A點具有的機械能最大D小鋼球所受重力在AB、BC兩段內(nèi)做功相等13(2019河北模擬)張琳家附近有一公共自行車站點,他經(jīng)常騎公共自行車去上學,某一次從家到學校運動的st圖象如圖所示,則張琳從家到學校的平均速度是()A3.21m/sB2.25m/sC1.92m/sD1.35m/s14(2019武進區(qū)校級模擬)一短跑運動員在100m比賽中跑到50m時速度大小是9.5m/s,在10秒末到達終點沖刺時,速度大小為11.5m/s,這名運動員在百米賽程中的平均速度大小是()A11.5m/sB10.5m/sC10m/sD9.5m/s15(2019秋臨沂校級月考)一學生在運動會上擲鉛球,成績是12m,那么鉛球通過的路程()A等于12mB大于12mC小于12mD以上三種情況都有可能16(2019春重慶校級期末)根據(jù)你對生活中物理量的認識,你認為下列數(shù)據(jù)最符合實際情況的是()A百米賽跑運動員的平均速度約為20 m/sB通常情況下,水的密度大于1.0 Kg/mC正在考試的考場內(nèi)的大氣壓約為1.05105PaD將八年級物理課本從地面撿回到課桌上,所做的功大約需要30J17(2019秋開封校級月考)在學校運動會上,小明參加的項目是百米賽跑起跑后,小明越跑越快,最終以12.5s的優(yōu)異成績獲得冠軍關于上述小明的百米賽跑過程,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小明在前50m一定用了6.25 sB小明每秒鐘通過的路程都是8mC小明的平均速度是8m/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