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現(xiàn)象》單元測試題_第1頁
《光現(xiàn)象》單元測試題_第2頁
《光現(xiàn)象》單元測試題_第3頁
《光現(xiàn)象》單元測試題_第4頁
《光現(xiàn)象》單元測試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光現(xiàn)象單元測試題DIV.MyFav_1294105706013 P.MsoNormal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10.5pt; MARGIN: 0cm 0cm 0pt;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TEXT-ALIGN: justifyDIV.MyFav_1294105706013 LI.MsoNormal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10.5pt; MARGIN: 0cm 0cm 0pt;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TEXT-ALIGN: justifyDIV.MyFav_1294105706013 DIV.MsoNormal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10.5pt; MARGIN: 0cm 0cm 0pt;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TEXT-ALIGN: justifyDIV.MyFav_1294105706013 P.MsoHeaderBORDER-RIGHT: medium none; PADDING-RIGHT: 0cm; BORDER-TOP: medium none; PADDING-LEFT: 0cm; FONT-SIZE: 9pt; PADDING-BOTTOM: 0cm; MARGIN: 0cm 0cm 0pt; BORDER-LEFT: medium none; LAYOUT-GRID-MODE: char; PADDING-TOP: 0cm; BORDER-BOTTOM: medium none;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TEXT-ALIGN: centerDIV.MyFav_1294105706013 LI.MsoHeaderBORDER-RIGHT: medium none; PADDING-RIGHT: 0cm; BORDER-TOP: medium none; PADDING-LEFT: 0cm; FONT-SIZE: 9pt; PADDING-BOTTOM: 0cm; MARGIN: 0cm 0cm 0pt; BORDER-LEFT: medium none; LAYOUT-GRID-MODE: char; PADDING-TOP: 0cm; BORDER-BOTTOM: medium none;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TEXT-ALIGN: centerDIV.MyFav_1294105706013 DIV.MsoHeaderBORDER-RIGHT: medium none; PADDING-RIGHT: 0cm; BORDER-TOP: medium none; PADDING-LEFT: 0cm; FONT-SIZE: 9pt; PADDING-BOTTOM: 0cm; MARGIN: 0cm 0cm 0pt; BORDER-LEFT: medium none; LAYOUT-GRID-MODE: char; PADDING-TOP: 0cm; BORDER-BOTTOM: medium none;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TEXT-ALIGN: centerDIV.MyFav_1294105706013 P.MsoFooterFONT-SIZE: 9pt; MARGIN: 0cm 0cm 0pt; LAYOUT-GRID-MODE: char;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DIV.MyFav_1294105706013 LI.MsoFooterFONT-SIZE: 9pt; MARGIN: 0cm 0cm 0pt; LAYOUT-GRID-MODE: char;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DIV.MyFav_1294105706013 DIV.MsoFooterFONT-SIZE: 9pt; MARGIN: 0cm 0cm 0pt; LAYOUT-GRID-MODE: char;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DIV.MyFav_1294105706013 PFONT-SIZE: 12pt; MARGIN-LEFT: 0cm; MARGIN-RIGHT: 0cm; FONT-FAMILY: 宋體DIV.MyFav_1294105706013 DIV.Section1page: Section1DIV.MyFav_1294105706013 OLMARGIN-BOTTOM: 0cmDIV.MyFav_1294105706013 ULMARGIN-BOTTOM: 0cm(試卷滿分100分 考試時間90分鐘)一、選擇題(每題只有一個選項是正確的每小題3分共36分)1如圖1所示的四種現(xiàn)象中,由于光的直線傳播形成的是( )2如圖所示,一束光線射向平面鏡,那么這束光線的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分別為( )A40、40 B40、5O C50、4O D50、503在圖所示的光現(xiàn)象中,屬于光的折射現(xiàn)象的是( )4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光從空氣射入水中,同時發(fā)生反射和折射B光從空氣射入水中,傳播方向一定改變C光從空氣射入水中,折射角一定大于入射角D光從空氣射入水中,只發(fā)生折射現(xiàn)象5如圖所示,對下列光學現(xiàn)象的描述或解釋錯誤的是( )A圖(a)中漫反射的光線盡管雜亂無章,但每條光線仍然遵循光的反射定律B圖(b)中木工師傅觀察木板是否平整,是利用了光的直線傳播特點C圖(c)所示炎熱夏天公路上的海市蜃樓景象,是由光的反射現(xiàn)象造成的D圖(d)所示是太陽光經過三棱鏡色散后的色光排列情況6 衛(wèi)生室內兩墻相距只有3米,現(xiàn)在左墻上掛有視力表,而按要求人必須相距該表5米的距離,下列能滿足該要求的是( )A應在右墻掛一面鏡子,左墻也掛一面鏡子,人面向左鏡1米B應在右墻掛一面鏡子,人面向右鏡,離鏡1米C應在右墻掛一面鏡子,人面向右鏡,離鏡25米D應在右墻掛一面鏡子,人面向右鏡,離鏡2米7如圖所示,關于國慶60周年大閱兵場景,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迎風招展的紅旗呈現(xiàn)紅色,是因為紅旗折射紅色光B整個隊列整齊劃一,觀眾是通過光沿直線傳播來判斷的C士兵帽子上的軍徽熠熠發(fā)光,是因為軍徽是光源D士兵響亮的口號,是通過電磁波傳入周圍觀眾耳內的8一束光由水斜射向空氣,當入射線不斷向法線靠攏時( )A折射線和反射線都向法線靠攏B折射線和反射線都遠離法線C折射線靠攏法線,而反射線遠離法線D反射線靠攏法線,而折射線遠離法線9在湖邊,小麗看到了平靜的湖水中金魚游弋于藍天白云之間,她看到的金魚和白云( )A都是經水折射而成的像B分別經水面反射和水折射而成的像C都是經水面反射而成的像D分別經水折射和水面反射而成的像10如果用一塊紅色玻璃對著藍字看,看到的字是( )A紅色 B 藍色 C 白色 D黑色11如圖所示的四種情景中,屬于光的反射的是( )12下列現(xiàn)象中,對關于紫外線應用的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A人民幣的防偽利用了紫外線的熒光作用B適當照射太陽光可以促使人體合成維生素DC經常在太陽光下曬曬衣物,可以起到殺菌消毒作用D電視機的遙控器可以發(fā)出不同的紫外線,來實現(xiàn)對電視機的遙控二、填空與作圖題(填空題每空1分,作圖題每題2分,共24分)13一束激光在空氣中傳播2秒鐘,通過的路程約為_m;當這束激光以30度的入射角射到平面鏡上時,反射角是_度。14張偉同學課外利用底部有一個小孔的易拉顴做小孔成像的實驗,如圖所示,則他在半透明的紙上看到的像是蠟燭的_(圓形的光斑、蠟燭的正立像、蠟燭的倒立像)15位于我市市中心的鏡湖以環(huán)種楊柳而景勝一方,湖畔垂柳成萌,水面倒影如鏡。從物理學的角度看,“垂柳成蔭”是由于光的_形成的,“倒影如鏡”是由光的_所形成的岸邊柳樹的_(選填“實像”或“虛像”)。16如圖是一束光在玻璃和空氣的分界面上發(fā)生折射的光路圖。由圖可知,光線是從_射入_中。17有時,教室黑板反光能“晃”著一些同學的眼睛,其原因是同學們能看到黑板上的字,是因為字發(fā)生了_(鏡面反射、漫反射)18物理課上,同學們正以“科技創(chuàng)新讓上海世博更精彩”為主題開展活動。下面是小紅同學介紹世博會中的物理知識,中國館主要部分呈現(xiàn)紅色,是因為_。19物理知識滲透于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以下的警示語或成語中,涉及到的物理知識是:圖書館掛的警示語“請勿喧嘩”_成語“一葉障目”_猴子撈月是“竹籃打水一場空”_20按下列要求完成光路圖。(1)根據光的反射定律,在圖(1)中畫出反射光線并標出反射角的度數。(2)如圖(2)所示,S是點光源,S是S通過一個平面鏡所成的像,請作出平面鏡的位置及一條入射光線和對應的反射光線(注意箭頭和虛、實線)。(3)如圖(3)所示,一束光沿AO方向從水中射向空氣中畫出它的反射光線和折射光線。(4)作出圖(4)中物體AB通過平面鏡所成的像。(5)如圖(5)所示,小明通過一平面鏡看到了桌子下面的小球。圖中畫出了入射光線和反射光線,但未標出光的傳播方向。在圖中用箭頭標出光的傳插方向,并根據光的反射定律畫出平面鏡。三、實驗探究題(每小題2分共30分)21小明在進行光的反射規(guī)律實驗的探究過程中:(1)小明同學用上圖所示的裝置做實驗,其中有一個可折轉的光屏,這個光屏在實驗中除了能呈現(xiàn)光外,另一個重要作用是:_(2)光屏是放在平面鏡上而不是放在透明玻璃板,小明選平面鏡做實驗的原因是_。(3)在光屏上標有角度數是為了研究_。(4)請在下圖中標出反射角的度數。(5)小明想探究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是否在同一平面內,他應如何操作?_。(6)在下圖中如果讓光線逆著OF的方向射向鏡面,會發(fā)現(xiàn)反射光線沿著OE方向射出,這表明:_。(7)一條入射光線與鏡面的夾角為60,反射角是_。若反射角增大15,反射光線和入射線的夾角是_。入射光線和鏡面的夾角是_。若反射光線與鏡面垂直,則入射角是_,反射角是_。22如圖是小紅“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情景:小紅的實驗裝置是:豎立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把直尺,直尺與玻璃板垂直;兩支相同的蠟燭A、B豎立于玻璃板兩側的直尺上,以A蠟燭為成像物體。(1)小紅選擇玻璃板代替鏡子進行實驗的目的是_。(2)所用刻度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較像與物_關系。(3)選取兩段完全相同的蠟燭是為了比較像與物的_關系。(4)為便于觀察,該實驗最好在_環(huán)境中進行(選填“較明亮”或“較黑暗”);此外,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鏡,雖然成像不如平面鏡清晰,但卻能在觀察到A蠟燭像的同時。也能觀察到_,巧妙地解決了確定像的位置和大小的問題。(5)點燃A蠟燭,小心地移動B蠟燭,直到與A蠟燭的像_為止,這時發(fā)現(xiàn)像與物的大小_;進一步觀察AB兩支蠟燭在直尺上的位置發(fā)現(xiàn),像和物的連線與玻璃板_。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離_。(6)移去后面的蠟燭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則光屏上_接收到蠟燭燭焰的像(填“能”或“不能”)。所以平面鏡所成的像是_像(填“虛”或“實”)。(7)小紅將蠟燭逐漸遠離玻璃板時,它的像_(填“變大”、“變小”或“不變”)。(8)為證實上述有關成像特點是否可靠,你認為應采取下列哪一項操作?( )A保持A、B兩支蠟燭的位置不變,多次改變玻璃板的位置進行觀察B保持玻璃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