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閱讀5頁,還剩26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西學(xué)中培訓(xùn),中國中醫(yī)科學(xué)院中醫(yī)基礎(chǔ)理論研究所 李海玉,中藥學(xué),課程概況,90學(xué)時(320味)/12學(xué)時 總論+各論(9小時) 李海玉(周二)、盧紅蓉(周四) 現(xiàn)代研究進展(3小時) 劉麗梅,第一講 授課內(nèi)容,總論: 炮制、四氣五味、七情、升降浮沉、歸經(jīng)、用法用量 解表藥 清熱藥 瀉下藥 祛風濕藥,要求: 1、了解總論內(nèi)容 2、掌握主要藥物功效,中藥炮制方法,修治純凈、粉碎、切制。 水制漂洗、浸泡、悶潤、噴灑、水飛 。 火制 炒、炙、燙、煅、煨。 水火共制煮法、蒸法、燉法、潬法、淬法。 其他制法 制霜、發(fā)酵、精制、藥拌、發(fā)芽。,常用輔料: 液體:醋、酒、鹽水、姜汁、蜂蜜 固體:鹽、土(伏龍肝)、麩子、蛤粉、石灰、白帆,中藥炮制目的,降低或消除藥物的毒副作用,保證用藥安全。 增強藥物的作用,提高臨床療效。 改變藥物的性能或功效,使之更能適應(yīng)病情的需要。 改變藥物的某些性狀,便于貯存和制劑。 純凈藥材,保證藥材品質(zhì)和用量準確及矯臭、矯味, 以便于服用。,常用中藥炮制品種,麻黃:(生)麻黃(偏發(fā)汗解表) 炙麻黃(偏平喘) 甘草:生甘草(偏清熱利尿) 炙甘草(偏潤肺和中) 黃芪:生黃芪(偏托毒生?。?炙黃芪(偏補氣潤肺) 枇杷葉:生枇杷葉(止嘔)炙枇杷葉(肺虛久咳) 款冬花:款冬花(外感暴咳) 炙冬花(止咳) 姜:生姜 干姜 炮姜 姜炭 石膏:生石膏(瀉火除煩止渴,內(nèi)服) 煅石膏(收斂生肌,外用) 龍骨:(煅)龍骨(收斂固脫) 生龍骨(鎮(zhèn)驚安神,平肝潛陽) 牡蠣:(煅)牡蠣(收斂固澀,制酸止痛) 生牡蠣(平肝潛陽,鎮(zhèn)驚安神、軟堅散結(jié)) 荊芥:荊芥 荊芥炭(止血)荊芥穗(力強),常用中藥炮制品種,黃連:(生)黃連 酒(炒)黃連 姜黃連 吳萸連 黃連炭 黃芩:(生)黃芩 酒(炒)黃芩 黃芩炭 麥芽: 生麥芽(疏肝)炒麥芽(消積) 焦麥芽(消積) 山楂:(生)山楂(活血) 焦山楂(消失導(dǎo)滯) 谷芽:生谷芽(和中) 炒谷芽(消食) 焦谷芽(消食力強) 半夏:(法)半夏 清半夏 姜半夏 竹瀝半夏 白術(shù):(炒)白術(shù)(健脾和胃) 土炒白術(shù)(補脾止瀉) 焦白術(shù)(補脾止瀉,溫中止血) 生白術(shù)(健脾燥濕) 當歸:(生)當歸 酒當歸(活血力強) 土當歸 當歸炭 白芍: 生白芍(平肝斂陰)炒白芍(養(yǎng)血調(diào)經(jīng)) 酒白芍 醋白芍 土白芍 人參:生曬參 參須 白參(糖參) 杜仲:生杜仲() 杜仲炭(止血) 烏梅:烏梅(生津安蛔) 烏梅炭(止瀉止血),常用中藥炮制品種,紫蘇:蘇葉(發(fā)表散寒),蘇梗(理氣寬中、安胎)。 菊花:黃菊花(疏散風熱),白菊花(平肝明目) 瓜蔞:(全)瓜蔞 瓜蔞皮(清肺化痰,利氣寬胸) 瓜蔞仁(潤肺化痰,滑腸通便) 當歸:全當歸(和血)當歸身(補血),當歸尾(破血) 薏苡仁:生薏苡仁(清利濕熱、除痹排膿) 炒薏苡仁(健脾止瀉) 大黃:生大黃(瀉下) 制大黃(制軍) 酒大黃(酒軍活血) 熟大黃 大黃炭(止血) 柴胡:生柴胡(解表清熱) 醋柴胡(疏肝解郁) 梔子:生梔子(瀉火) 梔子炭(止血) 首烏:生首烏(解毒、截瘧、潤腸通便) 制首烏(補肝腎、宜精血),大黃,生大黃(大黃、川軍、綿紋),浸潤切片干燥而成 熟大黃(制大黃、熟軍),切咀用定量黃酒蒸透 酒大黃(酒軍),切片黃酒悶潤炒 大黃炭(大黃炭、川軍炭、綿紋炭、軍炭),切片炒至焦黑色,功效:攻積導(dǎo)滯、瀉熱通便、活血祛瘀,生大黃:瀉下作用峻烈,易傷胃氣; 熟大黃:瀉下作用緩和,并增強活血祛瘀的功效 酒大黃:借酒提升之性,引藥上行可清上焦實熱; 大黃炭:瀉下作用極弱,并有止血作用,用于大腸積滯而致的便血。,人參,園參:栽培者 山參:野生者 林下參:播種在野生狀態(tài)下自然生長 生曬參:園參經(jīng)曬干或烘干 生曬山參: 山參經(jīng)曬干 紅參:高溫蒸汽蒸2小時直至全熟為止,干燥后除去參須,再壓成不規(guī)則方柱狀 糖參:鮮根以針扎孔,用糖水浸后曬干 白參:多選用身短、質(zhì)較次者,用沸水燙煮片刻,然后曬干 參須:以紅參須為多見,性能與紅參相似,但效力較小而緩和,功效:大補元氣,補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益智。,野生人參功效最佳 生曬人參性較平和,適用于氣陰不足者; 紅參藥性偏溫,溫補,多用于氣陽兩虛者。 白參、糖參,性溫和。性最平和,效力相對較小,適用于健脾益肺。,生:清熱瀉火,除煩止渴 煅:收濕生肌,斂瘡,止血,生石膏,煅石膏,石膏,【功效】:解肌清熱,除煩止渴、清熱解毒、瀉火。,杜仲,【功效】補肝腎,強筋骨,安胎,鹽杜仲:補肝腎,止血、安胎降壓,生杜仲:補肝腎,強筋骨,杜仲炭:補益肝腎 止血,四氣:又稱四性,是指寒熱溫四種藥性。,四氣,五味,指辛、甘、酸、苦、咸五種不同的藥味。,藥味不止五種。一般淡附于甘,澀附于酸,辛香并稱。,藥味和可品嘗出的藥物的滋味有相當一部分不一致。,五味既是藥物作用規(guī)律的高度概括,又是部分藥物真實滋味的具體表示。,五味辛味,五味甘味,五味酸味,不良作用:大多能收斂邪氣,凡邪氣未盡之證均當慎用。,五味苦味,苦 味,能 泄,能 燥,堅 陰,通泄瀉下積滯 清泄清熱瀉火 降泄降逆氣止嘔,寒濕苦溫燥濕 濕熱苦寒燥濕,瀉火存陰,五味咸味,能 軟,咸 味,軟堅散結(jié),瀉下通便,能 下,軟堅散結(jié)治癥瘕、癭瘤、痰核等病證,瀉下通便熱結(jié)便秘,滲濕利水用治水腫、小便不利等癥,淡 味,滲濕利尿,龍骨,海螵蛸,澀精止遺,收斂止血、止帶,能收斂固澀。,澀 味,澀附于酸,酸澀并稱,辛能散氣,故氣虛時不宜用; 甘能助濕,故中滿者不宜用; 苦能燥濕,故津液不足者宜慎用; 酸能斂澀,故余邪未盡者慎用之; 咸多滋潤,故脾胃虛寒者忌用之。,五味運用注意事項,升升提; 降降逆; 浮上行發(fā)散; 沉下行泄利。 藥物特點:向上向外 藥物特點:向下向里 升陽、舉陷、發(fā)表、 潛陽、降逆、平喘、散寒、祛風、開竅 收斂、瀉下、滲利,升降浮沉,升降浮沉是用以表示藥物作用趨向的一種性能。,升降浮沉,特殊:,諸花皆升,旋覆獨降。 諸子皆降,牛蒡獨升。,歸經(jīng),含義,指藥物對機體某部分的選擇性作用。,歸經(jīng)意義,1. 便于臨床辨證用藥。,2. 有助于區(qū)別功效相似的藥物。,3. 同時還要依據(jù)臟腑經(jīng)絡(luò)理論,恰當選擇用藥。,引經(jīng)藥,引經(jīng)藥是指具有特別作用的歸經(jīng)藥物,它除了對本經(jīng)病證具有治療作用外,還能把不歸本經(jīng)的藥物引歸到本經(jīng)而發(fā)揮其治療作用,以提高藥物療效。,引經(jīng)藥物舉例表,中藥的配伍-七情,配伍禁忌十八反,十八反,烏頭反半夏、瓜簍、貝母、白蘞、白及; 甘草反海藻、大戟、甘遂、芫花; 藜蘆反人參、沙參、丹參、玄參、細辛、芍藥。,歌訣: 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萎貝蘞芨攻烏, 藻戟遂芫俱戰(zhàn)草, 諸參辛芍叛藜蘆。,配伍禁忌十九畏,十九畏歌訣,硫黃原是火中精,樸硝一見便相爭, 水銀莫與砒霜見,狼毒最怕密陀僧, 巴豆性烈最為上,偏與牽牛不順情, 丁香莫與郁金見,牙硝難合京三棱, 川烏、草烏不順犀,人參最怕五靈脂, 官桂善能調(diào)冷氣,若逢石脂便相欺, 大凡修合看順逆,炮爁炙煿莫相依 .,妊娠禁忌,禁用藥:水銀、砒霜、雄黃、輕粉、斑蝥、馬錢子、蟾酥、川烏、草烏、藜蘆、膽礬、瓜蒂、巴豆、甘遂、大戟、芫花、牽牛子、商陸、麝香、干漆、水蛭、虻蟲、三棱、莪術(shù)等。 慎用藥:牛膝、川芎、紅花、桃仁、姜黃、牡丹皮、枳實、枳殼、大黃、番瀉葉、蘆薈、芒硝、附子、肉桂等,先煎:礦物、貝殼、骨、甲、角一類及質(zhì)地堅硬有效成分不易被煎出的藥材以及毒性藥材。 一般加水400至500毫升,用武火煮沸15-20分后,再加入其他一般藥物中,將水加至適量時,繼續(xù)煎煮。 先煎藥: 生石膏、寒水石、磁石、代赭石、白石英、紫石英、生龍骨、生牡蠣、蛤殼、生石決明、瓦楞子、龜板、鱉甲、龍齒等。 烏頭、商陸、生南星、生半夏等毒性藥材,久煎能緩和毒性。,煎煮方法特殊入藥方法,后下:氣味芳香的藥物,以其揮發(fā)油取效的,只煎5分鐘左右即可。 后下藥:薄荷、砂仁、肉豆蔻、沉香、肉桂、廣木香等氣味芳香,含揮發(fā)性成分的藥物。鉤藤、大黃、番瀉葉、徐長卿等不能久煎的藥物。 包煎:含有粘液質(zhì)、絨毛和體輕易漂浮的藥物。(煎后使藥液混濁、易于粘鍋或?qū)ο?、咽喉有不良刺激)把藥物裝在砂布袋中與其他藥物同煎。 包煎藥:葶藶子、車前子、蠶砂、旋覆花、辛夷、滑石粉、六一散、青黛、馬勃、生蒲黃、灶心土、五靈脂、海金沙、礞石等,煎煮方法特殊入藥方法,另煎: 另煎取汁后倒入藥湯中服水。 另煎藥:人參、西洋參、鹿茸、燕窩、銀耳等貴重藥物。 烊化: 即將膠類、膏滋類、糖類、或無機鹽類藥物于其他藥煎得的藥液(去渣)中加熱溶化成液體劑型。 烊化藥:阿膠、龜板膠、鹿角膠、枇杷葉膏、芒硝、玄明粉等。 沖服:對于貴重藥物或成分易被破壞的藥物宜研粉沖服, 沖服藥:羚羊角粉、犀角粉、水牛角末、珍珠粉、三七粉、沉香末等 兌服: 將液體藥物與其他藥物的煎取汁液,兌入服用。 兌服藥:竹瀝、姜汁、鮮藕汁等。,煎煮方法特殊入藥方法,藥量,各類藥物用量大致規(guī)律如下: 花葉、芳香走竄之品39克; 根莖類915克; 礦石貝殼類1530克,特殊藥物用量,一、既是食品又是藥品的物品名單(按拼音順序排列)101種,B 八角茴香、白芷、白果、白扁豆、白扁豆花、百合、薄荷。 C 赤小豆。 D 丁香、刀豆、代代花、淡竹葉、淡豆豉。 E 阿膠。 F 佛手、茯苓、蜂蜜、榧子、蝮蛇、覆盆子。 G 甘草、枸杞子、高良姜、葛根。 H 花椒、荷葉、黃芥子、黃精、黑芝麻、黑胡椒、槐米、槐花、藿香。 J 決明子、雞內(nèi)金、金銀花、姜(生姜、干姜)、桔紅、桔梗、菊花、菊苣、橘皮。 K 昆布。 L 龍眼肉(桂圓)、羅漢果、萊菔子、蓮子。 M 馬齒莧、木瓜、火麻仁、牡蠣、麥芽。 P 胖大海、蒲公英。 Q 芡實、青果。 R 肉豆蔻、肉桂。 S 山藥、山楂、沙棘、砂仁、桑葉、桑椹、酸棗仁。 T 桃仁。 W 烏梢蛇、烏梅。 X 小茴香、小薊、杏仁(甜、苦)、香櫞、香薷、鮮白茅根、鮮蘆根、薤白。 Y 玉竹、余甘子、郁李仁、魚腥草、益智仁、薏苡仁。 Z 棗(大棗、酸棗、黑棗)、枳椇子、梔子、紫蘇、紫蘇籽。,新增(15種):人參、 山銀花 、 芫荽、 玫瑰花、 松花粉、油松、 粉葛、 紅花、 草果、姜黃、蓽茇、布渣葉、 夏枯草 、 當歸 、山奈,藥食同源,二、可用于保健食品的物品名單(按拼音順序排列) 114種,B 巴戟天、北沙參、白及、白術(shù)、白芍、白豆蔻、補骨脂、柏子仁、蓽茇、鱉甲。 C 川牛膝、川貝母、川芎、車前子、車前草、蒼術(shù)、赤芍、側(cè)柏葉、刺五加、刺玫果。 D 大薊、丹參、地骨皮、當歸、杜仲、杜仲葉、黨參。 F 番瀉葉、蜂膠。 G 龜甲、骨碎補、蛤蚧。 H 紅花、紅景天、懷牛膝、厚樸、厚樸花、胡蘆巴、黃芪、湖北貝母、槐實。 J 金蕎麥、金櫻子、姜黃、絞股藍、韭菜子、積雪草、蒺藜。 K 訶子、苦丁茶。 L 羅布麻、蘆薈。 M 馬鹿胎、馬鹿茸、馬鹿骨、木香、木賊、牡丹皮、麥門冬、玫瑰花、玫瑰茄、墨旱蓮。 N 女貞子、牛蒡子、牛蒡根。 P 平貝母、佩蘭、蒲黃。 Q 青皮、茜草、 R 人參、人參葉、人參果。 S 三七、山茱萸、升麻、生地黃、生何首烏、石決明、石斛(需提供可使用證明)、沙苑子、首烏藤、桑白皮、桑枝、酸角、熟大黃、熟地黃。 T 土茯苓、天門冬、天麻、太子參、菟絲子。 W 五加皮、五味子、吳茱萸。 X 玄參、西洋參、香附。 Y 遠志、益母草、淫羊藿、野菊花、銀杏葉、越橘。 Z 竹茹、制大黃、制何首烏、澤蘭、澤瀉、知母、枳殼、枳實、珍珠、浙貝母,藥食同源,解表藥,病案分析,辛溫解表藥,辛涼解表藥,解表藥分類,表證,風寒表證,風熱表證,解表藥分類,1.發(fā)汗作用:促進汗腺分泌汗液,興奮外周受體。如麻黃湯、桂枝湯。 2.解熱作用:擴張皮膚粘膜血管,影響腦內(nèi)活性物質(zhì)如cAMP,PGE進而影響中樞的體溫調(diào)節(jié),通過抗炎、抗病原微生物等影響體溫。如柴胡、荊芥、銀翹散等。 3.抗病原微生物作用:對致病菌有抑制作用,如麻黃、桂枝等。 4.鎮(zhèn)痛、鎮(zhèn)靜作用:如細辛中樞鎮(zhèn)痛、桂枝鎮(zhèn)痛、桑菊飲的鎮(zhèn)靜作用。 5.抗炎作用:抑制花生四烯酸代謝;抑制炎性介質(zhì)的釋放;增強腎上腺皮質(zhì)內(nèi)分泌功能;清除自由基等。 6.免疫調(diào)節(jié)作用:柴胡等可提高非特異性免疫功能。,藥理作用,辛溫解表藥 (1),辛,微苦,溫;歸肺、膀胱經(jīng),藥性:,麻 黃,草麻黃,木賊麻黃,中麻黃,草質(zhì)莖,麻黃湯,表實證辨證要點:惡寒發(fā)熱,無汗,脈浮緊。,君:麻黃 發(fā)汗散寒,宣肺平喘。 臣:桂枝 散寒解肌發(fā)表 溫通經(jīng)絡(luò)。 佐:杏仁 降利肺氣,止咳平喘。 使:炙甘草 和中,調(diào)和藥性。 * 配伍要點:麻 + 桂、麻 + 杏。,麻、桂相配,相須為 用,發(fā)汗散寒力強。,麻、杏相配,宣降肺 氣,增強平喘之力。, 麻黃湯 ,發(fā)汗解表、宣肺平喘,感冒軟膠囊,【成分】麻黃、桂枝、羌活、荊芥穗、防風、白芷、川芎、石菖蒲、葛根、薄荷、苦杏仁、當歸、黃芩、桔梗 【功能主治】 散風解熱。用于外感風寒引起的頭痛發(fā)熱,鼻塞流涕,惡寒無汗,骨節(jié)酸痛,咽喉腫痛。,通宣理肺丸,【藥物組成】紫蘇葉、前胡、桔梗、麻黃、苦杏仁、甘草、陳皮、半夏、茯苓、枳殼(炒)、黃芩。 【功能主治】解表散寒,宣肺止咳。 用于風寒束表、肺氣不宣所致的感冒咳嗽,癥見發(fā)熱、惡寒、咳嗽、鼻塞鼻涕、頭痛、無汗、肢體酸痛。 臨床應(yīng)用:咳嗽。,止喘靈注射液,【成分】麻黃、洋金花、苦杏仁、連翹。 【功能主治】平喘,止咳,祛痰。用于哮喘,咳嗽,胸悶痰多;支氣管哮喘,喘息性氣管炎。,辛、甘、溫。歸心、肺、膀胱經(jīng),功 效,發(fā)汗解表 風寒表證 溫通經(jīng)脈 寒凝血滯痛證 風濕痹證 助陽化氣 痰飲、蓄水證 心悸,桂 枝,【藥用來源】,樟科植物肉桂的嫩枝,風寒表虛證營衛(wèi)不和,衛(wèi)弱營強汗出,無熱 營衛(wèi)不和 衛(wèi)強營弱汗 出, 發(fā)熱 衛(wèi) 衛(wèi)在外,營之使也;營在內(nèi),衛(wèi)之守也,營,君:桂枝 散寒解肌發(fā)表; 溫助衛(wèi)陽。 臣:白芍 滋養(yǎng)營陰,收斂陰液。 佐:生姜 辛散風寒,助君以解表調(diào)衛(wèi); 溫胃止嘔; 大棗 補益脾胃;助白芍以和營血。 * 姜、棗相配,助桂、芍以調(diào)和營衛(wèi)。 使(兼):炙甘草 調(diào)和諸藥。,桂、芍相配: a. 解肌發(fā)表,調(diào)和營衛(wèi); b.散中有收,使祛邪而不傷正,養(yǎng)陰而不留邪。,* 桂、草相配,辛甘化陽,以助陽實衛(wèi); * 芍、草相配,酸甘化陰,以養(yǎng)陰和營。, 桂枝湯 ,桂龍咳喘寧膠囊,藥物組成:桂枝、龍骨、白芍、生姜、大棗、炙甘草、牡蠣、黃連、法半夏、瓜蔞皮、炒苦杏仁 功能主治:止咳化痰,降氣平喘。用于外感風寒、痰濕阻肺引起的咳嗽、氣喘、痰涎壅盛;急慢性支氣管炎見上述證候著。 臨床應(yīng)用:1 咳嗽 2 喘證,桂枝茯苓丸(膠囊),【主要成分】桂枝、茯苓、赤芍、牡丹皮、桃仁。 【功能主治】活血、化瘀。用于婦人瘀血阻絡(luò)所致經(jīng)閉,痛經(jīng),產(chǎn)后惡露不盡,子宮肌瘤,慢性盆腔炎包塊,痛經(jīng),子宮內(nèi)膜異位癥,卵巢囊腫見上述癥候者。,偏癱復(fù)原丸,【藥物組成】 人參、黃芪、三七、丹參、川芎、當歸、地龍、全蝎、天麻、鐵絲威靈仙、僵蠶、白附子、赤芍 、熟地黃、牛膝、鉤藤、秦九、防風、杜仲(炭)、補骨脂、骨碎補、香附、沉香、肉桂、豆蔻仁、茯苓、澤瀉、桂枝、白術(shù)、枳殼、麥冬 、法半夏、安息香、甘草、冰片等35味。 【臨床應(yīng)用】 補氣活血,祛風化痰。用于氣虛血瘀,風痰阻絡(luò)引起的中風癱瘓,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痰盛氣虧,言語不清,足膝浮腫,行步艱難,筋骨疼痛,手足拘攣。,胃蘇顆粒,主要成分:紫蘇梗、香附、陳皮、香櫞、佛手、枳殼。 功能主治:理氣消脹,和胃止痛。主治胃脘脹痛。,感冒清熱顆粒,藥物組成:荊芥穗、薄荷、防風、柴胡、紫蘇葉、葛根、桔梗、苦杏仁、白芷、苦地丁、蘆根。 功能主治:疏風散寒,解表清熱。用于風寒感冒,頭痛發(fā)熱,惡寒身痛,鼻流清涕,咳嗽咽干。 臨床應(yīng)用:感冒,防風通圣丸,藥物組成:防風、荊芥穗、薄荷、麻黃、大黃、芒硝、梔子、滑石、桔梗、石膏、川芎、白芍、黃芩、連翹、白術(shù)、甘草。 功能主治:解表通里,清熱解毒。用于外感內(nèi)熱,表里俱實,惡寒壯熱,頭痛咽干,小便短赤,大便秘結(jié)。瘰疬初起,風疹濕瘡。 臨床應(yīng)用:1 感冒 2 風疹濕瘡 3 瘰疬,玉屏風顆粒,藥物組成:黃芪、白術(shù)、防風 功能主治:益氣、固表、止汗。用于表虛不固,自汗惡風,面色晄白,或體虛易感風邪者。 臨床應(yīng)用:1 自汗 2 體虛易感冒 預(yù)防感冒,過敏性鼻炎,慢性蕁麻疹,多發(fā)性癤腫等,九味羌活丸,【藥物組成】羌活、防風、細辛、白芷、 川芎、黃芩、甘草、地黃 【功能主治】疏風解表,散寒除濕。用于外感風寒夾濕所致的感冒。 臨床應(yīng)用:感冒 由外感風寒濕邪所致,癥見惡寒發(fā)熱,肌表無汗,頭痛項強,肢體酸痛,口苦而粘者;上呼吸道感染見上述證候者。,通天口服液,【成分】川芎、白芷、細辛、羌活等 【功能主治】 活血化瘀、祛風止痛。用于瘀血阻滯、風邪上擾所致的偏頭痛發(fā)作期。癥見:頭部脹痛或刺痛,痛有定處,反復(fù)發(fā)作,頭暈?zāi)垦;驉盒膰I吐,惡風。,川芎茶調(diào)散(顆粒),【主要成分】川芎、白芷、薄荷、防風、甘草、荊芥、羌活、細辛。 【功能主治】疏風止痛。用于風邪頭痛,或有惡寒,發(fā)熱,鼻塞。,鼻炎康片,【成分】廣藿香、蒼耳子、當歸、鵝不食草,野菊花,黃芩、麻黃、撲爾敏、豬膽粉,薄荷油,馬來酸氯苯那敏.輔料為硬脂酸鎂,二氧化硅,氫氧化鋁,淀粉,滑石粉,麥芽糊精,薄膜包衣預(yù)混劑.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宣肺通竅,消腫止痛。用于急慢性鼻炎,過敏性鼻炎等。,鼻炎靈片,【主要成分】蒼耳子,辛夷,白芷,細辛,黃芩,川貝母,淡豆豉,薄荷腦 【功能主治】透竅消腫,祛風退熱。用于慢性鼻竇炎、鼻炎及鼻塞頭痛,濁涕臭氣,嗅覺失靈等。,復(fù)方青黛膠囊,【成分】青黛、馬齒莧、白芷、土茯苓、紫草、貫眾、蒲公英、丹參等。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化瘀消斑、祛風止癢。用于進行期銀屑病,玫瑰糠疹、藥疹,辛涼解表藥 (1),柴胡口服液,主要成分:柴胡 解表退熱。用于外感發(fā)熱,癥見身熱面赤、頭痛身楚、口干而渴。,正柴胡飲顆粒,藥物組成:柴胡、陳皮、防風、甘草、赤芍、生姜。 功能:發(fā)散風寒,解熱止痛。用于外感風寒所致的發(fā)熱惡寒、無汗、頭痛、鼻塞、噴嚏、咽癢咳嗽、四肢酸痛;流感初起、輕度上呼吸道感染見上述癥狀者。 臨床應(yīng)用:感冒,小柴胡顆粒,【成分】柴胡、大棗、黨參、甘草、黃芩、姜半夏、生姜 【功能主治】解表散熱,疏肝和胃。用于寒熱往來、胸脅苦滿、心煩喜嘔、口苦咽干。,大柴胡顆粒,【成分】柴胡、大黃、枳實(炒)、黃芩、半夏(姜)、芍藥、大棗、生姜。 【功能主治】和解少陽,內(nèi)瀉熱結(jié)。用于因少陽不和、肝膽濕熱所致的右上腹隱痛或脹滿不適、口苦、惡心嘔吐、大便秘結(jié)、舌紅苔黃膩、脈弦數(shù)或弦滑,膽囊炎見上述證候者。,逍遙丸,【主要成分】柴胡、當歸、白芍、白術(shù)(炒)、茯苓、炙甘草、薄荷 【功能主治】疏肝健脾,養(yǎng)血調(diào)經(jīng)。用于肝郁脾虛所致的郁悶不舒、胸脅脹痛、頭暈?zāi)垦?、食欲減退、月經(jīng)不調(diào)。,柴胡舒肝丸,【成分】茯苓、麩炒枳殼、酒白芍、甘草、豆蔻、醋香附、陳皮、桔梗、姜厚樸、炒山楂、防風、炒六神曲、柴胡、黃芩、薄荷、紫蘇梗、木香、炒擯榔、醋三棱、酒大黃、炒青皮、當歸、姜半夏、烏藥、醋莪術(shù)。輔料為蜂蜜。 【功能主治】舒肝理氣、消脹止痛。用于氣郁不舒、脘肋脹悶、不思飲食、嘔吐酸水。,補中益氣丸,藥物組成:炙黃芪、黨參、炙甘草、炒白術(shù)、當歸、升麻、柴胡、陳皮 功能主治:補中益氣,升陽舉陷。用于脾胃虛弱、中氣下陷所致的泄瀉、脫肛、陰挺,癥見體倦乏力、食少腹脹、便溏久瀉、肛門下墜或脫肛、子宮脫垂。 臨床應(yīng)用:1 泄瀉 2 脫肛 3 陰挺,紫雪丹,【成分】石膏、寒水石、滑石、磁石、玄參、木香、沉香、升麻、甘草、丁香、芒硝(制)、硝石(精制)、水牛角濃縮粉、羚羊角、人工麝香、朱砂。 【功效】清熱開竅,止痙安神。用于熱入心包,熱動肝風證,癥見高熱煩躁、神昏譫語、驚風抽搐、斑疹吐,尿赤便秘。,小兒熱速清口服液,藥物組成:柴胡、黃芩、金銀花、連翹、葛根、板藍根、水牛角、大黃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瀉火利咽。用于小兒外感風熱所致的感冒,癥見高熱、頭痛、咽喉腫痛、鼻塞流涕、咳嗽、大便干結(jié)。 臨床應(yīng)用:感冒,葛根芩連丸(片),【主要成分】葛根、黃芩、黃連、炙甘草 【功能主治】解肌透表,清熱解毒,利濕止瀉。用于濕熱蘊結(jié)所致的泄瀉腹痛、便黃而黏、肛門灼熱;及風熱感冒所致的發(fā)熱惡風、頭痛身痛。,愈風寧心片(滴丸),【成分】葛根經(jīng)加工制成的浸膏片。 【功效主治】解痙止痛,增強腦及冠脈血流量。用于高血壓,頭暈頭痛,頸項疼痛,冠心病心絞痛,神經(jīng)性頭痛,早期突發(fā)性耳聾等癥 【藥理作用】主要有降壓,增加腦及冠脈血流量,改善心肌代謝,抗心肌缺血,改善外周微循環(huán),解痙等作用。,銀翹解毒丸,藥物組成:金銀花、連翹、薄荷、荊芥、淡豆豉、牛蒡子、桔梗、淡竹葉、甘草。 功能主治:疏風解表,清熱解毒。用于風熱感冒,癥見發(fā)熱頭痛、咳嗽口感、咽喉腫痛。 臨床應(yīng)用:感冒,黃氏響聲丸,【成分】薄荷、浙貝母、連翹、蟬蛻、胖大海、酒大黃、川芎、兒茶、桔梗、訶子肉、甘草、薄荷腦。輔料為藥用炭、蜂蜜、蟲白蠟。 【功能主治】疏風清熱,化痰散結(jié),利咽開音。用于聲音嘶啞,咽喉腫痛,咽干灼熱,咽中有痰,或寒熱頭痛,或便秘尿赤;急、慢性喉炎。,皮膚病血毒丸,【成分】茜草 桃仁 荊芥穗(炭)蛇蛻(酒炙) 赤芍 當歸 白茅根 地膚子 蒼耳子(炒) 地黃 連翹 金銀花 苦地丁 土茯苓 黃柏 皂角刺 桔梗 益母草 苦杏仁(去皮炒) 防風 赤茯苓 白芍 蟬蛻 牛蒡子(炒) 牡丹皮 白鮮皮 熟地黃 大黃(酒炒) 忍冬藤紫草 土貝母 川芎(酒炙) 甘草 白芷 天葵子 紫荊皮 雞血藤 浮萍 紅花 【功能主治】清血解毒,消腫止癢,用于經(jīng)絡(luò)不和,濕熱血燥引起的風疹,濕疹,皮膚刺癢,雀斑粉刺,面赤鼻齄,瘡瘍腫毒,腳氣疥癬,頭目眩暈,大便燥結(jié),膽舒膠囊,【藥物組成】薄荷素油。 【功能主治】舒肝理氣利膽。用于慢性結(jié)石性膽囊炎,慢性膽囊炎及膽結(jié)石肝膽郁結(jié),濕熱胃滯證。,小兒消積止咳口服液,藥物組成:炒山楂、檳榔、枳實、密枇杷葉、瓜萎、炒菜菔子、炒葶藶子、桔梗、連翹、蟬蛻。 功能主治;清熱肅肺,消積止咳。用于小兒飲食積滯、痰熱溫肺所致的咳嗽、夜間加重、喉間痰鳴、腹脹、口臭。 臨床應(yīng)用; 咳嗽,清宣止咳顆粒,藥物組成:桑葉、薄荷、苦杏仁、桔梗、白芍、枳殼、陳皮、紫菀、甘草。 功能主治:疏風清熱,宣肺止咳。用于小兒外感風熱咳嗽,癥見:咳嗽,咯痰,發(fā)熱或鼻塞,流涕,微惡風寒,咽紅或痛,苔薄黃等。 臨床應(yīng)用:咳嗽,芎菊上清丸,藥物組成:川芎、菊花、黃芩、梔子、炒蔓荊子、黃連、薄荷、連翹、荊芥穗、羌活、藁本、桔梗、防風、甘草、白芷。 功能主治:清熱解表,散風止痛。用于外感風邪引起的惡風身熱,偏正頭痛、鼻流清涕、牙疼喉痛。 臨床應(yīng)用:1 頭痛 2 感冒,感冒靈顆粒,三叉苦、金盞銀盤、野菊花、崗梅、咖啡因、對乙酰氨基酚、馬來酸氯苯那敏、薄荷油。輔料為蔗糖粉。 功能主治 解熱鎮(zhèn)痛。用于感冒引起的頭痛,發(fā)熱,鼻塞。流涕,咽痛等。,杞菊地黃丸,【主要成分】熟地黃、山茱萸(制)、山藥、牡丹皮、茯苓、澤瀉、知母、枸杞子、菊花 【功能主治】滋腎養(yǎng)肝明目。肝腎陰虛證。兩目昏花,視物模糊,或眼睛干澀,迎風流淚等。,解表藥主要藥理作用總括表,類別 藥物 發(fā)汗 解熱 抗菌 抗病毒 鎮(zhèn)痛 鎮(zhèn)靜 抗炎 抗過敏 其他作用 麻黃 + + + + + + + 平喘利尿升血壓興奮中樞 辛 桂枝 + + + + + + + 利尿強心擴血管 細辛 + + + + + + 平喘祛痰強心升壓 溫 生姜 + + + + + 止吐促消化液分泌 荊芥 + + + + + + + 止血抗氧化 解 防風 + + + + + + + 促進免疫功能 紫蘇 + + + + + 止咳祛痰平喘止血 表 羌活 + + + + + + + 藁本 + + + + + + 藥 白芷 + + + + 光敏作用 蒼耳子 + + 辛夷花 + + + 平喘降壓興奮子宮 香薷 + + + + 柴胡 + + + + + + 保肝利膽降脂 辛 葛根 + + + 對心腦血管系統(tǒng)作用 涼 薄荷 + + + + + + 祛痰止癢保肝利膽 解 桑葉 + + + + 祛痰鎮(zhèn)咳 表 菊花 + + + 降壓增加冠脈血流量 藥 牛蒡子 + + + + 利尿 蔓荊子 + + 升麻 + + + 浮萍 +,解表藥小結(jié),辛溫解表藥,發(fā)汗:麻黃、香薷、桂枝、生姜 勝濕止痛藥:羌活、防風、細辛、白芷、藁本 通竅:細辛、白芷、蒼耳子、辛夷,辛涼解表藥,解熱:柴胡、葛根、薄荷、桑葉、牛蒡子 利咽:薄荷、牛蒡子、蟬蛻 清利頭目、明目:薄荷、蔓荊子、蟬蛻、菊花、桑葉、木賊 透疹:薄荷、蟬蛻、牛蒡子、升麻、葛根 升舉陽氣:柴胡、升麻、葛根 疏肝解郁:柴胡、薄荷,清熱藥,根據(jù)外感病邪不同和發(fā)熱程度的輕重,部位深淺,將溫熱病發(fā)展過程分為衛(wèi)、氣、營、血四個階段: 衛(wèi)分證:發(fā)熱,微惡風寒,舌尖邊紅,苔薄白或微黃,脈浮數(shù)。常伴頭痛,咳嗽,口微渴,無汗或有少許汗,咽喉腫痛 氣分證:大熱、大汗、大渴、喜冷飲、面赤,心煩,舌紅苔黃燥,脈洪大。熱結(jié)腸道日晡潮熱,大便燥結(jié),腹?jié)M硬痛,拒按,舌苔黃燥,脈沉實。 營分證:身熱夜甚,口干不欲飲,心煩不寐,或見神昏譫語,斑疹隱隱,舌紅絳,脈細數(shù)。(若熱入心包則見:高熱,神昏譫語,手足厥冷,舌紅絳,脈細數(shù)。) 血分證: 1.實證:在營分證的基礎(chǔ)上,又出現(xiàn)躁擾不安,斑疹透露,血色鮮紅或深紅帶紫,吐衄,便血,尿血,舌質(zhì)深絳,脈細數(shù)。亦有前證又兼有全身壯熱,口渴引飲,多汗等氣分見證者,為氣血兩燔。(若肝熱動風則見:發(fā)熱,心煩,口渴,頭痛眩暈,手足抽搐,角弓反張。舌紅絳,脈弦數(shù)。) 2.虛證:低熱不退,夜熱早涼,熱退無汗,五心煩熱,口咽干燥,神倦耳聾,舌紅少苔,脈細數(shù)。,病情輕,重,熱證及清熱藥分類,熱證,氣分熱,血分熱,濕 熱,熱毒瘡瘍,清熱瀉火藥,清熱涼血藥,清熱燥濕藥,清熱解毒藥,清虛熱藥,清熱藥(76),藥理作用,1 抗病原體:抗菌譜廣,如黃連、黃芩對大腸桿菌、結(jié)核桿菌等均有效,苦參可抗多種皮膚癬菌,金銀花可抗流感病毒等??咕鷻C理為破壞菌體結(jié)構(gòu),抑制核酸蛋白質(zhì)合成,干擾糖代謝等。 2 抗毒素:金銀花、蒲公英、穿心蓮可抗細菌內(nèi)毒素。 3 抗炎:抗急性炎癥反應(yīng)。 4 解熱:降低體溫。 5 對免疫系統(tǒng)影響:既可提高免疫功能,又可抑制異常免疫反應(yīng)。 6 抗腫瘤:如苦參、北豆根、紫草等。 7 其他:如鎮(zhèn)靜、降壓、保肝利膽等。,清熱瀉火藥,氣分證:大熱、大汗、大渴、喜冷飲、面赤,心煩,舌紅苔黃燥,脈洪大。熱結(jié)腸道日晡潮熱,大便燥結(jié),腹?jié)M硬痛,拒按,舌苔黃燥,脈沉實。,1 石膏,清熱瀉火 治熱性病+知母、玄參(腦炎)。 清肺熱 +麻黃、杏仁、甘草治肺熱咳喘。 清胃熱 +細心 胃火牙痛 玉女煎。 外用 去腐生肌、濕疹、燙傷、石膏繃帶。,清熱瀉火 治熱性病+石膏 滋陰降火 清虛熱 上養(yǎng)肺陰+黃芩 瀉肺火 中益胃陰+石膏 清胃火 下滋腎陰+黃柏 清相火,白虎湯,功效:清熱生津止渴。 主治:陽明經(jīng)證,氣分實熱。,主癥:大熱、大汗、大渴、大脈。,清熱解毒顆粒,藥物組成:黃連、水牛角、玄參、金銀花、地黃、大青葉、連翹、知母、石膏。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養(yǎng)陰生津,瀉火。用于風熱型感冒、流行性腮腺炎及輕、中型乙型腦炎。 臨床應(yīng)用:感冒、痄腮、暑熱。,降糖舒膠囊,【成分】人參、枸杞、黃芪、刺五加、黃精、益智仁、牡蠣、地黃、熟地、葛根、丹參、荔枝核、知母、石膏、芡實、山藥、玄參、五味子、麥冬、烏藥、天花粉、枳殼 【功能主治】滋陰補腎,生津止渴,用于糖尿病及其引起的全身綜合癥。,九一丹,九一丹,別名清涼散、珠寶丹、九仙丹 【成分】石膏(煅)9錢,黃靈藥1錢煉制而成。 【功能主治】清熱、搜膿、生肌。治療疔瘡破潰。 其他:八二丹、七三丹、五五丹、九黃丹,知柏地黃丸,【成分】熟地、山茱萸、山藥、丹皮、茯苓、澤瀉、知母、黃柏 【功能主治】滋陰清熱,用于潮熱盜汗,耳鳴遺精,口干咽燥。,蘆根,感冒清熱顆粒:荊芥穗、薄荷、防風、柴胡、紫蘇葉、葛根、桔梗、苦杏仁、白芷、苦地丁、蘆根。 維C銀翹片:薄荷油、淡豆豉、淡竹葉、對乙酰氨基酚、甘草、金銀花、荊芥、桔梗、連翹、蘆根、馬來酸氯苯那敏、牛蒡子、維生素C。 抗病毒軟膠囊:板藍根、石膏、蘆根、生地黃、郁金、知母、石菖蒲、廣藿香、連翹,保濟口服液,【成分】鉤藤 薄荷 蒺藜,白芷 木香 神曲茶菊花 廣藿香 蒼術(shù)茯苓 厚樸 化橘紅 天花粉 薏苡仁 葛根稻芽 【功能主治】解表,袪濕,和中.用于腹痛吐瀉,噎食噯酸,惡心嘔吐,腸胃不適,消化不良,舟車暈浪,四時感冒,發(fā)熱頭痛.,清肺抑火丸,【成分】黃芩 梔子 知母 浙貝母 黃柏 苦參 桔梗 前胡 天花粉 大黃 【功能主治】清肺止咳 化痰通便 用于痰熱阻肺所致的咳嗽,痰黃稠黏 口干咽痛 大便干燥。,熊膽膠囊,【成分】熊膽粉 【功能主治】清熱,平肝,明目。用于驚風抽搐,咽喉腫痛。,心神寧片,【成分】酸棗仁(炒)、梔子、遠志、甘草、茯苓、六神曲 ;輔料:糊精、硬脂酸鎂。 【功能主治】養(yǎng)血除煩,寧心安神。用于心肝血虛所致的失眠多夢,煩躁而驚,疲倦食少。,加味逍遙丸(丹梔逍遙丸),【主要成分】柴胡、當歸、白芍、白術(shù)、茯苓、甘草、牡丹皮、梔子。 【功能主治】疏肝健脾,解郁清熱,養(yǎng)血調(diào)經(jīng)。用于肝郁脾弱,血虛發(fā)熱,兩脅作痛,頭暈?zāi)垦?,月?jīng)不調(diào)等癥。,茵梔黃口服液,藥物組成:茵陳提取物、梔子提取物、黃芩苷、金銀花提取物。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利濕退黃。有退黃疸和降低谷丙轉(zhuǎn)氨酶的作用。用于濕熱毒邪內(nèi)蘊所致急性、遷延性、慢性肝炎和重癥肝炎(I型)。也可用于其它型重癥肝炎的綜合治療。 臨床應(yīng)用:黃疸,清肝明目藥比較:,洗眼方,秦皮10g 黃芩10g,黃連10g 密蒙花10g,谷精草10g,生決明子10g,野菊花10g 出處:千金方衍義卷六, 主治:風熱外襲的干眼癥,視疲勞,瞼緣炎。,復(fù)明片,【成分】羚羊角、蒺藜、木賊、菊花、車前子、夏枯草、決明子、人參、山茱萸(制)、石斛、枸杞子、菟絲子、女貞子、石決明、黃連、谷精草、木通、熟地黃、山藥、澤瀉、茯苓、牡丹皮、地黃、檳榔。 【功能主治】滋補肝腎,養(yǎng)陰生津,清肝明目。用于青光眼,初、中期白內(nèi)障及肝腎陰虛引起的羞明畏光、視物模糊等病。,夏枯草膏,【成分】夏枯草。 【功能主治】 清火,散結(jié),消腫。用于火熱內(nèi)蘊所致的頭痛,眩暈,瘰疬,癭瘤,乳癰腫痛;甲狀腺腫大,淋巴結(jié)結(jié)核,乳腺增生癥見上述證候者。,清肝降壓膠囊,【組成】制何首烏、夏枯草、槐花、桑寄生、丹參、葛根、澤瀉、小薊、遠志、川牛膝等。 【功能主治】清熱平肝,補益肝腎。用于高血壓病肝火亢盛、肝腎陰虛癥。癥見眩暈、頭痛、面紅目赤、急躁易怒、口干口苦、腰膝酸軟、心悸不寐、耳鳴健忘,便秘溲黃。,清熱燥濕藥,清熱燥濕藥 主治濕熱證、火熱證。主要分以下幾方面: 1.肝膽濕熱:脅肋部脹痛灼熱,或有痞塊,厭食、腹脹、口苦泛惡、大便不調(diào)、小便短赤、舌紅苔黃膩、脈弦數(shù)?;蚝疅嵬鶃?,或身目發(fā)黃、或陰囊濕疹,瘙癢難忍,或睪丸腫脹熱痛,或帶下黃臭、外陰瘙癢等。(濕熱黃疸;黃帶;睪丸炎;陰道炎;宮頸糜爛) 2.大腸濕熱:腹痛,下利赤白粘凍,里急后重;或暴注下泄,色黃而臭。伴見肛門灼熱、小便短赤,口渴或有惡寒發(fā)熱,但熱不寒等癥。舌紅苔黃膩,脈濡數(shù)或滑數(shù)。(濕熱泄瀉:痢疾) 3.膀胱濕熱:尿頻、尿急、尿道灼痛,尿頻黃赤短少,小腹脹悶或伴有發(fā)熱腰痛,或尿血、或尿有砂石、舌紅苔黃膩脈數(shù)。(淋證) 4.肌膚濕熱:濕熱毒邪,浸淫肌膚或關(guān)節(jié)造成的濕疹、濕瘡、關(guān)節(jié)紅腫疼痛等癥 5.濕溫或暑溫夾濕:身熱不揚,胸脘痞悶,小便短赤,苔黃膩。,黃芩、黃連、黃柏,三黃性味皆苦寒,黃連為苦寒之最。 三藥皆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用治濕熱內(nèi)盛或熱毒熾盛之證,常相須為用。 黃芩偏于清上焦肺火,肺熱咳嗽者多用; 黃連偏于瀉中焦胃火,并長于瀉心火,中焦?jié)駸帷⑵M嘔逆及心火亢盛、高熱心煩者多用; 黃柏偏于瀉下焦相火、除骨蒸,濕熱下注諸證及骨蒸勞熱者多用。,黃連解毒丸,【成份】黃連,黃柏,黃芩,大黃,梔子,滑石,川木通 【功能主治】 瀉火,解毒,通便。用于三焦積熱所致的口舌生瘡,目赤頭痛,便秘溲赤,心胸煩熱,咽痛,瘡癤。,黃連上清丸,【成分】黃連 ,梔子,連翹 ,蔓荊子,防風 ,荊芥穗 ,白芷,黃芩 ,菊花 ,薄荷 ,大黃,黃柏,桔梗,川芎 ,石膏,旋覆花 ,甘草 。【功能主治】清熱通便,散風止痛。用于頭暈?zāi)X脹,牙齦腫痛,口舌生瘡,咽喉紅腫,耳痛耳鳴,暴發(fā)火眼,大便干燥,小便黃赤。,牛黃上清丸,【成分】白芷、冰片、薄荷、赤芍、川芎、大黃、當歸、地黃、甘草、黃柏、黃連、黃芩、荊芥穗、桔梗、菊花、連翹、人工牛黃、石膏、梔子 【功能主治】清熱瀉火,散風止痛。用于熱毒內(nèi)盛、風火上攻所致的頭痛眩暈,目赤耳鳴,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牙齦腫痛,大便燥結(jié)。 牛黃、赤芍、當歸、冰片、生地-清熱解毒消腫 防風、旋復(fù)花、蔓荊子-偏散風清熱,雙黃連合劑,藥物組成:金銀花、黃芩、連翹。 功能主治:疏風解表,清熱解毒。用于外感風熱所致的感冒,癥見發(fā)熱、咳嗽、咽痛。 臨床應(yīng)用:感冒。,銀黃顆粒,【成分】 金銀花提取物、黃芩提取物。 【功能主治】清熱疏風,利咽解毒。用于外感風熱、肺胃熱盛所致的咽干、咽痛、喉核腫大、口渴、發(fā)熱;急慢性扁桃體炎、急慢性咽炎、上呼吸道感染見上述證候者。,清胃黃連丸,【組成】黃連、地黃、桔梗、玄參、生石膏、天花粉、赤芍 【功能主治】清胃瀉火,解毒消腫。用于口舌生瘡,齒齦、咽喉腫痛,復(fù)方黃連素片,藥物組成:鹽酸小糪堿、木香、吳茱萸、白芍。 功能主治;清熱燥濕,行氣止痛,止痢止瀉。用于大腸濕熱,赤白下痢,里急后重或暴注下泄,肛門灼熱;腸炎、痢疾。 臨床應(yīng)用:痢疾、泄瀉。,香連丸,【組成】黃連 ;吳茱萸;木香 【功能主治】清熱化濕,行氣化滯。濕熱痢疾。下痢赤白相兼,腹痛,里急后重,參松養(yǎng)心膠囊,【成分】人參、麥冬、山茱萸、丹參、酸棗仁(炒)、桑寄生、赤芍、土鱉蟲、甘松、黃連、南五味子、龍骨。 【功能主治】益氣養(yǎng)陰,活血通絡(luò),清心安神。用于治療冠心病室性早搏屬氣陰兩虛,心絡(luò)瘀阻證,癥見心悸不安,氣短乏力,動則加劇,胸部悶痛,失眠多夢,盜汗,神倦懶言。,二妙丸,【成分】蒼術(shù)(炒)、黃柏(炒)。 【功能主治】燥濕清熱。用于濕熱下注,足膝紅腫熱痛,下肢丹毒,白帶,陰囊濕癢。,四妙丸,【成分】蒼術(shù);黃柏;牛膝;苡仁。 【功能主治】清熱利濕,強筋壯骨。治肝腎不足,濕熱下注,致成痿證。,加減止帶方,主?。簬虏。▽m頸病變) 證型:濕熱下注證 治則:清熱利濕止帶 出處:北京中醫(yī)藥大學(xué)東方醫(yī)院 茯苓15g 車前子6g(包) 澤瀉12g 茵陳12g 赤芍12g 牡丹皮12g 關(guān)黃柏9g 梔子12g 川牛膝12g 水煎服,日一劑,早晚溫服,龍膽瀉肝丸,【主要成分】龍膽、柴胡、黃芩、梔子、澤瀉、木通、車前子、當歸、 【功能主治】清肝膽,利濕熱。用于肝膽濕熱,頭暈?zāi)砍啵Q耳聾,脅痛口苦,尿赤,濕熱帶下。,苦膽片,【主要成分】苦參、龍膽、黃柏、大黃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舒肝利膽。用于黃疸型肝炎,無黃疸型及急、慢性肝炎。,當歸苦參丸,【主要成分】當歸、苦參。 【功能主治】涼血,祛濕。用于血燥濕熱引起:頭面生瘡,粉刺疙瘩,濕疹刺癢,酒糟鼻赤。,復(fù)方苦參洗劑,【成分】苦參、白鮮皮、地膚子、黃柏、土荊皮、金銀花、蛇床子、蒼術(shù)、防風、黃芩、百部、石菖蒲、野菊花、鴉膽子、.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燥濕止癢,殺蟲滅菌。用于婦女陰道炎,治療婦女帶下過多,外陰瘙癢,皮膚及肛門濕疹、體、腳癬等癥。,外陰瘙癢(外用方) 中醫(yī)診斷:消渴病 辨證:脾虛濕盛、濕熱內(nèi)蘊 治則:清利濕熱、燥濕止癢 主治:糖尿病伴外陰搔癢 出處:廣安門中醫(yī)院 處方如下:苦參30g 黃柏15g 蛇床子30g 土茯苓30g 枯礬30g,皮膚科協(xié)定處方(外用方),1. 急性濕疹濕敷方:(來源:朱仁康臨床經(jīng)驗集) 生地榆60 關(guān)黃柏30 馬齒莧60 2. 三黃洗劑:急性濕疹皮炎及感染行皮膚病 (來源:外科學(xué)) 大黃15g 黃連15 關(guān)黃柏15g 黃芩15g 苦參15g 3. 手濕疹外洗方:(來源:江蘇省中醫(yī)院皮膚科協(xié)定處方) 苦參20大黃20 關(guān)黃柏20 黃芩15 廣藿香20 山藥30 白及30 黃精30 伸筋草15 透骨草15 4.濕疹外洗方:(本院經(jīng)驗方) 馬齒莧30 地骨皮30 苦參30 關(guān)黃柏20 蛇床子30,清熱解毒藥,癤是指發(fā)生在肌膚淺表部位、范圍較小的急性化膿性疾病。特點:腫勢局限,范圍多在3cm左右,突起根淺,色紅、灼熱、疼痛、易膿、易潰、易斂。 疔亦名疔瘡,是一種發(fā)病迅速,易于變化而危險性較大的急性化膿性疾病。 其臨床特點是多發(fā)于顏面和手足等處,瘡形小,根腳深,堅硬如釘,腫痛灼熱,來勢急劇,變化迅速,毒邪易于走散。,癤 疔,蛇頭疔,蛇頭疔,托盤疔,癰,丹毒是皮膚突然發(fā)紅、色如涂丹的一種急性感染性疾病。 西醫(yī)也稱丹毒,又稱急性網(wǎng)狀淋巴管炎。,瘰疬,瘰疬是一種發(fā)生于頸項部的慢性化膿性疾病。因其結(jié)核成串,累累如貫珠狀,故名瘰疬。 相當于西醫(yī)的頸部淋巴結(jié)結(jié)核。,主用治溫熱病的藥:銀花、連翹、大青葉、板蘭根、青黛、 穿心連、貫眾 主治瘡癰腫毒的藥:蚤休、地丁、公英、土茯苓、魚腥草、敗醬草、紅藤、白花蛇舌草、漏蘆。 主要用于痢疾的藥:馬齒筧、白頭翁、秦皮、拳參、鴉膽子 主治咽喉腫痛的藥:射干、馬勃、山豆根、半邊連、錦燈籠,金銀花露,【主要成分】金銀花。輔料為蔗糖。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用于小兒痱毒,暑熱口渴。,銀翹解毒丸,藥物組成:金銀花、連翹、薄荷、荊芥、淡豆豉、牛蒡子、桔梗、淡竹葉、甘草。 功能主治:疏風解表,清熱解毒。用于風熱感冒,癥見發(fā)熱頭痛、咳嗽口感、咽喉腫痛。 臨床應(yīng)用:感冒,維C銀翹片,【主要成分】金銀花,連翹,荊芥,淡豆豉,淡竹葉,牛蒡子,蘆根。每片含維生素C 49.5毫克、對乙酰氨基酚105毫克、馬來酸氯苯那敏1.05毫克 【功能主治】辛涼解表,清熱解毒。用于流行性感冒引起的發(fā)熱頭痛、咳嗽、口干、咽喉疼痛。,連翹敗毒丸,成分連翹、金銀花、苦地丁、天花粉、黃芩、黃連、黃柏、大黃、苦參、荊芥穗、防風、白芷、羌活、麻黃、薄荷、柴胡、當歸、赤芍、甘草。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散風消腫。用于臟腑積熱,風熱濕毒引起的瘡瘍初起,紅腫疼痛,憎寒發(fā)熱,風濕疙瘩,遍身刺癢,大便秘結(jié),清熱解毒湯劑,來源:北京中醫(yī)藥大學(xué)第三附屬醫(yī)院 處方組成:銀花30g、連翹15g、甘草10g 、白芍15g 牡丹皮15g、當歸15g、黃連6g 功能:清熱解毒、止痛散結(jié) 主治:癰疽疔瘡、熱痛紅腫、外科感染性疾病 用法與用量:150ml,每日2次,口服。,連花清瘟膠囊,【組成】連翹、金銀花、炙麻黃、炒苦杏仁、石膏、板藍根、綿馬貫眾、魚腥草、廣藿香、大黃、紅景天、薄荷腦、甘草等。 【功能主治】清瘟解毒,宣肺泄熱。用于治療流行性感冒屬熱毒襲肺證,癥見:發(fā)熱或高熱,惡寒,肌肉酸痛,鼻塞流涕,咳嗽,頭痛,咽干咽痛,舌偏紅,苔黃或黃膩等。,流感合劑,北京中醫(yī)醫(yī)院經(jīng)驗方 紫蘇葉10 香薷10 薄荷10 連翹10 板藍根10 蓼大青葉10 玄參10 蘆根10 桔梗10,板藍根顆粒,【主要成分】板藍根。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涼血利咽。用于肺胃熱盛所致的咽喉腫痛、口咽干燥;急性扁桃體炎見上述證候者。,腮腺炎片,【主要成分】蓼大青葉、板藍根、連翹、蒲公英、夏枯草、人工牛黃。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消腫散結(jié)。用于腮腺炎。,清開靈膠囊(顆粒),【成分】膽酸、珍珠母、豬去氧膽酸、梔子、牛角、板藍根、黃芩苷、金銀花。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鎮(zhèn)靜安神。用于外感風熱所致發(fā)熱,煩躁不安,咽喉腫痛;及上呼吸道感染、病毒性感冒、急性咽炎見上述證候者。,青黛散,【成分】青黛、硼砂(煅)、人中白(煅)、兒茶、黃連、薄荷、冰片、甘草。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用于治療口瘡,咽喉腫痛。,復(fù)方青黛膠囊,【成分】青黛、馬齒莧、白芷、土茯苓、紫草、貫眾、蒲公英、丹參等。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化瘀消斑、祛風止癢。用于進行期銀屑病,玫瑰糠疹、藥疹。,清咽滴丸,【成分】薄荷腦、青黛、冰片、訶子、甘草、人工牛黃。輔料為聚乙二醇。 【功能主治】 疏風清熱,解毒利咽。用于風熱喉痹,咽痛,咽干,口渴;或微惡風,發(fā)熱,咽部紅腫,急性咽炎見上述證候者。,穿心蓮片,【主要成分】穿心蓮。輔料為淀粉、糊精。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涼血消腫。用于邪毒內(nèi)盛,感冒發(fā)熱,咽喉腫痛,口舌生瘡。,喜炎平注射液,【成分】穿心蓮內(nèi)酯磺化物。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止咳止痢。用于支氣管炎,扁桃體炎,細菌性痢疾等。,君:金銀花清熱解毒,清宣透邪 臣:蒲公英清熱解毒,兼能消癰散結(jié) 紫花地丁清熱解毒,涼血散癰 佐:野菊花、紫背天葵清熱解毒 辨證要點:癰瘍,局部紅、腫、 熱、痛,舌紅脈數(shù) 熱毒甚加連翹、黃連 腫甚加防風、白芷 乳癰者加瓜蔞、貝母、青皮,五味消毒飲,火毒結(jié)聚之癰癤疔瘡,尿感寧顆粒(無糖型),【成分】海金沙藤、連錢草、鳳尾草、紫花地丁、葎草。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通淋利尿,抗菌消炎。用于膀胱濕熱所致淋癥,癥見尿頻、尿急、尿道澀痛、尿色偏黃、小便淋漓不盡等;急慢性尿路感染見上述證候者。,連翹敗毒丸,【成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作品著作權(quán)公證考核試卷
- 膠合板產(chǎn)品的物流配送網(wǎng)絡(luò)優(yōu)化考核試卷
- 船舶導(dǎo)航與通信技術(shù)考核試卷
- 綠化管理的發(fā)展趨勢與展望考核試卷
- 電子元器件封裝技術(shù)考核試卷
- 山東省煙臺市重點名校2025屆初三下第一次五校聯(lián)考綜合試題含答案
- 四川省南充市2024-2025學(xué)年數(shù)學(xué)四下期末綜合測試試題含解析
- 蘭州石化職業(yè)技術(shù)大學(xué)《現(xiàn)代生物儀器分析》2023-2024學(xué)年第二學(xué)期期末試卷
- 寧夏石嘴山市第十五中學(xué)2024-2025學(xué)年中考物理試題模擬題及解析(天津卷)含解析
- 西藏職業(yè)技術(shù)學(xué)院《GIS開發(fā)實踐》2023-2024學(xué)年第二學(xué)期期末試卷
- 護理人文關(guān)懷質(zhì)量評價標準
- 防輻射內(nèi)墻抹灰施工方案
- 經(jīng)腋窩無充氣完全腔鏡甲狀腺手術(shù)拉鉤
- 灌溉與排水工程設(shè)計規(guī)范標準
- 《工會會計制度》管理系統(tǒng)升級及使用
- 詳解科魯茲儀表系統(tǒng)圖
- 老年智能手環(huán)產(chǎn)品需求說明書(PRD)
- T∕AOPA 0018-2021 直升機臨時起降場選址與建設(shè)規(guī)范
- 七八年級人教古詩詞集錦
- JAVAweb開發(fā)課件
- 國內(nèi)外相關(guān)生產(chǎn)廠家、口腔產(chǎn)品信息表-20130507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