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生物一輪復習課時作業(yè)14 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zhì)_第1頁
2019年高考生物一輪復習課時作業(yè)14 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zhì)_第2頁
2019年高考生物一輪復習課時作業(yè)14 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zhì)_第3頁
2019年高考生物一輪復習課時作業(yè)14 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zhì)_第4頁
2019年高考生物一輪復習課時作業(yè)14 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zhì)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課時作業(yè)(十四)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zhì)(對應學生用書P293)1(2019濮陽開學考)下列哪項事實能說明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zhì)()A人們確認絕大多數(shù)生物的遺傳物質(zhì)是DNA之后,發(fā)現(xiàn)某些病毒的遺傳物質(zhì)是RNAB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表明DNA在親子代噬菌體之間起橋梁作用C艾弗里的體外轉化實驗表明,只有加入S型菌的DNA才能使R型菌轉化為S型菌D人們得出染色體與生物的遺傳有關之后,發(fā)現(xiàn)染色體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質(zhì)解析:選A人們確認絕大多數(shù)生物的遺傳物質(zhì)是DNA之后,發(fā)現(xiàn)某些病毒的遺傳物質(zhì)是RNA,因此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zhì),A正確;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表明DNA在親子代噬菌體之間起橋梁作用,這證明DNA是遺傳物質(zhì),但不能證明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zhì),B錯誤;艾弗里的體外轉化實驗表明,只有加入S型菌的DNA才能使R型菌轉化為S型菌,這證明DNA是遺傳物質(zhì),但不能證明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zhì),C錯誤;人們得出染色體與生物的遺傳有關之后,發(fā)現(xiàn)染色體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質(zhì),這不能證明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zhì),D錯誤。2(2019湖南十三校聯(lián)考)下列關于科學家探究“DNA是遺傳物質(zhì)”實驗的敘述,正確的是()A用R型活菌和加熱殺死的S型菌分別給小白鼠注射,小鼠均不死亡B用35S標記的噬菌體侵染細菌,在子代噬菌體中也有35S標記C用煙草花葉病毒核心部分感染煙草,可證明DNA是遺傳物質(zhì)D用32P標記的噬菌體侵染細菌后離心,上清液中具有較強的放射性解析:選AR型活菌沒有毒性,不會導致小鼠死亡,加熱殺死的S型菌失去侵染能力,不會導致小鼠死亡,因此用R型活菌和加熱殺死的S型菌分別給小白鼠注射,小鼠均不死亡,A正確;35S標記的是噬菌體的蛋白質(zhì)外殼,而噬菌體侵染細菌時,蛋白質(zhì)外殼留在外面,且合成子代噬菌體的原料由細菌提供,因此子代噬菌體中不含35S標記,B錯誤;用煙草花葉病毒核心部分感染煙草,可證明RNA是遺傳物質(zhì),C錯誤;32P標記的是噬菌體的DNA,噬菌體侵染細菌,DNA進入細菌中,并隨著細菌離心到沉淀物中,因此上清液中應該沒有放射性或放射性較弱,D錯誤。3(2019冀州中學月考)用噬菌體(31P、32S)去感染體內(nèi)含有放射性標記32P和35S的大腸桿菌,得到的子代噬菌體所含的元素是()A31P、32P、32SB31P、32P、35SC31P、32S、35SD32P、32S、35S解析:選B噬菌體侵染細菌時,只有DNA進入細菌作為模板控制子代噬菌體的合成,而且合成子代噬菌體的原料均來自細菌。根據(jù)DNA半保留復制特點,子代噬菌體的DNA含有大量的32P和少量的31P,而子代噬菌體蛋白質(zhì)外殼均只含有35S。4(2019長沙統(tǒng)考)R型肺炎雙球菌無莢膜,菌落粗糙,對青霉素敏感。S型肺炎雙球菌有莢膜,菌落光滑,對青霉素敏感。在多代培養(yǎng)的S型菌中分離出一種抗青霉素的S型(記為PenrS型)突變菌株?,F(xiàn)用S型菌、PenrS型菌與R型菌進行一系列實驗,其中對實驗結果的預測,完全正確的是()甲組乙組丙組丁組培養(yǎng)基含青霉素的培養(yǎng)基普通培養(yǎng)基含青霉素的培養(yǎng)基普通培養(yǎng)基實驗處理S型菌的DNA和活的R型菌PenrS型菌的DNA和活的R型菌PenrS型菌的DNA和活的R型菌PenrS型菌的DNA、DNA酶和活的R型菌結果預測同時出現(xiàn)光滑型和粗糙型兩種菌落同時出現(xiàn)光滑型和粗糙型兩種菌落兩種菌落都不可能出現(xiàn)僅出現(xiàn)粗糙型菌落A甲、丙B乙、丁C乙、丙D甲、丁解析:選B從題干中可知,R型菌和S型菌都對青霉素敏感,因此在添加青霉素的培養(yǎng)基上,R型菌和S型菌都不能成活,甲錯誤;PenrS型菌的DNA可促使R型活菌轉化成能抗青霉素的PenrS型菌,乙正確、丙錯誤;DNA酶會分解PenrS型菌的DNA,丁正確。5(2019濟寧模擬)下列關于肺炎雙球菌的體內(nèi)和體外轉化實驗以及T2噬菌體侵染大腸桿菌實驗的敘述,正確的是()A三個實驗的設計思路是一致的B三個實驗都用到了同位素標記法C三個實驗都不能得出蛋白質(zhì)不是遺傳物質(zhì)的結論D三個實驗所涉及生物的遺傳物質(zhì)都是DNA解析:選D三個實驗中,只有肺炎雙球菌的體外轉化實驗和噬菌體侵染細菌實驗的設計思路相同,A錯誤;肺炎雙球菌的體內(nèi)和體外轉化實驗都沒有用到放射性同位素標記法,B錯誤;肺炎雙球菌的體外轉化實驗能得出蛋白質(zhì)不是遺傳物質(zhì)的結論,C錯誤;三個實驗所涉及生物有噬菌體、小鼠、細菌,它們的遺傳物質(zhì)都是DNA,D正確。6(2019江西四校聯(lián)考)用32P或35S標記T2噬菌體并分別與無標記的細菌混合培養(yǎng),保溫一定時間后經(jīng)攪拌、離心得到上清液和沉淀物,并測量放射性。對此實驗的敘述,不正確的是()A實驗目的是研究遺傳物質(zhì)是DNA還是蛋白質(zhì)B保溫時間過長會使32P標記組上清液的放射性偏低C攪拌不充分會使35S標記組沉淀物的放射性偏高D實驗所獲得的子代噬菌體不含35S而部分可含有32P解析:選B32P、35S分別標記T2噬菌體的DNA和蛋白質(zhì),可單獨分析DNA或蛋白質(zhì)在遺傳中的作用,A正確;保溫時間過長會使32P標記組大腸桿菌裂解,經(jīng)過離心后含有放射性的噬菌體進入上清液中,從而使上清液的放射性偏高,B錯誤;若攪拌不充分,35S標記組噬菌體的蛋白質(zhì)外殼仍附著在大腸桿菌表面,離心后蛋白質(zhì)外殼隨同大腸桿菌一同出現(xiàn)在沉淀物中,使沉淀物的放射性偏高,C正確;合成子代噬菌體蛋白質(zhì)外殼的原料來自大腸桿菌,故子代噬菌體均不含35S,但由于DNA的半保留復制,部分子代噬菌體可含有32P,D正確。7(2019鹽城期末)下圖為“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的部分過程。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A圖示實驗所用噬菌體是用32P標記B攪拌的目的是使噬菌體與大腸桿菌分離C圖示實驗結果可證明噬菌體的DNA進入細菌D本實驗證明了蛋白質(zhì)不是遺傳物質(zhì)解析:選B上清液中主要存在的是噬菌體的蛋白質(zhì)外殼,上清液放射性很高,推斷是用35S標記的噬菌體,A錯誤;攪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大腸桿菌上的噬菌體與大腸桿菌分離,B正確;35S標記的是蛋白質(zhì),無法證明噬菌體的DNA進入到細菌,C錯誤;由于噬菌體的蛋白質(zhì)沒有進入到細菌內(nèi),因此無法證明蛋白質(zhì)不是遺傳物質(zhì),D錯誤。8(2019郴州模擬)甲組用15N、32P、35S標記噬菌體后,讓其侵染普通細菌,乙組用普通噬菌體侵染15N、32P、35S標記的細菌。在產(chǎn)生的子代噬菌體的組成成分中,能夠找到的放射性元素為()A甲組中在DNA中找到15N和32P,在外殼中找到15N和35SB甲組中在DNA中找到15N,在外殼中找到15N和35SC乙組中在DNA中找到15N和32P,在外殼中找到15N和35SD乙組中在DNA中找到32P,在外殼中找到15N和35S解析:選C由于甲組用15N、32P、35S標記噬菌體后,讓其侵染普通細菌,以噬菌體自身DNA為模板,利用細菌提供的原料進行DNA復制和蛋白質(zhì)外殼的合成,所以可在子代噬菌體的DNA中找到15N和32P,不能在外殼中找到15N、32P和35S,A、B錯誤;由于乙組用普通噬菌體侵染15N、32P、35S標記的細菌,利用細菌提供的原料進行DNA復制和蛋白質(zhì)外殼的合成,所以可在子代噬菌體的DNA中找到15N和32P,在外殼中找到15N和35S,C正確、D錯誤。9(2019酒泉模擬)艾弗里完成肺炎雙球菌體外轉化實驗后,一些科學家認為“DNA可能只是在細胞表面起化學作用,形成莢膜,而不是起遺傳作用”。同時代的生物學家哈赤基斯從S型肺炎雙球菌中分離出了一種抗青霉素的突變型(記為抗S),提取出它的DNA,將DNA與對青霉素敏感的R型菌(記為非抗R)共同培養(yǎng)。結果發(fā)現(xiàn),某些非抗R型菌已被轉化為抗S型菌并能穩(wěn)定遺傳。下列關于哈赤基斯實驗的分析,錯誤的是()A實驗證明:細菌中一些與莢膜形成無關的性狀(如抗藥性)也會發(fā)生轉化B抗S型菌的DNA中存在抗青霉素的基因和控制莢膜合成的基因C實驗結果表明:上述對艾弗里所得結論的懷疑是錯誤的D非抗R型菌轉化為抗S型菌是基因突變的結果解析:選D抗S型菌的DNA中同時具有控制莢膜形成的基因和抗青霉素的基因。非抗R型菌轉化為抗S型菌是基因重組的結果,D錯誤。10(2019河南中學月考)在探索遺傳物質(zhì)的化學本質(zhì)過程中,科學界經(jīng)過了長期的爭論與不斷的驗證。下列有關實驗及實驗結論的敘述中,錯誤的是()選項實驗材料實驗過程實驗結果與結論AR型和S型肺炎雙球菌分別注射到健康的小鼠體內(nèi)被注射R型菌的小鼠不死亡,被注射S型菌的小鼠死亡。說明R型菌無毒性,S型菌有毒性BR型和S型肺炎雙球菌將R型活菌與S型菌的DNA和DNA水解酶混合培養(yǎng)只生長R型菌,說明DNA被水解后失去了遺傳效應C噬菌體和大腸桿菌用35S標記的噬菌體去侵染普通的大腸桿菌,短時間保溫離心后獲得的上清液的放射性很高,說明DNA是遺傳物質(zhì)D煙草花葉病毒和煙草用從煙草花葉病毒中分離出的RNA侵染煙草煙草出現(xiàn)病斑,說明煙草花葉病毒的RNA可能是遺傳物質(zhì)解析:選C35S標記的是噬菌體的蛋白質(zhì)外殼,離心后獲得的上清液的放射性很高,不能說明DNA是遺傳物質(zhì)。11下列有關核酸與遺傳物質(zhì)關系的敘述中,不正確的是()ADNA是絕大多數(shù)生物的遺傳物質(zhì)B有些生物的遺傳物質(zhì)是RNAC在真核生物中,DNA和RNA都是遺傳物質(zhì),其中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zhì)D核酸是所有生物的遺傳物質(zhì),其中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zhì)解析:選C病毒只含有DNA或RNA中的一種,其含有的這種核酸就是該病毒的遺傳物質(zhì),B項正確;具有細胞結構的生物含有DNA和RNA兩種核酸,但DNA是遺傳物質(zhì),C項錯誤;總之,大多數(shù)生物的遺傳物質(zhì)是DNA,即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zhì),A、D正確。12(2019吉安一中期中)赫爾希和蔡斯做噬菌體侵染細菌實驗時,分別用放射性同位素標記的噬菌體去侵染未標記的細菌,若噬菌體在細菌體內(nèi)復制了三代。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標記噬菌體的方法是分別用含32P和35S的培養(yǎng)基培養(yǎng)噬菌體B含有32P的子代噬菌體和含有35S的子代噬菌體分別占子代噬菌體總數(shù)的和0C上述過程中噬菌體的遺傳信息流動方向是:RNADNARNA蛋白質(zhì)D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可以證明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zhì)解析:選B噬菌體是病毒,不能在培養(yǎng)基中獨立生存,A錯誤;噬菌體侵染細菌時,只有DNA注入細菌并作為模板控制子代噬菌體的合成,而合成子代噬菌體所需的原料均由細菌提供,因此子代噬菌體中都不含35S,但DNA復制方式為半保留復制,因此復制3代后,子代噬菌體中含32P的比例為,B正確;噬菌體是DNA病毒,其遺傳信息的流動方向是DNARNA蛋白質(zhì),C錯誤;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可以證明DNA是遺傳物質(zhì),D錯誤。13(2019惠東模擬)為證明蛋白質(zhì)和DNA究竟哪一種是遺傳物質(zhì),赫爾希和蔡斯做了“噬菌體侵染大腸桿菌”的實驗(T2噬菌體專門寄生在大腸桿菌體內(nèi))。如圖為實驗的部分過程及結果,A,C中的方框代表大腸桿菌。請回答下列有關問題:(1)在圖一的A,B,C,D中,帶有放射性35S標記的有_,本實驗證明在T2噬菌體增殖和遺傳過程中_起著決定性作用。(2)圖一B、D中構成T2噬菌體外殼的蛋白質(zhì)分子結構相同,這是因為_。(3)圖二表示實驗結果,據(jù)圖分析,攪拌時間少于1分鐘時,上清液中的放射性_,原因是_。某興趣小組為了驗證赫爾希和蔡斯的實驗,用32P標記的T2噬菌體侵染大腸桿菌,若實驗過程中保溫時間過長,則圖二的實驗結果中M點的位置將_移動。解析:(1)35S標記的是噬菌體的蛋白質(zhì)外殼,并且在侵染大腸桿菌的過程中,蛋白質(zhì)外殼沒有進入細菌,因此在圖一的A,B,C,D中,A和B帶有放射性35S標記,本實驗證明在T2噬菌體增殖和遺傳過程中DNA起著決定性作用。(2)由于B、D中構成T2噬菌體外殼的蛋白質(zhì)分子均是由T2噬菌體的DNA在細胞內(nèi)指導合成的,因此兩者的蛋白質(zhì)分子結構相同。(3)如果攪拌時間過短,吸附在細菌上的噬菌體未能與細菌分離,導致大部分帶有放射性35S的噬菌體外殼隨細菌進入沉淀物中,因此會導致上清液中的放射性較低。某興趣小組為了驗證赫爾希和蔡斯的實驗,用32P標記的T2噬菌體侵染大腸桿菌,若實驗過程中保溫時間過長,則子代噬菌體會釋放到培養(yǎng)液中,導致細胞外的32P放射性增強,即圖二的實驗結果中M點的位置將向上移動。答案:(1)A、BDNA(2)二者均是由T2噬菌體的DNA在細胞內(nèi)指導合成的(3)較低攪拌時間過短,吸附在細菌上的噬菌體未能與細菌分離,導致大部分帶有放射性35S的噬菌體外殼隨細菌進入沉淀物中向上14(2019冀州期末)如圖為用32P標記的T2噬菌體侵染大腸桿菌(T2噬菌體專門寄生在大腸桿菌體內(nèi))的實驗,據(jù)圖回答下列問題:(1)根據(jù)上述實驗對下列問題進行分析:錐形瓶中的培養(yǎng)液是用來培養(yǎng)_,其內(nèi)的營養(yǎng)成分中是否含有32P?_。(2)對下列可能出現(xiàn)的實驗誤差進行分析:測定發(fā)現(xiàn)在攪拌后的上清液中含有0.8%的放射性,最可能的原因是培養(yǎng)時間較短,有部分噬菌體_,仍存在于_;當接種噬菌體后培養(yǎng)時間過長,發(fā)現(xiàn)在攪拌后的上清液中也有放射性,最可能的原因是復制增殖后的噬菌體_。(3)請你設計一個給T2噬菌體標記上32P的實驗:配制適合培養(yǎng)大腸桿菌的培養(yǎng)基,在培養(yǎng)基中加入_,作為合成DNA的原料;_;在培養(yǎng)液中提取出所需要的T2噬菌體,其體內(nèi)的_被標記上32P。(4)本實驗_(能、不能)用3H標記噬菌體的DNA,理由是_。(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