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1T 1723-2009 短梗五加栽培技術規(guī)程.doc_第1頁
DB21T 1723-2009 短梗五加栽培技術規(guī)程.doc_第2頁
DB21T 1723-2009 短梗五加栽培技術規(guī)程.doc_第3頁
DB21T 1723-2009 短梗五加栽培技術規(guī)程.doc_第4頁
DB21T 1723-2009 短梗五加栽培技術規(guī)程.doc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DB21/T 17232009遼寧省質量技術監(jiān)督局 發(fā)布2009-06-01實施2009-05-18發(fā)布短梗五加栽培技術規(guī)程DB21/T 17232009DB21遼寧省地方標準ICS備案號:IDB21/T 17232009目 次前言II1 范圍12 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13 術語和定義14 栽培地環(huán)境和氣候條件15 種子采集和處理16 苗木繁育27 栽植技術38 栽植后管理39 采收4II前 言本標準由本溪市質量技術監(jiān)督局提出。本標準由遼寧省林業(yè)廳歸口。本標準由桓仁滿族自治縣山區(qū)綜合開發(fā)辦公室起草。本標準主要起草人:王思利、秦海音、江欣智、胡永成、于英智、董文亭、王永奎、史本力、梁振、張戈。短梗五加栽培技術規(guī)程1 范圍本標準規(guī)定了短梗五加栽培地環(huán)境和氣候條件、種子的采集和處理、苗木繁育、栽培技術、采收等技術要求。本標準適用于遼寧省東南部的短梗五加的栽培管理。2 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條款通過本標準的引用而成為本標準的條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隨后所有的修改單(不包括勘誤的內容)或修訂版均不適用于本標準,然而,鼓勵根據本標準達成協(xié)議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適用于本標準。GB/T157761995 造林技術規(guī)程NY/T3912000 綠色食品產地環(huán)境技術條件NY/T3932000 綠色食品農藥使用準則NY/T3942000 綠色食品肥料使用準則3 術語和定義3.1短梗五加 Acanthopanax sessiliflorus(Rupr.et Maxin)Seem 又名無梗五加,刺拐棒、綠參,屬五加科落葉灌木或喬木。3.2平茬 在短梗五加休眠期間,將植株地上部分全部剪除使其重新萌發(fā)。3.3 果用栽培 生產果實為主的栽培方式,以培養(yǎng)樹冠提高結果能力為栽培目的。3.4 菜用栽培 生產菜為主的栽培方式,以促進萌生新枝,多產幼嫩枝條為栽培目的。4 栽培地環(huán)境和氣候條件短梗五加栽培地應選擇在海拔200m1000m之間,最低溫度不低于-38,符合NY/T3912000的要求。5 種子采集和處理5.1 種子采集5.1.1 母樹選擇選擇4年生以上、生長健壯、品質優(yōu)良、抗逆性強,無病蟲害的植株。5.1.2 采集時間9月下旬10月上旬,果實呈紫褐色、變軟時采種。5.2 種子處理及貯藏將采集的果實及時搓去果肉,用清水漂洗、漂出果皮和秕種、破損種、雜物等,按1:2(種子:細河沙)的比例拌細河沙,種沙濕度60%,拌好后放置涼爽處貯藏。5.3 種子質量種子飽滿充實、千粒重在11g左右、無病蟲害、無機械損傷。純度95%以上,發(fā)芽率在60%以上,含水量11%12%。5.4 種子處理播前150d進行種子處理,放置于1820的室內進行層積處理,保持濕度60左右,40d45d后室溫降至1518,再經過60d左右,將種沙移至05環(huán)境中,低溫貯藏40d左右。播種期將種取出。6 苗木繁育6.1 苗圃建立6.1.1 圃地選擇坡度在515之間。壤土或粉沙壤土,土壤無污染。土層厚度40以上。6.1.2 整地育苗地要細致整地,分為秋翻和春翻,以秋翻為好。秋翻深度2025,春翻深度1520。結合翻地施足基肥,每667m2施有機肥2000kg3000kg。6.1.3 作床(畦)要在播種前1周作好苗床(畦),土壤干燥要灌足底水。床高1015。床(畦)寬1.2m,床長可隨地勢、作業(yè)方便而定, 床(畦)間作業(yè)道寬4050。6.2 種子繁育 6.2.1 床播6.2.1.1 播種時間在4月中旬左右,日均溫達到15時左右。6.2.1.2 播種量每667m2播種量12.5。6.2.1.3 播種方法條播在床上按15cm行距開溝,深2cm3cm,均勻播入種子后覆土1cm1.5cm。撒播是將種子均勻撒入床面后覆土1cm1.5。播種后鎮(zhèn)壓覆草保墑。6.3 田間管理6.3.1 出苗前管理6.3.1.1 澆水播種后,土壤干旱時每隔3d5d適當噴霧狀水,保持床面濕潤不干為宜。6.3.1.2 加蓋遮蔭網 出苗后在床面上加蓋透光度50%黑色遮蔭網,高度50cm80cm。6.3.2 出苗后管理6.3.2.1 撤除覆蓋物幼苗出土后隨見苗隨撤覆蓋物。6.3.2.2 澆水種子發(fā)芽和幼苗期,應少量多次,保持土壤濕潤。苗木生長發(fā)育旺盛階段,應多量少次。生長后期,盡量少澆或不澆水。苗床積水時,要及時排水。6.3.2.3 除草、松土除草要結合松土及時除草。以除早、除小、除了為原則。土壤比較粘重的地塊要多次進行松土。6.3.2.4 追肥苗期追肥1次2次,6月下旬和7月下旬,667m2 施復合肥10kg15kg,也可用2%3%的過磷酸鈣溶液進行根外施肥。肥料使用符合NY/T3942000規(guī)定6.3.2.5 間苗、定苗當幼苗長出2片3片真葉時進行第一次間苗;5片6片葉時進行第二次間苗;每次間苗后要及時澆水,留苗要分布均勻,株行距7cm8cm8cm9cm,136株-180株/m2。缺苗的地方可以移栽補苗。6.3.2.6 撤遮蔭網7月下旬撤掉遮蔭網。6.4 苗木出圃6.4.1 起苗起苗時要保持根系不受損傷、根皮完整無損。6.4.2 苗木質量一級苗:苗干高5以上,地莖0.3以上。二級苗:苗干高34.9,地莖0.2cm0.29。6.4.3 苗木運輸苗木運輸時要用草簾包裝,每包500株1000株。長途運輸的要防風吹日曬并適當澆水。7 栽植技術7.1 選地選土壤疏松、肥沃、土層厚40以上,pH值6.07.0,坡向半陰半陽坡,坡度525的荒山、荒地、林下及耕地。林下栽植的郁閉度在0.60.3。耕地選土壤肥沃無積水的地塊。7.2 整地7.2.1 整地時間荒山、荒地、林下空地在栽植前一年秋季進行清場整地,耕地要在春季進行整地。7.2.2 整地方式坡地采取穴狀或帶狀整地,耕地要耕翻。7.3 栽植7.3.1 栽植時間春栽在4月上中旬,土壤解凍深度25以上,短梗五加開始萌動前10d20d進行。秋栽在短梗五加落葉后到土壤封凍前進行。7.3.2 栽植方法栽植前對苗木進行修根, 可剪去根長的三分之一。采用穴植,穴的大小視苗木的大小而定,以苗木根系在穴內充分伸展,不窩根為準。執(zhí)行GB/T157761995規(guī)定。土壤干旱的地區(qū)截干栽植。7.3.2.1 栽植密度菜用栽培株行距:30cm35cm45cm。果用栽培株行距:120cm150cm。7.3.2.2 間作短梗五加可以與闊葉樹或針葉樹間作,間作比例3:1。8 栽植后管理8.1 除草及時清除雜草。8.2 追肥8.2.1 追肥時間 每年追肥2次,第1次在早春萌芽時追肥1次,第2次菜用栽培在采收后進行追肥1次,果用栽培摘前一周追肥1次,667m2追施腐熟的有機肥3000kg以上??梢耘鋫湟欢ǖ牡追?,追施量200g/m2。肥料使用符合NY/T3942000的規(guī)定。8.2.2 追肥方法 菜用栽培在行間開溝、果用栽培在樹冠投影處開溝,挖10cm15cm深溝,均勻撒入肥料后覆土,施肥后要澆水。8.3 灌溉菜用栽培萌芽前對平茬的要灌一次透水,每次采收后也要澆水。果用栽培遇到干旱要及時灌溉。8.4 平茬(菜用栽培)8.4.1 平茬時間在樹液流動前30d進行。8.4.2 平茬方法剪去植株地上部分,留茬高度不超過2cm,剪口要保持平滑。8.5 修剪(果用栽培)8.5.1 修剪時間冬季修剪在12月昱年3月上旬;夏季修剪在6月末7月中旬。8.5.2 修剪方法幼樹結果初期以擴大樹冠為主,對主側枝的延長枝進行短截;盛果期主枝的延長枝要輕剪,剪掉樹冠內的細弱枝、病蟲枝和下垂枝;老樹更新進行回縮重剪。8.6 病蟲害防治病害以預防為主,發(fā)病后對癥用藥;蟲害要根據蟲種及時防治。農藥使用執(zhí)行NY/T3932000規(guī)定。主要病蟲害防治見表1。表1 主要病蟲害防治方法病蟲害通用名(商品名)劑型稀釋倍數防治時間用法黑斑病撲海因大生M-45多抗霉素50%可濕性粉劑80%可濕性粉劑3%可濕性粉劑150080010006月初噴霧噴霧噴霧蚜蟲、介殼蟲速滅殺丁乳油20%可濕性粉劑20005月中旬噴霧刺蛾、蠟蟬、大造橋蟲滅脲三號乳油蚍蟲啉25%可濕性粉劑25%可濕性粉劑120020005月下旬噴霧噴霧螻蛄等地下害蟲敵百蟲90%濃可溶劑1:1004月中下旬1公斤藥加炒熟玉米面或油茶面100kg,充分拌勻后撒于植株根部9 采收9.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