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科教育論文-論古典詩詞教學的三境界 .doc_第1頁
學科教育論文-論古典詩詞教學的三境界 .doc_第2頁
學科教育論文-論古典詩詞教學的三境界 .doc_第3頁
學科教育論文-論古典詩詞教學的三境界 .doc_第4頁
學科教育論文-論古典詩詞教學的三境界 .doc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學科教育論文-論古典詩詞教學的三境界錢鐘書在談藝錄中說:情理之于詩,“如水中鹽、蜜中花,體匿性存,無痕無味。”說的是詩歌的通請渠道是隱的,達理的蹊徑是幽的。因此,古典詩歌的教學也應該是通情達理的,應該積極引導學生去通詩情達詩理,以達到詩歌教學的智育、情育、理育的作用,從而培養(yǎng)學生美感、熏陶學生情感、增強學生的理解能力。那么,如何引導學生通達詩詞的隱情幽理呢?這就要求我們在詩詞教學中做好詩歌閱讀的三個“境界”。第一境界:分析探究,理解詩詞的意象。意象這個詞,在不同情況下使用往往有不同的含義。其內容表現為一定客觀的物像,物像不因人的怒哀樂而發(fā)生變化。但是,物像一旦進入詩人的構思,經過詩人的大腦,就帶上了鮮明的主觀色彩,滲入了詩人的某種情感和思想。這種滲透了詩人情感思想的對客觀事物的印象,就是詩的意象。比如:“孤云漂泊復何依”中,不用白云、浮云,而用孤云,就表達了詩人因國破家亡而產生的惆悵孤寂的悲痛心情。對一首詩來說,詩人要表達一定的思想情感,意象就是載體。意象是詩的構思的最小單位,是詩的建筑材料。意象在詩中要靠一定的語言形式表現出來。用以表現意象的多半是詞語也有句子。一個句可以是一個意象,也可以是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意象。如“小橋流水人家”就是三個意象。一首詩從字面上看是詞語的聯綴,從構思上看則是意象的組合。如張繼的楓橋夜泊:“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痹娭谐霈F了月、烏、霜、天、江楓、漁火、姑蘇城、寒山寺、鐘聲、客船等多種意象,這些意象組成了承載情思的意象群。溫庭筠“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則全部是意象的連綴。因此,我們進行詩歌教學時,首先要從分析詩歌的語言入手,充分理解詩句中的詞語的含義,分解每行詩句,提煉出能夠表現詩人情感或意象的關鍵詞語,從而把握詩的每個意象。如杜甫的登高:“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比娡ㄟ^對凄清的秋景的渲染描寫,抒發(fā)了詩人年邁多病、感時傷世和寄寓異鄉(xiāng)的悲苦。詩篇前四句借急風、天空、哀猿、清渚、白沙、飛鳥、無邊的落木、滾滾的長江等系列蕭瑟悲涼的意象,渲染了蕭颯濃郁的秋意,情景相契,流露出詩人壯志難酬的悲哀和感慨。后四句描寫了悲秋的游子,孤病登高的詩人、新停的酒杯,表明了詩人多年漂泊不定的處境,舉目無親的孤獨,痛苦之情可想而知。情因景生,作者長期遠離故鄉(xiāng),獨自漂泊在外,暮年多病,舉目無親,在凄清的秋天登高望遠,愁緒滿懷。而國勢艱危,仕途坎坷,萬般愁緒,也無以排遣,其憂國傷時之情躍然紙上。詩人在創(chuàng)作詩歌時,常常使用比喻、擬人、象征等修辭手法來刻畫意象,以期達到詩歌意象的鮮明、具體、生動。這樣,我們在分析詩的語言時,就要找出詩句中使用的修辭手法所表現事物的本體和喻體,以及它們之間的內在關系,從而確立該詩句的意象。如讀陸游的卜算子詠梅,就知道作者是以梅自喻,表現自己不與爭寵邀媚、阿諛奉承之徒為伍的品格和不畏讒毀、堅貞自守的錚錚傲骨。第二境界:聯想想像,把握詩詞的主題。如果說第一境界全面分析詩句的意象,就像我們走進一座大花園,對每一株花草、每一樁盆景進行單個的細致的整理和欣賞,初步建立一個多元素的印象的話,那么,第二境界把握詩歌的整體形象,就是站在一定的高度,對整座花園的構成作一宏觀的審視,對該花園的主題風格有一全面的完整的印象。詩一般是多個意象的集合,但并不是說這些意象的總和就構成了詩的主題形象,詩中的各個意象聚合在一起,起著相互支撐、相互修飾的作用,每個意象都圍繞著主題?!耙庀蠛椭黝}的關系不是相加的關系,而是相乘的關系?!币皇自姷囊庀笫蔷唧w的有限的,而主題形象是巨大的、無限的。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中,要充分調動學生的想像力、聯想力,放大詩的意象,并且全方位的聯接詩的意象,建立一個高大的完整的詩的主題形象。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及其強烈,因此詩的語言不僅高度凝練含蓄,而且具有極強的跳躍性。表現在意象上,往往出現意象與意象的斷層,給閱讀理解造成突兀感和隔膜感。這就需要學生充分發(fā)揮想像力,對詩的意象進行補充、再創(chuàng)造,才能使詩的整體形象更完美統(tǒng)一?!跋胂缶褪巧疃龋瑳]有一種精神機能比想象更能深化,更能深入對象,這是偉大的潛水者。”學生在正確理解詩詞后,根據詩詞的語言文字,運用形象思維,展開想象,把詩詞的意境用畫面創(chuàng)造在腦海里,敘事詩就象電影故事片,寫景詩就象電視的風景欣賞片,一個個鏡頭,一幅幅畫面在腦海中浮現,讓學生充分感受到詩詞的豐富的形象,深刻的意境,同時獲得如聞其聲,如見其形,如臨其境的美感。例如,敘事詩石壕吏應引導學生抓住典型鏡頭:杜甫投宿石壕村,夜間官差來抓丁,老翁翻墻逃走,老嫗出門應答,早晨獨別老翁等情景,這樣就能深刻理解“安史之亂”給人造成的深重災難。李白的寫景詩望廬山瀑布學生理解后就能想象這幅畫面:陽光燦爛,香爐峰紫色煙霧飄動,奔騰的瀑布從山上滾滾飛瀉而下,通過形象想象后,學生就能深入理解詩的意境,就能感受到詩歌浪漫優(yōu)美的情調,祖國河山的壯麗。抒情詩也要抓住典型鏡頭來理解思想感情。如孟郊的游子吟,要捕捉“慈母穿針走線為臨別兒子縫補衣服”這一感人肺腑的特寫鏡頭,理解母親的高大形象。當我們讀陶淵明的飲酒時,都會被“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兩句詩所吸引,通過聯想和想象,在我們面前會出現這樣一幅畫面和情景:厭倦官場生活的詩人回歸田園后,興致勃勃地“采菊”,無意中看見了南山,“悠然”二字暗示了詩人在田園生活中追求恬靜安寧的心情,從“菊”的高潔品質中我們還能聯想到詩人那“不為五斗米折腰”的精神。只有通過想象,才能真正進入詩詞的意境,對詩詞才能有“透徹之悟”。第三境界:聯系生活,內化詩詞的情理。每一篇文學作品都要抒發(fā)情感、表達思想,“沒有思想的文學是不存在的”。詩歌更是如此,不論抒情詩還是敘事詩,詩人總是要表達一定的思想,或生活的哲理,或個人的情趣等等。我們在引導學生把握詩的整體形象后,還要進一步啟發(fā)學生全面體會詩歌的思想情感。“形象大于思想?!濒斞敢苍f:“看別人的作品,也很有難處,就是經驗不同,即不能心心相印。所以常有極緊要,極精彩處,而讀者不能感到,后來自己經驗了類似的事,這才了然起來?!边@就要求我們教師要充分調動和深化學生的生活體驗,使學生全身心地進入詩人所創(chuàng)設的形象情境中,體會詩歌的思想感情,讓“靈魂受到震撼”。為了能夠準確、客觀、深刻地感受詩歌的思想感情,有時還要理解詩人創(chuàng)作的背景,以及分析詩的表達、結構藝術。如杜甫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產生的。公元759年歲末,杜甫一家輾轉流浪到了成都,在杜甫西郊浣花溪畔找了一塊荒地,蓋了一所茅屋(即成都杜甫草堂),暫時結束了顛沛流離的生活。茅屋的建造很不容易,事事都需要親戚朋友的幫助。但茅屋建造的并不堅固,兩年后的一個秋天,一場大風把茅草給卷走了。杜甫一家只好在風雨淋漓中度過了一個難堪的不眠之夜。此情此景,杜甫感慨萬端,寫下了茅屋為秋風所破歌這首不朽的詩篇,他不僅只是寫自己的不幸,而是推己及人,想到在這風雨之夜,普天之下還有更多象他這樣處于困苦(或者更糟糕)的境地,由此,詩歌的主題也就一目了然了。學習書憤時,先向學生介紹陸游是南宋杰出的愛國詩人,早年立志抗金,收復中原,曾上前線作戰(zhàn),晚年終因堅決主戰(zhàn)而被削職返鄉(xiāng),在清貧、憂憤中度過余生;告訴他們,寫書憤時,陸游已罷官回家六年了。了解這些內容,有助于學生理解詩歌內容和作者情感。在學生的“靈魂受到震撼”之后,要進一步聯系學生的生活、思想實際和社會現實,把詩中和“詩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