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曹劌論戰(zhàn)對比閱讀 (一 ) 閱讀甲、乙兩則文言文,按要求回答文后問題。 【甲】公與之乘,戰(zhàn)于長勺。公將鼓之。劌日:“未可?!饼R人三鼓。劌日:“可矣?!饼R師敗績。公將馳之。劌日:“未可。”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日:“可矣?!彼熘瘕R師。 既克,公問其故。對日:“夫戰(zhàn),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故三軍可奪氣,將軍可奪心。是故朝氣銳,晝氣惰,暮氣歸。故善用兵者,避其銳氣,擊其惰歸,此治氣者也。以治待 亂,以靜待嘩,此治心者也。以近待遠,以逸待勞,以飽待饑,此治力者也。無邀正正之旗,勿擊堂堂之陣,此治變者也。 (節(jié)選自孫子軍爭篇 ) 1解釋下列加點詞語的意思。 (1)公將 馳 之 (2) 望其旗 靡 (3)三軍可奪 氣 (4)朝氣 銳 2用現(xiàn)代漢語翻澤下列句子。 (1)彼竭我盈,故克之。 (2)勿擊堂堂之陣,此治變者也。 3甲文中曹劌“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的原因是 : ;乙文中的中心句是 。 (均用句中原文回答 ) 4 節(jié)選的甲、乙兩文在闡述用兵方面相同的觀點是什么 ?這些觀點對我們今天的學習和生活有怎樣的借鑒作用 ? 1 (1)驅(qū)車 (追趕 )(2)倒下 (3)士氣 (4)銳利 (飽滿 ) 2 (1)他們的勇氣消失了而我軍的 士氣正旺, 所以戰(zhàn)勝了齊軍。 (2)不要去攻擊陣容整齊的敵人,這就是治理軍隊的變化啊。 (意思對即可 ) 3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 故三軍可奪氣,將軍可奪心 4第一問答案要點:戰(zhàn)爭中要善于分析敵情,把握戰(zhàn)機,軍事上要后發(fā)制人;第二問答案要點: (_1)無論干什么事要善于分析; (2)善于聽取并采納群眾的意見; (3)運用正確的戰(zhàn)略戰(zhàn)術(shù)。等等。 【乙文譯文】對于敵人的軍隊,可以挫敗它的士氣;對于敵人將領(lǐng),可以動搖他的意志。因此,初戰(zhàn)時,部隊士氣高昂;經(jīng)過一段時間后則逐漸懈??;到戰(zhàn)斗后期,士氣就衰竭了。所以,善于用兵的人,要避開敵人士氣旺盛的時候,而選擇在對方士氣低落、衰竭時進攻,這是掌握士氣的方法。用我方的嚴整有序,對付敵方的混亂無序;以我方的沉著冷靜,對付敵方的躁動不安,這是掌握軍隊心理的方法。用我方的靠近戰(zhàn)地,等待敵人的遠道而來;用我軍的安逸從容,對付敵軍的疲勞倉促;用我軍的糧餉充足,對付敵軍的饑餓不堪,這是把握軍隊戰(zhàn)斗力的用兵方法。不要去截擊旗幟嚴整、隊列雄壯的敵軍,不要去攻打陣容強大、實力雄厚的敵人,這是掌握機變的用兵方法。 (二 ) 【甲】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zhàn)。曹劌請見。其鄉(xiāng) 人日:“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 ?”劌日:“肉食者鄙,未能遠謀?!蹦巳胍姟枺骸昂我詰?zhàn) ?”公日:“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對日:“小惠未徧,民弗從也。”公日:“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睂θ眨?“小信未孚,神弗福也?!惫眨骸靶〈笾z,雖不能察,必以情。”對日:“忠之屬也??梢砸粦?zhàn)。戰(zhàn)則請從?!?【乙】趙括既代廉頗,悉更約束,易置軍吏。秦將白起聞之,縱奇兵,佯敗走,而警其糧道,分斷其軍為二,士卒離心。四十余日,軍餓,趙括出銳卒自搏戰(zhàn),秦軍殺趙括。括軍敗,數(shù)十萬之眾遂降秦,秦悉坑之。 (選自史記 ) 注釋 約束:原有的紀律和規(guī)定。 易置:撤換。 奇兵:變化莫測的軍隊。 1解釋下列旬中加點的詞。 (1)小惠未 徧 (2)犧牲 玉帛 (3)而 絕 其糧道 (4)秦悉 坑 之 2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文中畫線的句子。 (1)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 ? (2)悉更約束,易置軍吏。 3 (1)甲文中體現(xiàn)“可以一戰(zhàn)”理由的句子是 。 (2)乙文中趙括所為與“忠之屬也”相反的句子是 。 4乙文與主要人物有關(guān)的成語是 ,這個成語的意思是 。 1。 (1)同“遍”,遍及,普通。 (2)古代豬、牛、羊等祭祀晶。 (3)截斷 (4)動詞,活埋。 2 (1)做官的人謀劃這件事 ?你又為什么參與呢 ? (2)全部改變原有的紀律和規(guī)定,撤換了原來的軍官。 3 (1)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2)悉更約束,易鼉軍吏。 4紙上談兵;不談理論,不解決實際問題。 【乙文譯文】趙括代替廉頗 (擔任抗秦大將 )后,全部更改 (原有的 )紀律和規(guī)定,撤換軍官。秦將白起聽到了這些事,派了變化莫測的軍隊,假裝敗退,截斷了 趙軍運輸軍糧的道路,把趙國的軍隊一切為二, (于是 )軍心離散。經(jīng)過四十多天,軍中兵士饑餓,趙括帶領(lǐng)精銳的兵士親自上陣戰(zhàn)斗。 (結(jié)果 )秦軍射死了趙括。趙括的軍隊大敗,數(shù)十萬兵士便投降了秦軍,秦軍把他們?nèi)炕盥窳恕?(三) 【甲】公與之乘,戰(zhàn)于長勺。公將鼓之。劌曰:“未可?!饼R人三鼓。劌四:“可矣。”齊師敗績。公將馳之。劌曰:“未可?!毕乱暺滢H,登軾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齊師;, 既克,公問其故。對曰:“夫戰(zhàn),勇 ,。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 亂,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嘗見一蜘蛛布網(wǎng)壁間,離地約二三尺,一大蛇過其下,昂首欲吞蜘蛛,而勢稍不及;久之,蛇將行矣,蜘蛛忽懸絲而下,垂身半空,若將追蛇者;蛇怒,復(fù)昂首欲吞之,蜘蛛引絲疾上;久之,蛇又將行矣,蜘蛛復(fù)懸絲疾下,蛇復(fù)昂首待之,蜘蛛仍守其網(wǎng),如是者三四次,蛇意稍倦,以首俯地,蜘蛛乘其不備,奮身飆下,踞蛇之首,抵死不動;蛇狂跳顛擲,以至于死。蜘蛛乃盬其腦,果腹而去。 (選自薛福成庸庵筆記 ) 【注釋】 飆:暴風。這里指迅速。 盬( 吸欲。 1 解釋下列旬中加點的詞。 ( 1) 公將 鼓 之 ( 2)一鼓作氣, 再 而衰 ( 3) 如是 者三四次 ( 4)果腹而 去 2用現(xiàn)代漢語翻澤下列句子。 ( 1)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 2) 蜘蛛乘其不備,奮身飆下,踞蛇之首 3。甲文中吾軍克敵制勝抓住了反攻有利時機是在 之時;乙文中的蜘蛛 是在蛇 之時,乘其不備,置蛇于死地。 4 甲文曹劌在這場戰(zhàn)役中的表現(xiàn)給了你哪些啟發(fā) ? 5 甲、乙兩文提示了一個共同道理是 蓋。轍亂旗靡以首俯地 2這是道開放性試題,回答合理即可。 示例:我們遇事要三思面后行,切不可莽撞行事。 對事物的正確判斷應(yīng)建立在仔細觀察、周密分析的基礎(chǔ)上。 3弱者如果能抓住機遇,那么弱者也霸】以戰(zhàn)勝強者。 【乙文譯文】 (我 )曾看見一蜘蛛在墻壁間作網(wǎng),蛛網(wǎng)離地約二三尺上下,有一大蛇從蛛網(wǎng)下經(jīng)過,抬起頭想吞吃蜘蛛,它的力量卻夠不到蜘蛛;過了很長時間,大蛇將要離去,蜘蛛突然懸絲而下,垂身在半空中,好像要追趕大蛇;蛇大怒 ,又抬起頭來想吞蜘蛛,蜘蛛引絲迅速回到網(wǎng)中,又過了很長時間,大蛇又將要離去,蜘蛛又趕忙懸絲而下,蛇又抬起頭待機吞吃蜘蛛,蜘蛛仍又回到網(wǎng)中,像這樣三四次;蛇精力疲憊了,把頭趴在地上,這時蜘蛛乘其不備,迅速懸絲垂下,盤踞在蛇的頭上,拼死不動;蛇 (被吱得 )亂跳亂顛,以至到死。蜘蛛于是吸飲其腦,吃飽肚子才離去。 (四) 【甲】公與之乘,戰(zhàn)于長勺。公將鼓之。劌日:“未可?!饼R人三鼓。劌日:“可矣 0”齊師敗績。公將馳之。劌日:“未可?!毕乱暺滢H,登軾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齊師。 既克,公問 其故。對曰:“夫戰(zhàn),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 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 (選自曹劌論戰(zhàn) ) 【乙】用兵之法:高陵勿向,背丘勿逆,佯北勿從,銳卒勿攻,餌兵勿食,歸師勿遏,圍師必缺。窮寇勿迫。此用兵之法也。 (選自孫子今譯 ) 【注釋】陵:山頭。向:仰攻。匪:高地。逆:迎擊。佯北:假裝失敗。從:追逐。餌兵:用來誘敵上鉤的部隊。遏:阻擊。囤師:包圍敵方部隊。缺:讓條出路。窮寇:走投無路 的敵軍。迫:逼迫。 1解釋下面句中加點的詞在文中的意思。 (1)公與之 乘 (2)公將 馳 之 (3)既 克 (4)望其旗 靡 2 用現(xiàn)代漢語寫出甲文中畫線句子的意思。 3。根據(jù)甲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發(fā)揮 合理 想象,在“齊師敗績”前簡要補寫出戰(zhàn)斗的經(jīng)過 (可運用文中原有的字詞靈活組合,也可用自己的話敘述 )。 4 “一鼓作氣”流傳至今已成為人們耳熟能詳?shù)某烧Z,但有人卻常常把它誤寫成“一股作氣”、 “一鼓足氣”等。想一想,你怎樣運用文中的知識來幫助人們避免這些錯誤。 5 甲文中在長勺之戰(zhàn)中,曹劌兩次曰“未可”,各與乙文中哪一條法則相吻合 ? 6 結(jié)合“長勺之戰(zhàn)”,對乙文“用兵八法”的目的加以深入分析,試從中歸納出戰(zhàn)場上所應(yīng)遵循的一條基本原則。 1。 (1)(共同 )乘車 (2)(驅(qū)車 )追擊 (趕 ) (3)戰(zhàn)勝 (4)倒下。 2大國是很難估測 (它的行動 )的,擔心他們會設(shè)下埋伏。 3不設(shè)統(tǒng)一答案。 示例:公鼓之,魯師一鼓作氣,齊師士氣已竭。 (點到魯師憑旺盛的士氣致勝即可。用現(xiàn)代文回答亦可。 )4不設(shè)統(tǒng)一答案。 參考示例:“一鼓作氣”這個成語源自左傳,原指在戰(zhàn)場一 二決勝的關(guān)鍵是士氣,古代用擊鼓的方式指揮進軍,麗只有在第一次擊鼓時才熊振作軍隊的士氣,后面幾次就差了。所以j 成語“鼓作氣”中的“鼓”是擊鼓的意思,“作”是 振作。使用中發(fā)生錯誤,大多是不理解成語意思所致。知道了其中的道理,就不會用錯了。 5第一次,與“銳卒勿攻”吻合;第二:次,與“佯北勿從”一致 (文中有“懼有伏焉”句 ) 6要打敗敵人,必先保存自己。 (意思對即可 ) 【乙文譯文】所以,用兵作戰(zhàn)的法則是:不要仰攻已經(jīng)占據(jù)高山的敵人,不要正面攻擊背靠丘陵屏障的敵人,不要追擊假裝敗退的敵人,不要進攻士氣正旺的敵人,不要理睬用小部隊作誘餌的敵人,不要攔截撤退回本國的敵人,包圍敵軍時要留缺口,不要過于逼迫已經(jīng)陷入絕境的敵軍。這些都是用兵作戰(zhàn)的最基本的法則。 (五) 【甲】公與之乘,戰(zhàn)于長勺。公將鼓之。劌日:“未可?!饼R人三鼓。劌日:“可矣。”齊師敗績。公將馳之。劌日:“未可?!毕乱暺滢H,登軾而望之,日:“可矣。”遂逐齊師。 既克,公問其故。對日:“夫戰(zhàn),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選自曹劌論戰(zhàn) ) 【乙】故三軍可奪氣,將軍可奪心。是故朝氣銳,晝氣惰,暮氣歸。故善用兵者,避其銳氣,擊其惰歸,此治氣者也。以治待亂,以靜待嘩,此 治心者也。以近待遠,以逸待勞,以飽待饑,此治力者也。勿邀正正之旗,勿擊堂堂之腎,此治變者也。 (選自孫子 ) 【注釋】 奪氣:挫傷士氣。奪,剝奪,引申為挫敗、打擊。氣,這里指剛勁勇銳之氣。奪心:動搖決心。心,指決心。朝氣銳:軍隊初戰(zhàn)時士氣旺盛。一說為軍隊早晨士氣高昂。銳,旺盛。 晝氣惰:過了一段時間后,士氣逐漸懈怠。晝,白天,一說指經(jīng)過一段時間后。惰,懈怠。暮氣歸:到最后,戰(zhàn)斗力消耗殆盡,士氣低落,將士思歸。暮,到了戰(zhàn)斗快結(jié)束時,一說指傍晚。歸,止息、衰竭,一說指思歸, 想回去。治氣:掌握運用士氣的方法。治,掌握。以治待亂:以我軍的嚴整有序?qū)Υ龜耻姷幕靵y無序。治,治理、有序。以靜待嘩:以我軍的沉著冷靜對待敵軍的躁動不安。嘩,喧嘩,指躁動不安。治心:掌握利用軍隊的 心理的方法。心,指心理。治力:掌握軍隊的戰(zhàn)斗力。力,指戰(zhàn)斗力 勿邀正正之旗:不要攻擊旗幟嚴整、隊列雄壯的敵軍。邀,邀擊、迎擊。正正,嚴整。 勿擊堂堂之陣:不要去攻擊陣容強大、實力雄厚的敵軍。堂堂,壯大的樣子。陣,陣容。治變者:掌握機動應(yīng)變的方法。變,指機變。 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詞語的意思。 (1)公將 馳 之 馳 (2)望其旗 靡 靡 (3)三軍可奪 氣 氣 (4)朝氣 銳 銳 : 2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1)彼竭我盈,故克之。 (2)勿擊堂堂之陣,此治變者也。 3甲文中曹劌“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的原因是 ;乙文中的中心句 是 。 (均用句中原文回答 ) 4節(jié)選的甲、乙兩文在闡述用兵方面相同的觀點是什么 ?這些觀點對我們今天的學習和生活有怎樣的借鑒作用 ? 1 (1)驅(qū)車 (追趕 ) (2)倒下 (3)士 (元 )氣 銳利 (飽滿 ) 2 (1)他們的勇氣淌失了而我軍的士氣正旺,所以戰(zhàn)勝了齊軍。 (2)不要去攻擊陣容整齊的敵人 ,這就是治理軍隊的變化啊。 3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故三軍可奪氣,將軍可奪心 4第一問答案要點:戰(zhàn)爭中要善于分析敵情,把握戰(zhàn)機,軍事上要后發(fā)制人;第二問答案要點: 無淪干什么事要善于分析; 善于聽取并采納群眾的意見; 運用正確的戰(zhàn)略戰(zhàn)術(shù)。等等。 【乙文譯文】對于敵人的軍隊,可以挫敗它的士氣;對于敵人將領(lǐng),可以動搖他的意志。因此,初戰(zhàn)時,部隊士氣高昂;經(jīng)過一段時間后則逐漸懈??;到戰(zhàn)斗后期,士氣就衰竭了。所以,善于用兵的人,要避開敵人士氣旺盛的時候,而選擇在對方士氣低落、衰竭時進攻,這是掌握士氣的 方法。用我方的嚴整有序,對付敵方的混亂無序;以我方的沉著冷靜,對村敵方的躁動不安,這是掌握軍隊心理的方法。用我方的靠近戰(zhàn)地,等待敵人的遠道而來;用我軍的安選從容,對付敵軍的疲勞倉促:用我軍的糧餉充足,對付敵軍的饑餓不堪,這是把握軍隊戰(zhàn)斗力的用兵方法。不要去截擊旗幟嚴整、隊列雄壯的敵軍,不要去攻打陣容強大、實力雄厚的敵人,這是掌握機變的用兵方法。 (六) 【甲】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zhàn)。曹劌請見。其鄉(xiāng)人日:“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 ?劌日:“肉食者鄙,未能遠謀。”乃入見。問:“何以戰(zhàn) ?”公日:“衣食 所安,弗敢專也,必叢分人。對日:“小惠未褊,民弗從也。 公日:“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對日:“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日:“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睂υ唬骸爸抑畬僖病?梢砸粦?zhàn)。戰(zhàn)則請從?!?【乙】趙簡子有兩白騾而甚愛之。陽城胥渠住廣門之館,夜叩門而謁日:“主君之臣胥渠有疾,醫(yī)教之日:得白騾之肝,病則止;不得則死。”門人入通。董安于侍奉于側(cè),慍日:“嘻 !胥渠也,期吾君騾,請即殺之?!焙喿尤眨骸胺驓⑷艘曰钚?,不亦不仁乎 ?殺畜以活人,不亦仁乎 ?于是召庖人殺白騾,取肝以與陽城胥渠 。住無幾何,趙簡子興兵而攻狄。廣門之官,左七百人,右七百人,皆先登而獲敵首。人主安能不好士 ? (選自呂氏春秋 ) 【注釋】 趙簡子:晉大夫,名鞅,謚號簡子。 陽城胥渠 l復(fù)姓陽城,名胥渠。 董安于:趙簡子家臣。 期:希冀,這里指想得到。 庖人:廚師。狄:我國古代北方地區(qū)少數(shù) 民族名。 1選出對下列加點詞的意思理解不正確的一項 A犧牲玉帛,弗敢加也 (增加 ) B小惠未褊,民弗從也 (同“遍 ,遍 ) C夫殺人以活畜 (使存活 ) D人主安能不好士 ?(愛惜 ) 2選出下列加點詞意思、用法不相同的一項 A肉食者鄙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 B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輟耕之壟上 C董安于侍奉于側(cè)躬耕于南陽 D夜叩門而謁日然得而臘之以為餌 3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甲文中畫線句子。 ( 1) 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 ( 2) 夫殺人以活畜,不亦不仁乎 4 甲文用魯莊公的“鄙”來襯托曹劌的遠謀;乙文也運用了類似的寫法,請用乙文中的例子來說說這樣寫的好處。 5。甲、乙兩個文段,反映了兩位政治家共同的思想,這種政治思想用我們課內(nèi)學過的孟子的一句名言 (或兩個字 )來概括,就是 : 。 6 作為當代中學生,你怎樣看待趙簡子“殺畜以活人”的做法 ? 1 A 2 B 3衣食這類養(yǎng)生的東西,不敢獨自享受,一定把它分給別人。 4用董安于殺人以活畜的主張,反襯趙簡子殺畜以活人的做法,鮮明地突出了趙簡子愛惜人才 即 “ 好士 ” ),目光長遠,以人為本。 (意思對即可 ) 5示例: (1)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得道 (者 )多助,失道 (者 )寡助; (3)人和; (4)得道。 (其出其中一點 即可 ) 6開放性題目 0 能圍繞文章內(nèi)容闡述,言之成理即可 0 示例:同意趙筒子的做法,人的生命高于一切;以人為本,施行仁政是古代政治家應(yīng)該具有的思想等。不同意趙簡子的做法,萬物平等,不可任意剝奪動物的生命權(quán)等。 【乙文譯文】趙簡子有兩匹白騾,簡子特別喜愛它們。一天夜里,任廣門邑小吏的陽城胥渠來到簡子的門前,叩門申述說: “ 主君的家臣胥渠病了,醫(yī)生告訴他說: 如果弄到白騾的肝吃了,病就能好;如果弄不到,就必死。 ” 負責通報的人進去稟告趙簡子。董安于正在一旁侍奉,惱怒地說: “ 嘿 !胥渠這個家伙 !競算計起我們主 君的白騾來了。請允許我去把他殺掉 !” 簡子說: “ 為使牲畜活命而殺人,不也太不仁義了嗎 ?為救活人命而殺掉牲畜,不正是仁愛的體現(xiàn)嗎 ?” 于是呼喚廚師殺掉白騾,取出肝,送給陽城胥渠。過了沒多久,趙簡子舉兵攻狄,廣 I1 邑的小吏,左隊七百人,右隊七百人都爭先登上城頭,并斬獲敵方披甲武士的首級。由此看來,君主怎么可以不愛士呢 ? (七) 【甲】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zhàn)。曹劌請見。其鄉(xiāng)人日:“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 ?”劌日:“肉食者鄙,未能遠謀。乃入見。問:“何以戰(zhàn) ?”公日:“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 對曰 :“小惠未徧,民弗從也。公曰:“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睂υ唬骸靶⌒盼存冢窀ジR??!惫眨盒〈笾z,雖不能察,必以情。 對日:“忠之屬也??梢砸粦?zhàn)。 戰(zhàn)則請從?!?【乙】趙括自少時學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當。嘗與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難,然不謂善。括母問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趙不將括即已,若必將之,破趙軍者必括也?!?趙括既代廉頗,悉更約束,易置軍吏,秦將白起聞之,縱奇兵,佯敗走,而絕其糧道,分斷其軍為二,士卒離心。四十余日,軍餓,趙括出銳 卒自搏戰(zhàn),秦軍殺趙括。括軍敗,數(shù)十萬之眾遂降秦,秦悉坑之。 (選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 【注釋】 少時:小時候。 言兵事:議論用兵打仗的事。 以天下奠能當:認為天下沒有人抵得過他的。 奢:趙奢,趙括之父,趙國良將。難:駁倒。 兵,死地也:用兵打仗,本是危險的場合。 易言之:把它說得很輕易。趙:趙國。 廉頗:趙國良將。廉頗對秦作戰(zhàn),根據(jù)實際情況,采用深溝高壘的防御戰(zhàn)。后,趙王中了秦的離間計,用趙括代廉頗。 悉,更約束:全部改變原有的紀律和規(guī)定。 易置:撤換 。 縱奇兵:調(diào)遣派出變化莫測的軍隊。 絕:截斷。 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 (1)小惠未 偏 (2) 犧牲 玉帛 (3)而 絕 其糧道 (4)秦悉 坑 之 2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文中畫線的句子。 (1)肉食者謀之,又何問焉 ? (2)悉更約束,易置軍吏。 3 (1)甲文中體現(xiàn)“可以一戰(zhàn)”理由的句子是 (2)乙文中趙括所為與“忠之屬也”相反的句子是 4 乙文與主要人物有關(guān)的成語是 ,這個成語的意思是 1 (1)同 “ 遍 ” ,遍及,普通。 (2)古代豬、牛、羊等祭祀品。 (3)截斷 (4)動詞,活埋。 2 (1)做官的人謀劃這件事,你又為什么參與呢 ?(2)全部改變原有的紀律和規(guī)定,撤換了原來的軍官。 3 (1)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2)悉更約束,易置軍吏。 4紙上談兵;只淡理論,不解決實際問題。 【乙文譯文】趙括從小時候起就學習兵法,講用兵打仗的事,認為天下沒有人能抵得上他的。曾經(jīng)跟他的父親趙奢議論過用兵打仗的事,趙奢不能駁倒 (他 ),然而 (趙奢 )不說他好。趙括的母親問趙奢其中的原因,趙奢說: “ 用兵打仗,本是生死攸關(guān)的場合,但是趙括把它說得輕而易舉。假使趙國不用趙括做將軍也就算了,如果一定要他擔任將軍, (那么 )毀掉趙國軍隊的一定是趙括了。 ” 趙括代替廉頗 (擔任抗秦大將 )后,全部更改 (原有的 )紀律和規(guī)定,撤換軍官。秦將白起聽到了這些事,派了變化莫測的 軍隊,假裝敗退,截斷了趙軍運輸軍糧的道路, 把趙國的軍隊一切為二, (于是 )軍心離散。經(jīng)過四十多天,軍中兵士饑餓,趙括帶領(lǐng)精銳的兵士親自上陣戰(zhàn)斗。 (結(jié)果 )秦軍射死了趙括。趙括的軍隊大敗,數(shù)十萬兵士便投降了秦軍,秦軍把他們?nèi)炕盥窳恕?(八) 【甲】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zhàn)。曹劌請見。其鄉(xiāng)人日:“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 ?劌日:“肉食者鄙,未能遠謀。 乃入見。問:“何以戰(zhàn) ?”公日:“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對曰:“小惠未編,民弗從也。”公曰:“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睂υ唬骸靶⌒盼存?,神弗福也。”公日“小大之獄,雖不能 察,必以情。 對日:“忠之屬也??梢砸粦?zhàn)。戰(zhàn)則請從?!?【乙】周武王克殷,召邵公問曰:“殷之士眾,奈何處之 ?”鄒公對曰:“有罪者殺之,無罪者活之。”武王日:“不可”。邵公出,周公入。武王日:“為之奈何 ?”周公日:“使各居其宅,田其田,無變舊制,惟仁是親。 武王日:“善哉 !”乃從周公之言。 (選自周公安民 ) 【注釋】 殷:殷朝,即商朝。 周公:周武王的弟弟。 田其田:耕種他原來的田地。第一個田,名詞活用為動詞,種田;第二個田,名詞,田地。 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字的意思。 (1)無罪者 活 之 (2)為之 奈何 (3)乃 從周公之言 (4)惟仁是 親 2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 ( 1)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 2)使各居其宅,田其田,無變舊制。 3。乙文中的周武王聽從了周公的建議,主要原因是什么 ? 代謀士認為君主應(yīng)該如何對待老百姓 ? 1 (1)使 活下來 (2)怎么辦 (3)就 (4)親近 2讓士兵各自住在自己的房子里,種自已的田,不改變原來的制度。 3周武王聽從了周公建議,因為周公的意見和自己的想法是一致的,都是為了老百姓安居樂業(yè),都是為了國家的長治久安。 4君主應(yīng)該愛護老百姓,贏得民心才能贏得天下。 【乙文譯文】周武王滅掉了殷,召來邵公問道: “ 商朝的這些人,怎么處置 ?” 邵公回答說: “ 有罪的殺掉,無罪的放一條生路。 ” 武王說: “ 不可取。 ” 邵公出去,周公進來,武王問他: “ 你說這事怎么辦好 ?” 周公回答說: “ 讓他們還住原來的房屋,耕種原來的田地,不要改變體制,只 是親近仁愛。 ” 武王說: “ 這很好 !” 于是聽從了周公的建議。 (九) (一)公與之乘。戰(zhàn)于長勺。公將鼓之。劌曰:“未可?!饼R人三鼓。劌曰:“可矣?!饼R師敗績。公將馳之。劌曰:“未可?!毕乱暺滢H,登軾而望之,曰:“可矣?!彼熘瘕R師。 既克,公問其故。對曰:“夫戰(zhàn),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 (二)故知勝有五:知可以戰(zhàn)與不可以戰(zhàn)者勝,識眾寡之用者勝,上下同欲者勝,以虞待不虞者勝,將能而君不御者勝。此五者,知勝之道也。 故曰:知彼知己,百戰(zhàn)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勝一負;不知彼不知己,每戰(zhàn)必殆。(節(jié)選自孫子謀攻) 注:用:使用。 同欲:目標一致。 虞:戒備,準備。 將能而君不御:將帥有才能,國君不干涉。 1解釋下面句子中加點詞的意思。( 2分) ( 1)公將 鼓 之 ( 2)既 克 ,公問其故 2用現(xiàn)代漢語寫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 2分) 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 3 曹劌為什么要“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這表現(xiàn)了曹劌什么樣的特點?( 2分) )中的一些說法,請選擇其中一個簡要說明。 【答案】 1( 1)擊鼓( 1分) ( 2)戰(zhàn)勝( 1分) 2我看見他們的車轍印混亂,望見他們的軍旗倒下,所以追擊他們。 3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擔心齊國有埋伏) 表現(xiàn)了曹剛沉著、冷靜、謹慎的特點。 4魯莊公對曹劌言聽計從,可謂“將能而君不御” 魯國君臣一心,可謂“上下同欲” 曹劌在選擇進攻和追擊的時機上審時度勢,可謂“知己知彼”(答出其中一個方面即可。若從其他角度回答,能言之有理也可) (十) (甲文)公與之乘,戰(zhàn)于長勺。公將鼓之。劌曰:“未可 ?!饼R人三鼓。劌曰:“可矣?!饼R師敗績。公將馳之。劌曰:“未可?!毕乱暺滢H,登軾而望之,曰:“可矣?!彼熘瘕R師。 既克,公問其故。對曰:“夫戰(zhàn),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文)趙將廉頗之后嗣廉范,任云中郡守。一日,會匈奴大入塞,故事虜人過五千,移文旁郡。吏欲傳檄求救,范不聽,自率士卒拒之。虜眾盛而范兵不敵。會日暮,令軍士各交縛兩炬三頭熱火,營中星列。虜遙望火多,謂漢兵救至,大驚。待旦將退,范乃令軍中 褥食,晨往赴之。俄而,斬首數(shù)百級,虜自相踐踏,死者千余人。虜由此不敢復(fù)向云中。 注釋廉范:廉頗的后代。 故事:按舊例。 虜:敵人。 移文:發(fā)文書。 傳檄:發(fā)出緊急公文。 交縛:交叉縛扎。 熱火:點火。 星列:象星一樣布滿。 待旦:等到天亮。 褥食:在睡墊上把早飯吃了。 1解釋下面句中加點的詞。( 3分) ( 1)望其旗 靡 ( 2) 會 匈奴大入塞 ( 3) 俄而 ,斬首數(shù)百級 ( 4) 范兵不 敵 2用“ /”劃出下邊一句話的朗讀停頓。 ( 1分) 虜 眾 盛 而 范 兵 不 敵。 3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吏欲傳檄求救,范不聽,自率士卒拒之。 4 長勺之戰(zhàn)是中國歷 史上著名的以弱勝強的戰(zhàn)役。作戰(zhàn)中,曹劌兩次抓住戰(zhàn)機,出奇制勝,第一次是在 之時,第二次是在 之時(用原文填空, 2分)。乙文中,廉范在眾寡不敵的情況下,也表現(xiàn)出高超的指揮才能。廉范在作戰(zhàn)中采用的妙招是 。(可用原文作答,也可以用自己的話概括, 2分)( 4分) 5 曹劌、廉范這兩位軍事家指揮作戰(zhàn)時,既能做到 ,又能做到膽大而心細,因此取得戰(zhàn)爭的勝利。( 2分) 【答案】 1倒下 正遇上 一會兒 抵擋 助詞,無實義 就 2虜 眾 盛 而 范 兵 不 敵。 3( 1) 第一次擊鼓氣士氣大振,第二次擊鼓士氣有所衰退,第三次擊鼓士氣消逝怠盡。 ( 2)吏想發(fā)緊急公文向旁邊的郡縣求救,廉范不肯,親自率領(lǐng)士兵抵抗。 4彼竭我盈,(故克之);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 令軍士各交縛兩炬三頭熱火,營中星列;范乃令軍中褥食,晨往赴之。 5知己知彼 或抓住戰(zhàn)機。 (十一) 甲 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zhàn)。曾劌請見。其鄉(xiāng)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 ?”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謀?!蹦巳胍?。問:“何以戰(zhàn) ?”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睂υ唬骸靶』輥韽蹋窀囊??!惫眨骸盃奚癫?,弗敢加也必以信”對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惫唬骸靶〈笾z,雖不能察,必以情?!睂υ唬骸爸抑畬僖???梢砸粦?zhàn)。戰(zhàn)則請從。” 公與之乘。戰(zhàn)于長勺。公將鼓之。劌曰:“未可。”齊人三鼓。劌曰:“可矣。”齊師敗績。公將馳之。劌曰:“未可。”下視其轍,登 軾而望之,曰:“可矣?!彼熘瘕R師。 乙 宋公及楚人戰(zhàn)于泓。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濟。司馬日:“彼眾我寡,及其未既濟也,請擊之。”公曰:“不可。”既濟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奔汝惗髶糁?,宋師敗績。公傷股,門官殲焉。國人皆咎公。公日:“君子不重傷,不禽二毛。古之為軍也,不以阻隘也。寡人雖亡國之馀,不鼓不成列?!?子魚曰:“君未知戰(zhàn)。勍敵之人,隘而不列,天贊我也。阻而古鼓之,不亦可乎 ?猶有懼焉。且令之勍者,皆吾敵也。雖及胡耉,獲則取之,何有于二毛 ? 明恥、教戰(zhàn),求殺敵也。傷未及死,如 何勿重 ? 若愛重傷,則如勿傷;愛其二毛,則如服焉。三軍以利用也,金鼓以聲氣也。利而用之,阻隘可也。聲盛致志,鼓儳可也?!?【注釋】既:盡。 司馬:統(tǒng)帥軍隊的高級長官,指子魚。 重 (重復(fù),再次。二毛:頭發(fā)斑白的人。 亡國之馀:亡國者的后代。宋襄公是商朝的后代,商亡于周。勍 (:強敵。 胡耉 (很老的人。 儳 (雜亂不整齊,此指不成陣勢的軍隊。 1解釋加點詞在文中的意思。 (1)弗敢 專 也 ( ) (2)忠之屬 也 ( ) (3)遂 逐 齊師 ( ) (4)阻而 鼓 之 ( ) 2翻譯下面句子。 ( 1)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 2)彼眾我寡,及其未既濟也,請擊之 3曹劌認為“肉食者鄙,未能遠謀”。戰(zhàn)前魯莊公的“鄙”表現(xiàn)在哪里 ?請用自己的話概括回答。 4 造成長勺之戰(zhàn)和泓水之戰(zhàn)不同結(jié)局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 5 曹劌和子魚在作戰(zhàn)思想上有什么相同之處 ?請結(jié)合選文內(nèi)容簡要回答。 【答案】 1 (1)獨 l 葉 (2)盡力做好本分的事 (3)追趕,追擊 (d)擊鼓 (進軍 ) 2火火小小的案件,我雖 然不能一一了解清楚,也一定根據(jù)實情米處理。 3戰(zhàn)前魯莊公的“鄙”表現(xiàn)在把戰(zhàn)爭取勝的希望寄托在貴族的擁護和神靈的保佑上。 4長勺之戰(zhàn)勝利的根本原因在于魯莊公取信于民,并能聽從曹劌的指撟;泓水之戰(zhàn)火敗的根本原因在于宋襄公自以為是,不接受子魚的正確意見。 5示例:相同之處是兩人都重視觀察敵情,善于捕捉有利戰(zhàn)機機。曹 劌選擇“齊人三鼓”后的時機發(fā)動進攻:子魚主張“其米既濟”的時機發(fā)動進攻。 (十二) 【甲】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zhàn),曹劌請見。其鄉(xiāng)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謀?!蹦巳胍?。 問:“何以戰(zhàn)?”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對曰:“小惠未徧,民弗從也?!惫唬骸盃奚癫ジ壹右?, 必以信?!睂υ唬骸靶⌒盼存冢窀ジR??!惫唬骸靶〈笾z,雖不能察,必以情?!睂υ唬骸爸抑畬僖病?梢砸粦?zhàn)。戰(zhàn)則請從?!保ü?jié)選自曹劌論戰(zhàn)) 乙文公伐原,令以三日之糧。三日而原不降,公令疏軍而去之。諜出曰:“原不過一二日矣!”軍吏以告,公曰:“得原而失信,何以使人?夫信,民之所庇也,不可失也。”乃去之,及孟門,而原請降。(國語文公伐原)( 12分) 【注釋】原原國 ,姬姓小國。令限令。疏軍撤兵。疏,散、撤。諜刺探軍情的人。信信用。庇庇護,即賴以生存。孟門原國地名。 8解釋加點詞的意思。( 2分) ( 1)又何 間 焉( ) ( 2)公令疏軍而 去 之( ) 9下面句中加點虛詞的用法不同的一組是( )( 2分) A可以一戰(zhàn) 何以使人 B得原而失信 登軾而望之 C其鄉(xiāng)人曰 門人弟子填其室 D令以三日之糧 聞寡人之耳者 10翻譯句子。( 2分) ( 1)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 2) 夫信,民之所庇也,不可失也 11文段理解。( 6分) ( 1)甲文主要通過語言描寫來刻畫人物形象,在對話中,曹劌的“ ”和魯莊公的“ ”都得到了鮮明的再現(xiàn)。(用文中的詞語作答) ( 2)甲乙兩文都是寫戰(zhàn)爭的,但從戰(zhàn)爭階段的角度來看有所不同,甲文寫的是 ,乙文寫的是 。 ( 3)甲乙兩文都強調(diào)政治上 是取得戰(zhàn)爭勝利的重要條件,文中都有反映這一重要思想的典型句子,如甲文中的畫線句,乙文中的“ ”這一句。 (一) 8( 1)參與( 2)離開,離去。( 2分。每小題 1分,意對即可。) 參考答案 9 B( 2分) 10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也要以實情判斷。(或:大大小小的案件,雖然不能件件都了解得清楚,但一定要處理得合情合理。)( 2分。直譯或意譯均可,酌情評分。) 11( 1)遠謀 鄙 ( 2)戰(zhàn)前準備(或:戰(zhàn)前謀劃、條件準備) 戰(zhàn)爭過程(或:戰(zhàn)爭經(jīng)過及結(jié)果) ( 3)取信于民(意近即可) 夫信,民之所庇也,不可失也。(或答“得原而失信,何以使人?” 或?qū)删潺R答,均可)( 6 分。每空 1 分。) (十三) (甲)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zhàn)。曹劌請見,其鄉(xiāng)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謀。”遂入見。問何以戰(zhàn)?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對曰:“小惠未偏,民弗從也?!惫唬骸盃奚癫?,弗敢加也,必以信。”對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惫唬骸靶〈笾z,雖不能察,必以情?!睂υ唬骸爸抑畬僖玻梢砸粦?zhàn)。 戰(zhàn)則請從。 (乙)上與群臣論止盜。或請重法以禁之,上曬之日“民之所以為盜者,由賦繁役重,官吏貪求,饑寒切身,故不暇顧廉恥耳。朕當 去奢省費,輕徭薄賦,選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則自不為盜,安用重法邪?”自是數(shù)年之后,海內(nèi)升平,路不拾遺,外戶不閉,商旅野宿焉。 7解釋加點的詞。( 4 分) 肉食者 鄙 忠之屬 也 故不 暇 顧廉恥耳 朕當 去 奢省費 8翻譯下面的句子。( 4 分) ( 1)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 2) 使民衣食有余 ,則自不為盜,安用重法邪? 9 甲文寫戰(zhàn)爭,乙文寫治國,但都為我們揭示了一個共同的道理。請寫出你的理解。 (十四) 閱讀下面兩 個文段,完成 14 16 題。 【甲文】公與之乘,戰(zhàn)于長勺。公將 鼓 之。劌曰:“未可?!饼R人三鼓,劌曰:“可矣?!饼R師敗績,公將馳之,劌曰:“未可?!毕乱暺滢H,登軾而望之,劌曰:“可矣?!彼熘瘕R師。 (節(jié)選自曹劌論戰(zhàn)) 【乙文】宋公及楚人戰(zhàn)與泓()。宋人 既 成列,楚人未既()濟()。司馬()曰:“彼眾我寡,及其未既濟也,請擊之?!惫唬骸安豢?。”既濟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奔汝悾ǎ┒髶糁?,宋師敗績。 (節(jié)選自子魚論戰(zhàn)) 【注釋】( 1)泓:泓水 ( 2)既:盡,完了 ( 3)濟:渡過 ( 4)司馬:統(tǒng)帥軍隊的最高長官,這里指子魚。 ( 5)陳:同“陣”,擺好陣勢。 14解釋加點詞的意思。( 2 分) ( 1)公將 鼓 之 ( ) ( 2)宋人 既 成列( ) 15翻譯下面的句子。( 5 分) ( 1)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 ( 2)彼眾我寡,及其未既濟也,請擊之。 16用原文語句答題。( 3 分) 甲文中“宋師敗績”是因為魯國抓住了發(fā)動進攻的時機: 、 。乙文中“宋師敗績”是因為宋公錯失了發(fā)動進攻的時機:( 1) ;( 2) 。 文言文閱讀( 10 分) 14( 2 分。每小題 1 分)( 1)擊鼓(擊鼓進軍) ( 2)已經(jīng) 15( 5 分)( 1)( 2 分。每個分句 1 分) (他)下車察看齊軍戰(zhàn)車的車轍(輪跡),登上車前的橫木遠望齊軍的陣容。 ( 2)( 3 分。每個分句 1 分)(對方人多而我們?nèi)松伲弥麄冞€沒有完全渡過泓水,請(您)下令進攻他們。 16( 3 分。每處 1 分) 齊人三鼓 ( 1)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濟(如答 后半句也可) ( 2)既濟而未成列員 閱讀 甲 乙 兩文,回答 9 12 題。( 10 分) 甲 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zhàn),曹劌請見。其鄉(xiāng)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 ?”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謀。”乃入見。問:“何以戰(zhàn) ?”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睂υ唬骸靶』菸磸?,民弗從也。”公曰:“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睂υ唬骸靶⌒盼存冢窀ジR??!惫唬骸靶〈笾z,雖不能察,必以情。”對曰:“忠之屬也??梢砸粦?zhàn)。戰(zhàn)則請從?!?公與之乘,戰(zhàn)于長勺。公將鼓之。劌曰:“未可?!饼R人三鼓。劌曰:“可矣。 ”齊師敗績。公將馳之。劌曰:“未可。”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曰:“可矣?!彼熘瘕R師。 既克,公問其故。對曰:“夫戰(zhàn),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 晉明帝數(shù)歲,坐元帝 膝上。有人從長安 來,元帝問洛下 消息,潸然流涕 。明帝問何以致泣,具以東渡 意告之。因問明帝:“汝意謂長安何如日遠 ?”答曰:“日遠,不聞人從日邊來,居然可知 ?!痹郛愔?。明日,集群臣宴會,告以此意。更重問之,乃答曰:“日近。”元帝失色,曰:“爾何故異 昨日之言邪 ?”答曰:“舉目見日,不見長安?!?(選自世說新語) 【注釋】元帝:司馬睿,其長子司馬紹后繼位為明帝。 長安:西晉的封國,此時的長安已失守。 洛下:洛陽,西晉時京都所在地。 潸然流涕:不自覺地流下了眼淚。潸 (流淚的樣子。涕,眼淚。 東渡:晉元帝為瑯琊王時住在洛陽,好友知天下將要大亂,就勸他回到自己的封國,鎮(zhèn)守建康,意欲建立一個復(fù)興帝室的基地,這就是所謂的“東渡”。 汝意謂長 安何如日遠:你認為長安和太陽相比哪個更遠?意謂,認為。 居然可知:根據(jù)這一點可以知道。 邪( 同“耶”。 1解釋句中加點的詞語。 (2 分 ) ( 1)神弗 福 也 _ ( 2)彼竭我 盈 _ ( 3)明帝問 何以 致泣 _ ( 4)元帝 異 之 _ 2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4 分) ( 1)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 ( 2)具以東渡意告之。 3有人認為, 甲 文中的魯莊公是“ 肉食 者鄙”的形象,其實他并不“鄙”。請結(jié)合原文內(nèi)容闡釋其“不鄙”的理由。( 2 分) 4 甲 乙 兩文都主要以 描寫來表現(xiàn)人物 。 乙 文這個小故事表現(xiàn)了明帝的 _。( 2 分) 1.( 1)賜福、保佑。( 2)充滿,這里指士氣正旺盛。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高效備考市政工程考試攻略試題及答案
- 高效執(zhí)行的2025年工程經(jīng)濟試題及答案
- 行政管理經(jīng)濟法課外閱讀材料試題及答案
- 零售行業(yè)智慧門店建設(shè)與管理方案
- 分享經(jīng)驗2025年工程項目管理試題及答案
- 工程投資決策中的市場環(huán)境分析技巧試題及答案
- 應(yīng)用文寫作考試試題及答案
- 高效會議管理的策略計劃
- 加強自我學習與知識更新的途徑計劃
- 展會營銷與品牌推廣計劃
- 施工員培訓課件
- 2024年山東棗莊東林農(nóng)文化產(chǎn)業(yè)發(fā)展有限公司招聘筆試真題
- 新疆可克達拉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招聘事業(yè)單位人員筆試真題2024
- 土石回填合同協(xié)議書
- 電信網(wǎng)上大學智能云服務(wù)交付工程師認證參考試題庫(附答案)
- 【蘇州】2025年江蘇省蘇州工業(yè)園區(qū)部分單位公開招聘工作人員51人筆試歷年典型考題及考點剖析附帶答案詳解
- 混凝土罐車運輸合同協(xié)議
- 西部計劃筆試試題及答案
- 重慶金太陽2025屆高三5月聯(lián)考英語及答案
- 護理事業(yè)編試題及答案
- 全國新能源汽車關(guān)鍵技術(shù)技能大賽理論知識競賽題庫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