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系統(tǒng)病人的護理概述.ppt_第1頁
神經系統(tǒng)病人的護理概述.ppt_第2頁
神經系統(tǒng)病人的護理概述.ppt_第3頁
神經系統(tǒng)病人的護理概述.ppt_第4頁
神經系統(tǒng)病人的護理概述.ppt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神經系統(tǒng)疾病 病人的護理,連云港中醫(yī)藥高等職業(yè)技術學校 內科護理教研室,第一節(jié) 概述,中樞神經系統(tǒng) 周圍神經系統(tǒng),神經系統(tǒng),腦 位于顱腔 脊髓 位于椎管,脊神經 31對 腦神經 12對,一、神經系統(tǒng)的解剖結構,腦位于顱腔內,由大腦、間腦、中腦、腦橋、延髓和小腦組成,通常把中腦、腦橋和延髓合稱為腦干;脊髓是中樞神經的低級部分,起傳導和節(jié)段功能。,神經系統(tǒng) 組織生理結構, 嗅神經 視神經 動眼神經 滑車神經 三叉神經 (外)展神經 面神經 前庭蝸神經 舌咽神經 迷走神經 副神經 舌下神經,一嗅二視三動眼, 四滑五叉六外展, 七面八聽九舌咽, 十迷十一副神經,十二舌下神經連。,(位聽神經),十二對腦

2、神經,31對脊神經,頸髓8節(jié) ( C8 ) 胸髓12節(jié) ( T12 ) 腰髓5節(jié) ( L5 ) 骶髓5節(jié) ( S5 ) 尾髓1節(jié) ( Co1 ),二、神經系統(tǒng)的功能,1.控制與調節(jié)各器官、系統(tǒng)的活動,使人體成為一個統(tǒng)一的整體; 2.通過神經系統(tǒng)的分析與綜合,使機體對環(huán)境變化的刺激作出相應的反應,達到機體與環(huán)境的統(tǒng)一。,神經系統(tǒng)疾病 常見癥狀及體征的護理,學習目標,本節(jié)重點: 1.神經系統(tǒng)常見癥狀的概念; 2.常見的幾種失語癥; 3.感覺障礙的分類和定位診斷; 4.上下運動神經元癱瘓的鑒別; 5.癱瘓病人的康復訓練護理措施。,一、頭痛(headache),頭痛:各種原因刺激顱內外的疼痛敏感結構都

3、可引起頭痛。 頭痛敏感結構,顱內:血管、神經、腦膜等 顱外:頭皮、皮下組織、帽狀腱膜和骨膜等,牽拉、擠壓、移位、炎癥、血管擴張、肌肉收縮,頭痛,一、頭痛(headache),常見頭痛的分類: 偏頭痛 高顱壓性頭痛 顱外因素所致頭痛 神經性頭痛,1.偏頭痛 由顱內外血管舒縮功能障礙引起,常為一側或雙側顳部搏動性頭痛,反復發(fā)作,伴惡心、嘔吐;,典型者(眼型偏頭痛)頭痛發(fā)作前先有眼部先兆,如閃輝、黑朦、霧視、偏盲等,也可有面、舌、肢體麻木等。,2.顱內高壓性頭痛 顱內腫瘤、血腫、囊腫、膿腫等占位性病變引起腫物本身對顱內疼痛敏感組織的壓迫、推移,可引起局部及鄰近部位的頭痛(牽引性頭痛);,腫物導致患者

4、顱內壓增高,全頭部呈現(xiàn)脹痛、炸裂痛,緩慢發(fā)生者早期僅在晨起后發(fā)生,以后逐漸為、持續(xù)性痛。,3.顱外局部因素所致頭痛 (1)眼源性頭痛 (2)耳源性頭痛 (3)鼻源性頭痛,4.神經性頭痛 又稱精神性頭痛,無固定部位,多表現(xiàn)為持續(xù)性悶痛、脹痛;,疼痛:頭痛與顱內外血管舒縮功能障礙或腦器質性病變等因素有關,. 避免誘因:如情緒緊張、飲食、 環(huán)境嘈雜 . 選擇減輕頭痛的方法 . 用藥護理:止痛劑 . 心理支持,非藥物止痛,藥物止痛,二、運動障礙,上、下運動神經元性癱瘓的鑒別,肌 力 分 級,0級 全癱 1級 僅有肌肉收縮 2級 僅可平移 3級 僅可抬高 4級 可對抗外力 5級 正常,(五級六分法),按

5、發(fā)病部位,上運動神經元癱、中樞性癱、硬癱 上運動神經元病變導致肌張力增高,1. 弛緩性癱瘓(flaccid paralysis),下運動神經元癱、周圍性癱、軟癱 下運動神經元病變導致肌張力減低,2. 痙攣性癱瘓(spastic paralysis),癱瘓分類及臨床表現(xiàn),按癱瘓的類型,單癱,偏癱,交叉癱,截癱,大腦皮層病變,大腦內囊、丘腦病變,腦干病變,脊髓病變,肌力:主動運動時肌肉的收縮力; 肌張力:靜息狀態(tài)下肌肉的緊張度。,不自主運動Involuntary Movement,是指患者在意識清醒狀態(tài)下出現(xiàn)不能自行控制 的骨骼肌不正常運動。 一般睡眠時停止,情緒激動時增強,與椎體外 系病變有關。

6、,主動肌與拮抗肌交替收縮引起節(jié)律性顫動,常見手指搓丸樣 動作頻率46次/秒,靜止時出現(xiàn),也見于下頜、唇和四肢,不自主運動-臨床癥狀,1. 靜止性震顫,是帕金森病特征性體征,與 意向性震顫(小腦病變動作 性震顫)不同,不自主運動-臨床癥狀,2. 舞蹈癥,肢體及頭面部迅速、不規(guī)則、無節(jié)律、粗大的不能隨意控制的動作,轉頸、聳肩、手指間斷性屈伸(擠牛奶樣抓握)、擺手、伸臂、扮鬼臉動作等舞蹈樣動作,伴肢體張力低。,肢體遠端游走性肌張力增高或減低動作,蚯蚓樣爬 行或扭轉樣蠕動。,肢體近端粗大無規(guī)律投擲樣運動,見于對側丘腦 底核及其聯(lián)系的蒼白球外側部病變(梗塞、出血),不自主運動-臨床癥狀,3 .手足徐動癥

7、(athetosis),4. 偏身投擲運動(hemiballismus),不自主運動-臨床癥狀,5. 肌張力障礙(dystonia),異常肌收縮引起,緩慢扭轉樣不自主運動或姿勢異常; 痙攣性斜頸(spasmodic torticollis) 局限性肌張力障礙,頸部肌肉痙攣性收縮使頭部緩慢不自主扭曲和轉動,1、軀體移動障礙 與腦、脊髓病變及神經肌肉受損、肢體癱瘓或協(xié)調能力異常有關2、有廢用綜合癥的危險 與肢體運動障礙、長期臥床有關,護理診斷,1、生活護理:指導和協(xié)助病人基本的日常生活活動; 2、安全護理:防止摔倒、墜床,防濕、防滑 3、皮膚護理,護理措施,床上臥位:避免半臥位,盡量平臥位,定時翻

8、身,避免不舒適的體位,鼓勵病人盡早坐起,4、康復護理 5、心理護理,感覺:指各種形式的刺激作用于人體各感受器后在人腦中反映; 感覺障礙:指機體對各種形式的刺激無感知、感知減退或異常的一組綜合癥。主要見于腦血管疾病。,三、感覺障礙,感覺缺失或感覺減退 完全性感覺缺失 分離性感覺缺失,抑制性感覺障礙,感覺障礙的臨床表現(xiàn),1感覺過敏 指對外界一般強度的刺激感受性增高。如感到一般的陽光特別刺眼;感覺春風的聲音震耳欲聾;感覺腳步聲像敲鼓的聲音等。這類癥狀常見于神經衰弱、癔癥、更年期綜合征、感染后的虛弱狀態(tài)。,刺激性感覺障礙,2感覺倒錯 指對外界刺激產生與正常人不同性質或相反的異常感覺。如對冷或涼的刺激產

9、生熱的感覺;對海綿產生石頭一樣硬的感覺;這類癥狀常見于癔癥。,3感覺異常 指沒有外界任何刺激而產生的感覺。如感到軀體內的各種牽拉、擠壓,撒扯、轉動、游走、溢出、流動、蟲爬感等。特點是不能明確指出體內不適和部位。 常見于精神分裂癥、抑郁狀態(tài)及顱腦外傷所致精神障礙。,4、疼痛,(1)局部疼痛 (2)放射性疼痛 (3)擴散性疼痛,(4)灼性神經痛:見于正中神經和坐骨神經受損后; (5)牽涉性疼痛:當某些內臟器官發(fā)生病變時,常在體表一定區(qū)域產生感覺過敏或痛覺,這種現(xiàn)象叫做牽涉性痛 。,感覺障礙的定位診斷,不同部位的損害產生不同類型的感覺障礙,典型 的感覺障礙的類型具有特殊的定位診斷價值 1、末梢型:表

10、現(xiàn)為襪子或手套型痛覺、溫度覺、觸覺減退,見于多發(fā)性周圍神經?。?2、節(jié)段型:包括后根型、后角型、前聯(lián)合型,3、傳導束型:脊髓半切綜合征、脊髓橫貫性損害 4、交叉型:延髓外側和腦橋病變 5、偏身型:丘腦和內囊病變 6、單肢型:見于癔病,護理診斷,感知改變 與腦脊髓病變及周圍神經受損有關,護理措施,1.生活護理:預防局部受壓,減少不必要的刺激,防燙、防寒、防凍、防損傷; 2.知覺訓練:砂紙、毛線觸覺; 冷水、熱水溫度 針尖痛覺。 3.全身或局部按摩,促進血液循環(huán)。 4.心理護理,四、意識障礙 意識是指人們對自身和周圍環(huán)境的感知狀態(tài),可通過言語及行動來表達。,意識障礙系指人們對自身和環(huán)境的感知 發(fā)生

11、障礙,或人們賴以感知環(huán)境的精神 活動發(fā)生障礙的一種狀態(tài)。,、以覺醒程度改變?yōu)橹鞯囊庾R障礙 嗜睡、昏睡、淺昏迷、中昏迷、深昏迷,二、意識障礙(conscious disturbance),嗜睡 :能被喚醒,醒后能配合檢查 昏睡:強刺激喚醒,醒后不能配合檢查 淺昏迷:生理反射存在,生命體征平穩(wěn) 深昏迷:生理反射消失,生命體征不平穩(wěn),2、以意識內容改變?yōu)橹鞯囊庾R障礙,意識模糊和譫妄狀態(tài),3、特殊類型意識障礙,去大腦皮質狀態(tài) 無動性緘默征:又稱為睜眼昏迷 閉鎖綜合征:又稱為去傳出狀態(tài),4.引起意識障礙的原因,(1)顱內疾病 (2)全身感染性疾病 (3)心血管疾病 (4)代謝性疾病 (5)中毒性疾病,意

12、識障礙與腦部病變、功能障礙有關,.日常生活護理:皮膚護理(預防壓 瘡)、口腔護理、會陰部護理、大小便護 理、安全護理;,護理診斷與護理措施,.飲食護理:高維生素、高熱量、足夠水分 .保持呼吸道通暢:吸氧、吸痰 .病情監(jiān)測:生命體征、瞳孔的變化,五、言語障礙,言語障礙可分為失語征和構音障礙。 失語癥是由于大腦語言中樞損害所 至的語言表達能力或理解能 力障礙。,構音障礙是指神經肌肉的器質性病變,造成發(fā)音器官的肌肉無力、癱瘓,或肌張力異常和運動不協(xié)調等而出現(xiàn)的發(fā)聲、發(fā)音、韻律、吐字不清等,聽理解、閱讀、讀寫能力正常。,根據語言損害的臨床特點和病變部位分為,(1) 運動性失語癥(Broca):也稱表達

13、性失語癥。為Broca氏區(qū),即第三額回后部的言語運動中樞受損時引起。,失語癥,(2)感覺性失語癥: 又稱Wenicke失語癥.病灶位于Wenicken氏區(qū)和聽覺聯(lián)絡區(qū),它與言語中樞聯(lián)系中斷后,阻礙了聽覺性詞“圖象”的激活而致。,()命名性失語癥:又稱記憶缺失性失語癥或遺忘性失語,受損部位為枕葉和顳葉交界區(qū)。,()傳導性失語:病變部位于優(yōu)勢半球緣上回皮質或深部白質內的弓狀纖維 其最大特點為復述不成比例受損; 自發(fā)談話困難;,聽理解:有障礙,但不很嚴重; 復述:復述障礙比自發(fā)談話和聽理解嚴重,患者表現(xiàn)為不能復述出在自發(fā)談話時較易說出的詞和句子,多以錯語代替。 命名:常以錯語命名;,(5)失讀癥:病變主要位于頂葉角回 特點為患者無視力障礙,由于對視覺性符號喪失認識能力,看到原來認識的文字符號卻讀不出字音,亦不知其意義.,(6)失寫癥:一般認為是位于額中回后部的Exner氏區(qū)受損所致,患者無手部肌肉癱瘓,雖能聽懂別人語言,但自動書寫能力喪失,默寫和抄寫亦不可能,給予文字的模型碎塊,也不能拼湊成完整的文字。,(7)完全性失語:又稱混合性失語 特點是所有語言功能均有明顯障礙,多見于優(yōu)勢大腦半球較大范圍病變。 口語表達障礙明顯,多表現(xiàn)為刻板性語言,聽理解、復述、命名、閱讀和書寫均嚴重障礙,預后差,護理診斷,語言溝通障礙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