贏在微點2024高考歷史一輪復習高效作業(yè)11辛亥革命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1頁
贏在微點2024高考歷史一輪復習高效作業(yè)11辛亥革命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2頁
贏在微點2024高考歷史一輪復習高效作業(yè)11辛亥革命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3頁
贏在微點2024高考歷史一輪復習高效作業(yè)11辛亥革命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1-高效作業(yè)(十一)辛亥革命時間:30分鐘滿分:60分一、選擇題(本大題共8小題,每小題4分,共32分)1.(2024·石嘴山高三摸底)1907年,浙江巡撫張曾揚以革命黨罪名捕殺秋瑾,輿論大嘩,認為官府未按“文明國對于國事犯之方法,而是無供無證,欲殺則殺,不必按律,人權盡為侵削”。張聲名狼藉,后雖調(diào)離浙江仍難平民憤。張憂懼成疾,辭官回籍。材料說明()A.清末時民權意識漸醒B.清政府重視民眾輿論C.巡撫張曾揚徇私枉法D.西方國家憐憫革命黨解析依據(jù)材料“文明國對于國事犯之方法,而是無供無證,欲殺則殺,不必按律,人權盡為侵削”說明對于秋瑾事務,官府并沒有依據(jù)法律去辦事,體現(xiàn)出當時國人民權意識的漸漸覺醒,故A項正確;晚清政府并不重視民眾的輿論,故B項錯誤;張曾揚依據(jù)革命罪名逮捕秋瑾,并不是徇私枉法,故C項錯誤;材料說明民眾的看法,并沒有說明西方國家對待此事的看法,故D項錯誤。答案A2.(2024·大慶高三模擬)1910年,清政府設立資政院,以“預立上下議院基礎為宗旨”。同時規(guī)定行政部門不對資政院負責,行政部門若侵奪資政院權限或違反法律,資政院亦無權干脆糾彈或更有效地加以阻擋,只能請旨裁奪。這反映了()A.清朝統(tǒng)治陷入危機B.君主立憲制已確立C.民主政治取得突破D.專制色調(diào)依舊深厚解析依據(jù)材料“資政院亦無權干脆糾彈或更有效地加以阻擋,只能請旨裁奪”,結合清末的背景,可以得知清末新政的改革仍保留較深厚的專制色調(diào),故D項正確;A項不是材料反映的主旨,故解除;君主立憲并未建立,故解除B項;依據(jù)材料“只能請旨裁奪”可得知,民主政治在清末并未取得突破,故解除C項。答案D點睛資政院是清末立憲運動的議會打算機構。清政府設立資政院,目的在于培育熬煉議員的實力,為成立兩院制的正式國會奠定基礎,是一個過渡性的立法機構。3.(2024·佛山高三模擬)武昌起義一起先就以中華民國鄂軍都督黎元洪的名義向各國領事發(fā)出照會,聲明革命旨在推翻專制政府,建立民國,無排外性質,希望各國應嚴守中立。這說明()A.革命面臨著列強威逼B.革命陣營內(nèi)部潛藏著危機C.清政府統(tǒng)治土崩瓦解D.革命派采納敏捷外交政策解析本題考查辛亥革命的相關學問,旨在考查學生運用所學學問對材料的解讀和分析及理解學問的實力。依據(jù)材料“聲明革命旨在推翻專制政府,建立民國,無排外性質,希望各國應嚴守中立”,這表明近代西方國家對中國革命的干涉,辛亥革命面臨著列強威逼,A項正確;B、C兩項不是材料信息說明的問題,解除;材料是希望列強不要干預中國革命,不是表明革命派采納敏捷外交政策,D項錯誤。故選A。答案A4.(2024·保定高三期中測試)民國法學家王寵惠針對《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制定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強調(diào):“憲法之制定,有二要義焉:一曰,憲法者非因一人而定,乃因一國而定。二曰,憲法者非因一時而定,乃因永久而定也。”這實質上反映了()A.革命派與立憲派的政體之爭B.人治觀念與法治志向的沖突C.革命果實被軍閥勢力所竊取D.憲法的資產(chǎn)階級共和國性質解析材料“憲法者非因一人而定,乃因一國而定”說明《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是因人設法,人治和法治的理性存在沖突,故B項正確;《臨時約法》屬于革命派思想,故A項錯誤;材料無法體現(xiàn)出革命果實被竊取,故C項錯誤;材料中無法體現(xiàn)出《臨時約法》的性質,故D項錯誤。答案B點睛“憲法者非因一人而定,乃因一國而定”反映出《臨時約法》的弊端,從中分析正確答案。5.(2024·臨沂高三模擬)清皇室在某道詔書中宣布:“今全國人民心理多傾向共和,南中各省既倡議于前,北方諸將亦主見于后,人心所向,天命可知。予亦何忍因一姓之尊榮,拂兆民之好惡?!边@表明()A.清政府面臨的最主要的壓力來自南京的革命政權B.袁世凱為首的北洋軍閥把持了清政府的軍政大權C.辛亥革命的成功果實最終由革命勢力和軍閥均分D.清王朝以和平退讓的方式結束了兩千多年的帝制解析由題干中的“全國人民心理多傾向共和”“人心所向,天命可知”和“予亦何忍因一姓之尊榮,拂兆民之好惡”等信息可知,清朝皇室在人心所向的大趨勢下,被迫主見退位,所以等于是以和平退讓的方式順應了時勢,之后結束了兩千多年的帝制,故選D;由題干可知,清政府面臨的壓力主要來自“全國人民心理多傾向共和”“人心所向”,故解除A項;B項在題干中沒有體現(xiàn),故解除;C項在題干中也沒有提到,故解除。答案D6.(2024·宿州高三聯(lián)考)“辛亥革命使無所不包的普遍王權的一元結構突然解體后,不但沒有產(chǎn)生現(xiàn)代型國家,而是分裂出大大小小的傳統(tǒng)型權力中心,形成嚴峻的政治權威危機”。造成這種狀況的根本緣由是()A.帝國主義國家分別扶植代理人B.社會結構未分化組合C.儒家思想始終占據(jù)著統(tǒng)治地位D.小農(nóng)經(jīng)濟占統(tǒng)治地位解析依據(jù)材料可知在辛亥革命后,中國的民主化進程受阻;結合所學學問可知,這主要是由于自給自足的小農(nóng)經(jīng)濟占統(tǒng)治地位,在這種經(jīng)濟之下,封建專制的觀念根深蒂固,才會形成“大大小小的傳統(tǒng)型權力中心”,故D項正確;帝國主義國家分別扶植代理人是客觀緣由,不是根本緣由,解除A項;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統(tǒng)治,“王權的一元結構突然解體”,說明社會結構已經(jīng)分化組合,解除B項;儒家倫理綱常的價值體系沒有被打破也是由自給自足的小農(nóng)經(jīng)濟占統(tǒng)治地位所導致的,故C項不是根本緣由,解除。答案D7.(2024·惠州高三模擬)中華民國建立后,孫中山把政府官員稱作“人民之公仆”,民眾心理隨之變更,他們覺得自己成了國家的主子,有權對國家的事情發(fā)表自己的看法,社會輿論空前活躍。這主要是因為辛亥革命()A.變更了中國的社會性質B.宣揚了民主共和的理念C.推翻了封建專制的統(tǒng)治D.完成了民主革命的任務解析辛亥革命沒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務,沒有變更中國的社會性質,故A項錯誤;由于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化人心,宣揚了民主共和的理念,故“民眾心理隨之變更,他們覺得自己成了國家的主子”,故B項正確;辛亥革命結束了封建君主專制制度,但并未推翻封建專制的統(tǒng)治,中國仍舊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故C項錯誤;辛亥革命沒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務,故D項錯誤。故選B。答案B點睛本題解題的關鍵是正確理解材料的關鍵信息“民眾心理隨之變更,他們覺得自己成了國家的主子”,學生應當結合所學學問從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化人心的角度動身,即可解除不符合材料和史實的選項,得出正確答案。8.(2024·南充高三模擬)孫中山在《臨時大總統(tǒng)宣告各友邦書》中表示,革命以前全部清政府與各國締結的條約“均認為有效”;袁世凱就任大總統(tǒng)時的就職宣言亦申述了與南京臨時政府“告各友邦書”中近乎一樣的對外政策。由此得出,民國政府的承諾()A.反映出民族資產(chǎn)階級的懦弱性B.為新政府的國際承認奠定了基礎C.阻礙反封建革命事業(yè)的深化發(fā)展D.是迫于帝國主義武裝干涉的壓力解析民國政府承諾清政府與各國締結的條約“均認為有效”,其目的是得到帝國主義對中華民國的承認,這為新政府的國際承認奠定了基礎,故B項正確;袁世凱并不是民族資產(chǎn)階級的代表,故A項錯誤;袁世凱政府本身屬于封建政府,不行能進行反封建革命事業(yè),故C項錯誤;當時帝國主義沒有對民國政府進行武裝干涉,故D項錯誤。故選B。答案B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28分)9.(2024·宜昌高三考試)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一清初建立的歷代帝王廟,除了供奉三皇五帝以來的歷代開業(yè)帝王外,還增入遼太祖、金太祖、明太祖等皇帝進行祭祀??滴醯蹖⑺纬詠怼熬刺旆ㄗ妗⑶谡勖瘛钡慕y(tǒng)治家法作為治國政綱,乾隆帝更是提出“中華統(tǒng)緒,絕不斷線”的觀點??滴醯圻€專程前往曲阜贍拜孔廟,重用李光地等儒臣,乾隆帝時編訂出版了匯通各族文字的書籍和詞典。針對“華夷之分大于君臣之倫”,雍正帝駁斥道:“自我朝入主中土,君臨天下,并蒙古極邊諸部落俱歸版圖,是中國之疆土開拓廣遠,乃中國臣民之大幸,何得尚有華夷中外之分論哉!”——摘編自常建華《國家認同:清史探討的新視角》等材料二自鴉片斗爭以來,中國傳統(tǒng)的“天下”觀念發(fā)生動搖。王朝國家認同出現(xiàn)嚴峻危機。甲午斗爭后,梁啟超主動宣揚民族國家觀念,他深刻地相識到,國家欲立于民族國家之林。就必需獲得廣闊民眾認可,成為一個統(tǒng)一強大的民族國家。并在中國建立一個君主立憲國家,致力于開啟、培育國民與此相應的國家意識。革命派提出,中國在“異種殘之,外邦逼之”的狀況下,建立起一個現(xiàn)代民族國家“殆不行以須臾緩”。中華民國成立后,孫中山一再強調(diào)“今日中華民國成立,滿、漢、蒙、回、藏五族合為一體”,各族“皆得享共和之權利,亦當盡共和之義務”。辛亥革命后期,很多民族主義者將“中華民族”進行重新闡釋、給予其“中華民國境內(nèi)全部民族”的新內(nèi)涵?!幾贼邜勖瘛栋倌昴希航袊褡鍑业恼J同建構》(1)依據(jù)材料一,概括清朝前期統(tǒng)治者為實現(xiàn)國家認同實行的舉措,并結合所學學問分析實行這些舉措的背景。(14分)(2)依據(jù)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學問,說明與清朝前期相比,近代民族國家認同建構的突出特點,并簡析其歷史意義。(14分)解析(1)第一小問,依據(jù)材料“康熙帝將宋朝以來‘敬天法祖、勤政愛民’的統(tǒng)治家法作為治國政綱,乾隆帝更是提出‘中華統(tǒng)緒,絕不斷線’的觀點”可知,確立王朝統(tǒng)治的正統(tǒng)性和合法性;依據(jù)“康熙帝還專程前往曲阜瞻拜孔廟,重用李光地等儒臣,乾隆帝時編訂出版了匯通各族文字的書籍和詞典”可知,構建尊孔崇儒的文化認同;依據(jù)“自我朝入主中土,君臨天下,并蒙古極邊諸部落俱歸版圖,是中國之疆土開拓廣遠,乃中國臣民之大幸,何得尚有華夷中外之分論哉”可知,建立各族一家的民族認同。其次小問,依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學問可知,清朝統(tǒng)治者為實現(xiàn)國家認同實行這些措施的背景包括:鞏固統(tǒng)治、加強集權的須要;政治統(tǒng)一、民族融合的發(fā)展;受儒家正統(tǒng)思想文化的影響。(2)近代民族國家認同構建的突出特點主要從國家認同建構同挽救民族危機、救亡圖存相結合、同追求民主反對專制相結合、同建立現(xiàn)代民族國家相結合等角度進行分析即可。至于意義主要從政治方面、思想方面、民主革命進程等方面進行綜合分析,例如,思想方面要從增加中國人的民族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