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自然環(huán)境的地域差異性第二課時課件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選擇性必修一_第1頁
5.2自然環(huán)境的地域差異性第二課時課件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選擇性必修一_第2頁
5.2自然環(huán)境的地域差異性第二課時課件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選擇性必修一_第3頁
5.2自然環(huán)境的地域差異性第二課時課件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選擇性必修一_第4頁
5.2自然環(huán)境的地域差異性第二課時課件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選擇性必修一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自然環(huán)境的地域差異性第1課時——湘教版選擇性必修一5.2——課程標準解讀素養(yǎng)目標[綜合思維]運用景觀圖和探究材料,整體把握自然環(huán)境地域分異的規(guī)律和陸地自然帶的特征。[區(qū)域認知]通過不同空間尺度的區(qū)域對比,理解大尺度的緯度地帶性分異到小尺度的同一自然帶內部差異及地方性分異。[人地協(xié)調觀]借助活動材料分析,理解自然環(huán)境差異性原理對農業(yè)生產如何因地制宜的影響,學會從環(huán)境角度合理布局農業(yè)生產活動。[地理實踐力]通過社會調查活動,對家鄉(xiāng)的土地利用情況按照因地制宜思路加以分析,并作整體評價。新課導入:乞力馬扎羅山位于赤道附近,海拔5895米,為非洲第一高峰。乞力馬扎羅山因阻擋了印度洋上吹來的潮濕海風,在南坡較低海拔處降水豐沛,形成熱帶雨林景觀。南坡自山麓到山頂,植被垂直分帶明顯,依次為熱帶雨林帶、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帶、溫帶森林帶、高山草甸帶、高山寒漠帶和高山冰雪帶。乞力馬扎羅山因山頂的火山口終年遍布冰雪,宛如晶瑩的玉盤,被稱為“赤道雪峰”。1.有人認為,由于全球氣候變暖和環(huán)境惡化,乞力馬扎羅山頂的冰雪可能會消失,到時“赤道雪峰”將名存實亡。你是怎么看的?說出你的理由。答案:全球氣候變暖,氣溫升高,雪線上移,山頂冰雪將變小甚至消失,“赤道雪峰”很可能會不復存在。也有可能由于全球氣候變暖,該地降水增加,積雪量增加,“赤道雪峰”依然存在。2.自山麓到山頂,乞力馬扎羅山擁有熱帶、溫帶和寒帶的植被景觀。試從水熱配置的角度,分析其景觀差異的形成原因。答案:隨著海拔的升高,氣溫降低,降水也發(fā)生變化,即水熱條件發(fā)生變化,自然景觀也會隨之發(fā)生規(guī)律性的更迭。目錄CONTENTS01自然環(huán)境差異性的表現02

地域分異的基本規(guī)律03主要陸地自然帶04自然環(huán)境差異性與因地制宜

自然環(huán)境差異性的表現01

自然環(huán)境的差異性體現在不同的空間尺度上,即規(guī)模有大有?。粶囟葞Х之惡秃j懛之愂侨蛐缘牡赜虿町?;熱帶雨林帶、溫帶落葉闊葉林帶等之間的差異的尺度要?。簧胶凸鹊牟町?、山體陰坡和陽坡的差異則屬于更小尺度的地域差異。1、自然環(huán)境差異性的表現2、自然環(huán)境地域差異的成因地域特征的形成是地域外部條件與內部物質、能量運動的結果。(1)同緯度太陽輻射較多地用于蒸發(fā),水循環(huán)強烈更多地轉化為風能自然環(huán)境要素間物質遷移存在差異,自然環(huán)境演化過程不同景觀差異濕潤區(qū)干旱區(qū)沿海內陸沿海內陸(2)不同緯度太陽輻射吸收較多吸收較少水循環(huán)、生物循環(huán)等物質遷移的數量存在差異景觀差異熱帶寒帶低緯高緯低緯高緯讀圖5-10,完成相關任務:1.根據圖中合成衛(wèi)星影像,說出在地球陸地表層有哪些主要的自然地理環(huán)境景觀類型。2.圖中箭頭所指示的自然景觀,各自反映了哪一種典型的自然帶。3.想一想,在自然帶內部是否還存在差異?試舉例說明。答案:

1.陸地表層的自然地理景觀類型主要有森林景觀、草原景觀和荒漠景觀。2.左下圖為熱帶雨林帶;右上圖為亞寒帶針葉林帶;右下圖為熱帶草原帶。3.是,差異無處不在。例:同為非洲熱帶草原帶,靠近熱帶雨林帶一側降水相對較多而草木蔥蘢,靠近熱帶荒漠帶一側降水相對較少而草木稀疏。(言之有理即可)

地域分異的基本規(guī)律02地域分異:地球表層的差異性表現為大小不等、內部具有一定相似性的一系列地域單元,并由此產生各地地域單元自然條件的差異。地域分異規(guī)律:地域分異表現出一定的有序性和普遍性,就是地域分異規(guī)律。1.基本概念緯度熱量海陸水分氣候類型植被土壤自然帶具有一定寬度呈帶狀分布決定影響形成特點高溫少雨熱帶沙漠氣候熱帶荒漠熱帶荒漠帶自然帶的命名:熱量帶+植被類型+帶2、陸地自然帶自然帶:不同地區(qū),由于緯度和海陸位置不同,熱量、水分組合不同,植被和土壤類型發(fā)生變化,形成一定寬度、呈帶狀分布的地域。[小提醒]自然帶不同于典型植被。典型植被是自然帶最明顯的標志,因此自然帶多以典型植被名稱命名,表現為“溫度帶+典型植被類型+帶”的形式,如熱帶雨林帶、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帶。熱帶雨林、亞熱帶常綠闊葉林是典型植被,后邊加個“帶”字,則代表自然帶的名稱,二者不可混淆。0°20°40°60°80°10°30°50°70°90°熱帶雨林氣候熱帶草原氣候熱帶沙漠氣候地中海氣候溫帶海洋性氣候熱帶季風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溫帶季風氣候亞寒帶針葉林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苔原氣候冰原氣候熱帶雨林帶熱帶草原帶熱帶荒漠帶亞熱帶常綠硬葉林帶溫帶落葉闊葉林帶熱帶季雨林帶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帶溫帶落葉闊葉林帶亞寒帶針葉林帶溫帶草原帶極地苔原帶極地冰原帶溫帶荒漠帶探究一:(一)緯度地帶性分異規(guī)律形成因素:熱量從低緯向高緯遞減規(guī)律:地表景觀和自然帶沿著緯度變化的方向,由赤道到兩極作有規(guī)律的更替分布:東西延伸、南北更替典型區(qū)域:非洲、低緯和高緯地區(qū)小技巧:兩種分異規(guī)律的分析思路(1)緯度地帶性分異規(guī)律的分析思路。知識窗緯度地帶性分異規(guī)律的復雜性地球自轉造成地表流體,包括氣團、洋流等發(fā)生偏轉,從而增加了緯度地帶性格局的復雜性。由于海陸組成物質的差異引起能量收支狀況的改變,導致緯度地帶性規(guī)律發(fā)生很大的變形或扭曲,致使地球表面某些緯度地帶并不呈現連續(xù)的帶狀分布,而往往發(fā)生中斷或尖滅。因此,僅僅用緯度地帶性分異規(guī)律,還不能全面解釋自然環(huán)境的差異性。鞏固訓練: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自然帶考察日記一:這里的植被(植被景觀甲)由較耐旱的熱帶常綠和落葉闊葉樹種組成,且有明顯的季相變化。其樹高較低,植物種類較少,結構比較簡單,優(yōu)勢種較明顯,板狀根和老莖生花現象不普遍,層間藤本、附生、寄生植物也較少。自然帶考察日記二:這里氣候四季分明,年均溫在15℃以上,一般不超過22℃。冬季溫暖,最冷月平均溫度不低于0℃;夏季炎熱潮濕。年降水量大于1000mm,主要集中在夏季。由于雨熱同期,特別有利于植被(植被景觀乙)的發(fā)育。自然帶考察日記三:氣候四季分明,夏季炎熱多雨,冬季寒冷干燥。主要樹種是櫟、山毛櫸、槭、梣、椴、樺等。它們具有比較寬薄的葉片,秋冬落葉,春夏長葉,故這類森林又叫做夏綠林(植被景觀丙)。據此探究下列問題:(1)考察日記記錄的植被景觀甲、乙、丙各屬于哪種植被類型?成果展示熱帶季雨林、亞熱帶常綠闊葉林、溫帶落葉闊葉林。(2)植被景觀甲→乙→丙體現哪種地域分布規(guī)律?(3)形成這種地域分異的主導因素是什么?成果展示從赤道到兩極的緯度地帶性分異規(guī)律。成果展示

熱量(太陽輻射或緯度)。(二)干濕度地帶性分異規(guī)律(也稱從沿海向內陸的地域分異規(guī)律、經度分異規(guī)律)形成因素:水分(從沿海向內陸降水漸少)規(guī)律:自然景觀從沿海向內陸更替,依次為森林帶、草原帶、荒漠帶分布:南北延伸、東西更替典型區(qū)域:中緯度地區(qū)(2)干濕度地帶性分異規(guī)律的分析思路。應用體驗小曉同學初秋穿著棉襖乘火車出門旅行,旅途中穿著由棉襖變成夾克、由夾克變成單衣,最后甚至穿上了短袖上衣。下圖示意小曉出行的可能線路。據此完成1~3題。1.小曉同學出行的線路最可能是(

)A.①線

B.②線C.③線

D.④線2.造成小曉同學出行穿著變化的主要影響因素是(

)A.海陸位置 B.地形C.緯度

D.季風3.圖示線路②,從北京到烏魯木齊沿途地表植被的變化大致是(

)A.森林草原—森林—草原B.森林草原—荒漠—草原C.森林—草原—森林草原D.森林—草原—荒漠BDBA活動:1、填表比較緯度地帶性分異規(guī)律與干濕度地帶性分異規(guī)律。地域分異規(guī)律自然帶更替方向形成地域分異的主導因素舉例緯度地帶性分異規(guī)律干濕度地帶性分異規(guī)律南北更替經度更替緯度更替東西更替熱量水分非洲沿20°E經線自南向北自然帶的變化亞歐大陸中緯度地帶從沿海向內陸自然帶的變化1.在非洲從赤道出發(fā),沿20°E經線依次向南、向北行進,自然景觀將發(fā)生怎樣的變化?為什么會發(fā)生這樣的變化?答案:有熱帶雨林→熱帶草原→熱帶荒漠→亞熱帶常綠硬葉林的變化。以太陽輻射在不同緯度間熱量的不同為基礎。

2.近赤道地區(qū)有一個高溫帶,1月和7月平均氣溫均高于24°C,稱為熱赤道。熱赤道平均位于北緯5°-10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