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證技術學課件_第1頁
物證技術學課件_第2頁
物證技術學課件_第3頁
物證技術學課件_第4頁
物證技術學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物證技術學

|第?章物證技術學導論|

一、證據(jù)的分類

1.法定分類

(1)物證

(2)書證

(3)視聽資料

(4)證人證言

(5)被害人陳述

(6)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供述和辯解

(7)當事人陳述

(8)鑒定結論

(9)勘驗、檢查筆錄

2.言詞證據(jù)與實物證據(jù)

(1)言詞證據(jù):口頭證言,書面證言

(2)實物證據(jù)

?實在證據(jù):案件中“實實在在的東西”

?示意證據(jù)(復制件):不是真實的原物,而是對法官的一種輔助性視覺材料,有時是視聽資料

二、物證的概念與特點

1.概念:依法收集的,與案件有聯(lián)系的,能以其外形特征及所載字跡、符號、圖像、聲紋特征證明其與受審查的人、事、

物、時、空存在聯(lián)系,從而能證明案件真實情況的各種物質(zhì)性客體。

2.物質(zhì)交換原理:埃德蒙?洛卡爾(Edmondbeard):“每一次接觸都會留下痕跡”。每一名罪犯都會把某種東西帶到犯罪

現(xiàn)場,也會把某種東西帶離犯罪現(xiàn)場.

3.物證雙聯(lián)論人

發(fā)現(xiàn)技術事

物鑒定技術

記錄技術物

<----------時

空蚪認

提取技術空

物證

物證雙聯(lián)論示意圖;

‘物證必須與案件中的人、事、物、

時、空存在關聯(lián),還必須與受審查的人

、事、物、時、空存在關聯(lián)?!?/p>

三、物證的分類

1.通用分類法

(1)物品物證

(2)化學物證(微量、痕量物證)

(3)生物物證

(4)痕跡物證

(5)文書物證

(6)音像物證

2.按存在形式分類

(1)瞬間型物證:以短暫的形式存在,很容易消失或轉(zhuǎn)變。例如:氣味、溫度、痕跡和壓跡、特征、濕度

(2)圖紋型物證:產(chǎn)生于人與物、物與物之間直接或間接的接觸,常以印痕、壓痕、紋跡、標記裂痕等形式存在。例

如:血濺圖案、玻璃裂痕形狀、火燃燒圖形、家具位置圖、子彈、彈道的痕跡、足跡、痕跡的圖案、輪胎或剎車時的痕

跡、衣物或物品的痕跡圖紋、火藥殘余物的形狀、材料被破壞的痕跡、身體位置

(3)條件型物證:由特定的事件或行為產(chǎn)生的。如果沒有認真仔細的記錄,這種證據(jù)很可能發(fā)生變化甚至可以消失。

光、煙、火、位置(地點)、交通工具、尸體

(4)轉(zhuǎn)移型物證:可以由人與人、人與物、物與物之間接觸產(chǎn)生。(物質(zhì)交換原理)

3.按犯罪形式分類

(1)殺人證據(jù)

<2)盜竊證據(jù)

(3)搶劫證據(jù)

(4)強奸證據(jù)

4.按物質(zhì)類別分類

(1)金屬類

(2)玻璃類

(3)塑料類

5.按證據(jù)的一般性質(zhì)分類

(1)物理(火器、工具、槍械)

(2)化學(纖維、化學品、火藥)

(3)生物(血液、精液、毛發(fā)、組織)

6.按證據(jù)物理形態(tài)分類

7.按待解決的問題分類

8.按產(chǎn)生證據(jù)的方式分類

9.按證據(jù)的特殊類型分類

四、物證的特征

1.關聯(lián)性(雙聯(lián)性):案件事實一物證一受審查的事實

2.不可替代性:不可用任何其他同類客體替換,否則雙聯(lián)性便遭到致命的破壞

3.客觀實在性:是一種客觀存在,等待有專門知識的人對其進行識別、提取和使用

4.對科學技術的依賴性:提取使用不能離開科學技術

五、物證技術學概述

1.概念:物證技術學(PhysicalEvidenceTechnology),研究物證技術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的學科。物證技術學是研究物證

的識別、比較、種屬認定和同一認定的科學。

2.研究的對象:物證

(1)痕跡物證:指紋、足跡、工具痕跡、槍彈痕跡、車輛痕跡

(2)文書物證

<3)化學物證:纖維、玻璃、土壤、爆炸殘留物

(4)生物物證:體液、分泌液、毛發(fā)

(5)音像證據(jù)

3.研究的目標:

(1)識別(recognition):發(fā)現(xiàn)、提取、包裝、保存

(2)比較:與已知標準(marker)進行比較。定性、定量

(3)種屬認定(identification)

(4)同一認定(individualization)

4.研究的方法:自然科學的方法。例如:觀察法、物理、化學、生物學、儀器分析法

5.研究的使命:為辦案人員查明案情而研究發(fā)現(xiàn)物證、記錄物證、提取物證和鑒定物證的科學方法。

(1)以物證為研究對象

(2)技術與法律雙重性質(zhì)

(3)物理學、化學、生物學等自然科學與法學相交叉的邊緣學科

六、物證技術學簡史

1.產(chǎn)生于19世紀中葉的歐洲

2.20世紀初傳入中國

3.50年代初迅猛發(fā)展

4.文革徹底破壞一片面依靠群眾

5.11屆三中全會后恢復(80年代中期分離,1985年創(chuàng)立學科,本科及碩士、自學考試)

6.1998年國務院提出“面向社會服務的司法鑒定改革”、公安部刑偵隊伍的技術化、學術界正在籌備全國性學會

七、物證技術學的體系

1.基本理論

(1)種屬認定

(2)同一認定

2.基礎技術

(1)物證攝影技術

(2)顯微鏡技術

(3)光譜技術

(4)色譜和質(zhì)譜技術

(5)電泳技術

3.主要內(nèi)容

(1)痕跡物證檢驗/鑒定技術

(2)文書物證檢驗/鑒定技術

(3)化學物證檢驗/鑒定技術

(4)生物物證檢驗/鑒定技術

(5)音像物證檢驗/鑒定技術

八、物證技術學同鄰近學科的關系

1.同證據(jù)法學、證據(jù)調(diào)查學的關系

2.同刑法學、民法學、訴訟法學等部門法學的關系

3.同偵查學的關系

4.同法醫(yī)學的關系

5.同自然科學的關系

阿二章同?認定與種屬認定I

一、同一認定

1.同一認定的概念:通過比較特征反映體以確定兩種(以上)的特征反映體是否源自同?客體的種方法。是具有專門

知識的人通過對被尋找客體的特征反映體與受審杳客體的特征反映體進行比較檢驗,確定被尋找客體與受審查客體是否

同一的科學活動。

(1)“同一”:被認定的對象是否源自同一個客體。是客體自身與自身的等同。不是指一個客體與另一個客體相同或相

似。

(2)特征反映體:來源于客體、能如實反映客體特征并能被人感知和認識的實體。

?是特征組合

?有的特征反映體只與唯一的客體相對應,例如:指紋、DNA(同一認定);有的對應多個客體,例如:ABO血型(種屬

認定)

2.同一認定的模式

(1)完整體同?認定

罪犯=======?======犯罪嫌疑人

(被尋找客體)(受審查客體)

被認定同一客體

犯罪現(xiàn)場的指紋------------犯罪嫌疑人捺印的指紋

(物證、檢材)(樣本)

特征反映體、供認定同一客體

(2)分離體的同一認定

分離體同一認定:是指幾個分離體是否原屬于同一整體,不是指幾個分離體是否同一。

(兇器)(缺刃的菜刀)

B

(物證,金屬碎片)

3.同一認定的理論基礎(同一認定理論的前提假設)

(1)世界上每個客體都是獨特的;

(2)任何客體都可以發(fā)現(xiàn)相應的特征反映體來表征其獨特性;

(3)源自同一客體的特征反映體具有本質(zhì)上的相似性。

4.同一認定的條件

(1)特定性:特征反映體的特定性

?概率問題:特征反映體之間(物證和樣本)特征組合相同的概率如此之低,以至于世界上沒有兩個客體的特征反映體

具有這些特征組合。

?特征組合的特定性的決定因素

?特征的數(shù)量:特征的數(shù)量與該特征組合的特定性成正比,即與該特征組合出現(xiàn)重復的可能性成反比。

-特征的質(zhì)量:是指特征出現(xiàn)的頻率的高低。特征的質(zhì)量=特征x的總數(shù)/被認定同一客體的總數(shù)(同類客體的數(shù)量)。

例如,斗形紋的出現(xiàn)頻率(50%)=斗形紋的總數(shù)250/人的總數(shù)500(隨機抽樣)

(2)穩(wěn)定性:客體特征組合在進行同一認定的必要時間內(nèi)保持基本不變的屬性。

(3)反映性:客體的特定性只能通過自身屬性、特征得到反映,這種反映可以被人的感官、儀瑞、人腦感知和認識。

客體屬性、特征反映的深度廣度,取決于科技進步和專業(yè)人員的業(yè)務水平,是?個漸進的過程。

5.同一認定的種類

(1)按同一認定客體來源分類

,人身同一認定:由痕到人,筆跡、DNA、血型

?物體同?認定:由痕到物

(2)按供同一認定客體(特征反映體)的檢驗依據(jù)分類

?根據(jù)形態(tài)結構特征:大小、外形、表面結構等,(痕跡)

?根據(jù)人動作習慣特征:步法、筆跡等

?根據(jù)特征反映體的化學或生物學特性:化學結構、血型、DNA分型等

?根據(jù)整體物分離特征:同質(zhì)整體一斷料特征;異質(zhì)整體一嵌壓特征

?根據(jù)人體(物體)氣味、聲紋

二、種屬認定

1.種屬認定的概念:具有專門知識的人依據(jù)特征反映體的特征組合推斷被尋找客體的種類屬性或者依據(jù)特征反映體的特

征組合對先后出現(xiàn)的客體的種類是否相同作出判斷的科學活動。例如:輪胎痕跡——車輛的種類,工具撬壓痕跡一作

案工具的種類

2.種屬認定與同一認定的關系

(1)客體之間十分相似,但相似的概率達不到確定唯一性的程度時,即為種屬認定。如果客體之間相似的概率低到可

以確定唯?的程度,即為同?認定。

(2)種屬認定是同一認定的前提

(3)同認定與種屬認定可以相互轉(zhuǎn)化

三、同一認定與種屬認定的基本步驟

準備:案件、檢材的基本情況;比對樣本基本情況:準備必要的儀器

1,分別檢驗

(1)從客體來說,先檢驗物證,后檢驗樣本。

(2)從客體特征來說,先檢驗一般特征,后檢驗細節(jié)特征。

?一般特征:同類客體所共有的特征,是說明客體總體特點的特征。

?細節(jié)特征:客體局部的細小特征。

?特征來源:生產(chǎn)過程中形成的:使用過程中形成的;修埋過程中形成的。

2.比較檢驗

(1)目的:確定被尋找客體和受審杳客體存在哪些符合點和差異點。

(2)方法:特征對照法;特征接合法;特征重疊法。

3.綜合評斷:先差異點,后符合點

(1)差異點的評斷

?本質(zhì)差異:來源于兩個不同客體的特征反映體之間的差異。

?非本質(zhì)差異:同一客體的特征反映體之間在客觀因素影響下形成的差異點。

?形成條件不同而導致的特征變化

-提取方法不當而導致特征的變化

?客體本身發(fā)生變化

-犯罪分子故意偽裝而使特征發(fā)生變化

(2)符合點的評斷

?目的:作為一個總體是否可能在其他客體上重復出現(xiàn),是否可以作為肯定同一的依據(jù)。

?符合點的質(zhì)量

-特征的類型:?般特征;細節(jié)特征

?特征出現(xiàn)的頻率:鑒定人的經(jīng)驗和典型調(diào)杳

?符合點的數(shù)量

4.作出結論

(1)肯定同?

(2)否定同一

(3)無結論

I第二章指紋檢闌

第一節(jié)痕跡檢驗概述

?痕跡與痕跡檢驗的概念

?痕跡的分類

-痕跡的形成因素

?痕跡檢驗的程序和方法

一、痕跡與痕跡檢驗的概念

1.痕跡:事物運動遺留下來的印象或形象。

2.犯罪痕跡:由于犯罪行為遺留下來的印象或形象。

(1)廣義的痕跡:由于犯罪行為引發(fā)的?切變異而遺留下來的印象或形象。

(2)狹義的痕跡:由「犯罪行為使造痕體與承痕體產(chǎn)生接觸作用或分離作用,在作用部位上出現(xiàn)的形象反映。乂稱形

象痕跡

3.痕跡檢驗

(1)概念:指運用痕跡檢驗學的理論和方法檢驗案件中的痕跡,確定痕跡與案件、?定的人或物的關系的種物證技

術工作。

(2)對象:手?。ㄖ讣y和掌紋)、足跡、工具痕跡、槍彈痕跡、其他

二、痕跡的分類

1.依形成痕跡時承痕體接觸面發(fā)生變化的情況分類

(1)立體痕跡:造痕體的硬度大于承痕體的硬度,承痕體有?定的可塑性。

(2)平面痕跡:形成印跡時承受體表面本身未發(fā)生凹凸變化的痕跡.包括有色平面痕跡與無色平面痕跡(加層平面痕

跡與減層平面痕跡)

2.依造痕體的類型分類

(1)人體痕跡:手印、足跡、其他(齒痕、唇紋、耳紋)

(2)器械、物件痕跡:槍彈痕跡、車輪痕跡、工具痕跡

(3)動物痕跡

3.依痕跡反映的不同性質(zhì)特征分類

(1)反映造痕體接觸部位外表特征的痕跡:立體痕跡與平面痕跡

(2)反映步法特征的痕跡:足跡中的步幅、步態(tài)特征的痕跡

(3)反映手法特征的痕跡:不同縫紉習慣的針腳性質(zhì)特征、縫補特征等

(4)反映整體分離特征的痕跡:分離面的凹凸結構及其對應關系;分離緣的形態(tài)及其吻合部位

三、痕跡的形成因素

1.造痕體(造型客體):指留下痕跡的人、動物或物體。

(1)表面結構、特征的來源是固定的。例如:人的膚紋特征

(2)表面結構、特征的來源是外加的。例如:生產(chǎn)制造、修理、使用、自然侵蝕

2.承痕體(承受客體):指造痕體的作用下出現(xiàn)的痕跡的客體,是造痕體表面結構、特征的反映體。質(zhì)地:木質(zhì)、金屬、

泥土、塑料等。

3.作用力:使造痕體與承痕體得以接觸,而產(chǎn)生相互作用,出現(xiàn)痕跡。例如:杠桿機械力、接觸壓力等

(1)壓力過大、過小,痕跡不清晰。壓力適中,痕跡清晰。

(2)壓力大,痕跡面大:壓力小,痕跡面小。

4.介質(zhì):呈現(xiàn)平面痕跡的某種物質(zhì)。(形成平面痕跡不可缺少的因素之一。)

(1)液體:汗液

(2)粉塵:灰塵

(3)平面加層痕跡:造痕體接觸面附著的一層物質(zhì)被帶到承痕體表面而形成的痕跡。

(4)平面減層痕跡:承痕體表面附著的薄薄一層細微物被造痕體帶走而形成的痕跡。

四、痕跡檢驗的程序和方法

1.預備檢驗

2.分別檢驗

3.比較檢驗

4.綜合評斷

5.結論

第二節(jié)指紋的知識

?、手印

1.概念:手的掌面作用于承痕體時遺留下的痕跡。

2.分類:手?掌印、指節(jié)印、指印(指紋)

二、指紋

1.皮膚

(1)表皮:乳突線、小犁溝

(2)真皮:淺層(乳突層),許多隆突排列起來;深層,汗腺、皮脂腺

2.指紋的特點

(1)人各不同,指指相異

?乳突紋線細節(jié)特征的種類、形態(tài)、位置、數(shù)量、大小、方向、角度、距離、相隔線數(shù)及分布關系等特征組合的特定性。

?即使同卵雙生子的指紋特征組合也不相同

(2)一旦形成,終身不變

?胚胎3-4個月開始形成,終生不變。

<3)布滿汗液,觸物留痕

?9-18個汗孔/1cm,300個汗孔/cm2

(4)認定人身

(5)紋線齊整,可以分類

第三節(jié)指紋的特征

一、指紋的類型特征

1.乳突紋線的一般形態(tài):弓形線、直形線、波浪線、箕形線、環(huán)形線、螺形線、曲形線

2.乳突紋線的組合形態(tài)

(1)系統(tǒng):相同形態(tài)和流向的一組紋線排列在一起稱為系統(tǒng)

?外圍線系統(tǒng):弓形線組成,從指紋的上方和左右兩側(cè)包闈指紋

?內(nèi)部花紋系統(tǒng):由箕形線或螺形線或環(huán)行線或曲形線組成

?根基線系統(tǒng):由波形線組成,位于指紋的基底

(2)花紋:幾種不同系統(tǒng)的紋線組合,構成完整的圖案成為花紋。

(3)三角:三條紋線系統(tǒng)匯合處,構成三角。

3.指紋(乳突花紋的)基本類型

(1)弓型紋

(2)弧形紋、帳形紋

(3)箕型紋:正箕(尺側(cè)箕,箕口朝小指)、反箕(撓側(cè)箕,箕口朝拇指)

(4)斗型紋:環(huán)形斗、螺形斗、絞形斗、雙箕斗、曲形斗、囊形斗

<5)雜型紋:內(nèi)部花紋由兩種以上紋線混合組成,或結構特殊、雜亂而無法列入弓型紋、箕型紋、斗型紋的花紋。

二、指紋的細節(jié)特征

1.細節(jié)特征:乳突紋線間局部的細小結構和具體形態(tài)。起點、終點、小點:<lmm、短棒:小眼:<5mm、小橋:

<5mm^小勾:(5mm、分歧、結合

=》細節(jié)特征的命名原則是按該特征所在紋線,其流向從左向右,從上向下,順時針方向來確定的。

2.細節(jié)特征的種類、形態(tài)、大小、方向、角度、數(shù)量以及分布等,是構成指紋人各不同的根本原因,是鑒別人身的重要

依據(jù)。

三、指紋的其他特征

1.傷疤:有價值的細節(jié)特征

2.汗孔:作為參考

3.皺紋:作為參考

四、指紋的特征體系(重要)

指紋的特征體系是決定指紋特定性的?系列特征的總稱。

1.一般特征:花紋類型特征:皺紋的一般形態(tài)、粗細等

2.個性特征:乳突紋線的細節(jié)特征:細小皺紋的形狀、大小、方向及與其他細小皺紋的關系等;傷疤的特征及與周圍乳

突紋線的關系:汗孔的特征及與周圍乳突紋線的關系。

五、指紋的分類

按指紋的形象反映

(1)立體指紋

(2)平面指紋

?按附著物的變化狀態(tài):加層指紋、減層指紋

?按指紋的色澤:有色指紋、無色指紋

第三節(jié)指紋的檢驗

一、基本概念

1.潛在手印:指人的手指、手掌觸摸物體時,由于汗垢和油脂與承痕體的相互作用,在承痕體上留下反映指掌而皮膚乳

突花紋的印痕。這種印痕在多數(shù)情況下(沒有光澤的物面上)不能被目力或儀器直接察見,如同照相感光膠片經(jīng)過曝光

形成潛影一樣,需要通過顯影處理才能顯示原有的圖象,所以稱為潛在手印。

=》從指紋顯色的角度將汗?jié)撝讣y分為

-汗液指紋

?油脂指紋:動物油、植物油、礦物油

2.汗液手印

(1)汗液的成分:

?水:98-99.6%

?其他物質(zhì):2~0.4%

-有機物:各種氨基酸、尿素、非蛋白氮、葡萄糖等

-無機物:陽離子和陰離子

■汗?jié)撝讣y中的脂類物:脂肪和蠟

二、現(xiàn)場指紋的發(fā)現(xiàn)、顯現(xiàn)和提取

L指紋的發(fā)現(xiàn)

(1)尋找指紋的重點部位

-入出場所的途徑

?犯罪活動的中心

?遺留在現(xiàn)場的作案工具和物品

?作案人在現(xiàn)場上必須接觸的附屬設施或物品

(2)指紋發(fā)現(xiàn)的般方法:(汗?jié)摚┲讣y的顯現(xiàn)

?光學檢驗法

?物理方法:粉末顯現(xiàn)法、熏染法(碘熏法和煙熏法)

?化學方法:瑋三酮顯現(xiàn)法、凱基丙烯酸乙酯(502膠)顯現(xiàn)法、硝酸銀顯現(xiàn)法

2.汗?jié)撝讣y的顯現(xiàn)

(1)光學檢驗法

?自然光觀察法:對一些表面光滑、透明、有光澤的物體,如玻璃、陶瓷、電鍍物品等。

-側(cè)光觀察和透光觀察

?哈氣法:主要用于吸水性差,表面光滑的物體上的手印的檢驗。

?強光光源檢驗法

?現(xiàn)場勘察燈、強光手電、聚光燈等

-利用手印物質(zhì)與承受客體對光的吸收不同達到發(fā)現(xiàn)手印的目的

?藍光檢驗法

-原理.:藍紫光(360-450nm)激發(fā)手印物質(zhì)中的某些成分,使其發(fā)出與照射光顏色不同的熒光,達到肉眼可見的目的。

?適用:非滲透性物體上手印的檢驗。

?紫外光檢驗法

?原理:汗液中的有機物質(zhì)和油脂在紫外光照射下發(fā)出熒光。

-適用:非滲透表面的汗?jié)撌钟『陀椭钟 ?/p>

(2)粉末顯現(xiàn)法

?原理:機械吸附作用、靜電吸附作用

?材料

-單一粉末:銀粉、金粉、氧化銅、石墨粉

?合成粉末:顯色粉末:90%~95%;附加物質(zhì):松香、自然蠟等。使顯色粉末被牢固地附著在指紋紋線上。

-磁性粉末:具有較強的吸附力,增強顯現(xiàn)效果。配粉:(顯影粉)顯色;鐵粉:載體,媒介、運載、稀釋作用。

-熒光粉末:慈粉一紫外光

?操作方法

?粉刷刷顯法

-紙張抖動法

?噴粉刷顯法

?注意事項

-根據(jù)不同客體選用不同的粉末和操作方法

-選用與客體顏色反差明顯的粉末

-客體表面如果潮濕需經(jīng)干燥處理后再顯現(xiàn)

-粉末和毛刷須要十燥、清潔

(3)熏染法

?碘熏法

?原理:手印中的汗垢和油脂對碘具有一定的黏附作用從而被染色。不飽和脂肪酸,經(jīng)鹵化作用后吸收碘,生產(chǎn)二碘

硬脂酸,成褐色。

?適用:淺色物體上的新鮮手印。

-方法:熱熏法、冷熏法、噴碘器熏顯法

?特點:顯現(xiàn)的指紋幾分鐘之內(nèi)消失,在承痕體上不留新的痕跡,也不破壞原有的痕跡。

?煙熏法

-原理:汗液對煙霧的吸附作用

?材料:松香、樟腦粉、煤油

-適用:光滑物體表面的新鮮手印

(4)化學顯現(xiàn)法

?硝酸銀顯現(xiàn)法

-原理:AgN03+NaCI=AgCI(沉淀)+NaN03

AgCI——光——Ag(灰黑色)+CI2

?適用:淺色紙張、單色紙張、新本色木等物體上的手印。

?苛三酮(寧西特林)顯現(xiàn)法

-原理:苗三酮+a?氨基酸一藍紫色的化合物

-適用:顯現(xiàn)淺色紙張和色木及淺色紡織品上陳舊手印是最有效的試劑。

?操作方法:涂液、浸泡、噴霧等

?"502"膠法

?原理:a-制基丙烯酸乙酯+H2O+氨基酸一乳白色聚合物

-適用:顯現(xiàn)塑料、金屬、橡皮的等客體上的汗?jié)撌钟?。非滲透性、非吸收性、深色背景。若是淺色背景應加入染色

劑。

3.指紋的固定和提?。ㄔ瓌t:從無損到有損)

(1)照相提取:不僅能客觀地反映現(xiàn)場指紋的形態(tài),所處位.置,周圍關系等原始狀態(tài),不會破壞指紋特征,同時對其

他提取方法也不會產(chǎn)生影響。

=》注意事項:

?要保持指紋不變形

?要保持指紋紋線結構清晰完整

-要保持指紋原物大,還要安放比例尺進行拍照

?要把現(xiàn)場指紋的具體位置及幾個指紋之間的相互關系反映出來。

(2)提取載有指紋的物體:凡是可以連同載體提取的都應當連同載體提取。包裝妥當、注意手法。

(3)膠帶粘?。悍勰┓椒@現(xiàn)的指紋

?適用于提取各種光滑物體上用粉末或熏染法顯現(xiàn)出來的指紋

?方法:長軸,3蜃米,不留氣泡和褶皺。

(4)制作立體模型:

三、指紋登記

1.指紋登記的概念:對依法被拘捕的違法犯罪人員的指紋進行捺印登記存檔和利用的一項專門業(yè)務,是刑事登記中對犯

罪人進行登記的一種。

2.指紋登記的作用

?查對是否再犯、累犯、慣犯、流竄犯,核對更名改性再次作案的罪犯的真實身份和歷史,為偵杳和審判機關提供線索

和證據(jù)。

?查明無名尸體。

?便于通緝和逮捕逃犯。

?根據(jù)案件現(xiàn)場上遺留的指紋印對嫌疑人進行同一認定。

3.指紋登記的項目

?上指指紋登記:將被登記人的卜個手指,按照一定的順序捺印在特制的卜指指紋卡片上,再予以分類編碼、登記存檔。

?單指指紋登記

?掌紋登記

?現(xiàn)場指紋印登記

四、指紋鑒定

1.目的:解決案件中提取的指紋印跡,是否為某個嫌疑人所留的問題。

2.依據(jù):辦案單位請求進行鑒定的正式委托書及其所送的檢材和樣本。樣本要求是受審查人按指紋登記要求捺印出的十

指指紋。

3.解決的問題和采用的方法:同認定。

4.基本步驟

(1)分別檢驗:確定檢材和樣本的類型特征,尋找細節(jié)特征和其他特征。注意檢驗細節(jié)特征是要正確區(qū)分現(xiàn)場指紋的

乳突線是黑線還是白線。

(2)比較檢驗

?一般特征:如果指紋類型不同,即無須對該指紋作進一步檢驗。

?細節(jié)特征:如果指紋類型相同,還必須對紋線細節(jié)特征進行比較。比較的方法一般是特征對照法。

?將檢材指紋和樣本指紋用拍照方法或電腦掃描方法取得同倍放大的指紋

-在兩者相同部位找出幾個明顯可靠的特征作為幾點,逐漸向周圍獷展,觀察是否有相互符合或差異的特征

?對每個特征,必須從形態(tài)、大小、方向、角度,以及與其他特征之間的關系等方面,進行仔細比較,對相互符合或

互有差異的特征應當按順時針方向分別一一編號

(3)初步檢驗結果

?指紋類型相同,細節(jié)特征也相同,沒有什么實質(zhì)性差異——認定同一

?指紋類型相同,但細節(jié)特征明顯不相同一否定統(tǒng)一

?指紋類型相同,細節(jié)特征也有不少相同,但同時又有明顯差異——對差異點進行評斷

(4)差異點的評斷

?本質(zhì)差異:不可能用客觀原因加以解釋,可以否定同一

?非本質(zhì)差異:不影響認定同一,但必須作出科學的解釋

-手指作用力特殊

?指紋所在表面特殊

-指頭上所附物質(zhì)特殊

-作案后手指皮膚發(fā)生變化形成新特征

-現(xiàn)場指紋經(jīng)過顯現(xiàn)處理形成了假特征

=》必要時可以模擬現(xiàn)場指紋形成的條件,進行實驗

(5)符合點的評斷:不僅和特征數(shù)量有關,而且和特征的質(zhì)量有關。必須具有唯一性,即不可能在任何其他人指紋上

出現(xiàn)。一般來說,八個特征符合點是必要的

I笫叫章文書物證檢驗I

第?節(jié)筆跡檢驗概述

一、筆跡的概念與性質(zhì)

1.概念:筆跡是人們?yōu)榱吮磉_思想,運用一定的書寫工具,在一定的物體表面上,留下有書寫人書寫習慣特點的特殊痕

跡。

2.性質(zhì)

(1)筆跡是書寫人運筆寫字時留在承受物上的痕跡(形象痕跡);

(2)筆跡是書寫人書寫動作習慣的反映。這是筆跡概念的實質(zhì)和核心所在,筆跡并非僅屬形象痕跡更是?種動作習慣

痕跡;

(3)筆跡能真實反映書寫人的綜合信息。

二、筆跡鑒定可解決的主要問題

1.分析文書書寫者的個人情況(即利用筆跡可以對書寫人進行“畫像”);

2.認定文書的書寫者,即利用筆跡可以對書寫人進行同一認定;

3.確定同一份文書物證若干部位的筆跡是否是同一人書寫,從而判斷文書物證是否被變造;

4.確定若干份文書物證是否是同一人書寫,為數(shù)起案件是否需要并案查處提供依據(jù)。

三、筆跡產(chǎn)生的機制:條件反射的建立

四、筆跡鑒定的原理

1.筆跡特征的總體特定性:筆跡反映的書寫人書寫習慣動作具有人各不同的特性,而這一特性的存在,在與書寫動力定

型的形成或筆記的形成本身。

(1)個人素質(zhì)的差別

(2)外界影響的差別

(3)社會規(guī)范不能限制書寫習慣個性的發(fā)展

2.筆跡的形似性:書寫動作習慣的共同性

(1)社會規(guī)范與規(guī)則的約束

(2)共同的教育與環(huán)境的影響

(3)個別學仿形成的相似性

3.筆跡的相對穩(wěn)定性

(1)書寫習慣的可變性

?書寫水平逐步提高

?新舊特征陸續(xù)更替

?掌握多種字體的書寫技能

?書寫技能的部分退化

(2)書寫習慣的穩(wěn)定性:書寫習慣具有穩(wěn)定性,主要原因是書寫動力定型本身因循守舊的特性,決定了書寫活動固守

常法,特別是習慣性較強的書寫動作體系很難更改。其次,語言、文字的社會規(guī)范與書面交際中各種約定俗成的規(guī)則,

又制約著個人書寫技能和習慣的演變。

4.筆跡的反映性

(1)筆跡的形成要素

(2)筆跡的基本成分

?首先是書寫動作習慣的表現(xiàn)。

?其次,還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尚未明顯成為習慣的書寫技能的表現(xiàn)。

(3)筆跡的附加成分:故意偽裝及其他反常的心理狀以及影響書寫活動正常進行的書寫條件,對固有習慣和書寫過程

的干擾、破壞所產(chǎn)生的假象。此外,筆跡還有是包含筆誤等偶然變化。因為這些成分并不是筆跡的必然成分,所以稱為

附加成分。

(4)筆跡對書寫習慣反映的必然性

?書寫習慣具有自主性:注意的局限性,不可能處處“意在筆前”,違背習慣的意志行為難以持久,改變筆跡只能以固

有的習慣與技能為基礎。

?書寫習慣具有能動性:書寫技能適應各種書寫條件,克服外界干擾影響而頑強表現(xiàn)自己的這種屬性,就是書寫習慣的

能動性。

第三節(jié)筆跡特征體系

?、概貌特征:反映整篇文字或整個單字的總體特點

1.書寫水平特征:指寫字技能的高低。

(1)運筆是否流暢,起、收、運行是否有法度;

(2)單字結構是否嚴譚、搭配比例是否勻稱;

(3)全篇字的大小、間隔、布局是否適稱。

2.字形特征:字形,是指字的外部輪廓的基本形態(tài)。一般人筆跡的字形大體可分為:方形、長形、扁形、圓形字等。

3.字體特征:漢字的字體從占至今變化很大,傳統(tǒng)的字體主要有篆、隸、楷、草、行五種。自由體。

4.字的大小特征:字的大小是指全篇筆跡的單字平均高度與寬度而言。在漢字中,長形字以高度為準,扁形字以寬度為

準,大體分為大、中、小三類。

以鋼筆、圓珠筆、鉛筆之類的書寫工具為例:

(1)大字:長形字平均高度和扁形字平均寬度在厘米以上的為大字。

(2)中等字:平均高度和寬度在0.5厘米至1厘米之間的為中等字。

(3)小字:平均高度和寬度在0.5厘米以下的為小字。

5.整體布局特征:整體布局特征是指全篇筆跡在紙面上的分布特點。

(1)字間與行間的間隔

(2)字行與格線的關系

(3)字行與頁邊的關系

(4)字行方向和形態(tài)

6.字位傾斜特征:從全篇文字來看?,字的軸線與行列線所形成的角度。

(1)垂直或接近垂直為字位端正

(2)明顯小于或大于90度的,為向右或向左傾斜

7.字的基本寫法特征:字的寫法,是指字的基本構成形式,即一個字是由哪些筆畫與偏旁構成的。

(1)現(xiàn)行規(guī)范寫法特征:國家規(guī)定的現(xiàn)行簡化字及尚未被簡化的通用漢字

(2)異體寫法特征:與現(xiàn)行規(guī)范字同音同義不同形,并曾被公認為正確的或規(guī)范的那些字。

?1日異體字:漢字改革前,同當時的正體字并存、通用,在異體字整體時被精簡掉的那些字。

?原繁體字:已被簡化漢字取代的那些繁體字。這些字字數(shù)較多,目前還常被使用。

?曾用簡化字:文字改革委員會1977年12月20日公布的《第二次漢字簡化方案》(第一表)中推行的,一年后又被廢

止的248個漢字。

?習俗簡化寫法特征:未漢字簡化方案所采用,在一定范圍內(nèi)流傳使用的非規(guī)范簡化字。

?地區(qū)性簡化字:反應了當?shù)氐姆窖蕴卣?,不反應當?shù)氐恼Z音,只是在一定的地區(qū)使用

?職業(yè)性簡化字

?簡縮寫法特征

二、細節(jié)特征:書寫單個字各部分或各筆畫時呈現(xiàn)出的習慣動作特點

1.運筆特征:一般體現(xiàn)于筆畫的起點、終點、外形、運筆方向、筆畫的轉(zhuǎn)折等方面。

2.筆畫及偏旁部首等的搭配比例特征:各部分的高低、遠近、寬窄、大小等。

3.筆順特征:書寫者有的會偏離規(guī)范要求,形成自己的特殊筆順特征。

4.連筆特征:注意哪些筆畫有連筆動作,連筆所處的部位、構成的圖形或角度有什么特點等。在利用連筆特征時要注意

發(fā)現(xiàn)書寫人的特殊連筆習慣。

5.錯字特征

6.標點和其他符號的書寫特征

三、布局安排特征

1.分段縮頭

2.程式語安排特征:稱呼、結束語、署名等

3.信封三款安排特征

4.頁碼的安排特征

5.數(shù)字在格中的安排特征

6.字間的組合特征

四、書面語言特征:反映書寫人的文化程度、年齡特點、職業(yè)性質(zhì)和方言特點等般特征

1.語文水平特征

2.詞匯特征

(1)古舊詞匯:縉紳(提級)、俸祿(工資)、員司(職員)

(2)外來詞匯

?直接音譯:士的(手杖)、撲克、巴士、菲林(膠卷)、蘇維埃、列巴、塌塌米

?音譯兼表意:邏輯、幽默、維他命

?直接移植的:寫真、放送、手段等

?在少數(shù)專業(yè)人員中使用的:蒙太奇等

?來自少數(shù)民族:阿媽尼

(3)方言詞匯

(4)行業(yè)詞匯

(5)熟語

(6)隱語(黑話)

(7)外來詞特征

(8)習慣性別字:形近而別、義近而別、音同而別

3.語法修辭特征

(1)不合規(guī)則的組詞特征:詞素顛倒、詞義混淆、生造詞

(2)不規(guī)則的句子形式

4.文體特征(文章體裁特征):評論、雜文、小說、詩歌、快板、順口溜、文言文、白話文等

5.標點符號的用法特征

五、偽裝筆跡特征

1.偽裝筆跡的概念:偽裝筆跡是指作案人為了轉(zhuǎn)移偵查視線,逃避罪責或嫁禍「人,采取種種手段故意改變自己正常書

寫習慣所寫成的字跡,又稱非正常書寫字跡。其實質(zhì)是書寫人為了改變已經(jīng)形成的書寫動力定型,而在意志力和注意力

的控制下,按照一定寫法寫成的字跡。

2.摹仿筆跡

(1)概念:摹仿字是指模仿人為了達到某種目的,仿造他人筆跡寫成的文字。在摹仿過程中,摹仿人自身的書寫習慣

與被摹仿人的書寫習慣在摹仿中發(fā)生了矛盾。不僅被摹仿筆跡不可能全部被摹仿,而且還不同程度地暴露出摹仿人自己

的筆跡特征,同時有出現(xiàn)摹仿筆跡不同于其他偽裝變化筆跡的各種特點,從而為確定摹仿事實,認定被摹仿人和摹仿人

提供了依據(jù)。

(2)分類

?臨摹筆跡:形快實慢、澀行運筆、中途停頓、修飾重描、抖動彎曲、筆力平緩。如果被摹仿的單字可能是從不同時期、

不同材料上選擇的,因而摹寫的單字可能出現(xiàn)形體、大小、書寫速度不一致,筆畫的傾斜不規(guī)則,字、詞、句之間的布

局不勻稱等現(xiàn)象。

?套摹筆跡:模仿人在他人的筆跡上,通過透視法、復寫法、或抑壓法,逐筆逐字地進行摹仿。=》特征:

-有臨摹筆跡的基本特點(并非所有特征都會出現(xiàn))

?字的形體不一致

-文字的布局不規(guī)則

??詞句不流暢

-重復出現(xiàn)的字或詞外形幾乎完全不?樣,有時在比對時發(fā)現(xiàn)檢材與樣本在某些字上外形?模?樣,甚至可以相互重

疊起來,在這種情況下則應考慮是否有套摹的可能性。

-丟筆少劃,遺漏標點符號。

-有套摹的痕跡。透光套摹用紙較薄,容易劃破紙張,在被摹仿材料上留下墨水的泅透的痕跡;抑壓描摹,通過壓描

被零仿文字,從而在檢材和被墓仿文書上留下抑壓的痕跡;如果是用復寫套摹,檢材則是復寫字,被摹仿的文書I:

會留有抑壓痕跡,而背面留有復寫字跡。

?記憶摹仿筆跡:記憶摹仿又稱背摹。這是憑摹仿人平素對被摹仿人筆跡印象進行的摹仿。多數(shù)情況下是經(jīng)過試摹練習,

一般用于摹仿簽名或字數(shù)較少的收據(jù)之類。這種摹仿筆跡比起臨摹筆跡比較自然流利,典型的摹仿特點不十分明顯,但

就檢材本身不太容易發(fā)現(xiàn)摹仿事實。但如與被摹仿筆跡相比較,?般是不難識別的。因為這種摹仿只能做到大體相似,

在很多細節(jié)特征上與被模仿筆跡相距甚遠,而摹仿人自身的筆跡特征卻暴露較多。

3.隨意偽裝筆跡:書寫人憑主觀意志任意改變自己的筆跡,在偽裝手法上帶有定的隨意性。

(1)降低熟練程度

(2)改變正常字形

(3)破壞字的結構

偽裝低水平筆跡的特點正常低水平筆跡的特點

有意降低熟練程度而出現(xiàn)的運筆緩慢,筆畫呆板、停頓、運筆雖較慢,有時也會出現(xiàn)筆畫呆板、、生澀現(xiàn)象,但無不

生澀、抖動等現(xiàn)象,帶有一定的局部性,不是全貌,不是正常的停筆或抖動等現(xiàn)象這種現(xiàn)象普遍存在每個字上,因

在所有的字,所有的偏旁和筆劃上都如此,其中有些筆劃、而比較自然。

偏旁或單字,反映出較高的書寫水平。

偽裝書寫文字的大小不一,排列不整齊,相同字寫法前后相同字或不同字的同部位寫法一致,結構與運筆有一定的

不?致,結構與運筆不規(guī)則,東倒西歪,缺乏規(guī)律性。規(guī)律性。

出現(xiàn)的錯別字現(xiàn)象和語文水平存在矛盾,而且多在常用字出現(xiàn)的錯別字與語文水平相?致。

上寫錯用錯,而結構復雜、不常用的字卻能寫得正確。

4.書寫速度變化筆跡

(1)連筆增多

(2)頓壓消失

(3)筆畫省略

(4)字形簡化

(5)連筆變形

(6)真草之間

第四節(jié)筆跡鑒定的程序和方法

一、受理鑒定

1.了解案件情況:了解案情、嫌疑人情況,明確鑒定要求

2.查驗筆跡物證(檢材)

(1)查驗檢材字跡是否清晰、完整、有無檢驗條件。

(2)問明檢材的形成條件。

(3)搞清檢材筆跡本身情況。

(4)具體核對筆跡物證的名稱、數(shù)量。

3.查驗筆跡樣本(可疑書寫人書寫的、在筆跡鑒定過程中用作比對樣本的文字材料)

(1)核實筆跡樣本是否為被鑒定人親筆所寫。

(2)杳驗筆跡樣本的種類、了解收集方法

?自由筆跡樣本:即案發(fā)前后,嫌疑人在未意識到其書寫的文字材料將用于筆跡鑒定的情況下,在FI常工作或個人交往

中書寫的文字材料形成的比對樣本。

-案前樣本:在案件發(fā)生以前書寫的。

-案后樣本:是指案件發(fā)生后,由被鑒定人親筆書寫的文字材料。

1,發(fā)案后被鑒定人日常工作、學習、生活中寫的文字材料,在被確定為嫌疑對象后,收集起來的現(xiàn)成的筆跡樣本;

2,在偵破工作開始后,因一時找不到嫌疑人的現(xiàn)成的筆跡樣本,或已收集的樣本不足,在不暴露意圖的情況下,

通過某種正常的方式,讓嫌疑人書寫的文字材料。

?實驗筆跡樣本:案發(fā)后,出于筆跡鑒定的需要,遵從辦案人員的要求而由嫌疑人書寫的文字材料。實驗樣本的書寫條

件要與檢材的書寫條件一致。

(3)查驗筆跡樣本的數(shù)量和質(zhì)量

(4)辦理受理手續(xù)

=》收集筆跡樣本時應注意的問題

?以發(fā)案前不久書寫的現(xiàn)時樣本(同時期筆跡樣本)為最好;如果檢材筆跡有偽裝,除需要同時期樣本外,有時還需要

發(fā)案前兒年的歷史筆跡樣本。

?收集的自由筆跡樣本,應在書寫速度、書寫工具、紙張材料、紙張的厚薄、書寫格式等條件盡可能與送交鑒定的文書

物證相同或相近。應選取與檢材具有相同的字或偏旁部首的筆跡樣本及字體相同的筆跡樣本。

?收集實驗筆跡樣本時,禁止將文書物證交給嫌疑人抄寫,以免其有意識地隱瞞自己的書寫動作習慣。辦案人員應針對

筆跡鑒定的需要,將重點需要鑒定的字、詞有機地編排成一段話,避免一字多寫,要多字多寫。

?出于鑒定的需要,收集實驗筆跡樣本時,可讓嫌疑人以特定的書寫姿勢如蹲式或特定的書寫條件如將紙放在手上書寫。

進行偽裝筆跡鑒定時,若懷疑文書物證是以左手書寫的,則還應同時要求嫌疑人以左手書寫一定內(nèi)容的文字材料。

二、分析檢材,選擇特征

L對檢材的概括性認識

2.判斷筆跡是否正常,弄清變化原因

(1)正常筆跡

(2)故意偽裝

(3)不正常的書寫條件

?書寫工具:數(shù)枝、釘子、鑰匙、玻璃瓶

?承受物體:硬的石頭、木板、玻璃:軟的皮膚、被子、床單

?書寫姿勢:高位執(zhí)筆、站立、蹲、半蹲、側(cè)身等

?書寫時的周圍環(huán)境:位置很高或很低、周圍狹窄、光線很暗、限制手臂活動范圍等。

筆跡變化的大小,主要取決于不同條件對書寫活動的限制與干擾的程度和書寫人的控制能力。但一般筆順特征、標點符

號特征、整體布局特征、書面語言特征、錯別字特征基本不受影響。由于條件千變?nèi)f化,分析筆跡的變化必須結合案件

的特點條件。

3.選擇特征

(1)目的;確定與嫌疑人筆跡進行比較檢驗的根據(jù)。

(2)總的原則:尋找反映書寫人書寫習慣的筆跡特征。

(3)總的要求:穩(wěn)定、特殊、客觀、全面。

?穩(wěn)定:就是選擇那些重復出現(xiàn)的、可靠的筆跡特征;

?特殊:就是選擇那些違反規(guī)范的、少數(shù)人所具有的筆跡特征;

?客觀,就是要實事求是地選擇筆跡特征,不被案情所影響而先入為主,不要檢材樣本?起看,帶著“像”與“不像”

的框框舍異求同;

?全面,就是選擇特征要全面,不要舍小求大,或者舍大求小,不要偏愛某幾類特征而忽視?其他特征,防止選擇特征

的片面性。

(4)方法

?在重復出現(xiàn)的相同字、相同偏旁、相同筆劃中選擇特征。

?從違反現(xiàn)行規(guī)范字寫法中選擇特征。

?從違反文字書寫規(guī)范有突出特點的筆跡中選擇特征。

?從結構正常、運筆自然的字中選擇特征。

?從書寫速度較快、筆劃較多的字中選擇特征。

?從筆跡的細微之處選擇特征。

?選擇文字以外的特征。

4.制作筆跡特征比對表

三、分析樣本、比對特征

1.分析樣本筆跡的形成方式,是否為正常筆跡

2.尋找筆跡特征,以檢材筆跡特征為線索,在樣本筆跡檢材中逐字、逐句、逐行地尋找相應的筆跡特征進行比對

3.描記并比對筆跡特征

四、評斷異同、作出結論

L對符合點價值的分析

(1)凡是符合語言文字社會規(guī)范要求的符合點,特征價值小,否則價值大.

(2)凡是在某一地區(qū)、某一職業(yè)、某一群體范圍內(nèi)多數(shù)人所具有的符合點,特征價值小,否則價值大。

(3)凡是在相同的年齡、相同的文化程度的人匯總普遍存在的符合點,特征價值小,否則價值大。

(4)凡是使用率高的符合點,特征價值小,否則價值大。

2.評斷差異點的性質(zhì)

(1)形成非本質(zhì)差異的原因:

?書寫人故意偽裝使字跡發(fā)生變化;

?書寫人書寫時心理(難以證實)、生理、病理等反常狀態(tài)的原因使字跡發(fā)生變化;

?書寫條件的影響使字跡發(fā)生變化:

?書寫人會寫多種字體,樣本材料很少,特征未能充分反映出來而形成的差異。

?偶然筆誤形成的差異;

?檢材和樣本在書寫時間上相隔太久,書寫習慣自身不同程度地發(fā)生了變化而形成的差異;

?檢材形成后,承受物體遭受破壞或發(fā)生變化而形成的差異

=》可以制造相同實驗條件來提取樣本證實非本質(zhì)差異

(2)評斷差異點的方法

?分析比對法;

?實驗法;

?調(diào)查法;

?樣本補充法。

3.綜合評斷符合點和差異點:綜合評斷的順序是先評斷特征的差異點后評斷符合點。

4.作出結論:同一人所寫,非同一人所寫,樣本不足不能評斷

5.鑒定書的書寫:案由、檢驗、論證和結論

第五節(jié)偽造和變造文書、印章印文的檢驗

一、偽造文書和變造文書的概念

1.偽造文書:以真文書為樣本或按照偽造者自己設計的格式,應用印刷、復印等技術方法制作的假文書。

2.變造文書:是指局部變更、篡改真文書制得的假文書。

二、偽造文書的常用手法及其偽造特點

1.共同特點

(1)圖象信息的損失

(2)復制手段的無選擇性(燈變印跡的固化特征)

(3)偽造手段的固有特征

(4)如果修版,原真文書上的固有特征可能消失,出現(xiàn)新的特征

=?補充:印刷的種類及其特點

?凸版印刷:印版的圖文部分在印版表面是凸起的,空白部分是凹入的。印刷時凸起部分著墨印在紙上,這種印版叫做

凸版。分腐蝕凸版和雕刻凸版

-墨跡色調(diào)實、重,有中淡邊濃、余墨外溢現(xiàn)象;

-文字、線條在紙面上是凹入的,背面有凸起現(xiàn)象;

-油墨污點分布在圖文及其邊緣。

?凹版印刷:印版的圖文部分在印版表面是凹入的,空白部分是凸起的。印刷時,整個印版著墨后,通過刮刀將空白部

分油墨刮掉,保留凹入圖文的油墨,在較大壓力下使油墨印在紙上。這種印版稱為凹版。凹版包括腐蝕凹版和雕刻凹版。

用于印刷郵票、紙幣和藝術品。

-墨跡厚,墨層明顯高于紙面,有立體感,圖文正面凸起,背面則有相應的凹入壓痕;

-一般無油墨污點,印刷質(zhì)量差者,于空白處可見污漬。

?平版印刷:印版表面的圖文部分和空白部分幾乎在同一平面上C印刷時利用油水相拒的原理,使待印部分著墨不沾水

印在紙上,其余部分沾水不著墨。這種印版叫做平版。

-墨跡均勻、平淡不實,無起凸或溢墨現(xiàn)象;

一紙上無印版壓痕;

-圖文上常有點狀或環(huán)狀露白,空白處常有點狀油墨污點。

?孔板印刷:印版的待印部分由許多大小不等的孔洞組成。印刷時油墨通過孔洞印到紙上。這種印板稱為孔版。

-墨跡不勻,圖文由細小的墨點構成;

一紙上無印版壓痕;

-圖文與空白處常有點狀、片狀或條狀油墨污染現(xiàn)象。

2.照相制版?zhèn)卧旆?/p>

(1)概念:將真文書以照相的方法制成底片,經(jīng)曬斑將圖文復制到涂有感光液的板材上,再以化學方法處理板材制成

印版,最后用印刷的方法制得假文書的偽造法。

(2)方法:底片一曬版一貼在感光樹脂上——紫外線照射一放入清水中,用毛刷刷一曬版一印刷方法印刷

3.復印偽造法

概念:復印偽造,是指利用復印機進行偽造復制,將真樣直接放到復印機上印制。如果是兩面的文書,還要有同一張復

印紙的正、反兩面復印。如是黑白復印機,印好后,再照真樣相應部位的相同顏色上色。

4.手工雕刻偽造法

概念:用手工雕刻制版的方法,是將真樣的圖案、花紋、線條、文字,按其不同的顏色復制到適合雕刻的版材上,然后

雕刻成所需要的版型,再將相同顏色版按真樣相應的位置固定,用套色方法分別蓋?。ㄓ∷ⅲ┰诩埳?。如真樣是兩面的,

也在正、反面相應的部位蓋?。ㄓ∷ⅲ?。由于雕刻版的材料易于獲取,雕刻和印刷的方法也比較簡單,所以,犯罪分子

多采用此種方法偽造文書。

5.描摹偽造法

概念:按真樣的圖案、花紋、線條、文字及其顏色的規(guī)格要求進行描繪。有的是直接臨摹,有的是套摹,有的是用復寫

紙將真樣的圖案、花紋、線條、文字的各部位和他們的外部輪廓復制到紙上再進行描繪。

6.譽寫油印偽造

概念:譽寫油印是指按照真樣,用鐵筆、鋼板譽寫在蠟紙上,再用油印機或土辦法油印成偽造的文書,然后對照真樣,

將需要著色的部位再用相應的顏色上色。

7.利用鉛字蓋印偽造

概念:按照真樣的格式、內(nèi)容等,通過把鉛字分組固定好或單個使用,然后熬上油墨,按真樣的各個相應的位置,蓋在

與真樣的用紙相似的紙上。采用此種方法進行偽造的,都是針對那些印制簡單、顏色單?的文書。

8.拓印偽造

方法:將真幣放在特制的化學溶液中浸泡二二小時,取出稍稍晾干,夾在對折的半透明的拷貝紙中間,經(jīng)捶打或滾壓

將真幣圖樣轉(zhuǎn)印到拷貝紙上;再用雕刻好的水印印模熬淺色染料蓋印在拷貝紙的相應部位,拷貝紙中間用白膠粘好,切

去毛邊制成?張偽幣,作為印模的真幣仍可繼續(xù)使用。

?:、偽造文書的檢驗(以真樣對照檢驗)

1.檢驗印刷版型:如可疑文書與真實文書的的版型不同,即可判定是假的。如是同種版型,就要從版型的特點上加以區(qū)

別。為準確判明可疑文書的印刷版型,就必須掌握各種版型的特點。

2.檢驗版面特征

(1)版面內(nèi)容:在對比時,根據(jù)真樣文書的版面上內(nèi)容,如各種不同的底紋、圖案、文字、印章、號碼等。注意發(fā)現(xiàn)

可疑文書上是否也有這些內(nèi)容,或者有無變化。

(2)版面結構:

?測量圖案、花紋文字和主要線條的大小及粗細。

-對圖案、線條、花邊、文字、號碼等之間的位置關系進行比對。

-比對圖案、線條、文字、號碼、印文等具體形狀,特別是要比較它們的細密線條、小點的數(shù)量和它們在交接處、轉(zhuǎn)

折處的特點,同時也要比對兩者的個別特征。

?油墨和顏料的濃淡:觀察可疑文件和票證上的油墨、顏料與真樣的油墨、顏料在濃淡、光澤度和滲散程度等現(xiàn)象是否

相同。還可川長波紫外線燈觀察兩者的熒光反映是否相同。這些只是一般的觀察,對于偽造較粗糙的,可以發(fā)現(xiàn)與真樣

不同;但對偽造較精致的,則要經(jīng)過化學成分的檢驗,才能確定它們的異同。

?檢驗防偽措施:

?隔色印刷,即同一組花紋線條用兩種以上顏色油墨印刷,隔色之間每根線條彼此銜接,顏色過渡自然變化,如同彩

虹,又稱彩虹印刷。人民幣正面圖案花紋使用此法印刷;

?,登印,即由幾種顏色油墨套印在同一圖案花紋上,形成五彩繽紛的顏色,多用于小方塊裝飾圖案:

-雙面對印,即正背面的人像或圖案輪廓位置完全一致,如人民幣一元、二元、伍元在正面左下方小花圖案;

-花紋對線,即紙幣花紋全版印刷到邊,如將紙幣對折,則邊線相吻合或形成完整的圖形。

-防偽暗記,由于犯罪分子多采用照相方法制版?zhèn)卧?,往往暗記也被復制下來,因而暗記不能作為鑒別真?zhèn)蔚奈ㄒ桓?/p>

據(jù)。

?檢驗紙張和油墨

?紙張。植物纖維和配方都是特殊的,一般不易得到。造紙過程采取防偽措施:加上水印,安全線等。某些外幣還添

加紅藍纖維絲(如美元)、熒光纖維絲(如意大利里拉)等。

?油墨。油墨配方本身也具備防偽作用,而且多數(shù)另增加防偽油墨。如同色異譜油墨,在自然光下看是一種顏色,在

紫外線照射下發(fā)出另?種顏色熒光。如人民市百元、伍十元正面彩色圖案;熒光油墨,如90年版百元、伍十元人民

幣,iE面印有一百元、伍卜元漢字和拼音字母字樣,在紫外線照射下清晰可見:磁性油墨,如人民幣百元、伍卜元

的黑點和正背面圖案某些部位有用磁性油墨印制,在專門儀器卜一可以檢測。偽造的行的沒有這些特殊的防偽措施,

少數(shù)偽幣也用熒光油墨卬刷,但其熒光強度和顏色與真鈔也有區(qū)別。

?比較文件的裝訂方式:真文書尤其證件有特定的裝訂方式,如線縫、針釘、黏合劑粘合、塑料熔融粘合等,這些往往

被偽造者忽視,據(jù)此可鑒定可疑文書是否偽造。

?檢驗其他特征:這是對可疑文書上述特征以外的其他特征,如邊緣齒孔的數(shù)目、形狀、大小及排列的位置、距離的相

互關系等,與真樣進行比較是否異同。還可以對兩者的剪切線位置及形狀特征進行比較。

3.檢驗的方法

(1)體視顯微鏡檢驗:體視顯微鏡,又稱立體顯微鏡、實體顯微鏡,是?種借助光學系統(tǒng)將被檢物放大觀察并有立體

感覺的光學儀器(最大放大倍數(shù)200倍)。用它觀察可疑文書的圖案、文字、線條和其他部位,并和真樣對照,看兩者

在細微特征上是否相同。

(2)側(cè)光和透光檢驗:側(cè)光檢驗是用燈光從文書一側(cè)照射觀察其表面有無被擦刮涂改痕跡,及是否有凸凹痕跡,以確

定印刷版型及蓋印水印等;透光檢驗是用燈光從文件背面照射,有無水印及水印圖案,雙面對印是否準確,以確定是否

偽造和變造。

(3)比對投影儀檢驗:比對投影儀可以將可疑文書和真樣在光學系統(tǒng)作用下,放大同樣倍數(shù),將其影象投映到投影屏

上,可直接從投影屏上觀察或拼接比對兩者圖案、文字、線條等各部分特點是否一致。

(4)紫外線燈熒光檢驗:常用紫外線燈有兩種,一重是長波紫外線燈(波長365納米),一種是短紫外線燈(波長254

納米)。在紫外線照射下,不同物質(zhì)有的不發(fā)熒光(如人民幣紙張),有的發(fā)熒光(如偽幣紙張)。被激發(fā)熒光也有強度

和顏色的區(qū)別。一些防偽油墨如熒光油墨只有在紫外線下才能觀察熒光。檢驗應在暗室中,分別用兩種紫外線燈照射可

疑文書,并和真樣對照,以比較熒光異同,確定真?zhèn)巍?/p>

(5)紅外鑒別儀檢驗:紅外鑒別儀是利用不同物質(zhì)對紅外線吸收、反射、透過能力不同而制作的一種光學儀器。由于

真?zhèn)挝臅褂玫挠湍⑸闲阅懿煌?,因而對紅外線的作用不同,此點可用來鑒別真?zhèn)巍?/p>

(6)化學分析:對可疑文書及真樣的紙張、油墨、色料還可以進行化學分析,比較其成分含量是否相同。常用的方法

有薄層色譜法、氣相色譜法儀和發(fā)射光譜儀檢驗等。

四、變造文書及其檢驗

1.常見方法

(1)涂改、刮擦、添寫的方法變造:用一定的工具將真文書的某些文字筆畫擦去或刮掉。

(2)消退法變造:消退變造法是指用化學試劑將其文書的部分文字筆劃消退掉,有的還在被消退添寫文字符號的變造

文書方法。真文書書寫物質(zhì)的性質(zhì)、文書制成的時間的長短、消褪劑的性能及紙張質(zhì)量等對消褪效果均有一定的影響。

(3)添寫、改寫法變造:添寫變造法是指在真文書的空白處、字行的前后或字間添寫文字的變造文書方法。改寫變造

法是指直接在真文書字上以添加、涂描筆劃等方法改變原文字或數(shù)字的變造文書方法。

(4)換照片法變造:將真文書上的照片揭下來改貼他人照片的變造文書方法。

(5)挖補、剪貼變造:

?挖補法:將真文書某一部位文字圖案連同紙張表層用一定工具切割剝離掉,再補貼上新的文字圖案以改變原文內(nèi)容的

一種變造文書法。

?剪貼法:將其文書的某一部分或某幾部分剪下來,再拼貼于其他文書上,以制得新文書的一種變造文書法。

2.變造文書的檢驗

(1)確定有無變造事實:文書可疑部位有無變造特點。

(2)顯現(xiàn)或辨別被變造的原始文字內(nèi)容.

五、印章印文的檢驗

1.印章的種類:公章、專用章、私章

2.印文的特征

(1)規(guī)格特征:印文的內(nèi)容、印文的形態(tài)、印文的大小、印文內(nèi)容安排形式、印文邊框類型、印文的字體

(2)印文細節(jié)特征:字間的位置和距離、筆所線條的接交和搭配位置、筆畫、線條之間的比例、筆畫、線條的傾斜方

向、筆畫、線條的形狀、國徽、星徽的結構形態(tài)、印面結構的疵點和缺損(異物附著、使用時破損)、盲字(印泥阻塞、

印章磨損導致字跡難以識別)、暗記

(3)印文特征變化的般規(guī)律

?卬章本生的漲縮性變化:反復漲縮容易導致筆畫斷裂

?蓋印的機械作用不同產(chǎn)生的變化:力度大小,重則粗、輕則細

?印章洗刷前后的變化:某些特征消失、出現(xiàn)新特征

?蓋印用的印染物的質(zhì)和量不同形成的變化:過多、過少都不清晰

?襯墊物不同形成的變化:過軟容易出現(xiàn)£邊、假邊框

?印章受外力作用發(fā)生的變化

?蓋印后印文發(fā)生的變化

3.印章印文的檢驗方法

(1)檢驗前的準備

?了解案情,明確檢驗要求

?查驗檢材和樣本

?檢材必須是原件

?樣本包括平時樣本和實驗樣本

(2)檢驗

?分別檢驗

?比較檢驗:特征標志法、測量比較法、畫線比較法、拼接比較法、重疊比較法

?綜合評斷

六、文書制成時間的鑒定

1.種類

?確定文書制成的絕對時間:判明文書是什么時間制成的。

?確定文書制成的相對時間:判明相比較的兩份文書或一份文書的兩部分是否同時完成,或者確定制成的先后順序。

2.方法

(1)研究文書的內(nèi)容

?文書所引述的事件

?文書所提到的名稱

?文書所提到的人物

(2)研究文件的格式和用語:無論是書寫或印刷的文書,均有一定的格式,而文書的格式,包括明文規(guī)定的和約定俗

成的,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有不同的特點。

(3)研究筆跡特征:筆跡的演變、錯別字、繁簡體特征

(4)文書的書寫工具的時代特征和生產(chǎn)與使用經(jīng)時特征

?文書物質(zhì)材料經(jīng)時特征:紙張材料的時代特征、文書川紙的印刷時間

?墨水、油墨、卬油等色料物理和化學性質(zhì)的經(jīng)時變化特征

-物理方法

-化學方法,儀瑞分析技術

?印章印文經(jīng)時變化特征

■印章本身經(jīng)時變化特征,如磨損特征、材質(zhì)老化特征;

-印章隨機特征經(jīng)時變化,如異物附著特征;

?印油等經(jīng)時變化特征

(5)研究文書上的其他特征:紙張上的手印、暴曬和烘烤、油污、茶葉水:壓痕、剪切痕跡。

?顯微分光光度計方法:對墨水、墨汁、圓珠筆油、印油等成分進行各種光學特性測量和顏色測量。確定相對書寫時.間。

?其他理化方法

-壓印法:四年之內(nèi),間隔半年字跡的相對書寫時間

-草酸溶解法:

5%的草酸和5%的檸檬酸等量混合。

3-6秒開始溶解,1分30秒2分20秒筆畫消失/■年以內(nèi)

5-9秒開始溶解,經(jīng)2分20秒至2分50秒筆畫小時/三年左右

時間越長,溶解速度越慢。

-硫酸鹽的測定

原理:蘭色墨水筆畫中的硫酸鹽,隨著時間延續(xù),向筆畫周圍擴散而筆畫中心部位的硫酸鹽逐漸減少。通過測量

筆畫硫酸鹽擴散程度,判斷文字書寫時間。

方法:測量筆畫的寬度——5%的硝酸鉛、0.1%硝酸、2%高鎰酸鉀,待筆畫消退,再涂2%硫化鈉——測量硫化鉛

影象的寬度。

結果:幾個月內(nèi)變化不大,,年:0.05Q.1亳米,2-3年:0.1Q.2亳米

?溶劑提取法

提取率=(C弱/C弱+C強)X100

兩年內(nèi),間隔5個月的圓珠筆字跡

-各種儀器分析法

3.注意事項

⑴原件

(2)經(jīng)過人工老化的檢材不符合鑒定條件

(3)比對樣本:相同種類、牌號、書寫工具、紙張、存放條件和環(huán)境、人工老化條件和時間與檢材相同

(4)同一檢材,兩種以上檢驗方法檢驗準確性好

(5)嚴格控制實驗條件和試劑

I第五章生物物證技術I

第?節(jié)生物物證概述

一、生物物證的概念和范圍

1.生物物證:來自于生物體的對案件真實情況具有證明作用的物質(zhì)。

(1)生物體包括動物(包括人體)、植物和微生物。

(2)來自于人體的生物物證:各種體液、分泌液、排泄物及其斑痕,如血液、精液、陰道分泌液、乳汁、唾液、鼻涕、

尿液、糞便、胎便、羊水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