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論文寫作(農(nóng)學07級)第三講市公開課一等獎省賽課微課金獎課件_第1頁
科技論文寫作(農(nóng)學07級)第三講市公開課一等獎省賽課微課金獎課件_第2頁
科技論文寫作(農(nóng)學07級)第三講市公開課一等獎省賽課微課金獎課件_第3頁
科技論文寫作(農(nóng)學07級)第三講市公開課一等獎省賽課微課金獎課件_第4頁
科技論文寫作(農(nóng)學07級)第三講市公開課一等獎省賽課微課金獎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科技論文寫作第三部分正文李加納1/33第三部分正文3.1引言

3.2材料與方法3.3結果

3.4討論3.5結論

3.6致謝3.7參考文件

2/33第三部分正文-引言引言又稱序言、緒言、緒論引言部分普通不立“引言”等小標題引言主要交代該研究來龍去脈,即回答為何要研究相關課題,目標是引出作者研究結果創(chuàng)新論點,使讀者對論文要表示問題有一個總體了解,引發(fā)讀者閱讀興趣。

長度約占正文1/10-1/8,應控制在200~300字3/33第三部分正文-引言引言主要內(nèi)容包含:盡可能清楚地提出所研究問題性質(zhì)和范圍對相關主要文件進行評述;闡述研究方法以及選定這種特定方法理由

闡述研究主要結果以及效益等試驗性論文還應說明工作場所、協(xié)作單位和工作期限等

4/33第三部分正文-引言引言注意事項:不要介紹人所共知普通專業(yè)知識,或教科書上材料;背景信息過于空泛,與作者創(chuàng)新點無關聯(lián)或關系不大,偏題;把該放到討論部分內(nèi)容放到引言中;

不要推導基本公式;不要對論文妄加評論,夸大論文意義;防止使用自夸性詞語:“填補了一項空白”、“到達了什么級先進水平”、“前人從未研究過”等;防止使用客套話:“才疏學淺、疏漏謬誤之處,懇請指教”、“不妥之處還望多提寶貴意見”等;防止使用廣告式語言。5/33第三部分正文-引言引言書寫方法:以研究對象加以展開。適合用于研究對象有其特殊性論文。比如:“藏雪雞雛雞生長發(fā)育”(俞世福等,1994)

藏雪雞又名淡腹雪雞,是青藏高原特產(chǎn)珍禽,對其地理分布、生態(tài)習性等均做過報道[1-7],唯對其生長發(fā)育觀察資料極少,筆者于1992年對------做了較為詳細觀察和測定,現(xiàn)將結果匯報以下:“大學生村官現(xiàn)實狀況調(diào)查”6/33第三部分正文-引言引言書寫方法:以觀察指標或處理原因展開。適合用于研究對象比較普通,而觀察指標或處理原因、試驗方法有特殊性科技論文,也用于系列報道第二篇(含第二篇)以后論文。比如:自從×××在----發(fā)覺--以來,國內(nèi)外學者進行了廣泛研究,當前公認有--方法,但還未有采?。椒ㄟM行,有鑒于此,我們----。7/33第三部分正文-引言例3.1Li和Quirost()創(chuàng)造了一個新型分子標識技術—SRAP(Sequence-relatedalmplifiedpolymorphism),即相關序列擴增多態(tài)性。Li和Quirost采取此技術對86個羽衣甘藍X花椰菜RI系作圖,……;Li等利用該技術對花椰菜與花莖甘藍雜交雙二倍體進行了研究,……;盧泳全等應用SRAP標識技術對大米草耐鹽性狀進行了差異顯示研究,結果判定一個差異片段,與水稻β-1,3-葡聚糖酶之間存在30%相同性。當前在油菜上還沒有采取此方法開展研究報道,鑒于此,本研究探索cDNA-SRAP差異顯示在甘藍型油菜黃、黑籽粒色差異表示研究上可行性,……。

8/33第三部分正文-引言引言書寫方法:以研究方法加以展開。適合用于化學、冶金、生物學、醫(yī)學等學科相關檢驗方面論文,但必須是檢驗(測)方法有特殊性論文。如:---方法在---學科(方面)都有主要意義,當前所見報道有--法、--法。本文研究---,據(jù)此建立了---法。9/33第三部分正文-引言例3.2伴隨甘藍型黃籽油菜新品種選育發(fā)展,油菜籽粒顏色分析愈來愈主要。前人探索了各種油菜種子顏色評價方法,歸納起來可分為3類:①目測法:……;②儀器直接測量法:……;③數(shù)字圖像分析法:……。本研究在前人研究基礎上,深入探索數(shù)字圖像分析法,引入色彩管理技術對粒色進行判定,并自行編制油菜種子顏色分析軟件,意在建立一個科學、實用油菜種子顏色評價方法.

10/33第三部分正文-材料與方法目標:

讓其它研究者評價論文結果可信性、科學性、有效性、準確性、可重復性,接收其它研究者檢驗。要求:

只敘述使用材料、采取方法、研究過程,無須做任何解釋,在簡練前提下每個細節(jié)都描述得足夠詳細,方便于他人能重復試驗。

11/33第三部分正文-材料與方法材料:試驗研究“材料”材料性質(zhì)、質(zhì)量、起源試驗用試劑等:應寫明制造廠商或提供單位和個人、規(guī)格等試驗儀器和設備:制造廠商、出廠年份、型號,甚至主要性能非標準試劑、自配試劑、自制設備等,需詳細描述至他人能重復。

調(diào)查研究“材料”調(diào)查對象:總體標準、調(diào)查數(shù)量、地域,分組情況等;確定調(diào)查指標12/332.第三部分正文-材料與方法方法描述作者“做了什么”,“是怎樣做”將詳細試驗方法,觀察指標、對照設置、數(shù)據(jù)處理方法等交代清楚。13/33第三部分正文-材料與方法方法描述:試驗方法:使用眾所周知方法,僅指出方法名稱和參考文件。如對原法做了修改,只寫出方法名稱和修改部分,并解釋為何進行了修改;采取他人介紹方法(不是常規(guī)方法),只指出參考文件;對作者自行設計和創(chuàng)造新方法應詳細描述。分組設計及對照設置:說明詳細分組方法、設計方法及設置何種對照,每組數(shù)量等。觀察指標:包含指標名稱,測試方法和使用儀器等。數(shù)據(jù)處理和統(tǒng)計方法14/33第三部分正文-材料與方法例3.3(利用mRNA差異顯示技術尋找甘藍型油菜黃籽基因,劉列釗等)

1.1材料

本研究所用材料選自重慶市油菜工程研究中心重組自交系群體(RILs)。由GH06×中油821雜交經(jīng)一粒傳方法連續(xù)自交7代,父本中油821性狀穩(wěn)定黑籽材料,母本GH06為含有一個顯性黃籽主效基因黃籽材料,該親本黃籽度到達90%,黃籽率100%,黃籽性狀表現(xiàn)穩(wěn)定[10]。依據(jù)群體分離分析法(BulkedSegregantAnalysis)從群體中選取連續(xù)7代黃籽度為90%,黃籽率100%10個株系構建黃籽基因池,籽粒黃籽度為010個株系構建黑籽基因池。田間取每株系5株性狀一致花后40天未成熟莢果,馬上放入液氮中,-80℃保留備用。15/33第三部分正文-材料與方法例3.3(利用mRNA差異顯示技術尋找甘藍型油菜黃籽基因,劉列釗等)

1.2方法1.2.1總RNA抽提、純化及RNA混合池構建1.2.2第一鏈cDNA合成1.2.3第一鏈cDNASRAP擴增1.2.4PCR產(chǎn)物電泳及檢測1.2.5差異片段回收、擴增及在回收1.2.6差異片段克隆篩選、測序及生物信息學分析16/33第三部分正文-材料與方法例3.4(甘藍型油菜耐陰性差異及生理機制研究

,梁穎等)

1.1試驗材料與處理方法本試驗選取不耐蔭甘藍型油菜品種G05、P81和耐蔭甘藍型油菜品種V27、P363為試材(由西南農(nóng)業(yè)大學油菜工程中心提供),大田常規(guī)栽培管理。于蕾苔期將上述各品種分為二組,一組置于自然光下(為對照),另一組置于遮蔭棚內(nèi),使棚內(nèi)光強為自然光1/4,每處理30株,處理20天后測定相關指標,各項目重復3次。17/33第三部分正文-材料與方法例3.4(甘藍型油菜耐陰性差異及生理機制研究

,梁穎等)1.2測定項目與方法

光合速率采取LI-6200便攜式光合系統(tǒng)測定,測定葉片統(tǒng)一選取植株第4抱莖葉RuBP羧化酶活性采取同位素法測定[3]

希爾反應活力測定用氧電極法[4]

PSⅡ活力測定參考巫繼拓(1990)方法[5]

18/33第三部分正文-材料與方法例3.5(甘藍型油菜胚色素成份QTL定位

,曲存民等)1.5遺傳連鎖圖譜構建及QTL分析

選取西南大學重慶市油菜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付福友等[20]于年構建連鎖遺傳圖譜。采取QTL分析軟件WindowsQTLCartographer2.5[17]及復合區(qū)間作圖(compositeintervalmapping,CIM)法[18],進行甘藍型油菜品質(zhì)相關性狀QTL定位和效應檢測。19/33第三部分正文-結果描寫發(fā)生了什么,按照邏輯次序,與“材料與方法”部分相呼應,以文字、插圖、表格、照片來表示與論文相關試驗數(shù)據(jù)、觀察結果。20/33第三部分正文-結果結果書寫要求:簡單扼要作者本人在這次試驗中研究結果,不能夾雜以前和他人工作夾雜進去不外加研究者評論、評價、分析和推理試驗結果普通用數(shù)值表示,但不用原始試驗數(shù)據(jù),不要全部運算過程,而列經(jīng)加工或統(tǒng)計處理數(shù)值(如方差分析表)應用插圖、表格、照片目標在于直觀和形象性,降低文字敘述,但相互間要防止重復結果中要寫成功經(jīng)驗,也應如實反應失敗教訓和不足之處依據(jù)“材料與方法”中觀察指標逐項敘述結果時,若內(nèi)容過多,可分成段落,加小標題,使資料層次分明21/33第三部分正文-結果結果分段方法:依據(jù)觀察指標分段。適合用于對同一研究對象施以相同處理原因論文;依據(jù)不一樣處理原因分段。適合用于對比幾個處理原因試驗結果論文;依據(jù)不一樣觀察內(nèi)容分段。適合用于研究或觀察某研究對象不一樣方面特點論文。22/33第三部分正文-結果書寫結果易犯毛病:與“材料與方法”脫節(jié)或不對應:前有行為、后無結果,或反之;非科學表示,如不確切用語:多數(shù)、少數(shù)、多見、少見文字敘述與表格、插圖相互重復羅列一大堆原始試驗數(shù)據(jù),或者列出全部運算過程調(diào)查研究中沒有總體標準,沒有詳細調(diào)查指標,或該統(tǒng)一標準不統(tǒng)一缺乏統(tǒng)計分析結果中有討論部分23/33第三部分正文-討論是論文中最有創(chuàng)造性看法、最嚴格部分對試驗、調(diào)查和觀察結果進行理論分析和綜合使結果經(jīng)過邏輯推理、理論分析,從中提出科學結論回答:“為何出現(xiàn)這么結果”“出現(xiàn)這么結果意味著什么”如某作物公認密度是6000-8000,而你試驗最正確是15000,分析:土壤肥力、光照、株型等。24/33第三部分正文-討論討論書寫內(nèi)容:對此次試驗或觀察結果做出理論解釋和討論將此次結果,與過去及其它研究結果(不一樣時間、不一樣地點、相同或不一樣研究對象中研究結果)相比較,分析異同,解釋產(chǎn)生差異可能原因,并依據(jù)自己或他人文件資料,提出自己看法,實事求是,有依據(jù)地與其它作者商榷突出本項研究中新發(fā)覺、新創(chuàng)造,提出可能原因分析此次研究不足,還存在哪些還未處理問題,提出今后急需研究方向和構想25/33第三部分正文-討論書寫討論注意事項:突出重點,圍繞幾個“小關鍵”,設幾個小標題進行討論部分普通不使用插圖與表格,但在與眾多文件資料比較時,可使用個別表格討論不宜過長,通常占全文1/3~1/2盡可能從讀者地位構想,預計讀者可能提出相關這一研究題目標各種問題敘述試驗結果和討論時,必須說明現(xiàn)象發(fā)生原因和機制解釋表中數(shù)據(jù)或圖中形象時,應逐一回答表或圖所顯示出來問題

26/33第三部分正文-討論書寫討論易犯毛?。褐貜徒Y果內(nèi)容,或?qū)Y果中圖表給予重復敘述對試驗結果沒有做理論分析,對不是本研究結果卻詳加討論,討論跑題不重視引用文件,討論缺乏深度,結果欠比較羅列一大堆與本試驗關系不大或無關文件資料循環(huán)推理,以空對空,以“假設”來證實假設,以“未知”來說明未知在討論他人結果時斷章取義,抬高自己,貶低他人

27/33第三部分正文-結論是從試驗或觀察結果中抽象概括出來一個判斷,它要回答原建立假設是否正確,從而對該研究所提出問題作出解答。結論內(nèi)容:學術性論文①本研究新發(fā)覺,揭示新規(guī)律,得出新理論等。此點必須寫。②與前人結果一致性、不一致性,對前人結果必定、否定、補充、發(fā)展等。此點可有可無。③本研究還未處理問題以及對今后研究方向構想或提議等。此點可有可無。

28/33第三部分正文-結論結論內(nèi)容:技術性論文①本研究技術理論或技術結果比已經(jīng)有技術理論或結果有哪些先進性。此點必須寫。②本研究技術理論或技術結果適用范圍以及應用條件。此點普通應具備。③本研究試驗結果與實際應用一致性怎樣。此點普通應具備。④對應用技術有哪些改進和提議。此點普通應具備。29/33第三部分正文-結論結論書寫內(nèi)容與要求:簡明扼要,精煉完整,每條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