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全詩翻譯與賞析_第1頁
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全詩翻譯與賞析_第2頁
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全詩翻譯與賞析_第3頁
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全詩翻譯與賞析_第4頁
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全詩翻譯與賞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全詩翻譯與賞析《》作者:??驼勫?,煙濤微茫信難求。越人語天姥,云霓明滅或可睹。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岳掩赤城。天臺四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飛度鏡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溪。謝公宿處今尚在,綠水蕩漾清猿啼,腳著謝公,身登青云梯。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雞。千巖萬轉(zhuǎn)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龍吟殷巖泉,?深林兮驚層巔。云青青兮欲雨,水兮生煙。列缺霹靂,丘巒崩摧。洞天石扇,然中開。青冥浩蕩不見底,日月照耀金銀臺。霓為衣兮風(fēng)為馬,云之君兮紛紛而來下。虎鼓瑟兮鸞回車,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動,恍驚起而長嗟。惟覺時之枕席,失向來之煙。世間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東流水。別君去兮何時還?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權(quán)貴,使我不得開心顏!注解:(1)殷《河岳英靈集》收此詩題為《夢游天姥山別東魯諸公》。后世版本或題為《夢游天姥吟留別諸公》,或作《夢游天姥吟留別》,或作《別東魯諸公》。天姥山:在今紹興新昌縣東五十里,東接天臺山。傳說曾有登此山者聽到天姥(老婦)歌謠之聲,故名。選自《李太白全集》。唐玄宗天寶三年(744),李太白在長安受到權(quán)貴的排擠,被放出京。第二年,他將由東魯(現(xiàn)在山東)南游會稽(紹興,越州),寫了這首描繪夢中游歷天姥山的詩,留給在東魯?shù)呐笥眩砸差}作《夢游天姥山別東魯諸公》。(2).??停豪僳E海上之人。瀛洲:傳說中的東海仙山?!妒酚洝し舛U書》:"自威、宣、燕昭使人入海求蓬萊、方丈、瀛洲三神山者,其傳在渤海中,去人不遠?;记抑羷t船風(fēng)引而去。蓋嘗有至者,諸仙人及不死之藥皆在焉"。煙濤:波濤渺茫,遠看像煙霧籠罩的樣子。微茫:景象模糊不清。信:實在。難求:難以尋訪。(3)越人:指浙江紹興一帶的人,春秋五霸的越國首都,也是魏晉第一大都會。(4)云明滅:云忽明忽暗(5)天橫:遮住天空。橫,遮斷。(6)赤城:山名,在今浙江天臺縣北,為天臺山的南門,土色皆赤。天臺(tāi):山名,在今浙江天臺縣北?!妒郎酱肌罚?天臺山在臺州天臺縣北十里,高萬八千丈,周旋八百里,其山八重,四面如一。"四萬八千丈:形容天臺山很高,是一種夸張的說法,并非實數(shù)。(7)對此欲倒東南傾:對著(天姥)這座山,(天臺山)就好像拜倒在它的東南面一樣。意思是天臺山和天姥山相比,就顯得低了。(8)因之:因,依據(jù)。之,指代前段越人的話。(9)鏡湖:紹興城北鏡湖新區(qū)。(10)溪:水名,在浙江州南面。(11)謝公:指魏晉紹興貴族兼詩人謝靈運。謝靈運喜歡游山。他游天姥山時,曾在溪居住。(12):清(13)清:這里是凄清的意思。(14)謝公:謝靈運(穿的那種)木.謝靈運游山時穿的一種特制木鞋,鞋底下安著活動的鋸齒,上山時抽去前齒,下山時抽去后齒。(15)青云梯:指直上云的山路。(16)升起的太陽。(17)天雞:古代傳說,東南有桃都山,山上有棵大樹,樹枝綿延三千里,樹上棲有天雞,每當(dāng)太陽初升,照到這棵樹上,天雞就叫起來,天下的雞也都跟著它叫。(18)迷花倚石忽已暝:迷戀著花,依靠著石,不覺得天色已經(jīng)晚了。.暝,天黑、夜晚。(19)熊咆龍吟殷巖泉:熊在怒吼,龍在長吟,巖中的泉水在震響?!耙髱r泉”就是“巖泉殷”。殷,形容聲音大。這里用作動詞,震響。(20)栗深林兮驚層巔:使深林戰(zhàn)栗,使層巔震驚。(21)青青:黑沉沉的。(22)列缺:指閃電。(23)洞天石扉,然中開:仙府的石門,的一聲從中間打開。洞天,仙人居住的洞府。扉,門扇。然,形容聲音很大。(24)青冥:青天。金銀臺:神仙所居之處?!妒酚?封禪書》載:據(jù)到過蓬萊仙境的人說,那里“黃金銀為宮闕”。(25)金銀臺:郭《游仙詩》“神仙排云出,但見金銀臺”。(26)云之君:本指云神,這里泛指神仙。(27)鸞:傳說中鳳凰一類的鳥?;兀匦?、運轉(zhuǎn)。(28)恍:恍然,猛然。(29)覺:醒。(30)失向來之煙:剛才(夢中)所見的云消失了。向來,原來。煙,指前面所寫的仙境。(31)東流水:(像)東流的水一樣(一去不復(fù)返)。(32)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暫且把白鹿放在青青的山崖間,等到要行走的時候就騎上它去訪問名山。白鹿,傳說神仙或隱士多騎白鹿。須,通“需”。(33)摧眉折腰:摧眉,即低眉。低頭彎腰,即卑躬屈膝。曾嘆“我豈能為五斗米向鄉(xiāng)里小兒折腰!”韻譯:海上來客,談起東海仙山瀛洲,說它在煙濤浩渺中,實難尋求。越中來人,說起那里的天姥山,盡管云或明或暗,間或可見。天姥山高聳入云,象橫臥天際,高超五岳遮蓋赤城,其勢無比。天臺山,傳說高達四萬八千丈,面對天姥山,象拜倒東南偶下。我想游天姥,因而夢游了吳越。一夜飛越,夢里見到鏡湖明月。明月清輝,把我身影映在湖里,不久又把我的身影,送到溪。當(dāng)年謝靈運的住處,至今猶在,清波蕩漾猿猴長啼,景致凄凄。我腳穿著,謝靈運的登山木,攀登峻峭峰巒,如上青天云梯。在云間的山腰,可見東海日出,身體懸在半空,可聽天雞鳴啼。山中盡是?巖,道路千回萬轉(zhuǎn),迷戀倚石賞花,忽覺天色已晚。熊吼聲龍吟聲,在巖泉間震響,深林為之驚?,峰巒火之抖。烏云沉沉低垂,似乎快要落雨,水波淡淡蕩漾,湖面騰起云煙。閃電劃破長空,一聲驚雷巨響,山丘峰巒,仿佛突然崩裂倒塌。神仙石府的石門,在隆隆聲中打開。洞里天空青暝暝,望不到邊際,日月交相輝映,照耀著金銀臺。云神們以彩虹為衣,以風(fēng)作馬,他們踩踏祥云,紛紛飄然而下。老虎奏起琴瑟,鸞鳥拉著車駕,仙人翩翩起舞,列隊縱橫如麻。忽然令人膽,不由魂飛魄散,恍恍惚惚驚醒,不免惋惜長嘆。醒來時看見的,身邊唯有枕席,方才美麗煙,已經(jīng)無影無跡。世間行樂之事,實在如同夢幻,萬事從古都象,東去流水一般。我與諸君作別,不知何時回還?暫且放養(yǎng)白鹿,在那青崖之間,要走隨即騎去,訪問名川大山。我豈能低頭彎腰,去事奉權(quán)貴,使我心中郁郁寡歡,極不舒坦!譯文:海外來的客人談起瀛洲,(大海)煙波渺茫,(瀛洲)實在難以尋求。紹興一帶的人談起天姥山,在云霧光中有時還能看見。天姥山高聳入云,連著天際,橫向天外。山勢高峻超過五岳,遮掩過赤城山。天臺山高一萬(一萬為正確版本,四萬經(jīng)考證為誤傳)八千丈,對著天姥山好像要向東南傾斜拜倒一樣。我根據(jù)越人說的話夢游到了紹興,一天夜里,飛渡過了明月映照的鏡湖。鏡湖的月光照著我的影子,一直送我到了溪。謝靈運住的地方現(xiàn)在還在,清澈的湖水蕩漾,猿猴清啼。腳上穿著謝公當(dāng)年特制的木鞋,攀登直上云的山路。(上到)半山腰就看見了從海上升起的太陽,空中傳來天雞的叫聲。山路盤旋彎曲,方向不定,迷戀著花,依倚著石頭,不覺天色已經(jīng)晚了。熊在怒吼,龍在長鳴,巖中的泉水在震響,使森林戰(zhàn)栗,使山峰驚。云層黑沉沉的,像是要下雨,水波動蕩生起了煙霧。電光閃閃,雷聲轟鳴,山峰好像要被崩塌似的。仙府的石門,的一聲從中間打開。天色昏暗看不到洞底,日月照耀著金銀做的宮闕。用彩虹做衣裳,將風(fēng)作為馬來乘,云中的神仙們紛紛下來。老虎彈琴,鸞鳥拉車。仙人們排成列,多如密麻。忽然驚魂動魄,恍然驚醒起來而長長地嘆息。醒來時只有身邊的枕席,剛才夢中所見的煙霧云全都消失了。人世間的歡樂也是如此,自古以來萬事都像東流的水一樣一去不復(fù)返。與君分別何時才能回來,暫且把白鹿放牧在青崖間,等到游覽時就騎上它訪名川大山。我豈能卑躬屈膝,去侍奉權(quán)貴,使我心中郁郁寡歡,極不舒坦!世間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東流水。這兩句是詩人從夢境驚醒之后,回到現(xiàn)實世界中來的感慨:世間的功名利祿,生活樂趣,不過是過眼煙云,如同夢幻一樣,古往今來世間的萬事萬物像流水一樣一去不復(fù)返。詩人把一切都看透了,看穿了,一切都無所謂,一切都無需計較。這說明他在官場受打擊之后,有一種超脫的思想,這兩句正說明了這種意境。句解:??驼勫?,煙濤微茫信難求。越人語天姥,云明滅或可睹海上來的人,談起東海仙山瀛洲,說它在煙霧波濤中,朦朧縹緲,實在很難尋訪。越地的人說起那里的天姥山,在云中時隱時現(xiàn),有時尚可見到?!板蕖笔且蛔缮?,傳說東海上共有蓬萊、方丈、瀛洲三座仙山。詩人把它和天姥山并提,這是以虛襯實,使天姥山顯得神秘,近乎仙境。瀛洲雖是人們向往、尋求的仙境,但終究沒有人能見到。而越中的天姥山,卻是真實存在的,而且如仙境般美好,這里暗含著詩人對它的向往之情。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岳掩赤城。天臺四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天姥山高聳入云,連著天際,橫向天外,山勢高峻超過五岳,更掩蔽了赤城山。與它鄰近的天臺山,高達四萬八千丈,而對著天姥山,就像要向東南傾斜拜倒一樣。詩人用比較和襯托的手法,把天姥山高峻挺拔的樣子寫得淋漓盡致。先是與天相襯,再與其他的山相比。“赤城”,是山名,在今浙江天臺北,因為山上赤石羅列,遠看好像紅色的城,故得名?!疤炫_山”,在今浙江天臺縣,與天姥山相對,實際上天臺山要更高一些。天姥山雖是越東靈秀之地,但無論氣勢還是名氣,都不如五岳,但詩人偏不遵照真實的邏輯,而是極力夸飾。顯然,這是他想象中的天姥山,是他心中奇山峻嶺的幻影。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飛度鏡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溪天姥山是那樣的如仙似幻,氣勢不凡,詩人動了尋游的念頭。他說:根據(jù)越人的講述,我在夢中到達了吳越;一夜之間,我飛過月下的鏡湖;月光將我的身影映照在湖中,又把我送到了溪。天清月朗,詩人飄飛在天,從空中下望,只見湖水明澄,明月輝映,身影飄飄,夢中的詩人不正像一位御風(fēng)而飛的仙人嗎?這夢游不正是一次仙游嗎?“鏡湖”又名鑒湖,因波平如鏡,故名,在今浙江省紹興市南。夢游的目標(biāo)是天姥山,鏡湖只是路過,所以說是“飛度”。到達溪時,也就到了天姥山前?!跋?,水名,在今浙江省縣南。謝公宿處今尚在,水蕩漾清猿啼。腳著謝公,身登青云梯“謝公”,指的是東晉詩人謝靈運。謝喜歡游山,以寫山水詩著稱,浙江的名山他差不多都到過。謝靈運在登天姥山的時候,曾經(jīng)在溪這個地方住宿過,留下了“暝投中宿,明登天姥岑”的?!爸x公”,指的是謝靈運特制的一種登山用的木鞋,鞋底裝有可活動的木齒,上山時去掉前齒,下山時去掉后齒,以便于走山路。詩人看到,當(dāng)年謝靈運住過的地方,至今還在,只見清波蕩漾,不時聽傳來猿猴凄清的長啼。他腳穿著謝靈運發(fā)明的木,開始登山了。那山道又高又陡,人就像攀登在伸入青云間的'梯子一樣。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雞。千巖萬轉(zhuǎn)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龍吟殷巖泉,深林兮驚層巔。云青青兮欲雨,水兮生煙詩人在懸崖半山間見到東海日出,又聽到空中天雞鳴啼?!妒霎愑洝罚骸皷|南有桃都山,山有大樹,名曰桃都,枝相去三千里,上有天雞,日初出照此木,天雞則鳴,天下之雞皆隨之而鳴?!痹谶@一片曙色中,詩人已經(jīng)接近仙境了。在千回萬轉(zhuǎn)的山石之間,道路彎彎曲曲,沒有一定的方向。詩人迷戀山花,倚石觀賞,忽然發(fā)覺天色已晚。從飛渡鏡湖到登上天姥山,景物一步步變換,夢境一步步展開,幻想的色彩也一步步加濃。登上山后,詩人看到海日升空,聽到天雞高唱,本是黎明景色;卻又忽覺暮色降臨,晨昏之變,何其倏忽!至于千巖萬轉(zhuǎn),道路不定,山花爛漫,則又何其迷離恍惚。正當(dāng)詩人沉醉其間時,忽然聽到熊在咆哮,龍在吟嘯,聲音大得可怕,不但震動巖泉,而且使茂密的森林為之戰(zhàn),層層山峰也為之驚懼。這時候,天色也變了,只見烏云沉沉低垂,似乎快要落雨,水波蕩漾,湖面騰起云煙。這樣的場景,讓人驚懼,叫人不安,預(yù)示著有什么事將要發(fā)生?!耙蟆?,盛大,此作動詞,兼有充滿之義。“層巔”,層疊的山峰?!啊?,水波淡蕩狀。列缺霹靂,丘巒崩摧。洞天石扉,然中開。青冥浩蕩不見底,日月照耀金銀臺。霓為衣兮風(fēng)為馬,云之君兮紛紛而來下?;⒐纳恹[回車,仙之人兮列如麻在令人驚悚不已的幽深暮色之中,霎時電光閃閃,雷聲隆隆,山丘峰巒崩裂倒塌。仙人洞府的石門,轟然一聲從中打開。“列缺”,就是閃電?!岸刺臁?,道家稱神仙所居之處。這里作者連用四個四言短句,節(jié)奏參差錯落,鏗鏘有力,把天門打開時的雄偉聲勢,充分地寫了出來。夢境的高潮是仙人盛會。詩人向洞中望去,青天浩蕩深遠,怎么也望不到底。令人驚奇的是,太陽和月亮交相輝映,一同照耀著神仙居住的金銀臺。云中的神仙紛紛從天而下,他們穿著彩虹做的衣裳,以風(fēng)為馬,飄然而行。那場面真是壯觀啊,只見老虎彈著琴瑟,鸞鳥拉著車駕,仙人成群列隊,縱橫如麻?!敖疸y臺”,傳說中神仙居處。“云之君”,即楚辭中的云中君、云神,這里泛指乘云而下的神仙。仙山的盛會正是人世間生活的反映。這里除了有詩人長期漫游經(jīng)歷過的萬壑千山的印象、古代傳說、屈原的啟發(fā)與影響,也有長安宮廷生活的印跡。天門打開以前,情景昏暗恍惚,響聲驚天動地;天門打開以后,景象光輝燦爛,壯麗非凡。這樣,前者就對后者起了烘托作用,在詩的氣勢上,形成了一個由低沉到高昂的波瀾,為神仙的出場渲染了神奇的背景。夢境寫到這里,達到了最高點,詩人的想象真是天馬行空,無拘無束,使人心往神馳,宛如置身神仙世界。忽魂悸以魄動,恍驚起而長嗟。惟覺時之枕席,失向來之煙。世間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東流水忽然間,詩人感到心驚魄動,從迷離恍惚中一下子驚醒,神仙世界消失得無影無蹤,他不免深深嘆息?!盎小?,覺醒貌?!班怠?,嘆。夢幻中的仙境,景色奇美,場面宏大,氣氛濃烈,感情熾熱。但是好夢不長,詩在夢幻的最高點忽然收住,急轉(zhuǎn)直下,回到現(xiàn)實。仿佛音樂由響徹云的高音,一下子轉(zhuǎn)入低音,使聽者心情也隨著沉靜下來。詩人醒來時只見到身邊的枕席,此前煙繞的仙境全已消失,不禁觸景生情,感慨萬分:世上行樂之事也同夢游一樣,是那樣的虛幻;自古以來人間萬事就如同東流之水,一去不返。這一深沉感慨中不知包含著詩人對人生的幾多失意,他似乎已看破紅塵。別君去兮何時還,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權(quán)貴,使我不得開心顏末段因夢而悟,歸到“留別”,表明絕意仕途、蔑視權(quán)貴、追求個性自由的愿望。他說:我與諸君作別,不知何時回還?我且放任白鹿行走于青崖之間,從容騎著它去訪尋名山;我怎能低眉彎腰去侍奉權(quán)貴,使我不得開心歡顏!“白鹿”,傳說中神仙所騎的神獸?!罢垩?,語出自東晉陶淵明,他說“豈能為五斗米,折腰向鄉(xiāng)里小兒”,于是辭去官職,歸向田園。李白此詩最后兩句,似乎來得很突然。這是有緣由的。詩人在長安只是被當(dāng)作侍應(yīng)文人,參與朝政的壯志始終難酬,因而抑郁不平,加之不馴的性格,招致權(quán)貴們對他不斷地攻擊和排擠,故在詩中吐發(fā)憤之情。評解:詩題中已點明“夢游天姥”之意,但天姥山實際上只不過是小山一座,詩人為什么要把它寫得那樣高,高過五岳,甚至與天相接,橫跨天宇?固然,這是詩人的幻想和夸張,但詩人借夢游而夸張其辭,其目的何在?詩題中又有“留別”二字,卻并無抒寫離懷之意,倒是用十分之八九的篇幅去寫恍惚迷離的夢境,這又是為什么呢?著《解》的明人唐汝詢說:“將之天姥,托言夢游以見世事皆虛幻也?!币灿腥苏J為,此詩是留別述情,借述夢而意欲訪道求仙,追求光明的世界,并以夢中的仙境為自由、快樂的象征。但詩中夢游一段分明有許多可驚可怖的景象。它開始使人無限神往,初登山時也令人心曠神怡,及至山中時就不完全是賞心樂事了,甚至使人感到陰森恐怖。有人以為,這是在對光明的追求中,伴隨著的焦與不安,是詩人在訪仙求道中被暫時壓抑下的悲憤在夢中的反彈。清代詩人陳的解釋獨出一轍,他說:“太白被放以后,回首蓬萊宮殿,有若夢游,故托天姥以寄意……題曰‘留別’,蓋寄去國離都之思,非徒酬贈握手之什?!庇纱死斫猓蚩舍屢?。李白在長安的經(jīng)歷,他自己在《留別廣陵諸公》一詩中稱之為“攀龍忽墮天”。因事干朝政,語涉禁忌,他不能直書其事,因此不能不借助比興以言志。詩人借天姥象征朝廷,借夢游象征在長安的經(jīng)歷。入朝從政是他一生的夢想,然而一旦置身朝中,他既有所幻想,又頗感迷惑與失望,乃至悚然可怖。等到離開長安,恍然如夢驚醒。故嗟嘆不已,既感慨惋惜,又覺無可奈何,只好自我排遣。由此看來,“留別”一詞既有“留贈”之意,也有對長安“痛苦的留戀和凜然地作別”之意。這首詩是七言,在舊體詩中是比較少受格律約束的一種。李白很善于寫七言古詩,大是由于此詩體流暢自然的特點,更適合于表現(xiàn)他豪邁奔放的思想感情。奇譎的想象力、高度的夸張和對比手法,是此詩主要的藝術(shù)特色。句法的變化也極富創(chuàng)造性。全詩以七言為主,雜以四言、五言、六言、九言,并參用騷體和辭賦,既靈活多變,又渾然一體,為一條感情發(fā)展的脈絡(luò)所貫穿,隨著感情的起落,詩句有長有短,節(jié)拍有急有緩,“雖千變?nèi)f化,如珠之走盤,自不越乎法度之外”。寫作背景:李白早年就有濟世的抱負,但不屑于經(jīng)由科舉登上仕途,而希望由布衣一躍而為卿相。因此他漫游全國各地,結(jié)交名流,以此廣造聲譽。唐玄宗天寶元年(742年),李白的朋友道士吳向玄宗推薦李白,玄宗于是召他到長安來。李白對這次長安之行抱有很大的希望,在給妻子的留別詩《別內(nèi)赴征》中寫道:“歸時倘佩黃金印,莫見蘇秦不下機?!崩畎壮醯介L安,也曾有過短暫的得意,但他一身傲骨,不肯與權(quán)貴同流合污,又因醉中命玄宗的寵臣高力士脫靴,得罪了權(quán)貴,連玄宗也對他不滿。他在長安僅住了一年多,就被賜金放還,他那由布衣而卿相的夢幻從此完全破滅。李白離開長安后,先到洛陽與相會,結(jié)下友誼。隨后又同游梁、宋故地,這時高適也趕來相會,三人一同往山東游覽,到州不久,杜甫西入長安,李白南下會稽(紹興)。這首詩就是他行前寫的。題目:“吟”,古詩的一種體式,內(nèi)容大多是悲愁慨嘆,形式上自由活潑,不拘一格?!皦粲翁炖岩髁魟e”就是把夢中游歷天姥山的情形寫成詩,留給東魯?shù)呐笥炎鲃e。題解:這是一首記夢詩,也是游仙詩。詩寫夢游仙府名山,著意奇特,構(gòu)思精密,意境雄偉。感慨深沉激烈,變化恍莫測于虛無飄渺的描述中,寄寓著生活現(xiàn)實。雖離奇,但不做作。內(nèi)容豐富曲折,形象輝煌流麗,富有浪漫主義色彩。形式上雜言相間,兼用騷體,不受律束,體制解放。信手寫來,筆隨興至,詩才橫溢,堪稱絕世名作。賞:《夢游天姥吟留別》又名《別東魯諸公》,是唐代著名詩人李白創(chuàng)作的一首七言古詩,是一首記夢詩,也是游仙詩。在仙氣飄飄的大都會紹興(會稽)寫下這首傳世之作,內(nèi)容豐富曲折,形象輝煌流麗,富有浪漫主義色彩。詩才橫溢,堪稱絕世名作,有孤篇蓋全唐之稱。該詩是李白的代表作,記述了他的夢。詩人用充滿想象的文字描繪了一個夢中的神仙世界,抒發(fā)了他在政治上受挫后的郁悶心情和對生活的極度不滿,也表達了他對理想的追求,以及不愿侍奉權(quán)貴而渴求自由的心情。該詩由三部分組成。開頭到“對此欲倒東南傾”是第一部分,交代詩人入夢的原因。詩人開篇便說瀛洲是傳說中的海外仙境,虛幻縹緲,無法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