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新高考語文之文言文的歸納內(nèi)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解析版)_第1頁
2024年新高考語文之文言文的歸納內(nèi)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解析版)_第2頁
2024年新高考語文之文言文的歸納內(nèi)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解析版)_第3頁
2024年新高考語文之文言文的歸納內(nèi)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解析版)_第4頁
2024年新高考語文之文言文的歸納內(nèi)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解析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備戰(zhàn)2024年新高考語文之文言文的歸納內(nèi)容要點,概

括中心意思(解析版)

備戰(zhàn)2021年高考語文文言文閱讀之

歸納內(nèi)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

考點詳解

所謂“內(nèi)容要點”指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中心意思”指文章整體

或某個層次、段落的主要意思?!皻w納”“概括”即在具體分析的基礎(chǔ)

上加以提煉,即概括大意?!皻w納內(nèi)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就是從

整體上把握文章,對具體內(nèi)容加以概括,對抽象內(nèi)容加以闡述,對含

蓄內(nèi)容加以解說等。

高考對這個考點的考查形式一般為客觀選擇題,要求考生從四個

選項中選出“符合文意”或“不符合文意”的一項。命題人在命制不

符合文意的選項時往往使用下面幾種方法:1.望文生義,主觀臆斷。

曲解文章中一些詞語的意思,特別是利用一詞多義、詞類活用等現(xiàn)象

設(shè)置錯誤。2.遺漏信息,以偏概全。文章的信息比較多,但選項在

歸納時卻故意漏掉一些信息,在細節(jié)上設(shè)置錯誤。3,混淆時間,顛

倒順序。選項故意把文章中提到的事件發(fā)生的時間混淆或者把事情的

先后順序顛倒等。4.張冠李戴,雜糅事件。把某件事情的主人公說

成另外一個人,把幾個事件雜糅在一起概述等。5.無中生有,歪曲

事實。把沒有發(fā)生的事情說成發(fā)生的事情,或者故意拔高、貶低人物

等,造成錯誤選項。6.牽強附會,胡亂聯(lián)系。文章中的兩個人或兩

件事、兩種物之間本來沒有條件、遞進、因果關(guān)系,但選項故意將其

組合在一起,強加上或條件或遞進或因果等關(guān)系。

預(yù)計2020年浙江高考仍將繼續(xù)保持這種考查形式,而命題人命

制干擾項時,也會運用上述方法。因此,考生在備考時要特別注意。

考向一

傳記類文章的內(nèi)容要點概括

典例引領(lǐng)

1.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題目。

黃蓋傳

黃蓋字公覆,零陵泉陵人也。初為郡吏,察孝廉,辟公府。孫堅

舉義兵,蓋從之。堅南破山賊,北走董卓,拜蓋別部司馬。堅薨,蓋

隨策及權(quán),攘①甲周旋,蹈刃屠城。

諸山越不賓,有寇難之縣,輒用蓋為守長。石城縣吏,特難檢御,

蓋乃署兩掾,分主諸曹。教曰:“令長不德,徒以武功為官,不以文

吏為稱。今賊寇未平,有軍旅之務(wù),一以文書委付兩掾,當(dāng)檢攝諸曹,

糾搐②謬誤。兩掾所署,事入諾出,若有奸欺,終不加以鞭杖,宜各

盡心,無為眾先?!背踅圆劳硪构?;久之,吏以蓋不視文書,

漸容人事。蓋亦嫌外懈怠,時有所省,各得兩掾不奉法數(shù)事。乃悉請

諸掾吏,賜酒食,因出事詰問。兩掾辭屈,皆叩頭謝罪。蓋日:“前

已相敕,終不以鞭杖相加,非相欺也?!彼鞖⒅?h中震慷。后轉(zhuǎn)春

谷長,尋陽令。凡守九縣,所在平定。遷丹楊款尉,抑強扶弱,山越

懷附。

蓋姿貌嚴毅,善于養(yǎng)眾,每所征討,士卒皆爭為先。建安中,隨

周瑜拒曹公于赤壁,建策火攻,語在瑜傳c拜武鋒中郎將C武陵蠻夷

反亂,攻守城邑,乃以蓋領(lǐng)太守。時郡兵才五百人,自以不敵,因開

城門,賊半入,乃擊之,斬首數(shù)百,馀皆奔走,盡歸邑落。誅討魁帥,

附從者赦之。自春訖夏,寇亂盡平,諸幽邃巴、醴、由、誕邑侯君長,

皆改操易節(jié),奉禮請見,郡境遂清。后長沙益陽縣為山賊所攻,蓋又

平討。加偏將軍,病卒于官。

蓋當(dāng)官決斷,事無留滯,國人思之。及權(quán)踐昨,追論其功,賜子

柄爵關(guān)內(nèi)侯。

(選自陳壽《三國志?吳書十》,有刪改)

【注】①攘(hudn):穿。②摘(t1):挑,揭發(fā)。

《黃蓋傳》文段表現(xiàn)了黃蓋哪些性格特征?

【答案】(1)黃蓋對官吏要求嚴格,先禮后兵,言出必行,處罰

有據(jù);(2)黃蓋外表雖嚴肅剛毅,但他關(guān)心照顧士兵;(3)黃蓋在兵

力不足的情況下巧用妙計而取勝,體現(xiàn)了他有勇有謀。

【解析】本題考查考生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分析和歸納概括能力。

歸納人物的性格要關(guān)注人物的生平事跡。本文第2自然段重點介紹黃

蓋處理掾吏的事情,寫他先曉之以理,再行責(zé)罰;第3自然段重點介

紹他行軍打仗,表現(xiàn)他對士兵的愛護與能征善戰(zhàn),前略后詳。值得注

意的是,“蓋姿貌嚴毅,善于養(yǎng)眾,每所征討,士卒皆爭為先”一句,

表現(xiàn)黃蓋愛護士兵,這個要點容易丟失。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題目。

司空圖

司空圖字表圣,自言泗州人,少有俊才。咸通中,一舉登進士第,

雅好為文,頗自矜伐,瑞士鄙之。初,從事使府,洎登朝,驟歷清要。

巢賊之亂,車駕播遷,圖有先人舊業(yè)在中條山,極林泉之美。圖自禮

部員外郎因避地焉,日以詩酒自娛。屬天下版蕩,士人多往依之,互

相推獎,由是聲名藉甚。昭宗反正,以戶部侍郎征至京師。圖負才慢

世,謂己當(dāng)為宰輔,時要惡之,稍抑其銳。圖憤憤謝病,復(fù)歸中條,

與人書疏,不名官位,但稱知非子,又稱不辱居士。其所居曰禎貽溪,

溪上結(jié)茅屋,命日休休亭,常自為《亭記》云。

臣謹按注:圖,河中虞鄉(xiāng)人。少有文彩,未為鄉(xiāng)里所稱,會王凝

自尚書郎出為絳州刺史,圖以文謁之,大為凝所賞嘆,由是知名c未

幾,凝入知制誥,遷中書舍人知貢舉,擢圖上第。頃之,凝出為宣州

觀察使,辟圖為從事。既渡江,御史府奏圖監(jiān)察,下詔追之。圖感凝

知己之恩,不忍輕離幕府,滿百日不赴闕,為臺司所劾,遂以本官分

司。久之,征拜禮部員外郎,俄知制誥。

圖見唐政多僻,中官用事,知天下必亂,即棄官歸中條山,尋以

中書舍人征,又拜禮部、戶部侍郎,皆不起。及昭宗播遷華下,圖以

密邇乘輿,即時奔間,復(fù)辭還山。河中節(jié)度使王重榮請圖撰碑,得絹

數(shù)千匹,圖致于虞鄉(xiāng)市心,恣鄉(xiāng)人所取,一日而盡。是時盜賊充斥,

獨不入王官谷,河中士人依圖避難,獲全者甚眾。昭宗東遷,又以兵

部侍郎召至洛下,為柳璨所阻,一謝而退。梁祖受禪,以禮部尚書征,

辭以老病,卒時年八十余。臣又按梁室大臣如恭翔、李振、杜曉、楊

涉等,皆唐朝舊族,本以忠義立身,重侯累將,三百余年,一旦委質(zhì)

朱梁,其甚者贊成弒逆,惟圖以清直避世,終身不仕梁祖。故《梁史》

指圖小瑕,以泯大節(jié)老,良有以也。

(選自《五代史闕文》,有刪節(jié))

注:臣謹按,意為“我恭謹?shù)乜疾爝^“,后面一般為作者的補敘

以及議論。

2.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司空圖自負的性格使他招致權(quán)貴的反感,于是他棄官不做,

隱居山林。

B.司空圖年少時就才華橫溢,在鄉(xiāng)里備受推崇,后來又得到王

凝的賞識。

C.司空圖被朝廷任職,但因先前王凝征他為從事而不忍離去,

最終被彈劾。

D.梁太祖篡位,司空圖被任命為禮部尚書,但他推辭不做,可

見其忠義。

3.作者補敘了司空圖的軼事,請簡要概括這些事體現(xiàn)出的美好

品性。

2.【答案】B

【解析】本題考杳學(xué)生對文言文內(nèi)容分析和概括的能力:對于古

代詩文的閱讀對應(yīng)到文言文內(nèi)容理解題主要有兩點要求:一是歸納內(nèi)

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二是鑒賞文學(xué)作品的形象。要求考生在理解

文言文的基礎(chǔ)上,能夠?qū)ξ难晕膬?nèi)容進行分析和歸納,考生需熟悉常

見的陷阱如曲解文意、無中生有、錯位嫁接、以偏概全等。B項“在

鄉(xiāng)里備受推崇”,不符合原文;原文說“少有文彩,未為鄉(xiāng)里所稱”,

可見并未被鄉(xiāng)里推崇。

3.【答案】知恩圖報,不求功名,不貪財物,堅守氣節(jié)(堅守忠

義)。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理解和篩選文本信息并概括內(nèi)容,考生要

注意抓住文本中描寫相關(guān)事件人物的語句,然后注意題干中的關(guān)鍵詞;

注意本文是考證糾正史書錯誤的文章,第一段是作者考證認為有誤的

記錄,第二段開始才是作者考證的真實內(nèi)容;第二段“御史府奏圖監(jiān)

察,下詔追之。圖感凝知己之恩,不忍輕離幕府,滿百日不赴闕,為

臺司所劾”,為了感念王凝的知遇之恩,不肯赴任,可見他知恩圖報;

第三段“又拜禮部、戶部侍郎,皆不起”“即時奔問,復(fù)辭還山''可

見他不求功名;“得絹數(shù)千匹,圖致于虞鄉(xiāng)市心,恣鄉(xiāng)人所取,一日

而盡”將財物任由他人拿去,可見他不貪財物;“梁祖受禪,以禮部

尚書征,辭以老病“可見他堅守氣節(jié)(堅守忠義)。

名師點睛1.關(guān)注傳主的主要生平事跡。嚴防事件發(fā)生的先后順

序顛倒或錯位,還要嚴防內(nèi)容上的斷章取義,或者范圍、作用、程度

等的不明確。2.關(guān)注傳文中的重要人物及其關(guān)系。對傳記中的人物

要有全面的把握,嚴防人物與事件之間張冠李戴、事件雜糅或無中生

有。如第1題介紹黃蓋愛護士卒的語句僅有一句,這個要點容易丟失,

考生要善于劃分層次,根據(jù)層次歸納要點。3.關(guān)注人物的對話。嚴

防內(nèi)容上的主次不分、因果關(guān)系不明或文意理解上的錯誤。4.關(guān)注

文言現(xiàn)象。對文中出現(xiàn)的重要文言實詞、虛詞、句式等,一定要能做

出合理的解釋,嚴防題干信息的錯解或誤譯。5.關(guān)注題干。明確題

干考查的信息重點,嚴防與題干要求無關(guān)的信息進入答案或不恰當(dāng)?shù)?/p>

推斷混入??忌砬逦恼碌拿}絡(luò),將文章中對傳主的介紹梳理清楚,

即可輕松答題。

考向二

非傳記類文章的內(nèi)容要點概括

典例引領(lǐng)

1.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題目。

與友人論門人書

顧炎武

伏承來教,勤勤懇懇,閔其年之衰暮,而悼其學(xué)之無傳,其為意

甚盛。然欲使之效曩者二三先生,招門徒,立名譽,以光顯于世,則

私心有所不愿也。若乃西漢之傳經(jīng),弟子常千余人,而位高者至公卿,

下者亦為博士,以名其學(xué),可不謂榮歟?而班史乃斷之曰:“蓋祿利

之路然也?!惫室苑蜃又T人且學(xué)干祿。子曰:“三年學(xué),不至于谷,

不易得也。”而況于今日乎?

今之為祿利者,其無藉于經(jīng)術(shù)也審矣。窮年所習(xí),不過應(yīng)試之文,

而問以本經(jīng),猶茫然不知為何語,蓋舉唐以來帖括①之淺而又廢之,

其無意于學(xué)也,傳之非一世矣。蚓納斃之例行,而目不識字者,可為

郡邑博士;惟貧而不能徙業(yè)者,百人之中尚有一二。讀書而又皆躁競

之徒,欲速成以名于世。語之以五經(jīng)則不愿學(xué),語之以白沙、陽明之

語錄則欣然矣,以其襲而取之易也。其中小有才華者頗好為詩,而今

日之詩,亦可以不學(xué)而作。吾行天下,見詩與語錄之刻,堆幾積案,

殆于“瓦釜雷鳴”,而叩以二《南》《雅》《頌》之義,不能說也。于

此時而將行吾之道,其誰從之!“大匠不為拙工改廢繩墨,羿不為拙

射變其轂率“,若徇眾人之好,而自貶其學(xué),以來天下之人,而廣其

名譽,則是枉道以從人,而我亦將有所不暇。惟是斯道之在天下,必

有時而興,而君子之教人,有私淑艾者,雖去之百世而猶若同堂也。

所著《日知錄》三十余卷,平生之志與業(yè)皆在其中,惟多寫數(shù)本以貽

之同好,庶不為惡其害己者之所去,而有王者起,得以酌取焉,其亦

可以畢區(qū)區(qū)之愿矣。

夫道之污隆,各以其時,若為己而不求名,則無不可以自勉。鄙

哉!理硅所以異于今之先生者如此,高明何以教之?

(原文有刪改)

【注】①帖括:唐制,明經(jīng)科以帖經(jīng)試士c把經(jīng)文貼去若干字,

令應(yīng)試者作答°后考生因帖經(jīng)難記,乃總括經(jīng)文編成歌訣,便于記誦

應(yīng)對,稱“帖括”。

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顧炎武看到從孔子那時一直到他所在的時代,都沒有真正肯

專心向?qū)W的人,于是他沒有接受友人招收門徒的建議。

B.顧炎武堅信只要有真學(xué)問,后來總會有同心相印的人出現(xiàn),

彼此哪怕相距百世之久也會像同在一室似的。

C.顧炎武在闡明自己不愿招收門徒的同時,還表明了自己的心

愿與追求,顯示了他不愿隨波逐流,追逐虛名的人品。

D.這篇文章在寫作上最顯著的特色為援引典故,列舉事實,巧

作類比,筆法靈活,說明充分等。

【答案】A

【解析】本題考查考生歸納內(nèi)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p>

生解答此題時,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

(1)找出原文中與選項相關(guān)的語句,理解語句表達的意思。比

如B項,原文中的相關(guān)語句為“而君子之教人,有私淑艾者,雖去之

百世而猶若同堂也“,考生理解了此句的意思之后,即可判定B項是

正確的。再如D項,“援引典故,列舉事實”對應(yīng)原文第1自然段中

的“若乃西漢之傳經(jīng)”和“故以夫子之門人且學(xué)干祿”兩個例子,而

“巧作類比”對應(yīng)原文中的“大匠不為拙工改廢繩墨,羿不為拙射變

其毅率”等。(2)對于不容易理解的語段,可以通過分層的方法把握

其意義。比如A項,信息來自于第1自然段,但第1自然段的內(nèi)容不

易理解,而考生可以通過分層的方法進行分析。這段話可以分為兩層,

第一層是感謝友人勸自己招收弟子且表明自己不愿意招收弟子的立

場。第二層是用兩個事例來說明自己不招收門徒的原因。第一個例子

是講西漢時代經(jīng)師傳授經(jīng)書的事情,學(xué)生能夠名揚天下,位至三公,

但班固認為這不過是人們走做官謀利的道路所造成的結(jié)果;第二個例

子是講孔子的弟子雖然修養(yǎng)很高,尚且學(xué)求做官之道。但通過孔子的

話“三年學(xué),不至于谷,不易得也”可知,孔子是感嘆專心向?qū)W的人

難得,并非說沒有專心向?qū)W的人。由此可見A項中的“從孔子那時一

直到他所在的時代,都沒有真正肯專心向?qū)W的人”表述過于絕對,不

符合文意C

2.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題目。

游姑蘇臺記

予再蒞吳將四載,欲訪姑蘇臺未果。丙子五月廿四日,雨后,自

胥江泛小舟出日暉橋,觀農(nóng)夫插蔚,婦子滿田朕,泥滓被體,桔椽與

歌聲相答,其勞苦殊甚。

迤通過橫塘,群峰翠色欲滴。未至木瀆二里許,由別港過兩小橋,

遂抵臺下。山高尚不敵虎丘,望之僅一荒阜耳。舍舟乘竹輿,緣山麓

而東,稍見村落,竹樹森蔚,稻畦相錯如繡。山腰小赤壁,水石頗幽,

仿佛虎丘劍池。夾道稚松叢棘,著葡點綴其間如殘雪,香氣撲鼻。時

正午,赤日炎歆,從者皆喘汗。予興愈豪,褰衣賈勇如猿猱騰踏而上。

陟其巔,黃沙平衍,南北十馀丈,闊數(shù)丈,相傳即胥臺故址也,頗訝

不逮所聞。吾友汪鈍翁《記》稱:“方石中穿,傳為吳王用以竿旌者二

又“矮松壽藤,類一二百年物二今皆無有。獨見震澤掀天陷日,七

十二峰出沒于晴云淼中。環(huán)望穹窿、靈巖、高峰、堯峰諸山,一一獻

奇于臺之左右。而霸業(yè)銷沉,美人黃土,欲問夫差之遺跡,而山中人

無能言之者,不禁三嘆。

從山北下,抵留云庵。庵小,有泉石,僧貧而無世法,酌泉烹茗

以進。山中方采楊梅,買得一筐,眾皆飽啖,仍攜其馀返舟中。時已

薄暮,飯罷,乘風(fēng)容與而歸。

待行者,幼子筠、孫韋金、外孫侯最。六日前,子至方應(yīng)試北上,

不得與同游。賦詩紀事,悵然者久之。

(原文有刪改)

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磔的一項是()

A.這篇文章以時間為序,先后寫了途中之景、登臺之景、臺上

之景和臺的四周之景,完整地描述了作者游姑蘇臺的過程。

B.文章開篇寫了作者在旅途中看到的景色,描寫了農(nóng)忙的景象,

一方面表現(xiàn)了農(nóng)夫的“忙”“樂”,一方面也表現(xiàn)了他們的“苦

C.姑蘇臺上已沒了古跡,前人游記中記載的穿孔方石等也沒有

了,“頗訝不逮所聞”流露出作者的失落感,為下文抒發(fā)壯志難酬的

悲涼奠定了基礎(chǔ)。

D.文章描寫了登臺之景的生機盎然、臺上之景的荒蕪冷落、四

周之景的氣勢雄渾,細致地描摹出作者由欣喜興奮到失望傷感,再到

感慨嘆息的情感變化。

【答案】C

【解析】本題考查考生歸納內(nèi)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C

項,“流露出……奠定了基礎(chǔ)”表述錯誤,應(yīng)為“體現(xiàn)了姑蘇臺的荒

涼,為下文吊古傷今做了鋪墊

名師點睛1.分析具體內(nèi)容,概括文章要點。對文章內(nèi)容的歸納

和概括要注重對每一自然段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比如第1題的A項,

考生須要把握第1自然段的內(nèi)容要點,通過對這一自然段的理解來判

斷選項的正誤。2.分析選項內(nèi)容,與原文一一對應(yīng)??忌忸}時要

注意將選項內(nèi)容與原文一一對應(yīng)。尤其要關(guān)注選項中的關(guān)于寫作手法

的表述是否在原文中有具體的體現(xiàn)。如笫1題的D項,選項中說“援

引典故,列舉事實,巧作類比,筆法靈活”是文章的特色,其中“筆

法靈活”是對前三個方面的概括,可以不通過對應(yīng)原文而判斷,而“援

引典故,列舉事實,巧作類比”就要對應(yīng)原文一一進行分析,看其是

否在原文中有所體現(xiàn)。

闖關(guān)檢測

1.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題目。

孤逐女者,齊即墨之女,齊相之妻也。初,逐女孤無父母,狀甚

丑,三逐于鄉(xiāng),五逐于里,過時無所容。齊相婦死,逐女造襄王之門,

而見調(diào)者曰:“妻三逐于鄉(xiāng),五逐于里,孤無父母,撰棄于野,無所

容止,愿當(dāng)君王之盛顏,盡其愚辭?!弊笥覐?fù)于王,王輟食吐哺而起。

左右曰:“三逐于鄉(xiāng)者,不忠也;五逐于里者,少禮也。不忠少禮之

人,王何為遽?"王曰:“子不識也。夫牛鳴而馬不應(yīng),非不聞牛聲

也,異類故也。此人必有與人異者矣。“遂見與之語三日。

始一日,曰:“大王知國之柱乎?"王曰:“不知也。”逐女曰:

“柱,相國是也。夫柱不正則棟不安,棟不安則檀株①墮,則屋幾覆

矣,王則棟矣,庶民檎櫬也,國家屋也。夫屋堅與不堅,在乎柱。國

家安與不安,在乎相c今大王既有明知,而國相不可不審也」王日:

“諾」

其二日,王曰:"吾國相奚若?”對曰:“王之國相,比目之魚②

也,外比內(nèi)比,然后能成其事,就其功J王曰:“何謂也?”逐女對

曰:“明其左右,賢其妻子,是外比內(nèi)比也J

其三日,王曰:“吾相其可易乎?”逐女對曰:“中才也,求之未

可得也。如有過之者,何為不可也?今則未有c妾聞明王之用人也,

推一而用之。故楚用虞邱子,而得孫叔敖;燕用郭隗,而得樂毅。大

王誠能厲之,則此可用矣。"王曰:“吾用之奈何?”逐女對曰;“昔

者齊桓公尊九九之人③,而有道之士歸之。越王敬螳娘之怒,而勇士

死之。葉公好龍,而龍為暴下。物之所征,固不須頃?!蓖踉唬骸吧艼

遂尊相,激而事之,以逐女妻之。居三日,四方之士多歸于齊,而國

以治。詩云:”既見君子,并坐鼓瑟?!贝酥^也。

須曰:齊逐孤女,造襄王門,女雖五逐,王猶見焉,談國之政,

亦甚有文,與語三日,遂配相君。

(《列女傳?齊孤逐女》劉向)

注釋:①檀櫬:房椽。②比目之魚:相待比目魚往往養(yǎng)肩而行,

可次用來確指賢臣對明君的忠心。③九九之人:精通算學(xué)的人。

下列對原文的理解與分析,不恰當(dāng)?shù)囊豁検牵ǎ?/p>

A.孤逐女高屋建苑,滔滔不絕,縱論國家大政,闡述了國家、

君王、國相、黎民各自的作用和關(guān)系,使齊襄王大為驚嘆。

B.第一天,孤逐女與齊襄王談?wù)摿藝嘣撛趺醋黾吧頌閲嘀?/p>

入應(yīng)具備的德才;第二天,講述了相職的重要性,并提議更換國相;

第三天,孤逐女建議襄王要尊重人才。

C.孤逐女相貌丑陋,從小無依無靠,被驅(qū)趕出鄉(xiāng)里。襄王禮賢

下士,認為她異于常人,急忙召見她。

D.孤逐女在論政時旁征博引,運用了喻證法來勸諫齊襄王,她

勸諫齊襄王要明白國相對于國家的重要性,要重視人才,不拘一格,

廣泛地收攬人才。

2.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題目。

奚陟字殷卿,其先自譙亳西徙,故為京兆人。少篤志,通群書。

大歷末.擢進士、文辭清麗科,授弘文館校書郎c德宗立,諫議大夫

崔河圖持節(jié)使吐蕃,表陟自副,以親老辭不拜。楊炎輔政,召授左拾

遺。居親喪,毀瘠過禮。朱訛反,走間道及車駕于興元,拜起居郎、

翰林學(xué)士,不就職。賊平,改太子司議郎,歷金部、吏部員外。會左

右丞缺,轉(zhuǎn)左司郎中。

貞元八年,遷中書舍人。于是江南、淮西皆大水,詔陟勞問循尉,

所至人人便安。中書史倚宰相勢,常姑息,獨陟遇之無假借。先是,

右省雜給視職田稟,主事與拾遺等,陟以奉稍為率,由是吏官有差。

中書令李晟有紙筆猥料積于省,它日以遺舍人,而雜事舍人常私有之,

陟均舍寮無厚薄。雖細務(wù),皆身親其勞,久益強力,人以為難。

遷刑部侍郎。京兆尹李充有美政,裴延齡惡之,誣劾充比陸贄,

數(shù)遺金帛,當(dāng)?shù)肿?,又干沒京兆錢六十八萬緡,請付比部鉤校。時郎

中崔元翰怨贄,揣延齡指,逮系榜掠甚急,內(nèi)以險文。陟持平無所上

下,具獄上,且言“京兆錢給縣館傳,馀以度支符用度略盡“。充既

免,元翰不得意,以恚死。

陟尋知吏部選事,遷侍郎。鈴綜平允,時謂與李朝隱略等,不能

摘發(fā)清明如裴行儉、盧從愿也。十五年,病癰,帝遣醫(yī)療視,敕日:

“陟,賢臣,為我善治之?!弊?,年五十五,贈禮部尚書。

陟少自底厲,著名節(jié)。常薦權(quán)德輿為起居舍人知制誥,楊于陵為

郎中,其后皆有名。

(選自《新唐書》,有刪改)

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奚陟年輕時做事專心,并十分孝順父母。大歷年間,考中進

士,授任弘文館校書即。德宗時期,皇帝詔令他出使吐蕃,但他都因

為父母年老而辭不接受。

B.奚陟判案依據(jù)實際情況,不徇情枉法。裴延齡詆毀京兆尹李

充,用誣告的手段檢舉李充,但奚陟堅持公正審理,使李充得以免罪。

C.奚陟十分忠誠,面對危險也不退縮。朱訛謀反時,很多將官

因害怕而逃跑,而奚陟卻抄小路追趕上皇帝,保護皇帝的車駕,后擔(dān)

任了起居郎、翰林學(xué)士。

D.奚陟選拔人才公平得當(dāng),深得人們的稱贊。當(dāng)時的人認為奚

陟與李朝陞在選拔人才的做法上是大致相同的,他為國家選拔出了很

多清正廉潔的人才。

3.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題目。

先是至正庚寅間,參議賈魯以當(dāng)承平之時,無所垂名,欲立事功

于世,首勸脫脫丞相開河北水田,務(wù)民屯種。脫從之,先于大都開田

以試之,前后所費凡十?dāng)?shù)萬錠。及開西山水閘灌田,山水迅暴,幾壞

都城,遂止。又勸其造至正交鈔①,用未久,輒腐爛不堪倒換。遂與

至元寶鈔俱澀滯不行,物價騰貴。及河決南行,又勸脫相求夏禹故道,

開使北流,身專其任,瀕河起集丁夫二十六萬余人。朝廷所降食錢,

官吏多不盡給,河夫多怨。

韓山童等因挾詐,陰鑿石人,止開一眼,鋸其背曰:“莫道石人

一只眼,此物一出天下反?!邦A(yù)當(dāng)開河道埋之。掘者得之,遂相為驚

詫而謀亂。是時天下承平已久,法度寬縱,人物貧富不均,多樂從亂。

曾不旬月,從之者殆數(shù)萬人,以趙宋為名。韓山童詐稱徽宗九世孫,

偽詔略日:“蘊玉璽于海東,取精兵于日本。貧極江南,富稱塞北?!?/p>

蓋以宋廣王走崖山,丞相陳宜中走倭,托此說以動搖天下。當(dāng)時貧者

從亂如歸,

朝廷發(fā)師誅之,雖即擒獲,而亂階成矣。反既定,下詔降徐州路

為武安州。后其黨毛會、田豐、杜遵道等復(fù)奉其子為主,寇掠汴、汝、

淮、泗之間,死者成積,中原丘墟。

(原文有刪改)

【注】①交鈔:紙幣。

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第1自然段采用倒敘的手法,回顧了韓山童起義前的社

會狀況以及起義的直接原因,矛頭直指賈魯和脫脫等人。

B.黃河決口向南流的時候,賈魯勸脫脫召集百姓開挖黃河故道,

使河水北流,但賈魯貪得無厭,指使官吏克扣河夫的口糧和工錢,致

使河夫心生怨恨。

C.韓山童先命人偷偷雕刻了一個只有一只眼的石人,并事先埋

在要被挖掘的河道中,后來河夫挖掘河道時得到了這個石人,心中十

分驚奇,然后在韓山童的領(lǐng)導(dǎo)下起義了。

D.本文反話正說,,極具諷刺色彩,比如文中兩次提到“承平”.

但結(jié)合文章可知,當(dāng)時社會民不聊生,官員腐敗,根本就稱不上“承

平”。

4.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題目。

游翠微峰記

【清】悼敬

自寧都西郭外北望群山,有虎而踞者,二峰若相負,北峰為翠微

峰,易堂九子講學(xué)之所也。

背郭十里,陟山西折而北,過前所望虎而踞之南峰,有崖復(fù)北,

有巖夾磴而上,西折有岡,岡之西為金精洞,北即翠微峰。循岡行,

有石門木闔,背扃之,仰視絕壁而已。岡之東望果盒山,有樓閣,于

是欲返游果盒山,而闔為從游所排,遂游焉。

過石門,有南北崖,相去以尺數(shù),倚立俯仰相隱閉。北崖為磴以

登,級三十有六,道絕,植梯級十有六以出于穴,有木構(gòu)少息,為第

一巢。復(fù)登為梯磴之級二十有八,有巢隘于前,巢不可息,為笫二巢。

級十有七為第三巢。級八十有三為第四巢,皆可息。至此始出崖。日

杲杲然射諸峰,峰如相蕩矣。復(fù)得磴八十有三,有坪為易堂,已毀廢。

其北有屋,魏氏居之,其旁后無他道,復(fù)循故道而下。

魏氏之先為避亂片,故鑿山無左右折,上下皆懸身,以難其登,

登山極勞弊,無游覽之勝。然九子窮居是山,能各有所守,不欺其志,

是則不可沒者。九子:寧都魏際瑞、際瑞弟禧及禮、李騰蛟、邱維屏、

彭任、曾燦、南昌林時益、彭士望。唯際瑞為本朝招吳三桂賊將韓大

任被難焉。

(原文有刪改)

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錯誤的一項是()

A.第1自然段寫翠微峰的方位、外部形態(tài)等,并提及翠微峰是

易堂九子講學(xué)的地方,為下文張本,表現(xiàn)了作者悲涼的情感。

B.第2自然段寫作者游翠微峰的行程,主要描寫作者尚未登上

翠微峰頂時游歷的過程,方位名詞的使用表現(xiàn)了山路的曲折。

C.第3自然段主要描寫了攀四“巢”的經(jīng)過,刻畫了山的陡峭、

攀登的艱辛,以此襯托九子不凡的情操。

D.第4自然段作者抒發(fā)感慨,,表達對九子的敬慕之情,并著重

表達了對九子之一的魏際瑞的惋惜之情。

典例引領(lǐng)

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題目。

原文見考點13

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

“高考鏈接”部分第一題正文。

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叩之泠然中五聲

中:符合。

B.余則無以難子相也

難:詰問。

C.字不得累句

累:積累。

D.以不能兩會

附會:依附(權(quán)貴)。

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

A.氣有所不相入而相為用

至無所見而猶不欲歸

B.夫以于鱗之材

夫人之相與

C.以與物境會

不賂者以賂者喪

D.規(guī)摹為一方冠

君為我呼入

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與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文章起筆就勾畫了從建安到盛唐群雄爭勝的詩壇景象,為下

文高度評判宗臣的才華和成就提供了一個氣勢恢宏的文學(xué)史背景。

B.宗臣憑著才氣能做到“理不必天地有,而語不必千古道”,而

李攀龍和王世貞都不能達到這樣的境界,所以宗臣對他們兩人很不屑C

C.宗臣也有治世才能,任職地方能保境安民,又能“為儒生師

帥”。他曾擔(dān)任的考功郎屬于京官,“出參藩落”是離開京城到福建任

職。

D.文章將議論與描寫結(jié)合,使闡發(fā)主張和塑造人物相得益彰。

對宗臣與人論詩時動作的描寫,雖只寥寥數(shù)筆,其形象就躍然紙上。

4.用給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斷句。

以子相之詩足無憾于法乃往往屈法而伸其才其文足盡于才乃往

往屈才而就法而又不假年以沒悲夫然縣是不朽矣

5.把文中畫線的句子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則豈盡人力哉,?蓋亦有造物微旨矣。

(2)世之立功名、尚通顯者,日譏善文士無毛發(fā)之用。子相獨

不然。

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題目。

顏大初雜文序

司馬光

天下之不尚儒久矣。今世之士大夫,發(fā)言必自稱曰儒。儒者果何

如哉?高冠博帶、廣袂之衣謂之儒邪?執(zhí)簡伏冊、呻吟不息謂之儒耶?

又況點墨濡翰、織制綺組之文以稱儒,亦遠矣。舍此勿言,至于西漢

之公孫丞相、蕭望之、張禹、孔光,東漢之歐陽歙、張醴、胡廣,世

之所謂大儒,果足以充儒之名乎?

魯人顏太初,字醉之,常憤其然。讀先王之書,不治章句,必求

其理而已矣。既得其理,不徒誦之,以夸誑于人,必也蹈而行之。在

其身與鄉(xiāng)黨無余,于其外則不光。不光,先王之道猶翳如也,乃求天

下國家政理風(fēng)俗之得失,為詩歌洎文以宣暢之。景祐初,青州牧有以

荒淫放蕩為事,慕嵇康、阮籍之為人,當(dāng)時四方士大夫樂其無名教之

拘,翕然效之,浸以成風(fēng)。太初惡其為大亂風(fēng)俗之本,作《東州逸黨》

詩以刺之。詩遂上聞,天子亟治牧罪。又有郛州牧怒屬令之清直與己

異者,誣以罪,榜掠死獄中。妻子弱不能自訴,太初素與令善,憐其

冤死,作《哭友人》詩,牧亦坐是廢。

于時或薦太初博學(xué)有文,詔用為國子監(jiān)直講。會有御史素不善太

初者,上言太初狂狷,不可任學(xué)官c詔即行所至,改除河中府臨晉主

簿。太初為人,實寬良有治行,非狂人也。自臨晉改應(yīng)天府戶曹,掌

南京學(xué),卒于睢陽。舊制,判、司、簿、尉四考,無殿負①,例為令

錄。雖愚懦昏耄無所取者,積以年數(shù),必得之。而太初才識如此,舉

進士解褐近十年,卒不得脫判、司、簿、尉之列以終身,死時蓋年四

十余。噫,天喪儒者,使必至于大壞乎!將大吠所怪,桀桀者必見鋤

也?何其仕與壽兩窮如此?

世人見太初官職工能動人又其文多指訐有疵病者所惡聞雖得其

文不甚重之故所棄失居多余止得其兩卷。在同州又得其所為《題名記》,

今集而序之。前世之士身不顯于時,而言立于后世者多矣。太初雖賤

而夭,其文豈必不傳?異日有見之者,觀其《后車》詩,則不忘鑒戒

矣:觀其《逸黨》詩,則禮義不壞矣;觀其《哭友人》詩,則酷吏愧

心矣;觀其《同州題名記),則守長知弊政矣;觀其《望仙驛記》,則

守長不事廚傳矣。由是言之,為益豈不厚哉!

(選自《司馬光集》)

【注】①殿負:因欠國家賦稅而考核為下等。

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發(fā)言必自稱曰儒

發(fā)言:發(fā)表意見。

B.當(dāng)時四方士大夫樂其無名教之拘

拘:束縛,拘束。

C.牧亦坐是廢

廢:(被)罷免。

D.實寬良有治行

治行:政績。

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

A.果足以充儒之名乎〃句讀之不知

B.于其外則不光〃此其志不在小

C.卒于睢陽〃從徑道亡,歸璧于趙

D.將犬吠所怪〃為巡船所物色

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與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作者認為,對真正的儒者而言,讀書不應(yīng)雕章琢句,作文不

應(yīng)只追求辭藻華麗,而應(yīng)抱著學(xué)以致用的目的,匡正時弊,有益社會

的進步。

B.顏太初考中進士后,擔(dān)任過臨晉主簿和應(yīng)天府戶曹。主簿是

縣令的屬官,戶曹是知府的屬官??h令的上級是州牧。

C.顏大初寬厚正直,才識過人,效法嵇康、阮籍,詩文譏刺時

事,遭到利益集團的嫉恨排擠,終身仕途不順,郁郁不得志。

D.文章敘議結(jié)合。作者在記敘顏太初生平經(jīng)歷中,表達了欣賞

的態(tài)度并寄寓深切同情;在評價顏太初詩文創(chuàng)作時,充分肯定了其作

品的價值。

4.用給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斷句。

5.把文中畫線的句子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既得其理,不徒誦之,以夸誑于人,必也蹈而行之。

(2)前世之士身不顯于時,而言立于后世者多矣。太初雖賤而

夭,其文豈必不傳?

答案與解析

闖關(guān)檢測

1.B

【解析】本題考核歸納內(nèi)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此類試

題錯誤選項的設(shè)置多以人物、事件、時間、地點的錯位為重點,有時

會在一些詞語的翻譯上命題,因?qū)υ~語翻譯錯誤而出現(xiàn)誤判,答題時

注意對讀選項和原文,找到細微差別,題中B頊,“第一天,孤逐女

與齊襄王談?wù)摿藝嘣撛趺醋黾吧頌閲嘀藨?yīng)具備的德才;第二天,

講述了相職的重要性,并提議更換國相”錯誤,由原文“大王知國之

柱乎?”“吾國相奚若?”及文段內(nèi)容可知第一天講述了相職的重要

性,第二天談?wù)摿藝嘣撛趺醋黾皳?dān)任國相之人應(yīng)具備的德才。故選

Bo

2.B

【解析】A項,不是皇帝詔令奚陟出使吐蕃,是崔河圖上表舉薦

他做出使吐蕃的副使。C項,“很多將官因害怕而逃跑”于文無據(jù),

而且奚陟也沒有擔(dān)任“起居郎、翰林學(xué)士”的官職。D項,“他為國

家選拔出了很多清正廉潔的人才”表述有誤。

3.B

【解析】B項,“但賈魯貪得無厭……致使河夫心生怨恨”于文

無據(jù)。

4.A

【解析】A項,“表現(xiàn)了作者悲涼的情感”錯誤。第1自然段主

要交代了翠微峰的方位、形態(tài)等,而提到翠微峰是易堂九子講學(xué)的地

方目的是引出下文對九子的表述,其中沒有蘊含明確的情感態(tài)度。

高考鏈接

1.C

【解析】本題考查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解答此題,

除了將實詞放入上下文推斷它的語境義,聯(lián)系以前所學(xué)知識也是判斷

正誤的非常有效的方法。c項,“累”意為“重復(fù)”,這句話的意思是:

字不得在句中重復(fù)。故選C。

2.A

【解析】本題考杳理解常見文言虛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c很多

虛詞的用法和意義都會隨其在句中位置的改變而改變,所以可以通過

詞性差異、位置不同來判斷虛詞意思。同時還要結(jié)合具體語境,在準(zhǔn)

確理解句意的基礎(chǔ)上判斷相應(yīng)虛詞的用法和意義,切不可機械、盲目。

A項,“而”都表轉(zhuǎn)折。B項,前一個是助詞,的;后一個是助詞,主

謂之間無意義。C項,前一個是目的連詞,來;后一個是介詞,因為。

D項,前一個是動詞,成為;后一個是介詞,給,替。故選A。

3.B

【解析】本題考查學(xué)生概括和分析文章內(nèi)容的能力。要在準(zhǔn)確把

握文意的基礎(chǔ)上,帶著選項回到原文,從人物、時間、地點、事件的

混淆和關(guān)鍵詞語的誤譯等角度進行比較分析,作出判定。B項,“宗

臣對他們兩人很不屑"張冠李戴,原文說“夫以于鱗之材,然不敢盡

斥矩鍍而創(chuàng)其好,即何論世貞哉?子相獨時時不屑也”,意思是,憑

借于鱗之才華仍不敢盡棄法度而獨創(chuàng)自己所好,更何況王世貞呢?宗

子相卻經(jīng)常不屑于這樣做。宗臣不屑的是“矩矮”。故選

4.以子相之詩〃足無憾于法/乃往往屈法而伸其才/其文足盡于

才/乃往往屈才而就法/而又不假年以沒/悲夫/然具是不朽矣

【解析】本題考查學(xué)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解答時要抓住句子中

的重要名詞和虛詞,根據(jù)其在句子中充當(dāng)?shù)某煞趾驮诰渥又兴鸬降?/p>

作用,可以判斷出斷向的正確劃分;同時注意句子中對仗的地方,根

據(jù)句式特點斷句是最簡潔的方法乃往往屈法而伸其才”“乃往往屈

才而就法”句式整齊,之前和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