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期末復習:詩歌鑒賞(十大題型總結)(考點清單)_第1頁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期末復習:詩歌鑒賞(十大題型總結)(考點清單)_第2頁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期末復習:詩歌鑒賞(十大題型總結)(考點清單)_第3頁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期末復習:詩歌鑒賞(十大題型總結)(考點清單)_第4頁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期末復習:詩歌鑒賞(十大題型總結)(考點清單)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人教版初中語文七上期末復習—專題05:詩歌鑒賞

管考點透視

【課標要求】

誦讀古代詩詞,閱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注重積累、感悟和運用,提高

自己的欣賞品位,背誦優(yōu)秀詩文。

閱讀表現人與自然的優(yōu)秀文學作品,包括古詩文名篇,體會作者通過語言和形象構建的藝術世界,借

鑒其中的寫作手法,表達自己對自然的觀察和思考,抒發(fā)自己的情感。

【考查重點】

詩歌鑒賞,閱讀古代詩詞名篇,理解詩歌的內容,感悟詩歌的思想情感,掌握詩歌鑒賞的答題技巧。

【主要題型】

在全國各地語文試卷中,對詩歌的考查多為詩歌鑒賞題,均是必考題,分值一般在4-6分。

【命題趨勢】

近年來,在全國各地語文試卷中,對詩歌鑒賞的考查均為必考題,一般設置2-3個小題,第1題通常側

重考查詩歌的基本內容及情感,第2題通常考查對詩句的賞析。部分地區(qū)習慣結合課外詩詞考查,或者只

考查課外古詩詞。

自拉乃愿結

詩歌鑒賞期末復習方法

一、了解詩歌基礎知識

1.詩歌類型

回顧課本中出現的詩歌類型,如古詩(包括古體詩和近體詩)和現代詩。古體詩如《觀滄?!罚?/p>

可長可短,押韻較自由;近體詩分為律詩和絕句,像律詩要求頷聯和頸聯對仗工整,如《次北固山下》。

明確不同類型詩歌在形式、韻律等方面的特點,這有助于理解詩歌的整體風格。

2.詩歌意象

整理常見意象及其含義,這是理解詩歌情感的關鍵。比如“月亮”常代表思念(“舉頭望明月,低

頭思故鄉(xiāng)”),“柳樹”有送別之意(“渭城朝雨泡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菊花”象征高潔(“采

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等。

通過課本詩歌實例來加深對意象的理解,同時注意同一意象在不同詩歌情境中可能有不同含義。

二、詩歌內容復習

1.理解詩句含義

逐字逐句解讀詩歌,對于古體詩和近體詩,注意字詞的古義。如“次北固山下”中“次”是“停

留”的意思。結合課下注釋和譯文,理解詩句所描述的場景和內容。

對于現代詩,理解詩句中獨特的表達,如《天上的街市》中“街市上陳列的一些物品,定然是世上沒

有的珍奇”,體會詩人對美好世界的想象。

2.梳理詩歌情節(jié)(針對敘事詩)

如果是敘事類詩歌,梳理詩歌的情節(jié)發(fā)展,明確每個情節(jié)的關鍵內容和作用。分析情節(jié)之間的過渡和

銜接,理解詩歌敘事的連貫性和邏輯性。

三、詩歌情感與主題把握

1.結合背景分析情感

了解詩歌創(chuàng)作的時代背景和作者的生平經歷。例如,曹操創(chuàng)作《觀滄?!窌r的雄心壯志與他的政治抱

負相關;了解杜甫創(chuàng)作《江南逢李龜年》時正處于唐朝由盛轉衰時期,詩歌飽含對世事變遷、人生飄零的

感慨。

根據背景資料來深入挖掘詩歌所表達的情感,包括思鄉(xiāng)之情、愛國之情、友情、愛情、對大自然的喜

愛、對社會現實的批判等。

2.從意象和內容推斷主題

依據詩歌中的意象組合和詩句內容來確定主題。如詩歌中出現多個表示荒涼的意象,可能主題與衰敗、

落寞相關;若有大量描寫田園生活的內容,主題可能是對寧靜田園生活的向往。

注意詩歌中情感的復雜性,有些詩歌可能同時表達多種情感,如《次北固山下》既有對家鄉(xiāng)的思念,

又有對旅途的期待。

四、詩歌藝術特色鑒賞

1.修辭方法

識別詩歌中運用的修辭,如比喻、擬人(“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對偶(“海日生

殘夜,江春入舊年”)等。

分析修辭在詩歌中的作用,比如比喻使抽象的事物變得具體形象,擬人賦予事物人的情感,對偶增強

詩歌的韻律美和節(jié)奏感。

2.表現手法

掌握常見表現手法,如動靜結合(“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虛實結合(“夜闌臥聽風吹雨,

鐵馬冰河入夢來”)、借景抒情(“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等。

理解表現手法如何為詩歌的主題和情感服務,例如借景抒情通過描寫景色來烘托或暗示詩人的情感。

3.語言風格

體會詩歌的語言風格,如李白詩歌的豪放飄逸(“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杜甫詩歌

的沉郁頓挫、王維詩歌的清新自然等。

分析詩歌語言的特點,包括用詞的精準、簡潔、生動等,如“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中

“爭”“啄”二字生動地表現了初春的生機。

五、復習與練習結合

L復習筆記與誦讀詩歌

復習課堂筆記,包括老師講解的重點、難點和易錯點。反復誦讀詩歌,在誦讀中加深對詩歌韻律、情

感和內容的理解??梢酝ㄟ^背誦詩歌來強化記憶,并且在背誦過程中進一步體會詩歌的妙處。

2.專項練習與模擬測試

進行詩歌鑒賞專項練習題,包括選擇題、簡答題等。選擇題可考查對詩歌基礎知識、內容理解、藝術

特色的判斷;簡答題則重點訓練對詩歌情感、主題、表現手法的分析。

完成模擬測試題,按照考試要求和時間規(guī)定來答題,提高答題速度和準確性。做完后認真分析錯題,

查漏補缺。

詩歌鑒賞十大題型總結

一、分析主旨(情感)型題

提問方式:①這首詩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②這首詩反映怎樣的社會現實?③這首詩寄托怎樣的的情

懷?

答題格式:(1)這首詩通過對……的描寫,(2)展現了……的畫面,(3)表達了詩人……的思想感

情。

注意要點:

①如果是詠物詩,不答步驟。②請大家注意歸納不同內容題材的詩歌的思想情感種類。

分析下面詩歌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二、分析形象型

1提問方式:請簡要分析這首詩中“XXX(人)”的形象。

2提問變體:①詩歌中的“XXX(物)”具有什么特點

3解答公式:

(1)詩中描繪了什么樣的形象(身份+性格);(2)描繪形象的基本特征(結合詩句);

(3)表達的思想感情或社會意義。

三、字詞領全詩型:

提問方式:某詞是全詩的關鍵,為什么?

解答分析:古詩非常講究構思,往往一字一詞就構成全詩的線索,全詩的感情基調,全詩的思想,抓

住這個詞命題往往可以以小見大,考出考生對全詩的把握程度。

答題步驟:①該詞對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②從該詞在詩中結構上所起的作用考慮。

四、煉字型

提問方式

①某一聯中最生動傳神的是什么字?為什么?②某字歷來為人稱道,你認為它好在哪里?

答題公式

公式:釋義+手法(修辭或表現)+表達詩人的情感?

模式:某字在詩中的意思是1運用了的手法,生動的形象地寫出了的情景,淋漓盡

致地表達了作者的感情。

煉字常用的表現手法:擬人、渲染、烘托、對比、對偶、以動襯靜,化靜為動,情景交融等。

五、分析句意型

提問方式

①這句詩好在哪里?②這句詩有什么含義和作用?表達上有什么特點?

答題公式

公式:詩句是何種手法+手法在詩歌中的證據+表達出詩人怎樣的感情。

模式:某句詩用了的手法,寫了的內容(歸納時要善于摘錄詩中詞語組合),具有的優(yōu)點—J

抒發(fā)了詩人的感情?

思路:①準確指出用了何種手法,②結合詩句闡釋怎樣使用了這種手法,

③此手法有效傳達出詩人怎樣的感情。

六、分析語言特色型

提問方式

①這首詩在語言上有何特色?②請分析這首詩的語言風格或談談此詩的語言藝術?

答題公式

公式:詩句/詩歌有何語言特色+語言特色在詩歌中的證據+表達出詩人怎樣的感情?

模式:某句詩有的語言特色,首聯;頷聯;

頸聯;尾聯,抒發(fā)了詩人的感情?

思路:①用一兩個詞準確點明語言特色。②結合詩句具體分析這種特色在詩歌中的證據。

③指出有怎樣的表達效果。

七、分析技巧型

提問方式

①這首詩用了怎樣的表現手法?②請分析這首詩的表達技巧/藝術手法/表現手法?

③詩人是怎樣抒發(fā)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答題公式

公式:詩句/詩歌是何種手法+手法在詩歌中的證據+表達出詩人怎樣的感情。

模式:某句詩用了的手法,寫了的內容(歸納時摘錄詩中詞語組合),抒發(fā)了詩人的感情。

思路:①準確指出用了何種手法,②結合詩句闡釋怎樣使用了這種手法,

③此手法有效傳達出詩人怎樣的感情。

八、觀點態(tài)度類

1.提問方式:

你是否同意某人對這首詩的評價?為什么?請結合詩句說說你的理由。

2答題范式

(1)同意。理由是:……(結合詩句具體分析)

(2)不同意。理由是:……(結合詩句具體分析)

九、分析詩歌意象型(景物形象)

提問方式

①詩歌描繪了怎樣的意象?②詩中某一意象有什么特點?象征了什么品格。

答題公式:什么意象+意象特點+意象表達的詩人的情感。

答題模式:

詩歌描繪了的意象。詩人通過意象,表達了自己的情感或品格。

答題思路:

①找出詩中的物象、意象;②用自己的語言概括出意象特點;

③指出意象表達了詩人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十、分析意境型

提問方式:①這首詩營造了一種怎樣的意境?

②這首詩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答題公式:什么意象+意象組合成什么畫面+表達詩人的什么情感

答題模式:

①詩歌描寫了意象;②營造的氛圍,組成一幅的畫面;

③表達了詩人的思想感情,或給人的啟示和思考。

答題思路:

①找出詩中的物象、意象;②展開聯想和想像,用自己的語言再現畫面;點明景物所營造的氛圍特點,

能用兩個雙音節(jié)形容詞概括出來,如:雄渾壯闊、恬靜優(yōu)美、孤寂冷清、蕭瑟凄愴等;③表達了詩人什么

樣的思想感情。

管知識清單

《觀滄?!?/p>

主題思想:

本詩是詩人在碣石山登山望海時,用飽含浪漫主義激情的大筆,所勾勒出的大海吞吐日月、包蘊萬千

的壯麗景象;描繪了祖國河山的雄偉壯麗,既刻畫了高山大海的壯闊,更表現了詩人開闊的胸襟,抒發(fā)了

詩人渴望統(tǒng)一中原、建功立業(yè)的遠大抱負。

問題解疑:

1、開頭兩句在全詩中有什么作用?

開篇點題,交代了觀察的方位、地點和對象。“觀”字統(tǒng)領全篇。

2、品析“水何澹澹,山島竦峙。”這句詩。

“澹澹”,形容大海水面浩淼的樣子;“何”,是“多么”的意思,是贊美之詞;“竦峙”,是高高

屹立的樣子。句意是:茫茫的大海上碧波動蕩,一望無垠,只有山腳下的山島突兀聳立在海心。它們點綴

在遼闊的大海上,使大海顯的神奇壯觀。

3、“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有何藝術特色?

詩人展開了豐富奇特的想象。運行不息的太陽月亮,星光燦爛的銀河,都包蘊在滄海之中,這是何等的

氣魄啊!這四句是全詩的高潮,作者運用夸張的表現手法,創(chuàng)造了一個極其開闊的意境,給詩歌增添了積極的

浪漫主義色彩。雖然高度夸張,但作者還是緊緊地抓住了大海氣勢磅礴的特征來寫,夸張也是合情合理的。

4、請你結合內容,簡要分析這首詩是如何運用情景交融的寫法的?

詩人登臨碣石山,描繪滄海、洪波、日月、星漢等浩大景象,抒發(fā)其昂揚奮發(fā)的精神和渴望統(tǒng)一中原、

建功立業(yè)的抱負。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5、反復誦讀《觀滄?!?,體會這首四言古詩質樸剛健、音調鏗鏘的特點,想象詩人登山臨海的情景,

說說你產生了怎樣的感覺。

壯美的感覺。詩句呈現的遠觀之景如“滄海”“洪波”“日月”“星漢”等,宏觀浩大,不免使人眼界開

闊,胸懷寬廣。

6、沈德潛在《古詩源》中評論此詩“有吞吐宇宙氣象”,請從景和情的角度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

①景象闊大,想象奇?zhèn)?太陽和月亮晝夜不停運轉,都是大海所吐納。天上的銀河,星光璀璨,它們也都出

自大海廣闊的胸間。詩人借助奇特的想象來表現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氣概。

②情感豪邁,胸襟開闊:表現了詩人開闊的胸襟和統(tǒng)一中原的宏大抱負。

7、秋在大多數文人筆下是悲涼的、蕭瑟的,但在曹操的筆下卻充滿生機,為什么?請結合詩歌背景簡要分

析。

此時曹操北征烏桓勝利而歸,內心充滿了喜悅,對未來統(tǒng)一中原、建功立業(yè)充滿了信心,所以他筆下的秋

景是充滿生機的。

《次北固山下》

主題思想

詩人描寫了冬末春初時在北固山下停泊時所見的壯麗之景,抒發(fā)了作者深深的思鄉(xiāng)之情。

重點賞析

1、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畫面:潮水漲滿,兩岸與江水齊平,整個江面十分開闊;順風前進的白帆高高懸掛。

賞析:(1)運用對偶的修辭,小景與大景相互映襯,以江面之闊映襯一帆之孤,展現了一幅雄偉壯觀

的長江畫面,表達了詩人放眼山川的博大胸襟。

“平”“闊”“正”“懸”四字用得好,“潮平”兩岸才顯得寬闊,“風正”帆才有懸空的態(tài)勢。這

四個字生動形象地寫出了景物的闊大和作者放眼山川的博大胸襟。

2、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1)畫面:夜還未消盡,紅日已從海上升起;江上春早,舊年未過新春已來。

(2)賞析:擬人、對偶的修辭,“日”和“春”作為新生美好事物的象征,“生”和“入”運用擬

人修辭,使景物富有生機,寫出江南春早的特征,表達了詩人深切的思鄉(xiāng)之情。這一聯描寫時序交替中的景

物,暗含時光的流逝,蘊含“新事物必將代替舊事物”的自然理趣,給人樂觀積極向上的力量。

3、鄉(xiāng)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運用設問的修辭,直抒胸臆,點明主旨。用歸雁捎書的古詩,寄托了詩人深切的思鄉(xiāng)之情。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主題思想:

本詩通過對暮春景物的描寫,借景抒情,表達了詩人對被貶友人的同情和關切之情。

重點賞析:

L“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運用何種修辭?有何表達效果?

答:運用了擬人,明月有了人性,能將“愁心”到給遠方的朋友,詩句生動形象的表達了詩人的憂愁

和無奈,以及對友人的關切之情。

2.詩歌為何選取“楊花”“子規(guī)”來寫?

答:寫“楊花”且“落盡”是先點時令,“楊花”漂泊無定,暗寫王昌齡被貶荒僻之地給人的飄零流

落之感;“子規(guī)”即杜鵑,在我國古典詩詞中,他總是悲哀凄慘的啼叫著,暗寫詩人的悲痛之情。詩人選

取“楊花”、“子規(guī)”,渲染了傷感的氛圍,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3、“聞道龍標過五溪”一句可謂“不看悲痛之語,而悲痛之意自見”。請從詞語運用的角度分析詩人

的“悲痛之意”。

示例一:“聞道”寫出詩人聽聞友人破貶時的驚愕、痛惜之情,暗含“悲痛之意”。示例二:“五溪”

(或過五溪),寫出友人貶謫之地的荒遠,暗含詩人為友人的不幸而悲痛之情。

4、《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最后一句還有人寫作“隨風直到夜郎西”,你認為哪種說法更好?

為什么?

示例一:“隨君直到夜郎西”更好。“我”把思念之情寄托在明月上。明月伴“君”西行,就像“我”

一直陪伴在“君”旁,關切而又無法陪伴之情盡顯其中;同時,“君”是對人的敬稱,也增添了李白對王昌

齡的情意。示例二:“隨風直到夜郎西”更好?!帮L”更有飄搖感,這種流動之物能跨越距離的阻礙,傳遞

關懷、思念之情,同時“風”不拘于一地的特性也增添了漂泊之感,表達出對朋友的關切之情。

《天凈沙?秋思》

作者簡介

馬致遠,字千里,晚號東籬,著名戲曲家、雜劇家,被后人譽為"馬神仙",還有“曲狀元”之稱,與關漢

卿、鄭光祖、白樸并稱“元曲四大家",作品《天凈沙?秋思》被稱為秋思之祖。馬致遠所作雜劇今知有15

種,《漢宮秋》是其代表作,散曲120多首,有輯本《東籬樂府》。

主題思想

這首散小令運用映襯手法勾勒出一幅清冷凄絕的深秋晚景圖,抒發(fā)了一個飄零異地的游子的羈旅之苦

和思鄉(xiāng)之情。

重點賞析

1、這首曲用九個細節(jié)構成一幅圖畫,這九個細節(jié)是什么?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

2、這首曲中直接抒情的是哪一句?抒發(fā)了詩人怎樣的感情?

斷腸人在天涯。抒發(fā)了詩人孤苦寂寞、思念家鄉(xiāng)親人的感情。

3、“小橋流水人家”一句描寫出溫馨恬靜的景象,請談談詩人為什么要這樣寫。

通過對比,襯托出了游子的孤獨凄涼以及對家鄉(xiāng)親人的思念。(詩人描寫出溫馨恬靜的景象,這一切不

能不令浪跡天涯的游子想起自己家鄉(xiāng)的小橋、流水和親人,令人倍感凄涼,烘托出游子彷徨無助的客子之悲)

4、《天凈沙?秋思》中,詩人把富有特征的景物直接組合在一起,營造出特別的氛圍。假如你身處其

中,面對此情此景,會有怎樣的感受?

這些景物如同一個個電影鏡頭展現在讀者眼前,顯得衰敗荒涼,缺乏生氣和活力,共同勾勒出一幅荒涼

的深秋晚景圖,給人一種“斷腸”的凄切之感。

5、有讀者認為把“古道西風瘦馬”中“瘦馬”改為“駿馬”或許更好,你贊同這個觀點嗎?請闡述理

由。示例:不贊同。因為“瘦馬”是以馬之瘦襯托人之瘦,襯托游子漂泊無定、四處奔波的困苦和疲倦;而

“駿馬”則顯現出馬的強壯、充滿活力,襯托人的精神抖擻,與本曲的意境不符。

6、這首小令作為“秋思之祖”,游子的情感是如何抒發(fā)的?請結合詩歌具體內容,至少談兩點。

示例:①前三句用白描手法,寫了九種景物,組成一幅蒼涼的深秋晚景圖,抒發(fā)了漂泊天涯的游子孤寂愁

苦的思鄉(xiāng)之情。②“小橋流水人家”以樂景寫哀情,通過對比,反襯出游子孤寂愁苦的思鄉(xiāng)之情。③“夕陽

西下”將游子置于特殊的時間背景之下,又在眼前這些景物的觸發(fā)下,游子孤寂愁苦的思鄉(xiāng)之情不禁涌上心

頭。④“斷腸人在天涯”直抒胸臆,抒發(fā)淪落天涯的游子孤寂愁苦的思鄉(xiāng)之情。

《峨眉山月歌》

作者介紹: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其生地今一般認為是唐劍南道綿州昌隆青蓮鄉(xiāng),祖籍為甘

肅天水。唐代杰出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與杜甫齊名,世稱“李杜”。其作品風格豪放

飄逸,想象奇特。代表作品有《靜夜思》《春夜洛城聞笛》《將進酒》《蜀道難》等。

主旨歸納:

這首詩通過對月夜行船所見的描寫,描繪了一幅優(yōu)美的峨眉山夜間的景象,抒發(fā)了詩人江行思友之情。

名句理解:

夜發(fā)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

賞析:乍離鄉(xiāng)土的青年,對故國故人不免戀戀不舍。江行見月,如見故人。然明月畢竟不是故人,于

是只能“仰頭看明月,寄情千里光”了。末句“思君不見下渝州”依依惜別的無限情思,可謂語短情長。

《江南逢李龜年》

作者介紹: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河南鞏縣(今河南鞏義西)人。

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后人尊稱為“詩圣”,與“詩仙”李白并稱為“李杜”。其詩多是反映

現實、憂國憂民的詩篇,被稱為“詩史”,風格沉郁頓挫。代表作有“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

關吏》)和“三別”(《新婚別》《垂老別》《無家別》),《茅屋為秋風所破歌》《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春夜喜雨》等。

主旨歸納:

這首詩通過詩人追憶往昔與李龜年的接觸及描寫現實兩人重逢的場景,表達了詩人對唐王朝盛衰變化

的蒼涼感嘆,以及對彼此現狀的悲嘆。

名句理解:遙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jié)又逢君。

賞析:江南好風景,恰恰成了亂離時世和沉淪身世的有力反襯。詩人的感慨是很深的,但寫到“落花

時節(jié)又逢君”時,卻黯然而收,在無言中包孕著深沉的慨嘆,痛定思痛的悲哀。

《行軍九日思長安故園》

作者介紹:

岑參(公元715—770年),唐江陵人。太宗時功臣岑文本孫。天寶三年進士。八年至安西節(jié)度使高仙

芝幕府掌書記,后又隨封常清至北庭任安西北庭節(jié)度判官。至德二載與杜甫等五人授右補闕。后出任嘉州

刺史。大歷五年卒於成都。工詩,長于七言歌行。現存者三百六十首。對邊塞風光、軍旅生活以及少數民

族的文化風俗有親切的感受,故其邊塞詩尤多佳作。風格與高適相近,后人多并稱岑高。有《岑嘉州詩》

七卷。

主旨歸納:

表達了詩人濃郁的思鄉(xiāng)之情,更寄托著對飽經戰(zhàn)爭憂患的人民的同情和對和平的渴望。

名句理解:

“遙憐故園菊,應傍戰(zhàn)場開”兩句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作者運用想象,描繪了戰(zhàn)場中開放的故園菊,表達了詩人的思鄉(xiāng)之情,寄托了詩人對國事的憂慮和對

早日平定安史之亂的渴望。

《夜上受降城聞笛》

作者簡介

李益(748—829),唐代詩人。字君虞。隴西姑臧(今甘肅武威)人。家居鄭州(今屬河南)。公元

769年登進士第,公元783年登書判拔萃科。因仕途失意,客游燕趙。公元797年任幽州節(jié)度使劉濟從事。

公元800年南游揚州等地。公元820年后入朝,歷秘書少監(jiān)、集賢學士、左散騎常侍等職。公元827年以

禮部尚書致仕。他是中唐邊塞詩的代表詩人。其詩雖不乏壯詞,但偏于感傷,主要抒寫邊地士卒久戍思歸

的怨望心情,不復有盛唐邊塞詩的豪邁樂觀情調。擅長絕句,尤工七絕;律體也不乏名篇。

作品賞析

1.詩歌的前兩句描繪了什么樣的畫面?運用了怎樣的藝術技巧?

詩歌前兩句寫了大漠在像霜一樣潔白的月光的照耀之下白光一片的夜間景象。或者答“似雪”大漠“如霜”

月色圖。或者回答大漠月夜圖。①詩人用比喻修辭方式將月下大漠比作白雪,將明月比作嚴霜,生動而形

象地寫出了大漠的荒寒和月色的凄冷;②對偶③上句仰觀,下句俯視,俯仰之間,上下交映,突出了大漠

和月色的白光一片,寒氣侵人,描繪了邊地的寥廓和苦寒;④詩歌前兩句通過寫如雪的大漠和如霜的月色,

交代了環(huán)境的凄清與寒苦,為下兩句寫戍邊將士思鄉(xiāng)奠定情感基調。

2.結合全詩內容,簡要分析作者抒發(fā)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詩歌寫戍邊將士聽到蘆笛聲而引起的思鄉(xiāng)之情。詩歌前兩句通過寫如雪的大漠和如霜的月色,交代了

環(huán)境的凄清與寒苦,為寫戍邊將士的思鄉(xiāng)奠定了情感基調;后兩句則通過寫“蘆管”聲的橫空而出,立刻引發(fā)

了戍邊將士的鄉(xiāng)思之情。

《秋詞?其一》

主題思想:

詩人一反常人的悲秋情懷,描繪了白鶴沖天的動人圖景。詩人雖然因支持變法屢遭貶謫,但其愈挫愈

勇的豪壯情懷在本詩中體現得淋漓盡致。

1.賞析:“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晴空”寫出了秋日的天高云淡?!耙机Q”是孤單的,但也是獨特的,正是這只鶴頑強奮斗,沖向云霄,

才沖破了秋天的肅殺的氛圍。使大自然別開生面,使志士精神抖擻。它是頑強不屈的志士的寫照,奮斗不

息的精神的象征?!霸娗椤敝负狼?,也是壯志,有了這種豪情壯志,秋日的寂寥自然會一掃而空的。

2.展開聯想與想象,描述“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筲”的情景。

秋高氣爽,萬里晴空,白云漂浮,那凌云的白鶴,載著詩人的詩情,一同遨游到了云霄。

3.你怎樣理解詩中“鶴”的形象?全詩抒發(fā)了作者怎樣的情懷?

詩人是以“鶴”自喻,視“鶴”為堅強不屈的化身,抒發(fā)了作者豪邁樂觀之情。

《夜雨寄北》

主題思想:

這首詩既寫出巴山傾聽秋雨的寂寥之苦,又想象來日相聚之時的幸??鞓?,抒發(fā)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