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中歷史第一單元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第3課從漢至元政治制度的演變練習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_第1頁
2024年高中歷史第一單元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第3課從漢至元政治制度的演變練習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_第2頁
2024年高中歷史第一單元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第3課從漢至元政治制度的演變練習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_第3頁
2024年高中歷史第一單元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第3課從漢至元政治制度的演變練習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_第4頁
2024年高中歷史第一單元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第3課從漢至元政治制度的演變練習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1-第3課從漢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化對應學生用書P9[學業(yè)達標]一、選擇題1.劉邦建立漢朝后,認為“海內新定,同姓寡少,(應)懲戒亡秦孤立之敗”,推行了()A.郡國并行制B.“推恩令”C.刺史制度D.三省六部制答案A解析結合所學學問可知,劉邦建漢之后,吸取秦滅亡的教訓,推行了郡國并行制。故選A項。2.《漢書》記載:“武帝施主父之冊,下推恩之令,使諸侯王得分戶邑以封子弟,不行黜陟而藩國自析。”據(jù)此推斷漢武帝頒布“推恩令”的目的是()A.恩澤貴族B.加強中心集權C.增加稅收D.實現(xiàn)民族交融答案B解析結合所學學問可知,為了加強中心集權,漢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議,頒布“推恩令”,“不行黜陟而藩國自析”,減弱了諸侯國力力,加強了中心集權,故選B項。3.《舊唐書》記載:“文武將吏,擅自署置,貢賦不入于朝廷。雖稱藩臣,實非王臣也?!毕铝袑υ摬牧系睦斫庹_的是()A.反映了方國對中心的威逼B.反映了“天下共主”地位受到沖擊C.反映了藩鎮(zhèn)割據(jù)威逼到中心集權D.反映了藩鎮(zhèn)問題得到解決答案C解析從材料可以看出,地方藩鎮(zhèn)自行任命官吏,不向朝廷交納貢賦,這反映了藩鎮(zhèn)割據(jù)威逼到中心集權,故選C項。4.北宋初年,為加強中心集權,宋太祖實行的措施有()①把主要將領兵權收歸中心②文官擔當?shù)胤介L官③地方賦稅大部分轉運中心④在地方設置節(jié)度使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答案A解析結合所學學問可知,宋初加強中心集權的措施主要有三項:一是兵權收歸中心;二是派文官管理地方政務,另設通判作為牽制;三是地方賦稅由中心掌控。故①②③正確。宋初加強中心集權針對的就是唐末以來節(jié)度使權力過大的問題,④錯誤。故選A項。5.元朝時,我國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變革是創(chuàng)立了()A.中書省B.節(jié)度使C.行省制D.三省六部制答案C解析結合所學學問可知,行省制是我國元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創(chuàng)舉,故選C項。6.忽必烈在位時期,曾委派重臣以中書省官“行某處省事”名義,到地方行使中書省職權。元朝此措施()A.導致了國家貧弱B.強化了君主專制C.加強了中心集權D.結束了郡縣體制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了元朝行省制的實行,這一舉措加強了中心集權,故C項正確。行省制與國家貧弱沒有必定聯(lián)系,故A項錯誤;行省制的創(chuàng)立,是中國地方行政體制的重大變革,故B項錯誤;行省制是對郡縣體制的發(fā)展,故D項錯誤。7.漢武帝主持政務后,有意變更丞相位高權重的傳統(tǒng)。他的做法中不行能包括()A.頻繁換相B.從身份低微的士人中破格選用人才C.設立中朝D.設立三省六部,分割相權答案D解析漢武帝為變更丞相位高權重的局面,實行種種措施減弱丞相的權力和影響力,A、B、C三項皆屬于漢武帝加強君主專制的措施。三省六部制初創(chuàng)于隋代,漢朝時不行能出現(xiàn),故選D項。8.唐朝時三省長官都是宰相,經常同時有七八個宰相議政。統(tǒng)治者這樣做的主要目的是()A.完善中心集權B.分散相權,加強皇權C.削減決策失誤D.加強中心對地方的限制答案B解析材料“唐朝時三省長官都是宰相,經常同時有七八個宰相議政”體現(xiàn)出唐代通過分割相權來強化皇權,故選B項。9.以下有關唐朝三省六部制的表述,正確的是()A.文臣出任,受通判監(jiān)督B.權力分割,減弱君主專制權力C.中書取旨,門下封駁,尚書奉而行之D.置使以總國計……通管鹽鐵、度支、戶部,號曰計省答案C解析唐朝的三省六部制中,中書、門下、尚書分別負責決策、審議和執(zhí)行,即“中書取旨,門下封駁,尚書奉而行之”,故C項正確?!拔某汲鋈?,受通判監(jiān)督”是宋代加強中心集權的措施,解除A項;唐朝通過對宰相權力的分割,加強君主專制,B項錯誤;D項是指宋代設立的三司使,解除。10.宋朝形成了“中書主民,樞密院主兵,三司主財,各不相知”的局面。這反映出()A.宰相職權范圍擴大B.行政效率有所提高C.君主專制得到強化D.中心對地方限制加強答案C解析依據(jù)材料可知,宋朝將中樞機構的權力一分為三,從而減弱了相權,加強了皇權,故選C項。11.元朝時,全國最高行政機構是()A.行中書省B.中書省C.尚書省D.宣政院答案B解析結合所學學問可知,中書省上承天子,下總百司,是元代的最高行政機關,故選B項。12.《通志》載:“漢郡國每歲貢士,皆拜為郎。分居三署,儲才待詔,無有常職?!辈牧戏从车倪x官制度是()A.世官制B.察舉制C.科舉制D.九品中正制答案B解析“漢郡國每歲貢士”反映的是察舉制的選官制度,故B項正確。A項是先秦時期的選官制度;C項是隋唐起先實行,以后各朝沿用的選官制度;D項是魏晉南北朝時期的選官制度。13.《通典·選舉》中載:“州、郡、縣俱置大、小中正,各以本處人任諸府公卿及臺省郎吏,有德充才盛者為之,區(qū)分所管人物,定為九等。其有言行修著,則升進之……道義虧闕,則降下之……”由此可知,實行九品中正制的初衷是()A.選拔有才德者為官B.選拔有較多土地和其他社會財寶的人為官C.選拔豪門望族子弟為官D.優(yōu)先選拔官宦子弟為官答案A解析依據(jù)“……有德充才盛者為之……言行修著,則升進之……道義虧闕,則降下之”可知,九品中正制的初衷是選拔有才德者為官,故選A項。隨著豪門望族把持朝政,品級評定和人才選拔任用事實上由豪門望族把控,這與實行九品中正制的初衷相違反,故C項錯誤;B、D兩項皆與題意不符,故解除。14.隋唐時期對于選拔官吏的制度進行了重大改革。比較兩漢和隋唐時期的選官制度,后者的進步之處主要是()A.更加注意官員的道德品質B.更加注意人才在地方上的聲望C.突破官僚世家對官職的限制D.中心政府參加到選官的過程中答案C解析兩漢時期選官方式主要為察舉制和征辟制,注意品德和聲望,但到了后來聲望被官僚家族所支配,門第凹凸成為主要依據(jù)??婆e制的創(chuàng)立,突破了官僚世家對官職的限制。故選C項。15.中國古代官吏選拔經驗了“世襲制—察舉制—九品中正制—科舉制”的過程。以下說法與“科舉制”相一樣的是()A.“世胄躡高位,英俊沉下僚”B.“平民社會,窮苦子弟,棲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躍登上第”C.“立嫡以長不以賢”D.“舉秀才,不知書;察孝廉,父別居”答案B解析結合所學學問可知,A項反映的是九品中正制,B項反映的是科舉制,C項反映的是宗法制,D項反映的是察舉制。故選B項。二、非選擇題16.閱讀下列材料:材料當代史學家對君主專制中心集權國家權力運行的規(guī)律作了如下總結:皇帝從資格較淺、地位不高的心腹近侍或仆從中選拔一些人來擔當政務,漸漸演化成正式的輔政機構,當這些輔政機構和官員的權力較重時,皇帝又從更為親寵的近侍或仆從中另選一些人來擔當政務,有意架空原有的輔政機構和官員,剝奪其實權,僅保留虛銜或使之變?yōu)闃s譽職稱,然后又進行下一輪的循環(huán)……每一次循環(huán)的結果,都使得中樞機構原權力更分散,皇帝的權力更加強。這種不斷地轉移與分散,是君主專制國家權力運行的基本規(guī)律。請回答:(1)材料中所述的“君主專制國家權力運行的基本規(guī)律”反映的是哪一基本沖突?這一沖突的發(fā)展趨勢是什么?(2)結合所學學問,概述西漢、隋唐、宋、元時期中樞權力機構的主要變更。答案(1)皇權與相權的沖突。趨勢:君主專制不斷加強。(2)西漢:設置中朝,限制丞相權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