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牛津上海版選擇性必修2生物下冊階段測試試卷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M01/0C/3E/wKhkGWegRGuAXXFZAAIbFPIpQL8474.jpg)
![2025年牛津上海版選擇性必修2生物下冊階段測試試卷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M01/0C/3E/wKhkGWegRGuAXXFZAAIbFPIpQL84742.jpg)
![2025年牛津上海版選擇性必修2生物下冊階段測試試卷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M01/0C/3E/wKhkGWegRGuAXXFZAAIbFPIpQL84743.jpg)
![2025年牛津上海版選擇性必修2生物下冊階段測試試卷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M01/0C/3E/wKhkGWegRGuAXXFZAAIbFPIpQL84744.jpg)
![2025年牛津上海版選擇性必修2生物下冊階段測試試卷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M01/0C/3E/wKhkGWegRGuAXXFZAAIbFPIpQL84745.jpg)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內…………○…………裝…………○…………內…………○…………裝…………○…………訂…………○…………線…………○…………※※請※※不※※要※※在※※裝※※訂※※線※※內※※答※※題※※…………○…………外…………○…………裝…………○…………訂…………○…………線…………○…………第=page22頁,總=sectionpages22頁第=page11頁,總=sectionpages11頁2025年牛津上海版選擇性必修2生物下冊階段測試試卷768考試試卷考試范圍:全部知識點;考試時間:120分鐘學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級:______考號:______總分欄題號一二三四五總分得分評卷人得分一、選擇題(共9題,共18分)1、關于生態(tài)系統的物質循環(huán)和能量流動敘述不正確的是()A.生產者可通過光合作用合成有機物,使能量從無機環(huán)境流入生物群落B.在一個食物網中碳元素主要以CO2的形式由一個營養(yǎng)級傳給下一個營養(yǎng)級C.能量在生物群落內的流動具有單向性和逐級遞減特點D.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huán)同時進行,相依相存,不可分割2、在分析生態(tài)系統的能量流動時經常涉及“攝入量”、“同化量”“糞便量”等說法,則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A.某一營養(yǎng)級生物的攝入量即同化量B.某一營養(yǎng)級生物的糞便量就是上一營養(yǎng)級生物流向分解者的能量C.輸入到某一營養(yǎng)級的能量即該營養(yǎng)級生物的同化量D.相鄰兩營養(yǎng)級生物中較高營養(yǎng)級與較低營養(yǎng)級生物的攝入量之比表示能量傳遞效率3、燕鸻是有名的食蟲鳥,尤其嗜吃蝗蟲。下圖中的甲乙兩條曲線分別表示燕鸻和蝗蟲當年的種群數量(Nt)和一年后的種群數量(Nt+1)之間的關系,虛線表示Nt+1=Nt。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A.研究燕鸻和蝗蟲的關系屬于群落層次的種間關系B.當蝗蟲種群數量處于S點時,年齡組成為穩(wěn)定型C.當燕鸻種群數量低于X點時,該種群數量會逐年上升D.當種群數量較少時,曲線乙的種群會在短時間內快速增長4、下列有關生態(tài)系統結構的敘述,正確的是()A.每種動物在生態(tài)系統中只能處在一個營養(yǎng)級上B.在生態(tài)系統的食物鏈中,營養(yǎng)級越高的生物體型就越大C.綠色植物都是生產者,動物不一定是消費者D.細菌和真菌都是分解者,分解者不參與食物鏈5、關于群落結構的敘述,錯誤的是()A.物種組成是區(qū)別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B.森林植物的分層與對光的利用有關C.表水層是浮游生物活動的主要場所D.陸地群落的水平結構通常是均勻的6、昆明滇池生態(tài)恢復成效顯著,闊別數十載的鸕鶿、野鴨重新出現,滇池又重現秀美風光。下列措施與生態(tài)恢復工程原理不符的是()A.開展“退塘、退田、退房、退人,還林、還濕、還湖”的“四退三還”工程B.開展傳播綠色生態(tài)理念、巡河愛湖護山活動和植樹造林美化綠化活動C.用法律手段禁止啤酒飲料、造紙、印染等產業(yè)的生產,以斷絕污染源頭D.建設撈魚河等多個濕地可有效對污水、污泥進行處理7、下列與種群、群落有關的表述正確的是()A.調査青蛙等活動范圍不大的動物的種群密度可以用樣方法B.將一種生物引入一個新環(huán)境中,在一定時期內,這個生物種群就會出現“J”型增長C.從山麓到山頂依次出現不同的森林類型,是群落的垂直結構D.對生活在同一個湖泊中的鰱魚和鯉魚來說,環(huán)境容納量是相同的8、種群數量特征是種群最重要的特征,下圖表示種群的數量特征間的關系。下列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A.①為年齡結構,可影響出生率和死亡率影響種群密度B.②為出生率和死亡率、遷入率和遷出率C.④為性別比例,可以影響出生率和死亡率D.③為種群數量,其增長方式在自然界中一般呈“S”形9、如圖所示為某生態(tài)系統的食物網,下列關于該食物網的敘述正確的是()
A.圖中該生態(tài)系統的組成成分,只缺少了非生物的能量B.食物網越復雜,生態(tài)系統抵抗外界干擾的能力就越強C.圖示食物網共有8條食物鏈,貓頭鷹占據4個營養(yǎng)級D.圖示食物網中不同生物之間的種間關系只有捕食評卷人得分二、多選題(共5題,共10分)10、為了控制和治理沙塵暴等異常氣候,必須在內蒙古高原和黃土高原種草植樹,下列有關此問題的說法,正確的是()A.要選擇一些耐干旱的樹種和草種B.選擇經濟林木和優(yōu)良牧草栽種,這樣既增加了植被的覆蓋率又獲得了較高的經濟效益C.注意林木和草種的多樣性,以提高人造林和人工草原的生態(tài)穩(wěn)定性D.有水利條件的地方,要有計劃地營造基本草場防護林,以林護草,草林結合11、下列關于“豐富度”的說法,正確的是()A.一個池塘中鯽魚的種群密度大于鯉魚的種群密度,則此池塘中鯽魚豐富度高于鯉魚B.甲池塘中的鯽魚種群數目多于乙池塘,則甲池塘中鯽魚豐富度高于乙池塘C.一片森林中的物種數目多于一片草原,則該森林的物種豐富度高于該草原D.不同的群落,物種豐富度不同12、如圖為自然環(huán)境中某生物種群數量變化曲線,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A.ab段種群數量增長迅速,說明這一階段沒有死亡個體B.cd段曲線波動的原因可能是該種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不斷變化C.過度捕撈會使魚類種群數量降到b點以下,使該物種資源面臨崩潰D.當監(jiān)測到三北防護林中松毛蟲的種群數量有超過b點接近c點的趨勢時,必須要發(fā)出警報并加大治蟲力度13、盤錦市是我國優(yōu)質稻米生產基地,也是中國北方規(guī)模較大的河蟹人工孵化和養(yǎng)殖基地。該市大力建設有機、綠色,無公害稻米生產基地,推進百萬畝優(yōu)質水稻工程,整合河蟹產業(yè)項目,形成了“稻蟹共生、一地兩用、一水兩養(yǎng)、一季三收”的高效立體生態(tài)綜合種養(yǎng)模式,為北方水稻主產區(qū)的農民開辟了一條增收致富的新途徑。以下關于“稻蟹共生”的分析,正確的是()A.蟹的糞便可以為水稻提供物質和能量B.“稻蟹共生”可以減少農藥和化肥的使用C.蟹呼吸釋放的CO2可供水稻進行光合作用D.蟹的活動有利于疏松土壤和物質循環(huán)14、如圖為深海冷泉生態(tài)系統部分食物網,其中的共生甲烷氧化菌可利用冷泉噴發(fā)的甲烷作為唯一的碳源和能源,通過與硫酸鹽還原菌組成的聯合體催化甲烷釋放能量。下列說法正確的有()
A.甲烷氧化菌在生態(tài)系統的成分可能是生產者和分解者B.海蝦和多毛類動物的種間關系為捕食和種間競爭C.流經該冷泉生態(tài)系統的總能量為生產者固定的太陽能總量,能量最終轉變?yōu)闊崮蹹.生活在冷泉中的冰蠕蟲具有重要的醫(yī)學研究價值,體現了生物多樣性的潛在價值評卷人得分三、填空題(共5題,共10分)15、概念:隨著時間的推移,一個群落被另一個群落_______的過程,就叫演替。16、______在生態(tài)系統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態(tài)系統_______的基礎。17、特點:在物質循環(huán)過程中,無機環(huán)境中的物質可以被生物群落______;能量流動則不同,能量在流經生態(tài)系統各營養(yǎng)級時,是______的,而且是_______的流動,而不是_______。18、能量在食物鏈中流動的形式:______19、群落的_______是區(qū)別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群落中______的多少稱為豐富度。評卷人得分四、實驗題(共3題,共15分)20、黃頂菊是繁殖能力極強的生態(tài)入侵植物;可造成本地植物減產,嚴重威脅我國生態(tài)環(huán)境和經濟發(fā)展。
(1)黃頂菊入侵地的植物;動物及微生物共同構成__________;黃頂菊屬于該生態(tài)系統成分中的__________。
(2)研究人員在同一實驗基地的相同土壤條件下進行種植實驗;實驗處理及結果見下表。
。組別處理土壤全磷g/kg土壤磷酸酶活性mg/(g·h)(該酶可參與有機磷降解)A空白組0.850.23B本地植物0.750.32C輕度入侵0.730.39D重度入侵0.640.54①上述實驗中A組的處理是___________。研究者用上述種植實驗代替野外實地檢測;目的是排除___________等無關變量對研究結果的干擾。
②據表可知黃頂菊入侵后;土壤發(fā)生的變化是__________。該變化可使黃頂菊在與本地植物的___________中占據明顯優(yōu)勢。
(3)土壤磷酸酶主要來自于微生物。研究人員推測:黃頂菊入侵后可能使得土壤中微生物的群落結構發(fā)生改變;他們利用上述實驗中A;D兩組的土壤盆栽本地植物旱稻,實驗處理及結果見圖。從圖中找出支持此推測的證據___________。
(4)進一步研究發(fā)現黃頂菊能分泌某種化學物質;使其根系周圍大量聚集可分泌高效磷酸酶的耐寒短桿菌。綜合上述研究,請將下列選項排序以解釋入侵植物導致本地植物減產的原因。
A.土壤磷酸酶等酶活性改變B.入侵植物分泌化學物質。
C.土壤微生物群落結構改變D.土壤營養(yǎng)成分發(fā)生變化。
外來植物入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入侵植物在競爭中占優(yōu)勢→本地植物減產。21、蟲是土壤中常見的動物;跳蟲形如跳蚤,彈跳靈活,體深灰色,在陰暗潮濕;有腐殖質存在的地方都可被發(fā)現。如圖是“土壤中小動物類群豐富度的研究”實驗中常用的兩種裝置,請回答下列問題。
(1)現要采集大量的跳蟲用于實驗室培養(yǎng),甲裝置試管中需要放置濕潤的棉花,理由是_____。
(2)若要用裝置乙采集大量的體型較小的動物作為標本保存,試管中需加入體積分數為70%的酒精溶液,目的是_____。
(3)甲裝置主要是利用土壤小動物趨_____、趨_____和避_____的習性進行采集。
(4)有人建議將甲裝置中的電燈放置于漏斗底部,跳蟲鉆出土壤樣品后再用攝子夾取收集,這一建議_____(填“不合理”或“合理”),理由是_____。22、互花米草是外來入侵植物;嚴重威脅我國濱海濕地生態(tài)系統??蒲腥藛T針對其入侵的原因與防治方法開展了相關研究。
(1)互花米草被列入我國首批外來入侵物種名單。嚴重的外來物種入侵會導致當地原有植物種類銳減,使___________降低甚至喪失。
(2)隨著快速生長的互花米草的引入,輸入生態(tài)系統的______增加,沿_____________流動,進而影響系統內其他生物的生物量。紅樹植物秋茄是分布于我國濱海濕地的一種本土植物,與互花米草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相似,二者的種間關系是___________。
(3)為探究互花米草適應濱海濕地的原因;研究人員對生活在不同鹽濃度下互花米草葉片和根中的保護酶SOD活性進行了檢測,結果如下圖:
研究結果顯示:葉片中SOD酶活性隨鹽濃度升高而___________,而根部SOD活性____________。表明互花米草在低鹽濃度下;產生較多的SOD酶適應濱海濕地環(huán)境。
(4)互花米草能通過向周圍環(huán)境分泌物質;抑制周圍植物的生長來提高自身的入侵能力,叫做化感作用。為了防治互花米草入侵,選取本地植物秋茄開展相關研究。制備不同濃度的互花米草浸提液,分別處理本地紅樹植物秋茄。一段時間后,檢測秋茄生長情況,結果如下圖。
結果表明:秋茄對互花米草化感作用的適應能力高,依據是___________。
(5)依據本實驗研究,為了防治互花米草的生態(tài)入侵,請為當地生態(tài)部門提出合理的建議___________。評卷人得分五、綜合題(共2題,共4分)23、為探討高寒牧區(qū)牧草生長季不同放牧強度對多年生混播人工草地的影響;研究人員曾對高寒牧區(qū)開展了牧牛放牧控制實驗,部分結果如下表所示。回答問題:
。放牧強度物種豐富度(種)植被地上生物量(g·m-2)對照24110.2輕度放牧31180.5中度放牧28126.9重度放牧23119.9(1)重度放牧區(qū)物種豐富度最低,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重度放牧和不放牧都會使高寒牧區(qū)物種豐富度下降,從保護生物多樣性的角度,這說明人類在自然資源的利用上應___________________。
(2)某同學根據生態(tài)系統的概念認為高寒牧區(qū)是一個生態(tài)系統,其判斷依據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表中結果,請給出保護高寒牧區(qū)生態(tài)系統穩(wěn)定性的可行性措施和依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4、群落結構在其前期形成過程中;生物因素起著重要作用,其中作用最大的是種間競爭和捕食。回答下列問題:
(1)生態(tài)位是指一個種群在生態(tài)系統中,在時間和空間上所占據的位置及其與相關種群之間的功能關系與作用。群落中的種間競爭出現在生態(tài)位比較_____(填“近”或“遠”)的種群之間,原因是_____。
(2)捕食者可分為泛化種(可吃多種類型的食物且數量多的生物往往被捕食的概率更大)和特化種(僅攝取一種類型的食物)。對于泛化種來說,捕食通??梢源龠M物種多樣性的提高,原因是_____。對于特化種來說,根據被選食的物種是優(yōu)勢種還是劣勢種而有所不同,如果被選擇的是_____則捕食能提高物種多樣性;反之,物種多樣性會呈現下降趨勢。
(3)群落中負反饋調節(jié)的實例比比皆是,是維持生態(tài)系統穩(wěn)定性的關鍵,提高生態(tài)系統的穩(wěn)定性,一方面要控制人類對生態(tài)系統的干擾程度,另一方面對人類利用強度較大的生態(tài)系統應實施相應的_____投入,保證生態(tài)系統內部結構和功能的協調。參考答案一、選擇題(共9題,共18分)1、B【分析】【分析】
碳在生物群落和無機環(huán)境之間的循環(huán)主要是以二氧化碳的形式進行的。大氣中的二氧化碳能夠隨大氣環(huán)流在全球范圍內流動;因此,碳循環(huán)具有全球性。
【詳解】
A;生產者可通過光合作用合成有機物;將光能轉化為化學能儲存在有機物中,使能量從無機環(huán)境流入生物群落,A正確。
B;在一個食物網中碳元素主要以有機物的形式由一個營養(yǎng)級傳給下一個營養(yǎng)級;B錯誤;
C;能量流動具有單向性和逐級遞減特點;C正確;
D;生態(tài)系統的功能中;物質循環(huán)和能量流動同時進行、相互依存,不可分割,D正確。
故選B。2、C【分析】【分析】
1.某一營養(yǎng)級的攝入量=糞便量+同化量;其中糞便中的能量是該營養(yǎng)級未同化的能量;
2.某一營養(yǎng)級(最高營養(yǎng)級除外)能量的去向:(1)自身呼吸消耗(一部分以熱能形式散失;一部分用于生長;發(fā)育、繁殖等生活活動);(2)流向下一個營養(yǎng)級;(3)被分解者利用;(4)未被利用。
【詳解】
A;某一營養(yǎng)級生物的攝入量-糞便量=同化量;A錯誤;
B;某一營養(yǎng)級生物的糞便量是上一個營養(yǎng)級生物同化量的一部分;B錯誤;
C;某營養(yǎng)級生物同化的能量是指上一營養(yǎng)級流入該營養(yǎng)級的總能量;C正確;
D;相鄰兩營養(yǎng)級生物中較高營養(yǎng)級與較低營養(yǎng)級生物的同化量之比表示能量傳遞效率;D錯誤。
故選C。
【點睛】
結合生態(tài)系統的能量流動中關于營養(yǎng)級攝入量及同化量分析選項。3、C【分析】【分析】
甲乙兩條曲線分別表示燕鸻和蝗蟲當年的種群數量(Nt)和一年后的種群數量(Nt+1)之間的關系,Nt+1與Nt比值大于1;說明種群數量增加;該比值等于1,說明種群數量不變;該比值小于1,說明種群數量減少。
【詳解】
A;燕鸻和蝗蟲的關系屬于群落層次種間關系中的捕食關系;A正確;
B、當蝗蟲種群數量處于S點時,Nt+1=Nt;種群數量保持不變,說明年齡組成為穩(wěn)定型,B正確;
C、當燕鸻種群數量低于X點時,Nt+1與Nt比值小于1;說明該種群數量的變化趨勢是逐年下降,C錯誤;
D、由圖可知,曲線乙在種群數量較少的情況下,Nt+1與Nt比值較大;增長速度較快,D正確。
故選C。
【點睛】4、C【分析】【分析】
1;生態(tài)系統的組成成分:(1)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無機環(huán)境);(2)生產者:主要是綠色植物;還有少數化能合成型生物,如硝化細菌;(3)消費者:主要是動物,還有少數營寄生生活的微生物;(4)分解者:主要是指營腐生生活細菌和真菌,還有少數動物,如蚯蚓、屎殼郎等。
2;生態(tài)系統的營養(yǎng)結構:食物鏈和食物網.同一種生物在不同食物鏈中;可以占有不同的營養(yǎng)級.植物(生產者)總是第一營養(yǎng)級;植食性動物(即一級/初級消費者)為第二營養(yǎng)級;肉食性動物和雜食性動物所處的營養(yǎng)級不是一成不變的。
【詳解】
A;由于消費者可以從不同的生物獲得能量;因此在生態(tài)系統中可以處在不同的營養(yǎng)級,A錯誤;
B;在生態(tài)系統的食物鏈中;營養(yǎng)級的高低與體型的大小沒有必然關系,如高營養(yǎng)級的狼與低營養(yǎng)級的水牛的體型,B錯誤;
C;綠色植物能進行光合作用;都是生產者,動物不一定是消費者,也可能是分解者,如蚯蚓,C正確;
D;營腐生生活的細菌是分解者;有些細菌可以是生產者,如硝化細菌,還有些細菌可以是消費者,如寄生細菌,分解者不參與食物鏈,D錯誤。
故選C。
【點睛】5、D【分析】【分析】
群落由許多種群構成;研究種群是研究群落的基礎;群落水平上研究的問題有群落的豐富度;空間結構和群落的演替等;任何一個群落中,物種都是通過一定的聯系聚集在一起的,不同群落的物種數目一般是不同的。
【詳解】
A;群落的物種組成即豐富度;是區(qū)別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A正確;
B;森林植物在垂直結構上具有分層現象;分層與對光的利用有關,可以充分利用光能,提高光合速率,B正確;
C;表水層陽光豐富;水生植物種類較多,水生動物種類也較多,是浮游生物活動的主要場所,C正確;
D;陸地群落水平分布通常出現斑狀塊或鑲嵌分布;D錯誤。
故選D。6、C【分析】【分析】
生態(tài)工程的基本原理:
(1)物質循環(huán)再生原理:物質能在生態(tài)系統中循環(huán)往復;分層分級利用;
(2)物種多樣性原理:物種繁多復雜的生態(tài)系統具有較高的抵抗力穩(wěn)定性;
(3)協調與平衡原理:生態(tài)系統的生物數量不能超過環(huán)境承載力(環(huán)境容納量)的限度;
(4)整體性原理:生態(tài)系統建設要考慮自然;經濟、社會的整體影響;
(5)系統學和工程學原理:系統的結構決定功能原理:要通過改善和優(yōu)化系統結構改善功能;系統整體性原理:系統各組分間要有適當的比例關系;使得能量;物質、信息等的轉換和流通順利完成,并實現總體功能大于各部分之和的效果,即“1+1>2”。
【詳解】
A;開展“退塘、退田、退房、退人;還林、還濕、還湖”的“四退三還”工程是針對昆明滇池的生態(tài)恢復工程,符合生態(tài)工程的基本原理,A正確;
B;開展傳播綠色生態(tài)理念、巡河愛湖護山活動和植樹造林美化綠化活動遵循整體性原理、協調與平衡原理;B正確;
C;用法律手段禁止啤酒飲料、造紙、印染等產業(yè)的生產;一方面會嚴重阻滯經濟的發(fā)展,另一方面也不能達到斷絕污染源頭的目的,C錯誤;
D;建設撈魚河等多個濕地可有效對污水、污泥進行處理體現了整體性原理、協調與平衡原理;D正確。
故選C。7、A【分析】【分析】
種群的特征包括種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遷入率和遷出率、年齡組成和性別比例。其中;種群密度是種群最基本的數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對種群數量起著決定性作用;年齡組成可以預測一個種群數量發(fā)展的變化趨勢。
【詳解】
A;樣方法適用于植物和活動能力弱、活動范圍小的動物;調查青蛙等活動范圍不大的動物的種群密度,可以用樣方法,A正確;
B;外來物種進入新環(huán)境初期;如果適應環(huán)境,而且沒有天敵和資源較豐富等原因,在一定時期內出現“J”型增長,B錯誤;
C;從山麓到山項依次出現不同的森林類型;這是由于溫度引起的,屬于群落的水平結構,C錯誤;
D;環(huán)境容納量是指在環(huán)境條件不被破壞的情況下;種群所能維持的最大數量,對生活在同一湖泊的鰱魚和鯉魚來說屬于不同的物種,面臨的食物與天敵不同,故其環(huán)境容納量也是不同的,D錯誤。
故選A。8、C【分析】【分析】
種群的數量特征包括種群密度;生率和死亡率、遷入率和遷出率、年齡組成和性別比例;其中種群密度是最基本的數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遷入率和遷出率決定種群密度的大小,性別比例直接影響種群的出生率,年齡結構預測種群密度變化。
【詳解】
A;據圖可知;①可以預測變化方向,故表示年齡結構,可通過影響出生率和死亡率影響種群密度,A正確;
B;②對于種群密度起決定作用;故為出生率和死亡率、遷入率和遷出率,可直接影響種群密度,對其起決定作用,B正確;
C;④表示性別比例;主要通過影響種群的出生率影響種群密度,C錯誤;
D;③為種群數量;由于環(huán)境資源有限等原因,其增長方式在自然界中一般呈“S”形,D正確。
故選C。9、B【分析】【分析】
一條食物鏈的起點為生產者;終點為最高營養(yǎng)級;不被其他生物捕食的捕食者,食物鏈縱橫交錯連接成食物網。
【詳解】
A;該生態(tài)系統中的組成成分缺少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及分解者;A錯誤;
B;食物網越復雜;生態(tài)系統抵抗外界干擾的能力就越強,B正確;
C;食物網共有9條食物鏈;貓頭鷹占據三、四、五、六共四個營養(yǎng)級,C錯誤;
D;圖示食物網中不同生物的種間關系可能有捕食和種間競爭關系;D錯誤。
故選B。二、多選題(共5題,共10分)10、A:C:D【分析】【分析】
內蒙古高原和黃土高原主要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問題是水土流失嚴重;導致水土流失嚴重的主要自然原因是土質疏松,植被稀少,夏季暴雨多等,治理高原水土流失采用的措施是:植樹造林,修建梯田,退耕還林還牧;修擋土壩等。
【詳解】
A;由于內蒙古高原和黃土高原干旱缺水;環(huán)境條件惡劣,大面積種草植樹,要選擇一些耐干旱的樹種和草種,A正確;
B;該地區(qū)首先要解決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問題;故此處應優(yōu)先考慮生態(tài)效益,而不是經濟效益,B錯誤;
C;注意林木和草種的多樣性;提高生態(tài)系統的自動調節(jié)能力,以提高人造林和人工草原的生態(tài)穩(wěn)定性,C正確;
D;在水利條件好的地方;要有計劃地營造草場防護林,以林護草,草林結合,形成營養(yǎng)結構合理、抵抗力穩(wěn)定性強的人工草原和人工林,D正確。
故選ACD。11、C:D【分析】【分析】
物種豐富度是指一定地域面積內物種的數目。種群密度是指單位面積或單位體積內的同種生物的個體數目。
【詳解】
A;豐富度屬于群落的概念;而池塘中的鯽魚屬于種群,A錯誤;
B;甲池塘中的鯽魚種群數目多于乙池塘;則甲池塘中鯽魚種群密度高于乙池塘,B錯誤;
C;群落中物種數目的多少反映了群落的豐富度;一片森林中的物種數目多于一片草原,則該森林的物種豐富度高于該草原,C正確;
D;不同的群落;物種的豐富度也不同,D正確。
故選CD。12、A:D【分析】【分析】
分析題圖:曲線表示S型曲線,達到K值(c點)后,種群增長率為0,若不考慮遷入與遷出,則出生率與死亡率相當;在K/2(b點)處;種群增長率最大。
【詳解】
A、ab段種群數量增長迅速;說明這一階段出生率大于死亡率,并不是沒有死亡個體,A錯誤;
B;cd段曲線波動的原因是種群的出生率和死率不斷變化;使得種群數量出現波動,B正確;
C、過度捕撈會使魚類種群數量降到b點以下;種群數量急劇減少,使該物種資源面臨崩潰,C正確;
D、當監(jiān)測到三北防護林中松毛蟲的種群數量有超過a點接近b點的趨勢時,因b點種群數量為K/2;種群增長速率最大,要發(fā)出警報并加大治蟲力度,D錯誤。
故選AD。13、B:C:D【分析】【分析】
糞便中的有機物不能被生產者直接利用;需要經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將有機物分解成無機物才能吸收利用。
【詳解】
A;蟹的糞便被土壤里的微生物分解為無機物;可為水稻提供礦質元素,但不能提供能量,A錯誤;
B;“稻蟹共生”生產模式中;蟹的作用是除草、除害蟲,提供肥料,與單純種植水稻相比,“稻蟹共生”可以減少農藥和化肥的使用,B正確;
C;蟹進行呼吸作用會釋放二氧化碳;水稻作為生產者可以利用二氧化碳進行光合作用,C正確;
D;蟹的活動有利于疏松土壤;增加土壤中的氧氣含量,能夠促進分解者分解有機物為無機物,重新共給生產者利用,促進生態(tài)系統的物質循環(huán),D正確。
故選BCD。14、A:B【分析】【分析】
生態(tài)系統的結構包括生態(tài)系統的組成成分和營養(yǎng)結構;組成成分又包括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營養(yǎng)結構就是指食物鏈和食物網。生產者主要指綠色植物和化能合成作用的生物,消費者主要指動物,分解者指營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和動物。
【詳解】
A;據題意可知;共生甲烷氧化菌可利用冷泉噴發(fā)的甲烷作為唯一的碳源和能源,當共生甲烷氧化菌利用甲烷合成有機物是其作為生產者,當共生甲烷氧化菌直接利用甲烷中能源時其作為分解者,A正確;
B;由圖可知;海蝦和多毛類動物的種間關系為捕食(海蝦不是共生多毛類動物)和種間競爭(二者共同食物來源有貽貝類和管狀蠕蟲類),B正確;
C;流經該冷泉生態(tài)系統的總能量為甲烷和硫酸鹽釋放的能量;C錯誤;
D;生活在冷泉中的冰蠕蟲具有重要的醫(yī)學研究價值;醫(yī)學研究價值為直接價值,D錯誤。
故選AB。三、填空題(共5題,共10分)15、略
【解析】代替16、略
【解析】①.負反饋調節(jié)②.自我調節(jié)能力17、略
【分析】【分析】
【詳解】
略【解析】反復利用逐級遞減單方向循環(huán)18、略
【分析】【分析】
【詳解】
略【解析】化學能19、略
【解析】①.物種組成②.物種數目四、實驗題(共3題,共15分)20、略
【分析】【分析】
群落是指生活在一定區(qū)域內的所有生物個體;包括動物;植物和微生物。生態(tài)系統是由生物群落與它的無機環(huán)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統一整體。生產者是生態(tài)系統的“基石”,包括綠色植物、光合細菌和藍藻、化能合成細菌等。
【詳解】
(1)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等生命成分共同組成群落;加上非生物部分就是生態(tài)系統。黃頂菊是植物,故屬于生產者。
(2)①空白對照組不種植任何植物。②野外實地因地理條件和周圍環(huán)境影響;土壤內物質含量必然有差異。用上述種植實驗代替野外實地檢測,目的是排除外界環(huán)境等無關變量對研究結果的干擾。
②據表可知黃頂菊入侵后;土壤發(fā)生的變化是含磷量降低,土壤磷酸酶活性增大。該變化可使黃頂菊在與本地植物的競爭中占據明顯優(yōu)勢。
(3)D組植物滅菌后植株高度明顯高于未滅菌的;A組則相反,說明入侵后土壤菌落不適合植物生長,D組與A組對比可見,未滅菌時D組植物高度低于A組,說明入侵后土壤菌落結構發(fā)生改變。
(4)由題意可知;黃頂菊能分泌某種化學物質(B),在根周圍聚集可分泌高效磷酸酶的細菌(C),這些細菌分泌磷酸酶(A)使土壤全磷量降低(D),本地植物可利用的磷被黃頂菊侵占,使黃頂菊在與本地植物的競爭中占優(yōu)勢,最終導致本地植物減產,即B→C→A→D。
【點睛】
實驗過程中要遵循單一變量原則,控制無關變量要做到相同且適宜?!窘馕觥咳郝渖a者不種植任何植物外界環(huán)境含磷量降低,土壤磷酸酶活性增大競爭黃頂菊入侵后,未滅菌狀態(tài)下旱稻株高明顯低于未入侵時,說明黃頂菊改變了微生物群落結構BCAD21、略
【分析】圖中甲裝置利用土壤小動物具有趨暗;避高溫、趨濕的習性進行采集。調查土壤動物豐富度采用取樣器取樣法;樣方法用于調查植物的豐富度,觀察肉眼難識別的小動物使用放大鏡;統計土壤動物豐富度:記名計算法和目測估計法,據此解答。
【詳解】
(1)濕潤的棉花模擬了土壤濕潤的環(huán)境;利于跳蟲存活,故則甲裝置內最好裝入的是濕潤的棉花。
(2)70%的酒精溶液可以殺死并保存動物標本;防止腐爛,則乙裝置內最好裝入的是70%的酒精溶液。
(3)甲裝置為誘蟲器裝置;利用了土壤中小動物具有趨暗;避高溫、趨濕的習性的原理。
(4)依據題干信息“跳蟲形如跳蚤;彈跳靈活”可知,跳蟲彈跳靈活,用攝子不容易夾取,因此不建議將甲裝置中的電燈放置于漏斗底部,跳蟲鉆出土壤樣品后再用攝子夾取收集。
【點睛】
本題結合實驗圖示,意在考查考生分析題圖獲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能理解所學知識要點,把握知識間內在聯系的能力;能運用所學知識與觀點,通過比較、分析與綜合等方法對某些生物學問題進行解釋、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斷或得出正確的結論?!窘馕觥繚衩藁M了土壤濕潤環(huán)境,利于跳蟲存活殺死并保存動物暗濕(前兩空答案順序可顛倒)高溫(或熱)不合理跳蟲彈跳靈活,用攝子不容易夾取22、略
【分析】【分析】
互花米草是外來入侵植物;繁殖速度很快,通過競爭作用減少其他植物的數量,進而影響生物多樣性,嚴重威脅我國濱海濕地生態(tài)系統,可以利用種間關系的原理來抑制互花米草的繁殖。
【詳解】
(1)生物多樣性包括遺傳多樣性;物種多樣性和生態(tài)系統多樣性;由題意可知嚴重的外來物種入侵會導致當地原有植物種類銳減,降低物種豐富度,使生物多樣性低甚至喪失。
(2)互花米草能快速繁殖;作為生產者,互花米草能通過光合作用固定太陽能,故引入互花米草之后,輸入生態(tài)系統的總能量會增加,生產者固定的太陽能通過捕食關系流到其他生物體內,即沿著食物鏈和食物網流動。由題意可知,紅樹植物秋茄與互花米草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相似,說明兩者對資源的需求相似度較大,推測二者的種間關系是種間競爭。
(3)該實驗自變量為NaCl濃度和植物器官;因變量為中SOD酶活性,SOD酶對植物的生存具有保護作用。隨著NaCl濃度的升高,葉片中SOD酶活性隨鹽濃度升高而升高,而根部SOD活性先升高后下降,在較低NaCl濃度范圍內,互花米草的SOD酶活性均高于NaCl濃度為0的對照組,說明互花米草會產生多的SOD酶適應濱海濕地環(huán)境。
(4)隨著互花米草浸提液濃度的升高;秋茄鮮重先升高后下降,經互花米草浸提液培養(yǎng)的秋茄鮮重均高于對照組,其中互花米草浸提液濃度為60%的一組秋茄鮮重最大,該結果說明秋茄對互花米草化感作用的適應能力高。
(5)結合本實驗關于在不同鹽濃度對互花米草葉片和根中的保護酶SOD活性的研究以及不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宜賓市荒山土地承包合同范本
- 動漫作品授權合作合同范本
- 企業(yè)用人正式合同范例
- 淺析京劇發(fā)聲與民歌唱法美聲唱法的關系
- 加盟押金店合同范例
- 2025年度市政道路施工建設投資合作協議
- MW光伏電站項目EC總承包合同范本
- 三方合租協議合同范本
- 制砂機租賃合同范本
- 保險內勤銷售合同范例
- 餐飲服務與管理(高職)PPT完整全套教學課件
- 成人學士學位英語1000個高頻必考詞匯匯總
- 2023年菏澤醫(yī)學專科學校單招綜合素質模擬試題及答案解析
- 常見食物的嘌呤含量表匯總
- 人教版數學八年級下冊同步練習(含答案)
- SB/T 10752-2012馬鈴薯雪花全粉
- 2023年湖南高速鐵路職業(yè)技術學院高職單招(英語)試題庫含答案解析
- 濕型砂中煤粉作用及檢測全解析
- 積累運用表示動作的詞語課件
- 機動車登記證書英文證書模板
- 第8課《山山水水》教學設計(新人教版小學美術六年級上冊)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