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五章人類面臨的環(huán)境問題與可持續(xù)發(fā)展第一節(jié)人類面臨的主要環(huán)境問題訓練含解析中圖版必修第二冊_第1頁
2024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五章人類面臨的環(huán)境問題與可持續(xù)發(fā)展第一節(jié)人類面臨的主要環(huán)境問題訓練含解析中圖版必修第二冊_第2頁
2024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五章人類面臨的環(huán)境問題與可持續(xù)發(fā)展第一節(jié)人類面臨的主要環(huán)境問題訓練含解析中圖版必修第二冊_第3頁
2024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五章人類面臨的環(huán)境問題與可持續(xù)發(fā)展第一節(jié)人類面臨的主要環(huán)境問題訓練含解析中圖版必修第二冊_第4頁
2024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五章人類面臨的環(huán)境問題與可持續(xù)發(fā)展第一節(jié)人類面臨的主要環(huán)境問題訓練含解析中圖版必修第二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6-第一節(jié)人類面臨的主要環(huán)境問題時間:45分鐘滿分:100分探究點題號環(huán)境問題的分類及成因1,2,3,4,5,6主要環(huán)境問題7,8,9,10,11,12,13,14一、選擇題(共12小題,每小題4分,共48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目要求)下圖為大西洋西部某島嶼略圖,該島人口約2000人,氣候寒濕,為純牧業(yè)區(qū)。讀圖,完成1~2題。1.該島居民最擔憂的環(huán)境問題是()A.淡水枯竭B.氣候變暖C.臭氧層破壞D.酸雨危害答案B解析該島受海洋影響深刻,氣候潮濕,淡水資源豐富,A項錯誤;臭氧層破壞對兩極地區(qū)及青藏地區(qū)影響深刻,解除C項;地域狹小,缺乏現代工業(yè),受酸雨危害程度低,D項錯誤;島嶼周邊地勢低,氣候變暖導致海平面上升,會使島嶼面積減小,居住環(huán)境受限,故氣候變暖是該島居民最擔憂的環(huán)境問題,B項正確。2.近十幾年來,島嶼上生物種類呈快速削減趨勢,其主要緣由是()A.島嶼封閉B.地形單調C.人類破壞D.降水過多答案C解析近十幾年來,島嶼的地形、封閉性及降水量等自然條件不會發(fā)生大的改變,因而生物種類快速削減的主要緣由是人類破壞,C項正確。讀北美洲大型哺乳動物和鳥類物種數量改變示意圖,完成3~4題。3.人類到達后該地物種銳減的主要緣由是()A.自然災難B.原有棲息地破壞C.氣候改變D.小行星撞擊答案B解析讀圖可知,人類到達后該地物種銳減。人類過度開墾和捕獵使得該地動物的原有棲息地被破壞,導致物種銳減,故B項正確。4.按環(huán)境問題的性質劃分,物種銳減屬于()A.生態(tài)破壞問題B.環(huán)境污染問題C.自然資源枯竭問題D.環(huán)境污染演化而來的問題答案A解析人類過度開發(fā)利用自然環(huán)境和自然資源,導致生物物種削減,故物種銳減屬于生態(tài)破壞,A項正確?!盁摹笔怯《饶嵛鱽喌膫鹘y(tǒng)農耕方式,放一把火將郁郁蔥蔥的熱帶雨林燒成“空地”,并利用燃燒的灰燼作為“自然”肥料。除林區(qū)農夫傳統(tǒng)的燒荒種植外,大量種植棕櫚樹的農場和其他種植園的濫伐濫墾,是造成印度尼西亞熱帶雨林消逝速度加快的兩大主要緣由。據此回答5~6題。5.印度尼西亞熱帶雨林消逝速度加快的主要緣由是()①林區(qū)農夫燒荒種植②大量種植棕櫚樹的農場和其他種植園的濫伐濫墾③氣候惡化,頻繁發(fā)生洪災,大量原始森林被沉沒④沿海城市人口激增,大量居民遷居雨林深處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答案A解析結合材料可知,印度尼西亞熱帶雨林消逝速度加快的主要緣由是林區(qū)農夫燒荒種植和大量種植棕櫚樹的農場和其他種植園的濫伐濫墾。6.印度尼西亞熱帶雨林消逝速度加快,可能引起的環(huán)境問題主要是()①水土流失,河流含沙量增大②寶貴的野生動物遭劫,生物多樣性削減③沙塵暴急劇增加,風沙危害嚴峻④引發(fā)世界性的人口流淌,該地人口急劇增加A.③④B.②③C.①②D.①③答案C解析熱帶雨林被破壞會導致氣候異樣,旱澇失調,洪水頻發(fā),水土流失加劇,河流含沙量增大;植被破壞導致雨林物種的大量滅亡,生物多樣性削減,①②正確。干旱、半干旱地區(qū)植被破壞,會使沙塵暴增加,風沙危害嚴峻,熱帶雨林地區(qū)降水多,氣候潮濕;熱帶雨林區(qū)高溫多雨,不適合人類居住,不會產生人口急劇增加,③④錯誤。故選C項。重金屬污染,是威逼人類身體健康的“隱形殺手”,下圖為重金屬污染物進入人體的路徑示意圖。讀圖,回答7~8題。7.會產生重金屬污染的生產活動有()①種植水稻②煤炭燃燒③銅礦冶煉④飼養(yǎng)家禽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B解析依據污染物進入人體路徑圖可知,化石燃料的燃燒和有色金屬冶煉是產生重金屬污染物的主要生產活動,即煤炭燃燒和銅礦冶煉會產生重金屬污染。8.重金屬污染物進入人體的途徑有()①呼吸②飲泉③食菜④吃雞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D解析依據污染物進入人體路徑圖可知,重金屬污染物進入人體的途徑有:來自周邊環(huán)境,從環(huán)境中攝取和從食物中(水、蔬菜和家禽)攝取,重金屬污染物不會從空氣進入人體。2024年冬奧會將在北京市和河北省張家口市聯合實行,據報道,為滿意冬奧會需求,延慶小海坨山區(qū)將依托現有山體地形修建臨時場地設施:小海坨坐落于北京松山國家級自然愛護區(qū),境內有多種國家級愛護動植物,其中大花杓蘭為國家一級愛護植物,數量不多,且因花大、具有極高的欣賞價值而倍遭采摘、盜挖,其種群逐年減小,有學者擔憂冬奧會場地建設會進一步破壞動植物生存壞境。據此完成9~10題。9.大花杓蘭成為國家一級愛護植物,這體現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問題是()A.森林資源匱乏B.草場退化C.水土流失D.生物多樣性削減答案D解析大花杓蘭成為國家一級愛護植物,是因其數量不多,種群逐年減小,這是生物多樣性削減的體現,故D項正確。10.大花杓蘭種群數量極少的主要緣由有()①大花杓蘭生長的環(huán)境遭破壞②水土流失③土地退化④人類高強度的采挖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D解析據材料“數量不多,且因花大、具有極高的欣賞價值而倍遭采摘、盜挖,其種群逐年減小”“有學者擔憂冬奧會場地建設會進一步破壞動植物生存壞境”可知,大花杓蘭種群數量極少與人類高強度的采挖、生長的環(huán)境遭破壞有關,故D項正確。讀圖,完成11~12題。11.畫面所示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問題是()A.森林砍伐B.草場退化C.土壤污染D.沙塵暴答案A解析圖中顯示的是濫砍森林的行為,屬于生態(tài)破壞。12.若畫面中的情景出現在我國江南地區(qū),該生態(tài)環(huán)境問題會帶來的后果有()①林產品短缺②珍稀動物削減③旱澇、泥石流等自然災難加?、艹粞鯇悠茐腁.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答案D解析森林具有涵養(yǎng)水源、保持水土、維護生物多樣性、調整氣候等生態(tài)功能和供應林副產品等經濟功能。我國江南丘陵山區(qū)的森林遭到破壞會導致旱澇、泥石流、滑坡等自然災難加劇,同時還會影響生物的多樣性,也會出現林產品短缺。二、綜合題(共2小題,共52分)13.閱讀資料,回答下列問題。(24分)PM2.5是指大氣中直徑小于或等于2.5μm的顆粒物,顆粒直徑只有一根頭發(fā)絲的1/20,又稱“可入肺顆?!?。人吸入過多的PM2.5可引起多種疾病。世界衛(wèi)生組織舉薦的環(huán)境空氣質量指導值中,PM2.5為10μm/m3。下表為我國華北某城市冬季監(jiān)測采樣點環(huán)境狀況和PM2.5監(jiān)測濃度。采樣點采樣點環(huán)境狀況PM2.5(μg/m3)甲學校。東、北、西約1000m處各有一條車流量較大的馬路140乙老城改建區(qū)。南面、西南面約1000m是煤礦,北臨車流量較大的馬路160丙步行街。緊鄰車流量較小的馬路70丁居民區(qū)。緊鄰大型集市、交通繁忙區(qū),東北約500m有一熱電廠170戊煤化工區(qū)。東鄰車流量較大的國道340(1)與世界衛(wèi)生組織舉薦值相比,所列采樣點的PM2.5濃度均已超標。歸納監(jiān)測點PM2.5污染物可能的主要來源。(4分)(2)一般而言,大氣中的PM2.5濃度除與污染源有關外,還會受哪些氣象因素影響?如何影響?(12分)(3)大氣中的PM2.5除影響人體健康外,還會對大氣環(huán)境產生哪些影響?(8分)答案(1)機動車尾氣排放;企業(yè)和居民燃煤。(2)大氣中PM2.5濃度還與風速、氣溫、降水等因素有關。風速:風速較大時,可以降低PM2.5濃度;反之,PM2.5簡單積聚。氣溫:近地面氣溫較高時,大氣對流作用加劇,可以降低PM2.5濃度;反之,大氣出現逆溫層,PM2.5不易擴散。降水:降水有利于降低PM2.5濃度。(3)利于水汽凝聚,形成云霧和降水;減弱部分太陽輻射和阻擋地面輻射,影響氣溫;污染大氣,降低能見度。解析第(1)題,從材料中“馬路”“熱電廠”“煤化工”等信息可歸納答案。第(2)題,從氣溫、風速、降水對污染物擴散的影響角度去分析。第(3)題,對大氣環(huán)境的影響應從氣溫、降水、能見度等方面去分析。14.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8分)煤、石油、自然氣燃燒后的CO2排放量差別很大,燃煤的CO2排放量最大,自然氣作為汽車燃料時,尾氣中排放的CO2比燃油汽車少90%,還可降低40%的噪聲,而且不會產生苯、鉛等致癌物質。圖一為全球大氣中人為產生的CO2排放量和平均氣溫的改變。圖二為世界主要排放CO2國家的人均CO2排放量。(1)圖中兩條曲線之間的總體關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緣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分)(2)大氣中CO2含量增加除與________消費的增加有關外,還與________面積的削減有關。(4分)(3)全球變暖引起海平面上升外,還會引起世界和地區(qū)__________________的改變,進而導致世界各國________的改變。例如對中緯度溫帶地區(qū)農業(yè)生產的影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分)(4)CO2排放量的增加主要是由于________(“發(fā)達”或“發(fā)展中”)國家所致。目前和今后CO2排放量可能將要快速增加的是________(“發(fā)達”或“發(fā)展中”)國家。(4分)答案(1)隨著CO2排放量的增加,全球平均氣溫上升CO2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