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學年江蘇省蘇州市高一(下)期末物理試卷(解析版)_第1頁
2024-2025學年江蘇省蘇州市高一(下)期末物理試卷(解析版)_第2頁
2024-2025學年江蘇省蘇州市高一(下)期末物理試卷(解析版)_第3頁
2024-2025學年江蘇省蘇州市高一(下)期末物理試卷(解析版)_第4頁
2024-2025學年江蘇省蘇州市高一(下)期末物理試卷(解析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4?2025學年江蘇省蘇州市高一(下)期末物理試卷

一、單項選擇題:本題共7小題,每小題3分,共計21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意.

1.真空中,相距I■的兩點電荷間庫侖力的大小為F.當它們間的距離變?yōu)?r時,庫侖力的大小變?yōu)?/p>

()

A.B.工FC.2FD.4F

4r2

2.下列說法符合史實的是()

A.開普勒發(fā)覺了萬有引力定律

B.卡文迪許發(fā)覺了行星運動規(guī)律

C.牛頓第一次在試驗室里測出了萬有引力常量

D.法拉利提出一種場的觀點,認為在電荷四周存在著由電荷產生的電場

3.中學生小明騎自行車以5m/s的速度沿平直馬路勺速行駛,若騎行過程中所受阻力恒為車和人總

重的0.02倍,取重力加速度g=10m/s2,依據估算,小明騎此自行車做功的平均功率最接近的數(shù)值是

()

A.8WB.80WC.800WD.8kW

4.如圖所示,在電場中隨意取一條電場線,電場線上的a,b兩點相距為d,其中a點場強大小為E,

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b

A.a點的場強肯定大于b點的場強

B.a點的場強肯定等于b點的場強

C.a點的電勢肯定大于b點的電勢

D.a,b兩點電勢差肯定等于Ed

5.如圖所示,在距水平地面H和4H高度處,同時將質量相同的a,b兩小球以相同的初速度vo水

平拋出,不計空氣阻力,則以下推斷正確的是()

A.兩小球同時落地

B.兩小球落地速度方向相同

C.a,b兩小球水平位移之比為1:2

D.a,b兩小球水平位移之比為1:4

6.靜止在地面上的物體在豎直向上的恒力作用下上升,在某?高度撤去恒力.不計空氣阻力,在整

個上升過程中,物體機械能隨高度變更的關系是()

7.美國耶魯高校的探討人員最近發(fā)覺一顆新的星球,通過觀測發(fā)覺該星球的半徑是地球的2倍,質

量是地球的8倍,假設該星球有一顆近地衛(wèi)星,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該星球的密度是地球密度的2倍

B.該星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是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的4倍

C.該星球的近地衛(wèi)星的速度是地球近地衛(wèi)速度的4倍

D.該星球的近地衛(wèi)星周期跟地球的近地衛(wèi)星周期相等

二、多項選擇題:本題共6小題,每小題4分,共計24分,每小題有多個選項符合題意,全部選對

的得4分,選對但不全的得2分,錯選或不答的得。分.

8.一著陸傘在勻速下降過程中突然遇到水平方向吹來的風,若風速越大,則著陸傘()

A.下落的時間越短B.下落的時間不變

C.落地時速度越小D.落地時速度越大

9.一圓盤可繞通過其中心且垂直于盤面的豎直軸轉動,現(xiàn)在圓盤上放置一個木塊,當圓盤勻速轉動

時,木塊隨圓盤一起運動,如圖所示,那么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木塊受到重力、支持力、摩擦力、向心力的作用

B.木塊受到重力、支持力、摩擦力的作用

C.木塊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始終是指向圓盤中心

D.木塊受到的摩擦力,方向與木塊的運動速度方向相反

10.在探討平行板電容器電容的試驗中,電容器的A、B兩極板帶有等量異種電荷,A板與靜電計

連接,如圖所示.試驗中可能視察到的現(xiàn)象是()

A.增大A、B板間的距離,靜電計指針張角變小

B.減小A、B板間的距離,靜電計指針張角變小

C.把B板向上平移,減小A、B板的正對面積,靜電計指針張角變小

D.在A、B板間放入一介質板,靜電計指針張角變小

II.如圖所示,長度相同的三根輕桿構成一個正三角形支架,在A處固定質量為2m的小球,B處

固定質量為m的小球.支架懸掛在O點,可繞O點并與支架所在平面相垂直的固定軸轉動.起先

時0B與地面相垂直,放手后起先運動,在不計任何阻力的狀況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A球到達最低時速度為零

B.A球機械能削減量等于B球機械能增加量

C.B球向左搖擺所能達到的最高位置應高于A球起先運動時的高度

D.當支架從左到向右回擺時,A球肯定能回到起始高度

12.如圖a所示,A,B為某電場中一條宜線上的兩個點,現(xiàn)將一正點電荷由A點靜止釋放,僅在

電場力作用下運動一段距離到達B點,其電勢能Ep隨位移x的變更關系如圖b所示,則該點電荷從

A到B的過程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電場力對電荷先做正功后做負功

B.電勢始終上升

C.電荷所受電場力先減小后增天

D.電荷所受電場力先增大后減小

13.如圖所示,將一輕彈簧下端固定在傾角為8的粗糙斜面底端,彈簧處于自然狀態(tài)時上端位于A

點.質量為m的物體從斜面上的B點靜止下滑,與彈簧發(fā)生相互作用后,最終停在斜面上.下列說

法正確的是()

(2)若甲、乙、丙三位同學分別用同一裝置打出三條紙帶,打點計時器打點時間間隔為0.02s,量

出各自紙帶上第1、2兩點間的距離分別為0.17cm,0.19cm,0.22cm,可以看出其中有一位同學在操

作上有錯誤,操作錯誤的同學是.

(3)若試驗中所用重錘的質量m=0,2kg,打點計時器所用電源的頻率為50Hz,正確操作得到的紙

帶如圖乙所示,。點對應重錘起先下落的時刻,另選連續(xù)的三個計時點A、B、C作為測量的點,圖

中的數(shù)據分別為計數(shù)點A、B、C到起始點O的距離,取重力加速度g=9.8m/s2,則打點計時器在打

B點時,重錘的速度大小是m/s,重錘的動能為J,從初始位置O到打下

計數(shù)點B的過程中,重錘的重力勢能的削減量為J,(結果保留兩位有效數(shù)字)

(4)在圖乙所示的紙帶基礎上,某同學又選取了多個計數(shù)點,并測出了各計數(shù)點到第一個點O的

距離h,算出了各計數(shù)點對應的速度v,并作v2-h圖象(如圖丙),若描點得出的直線斜率為k,則

可測出重力加速度g=(用k表示)與真實值相比,測出的g值(選填“偏

小”或"偏大"或"相同")

四、計算題:本題共4小題,共計60分,解答時請寫出必要的文字說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驟,

只寫出最終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數(shù)值計算的題,答案中必需明確寫出數(shù)值和單位

16.三個完全相同的金屬小球A、B、C,小球A通過絕緣支架固定,小球B掛在絕緣細絲線的下端

處于靜止狀態(tài),小球C原先不帶電且在很遠處,圖中未畫出,整個裝置處于真空中,如圖所示,已

知小球A帶正電,電量為叫:小球B的質量為m,帶電量為q;細絲線與豎直方向夾角為0,且A

球和B球在同一水平線上,重力加速度為g,求:

(1)A、B兩球之間靜電力大小;

(2)A、B兩球之間的距離大?。?/p>

(3)若將小球C先與小球A接觸,再與小球B接觸,最終移至遠處,發(fā)覺小球B仍舊可以靜止在

圖示位置,則n的值為多少?

A

17.2024年,我國宣布北斗星導航系統(tǒng)正式進入商業(yè)運行.北斗衛(wèi)星導航系統(tǒng)空間段由5顆靜止軌

道衛(wèi)星和27顆中地球軌道衛(wèi)星、3顆傾斜同步軌道衛(wèi)星組成.該系統(tǒng)具有導航、定位等功能.如圖

為“北斗”系統(tǒng)中某一工作衛(wèi)星,它繞地心做勻速圓周運動,軌道半徑為r,某時刻位于軌道上的A位

置,若衛(wèi)星順時針運行,經過一段時間運動到B位置,且與地球連線的夾角為60。,地球表面處的

重力加速度為g,地球半徑為R,萬有引力常量為G.求:

(I)地球的質量;

(2)此衛(wèi)星在軌道上的加速度大小和線速度大??;

(3)此衛(wèi)星由位置A運動至位置B須要的時間.

18.如圖所示,傾角為a的固定斜面足夠長,底端有一擋板P,現(xiàn)有一質量為m的滑塊從距擋板P

為so的A處以初速度vo沿斜面對上滑動.設滑塊與斜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小滑塊所受摩擦力小于

滑塊沿斜面方向的重力分力,且滑塊每次與擋板相碰均無機械能損失,重力加速度為g,則

(1)求出滑塊從A出向上滑行的最大距離x;

(2)求出滑塊第一次回到A處時的速度大小vi;

(3)簡要分析滑塊最終停在斜面上的何處?并求出滑塊在斜面上經過的總路程S.

19.如圖所示,有一個可視為質點的質量為m=lkg的小物塊,從光滑平臺上的A點以vo=lm/s的初

速度水平拋出,到達C點時,恰好沿C點的切線方向進入固定在水平地面.卜.的光滑圓弧軌道,最終

小物塊滑上緊靠軌道末端D點的質量為M=0.5kg的長木板.已知木板上表面與圓弧軌道末端切線相

平,木板下表面與水平地面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陽=0.1,小物塊與長木板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0=0.6,圓

弧軌道的半徑為R=0.5m,C點和圓弧的圓心連線與豎直方向的夾角8=6(兒不計空氣阻力,取重力

加速度g=10m/s2.求:

(1)A、C兩點的高度差;

(2)小物塊剛要到達圓弧軌道末端D點時對軌道的壓力;

(3)要使小物塊不滑出長木板,木板的最小長度.

2024-2025學年江蘇省蘇州市高一(下)期末物理試卷

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

一、單項選擇題:本題共7小題,每小題3分,共計21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意.

1.真空中,相距r的兩點電荷間庫侖力的大小為F.當它們間的距離變?yōu)?i■時,庫侖力的大小變?yōu)?/p>

()

A.%B.品C.2FD.4F

4r2

考點:庫侖定律.

分析:庫侖定律:真空中兩個靜止點電荷之間的作用力與它們電量的乘積成正比,與它們距離的二

次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它們的連線上.

解答:解:依據庫侖定律,距離為r時的靜電力為:F二歲駕

當距離為2i?時,靜電力為:F,=k—aA/QRB=1與

(2r)24

故A正確、BCD錯誤.

故選:A.

點評:本題關鍵是依據庫侖定律干脆列式求解,基礎題.在利用庫侖定律解題時,要留意庫侖定律

的運用條件.

2.下列說法符合史實的是()

A.開普勒發(fā)覺了萬有引力定律

B.卡文迪許發(fā)覺了行星運動規(guī)律

C.牛頓第一次在試驗室里測出了萬有引力常量

D.法拉利提出一種場的觀點,認為在電荷四周存在著由電荷產生的電場

考點:物理學史.

專題:常規(guī)題型.

分析:依據物理學史和常識解答,記住聞名物理學家的主要貢獻即可.

解答:解:A、牛頓發(fā)覺了萬有引力定律,故A錯誤;

B,開普勒發(fā)覺了行星運動規(guī)律,故B錯誤;

C、卡文迪許第一次在試驗室里測出了萬有引力常量,故C錯誤;

D、法拉利提出一種場的觀點,認為在電荷四周存在著由電荷產生的電場,故D正確;

故選:D.

點評:本題考查物理學史,是常識性問題,對于物理學上重大發(fā)覺、獨創(chuàng)、聞名理論要加強記憶,

這也是考試內容之一.

3.中學生小明騎自行車以5m/s的速度沿平直馬路勻速行駛,若騎行過程中所受阻力恒為車和人總

重的0.02倍,取重力加速度g=IOm/s2,依據估算,小明騎此自行車做功的平均功率最接近的數(shù)值是

()

A.8WB.80WC.800WD.8kW

考點:功率、平均功率和瞬時功率.

專題:功率的計算專題.

分析:依據實際估計小明的質量,然后應用平衡條件求出牽引力,再由P=Fv求出功率.

解答:解:小明與車的總質量約為80kg,小明騎自行車勻速運動時的牽引力約為:

F=f=0.02mg=0.02x80x10=16N,

功率:P=Fv=16x5=80W,故B正確;

故選:B.

點評:本題是一道估算題,依據實際狀況估算出小明與車的總質量是正確解題的前提,應用平衡條

件與功率公式P二Fv可以解題.

4.如圖所示,在電場中隨意取一條電為線,電場線上的a,b兩點相距為d,其中a點場強大小為E,

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b

A.a點的場強肯定大于b點的場強

B.a點的場強肯定等于b點的場強

C.a點的電勢肯定大于b點的電勢

D.a,b兩點電勢差肯定等于Ed

考點:電場線.

分析:電場線的疏密表示電場強弱,沿著電場線的方向電勢漸漸降低,在勻強電場中a、b兩點間的

電勢差等于Ed.

解答:解:AB、一條電場線無法推斷電場線的疏密,所以無法推斷場強的大小,故A、B錯誤;

C、沿著電場線的方向電勢漸漸降低,則a點的電勢肯定大于b點的電勢,故C正確;

D、只有在勻強電場中a、b兩點間的電勢差等于Ed,若是非勻強電場,a、b兩點電勢差不等于Ed.故

D錯誤;

故選:C.

點評:本題關鍵要駕馭電場線的特點:疏密表示場強強弱,沿著電場線的方向電勢漸漸降低.知道

公式U=Ed只適用于勻強電場.

5.如圖所示,在距水平地面H和4H高度處,同時將質量相同的a,b兩小球以相同的初速度vo水

平拋出,不計空氣阻力,則以下推斷正確的是()

3H

,〃〃〃〃〃〃,〃,〃,〃

A.兩小球同時落地

B.兩小球落地速度方向相同

C.a,b兩小球水平位移之比為1:2

D.a,b兩小球水平位移之比為1:4

考點:平拋運動.

專題:平拋運動專題.

分析;平拋運動在水平方向上做勻速直線運動,在豎直方向上做自由落體運動,依據高度比較落地

的時間,結合初速度和時間比較水平位移.

解答:解:A、依據t=,知,兩球平拋運動的高度之比為1:4,則下落的時間之比為1:2,故

A錯誤.

B,依據v=gt知,兩球落地時豎直分速度不同,水平分速度相同,依據平行四邊形定則知,兩球落

地的速度方向不同,故B錯誤.

C、依據x=vot知,兩球的初速度相同,時間之比為1:2,則水平位移之比為1:2,故C正確,D

錯誤.

故選:C.

點評:解決本題的關鍵知道平拋運動在水平方向和豎直方向上的運動規(guī)律,知道運動的時間由高度

確定,初速度和時間共同確定水平位移.

6.靜止在地面上的物體在豎直向上的恒力作用下上升,在某一高度撤去恒力.不計空氣阻力,在整

個上升過程中,物休機械能隨高度變更的關系是()

考點:功能關系.

分析:恒力做功的大小等于機械能的增量,撤去恒力后,物體僅受重力,只有重力做功,機械能守

恒.

2

解答:解:設在恒力作用下的加速度為a,則機械能增量E=Fh=F,lat,知機械能隨時間不是

線性增加,撤去拉力后,機械能守恒,則機械能隨時間不變.故C正確,A、B、D錯誤.

雌:C.

點評:解決本題的關鍵駕馭功能關系,知道除重力以外其它力做功等于機械能的增量,以及知道機

械能守恒的條件.

7.美國耶魯高校的探討人員最近發(fā)覺一顆新的星球,通過觀測發(fā)覺該星球的半徑是地球的2倍,質

量是地球的8倍,假設該星球有一顆近地衛(wèi)星,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該星球的密度是地球密度的2倍

B.該星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是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的4倍

C.該星球的近地衛(wèi)星的速度是地球近地衛(wèi)速度的4倍

D.該星球的近地衛(wèi)星周期跟地球的近地衛(wèi)星周期相等

考點:萬有引力定律及其應用;向心力.

專題:萬有引力定律的應用專題.

分析:依據質量和體積的關系求出密度的關系.依據萬有引力等于重力求出重力加速度的表達式,

結合半徑和質量之比求出重力加速度的關系.依據萬有引力供應向心力得出線速度與周期的關系式,

結合質量和半徑關系求出線速度和周期的關系.

解答:解:A、依據p]知,星球的半徑是地球的2倍,則體積是地球體積的8倍,質量是地球

的8倍,可知星球的密度與地球的密度相同,故A錯誤.

B、依據涔=mg得,g(,因為星球的質量是地球的8倍,半徑是地球半徑的2倍,則星球表面

的重力加速度是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的2倍,故B錯誤.

C、依據v=樽知,星球的質量是地球的8倍,半徑是地球半徑的2倍,則星球的近地衛(wèi)星的速度

是地球近地衛(wèi)速度的2倍,故C錯誤.

D、依據G序二庠得,T"的票,因為半徑之比為2:1,質量之比為8:1,則周期相等,

故D正確.

故選:D.

點評:解決本題的關鍵駕馭萬有引力定律的兩個理論:I、萬有引力供應向心力,2、萬有引力等于

重力,并能敏捷運用.

二、多項選擇題:本題共6小題,每小題4分,共計24分,每小題有多個選項符合題意,全部選對

的得4分,選對但不全的得2分,錯選或不答的得。分.

8.一著陸傘在勻速下降過程中突然遇到水平方向吹來的風,若風速越大,則著陸傘()

A.下落的時間越短B.下落的時間不變

C.落地時速度越小D.落地時速度越大

考點:運動的合成和分解.

專題:運動的合成和分解專題.

分析:著陸傘參與了豎直方向的分運動和水平方向分運動,水平方向的分運動對豎直分運動無影響.

解答:解:A、B、著陸傘參與了豎直方向的分運動和水平方向分運動,水平方向的分運動對豎直

分運動無影響,故風速變大時,下落的時間不變,故A錯誤,B正確:

C、D、依據丫=舊]彳,若風速越大,水平風速vx越大,則著陸傘落地時速度越大,故C錯誤,

D正確;

故選:BD.

點評:本題關鍵在于水平分運動與豎直分運動互不影響,落地時間由豎直分運動確定.

9.一圓盤可繞通過其中心且垂直于盤面的豎直軸轉動,現(xiàn)在圓盤上放置一個木塊,當圓盤勻速轉動

時,木塊隨圓盤一起運動,如圖所示,那么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木塊受到重力、支持力、摩擦力、向心力的作用

B.木塊受到重力、支持力、摩擦力的作用

C.木塊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始終是指向圓盤中心

D.木塊受到的摩擦力,方向與木塊的運動速度方向相反

考點:向心力;牛頓其次定律.

專題:牛頓其次定律在圓周運動中的應用.

分析:物體做圓周運動,肯定要有一個力來充當向心力,對物體受力分析可以得出摩擦力的方向.

解答:解:A、木塊受到重力、支持力、摩擦力的作用,故A錯誤,B正確;

C木塊受到的摩擦力供應向心力,方向始終是指向圓盤中心,故C正確,D錯誤;

故選:BC.

點評:靜摩擦力的方向與物體的相對運動趨勢方向相反,本題中靜摩擦力指向圓心,說明物體相對

圓盤有向外滑動的趨勢!

10.在探討平行板電容器電容的試驗中,電容器的A、B兩極板帶有等量異種電荷,A板與靜電計

連接,如圖所示.試驗中可能視察到的現(xiàn)象是()

A.增大A、B板間的距離,靜電計指針張角變小

B.減小A、B板間的距離,靜電計指針張角變小

C.把B板向上平移,減小A、B板的正對面積,靜電計指針張角變小

D.在A、B板間放入一介質板,靜電計指針張角變小

考點:電容器的動態(tài)分析.

專題:電容器專題.

分析:變更板間距離、變更正對面積或放入電介質,依據電容的確定式分析電容的變更,電容器的

電量不變,再依據電容的定義式分析板間電壓的變更,推斷靜電計指針的變更.

解答:解:

A、增大A、B板間的距離,依據電容的確定式C=W一分析得知,電容C減小,電容器的電量Q

4元kd

不變,則由C='得知,板間電壓U增大,靜電計指針張角變大.故A錯誤.

U

B、減小A、B板間的距離,依據電容的確定式一分析得知,電容C增大,電容器的電量Q

4Kkd

不變,則由得知,板間電壓U減小,靜電計指針張角變小.故B正確.

U

C、減小A、B板的正對面積,依據電容的確定式C=—^一分析得知,電容C減小,電容器的電量

4冗kd

Q不變,則由C=.得知,板間電壓U增大,靜電計指針張角變大.故C錯誤.

U

D、在A、B板間放入一介質板,依據電容的確定式C=—^分析得知,電容C增大,電容器的電

4兀kd

量Q不變,則由C=.得知,板間電壓U減小,靜電計指針張角變小.故D正確.

L

故選BD

點評:本題是電容器的動態(tài)變更分析問題,在分析不變量的基礎上,由電容的確定式C=±—和電

4元kd

容的定義式C=.結合分析.

U

11.如圖所示,長度相同的三根輕桿構成一個正三角形支架,在A處固定質量為2m的小球,B處

固定質量為m的小球.支架懸掛在0點,可繞O點并與支架所在平面相垂直的固定軸轉動.起先

時0B與地面相垂直,放手后起先運動,在不計任何阻力的狀況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A球到達最低時速度為零

B.A球機械能削減量等于B球機械能增加量

C.B球向左搖擺所能達到的最高位置應高于A球起先運動時的高度

D.當支架從左到向右回擺時,A球肯定能回到起始高度

考點:機械能守恒定律.

專題:機械能守恒定律應用專題.

分析:在不計任何阻力的狀況下,整個過程中A、B組成的系統(tǒng)機械能守恒,據此列式推斷即得.

解答:解:因為在整個過程中系統(tǒng)機械能守恒,故有:

A、若A到達最低點時速度為0,則A削減的重力勢能等丁B增加的重力勢能,又因A、B質量不

等,則A削減的重力勢能不等于B增加的重力勢能,所以A達到最低點時速度不為0,故A錯誤;

B,因為系統(tǒng)機械能守恒,即A、B兩球的機械能總量保持不變,故A球機械能的削減量等于B球

機械能的增加量,故B正確;

C、因為B球質量小于A球,故B上上升度h時增加的勢能小于A球削減的勢能,故當B和初始時

刻的A球等高時,仍具有肯定的速度,即B球接著上升,故C正確;

D、因為不計一切阻力,系統(tǒng)機械能守恒,故當支架從左到右加擺時,A球肯定能回到起始高度,故

D正確.

故選:BCD.

點評:A、B組成的系統(tǒng)機械能守恒,則A增加的機械能和B削減的機械能相等.機械能守恒是系

統(tǒng)機械能總量保持不變,單個物體的機械能可以發(fā)生變更.

12.如圖a所示,A,B為某電場中一條直線上的兩個點,現(xiàn)將一正點電荷由A點靜止釋放,僅在

電場力作用下運動一段距離到達B點,其電勢能Ep隨位移x的變更關系如圖b所示,則該點電荷從

A到B的過程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電場力對電荷先做正功后做負功

B.電勢始終上升

C.電荷所受電場力先減小后增天

D.電荷所受電場力先增大后減小

考點:電勢能.

分析:依據題意和圖象正確推斷出電子的運動形式是解題的關鍵,由圖可知,正電荷通過相同位移

時,電勢能的減小量越來越小,說明電場力做功越來越小,由W=Fs可知電場力漸漸減小,因此正

電荷做加速度漸漸減小的加速運動,知道了電荷的運動形式即可解正確解答本題.

解答:解:A、由圖知,正電荷的電勢能先減小后增大,則電場力先做正功后做負功.故A正確.

B.正電荷從A到B僅在電場力作用下,電場力先做正功,后做負功,貝[說明電場線方向先向右,

后向左,所以電勢先降低后上升.故B錯誤.

C、電勢能EP隨位移x的變更關系圖象的斜率表示電場力的大小,因此電場力先減小后增大.故C

正確,D錯誤.

故選:AC.

點評:解題過程中要把握問題的核心,要找準突破點,如本題中依據圖象獲得有關電荷的運動狀況、

受力狀況即為本題的突破點.

13.如圖所示,將一輕彈簧下端固定在傾角為6的粗糙斜面底端,彈簧處于自然狀態(tài)時上端位于A

點.質量為m的物體從斜面上的B點靜止下滑,與彈簧發(fā)生相互作用后,最終停在斜面上.下列說

法正確的是()

A.物體最終將停在A點

B.物體第一次反彈后不行能到達B點

C.整個過程中重力勢能的削減量大于克服摩擦力做的功

D.整個過程中物體的最大動能大于彈簧的最大彈性勢能

考點:動能定理的應用;機械能守恒定律.

專題:動能定理的應用專題.

分析:依據彈簧的做正功,導致彈簧的彈性勢能減??;重力做正功,導致重力勢能減??;而摩擦力

做負功卻導致系統(tǒng)的機械能減小.同時由對物體的受力分析來確定物體處于什么樣的運動狀態(tài).

解答:解:A、由題意可知,物塊從靜止沿斜面對上運動,說明重力的下滑分力大于最大靜摩擦

力,因此物體不行能最終停于A點,故A錯誤;

B,由于運動過程中存在摩擦力,導致摩擦力做功,所以物體第一次反彈后不行能到達B點,故B

正確;

C、依據動能定理可知,從靜止到速度為零,則有重力做功等于克服彈簧彈力做功與物塊克服摩擦做

的功之和,故C正確;

D、整個過程中,動能最大的位置即為速度最大,因此即為第一次下滑與彈簧作用時,彈力與摩擦

力的合力等于重力的下滑分力的位置,而彈簧的最大勢能即為第一次壓縮彈簧到最大位置,因為最

大動能和此時的重力勢能一同轉化為最低點的最大彈性勢能和此過程中的克服摩擦做功,所以整個

過程中物體的最大動能小于彈簧的最大彈性勢能,故D錯誤;

故選:BC.

點評:考查彈力作功與彈性勢能變更關系,重力做功與重力勢能變更的關系,摩擦力做功導致彈簧

與物塊的機械能在變更.并學會由受力分析來確定運動狀況.

三、簡答題:本題共2小題,共15分。請將解答填寫在答題卡相應的位置。

14.如圖1是"探討平拋物運動"的試驗裝置圖,通過描點可以畫出平拋小球的運動軌跡.

<1)以下是試驗過程中的一些做法,其中合理的有AC

A,安裝斜槽軌道,肯定要使其末端保持水平

B.每次小球必需靜止釋放,但初始位置可以隨意選擇

C.每次小球必需從同一高度由靜止釋放

D.為描出小球的運動軌跡,描繪的點最終可以用折線連接起床

(2)試驗得到平拋小球的運動軌跡,在軌跡上取一些點,以平拋起點O為坐標原點,測量它們的

水平坐標x和豎直坐標y,圖2中y?X?圖象能說明平拋小球運動軌跡為拋物線的是

(3)圖3是某同學依據試驗畫出的平拋小球的運動軌跡,O為平拋的起點,在軌跡上任取三點A,

B,C,測得A,B兩點豎直坐標yi為5.0cm,y2為45.0cm.A,B兩點水平間距△x為40.0cm.則

平拋小球的初速度vo為2.0m/s,若C點的豎直坐標y3為60.0cm,則小球在C點的速度vc為4.0

m/s,(結果保留兩位有效數(shù)字,g取lOm/s?)

考點:探討平拋物體的運動.

專題:試驗題;平拋運動專題.

分析:(1)保證小球做平拋運動必需通過調整使斜槽的末端保持水平,因為要畫同一運動的軌跡,

必需每次釋放小球的位置相同,且由靜止釋放,以保證獲得相同的初速度,試驗要求小球滾下時不

能遇到木板平面,避開因摩擦而使運動軌跡變更,最終軌跡應連成平滑的曲線.

(2)平拋運動豎直方向做自由落體運動,水平方向做勻速直線運動;聯(lián)立求得兩個方向間的位移關

系可得出正確的圖象.

(3)依據平拋運動的處理方法,直方向做自由落體運動,水平方向做勻速直線運動即可求解.

解答:解:(1)A、通過調整使斜槽末端保持水平,是為了保證小球做平拋運動,故A正確:

BC、因為要畫同一運動的軌跡,必需每次釋放小球的位置相同,且由靜止釋放,以保證獲得相同的

初速度,故B錯誤,C正確;

D、用描點法描繪運動軌跡時,應將各點連成平滑的曲線,不能練成折線或者直線,故D錯誤.

故選:AC.

(2)物體在豎直方向做自由落體運動,y=lgt2;水平方向做勻速直線運動,x=vot;

2

聯(lián)立可得:y=g,因初速度相同,

2V2

故」「為常數(shù),故y-x2應為正比例關系,故C正確,ABD錯誤.

2

2v0

故選:C.

(3)依據平拋運動的處理方法,豎直方向做自由落體運動,水平方向做勻速直線運動,

所以…①

y2寺…②

水平方向的速度,即平拋小球的初速度為vo=含…③

聯(lián)立①②③代入數(shù)據解得:vo=2.Om/s

若C點的豎直坐標y3為60.0cm,則小球在C點的對應速度vc:

據公式可得:v第=2gh,所以v卜=2/m/s=3.5m/s

所以C點的速度為:vc=M2+4=4.0nVs

故答案為:(1)AC;(2)C;(3)2.0,4.0.

點評:解決平拋試驗問題時,要特殊留意試驗的留意事項,在平拋運動的規(guī)律探究活動中不肯定局

限于課本試驗的原理,要留意學生對探究原理的理解,提高解決問題的實力;敏捷應用平拋運動的

處理方法是解題的關鍵.

15.某同學利用如圖所示的裝置做“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的試驗”,在本試驗中:

(1)現(xiàn)有器材:打點計時器、學生電源、鐵架臺(包括鐵夾)、紙帶、附夾子的重錘、刻度尺、秒

表、導線若干和開關,其中此試驗不須要運用的器材是上表

(2)若甲、乙、丙三位同學分別用同一裝置打出三條紙帶,打點計時器打點時間間隔為0.02s,量

出各自紙帶上第1、2兩點間的距離分別為0.17cm,0.19cm,0.22cm,可以看出其中有一位同學在操

作上有錯誤,操作錯誤的同學是3.

(3)若試驗中所用重錘的質量m=0,2kg,打.點計時器所用電源的頻率為50Hz,正確操作得到的紙

帶如圖乙所示,O點對應重錘起先下落的時刻,另選連續(xù)的三個計時點A、B、C作為測量的點,圖

中的數(shù)據分別為計數(shù)點A、B、C到起始點O的距離,取重力加速度g=9.8m/s2,則打點計時器在打

B點時,重錘的速度大小是3.0m/s,重錘的動能為0.90J,從初始位置O到打下計數(shù)點B的

過程中,重錘的重力勢能的削減量為0.92J,(結果保留兩位有效數(shù)字)

(4)在圖乙所示的紙帶基礎上,某同學又選取了多個計數(shù)點,并測出了各計數(shù)點到第一個點O的

距離h,算出了各計數(shù)點對應的速度v,并作v2-h圖象(如圖丙),若描點得出的直線斜率為k,則

可測出重力加速度(用k表示)與真實值相比,測出的g值-偏?。ㄟx填"偏小"或"偏大"

~T~

或"相同")

考點: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

專題:試驗題;機械能守恒定律應用專題.

分析:在驗證機械能守恒的試驗中,驗證動能的增加量與重力勢能的減小量是否相等,所以要測重

錘下降的距離和瞬時速度,測量瞬時速度和下降的距離均須要刻度尺,不須要秒表,重錘的質量可

測可不測.

解答:解:(1)在試驗中須要刻度尺測量紙帶上點與點間的距離從而可知道重錘下降的距離,以

及通過紙帶上兩點的距離,求出平均速度,從而可知瞬時速度.紙帶上相鄰兩計時點的時間間隔已

知,所以不須要秒表.重錘的質量可測可不測,所以不須要秒表;

(2)打點計時器的打點頻率為50Hz,打點周期為0.02s,重物起先下落后,在第一個打點周期內

重物下落的高h=^gT2=^x9.8x0.022=0.002m=2mm,紙帶上最初兩點間的距離接近2mm,量出各紙帶

上第一、二兩點間的距離分別為0.17cm,0.19cm和0.22cm,可以看出丙同學在操作上誤差較大,詳

細緣由就是先釋放紙帶后接通電源,打點一個點時已經有了速度,導致起先兩點之間的距離大于

2mm.

(3)由勻變速宜線運動的規(guī)律,中間時刻的瞬時速度等于該段時間內的平均速度,

0.5319-0.41192c/

H即nVB=-----------------=3.Om/s

2X0.02

1A

Ek—X0.2X3-=0.90J

2

重錘的重力勢能的削減量為:△EP=mghoB=0.2x9.80x0.470=0.92J,

(4)物體自由下落過程中機械能守恒,mgh=-imv2,即v?=2gh

則可測出重力加速度8得,與真實值相比,測出的g值偏小.

故答案為:(1)秒表

(2)丙

(3)3.0;0.90;0.92

(4)—:偏小

2

點評:考查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試驗器材,在記憶試驗器材時要留意結合試驗原理及方法來記憶.要

知道重物帶動紙帶下落過程中能昂:轉化的過程和能量守恒.知道能夠減小試驗誤差的方法.

四、計算題:本題共4小題,共計60分,解答時請寫出必要的文字說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驟,

只寫出最終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數(shù)值計算的題,答案中必需明確寫出數(shù)值和單位

16.三個完全相同的金屬小球A、B、C,小球A通過絕緣支架固定,小球B掛在絕緣細絲線的下端

處于靜止狀態(tài),小球C原先不帶電且在很遠處,圖中未畫出,整個裝置處于真空中,如圖所示,已

知小球A帶正電,電量為nq;小球B的質量為m,帶電量為q;細絲線與豎直方向夾角為0,且A

球和B球在同一水平線上,重力加速度為g,求:

(1)A、B兩球之間靜電力大??;

(2)A、B兩球之間的距離大小;

(3)若將小球C先與小球A接觸,再與小球B接觸,最終移至遠處,發(fā)覺小球B仍舊可以靜止在

圖示位置,則n的值為多少?

考點:庫侖定律.

分析:(1)依據受力分析,結合力的矢量合成法則,及三角學問,即可求解;

(2)由庫侖定律,即可求解;

(3)依據接觸后,電量中和后重新安排,再由庫侖定律,及平衡條件,從而求解.

解答:解:(1)對B球進行受力分圻,可得:

則有:Tsin0=F

且Tcos0=mg

解得:F=mgtan0

⑵由庫侖定律,可得:F=k^

解得:kn

VmgtanQ

(3)當C球與A、B接觸后,小球A、B帶電量分別為工中與空2G

24

2

由題意可得:nqqn+2k^-

Kk[2"=81r7r

解得:n=6

答:(1)A、B兩球之間靜電力大小mgtan。:

(2)A、B兩球之間的距離大小qJZ^EZ;

VmgtanB

(3)若將小球C先與小球A接觸,再與小球B接觸,最終移至遠處,發(fā)覺小球B仍舊可以靜止在

圖示位置,則n的值為6.

點評:考查受力平衡與矢量的合成法則的內容,駕馭庫侖定律的應用,留意接觸后電量的求法是解

題的關鍵.

17.2024年,我國宣布北斗星導航系統(tǒng)正式進入商業(yè)運行.北斗衛(wèi)星導航系統(tǒng)空間段由5顆靜止軌

道衛(wèi)星和27顆中地球軌道衛(wèi)星、3顆頑斜同步軌道衛(wèi)星組成.該系統(tǒng)具有導航、定位等功能.如圖

為“北斗”系統(tǒng)中某一工作衛(wèi)星,它繞地心做勻速圓周運動,軌道半徑為r,某時刻位于軌道上的A位

置,若衛(wèi)星順時針運行,經過一段時間運動到B位置,且與地球連線的夾角為60。,地球表面處的

重力加速度為g,地球半徑為R,萬有引力常量為G.求:

(1)地球的質量;

(2)此衛(wèi)星在軌道上的加速度大小和線速度大??;

(3)此衛(wèi)星由位置A運動至位置B須要的時間.

考點:人造衛(wèi)星的加速度、周期和軌道的關系;向心力;萬有引力定律及其應用.

專題:萬有引力定律的應用專題.

分析:(1)地球表面重力與萬有引力相等,據此求得地球的質量;

(2)依據萬有引力供應圓周運動向心力由軌道半徑求衛(wèi)星的加速度和線速度;

(3)依據萬有引力供應圓周運動向心力求得衛(wèi)星運動周期,再依據幾何關系求得時間.

解答:解:(1)在地球表面重力與萬有引力相等有:

Gg二mg

可得地球的質量乂=量;

G

(2)萬有引力供應衛(wèi)星圓周運動向心力有:

G等二ma

2

可得衛(wèi)星的向心加速度aT=g?

22

rr

又據鴻

可得衛(wèi)星的速度

(3)由萬有引力供應圓周運動向心力有:

mM4712

依據衛(wèi)星圓周運動的周期性可知,衛(wèi)星從位置A運動到位置B所需時間:

(n=0,I,2,3...)

答:(1)地球的質量為里二;

G

噂和線速度大小為

(2)此衛(wèi)星在軌道上的加速度大小為

r

(3)此衛(wèi)星由位置A運動至位置B須要的時間為汽昌溪上Ji(n=0,1,2,3...).

3R'gRvg

點評:在地球表面重力與萬有引力相等,萬有引力供應衛(wèi)星圓周運動向心力這是解決此類問題的關

鍵入手點.

18.如圖所示,傾角為a的固定斜面足夠長,底端有一擋板P,現(xiàn)有一質量為m的滑塊從距擋板P

為so的A處以初速度vo沿斜面對上滑動.設滑塊與斜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山滑塊所受摩擦力小于

滑塊沿斜面方向的重力分力,且滑塊每次與擋板相碰均無機械能損失,重力加速度為g,則

(1)求出滑塊從A出向上滑行的最大距離x;

(2)求出滑塊第一次回到A處時的速度大小vi:

(3)簡要分析滑塊最終停在斜面上的何處?并求出滑塊在斜面上經過的總路程S.

考點:動能定理的應用.

專題:動能定理的應用專題.

分析:滑塊所受摩擦力小于重力沿斜面對下的分力,滑塊與擋板碰撞后向上運動的過程中,不能停

在最高點,又向下滑動,滑塊的機械能不斷減小,最終滑塊停在斜面底部.應用動能定理求解.

解答:解:(1)由動能定理可得:-^mvQ^=iDgxsinCl+IlmgxcosCL?

2

解得:x=~.-.......-.

2g(smCl+HcosCl)

(2)由動能定理可得:2-,10%2=23mgxcosa,

將(1)式中的X代入可解得:V尸vjsina-llcosa

1叫sind+Wcosa

(3)因為滑塊所受的摩擦力小于滑塊沿斜面方向的重力分力,所以最終滑塊會停在斜面底端擋板P

處,

對滑塊運動的全過程運用動能定理得:mgsgSinCl-\1mgLcosQ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