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17-張衡(選自《后漢書》-新高考)-高考語文文言文_第1頁
專題17-張衡(選自《后漢書》-新高考)-高考語文文言文_第2頁
專題17-張衡(選自《后漢書》-新高考)-高考語文文言文_第3頁
專題17-張衡(選自《后漢書》-新高考)-高考語文文言文_第4頁
專題17-張衡(選自《后漢書》-新高考)-高考語文文言文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題。張衡字平子,南陽西鄂人也。衡少善屬文,游于三輔,因入京師,觀太學,遂通五經(jīng),貫六藝。雖才高于世,而無驕尚之情。常從容淡靜,不好交接俗人。永元中,舉孝廉不行,連辟公府不就。時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擬班固《兩都》作《二京賦》,因以諷諫。精思傅會,十年乃成。大將軍鄧騭奇其才,累召不應。衡善機巧,尤致思于天文陰陽歷算。安帝雅聞衡善術學,公車特征拜郎中,再遷為太史令。遂乃研核陰陽,妙盡璇機之正,作渾天儀,著《靈憲》、《算罔論》,言甚詳明。順帝初,再轉復為太史令。衡不慕當世,所居之官輒積年不徙。自去史職,五載復還。陽嘉元年,復造候風地動儀。以精銅鑄成,員徑八尺,合蓋隆起,形似酒尊,飾以篆文山龜鳥獸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關發(fā)機。外有八龍,首銜銅丸,下有蟾蜍,張口承之。其牙機巧制,皆隱在尊中,覆蓋周密無際。如有地動,尊則振龍,機發(fā)吐丸,而蟾蜍街之。振聲激揚,伺者因此覺知。雖一龍發(fā)機,而七首不動,尋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驗之以事,合契若神,自書典所記,未之有也。嘗一龍機發(fā)而地不覺動,京師學者咸怪其無征。后數(shù)日驛至,果地震隴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記地動所從方起。永和初,出為河間相。時國王驕奢,不遵典憲;又多豪右,共為不軌。衡下車,治威嚴,整法度,陰知奸黨名姓,一時收禽,上下肅然,稱為政理。視事三年,上書乞骸骨,征拜尚書。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節(jié)選自《后漢書》,有刪節(jié))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A.雖一龍發(fā)機/而七首不動/尋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驗之以事/合契若神自書典/所記未之有也/B.雖一龍發(fā)機/而七首不動尋/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驗之以事/合契若神自書典/所記未之有也/C.雖一龍發(fā)機/而七首不動尋/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驗之以事/合契若神/自書典所記/未之有也/D.雖一龍發(fā)機/而七首不動/尋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驗之以事/合契若神/自書典所記/未之有也/【答案】D【解析】尋其方面:尋找它的方向。動賓結構,其間不能斷,排除BC項。合契若神:彼此完全相符,真是靈驗如神。句式完整,其間不能斷,排除AB項。自書典所記:從古籍的記載中。介賓短語作狀語,“所記”之后斷。原文標點符號:雖一龍發(fā)機,而七首不動,尋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驗之以事,合契若神,自書典所記,未之有也。譯文:(地震發(fā)生時)雖然只有一條龍的機關發(fā)動,另外七個龍頭絲毫不動,尋找它的方向,就能知道地震的地方。用實際發(fā)生的地震來檢驗儀器,彼此完全相符,真是靈驗如神。從古籍的記載中,還看不到這樣的儀器。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五經(jīng),指《詩經(jīng)》《尚書》《禮記》《周易》《春秋》五種經(jīng)書。B.辟,漢代擢用人才的一種制度,皇帝征召稱“辟”,官府征召稱“征”。C.下車,古代指官吏初到某地任職;成語“下車伊始”中仍保留此意。D.乞骸骨,請求賜還自己的身體,回家鄉(xiāng)去;古代大臣年老了委婉辭職的請求?!敬鸢浮緽【解析】“皇帝征召稱‘辟’,官府征召稱‘征’”錯誤?;实壅髡俜Q“征”,官府征召稱“辟”。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張衡擅長術學,精通天文,懂得歷法推算,設計制作了渾天儀、候風地動儀,他的著作也都是科學方面的論著。B.張衡年輕時就很有才能,通五經(jīng),貫六藝,但他并不恃才傲物,而是穩(wěn)重淡泊,不喜歡結交俗人,也不愿意做官。C.候風地動儀精巧靈敏,能在人察知不到的情況下指示發(fā)生地震的方向,隴西地震一事使人們都信服了它的精妙。D.張衡多次出任太史令,后來外放擔任河間王的相,他一上任就樹立威嚴,整頓法度,逮捕奸黨,贏得了稱贊。【答案】A【解析】“他的著作也全都是科學方面的論著”錯,《二京賦》就是文學作品。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1)永元中,舉孝廉不行,連辟公府不就。(4分)【答案】(漢和帝)永元年間,被推薦為孝廉,沒有去應薦;三公官署屢次召請去任職(他)也不應召?!窘馕觥颗e:被推薦。不行:沒有去應薦。連辟:屢次召請任職。不就:不應召。(2)衡下車,治威嚴,整法度,陰知奸黨名姓,一時收禽,上下肅然(4分)【答案】張衡一到任就樹立威信,整頓法制,暗中探知一些奸黨分子的姓名,一下子全都抓起來,官民上下都很敬畏恭順?!窘馕觥肯萝嚕旱饺?,赴任。治:樹立。陰知:暗中探知。上下:官民上下。肅然:敬畏恭順的樣子。5.張衡作為東漢時期的天文學家、數(shù)學家、發(fā)明家,他的這些方面的科學成就體現(xiàn)在哪里?(3分)【答案】①作為天文學家,有天文學著作《靈憲》。②作為數(shù)學家,有數(shù)學著作《算罔論》。③作為發(fā)明家,作渾天儀,復造候風地動儀。(每點1分)【解析】原文:作渾天儀,著《靈憲》、《算罔論》,言甚詳明。原文:陽嘉元年,復造候風地動儀?!緟⒖甲g文】張衡,字平子,是南陽郡西鄂縣人。張衡年輕時就善于寫文章,到西漢故都長安及其附近地區(qū)考察、學習,并趁此機會前往京城洛陽,到太學觀光、學習,于是通曉了五經(jīng)、六藝。雖然才學高出當時一般人,卻沒有驕傲自大的情緒。(他)總是從容不迫,淡泊寧靜,不愛和庸俗的人們往來。(漢和帝)永元年間,被推薦為孝廉,沒有去應薦;三公官署屢次召請去任職(他)也不應召。當時社會長期太平無事,從王侯直到下邊的官吏,沒有誰不過度奢侈的。張衡就仿照班固的《兩都賦》寫了一篇《二京賦》,用來諷喻規(guī)勸。精心地構思寫作,(經(jīng)過)十年才完成。大將軍鄧騭認為他是奇才,多次召請,(他)也不應召。張衡擅長機械方面制造的技巧,尤其專心研究天文、氣象、歲時節(jié)候的推算。漢安帝常聽說張衡精通天文、歷法等術數(shù)方面的學問,就派官府專車,特地召請(張衡)任命他為郎中,后又升為太史令。于是他研究、考察了自然界的變化,精妙透徹地掌握了測天儀器的原理,制造了渾天儀,寫了《靈憲》、《算罔論》等關于歷法、數(shù)學方面的論著,論述十分詳盡明白。順帝初年,(張衡)又被調回重當太史令。張衡不趨附當時的那些達官顯貴,他所擔任的官職就多年得不到提升。自從他從太史令上離任后,五年后又恢復原職。(順帝)陽嘉元年,(張衡)又制造了候風地動儀。是用純銅鑄造的,直徑有八尺,蓋子中央凸起,樣子象個大酒樽。外面用篆體文字和山、龜、鳥、獸的圖案裝飾,內部中央有根粗大的銅柱,銅柱周圍伸出八條滑道,(還)裝置著樞紐,(用來)撥動機件。外面有八條銅龍,龍口各含一枚銅丸,(龍頭)下面各有一個蛤蟆,張著嘴巴,準備接住龍口吐出的銅丸,儀器的樞紐和機件制造的巧妙,都隱藏在酒樽形的儀器中,覆蓋嚴密得沒有一點縫隙。如果發(fā)生地震,儀器外面的龍就震動起來,機關發(fā)動,龍口吐出銅丸,下面的蛤蟆就把它接住。(銅丸)震擊的聲音清脆響亮,守候儀器的人因此知道發(fā)生了地震。(地震發(fā)生時)雖然只有一條龍的機關發(fā)動,另外七個龍頭絲毫不動,尋找它的方向,就能知道地震的地方。用實際發(fā)生的地震來檢驗儀器,彼此完全相符,真是靈驗如神。從古籍的記載中,還看不到這樣的儀器。曾有一次,一條龍的機關發(fā)動了,可是(洛陽)并沒有感到地震,京城里的學者都驚異地動儀這次怎么不靈驗了。幾天后,驛站上傳送文書的人來了,證明果然在隴西地區(qū)發(fā)生了地震,于是全都嘆服地動儀的巧妙。從此以后,(朝廷)就責成史官根據(jù)地動儀,記載每次地震發(fā)生的方位。(順帝)永和初年,張衡被調出京城,去當河間王劉政的相國。當時河間王驕橫奢侈,不遵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