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2課古代手工業(yè)的進步1.手工業(yè)成為獨立的生產部門
〔材料一〕(陜西華縣柳子鎮(zhèn)仰韶文化遺址)共發(fā)覺陶窯6座,多系兩、三個密集一處,容積一般較小,結構基本雷同,窯室平面呈橢圓形,直徑0.8~1.5米不等,周壁平整,其中一窯壁尚殘高40厘米,上端微向內傾,推側頂部可能系半圓形,窯箅四周邊沿有5~6個半橢圓形小火眼(箅孔),各眼依次相通,火門一般較狹小,火腔呈圓形,有2股火道圍窯柱而與火眼相通。
──黃河水庫考古隊華縣分隊《陜西華縣柳子鎮(zhèn)考古發(fā)掘簡報》,《考古》1959年第2期
〔材料二〕在大汶口文化的若干墓葬中,有時隨葬大量陶器,如山東曲阜西夏侯一號墓隨葬陶器119件,其中有鼎31件,都42件;臨沂大范莊17號墓隨葬陶器85件,其中背水壺即有41件,瓶32件。同地18號墓隨葬陶器76件,僅背水壺就有44件;莒縣大朱村有一座墓中,單是高柄杯酒有103件。
──周自強主編《中國經濟通史·先秦經濟卷》,經濟日報出版社
【解讀】1.仰韶文化中陶窯的毀滅說明陶器制作已達到專業(yè)化的水平。仰韶文化的窯址已發(fā)覺50多處。手工業(yè)的特地化,又不斷給農業(yè)勞動者供應生產資料和生活用品,從而推動農業(yè)的進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2.制陶業(yè)是手工業(yè)中重要的部門。在大汶口文化和龍山文化遺址中發(fā)覺隨葬的陶器數(shù)量、品種都很多,說明死者可能是某種專業(yè)化的陶工,陶器是他用以交換其他生活必需品的財寶。
我國史前制陶技術,先后經受手制、慢輪加工和快輪加工階段。龍山文化時代,快輪制陶技術得到普遍推廣,在考古發(fā)掘中,不少地區(qū)曾出土快輪制陶所用的陶車。陶車由輪盤和輪軸組成。操作時一人轉動輪盤,使其快速旋轉,另一人借助陶輪轉動形成的離心力,配以雙手機敏的動作,將放在陶輪上陶泥料塑造成需要的器皿。用快輪制造陶器,提高了生產效率和陶器質量。隨著陶車的制造和運用,毀滅了特地從事制作陶器的家庭。制陶業(yè)漸漸成為獨立的生產行業(yè)之一。
2.官府壟斷手工業(yè)
〔材料一〕凡執(zhí)技①以事上者:祝、史、射、御、醫(yī)、卜及百官。凡執(zhí)技以上市者:不貳市②,不移官。
──《禮記·王制》
〔材料二〕論百工③,審時事,辨功苦④,尚完利⑤,便備用,使雕琢、文采不敢專造于家,工師⑥之事也。
──〔戰(zhàn)國〕荀況《荀子·王制》
〔材料三〕是月也,命工師令百工,審五庫⑦之量,金鐵、皮革筋、角齒、羽箭干⑧、脂膠丹漆,無或不良,百工咸理⑨,監(jiān)工日號⑩,無悖于時,無或作為淫巧,以蕩上心。
──〔戰(zhàn)國〕呂不韋《呂氏春秋·紀春季》
【解讀】《荀子》是記載荀子思想的著作?,F(xiàn)存《荀子》一書,共有32篇,是漢朝劉向整理后又經唐朝楊倞編定的,對爭辯戰(zhàn)國思想有確定的參考價值。
1.周代的手工業(yè)勞動者受到官府的嚴格把握,他們既不行兼作他事,也不能轉變行業(yè)。2.官府對手工業(yè)的制造、管理有嚴格的制度和規(guī)定,甚至連勞動都須在官府作坊進行。如材料二所說:“使雕琢、文采不敢專造于家”,意思是使各種工匠不敢私拘束家制造供統(tǒng)治者使用的產品。
【注釋】①執(zhí)技:以技術。②不市:不行兼作他事。③論百工:評論各種工匠的技術。④功苦:精致與粗劣。⑤完利:堅固好用。⑥工師:管理工匠的官。⑦審五庫:審,認真檢查。五庫,儲存器材的五種倉庫。依據(jù)下文,為金鐵庫、皮革筋庫、角齒庫、羽箭桿庫、脂膠丹漆庫。⑧箭干,即箭桿。⑨理:治理。⑩監(jiān)工:監(jiān)督百工的官。日號:每天發(fā)布號令。悖:違反。淫巧:過分奇巧。蕩:動。上:指在上位的人。
3.民營手工業(yè)的毀滅
〔材料一〕魯人善織屨①,妻善織縞,而欲徙于越?;蛑^之曰:“子必窮矣?!濒斎嗽唬骸昂我??”曰:“屨為履之也,而越人跣②行,縞為冠之也,而越人被發(fā),以子之所長,游于不用之國,欲使無窮,其可得乎?”
──〔戰(zhàn)國〕韓非《韓非子·說林上》
〔材料二〕司城子罕曰:“南家工人也,為鞔③者也,吾將徙之,其父曰:‘吾恃為鞔以食三世矣,今徙之。是宋國之求鞔者不知吾處也,吾將不食。愿相國之憂吾不食也?!癁槭枪盛?,吾弗徙也?!?/p>
──〔戰(zhàn)國〕呂不韋《呂氏春秋·召類》
【解讀】春秋時期,毀滅了民營手工業(yè)。
1.手工業(yè)者可以自由流淌,到外地謀生。如魯人夫妻,要遠徙于越。2.手工業(yè)者往往以自己的家庭為作坊從事生產,有的數(shù)代生產經營,如南家工人,做鞋已經三世,在宋國已經遠近出名。
春秋的民營手工業(yè)活躍了市場,是當時國家稅收的來源之一,在社會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手工業(yè)者在市場上開設作坊店鋪,制作并經營自己的產品?!赌印ど匈t上》說:“古者圣王之為政,列德而尚賢,雖在農與工肆之人,有能則舉之,無能則下之?!边@里所說“工肆之人”就是邊生產邊銷售的手工業(yè)者。
【注釋】①屨:麻、葛等制成的單鞋底。②跣:赤腳。③鞔:鞋幫,引申指鞋。④為是故:由于這個緣由。
超群的冶金技術
4.早期的青銅器
〔材料一〕(甘肅永靖秦魏家齊家文化遺址出土的紅銅器)錐1件。器身瘦長,橫剖面方形,一端平刃,一端尖刃。兩頭均可使用,長8.2厘米。
斧一件,頂端已殘,寬刃,近頂端有凸棱一周,殘長4厘米。刃寬4.2厘米。
杯兩件。圓形,均殘,系錘擊成。飾物2件。紅銅片制。一橢圓形,一端已殘,另一端穿一小孔,長2.5厘米。一殘存一半,長約2.6厘米。
──中國科學院考古爭辯所甘肅工作隊《甘肅永靖秦魏家齊家文化墓地》,《考古學報》1975年第2期
〔材料二〕在(陜西臨潼)姜村出土遺物中,最貴重的是一個銅片,經化驗,銅占65%,鋅占25%,余為少量的錫、鉛、硫、碳等。屬于銅錫合金雜質較多的黃銅。
──《陜西日報》1980年5月28日
【解讀】考古發(fā)掘材料證明,新石器時代晚期已毀滅小件的青銅器。以上材料顯示了這方面的狀況。此外,在西安半坡仰韶文化遺址中,曾發(fā)覺過質地不純的黃銅片。冶金技術和其他技術一樣,有一個發(fā)生、進展的過程。人們在長期制造石器的過程中,通過開采、選擇石料學會辨認自然銅或含有確定銅質的礦石;通過燒制陶器,學會了選擇燃料、造型材料、把握造型技術和高溫技術,為冶銅術的毀滅在學問與技術上奠定了確定基礎。青銅器性脆而堅硬,用途比較廣泛。由于當時冶煉技術不高,早期青銅制品多為刀、錐等小件器物。
5.夏代的青銅器
〔材料一〕禹穴①之時,以銅為兵。
──〔東漢〕袁康《越絕書》卷十一
〔材料二〕昔夏之方有德也,遠方圖物②,貢金九牧③,鑄鼎象物④。
──〔春秋〕左丘明《左傳·宣公三年》
【解讀】《越絕書》原書二十五卷,現(xiàn)存十五卷。記載春秋吳越二國歷史、地理和人物的史書,多采傳聞異說,對爭辯春秋歷史有參考價值。
以上是文獻記載的有關夏朝使用青銅器的材料。在考古發(fā)掘中,已發(fā)覺了相當于夏朝的青銅器。二里頭遺址出土的青銅器有銅爵、銅錛、銅錐、銅刀、銅鏃、銅魚鉤以及帶又鑲嵌的圓形銅器等。最能代表當時青銅工藝水平的是銅爵,其中一件銅爵的含銅量為92%,含鋅量為7%,它是我國迄今為止發(fā)掘出土的最早的一件使用合范鑄造的完整青銅器。二里頭遺址還發(fā)覺鑄造精致的戈和戚,這是我國迄今發(fā)覺的最早的青銅兵器。材料一所引夏“以銅為兵”得到了實物證明。二里頭出土的青銅器形體都較小,較粗糙、單薄,說明青銅器制作尚處于初級階段。
【注釋】①禹穴:相傳為夏禹的葬地,在今浙江紹興會稽山。這里指夏朝。②遠方圖物:把遠方的東西畫成圖像。③九牧:九州的長官。牧:古代治民之官。④鑄鼎象物:鑄造九鼎并把圖像鑄在鼎上。
6.商代的青銅器
安陽殷墟是出名中外的商代晚期都城,建國后進行了多次發(fā)掘和爭辯。1950年春,在殷墟武官村發(fā)掘了一座大墓,墓內出土有貝、玉、綠松石、骨器、虎紋石磬和大量青銅器……1976年夏天,在小屯村北偏西100米處,發(fā)掘了一座大墓。墓內殉葬有16個奴隸。出土青銅禮器有210件,大多成雙成套。不少銅器上鑄有“婦好”或“司母辛”的銘文……在殷墟郭家莊發(fā)掘160號商代墓,出土青銅禮器40件,方形器數(shù)量較多,器表均有精致的紋飾和族徽文字,還有28件青銅樂器和生產工具,220件青銅兵器和900多枚銅鏃……墓仆人可能是地位較高的武將。該墓被評為1990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fā)覺之一。
──《新中國考古五十年》,文物出版社1999年版
【解讀】材料顯示了在安陽殷墟出土的青銅器的狀況。在商代,青銅鑄造業(yè)是當時各類手工業(yè)中最為重要的一種行業(yè)。考古發(fā)掘出土的青銅器,在各地均有發(fā)覺,其中有很多精品。1939年在安陽武官村出土的《司母戊鼎》,通耳133厘米、橫長110厘米、寬78厘米,重達875千克,這不僅是我國青銅時代最大的,也為古代世界青銅文化史中所僅有。商代雖然生產力水平不高,但是依靠勞動協(xié)作照舊可以制作大型青銅器。據(jù)計算,當時煉銅的坩堝一般口徑22.6厘米,能盛放銅液12.7千克,要鑄造司母戊這樣巨型的青銅器,至少需要250人左右操作70多個坩堝同時鑄造才能完成??脊虐l(fā)掘出土的商代青銅器不僅數(shù)量多,而且種類齊全,依照其用途大致可分為三類。1.武器類:有矛、戈、鉞、鏃等;2.生產工具:鏟、錛、鑿、魚鉤等;3.禮器和生活用器:有鼎、鬲、甗、爵、角、斝、觶、觚、觥、尊、卣、罍、壺、盉、盤、鏡和各種車馬雜器以及樂器。這些器物大小各異,造型美觀。
7.西周的青銅器
〔材料一〕平頂山發(fā)掘出西周至春秋時期的應國墓群……時代由早及晚,自南向北分布在一條土嶺上。如偏南84號墓,為西周中期的長方豎穴土坑墓,出土銅、陶瓷、玉各類隨葬器100多件。其中青銅禮器有鼎、、、卣、爵、觶等,都鑄有5~28字的銘文,均有“應侯”字樣。這當是西周中期應國某一代應侯之墓。位于土嶺中段的38號墓,出土多件青銅禮器和多套青銅樂器,以及青銅鎧甲、車馬器、與器和陶器等。銅器上有“應姚”作器字樣。
……1956年~1957年,在三門峽上村嶺發(fā)掘了一處虢國貴族墓地,共有200多座墓和3座車馬坑、1座馬坑。出土了一大批青銅禮器、兵器、生產工具、車馬器、樂器和雜器,以及陶器、玉器等。
……2009號大墓,隨葬遺物更為豐富,僅青銅禮器就有200多件,銘文多有“虢仲”字樣。
──《新中國考古五十年》,文物出版社1999年版
〔材料二〕金有六齊①,六分其金而錫居一,謂之鐘鼎之齊;五分其金而錫居一,謂之斧斤之齊;四分其金而錫居一,謂之戈戢之齊;三分其金而錫居一,謂之大刃之齊;五分其金而錫居二,謂之削殺矢之齊;金錫半,謂之鑒燧②之齊。
──《周禮·考工記》
〔材料三〕
《考工記》所記青銅合金成分表
類別原文銅錫銅%錫%鐘鼎之齊六分其金而錫居一6/71/785.7114.29斧斤之齊五分其金而錫居一5/61/683.3316.67戈戢之齊四分其金而錫居一4/51/580.0020.00大刃之齊三分其金而錫居一3/41/475.0025.00削殺之矢之齊五分其金而錫居二5/72/771.4328.57鑒燧之齊金錫半1/21/250.0050.00
──引自孫淼《夏商史稿》,文物出版社1987年版
【解讀】在西周官府手工業(yè)中,最為重要的照舊是青銅制造業(yè)??脊虐l(fā)掘出土了大量西周的青銅器。材料一所舉僅是其中一例。商代銅器中以酒器的門類最為豐富,西周時代則著重于飪食器。西周青銅器在紋飾上日趨簡易,器壁漸漸變薄,更合有用。西周青銅器的銘文內容廣泛,字數(shù)較商代大大增多。宣王時的《毛公鼎》銘文長達497字。
材料二、三顯示了鑄造各類青銅器合金比例?!犊脊び洝烦蓵趹?zhàn)國時期,這些不同類型青銅器的合金比例數(shù)據(jù),是商周至戰(zhàn)國時期鑄造青銅器貴重閱歷的總結,顯示了古代青銅器鑄造的合金技術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是勞動者才智的結晶。如對司母戊鼎的合金成分進行分析,銅84.77%、錫11.64%、鉛2.79%,大體與《周禮·考工記》鑄鼎合金標準相符。
近年來,西周青銅器又有了驚人的發(fā)覺。2003年1月29日在陜西眉縣出土了27件青銅器,是當年中國考古的重大發(fā)覺,也是21世紀的重大發(fā)覺。這批27件青銅器,出土于陜西省眉縣楊家村的一個窖藏里,是當?shù)卮迕袢⊥習r發(fā)覺的。這批貴重的青銅文物不僅成套,而且件數(shù)多,被認為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三次大規(guī)模出土的銘文青銅器。它們主要有鼎、盤、壺、盂、鬲、盉等,其中鼎12件,最大者直徑約有六七十厘米,部分以大套小地疊放著。這批青銅器造型精致,保存完好,銘文遒勁古樸,且件件都有述事銘文,銘文總數(shù)3500多字。這批青銅器屬于西周單氏家族的逨、叔五父、單五父、單叔。銘文主要記述單氏在西周八代世系,并記載逨及其父親因伐戌和治理林澤有功,受周王室冊封嘉獎之事。這次出土的三足附耳盤銘文達372字,比出名的《史墻盤》青銅器銘文還要長,(1976年出土的微氏《史墻盤》銘文長284字,記述了從周文王以后的7個王的事績。)是1949年以來出土銘文最長的青銅器。
【注釋】①齊:合,指合金。②燧:古代取火之器。
8.春秋戰(zhàn)國的青銅器
〔材料一〕刑范正①,金錫美,工冶巧,火齊得②,剖刑而莫邪已③。然而不剝脫④,不砥厲⑤,則不行以斷繩;剝脫之,砥厲之,則⑥盤盂、刎牛馬突然⑦耳。
──〔戰(zhàn)國〕荀況《荀子·強國》
〔材料二〕曾國銅器的發(fā)覺最為引人注目,目前發(fā)覺西周晚期至戰(zhàn)國中期的曾國銅器已達20余批……最為重要的發(fā)覺有京山蘇家垅“曾侯中子(yóu)父”器組、隨州“曾侯乙墓”和“擂鼓墩二號墓”。曾侯乙墓出土青銅器、漆木竹器、玉器、金器等大量隨葬器,失蠟法鑄造的銅尊盤、一套65件編鐘等樂器體現(xiàn)了曾國高度發(fā)達的青銅鑄造和音樂藝術水準,該墓青銅器總重達1萬公斤,是我國單墓所出青銅器最多的一次。
──《新中國考古五十年》,文物出版社1999年版
〔材料三〕1976年~1979年,在淅川下寺發(fā)掘出一處春秋楚國貴族墓群,包括26座墓葬和5座車馬坑。出土大量青銅禮器,不少還帶有銘文。其中有一件銅禁,為青銅器中之上品。其鑄造使用了失蠟法溶模工藝,我國以前發(fā)覺最早的失蠟法鑄件為湖北隨縣戰(zhàn)國早期曾侯乙墓所出,淅川下寺的考古發(fā)覺,又把我國使用失蠟法鑄造青銅器的歷史提早了一個多世紀。
──《新中國考古五十年》,文物出版社1999年版
【解讀】春秋戰(zhàn)國時期,青銅器鑄造技藝有了進一步進展。
①鑄造青銅器格外講究鑄范的制作、合金原料的選擇、冶鑄的技巧和火候的調整。②代表春秋戰(zhàn)國青銅鑄造水平的是1978年在湖北隨縣曾侯乙墓出土的青銅編鐘。鐘架兩端套有飾以各種透雕龍、鳥等動物花紋和造型,以失蠟法澆鑄而成。所謂“失蠟”法,是制作一個略小制成品的黏土模型,在它上面涂上一層蠟,在蠟上雕刻花紋后,再加上一層黏土,然后進行整個加熱,蠟熔化后留下空隙,然后將青銅注入空隙。我國的失蠟法毀滅于戰(zhàn)國以前。河南淅川下寺2號楚墓出土的春秋時代的銅禁是迄今所知的最早的失蠟法鑄件。此銅禁四邊及側面均飾透雕云紋,四周有十二個立雕伏獸,體下共有十個立雕狀的獸足。透雕紋飾繁復多變,外形華麗而莊重,反映出春秋中期我國的失蠟法已經比較成熟。
晚期,青銅器接受器身與附件分別鑄造,然后澆筑合為一體的分鑄法,并制造了鑲嵌技術。戰(zhàn)國時期,普遍使用金銀錯、鑲嵌技術,青銅器造型多樣化,更加精致。
【注釋】①刑范正:刑,通“型”。刑范,模型。正,周正。②火齊得:火,火候。齊,合,指銅和錫的比例。意為火候和銅錫比例得當。③莫邪:春秋時良劍名。已:完畢。④不剝脫:不刮去表面的毛刺。⑤砥厲:磨石,此處是磨的意思。⑥劙:割斷。⑦刎:割。突然:形容快。
9.杜詩制造水排
〔材料一〕(建武七年①)遷南陽太守,擅長計略,省愛民役,造成水排,鑄為農器,用力少而建功多,百姓便之。
──〔南朝宋〕范燁《后漢書》卷三一《杜詩傳》
〔材料二〕白超壘側舊有塢,故冶官所在,魏晉之日引谷水為水冶②,以經國用,遺跡尚存。
──〔北魏〕酈道元《水經注》卷十《谷水注》
【解讀】東漢南陽太守杜詩制造了水排,為冶鐵爐加氧,提高了爐溫。至魏晉時期,照舊沿用此法冶煉。
春秋晚期,中國已有鐵器。要將礦石冶煉成液態(tài)生鐵,需有較高的爐溫。商周以來,冶煉用皮囊鼓風,《禮記》說:“良冶之子,必學為裘?!笨p制皮囊成為冶煉工匠的必備技能。后來,鼓風裝置由人力驅動(人排)進展到用畜力驅動的馬排。杜詩總結了前代冶煉鼓風的閱歷,制造了水排。即利用水力推引皮囊鼓風的器具,為冶鐵爐加氧,大大提高了爐溫。水排的功效不僅比人排,就是比馬排也高得多,《三國志·韓暨傳》說:“舊時冶作馬排,每一熟石,用馬百匹。更作人排,又費功力。暨乃因長流為水排,計其利益,三倍于前?!痹r學家王禎在《農書》中具體記述了立輪式和臥輪式水排的形制,并繪有圖形。水排的制造是東漢冶鐵技術的重大創(chuàng)新,這一技術比歐洲早1200多年,使中國的冶鐵技術長期領先于世界。
【注釋】①建武七年:公元31年。②水冶:即水排。
10.戰(zhàn)國能制造鋼劍
〔材料一〕楚國之民,齊疾而均①,速若飄風,宛鉅鐵②,利若蜂蠆③。
──〔戰(zhàn)國〕商鞅《商君書·弱民》
〔材料二〕楚人鮫革④、犀、兕⑤以為甲,堅如金石;宛鉅鐵,慘如蜂蠆。
──〔戰(zhàn)國〕荀況《荀子·議兵》
〔材料三〕韓卒之劍戟,皆出于冥山⑥、棠谿⑦、墨陽、合膊⑧。鄧師、宛馮、龍淵、太阿⑨,皆陸斷牛馬,水擊鵠雁,當敵即斬堅。甲、盾、鞮鍪⑩、鐵幕、革抉、芮、無不畢具。
──〔西漢〕劉向《戰(zhàn)國策·韓策一》
【解讀】戰(zhàn)國時期,鐵器普遍使用,冶鐵技術不斷提高。以上材料顯示了戰(zhàn)國時韓國和楚國制造的兵器鋒利堅硬,銳不行當。憑借優(yōu)質的武器,軍隊的戰(zhàn)斗力格外強大。材料所說的“鉅鐵”即鋼鐵,可知戰(zhàn)國時期毀滅了鋼制的兵器。通過對考古發(fā)掘所獲實物爭辯,學者認為戰(zhàn)國已制造了滲碳制鋼技術。該技術是將“塊煉鐵”放在酷熱的木炭中長時間加熱,使其表面滲碳,經過煅打,成為滲碳鋼片,再把滲碳鋼片對折,然后多層折疊起來煅打,制成兵器或工具,接著更用淬火和正火等熱處理方法,改進鋼材的性能。當時已經懂得依據(jù)不同器件所要求的不同性能對鋼材進行不同的處理方法。(參見楊寬《戰(zhàn)國史》,上海人民出版社)在考古發(fā)掘中,長沙春秋晚期墓曾出土鋼劍,長38.4厘米,由含碳0.59%的中碳鋼制成,是目前中國發(fā)覺年月最早的塊煉鐵滲碳鋼制造的兵器。(參見《文物》1978年第10期)在河北易縣燕下都武臺村戰(zhàn)國墓出土的劍全長100.4厘米,也是用塊鐵滲碳鋼制成的。戰(zhàn)國的鋼制刀劍之所以格外鋒利,一方面與冶煉技術有親熱關系,同時與熱處理技術分不開。所謂熱處理,就是把金屬加熱到確定溫度,然后用各種不用的冷卻速度加以冷卻,以轉變它的內部組織,提高金屬性能的一種加工方法。比如把燒紅的鋼鐵放入水中快速冷卻,能使它堅硬鋒利,這就是淬火。河北易縣燕下都戰(zhàn)國墓出土的劍都經過了淬火。
【注釋】①齊疾:均為行動靈敏的意思。均:整齊。②宛:今河南南陽。鉅鐵:鉅,《說文》:大剛也。鉅鐵即鋼鐵。:矛。③蠆:蝎子。④鮫革:鯊魚皮。⑤兕:雌犀牛。⑥冥山:今河南信陽東南。⑦棠谿:今河南舞陽西南。⑧墨陽、合膊:今河南西平西。⑨鄧師、宛馮、龍淵、太阿:皆寶劍名。⑩鞮鍪:頭盔。鐵幕:鐵制的臂脛之衣。革抉:皮革制的扳指,射箭時套在拇指上用以勾弦。芮:,史記作“”,即盾。芮,系盾的絲帶。
11.灌鋼法
〔材料一〕鋼鐵是雜煉生作刀鐮者。
──《重修政和經史證類備用本草》卷四五《石部》引陶弘景語
〔材料二〕(綦母懷文)又造宿鐵刀,其法燒生鐵精以重柔鋌①,數(shù)宿則成剛(鋼)。以柔鐵為刀脊,浴以五牲②之溺,淬以五牲之脂,斬甲過三十札③。今襄國④冶家所鑄宿(鐵)柔鋌,乃其遺法,作刀猶甚快利,不能截三十札也。
──〔唐〕李百藥《北齊書》卷四九《綦母懷文傳》
【解讀】《北齊書》是唐人編纂的記載北朝歷史的史書。對爭辯北朝歷史有確定參考價值。
在中國古代,灌鋼冶煉法是一種先進的冶煉技術。其方法是利用生鐵含碳量高、熟鐵含碳量低的特點,將熔化的生鐵灌到熟鐵里去,而制成優(yōu)質鋼。材料一引文出自《重修政和經史證類備用本草》,該書作者是宋人唐慎微,簡稱《證類本草》。這部書是唐慎微收集民間單驗方,參考各家名著,接受經史傳記、佛書道藏等數(shù)百種書中的藥物資料并結合本人臨床閱歷編著而成的,是完整流傳至今的最早本草專著。依據(jù)材料所述,灌鋼法是將生鐵和熟鐵合在一起冶煉得到的一種含碳量較高且質地均勻的優(yōu)質鋼。材料以綦毋懷文制造宿鐵刀為例,敘述了灌鋼法的制造步驟,選用品位比較高的鐵礦石,冶煉出優(yōu)質生鐵,然后把液態(tài)生鐵灌注到熟鐵上,這樣幾度熔煉,就成為鋼。鋼煉成之后,以熟鐵作刀背,用鋼作刀鋒,并用動物的尿和油脂來淬火。用這種方法制造的宿鐵刀,能一下子砍斷30多塊疊放在一起的胄甲片。綦母懷文不僅最早實踐了“灌鋼”冶煉法,還制造了畜尿和油脂兩種淬火介質,這是在鋼的熱處理技術上的一大創(chuàng)新。在此之前,人們一般都用水來淬火,而綦母懷文用牲畜尿和動物油脂淬火,不僅擴大了淬火介質的使用范圍;而且獲得不同的冷卻速度,從而得到不同性能的優(yōu)質鋼。灌鋼法是我國古代煉鋼技術上的卓越成就。它的制造和推廣,對于增加鋼的產量,改善兵器、農具和手工工具的質量,都有著重大的意義。
【注釋】①柔鋌:熟鐵。②五牲:《左傳·昭公十一年》:“五牲不相為用?!倍蓬A注:“五牲,牛、羊、豕、犬、雞?!绷碛衅渌f法。③札:甲胄上的鐵片。④襄國:今河北邢臺。
12.陶器的制造
〔材料一〕神農耕而作陶。
──〔北宋〕李昉《太平御覽》卷八三三引《周書》
〔材料二〕昆吾作陶。
──〔戰(zhàn)國〕呂不韋《呂氏春秋·君守》
【解讀】《太平御覽》是北宋時編纂的一部類書,簡稱《御覽》,一千卷,分55門,引書多達1600多種,保存了很多貴重資料。
陶器的毀滅是與農業(yè)的發(fā)生、進展分不開的。農業(yè)為人類供應了比較穩(wěn)定的食物,但是,糧食都是顆粒狀的淀粉物質,與魚、肉相比,是不耐火的,很難直接在火上直接燒烤,原來的石烹法也不利于煮食。因此必需以確定的炊具來達到煮食的目的。這種對一種新的、耐燒的炊具的猛烈要求,是制造陶器的主要緣由。故傳奇稱:“昆吾作陶”,“神農耕而作陶”,正是上述歷史背景的寫照。說明農業(yè)在先,制陶業(yè)在后,兩者有親熱的關系。陶器的制造,是人類制造史上的重要成果之一??脊艑W家、民族學家、歷史學家都把陶器的制造作為新石器時代開頭的標志之一。
考古發(fā)掘表明,在新石器時期,不同地區(qū)文化中的陶器呈現(xiàn)出鮮亮的特點。仰韶文化的陶器以磨光紅陶和彩陶最為突出,又被稱為“彩陶文化”,如半坡出土的五十多萬件陶器、陶片中,除少數(shù)生產工具外,絕大部分為生活用具,如炊具、貯存器、食具和水器。在半坡和姜寨等遺址發(fā)覺的陶器上,還發(fā)覺有相當數(shù)量的刻畫符號,有的學者認為可能與中國古代漢字的起源有關。山東龍山文化的陶器制作,人們已普遍把握快輪制坯技術,燒制技術也有所改進和提高。龍山文化的陶器種類繁多,造型美觀,紋飾精細。有的表面烏黑發(fā)亮,陶壁極薄,僅有0.1—0.2厘米厚,被稱為蛋殼陶,是一種極為精致的工藝品,代表了當時制陶技術的最高水平。在龍山文化遺址中還發(fā)覺了以細膩的高嶺土制造的白陶,這為以后陶瓷業(yè)的毀滅奠定了基礎。
13.商代的原始瓷器
北方地區(qū),商代前期原始瓷器主要發(fā)覺于豫北、晉南、冀南的連接地帶,如河南鄭州二里岡、登封、偃師、山西垣曲商城、河北藁城臺西等遺址或墓葬中。主要器形為敞口折肩圜凹底尊,還有圜底罐。一般為灰白色胎豆青或黃綠色薄釉,少量棕色釉。釉面下常見拍印的方格紋,有的為云雷紋。如商代初期的鄭州二里岡遺址奴隸主墓葬中,出土了不少原始青瓷器與瓷片,外形以尊和罍之類的器形較多,并有少量罐類器。胎質以灰白色為主,兼有少量灰褐色。釉色分青綠、豆綠和黃綠。紋飾有籃紋、方格紋、人字紋、鋸齒紋和弦紋等。胎質堅硬,經化驗是用瓷土作坯燒制成的,燒結程度較好,胎釉結合緊密,沒有脫釉現(xiàn)象,擊之發(fā)出動聽的金石聲。
南方地區(qū),商代初期,商文化勢力已擴展到長江沿岸地區(qū)。湖北黃陂盤龍城出土的原始青瓷尊。和二里岡的同類器都是矮體,折肩圜凹底。江西清江吳城和二里岡遺址出土的原始瓷有些近似,但有著明顯的區(qū)分。
──孫天健《原始瓷器的制造及其里程碑意義》,《中國陶瓷》2003年第3期
【解讀】材料顯示了商代原始瓷器出土的狀況。目前較多學者認為商代出土的代釉而質地細膩堅硬的器皿是原始瓷器。原始瓷器是在印紋硬陶釉陶和白陶的基礎上進展起來的。它是在瓷石制坯、窯溫上升和施釉等工藝進步的基礎上,經過不斷改進提高而制造的。
20世紀60年月,在河南鄭州早商遺址曾發(fā)覺原始瓷尊。瓷器是用高嶺土燒制的,由于燒制需要較高的溫度,還需施釉,所以瓷器的燒制難度要比陶器高得多。在鄭州市發(fā)覺的原始瓷尊燒制火候高達1000度以上,質地細膩堅硬,吸水性弱,胎骨為黃灰色,通高27厘米,口徑也為27厘米。叩之有動聽的金石聲,內外施有光亮晶瑩的綠黃色釉,并留有釉滴。這與后代的瓷器相比,雖帶有不少原始的顏色,但已基本具備了瓷器的特征,故命名為原始青瓷尊。
14.從青瓷到白瓷
〔材料一〕瓷器是中國的重要制造之一……它毀滅于東漢時期,距今已有1800余年的歷史。在浙江省上虞、寧波、慈溪、永嘉等市縣,先后發(fā)覺了漢代瓷窯遺址;在河南省洛陽中州路、燒溝,河北省安平逯家莊,安徽省亳縣,湖南省益陽,湖北省當陽劉家冢子等東漢晚期墓葬和江蘇省高郵紹家溝漢代遺址中,都曾發(fā)覺瓷制品,而尤以江西、浙江發(fā)覺的更多。其中有東漢“延熹七年”(公元164年)紀年墓中所出土的麻布紋四系青瓷罐,“熹平四年”(公元175年)墓內出土的青瓷耳杯、五聯(lián)罐、水井、薰爐和鬼灶,“熹平五年”紀年墓中發(fā)覺的青瓷罐,還有與朱書“初平元年”(公元190年)陶罐同墓出土的麻布紋四系青瓷罐,等等。這些有確鑿年月可考的青瓷器的發(fā)覺,充分證明瓷器的發(fā)覺不會遲于東漢。
──孫天健《論中國制造瓷器的歷史必定性》,《中國陶瓷工業(yè)》1995年第4期
〔材料二〕考古工作者在河南安陽北齊武平六年(公元575年)范粹墓中,發(fā)覺了一批北齊白瓷。該墓出土的白瓷有三系罐、四系罐、長頸瓶、大小碗等……這批器物之所以被稱之為“早期白瓷”,無論從胎釉的白度、燒成的硬度以及吸水率上看,均與青瓷不同而更接近于白瓷。
──李輝柄《中國瓷器的時代特征三國兩晉南北朝的瓷器(二)》,《紫禁城》2004年第6期
【解讀】材料顯示了在考古發(fā)掘中出土的青瓷與白瓷的狀況。漢代的陶瓷,從總體上看仍屬原始青瓷,而到了東漢以后,現(xiàn)代意義上的青瓷就基本形成了。這種青瓷首先發(fā)覺于浙江上虞縣小仙壇。東漢青瓷通體施釉,釉層明顯加厚,有較強的光澤,透亮度強,胎釉結合緊密而牢固。
20世紀70年月,在河南安陽北齊范粹墓中出土的白瓷,是我國迄今所見最早的白瓷。說明制瓷技術進展到確定高度,胎釉中的含鐵量受到把握,克服了鐵的呈色干擾,為后來彩瓷的毀滅奠定了基礎,形成了“南青北白”的格局,在中國瓷陶史上有重要的意義。隋朝時毀滅了成熟的白瓷。隋大業(yè)四年(608年)西安李靜訓墓出土的白瓷,胎質細膩潔白,釉面瑩潤,顏色純正。隋代白瓷生產已很普遍。
15.唐代南青北白兩大制瓷系統(tǒng)
碗①,越州上②,鼎州次③,婺州④,岳州⑤次,壽州⑥、洪州⑦次?;蛘咭孕现茛嗵幵街萆?,殊為不然。若邢瓷類銀,越瓷類玉,邢不如越,一也。若邢瓷類雪,則越瓷類冰,邢不如越,二也。邢瓷白而茶色丹,越瓷青而苻色綠,邢不如越,三也。
──〔唐〕陸羽《茶經》卷中
【解讀】《茶經》,唐人陸羽撰。陸羽以嗜茶出名于當時,被人稱為茶神。他所撰此書是現(xiàn)存中國最早的茶葉學專著,其中對于包括瓷碗在內的飲茶器具有系統(tǒng)論述。
此處指出唐代產瓷地有六處,以邢瓷的白和越瓷的綠為南北瓷的代表,而以越瓷最佳。
【注釋】①碗:指瓷碗。②越州上:越州,今浙江紹興。上,指越州碗瓷質量最高為上品。③鼎州次:鼎州,今湖南常德。次,比前面所舉碗瓷質量要低一級。④婺州:今浙江金華。⑤岳州:今湖南岳陽。⑥壽州:今安徽壽縣。⑦洪州:今江西南昌。⑧邢州:今河北邢臺。
16.景德鎮(zhèn)瓷器的進展
〔材料一〕景德鎮(zhèn)屬浮梁①之興西鄉(xiāng),去城②二十五里,在昌江之南,故稱昌南鎮(zhèn)……至宋景德③年,始置鎮(zhèn),奉御董造④,因改名景德鎮(zhèn)……
──〔清〕藍浦撰、鄭廷桂補輯《景德鎮(zhèn)陶錄》卷一《圖說》
〔材料二〕陶窯:唐初器也⑤。上惟白壤⑥,體稍薄,色素潤。鎮(zhèn)鐘秀里人陶氏所燒造?!兑刂尽发咴疲禾莆涞垄嘀?,鎮(zhèn)民陶玉者載瓷入關中,稱為“假玉器”,且貢于朝,于是昌南鎮(zhèn)瓷名天下……景德窯:宋景德年間燒造,土白壤而埴質薄膩,色滋潤。真宗命進御⑨,瓷器底書“景德年制”四字。其器尤光致茂美。當時則效⑩,著行海內。于是天下咸稱景德鎮(zhèn)瓷器,而昌南之名遂微。
──〔清〕藍浦撰、鄭廷桂補輯《景德鎮(zhèn)陶錄》卷五《景德鎮(zhèn)歷代窯考》
〔材料三〕昌南鎮(zhèn)陶器,行于九域,施及外洋。事陶之人,動以數(shù)萬計。海樽山俎,咸萃于斯。蓋以山國之險,兼都會之雄也。
……景德……業(yè)制陶器,利濟天下。四方遠近,挾其技能以食力者,莫不趨之如鶩。
……浮梁提封僅百里,土宜于陶,以致陶之業(yè)、陶之人,及陶中全部之事,幾皆半于浮。
──〔清〕藍浦撰、鄭廷桂補輯《景德鎮(zhèn)陶錄》卷八《陶說雜編上》
〔材料四〕陶家精致器用,中國出惟五六處,北則真定、定州、平涼華亭、太原、平定、開封、禹州,南則泉郡德化、徽郡婺源、祁門。德化窯惟以燒造瓷仙精致人物玩器,不造有用。真、開等郡瓷窯所出,色或黃滯無寶光。合并數(shù)郡,不敵江西饒郡產。浙江處州麗水、龍泉兩邑,燒造過銹,杯碗青黑如漆,名曰處窯。宋元時龍泉華琉山下,有章氏造窯,出款貴重,古董行所謂歌窯器者即此。若夫中華四裔,馳名獵取者,皆饒郡浮梁景德鎮(zhèn)之產也。
──〔明〕宋應星《天工開物》卷中《陶埏》
【解讀】《景德鎮(zhèn)陶錄》,清人藍浦撰。藍浦為景德鎮(zhèn)人,他于乾隆時期修撰此書,匯合大批資料進行整理考證,系統(tǒng)全面地敘述了景德鎮(zhèn)及其他古名窯的歷史沿革和陶瓷燒制狀況。藍浦在書脫稿前去世,由其同鄉(xiāng)門人鄭廷桂補輯,嘉慶年間出版,是為中國古代陶瓷史名著之一?!短旃ら_物》,明末杰出科學家宋應星著。是書共三卷十八篇,并附插圖123幅,全面系統(tǒng)地記述了中國古代農業(yè)、手工業(yè)生產技術和閱歷,是圖文并茂的古代科技名著。
1.景德鎮(zhèn)因宋景德年間承造進貢御用瓷器而知名。2.景德鎮(zhèn)的興起與此地的瓷土資源有親熱關系。3.景德鎮(zhèn)到明代,已有“瓷都”之名,四方瓷器工匠紛紛集中于此。4.景德鎮(zhèn)瓷器業(yè)進展到明代,為全國瓷業(yè)之冠,其他任何地方所造,皆不能與之比擬。
【注釋】①浮梁:唐以后至明清為江西饒州屬縣,現(xiàn)為江西景德鎮(zhèn)市浮梁縣。②去城:離城。③景德:宋真宗趙恒年號,1004—1007年。④奉御董造:奉皇帝之命督造。⑤陶窯,唐初器也:陶窯(燒制的)是唐初瓷器。⑥白壤:白土,即景德鎮(zhèn)特有的制瓷原料高嶺土。⑦《邑志》:指浮梁縣志。⑧武德:唐高祖李淵年號,618—626年。⑨進御:進獻給皇帝。⑩則效:取法仿效。著行:處處流行。微:(名聲)越來越小。九域:同“九州”,泛指中國。海樽山俎:古代指盛酒和盛肉的器具為樽俎,海樽山俎指天下各處最好的器皿。咸萃于斯:都薈萃于此。挾其技能以食力者:依仗著制瓷技能而謀生的人。提封:總計。幾皆半于?。簬缀跽剂烁×旱囊话?。真定:今河北石家莊市正定縣。定州:今河北定州市。平涼華亭:今甘肅平涼市華亭縣。平定:今山西陽泉市平定縣。禹州:今河南許昌市轄禹州市。泉郡德化:今福建泉州市德化縣。徽郡婺源:婺源古屬徽州,今為江西婺源縣。祁門:今安徽黃山市祁門縣。處州麗水:麗水古屬處州,今浙江麗水市。龍泉:今浙江麗水市轄龍泉市。過銹:銹音yòu,即釉,是用石英、長石、硼砂、黏土等為原料磨粉加水調制而成的物質。過銹是將銹(釉)涂在瓷器外邊堵塞瓷器胚胎表面氣孔并使其燒制后發(fā)出光澤的工藝步驟。中華四裔,馳名獵?。捍藶椤爸腥A馳名,四裔獵取”之意的另一種組句形式。四裔,古代指四方極遠之地,即中國之外的世界各國。獵取,這里指搜尋搶購。
17.明清時期瓷器在歐洲的影響
瓷器,最精致最可愛的陶瓷器皿,是中國古人的制造……
《馬可波羅行紀》向歐洲呈現(xiàn)了一個嶄新的世界……它最早詳盡地記載了中國瓷器及其制作方法……(15世紀后的歐洲)瓷器是一種銷路廣獲利多的商品。1602年在阿姆斯特丹,拍賣一船瓷器,商人獲利500萬盾……將近17世紀末,皇室和貴族保藏家們開頭設置特殊的房間,陳設他們的瓷器……薩克森選帝侯奧古斯都①大帝是最熱心的瓷器保藏家之一,想讓宮廷的每一個房間都裝飾上瓷器……皇室和貴族是否占有東方瓷器或者后來的歐洲瓷器,是關系到他們的聲望。瓷器增加宮廷的光榮……
錫镴器、銀器、精陶和其他器皿,被送到中國作為瓷器模型之用,以致中國供應到歐洲市場上的瓷器也包括了道地的歐洲風格的器皿。東方國家瓷器上的彩繪裝飾也是這樣產生的;(歐洲)版畫和素描作為模式,有時歐洲主顧訂購的器皿帶有盾形紋徽②……
歐洲為東方國家瓷器供應巨大市場……并激發(fā)歐洲人努力去發(fā)覺瓷器制造的隱秘。
──〔英〕簡·迪維斯(Divis.Jan)著、熊寥譯《歐洲瓷器史》第一章
【解讀】《歐洲瓷器史》,英國學者簡·迪維斯(Divis.Jan)著。簡·迪維斯是西方出名陶瓷史家,他在此書中吸取了歐美各國學者的成果,對歐洲瓷器的發(fā)生和進展歷程作了細致的描述。
1.瓷器在古代和中世紀的歐洲是中華文明的重要代表,在世界上享有崇高的聲譽。2.15世紀以后,瓷器是東西方貿易中銷路極廣、利潤極大的商品,歐洲也成為中國瓷器的巨大市場。從中國瓷器業(yè)者為歐洲主顧定制帶有歐洲風格的瓷器器皿可以看出,當時中國瓷器業(yè)為開拓海外市場是不遺余力的,而且已經具備了相當機敏的商業(yè)頭腦和機制。3.瓷器到17世紀已經深深影響到了歐洲的政治和文化。
【注釋】①奧古斯都:德國薩克森公爵(1526—1586年),當時德國七大選帝侯(擁有選舉德意志神圣羅馬帝國皇帝權力的諸侯)之一,亦為德意志宗教領袖。②盾形紋徽:12世紀中期起在歐洲廣泛使用的代表名門望族、世家王裔的貴族徽章,上飾特定標記和圖案,呈盾牌圖形。
異彩紛呈的絲織業(yè)
18.新石器時期制造育蠶抽絲
〔材料一〕黃帝正妃西陵氏曰嫘祖①,以其始蠶,故又祀先蠶②。
──〔南宋〕羅泌《路史·后記五》
〔材料二〕西陵氏之女嫘祖為帝元妃,始教民育蠶,治絲繭以供衣服,而天下無皴③瘃④之患,后世禮為先蠶。
──〔南宋〕朱熹《通鑒綱目·前編》上
【解讀】《路史》南宋羅泌著,主要記載我國古代傳奇的史事,匯合了很多傳奇資料。《通鑒綱目·前編》是朱熹與其門人趙師淵等依據(jù)司馬光《資治通鑒》、《舉要歷》等,簡化內容,編為綱目,對爭辯中國古代史有確定參考價值。
我國是世界上養(yǎng)蠶織綢的國家。以上材料是關于古代養(yǎng)蠶的傳奇。在古代傳奇中,除了嫘祖制造養(yǎng)蠶外,還有伏羲氏化蠶桑為綿帛的傳奇。在考古發(fā)掘中,山西芮城西王村仰韶文化遺址曾出土過陶繭蛹,山西西蔭村還發(fā)覺一個蠶繭。迄今發(fā)覺的最早的絲織品是1958年出土于浙江省吳興縣錢山漾遺址,經放射性斷代和校正,其年月約為公元前3300至2600年,距今5000年左右。上世紀70年月在河姆渡文化遺址還發(fā)覺蠶紋牙雕。此象牙雕原為杖首,上面精致地刻著四條蠶紋,邊飾編織紋,示意著當時人們對蠶與織造之間的關系已有了確定程度的生疏。
【注釋】①嫘祖:傳奇中的中國養(yǎng)蠶創(chuàng)始人。②先蠶:即養(yǎng)蠶的創(chuàng)始者。把嫘祖作為先蠶供奉,始于北周,《隋書·禮儀志》:“先蠶西陵氏神。”③皴:肌膚受凍而開裂。④瘃:凍瘡。
19.商周的絲織品
春日載陽①,有鳴倉庚②,女執(zhí)懿筐③,尊彼微行④,爰求柔桑⑤……蠶月⑥條桑⑦,取彼斧⑧,以伐遠揚⑨,猗⑩彼女?!嗽螺d績。載玄載黃,我朱孔陽,為公子裳。
──《詩經·豳風·七月》
【解讀】這條材料說的是在暖陽陽的春日,一個姑娘手提羅筐,沿著小路采摘鮮嫩的桑葉。姑娘將絲麻染成黑色或黃色,其中紅絲最秀麗,交給公子做衣裳。材料顯示了商周時期絲織業(yè)發(fā)達的狀況,說明當時已廣泛種植桑樹,采桑已成為人們一般的勞動。1972年在河北藁城縣臺西村商代遺址出土的觚、爵、戈等器物上附著的絲織品痕跡,通過掃描電子顯微鏡觀看,附于器物表面的纖維屬于蠶絲纖維,可以大體辨認出有五種不同規(guī)格,其中有的很可能是文獻中常提到的紈、紗、羅、糓等。1975年春,在陜西寶雞市西周前期墓葬中發(fā)覺了一些保留在銅器和泥土上的絲織物和刺繡的印痕,這些絲織物印痕像綺,綺是周代絲織物的主要品種之一,是一種斜紋的提花織物,也是一種細綾。西周婦好墓中也發(fā)覺了絹、羅、綺等絲織品的遺跡。刺繡在周代已很發(fā)達,當時不叫繡,叫黹(即刺繡)。寶雞西周墓中曾發(fā)覺有刺繡的印痕,原是用顏料做成的衣裳。另外刺繡印痕上還附著有黃、紅、褐、棕四種顏色,這說明當時已把握顏料的制作。
【注釋】①載陽:始陽。②倉庚:黃鸝。③懿筐:采桑用的一種深筐。④尊:行,前行。微行:桑小路。⑤爰求:爰,往。爰求:前去采摘。柔桑:柔嫩的桑葉。⑥蠶月:養(yǎng)蠶之月。三月。⑦條桑:挑桑。條,又作挑,揀擇。⑧斧斨:均為斧類工具。斨:方孔的斧。⑨遠揚:指又長又高的桑枝。⑩猗:攀引。指用手攀引桑枝而摘其嫩葉。女桑:小桑樹。載績:開頭織麻??儯嚎兟?。玄:帶赤的黑色,即黑色。朱:正紅,純紅。孔陽,甚為鮮亮??祝捍蟆?/p>
20.戰(zhàn)國的絲織品
〔材料一〕齊帶山海①,膏壤千里,宜桑麻,人民多文采②布帛魚鹽。
──〔西漢〕司馬遷《史記》卷一二九《貨殖列傳》
〔材料二〕迄今為止發(fā)覺的商和西周的絲織品,都僅限于遺痕,而東周時期則有較多的成件實物發(fā)覺,其中又以戰(zhàn)國時期的發(fā)覺最為豐富,證明白戰(zhàn)國時期的紡織業(yè)有顯著的進展。
……1957年在長沙左家塘44號墓內包裹尸體的絲織物殘塊中發(fā)覺有五種花紋的織錦,一般是熟褐色地起紅色和仿金色花紋,花紋中以對風紋、對龍紋、方連紋、幾何紋為主。幾何紋中有三角、菱形、多角形以及龜背形等多種圖案。
……1982年,在湖北江陵馬山磚瓦廠發(fā)覺的一座戰(zhàn)國小墓中,出土了大量完整的絲織品,是前所未見的貴重材料,其年月約在戰(zhàn)國中晚期之際。棺內共出衣衾十九件,計:綿衾三件,夾衾一件,綿袍八件,禪衣三件,夾衣一件,禪裙兩件,綿一件。這座墓中還有一些其他性質的絲織品,如棺罩、帛畫、席囊、鏡衣及木俑的衣服等等,種類繁多,確可稱為戰(zhàn)國時期絲織品的大觀。墓中絲織品的種類,大別之有絹、錦、羅、紗及組、絳等,并有不少刺繡。與以往發(fā)覺相比,除沒有綺以外,可以說全部品種均已具備。
──周自強主編《中國經濟通史·先秦經濟卷》,經濟日報出版社
【解讀】1.齊國土地肥沃,宜種桑麻,絲織業(yè)發(fā)達。2.考古發(fā)覺戰(zhàn)國的絲織品證明此時絲織品產量大,質量高。
春秋戰(zhàn)國時,植桑養(yǎng)蠶的地區(qū)很多,成為農夫生產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正如孟子所說:“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碑敃r北方的兗州、青州、徐州等地都是絲織業(yè)發(fā)達地區(qū)。春秋戰(zhàn)國時官府對布帛的“幅”有嚴格規(guī)定?!蹲髠鳌は骞四辍罚骸扒曳蚋?,如布帛之有幅焉,為之制度,使無遷也?!币馑际?,而且富有,就像布帛有確定幅度,讓它不能轉變。據(jù)《韓非子·外儲說右》記載,戰(zhàn)國初吳起的妻子“織組,而幅狹于度。吳子使更之。其妻曰:‘諾?!俺?,復度之,果不中度,吳子大怒……出之?!睘槭裁唇z織品的幅要合于度呢?由于“廣狹不中量,不鬻于市?!保ā抖Y記·王制》)這說明春秋戰(zhàn)國的絲織品有嚴格的質量標準。
【注釋】①帶山海:被山海環(huán)繞。帶:腰帶,比方圍圍著。②文采:彩色絲綢。
21.漢代的絲織業(yè)
〔材料一〕方今齊三服①官作工各數(shù)千人,一歲費數(shù)巨萬。蜀廣漢主金銀器,歲各用五百萬。三工官②官費五千萬,東西織室③亦然。
──〔東漢〕班固《漢書》卷七二《貢禹傳》
〔材料二〕(張)安世尊為公侯,食邑萬戶,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醫(yī)院業(yè)務副院長職責(五篇)
- 網(wǎng)絡課程設計的分類
- 網(wǎng)頁課程設計摘要模板
- 網(wǎng)上書店c 課程設計
- 微機原理通訊錄課程設計
- 聯(lián)想記憶課程設計
- 電話禮儀課程設計
- 職工系統(tǒng)Delphi課程設計
- 家政保潔公司營業(yè)員服務總結
- 美的物流課程設計
- 腦出血入院記錄
- 中華傳統(tǒng)文化之文學瑰寶學習通超星課后章節(jié)答案期末考試題庫2023年
- 自粘聚合物改性瀝青防水卷材施工工藝與規(guī)程
- 44危險化學品安全技術說明書(汽油、柴油)
- 碳晶板裝修合同范本
- 機械原理課程設計-自動蓋章機
- 供應室提高腔鏡器械清洗質量PDCA案例
- 格力空調檢測報告KFR-35GW(35530)FNhAk-B1(性能)
- 農業(yè)氣象觀測規(guī)范+青花椒DB50-T 1358-2023
- 【林芝市藏漢通婚帶來的影響調研分析報告3300字】
- 馬蹄種植技術與施肥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