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考語文專題復習:詩歌鑒賞13種類型知識梳理與解題技巧匯編
第一課驅山走海置眼前一一山水勝色
一.概念
所謂的山水詩,是以山水等自然景觀為主要描寫對象的詩歌;所謂田園詩是指歌詠田園生活的詩歌,
大多以農村的景物和農民、牧人、漁父等的勞動為題材。
陶淵明是田園詩的開山,南朝的謝靈運是山水詩的鼻祖。唐代形成了山水田園詩派,主要有王維、孟
浩然、儲光羲、常建等。
山水田園詩是指以自然界的山水景物、閑適恬淡的田園生活為表現(xiàn)內容的詩歌。
二.主要情感
i.表達對大自然的喜愛;
2.表達對官場仕途的厭倦,對現(xiàn)實的不滿甚至憤怒;
3.表達對歸隱生活、閑適恬淡的田園生活的喜愛,向往:
4.出世與入世矛盾心理的折射;
5.對生活、人生哲理的感悟,禪意的寄托。
三.常用意象與意境
1.①炊煙、桑麻、桑榆、桃李、麥苗、豆苗、菊花、雞、犬、禽雀、眠蠶(表現(xiàn)對閑適恬淡的山水
田園生活的熱愛及悠閑自在、輕松愉悅的心情)。②意境特點:清新優(yōu)美、寧靜和諧、富有生活氣息。
2.①野徑、古木、荊扉、柴門、空林、空山、鸞鶴、孤云、禪房、古寺、暮鐘、五柳、幽人、樵夫、
寺僧、道人、(表達希望歸隱山林、超然世外、寧靜淡泊或自甘寂寞的情懷)。②意境特點:遠離塵俗,
清幽靜謐、清冷荒僻。
四.常用寫景技巧
(一)描寫:
1.聽覺角度:①動靜結合②以動襯靜或以靜襯動
2.視覺角度:①繪形、繪色②角度變化(上下、俯仰、高低、遠近)
3.細致程度:①工筆(細節(jié))②白描
4.其它:虛實結合、正襯反襯
(二)抒情:山水田園詩屬于寫景詩的范疇,這類詩歌的主要特點就是“一切景語皆情語”,亦即作者筆
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觀情愫,或者借景抒情,或者情景交融。
1.直接抒情(直抒胸臆)直接對有關人物和事件表明愛憎態(tài)度的抒情方式,也叫直抒胸臆。
2.間接抒情,多為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詩人把自身所要抒發(fā)的感情,寄寓在景物中,
通過描寫景物予以抒發(fā),這種抒情方式叫借景抒情。一般情況下,是樂景寫樂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
樂景襯哀情或哀景寫樂情的寫法。
(三)修辭:在古代詩歌中,比喻、擬人,借代、對偶、對比等都是常見的修辭手法,要善于發(fā)現(xiàn)修辭手
第1頁共47頁
法,并分析作用。
五.鑒賞方法及解題思路
1.把握意象:
①找準、找全典型意象;②觀察物象的組合方式(上下、遠近、高低、里外、俯仰等);③體會畫
面的色彩,感受畫面的色調;④注意畫面的動態(tài)、靜態(tài)。
2.分析意境:
①結合意象特點展開聯(lián)想與想象,描摹詩歌圖景。②概括景象(意境)特點。
3.鑒賞手法:注意從描寫、抒情、修辭等角度考慮,并結合詩作分析。
4.體會情感:結合意境特點剖析作者思想情感。一切景語皆情語。
5.品味語言:山水田園詩的語言風格多為質樸自然、清新洗練、清幽淡雅的。
第二課不教胡馬度陰山——邊塞軍旅
解讀邊塞軍旅詩詞的四把鑰匙
第一“把”,弄清邊塞詩詞的立意
深挖邊塞詩詞蘊涵的主旨,從總體上把握作品,這就需要從兩方面把握:
(1)把握作者及詩歌創(chuàng)作的社會背景。邊塞軍旅詩詞最能體現(xiàn)國運的興衰,因此,在接觸這類作品時,
首先對作者所處的時代應有所了解。如李頑的《古從軍行》,此詩寫當時之事,由于怕觸犯忌諱,所以題
目上加一個“古”字。借漢皇開邊,諷玄宗用兵,對當時帝王的好大喜功、窮兵毀武、視人民生命如草芥
的行徑加以諷刺,悲多于壯。了解詩歌的時代背景,有助于我們準確把握詩歌的主題,與詩人取得感情上
的共鳴。
(2)注意區(qū)別各自的思想感情。在邊塞軍旅詩詞的大題材下,其思想內容異彩紛呈:有對建功立業(yè)的渴
望,有報效祖國的激情,有征人的鄉(xiāng)愁和家中妻子的離恨,有塞外生活的艱辛和連年征戰(zhàn)的殘酷,有反映
對帝王開邊的不滿和驚異于塞外絕域那種迥異于中原的風光等等。因此,我們鑒賞時要注意區(qū)別。
第二“把”,弄清景物描寫與所抒之情的關系
如《夜上受降城聞笛》(李益):這首詩的一、二兩句以工整的對仗的形式來寫景,用了兩個色彩鮮明的
比喻。先從俯視的角度來寫莽莽大漠上的黃沙,在月色的輝映下如同白雪,再從仰望的角度來寫浩瀚空中
的月色,那皎皎寒月猶如嚴霜。上下交映,只見整個大漠一片白茫茫,令人頃覺不寒而栗。詩人從地點、
景物、氣候三個方面著意刻畫,反復渲染,營造出一個悲涼的氛圍,為后兩句抒發(fā)戍邊將士思鄉(xiāng)之情蓄勢。
第三“把”,弄清詩詞中對戰(zhàn)爭場面的描寫
這就需要:
(1)要抓住與戰(zhàn)爭有關的意象(器物),如:旗、鼓、干、戈,號角、鼓角、戰(zhàn)車、轅門、烽火等;
(2)要抓住與戰(zhàn)爭有關的地點和人、事、物,如樓蘭、陰山、邊隅、瀚海、涼州、長城、受降城、玉門
關,單于、吐谷渾,羌笛、胡笳、琵琶,《折楊柳》、《落梅花》、《關山月》等。
如上例中的“鼓角”“邊隅”,再結合“用兵”“流血”等詞,詩歌的情感就顯而易見了。
第四“把”,體味邊塞詩的藝術風格和技巧
第2頁共47頁
邊塞詩詞體現(xiàn)出來的藝術風格,有的豪邁曠達,有的雄奇壯美,有的豪壯悲慨,有的委婉清麗。只有通過
對詩歌字句的深刻體味,才可能準確領會邊塞詩詞異彩紛呈的不同藝術風格。邊塞詩詞善于運用比喻、夸
張、對比、烘托、用典等手法來豐富內容,強化情感,要認真分析這些表達方式所達到的藝術效果。
第三課天若有情天亦老——詠史懷古
(一)概念
懷古詩是中國古代詩詞中內容,思想較沉重的作品。主要是以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歷史陳跡為題材,
借登高望遠、詠嘆史實、懷念古跡來達到感慨興衰、寄托哀思、托古諷今等目的。這類詩由于多寫古人往
事,且多用典故,手法委婉。
在中國古代詩詞中,懷古詩是內容與思想都比較沉重的一類作品。這類詩都是懷古惜今,“有感而發(fā)”,
往往是詩人處于某種背景之下,前往瞻仰或憑吊歷史古跡,回顧古人的業(yè)績或遭遇,自己內心產生共鳴,
不禁發(fā)出對古人業(yè)績的慨嘆或抒發(fā)對物換星移、物是人非的悲哀之情。因此,感情基調一般都比較蒼勁悲
涼。
《二)懷古詩的特點
(1)結構:臨古地----思古人----憶其事---抒己志。
標題中有古跡、古人名,或在古跡、古人前冠以“詠”,或在古跡、古人后加“懷古”、“詠懷”等。
(2)內容:國家一一國運衰微,統(tǒng)治者一一荒淫奢侈,名地一一昔盛今衰,古人一一壯志難酬,憂國
傷時,孤寂失意。詩歌的內容一般為:描寫此地眼前的衰敗、荒涼、蕭條,或描寫歡快的事物來襯托內心
的悲傷,或描述歷史事件的經(jīng)過,抒發(fā)感慨。
(3)手法:用典,對比,借古諷今,吊古傷今。寫法上,詠史詩常常運用典故,或寫景,或寫人物,
或對比,或襯托,或抑揚,或諷刺,或含蓄等等。
(4)語言:含蓄蘊藉。
(5)意象:歷史人物,歷史事件,吳鉤,烏衣巷,淮水,柳營,后庭花,
(6)表現(xiàn)手法:運用典故,今昔對比,借古諷今,即事議論。
(7)思想感情:吊古傷今,昔盛今衰,懷才不遇。詠史懷古詩的主題歸納
懷古詩常觸及詩人心靈的最深處,具有很高的鑒賞價值。近年來高考也常涉及此類詩歌。而懷古詩的
結構一般是臨古地,思古人,憶其事,抒己志。
臨古地----
A.前代的都城.:咸陽、長安、金陵、姑蘇、洛陽、汴京
B.發(fā)生過重大事件的地點:驪山、赤壁、新亭、隋堤、馬嵬、華清宮、汴河
C.歷代帝王與名人的故居、陵墓、祠而:湘妃祠、烏江亭、陳琳墓、李白墳
I).特定的歷史朝代:六朝、吳國、隋代、安史之亂、南唐后蜀等。
(8)風格:或雄渾壯闊,或含蓄沉郁。
二、懷古詩常見意象及典故
詠史詩(懷古詩)的主要意象:
第3頁共47頁
意象:投筆、長城、明月、樓蘭、柳營、請纓、羌笛、古地、吳鉤等。
在詠史懷古詩里常見到的意象有物象類,如:樓蘭、羌笛、吳鉤等,還有古地、古居類,如:驪山、
馬嵬、汴京、長安、金陵、赤壁等。
常見典故:
1、投筆:《后漢書》載:班超家境貧寒,靠為官府抄寫文書來生活。他曾投筆感嘆,要效法傅介子、
張騫立功邊境,取爵封侯。后來“投筆”就指棄文從武。
2、長城:《南史檀道濟傳》載:檀道濟是南朝宋的大將,權力很大,受到君臣猜忌。后來宋文帝借
機殺他時,檀道濟大怒道:“乃壞汝萬里長城!”后來就用“萬里長城”指守邊的將領。
3、樓蘭:《漢書》載:樓蘭國王貪財,多次殺害前往西域的漢使。后來傅介子被派出使西域,計斬樓
蘭王,為國立功。以后詩人就常用“樓蘭”代指邊境之敵,用“破(斬)樓蘭”指建功立業(yè)。
4、折腰:《宋書隱逸傳》載:陶湃明曾作彭澤縣令,因不肯“為五斗米折腰向鄉(xiāng)里小兒”而棄官歸
隱?!罢垩币鉃楣戆菀?,后來喻指屈身事人,而詩人常反其義用之。如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安
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5、化碧:《莊子外物》載:蓑弘是周朝的賢臣,無辜獲罪而被流放蜀地。他在蜀地自殺后,當?shù)厝擞?/p>
玉匣把他的血藏起來,三年后血變成了碧玉。后來人們就常用“化碧”形容剛直中正的人為正義事業(yè)而蒙
冤受耳
6、五柳:陶淵明《五柳先生傳》載:宅邊有五柳樹,因以號為焉。后來“五柳”就成了隱者的代稱。
7、東籬:陶淵明《飲酒》:“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焙髞矶嘤谩皷|籬”表現(xiàn)辭官歸隱后的田園
生活或嫻雅的情致。如李清照《醉花陰》:“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
8、勞歌:本指在勞勞亭送客時唱的歌。勞勞亭舊址在南京,是古代著名的送別之地?!皠诟琛焙髞沓?/p>
為送別歌的代稱。
9、陽關:王維《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泡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
無故人?!焙髞砭桶阉蛣e時唱的歌曲稱作“圍城”、“陽關”。
10、后庭花:即玉樹后庭花,相傳是南朝后主所制的樂曲,為綺靡之音。如:“商女不知忘國恨,隔
江猶唱后庭花?!保ǘ拍痢恫辞鼗础罚?/p>
11、楊柳曲:樂府曲調“楊柳枝”,有時也作“折楊柳”,主要寫軍旅生活,從梁、陳到唐代,多為
傷別之詞,以懷念征人為多。如:“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王之渙《涼州詞》)“笛中
聞折柳,春色未曾看。"(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
12、行路難:古曲名,多言世路艱難及離別傷悲之情。如:“天山雪后海風寒,橫笛遍吹《行路難》”
(李益《從軍北征》)
三、懷古詩的類型
(1)懷人傷己
作者追念古人一般是古人的身世與際遇和作者有了某種相似性,觸發(fā)點在古人,落腳點在自己。具體
又可以分為以下兩種。
第4頁共47頁
、.對比失落型
有的懷古詠史詩著眼于個人境遇變化,借古人古事抒發(fā)自己的感慨。古人能一展抱負,建功立業(yè),得
遂心愿,而自己卻因為某種原因被朝廷冷落或不能才盡其用,從而有了郁郁寡歡乃至消極遁世之心。
如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周瑜在“小喬初嫁”時就立下了令“強虜灰飛煙滅”之大功,可謂少
年得志,風流倜儻,而自己人到中年雙鬢染霜,卻功業(yè)無成,“早生華發(fā)”:與周瑜相比,簡直不可同日
而語。強烈的對比生發(fā)出濃重的“人生如夢”的感慨,今世之無奈卻只能在清風明月間買醉。
B.同病相憐型
自己和古人的遭遇相同,追思古人更體現(xiàn)自己的不得意,感慨身世,關照自我,抒發(fā)自己渴望建功立
業(yè)或懷才不遇的感傷。
(2)懷古傷今
古代詩人的主流是寒士,濟天下拯黎民的念頭使他們更多關注在國家政治、社會生活上。詩人們常借
寫古跡、古事來表達對現(xiàn)實的關切、熱情、不滿、警戒。懷古盡管觸點在古,但實際上表現(xiàn)了對現(xiàn)實的強
烈關注?,F(xiàn)實不合理想模式的時候就是懷古最有理由的時候。
根據(jù)古跡或古事的現(xiàn)狀可分以下幾類:
A、昔盛今衰型
既然是懷占詠史,現(xiàn)實的不盡人意就難免使詩人觸景生情,抒發(fā)盛衰之感傷,獨抒思古之幽情。抒發(fā)
對物換星移、物是人非的悲哀之情。這類詩作或抒發(fā)昔盛今衰的感慨,暗含對現(xiàn)實的不滿甚至批判,多借
古諷今;或憂國傷時,揭露統(tǒng)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層人民的疾苦,擔憂國家民族的前途命運。
尤其是作為六朝古都、曾經(jīng)繁華一時的金陵更是成為古代詩人們感情的集射地,不知觸發(fā)了多少人的
懷古之情,金陵懷古幾乎成為詠史詩的一個專題。
過去的繁華隨風遠去,只留下一片荒蕪,這讓人頓生物換星移,世事滄曼之感。
第四課明月何時照我還一羈旅鄉(xiāng)思
羈旅思鄉(xiāng)詩概念
古人或久宦在外,或長期流離漂泊,或久戍邊關,或被貶赴任途中,或游歷名山大川,或探親訪友,
所謂“羈旅”,即因上述種種原因,長久寄居他鄉(xiāng)之意。在此過程中,他們因眼中所見,耳中所聞,心中
所感,觸發(fā)靈感,寫下詩篇,就叫做羈旅詩。這類詩,它們或寫羈旅之思(行旅之人旅途的艱辛、寂寞以
及對家鄉(xiāng)、親人的思念),或寫思念親友,或寫征人思鄉(xiāng),或寫閨中懷人,或抒發(fā)郁郁不得志之情。寫作
上或觸景傷情,或感時生情(中秋望月、重陽登高、傷春悲秋、日暮思歸),或托物傳情(月、雁、笛、
柳),或因夢寄情,或妙喻傳情。閱讀這類詩,要大抵了解詩人的歷史和遭遇,弄清詩人所思所想和詩中
寄寓的復雜感情。
古人由于道路崎嶇難行,交通工具落后,一別動輒多年,再會難期,因而古人常用詩詞的形式來表達
自己對故鄉(xiāng)、對遠方親友的思念,所以,表達游子濃郁的鄉(xiāng)愁、鄉(xiāng)情、鄉(xiāng)思是古代詩歌常見的一種主題。
羈旅思鄉(xiāng)詩字詞特點:
羈旅類詩詞中有一些關鍵的字詞,如“孤”“悲”“無情”“憐”“空”“獨”“故園”“相思”等。
第5頁共47頁
有時特殊的節(jié)日,也是關鍵信息,如冬至、除夕、元宵節(jié)、重陽節(jié)等重要節(jié)三,常常引發(fā)旅人的思鄉(xiāng)懷人
之情。
二、羈旅思鄉(xiāng)詩常見意象
1.環(huán)境意象:月亮、秋風、浮云、衰草、楊柳、孤舟、梧桐
2.動物意象:鴻雁、歸鳥、杜鵑、鵬鴻、沙鷗、瘦馬
3,時空意象:節(jié)日、口暮、寒秋、遠山、高樓、驛站
4.聲音意象:笛聲、蘆管聲、角聲、鴉鳴聲、杜鵑聲、鵬鴿聲
5.特殊意象:家書
【意象例解】
月亮:見月懷人。對月引發(fā)思親,思鄉(xiāng)之愁,如李白《靜夜思》:“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秋風、
秋霜、凄風、苦雨:人生的失意:傷感。
衰草、黃葉、落花:引發(fā)行人孤獨、凄涼、惆悵之情。
梧桐:民間傳說,鳳凰喜歡棲息在梧桐樹上。古書上說,梧桐能知秋,“梧桐一葉落,天下皆知秋”。
詩人體察梧桐葉落的飄零景象,詠嘆身世的孤苦凄涼,如李清照《聲聲慢》:“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
點點滴滴。”
杜鵑:又叫杜宇、子規(guī),叫聲凄切哀傷,聲如“不如歸去”??诮酋r紅,故有“杜娟啼血”之說。
常與哀怨、思歸有關,如李白《蜀道難》:“又聞子歸啼夜月,愁空山?!?/p>
猿啼:常象征漂泊之人的悲苦之情,如杜甫《登高》:“風急天高猿嘯哀。”
沙鷗:往往喻指漂泊不定,孤苦伶仃的形象。
西樓、高樓、小樓、危樓、危欄:借人在樓、倚欄或登樓遠眺表現(xiàn)思念之情,如范仲淹的《蘇幕遮》:
“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鴻雁、孤雁[候鳥,常引起游子思鄉(xiāng)懷親之情和羈旅之愁]“人歸落雁后,思發(fā)在花前”;
浮云、浮萍、飛蓬[因漂移不定,喻在外漂泊的游子]“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其他如客船、車鐸、孤帆、驛道、圓月、晚鐘、天涯、砧聲、油燈、家書、故園、慈母、寒山、煙、
暝色、高樓、宿鳥、煙、日暮、燕、笛二柳等。特別是暝色、日暮時分,妻獨守空房,當會思念遠方的游
子;漂泊的旅人停泊休憩,羈旅愁思也會驀然而生。與日暮、暝色相近的意象還有暮靄、落日、夕陽也可
表現(xiàn)游子思鄉(xiāng)。
重點留心三種意象:①“望月懷遠”②“鴻雁傳書”③“折柳送別”
【常見節(jié)令】
1、人日:正月初七日。古代詩人在人日大多表達思家、想友的感情。
2、上元:即元宵,正月十五日。古代在元宵日張燈結彩,所以元宵又稱為燈節(jié)。
第6頁共47頁
3、社日:立春后第五個戊日,春分前后,農家祭社(土地神)祈年的日子,這是春社;而立秋后第五戊
曰,稱為秋社。古人多借這個節(jié)日集會競技,開展難得的娛樂活動。
4、寒食:清明前二日,此日禁火吃冷食。
5、清明:三月的節(jié)氣名,也是祭祖掃墓的日子。
6、上巳(陰歷三月三日):此日人們臨水祓除不祥,叫做修禊。后來演變?yōu)樗呇顼?、郊外春游的?jié)日。
7、端午:五月初五日。
8、七夕:七月七日,傳說此日牛郎織女鵲橋相會。在古詩中多借七夕表達愛情。
9、中秋:八月十五日。這一天月色最好,是闔家賞月的佳節(jié),所以人們在這一天大多思念親人。
10、重陽:九月初九日。古人以九為陽數(shù),重陽日古人有登高飲酒的習俗。
11、冬至:是節(jié)氣中的起點,相當于一日中的子時,古人認為陰極陽生之時。
12、除夕:一年中最后一天晚上?!俺币鉃槌f布新。
【意象含義】
①“望月思親“一一月亮寄托人生的圓滿、缺憾;情感的無奈;時空的永恒。
②“鴻雁傳書”一一鴻雁是孤獨;思鄉(xiāng)思親;音信聯(lián)絡引發(fā)游子的羈旅之感。
③“折柳送別”一一惜別懷遠
?“杜鵑啼血”一一凄涼哀傷的象征
⑤”黃葉飄零“一一凋零:成熟:美人遲暮;新陳代謝。
⑥“杯酒抒懷”一一就是詩人寄托愁情的載體,是排遣人生苦悶的良藥。
?“流水落花”一一凋零;失意;人生、事業(yè)的挫折
⑧寒蟬一一悲涼。猿猴一一傷感。沙鷗一一飄零;傷感。等等
三、羈旅思鄉(xiāng)詩的手法:
L借景抒情、融情于景。以景襯情。
在詩中以景傳情達意的往往有一定的規(guī)律:
以“故鄉(xiāng)明月”傳達“思鄉(xiāng)情”,以“松風山月”傳達“隱逸情”
以“中秋圓月”傳達“相思苦情”,以“長亭折柳”傳達“惜別之情”
以“江湖扁舟、月落烏啼”傳達對羈旅之苦的感觸,以“昔榮今非、幾度夕陽紅”傳達對世事滄桑的
感嘆,以“空城落花、感時花濺淚”傳達對國事衰危的悲嘆,寄一腔愛國深情。
【常見景物特點及語言特色】
景物特點常常是:蕭瑟,凄涼,冷清,孤獨,寂寞。
第7頁共47頁
語言特色:
質樸清新,如王禹他的《村行》。蒼涼低沉,如秦觀的《踏莎行》,范仲淹的《蘇幕遮》。
渾厚悲涼,杜甫的《江漢》、《旅夜書懷》、《登高》,孟浩然的《宿建德江》。
深沉委婉,杜甫的《月夜》,方干的《思江南》,張繼的《楓橋夜泊》。
①、清新雅致一一新穎自然、(謝跳、謝靈運)
②、平實質樸一一質樸真切、通俗易懂
③、絢麗飄逸一一辭藻華麗、節(jié)奏輕盈(李白、)
④、含蓄雋永一一婉約含蓄、蘊藉雋永(柳永、李清照、李煜、劉昌錫
⑤、粗獷豪放一一豪邁奔放、雄渾曠達(蘇軾、辛棄疾
⑥、簡潔生動一一準確精煉、生動形象
⑦、沉郁頓挫一一纏綿怫惻、哀怨沉郁(杜甫)
詩歌的語言主要特征有:形象化、生動化、個性化、陌生化;凝練性、形象性、情感性、跳躍性。鑒
賞詩歌的語言主要從這幾個方面入手。而這幾個方面往往是合為一體的。
第五課紫蝶黃蜂俱有情一詠物抒懷
一、詠物抒懷詩題解及常見意象、特點
詠物詩是指那種以客觀的“物”為描寫對象,或細致地刻劃它的色彩與形態(tài),或借以抒懷興感的詩作。
“物”引發(fā)了詩,而詩又通過對“物”作形象的描繪,賦予“物”以美感,詩人還能“困物而興懷”。因
此,沒有生活中的萬物,便不會有詠物詩;而優(yōu)秀的詠物詩,又給物以美感和生命。將“物”與“詩”有
機地結合起來的,是詩人們創(chuàng)造性的勞動。詠物詩是托物言志的詩歌,通過事物的詠嘆體現(xiàn)人文思想。詠
物詩中所詠之“物”往往是作者的自況,與詩人的自我形象完全融合在一起,作者在描摹事物中寄托了一
定的感情。在詩中作者或流露出自己的人生態(tài)度,或寄寓美好的愿望,或包含生活的哲理,或表現(xiàn)作者的
生活情趣。古人很喜歡詠物。
鄭板橋有一苜畫竹題詩:“衙齋臥坊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些小吾雷州縣史,一枝一葉總關情
所謂詠物抒懷詩,就是詩人把在自然中得到感染與啟迪,并把自己的感情凝注于自然景物,抒發(fā)作者思想
感情,寄寓作者襟懷抱負的詩歌。
古人很喜歡詠物,自然界中的萬物,大至山川河岳,小至花鳥蟲魚,都可以成為詩人描摹歌詠的對象。
他們在細致描摹的同時,寄托自己的感情?!霸佄镫[然只是詠懷,蓋個中有我也。”(劉熙載《藝概》)
從古人詠嘆的對象來看、落花、流水、夕陽,大雁、杜鵑、燕子、寒蟬,月亮、松、竹、梅、蘭、菊、
蓮、柳等都是詩歌中常見的所詠之物。比如:月一一思鄉(xiāng);蓮一一高潔;柳------送別;花一一美好;松
一堅韌不拔;梅一一孤高,不流于俗;菊一一氣質清高;梧桐一一凄涼悲傷;芳草一一離恨;杜鵑一
哀怨、思歸等等。
可鑒賞常用語有:栩栩如生、形象逼真、生動傳神、形神兼?zhèn)?、烘云托月、朦朧含蓄…
第8頁共47頁
詠物詩常用的手法是托物言志。望月懷遠、傷春悲秋、見流水則思年華易逝、折柳送別、聞雁思歸、
聽梧桐而心悲涼,客觀物象常常寄托著詩人特有的情感:借梅贊其標格高雅節(jié)操凝重,借菊贊其欺霜傲雪
品格高尚,借蓮贄其出淤泥而不染處濁世而氣節(jié)高潔,借竹贄其根固有節(jié)堅貞高雅,借松贊其經(jīng)冬不凋剛
強堅貞,借黍離來表示對國家音盛今袤的痛惜傷感之情,借冰雪比喻心志的忠貞品格的高尚,借草木的繁
盛反襯荒涼抒發(fā)盛衰興亡的感慨等,詩人借詠物寄托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常見詠物詩的特點:
1形式特點:
a、標題以物象為題;詠(題、贈、贊)+物象。
b、形似用形象語言描寫出所詠之物的形態(tài)、色澤、特征,多用擬人、象征等手法;
人神似借物抒懷,表達理想、志向、情懷。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實到虛,寫出
精神品格,追求“神似”。情感:或發(fā)其志士之悲、君國之憂,或寫其懷才不遇的感受。
2、內容特點:
(1)描繪生動,新穎傳神。這方面的代表作很多,如郭震之《蓮花》,其以細膩的描寫,精巧的比
擬將蓮花之形態(tài)刻畫得入木三分:
蓮花(唐?郭震)
臉膩香薰似有情,世間何物比輕盈。
湘妃雨后來池看,碧玉盤中弄水晶。
(2)以物擬人,移情于物(借物喻人)。如韓愈之《芍藥》,其詩比擬生動,借物抒情,表現(xiàn)出以
物擬人,移情于物之基本特征:
芍藥唐?韓愈
浩態(tài)狂香昔未逢,紅燈爍爍綠盤籠。
覺來獨對情驚恐,身在仙宮第幾重。
(3)借物抒懷,詠物明志(托物言志)。如王維之《辛夷塢》,其借深谷中自開自落的辛夷塢來寄寓
作者懷才不遇的身世之感,且表明作者孤芳自賞之性格:
辛夷塢唐?王維
木未芙蓉花,山中發(fā)紅萼。
澗戶寂無人,紛紛開且落。
(4)詠物寓理,物理渾然。如元稹之《菊花》,其詩理趣渾然,精巧可愛,說明物候對繁花之影響,
菊開花于秋,而秋后無花可賞,故作者“此花開盡更無花”是真正愛菊之原因:
菊花唐?元稹
秋叢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
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
二、吠物抒懷詩的類型:
(一)描摹情態(tài)類
第9頁共47頁
這類詩歌只是對物象情態(tài)進行生動的描摹,從而抒發(fā)作者對物象的喜愛之情。如駱賓王的《詠鵝》、
賀知章《詠柳》
(二)托物言志類
這類詩歌表面上看好像寫的都是具體的物象,仔細品味就會發(fā)現(xiàn),作者是運用象征手法通過寫具體的
“物”,來表達自己內心的志向與抱負。如于謙《石灰吟》
“千錘萬雷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p>
乍一看,這首詩寫的是石灰從采掘、冶煉到被使用的整個過程。再細細體會,詩中每一句既是在寫物
“(石灰)”,實際上也是在寫人,寫作者自己不怕“千錘萬鑿”、“烈火焚燒”甚至“粉骨碎身”也在
所不惜的大無畏革命英雄主義氣概。
(三)詠物抒懷類
在詠物類詩歌中,詠物抒懷型的詩歌可以說俯拾即是。這類詩與托物言志類的詩有許多相似之處,只
是它抒發(fā)的情感相對來說是短暫的,與“物”所處的具體環(huán)境和作者當時的人人處境關系更密切。如曾鞏
《詠柳》
“亂條猶未變初黃,倚得東風勢便狂。解把飛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p>
表面上看,是諷刺柳條得意輕狂,柳絮自不量力,實際上抒發(fā)作者對那些得勢便忘乎所以,妄圖一手
遮天的權貴的厭恨之情,是借物喻人,詠物刺世,詠物抒懷。
(四)以物喻人類
這類詩歌所描寫或吟詠之“物”與某一類型、某一群體的人相似,而不單單指向作者自己。如北宋宰
相李綱《病牛》:
“耕田千畝實千箱,精疲力竭誰撫傷。但求眾生皆得飽,何辭羸病臥殘陽?”
“耕田千畝”、“精疲力竭”表明了牛的勤勞賣力,“實干箱”突出了々勞動成果的豐碩和其對人類
的貢獻,然而盡管這樣的居功至偉,牛卻依然無怨無悔,任勞任怨:只要天下眾生都能吃飽飯,何必計較
自己年老體衰、病臥殘陽之中呢?作者這首小詩既是對病牛的崇敬和禮贊,同時也是對像老牛一樣勤勞樸
實、無私奉獻的廣大勞動人民群眾的謳歌和贊頌。
(五)托物言理類
蘇軾的《琴詩》就是此類詩歌最好的例子:
“若言弦上有琴聲,放在匣中何不鳴。若言聲在指頭上,何不于君指上聽?!?/p>
這首詩表面上看是探索琴聲產生的根源,而實際上,作者是想通過這首詩揭示文學藝術作品創(chuàng)造產生
的道理,那就是:在文藝作品創(chuàng)作中,素材與技巧同等重要,二者缺一不可。就象彈琴一樣,只有將“琴
(素材)”與“指(技巧)”二者有機地結合起來,才可產生優(yōu)美的琴聲(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這類詩的
主要特點是通過具體的物象來說明一些“事理”,即通過某個具體事物的“理”,引申出具有普遍意義的
大道理。在理學興盛的宋代,寫這種類型詩歌的人最多。
三、吹物抒懷詩的常見情感
(一)抒寫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感受。
第10頁共47頁
古代文人,往往恃才傲物、隨心所欲、率性而為,因而在統(tǒng)治者看來是格格不入的,是不能受到重用
的。于是,感嘆生不逢時,英雄無用武之地便成了文人屢見不鮮的作品主題。屈原、宋玉、李白、李賀、
李商降……名單可以開出一長串。如以下兩首:
題榴花(朱聶)楊柳枝(白居易)
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間時見子初成。一樹春風千萬枝,嫩于金色軟于絲。
可憐此地無車馬,顛倒蒼臺落絳英。永豐西角荒園里,盡日無人屬阿誰?
榴花開得那么鮮艷;柳色嫩黃,柳枝條條柔軟如絲,但是或是沒有車馬,或是長在荒園里,又有誰來
欣賞呢?
(二)表達自甘寂寞、堅貞不屈、高潔脫俗(不同流合污)的氣節(jié)。
當國家政治腐敗甚至滅亡、統(tǒng)治者昏庸無能、奸佞小人為非作歹時,是隨波逐流,還是潔身自好?大
多數(shù)是會選擇后者的,因為他們是讀過書的,不知不覺中受到先烈們的影響,因而有著高尚的氣節(jié)。如鄭
思肖《畫菊》:
“花開不并百花叢,獨立疏籬趣無窮。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p>
“花開不并百花叢”是一種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潔脫俗,“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是
一種寧愿粉身碎骨也不委曲求全的堅貞不屈。
(三)厭惡官場,追求自由、隱逸、淡泊閑適等的生活。
在官場呆久了,上有皇上壓著,下有臣子們鉤心斗角,盡職些的還得為百姓勞碌奔波,時間久了,難免有
身心俱疲之感,于是渴望擺脫官場,向往自由自在的生活便成了詠物詩中常常寄托的一種情感。如
白云泉白居易畫眉鳥(歐陽修)
天平上上白云泉,云自無心水自閑。百嚼千聲隨意移,山花紅紫樹高低。
何必奔沖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間。始知鎖向金籠聽,不及林間自在啼。
《白云泉》抒情主人公是一個胸懷淡泊、精神閑適、渴望擺脫俗務,具有出世歸隱思想的仕人。詩人
以“云自無心水自閑”自況,表面上寫白云隨風飄蕩,舒卷自如,無牽無掛,泉水淙淙潺潺,自由流淌,
從容自得,實際上正是詩人內心的獨白。《畫眉鳥》則運用對比手法,將籠中畫眉和林間畫眉對比,表達
了作者對官場的厭倦,對自由的歌頌和追求。
四、吠物抒懷詩的常用手法
(一)整首:
托物言志(借物喻人)。托物言志:就是詩人把自己的某種理想、人格或感情融于某種具體事物,就
是物與志的結合。所以,只要是詠物抒懷詩,肯定會用到這種手法。
(二)局部:
1、比喻(以物喻人,物我合一)
寫物的特征時使用比喻往往更形象生動?!氨逃駣y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賀知章眼中,高高
的柳樹像碧玉裝扮成,萬千條柳枝都垂下綠色的絲絳;“垂矮引清露,流響出疏桐”,虞世南看到蟬的頭
部有伸出的觸須,形狀像下垂的冠纓,故比作“垂改委”。
第11頁共47頁
2、擬人
朱敦儒《卜算子》“古澗一枝梅,免被園林鎖。路遠山深不怕寒,似共春相躲。幽思有誰知?托契都
難可。獨自風流獨自香,明月來尋我?!卑衙窋M人化,既別致,又含蓄。黃庭堅《水仙花》“淤泥解作白
蓮藕,糞堵能開黃玉花。可惜國香天不管,隨緣流落小民家”同此趣。
3、對比、襯托
宋代王曙《牡丹》“廖花雖小結實成,桑葉雖柔解吐絲??靶δ档と缍反?,不成一事又空枝”以棗桑
襯牡丹,譏諷華而不實之輩。陳毅《紅梅》“隆冬到來時,百花跡已絕。紅梅不屈服,樹樹立風雪。”以
百花襯紅梅,贊美不懼惡劣環(huán)境之人,都于鮮明對比之中,增加感染力。
4、環(huán)境烘托
寫到物生長的外部環(huán)境往往就是用環(huán)境來突顯物的品質。如:王冕《白梅》“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
李混芳塵,忽然一夜清香發(fā),散作乾坤萬里春?!?,以冰雪林來烘托梅,突巴梅的堅毅耐寒;陳毅“大雪
壓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潔,待到雪化時?!坝么笱﹣砗嫱星嗨?。風雪中的青松有一種凜然的浩氣,
他沉淀了歲月飛揚的熱情,象征著陳毅磊落的胸襟,那種雄氣蓬勃的張力,與世抗衡的凌厲,令人刻骨驚
心,肅然起敬。
5、描寫:就是用語言把事物的形象表現(xiàn)出來。描寫內容有:所見、所聞、所感;感覺、聽覺、味覺、
觸覺的變化;遠景、近景、上下等。描寫方式主要有:正面?zhèn)让婷鑼?、虛實結合、白描與工筆(細描)、動
靜結合等。
6、抒情方式:融情于物,即把主觀之情寓于客觀之物,達到物我合一的境地。托物言志,即先詠他物,
塑造一個完整可感的形象,借助它使自己的感情得以寄托。
7、聯(lián)想想象,想象猶如天馬行空,奇思遐想與自然本真相結合。
8、各類常見表現(xiàn)手法:襯托(正襯、反襯)、對比、象征、渲染、烘托、抑揚等。
9、各種修辭手法:比喻、借代、比擬、夸張、對偶、反問、雙關、設問等。
總之,以上幾種手法很多詠物詩都會用到,但絕對不是所有的詠物詩都會用到,也不是所有的詠物詩
都僅僅只有這幾種手法。
五、詠物詩常見的考題形式及方法歸納
考題形式:
(1)判斷詩歌中描寫的主要意象(物象)是什么。
(2)通過分析意象(物象),來把握抒情主人公的主要形象特征。
(3)通過分析詩歌中意象(物象)的寓意,進而分析詩歌蘊涵的思想情感或主旨。
(4)分析詩歌的主要表達技巧。
詠物詩的鑒賞應注意以下幾點:
1.體察物態(tài)描摹物態(tài)是詠物的共同特征,因此,賞析詠物詩可以從體察物態(tài)開始,要抓所詠之
物的形態(tài)、色澤、特征,或盧了處環(huán)境。當然,體察物態(tài)不僅僅是看詩人扣主了物的哪些特征,而是要體
察詩人的招糞物態(tài)之妙。
第12頁共47頁
2.品味寄托在詠物詩中,詠物是詩的內容,比興寄托才是詩的靈魂。所以,我們在鑒賞時,不
但要分析所詠之物的外在特征,還要分析其內在品性。能夠自然地由物到人,由實到虛,聯(lián)系詩人自身經(jīng)
歷和所處社會環(huán)境,聯(lián)系詩人的情趣愛好、人生態(tài)度、生活作風、價值取向等,揣摩詩人所托之情.所言
之志。
3.明辨技巧從表現(xiàn)手法上看,由于詠物詩重寄托,所以常常運用托物言志和象征手法。從修辭
手法上看,詠物詩在構思時常常運用比喻、借代、擬人、夸張、雙關等修辭格。從描寫角度看,除了正面
描寫之外,還常用側面烘托的手法,或三言兩語勾勒事物形態(tài),不求形似,只求神似。
4.操作步驟①“讀清”全詩。②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環(huán)境特點和內在品性。③聯(lián)系詩人自身
經(jīng)歷和所處社會環(huán)境,揣摩詩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④體會詩人手法的高妙。賞析時要重點把握寫的什
么物,有什么特征,寄托什么志。
第六課先向歌詩求諷刺——社會寫真
一、解答諷刺詩詞需要注意以下幾方面:
1.明確諷刺詩詞的內涵及分類。
諷刺詩詞是以嘲諷或勸喻手法,揭露社會黑暗、世態(tài)炎涼,表達人民或正人直士呼聲的詩歌,亦稱“諷
喻詩”,有時也稱“政治諷刺詩”。諷喻詩從內容上來看,主要分為兩大類:一類是揭露現(xiàn)實生活中的不
合理現(xiàn)象,另一類則是通過品評歷史事件達到借古諷今的目的。
2.掌握諷刺詩詞主題常見表達方法。
(1)借古諷喻今。古已有之,今人又去做,是不知有古人也,所以借古之有來諷今人,使今人吸取教訓I。
(2)借物諷喻事。本意要說某事,不明說,而先言某事物,進而引起所說之事,委婉含蓄。
(3)直接諷喻,表達情感。
(4)比興手法來諷喻。歷代的諷刺詩,大都運用了比興手法。比興手法的選擇和運用,是中國古代文人
中庸性情的一種表現(xiàn)。比興手法的使用特點:借助物象寄寓情感,達到委婉沖淡的表達效果。
3.了解作者寫作的背景以及當時的社會現(xiàn)實。
4.結合詩句體會詩歌的諷刺對象以及所要表達的內容。
5.命題側重于對詩歌內容以及詩歌的思想性和藝術性的解讀和探究。把握詩中對比、襯托的特點,揭
示詩歌的深層內涵也是命題的重點方向。
、憂國傷時詩題解
在中華民族的歷史上,無數(shù)的文人志士,譜寫了一曲曲憂國傷時的詩歌,他們?yōu)椴恍业拿褡宥奁?,?/p>
不幸的時代而悲傷,可謂驚天地,泣鬼神!這些詩人有“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的屈原,有“一
身報國有萬死,雙鬢向人無再青”的陸游,有“無限河山淚,誰言天地寬?”的夏完淳,他們忠于祖國,忠
于時代,永垂青史。這些詩,有的直抒胸腌,有的曲折含蓄,可謂字字珠磯,篇篇錦繡。
二、憂國傷時詩常見意象及內容
秋風、杜鵑、煙霧、云山、冬雪、殘紅、菊花、落葉、江流、夕陽、風雨、雁、酒、淚等。
一般會出現(xiàn)緬懷古代明君圣主、英雄豪杰的豐功偉業(yè)的詞句;也會出現(xiàn)國難當頭、奸臣當?shù)?、昏君無
第13頁共47頁
能的社會現(xiàn)實;還有戰(zhàn)亂、民生、北伐等相關字詞。
三、憂國傷時詩表達的情感:
1.揭露統(tǒng)治者的昏庸腐朽。
【例】
過華清宮杜牧
長安叵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這首詩選取為貴妃飛騎送荔枝這一件事,形象地揭露了統(tǒng)治者為滿足一己口腹之欲,竟不惜興師動眾,
勞民傷財,有力地鞭撻了唐玄宗與楊貴妃的驕奢淫侈。詩歌前兩句為背景鋪墊,后兩句推出描寫的主體,
提示詩歌主旨。一騎紅塵和妃子笑兩個具體形象的并列推出,啟人思索,留有懸念。無人知雖三字,卻發(fā)
人深省,耐人尋味。
2.反映離亂的痛苦。
【例】
春望杜甫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唐玄宗天寶十五年(756)七月,安史叛軍攻陷長安,肅宗在靈武即位,改元至德。杜甫在投奔靈武途中,
被叛軍俘至長安,次年(至德二年)寫此詩。詩人目睹淪陷后的長安之簫條零落,身歷逆境思家情切,不免
感慨萬端。詩的一、二兩聯(lián),寫春城敗象,飽含感嘆;三、四兩聯(lián)寫心念親人境況,充溢離情。全詩沉著蘊
藉,真摯自然,反映了詩人熱愛祖國,眷懷家人的感情。今人徐應佩、周溶泉等評此詩曰:意脈貫通而平
直,情景兼?zhèn)涠挥坞x,感情強烈而不淺露,內容豐富而不蕪雜,格律嚴謹而不板滯。此論頗為妥帖。家
書抵萬金亦為流傳千古之名言。
3.同情人民的疾苦。
【例】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杜甫
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飛渡江灑江郊,高者掛胃長林梢,下者飄轉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忍能對面為盜賊。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天得,歸來倚杖自嘆息。
俄頃風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臥踏里裂。床頭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
未斷絕。自經(jīng)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濕何由徹!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
凍死亦足!
這是杜甫自傷貧困的歌。上元二年(761)秋八月,怒號的秋風卷走了杜甫浣花溪畔草堂上的茅草,晚上
第14頁共47頁
又下了一場大雨,搞得屋漏床濕。面對這苦難的處境,杜甫不只是哀嘆自己的遭遇,而是進一步聯(lián)想到像
自己一樣的天下寒士們何時才能都解脫苦難。這種憂國憂民、先人后己的高尚情懷歷來為人們稱道。這是
一首歌行體的古詩,句式長短不齊,韻腳多次轉換,給人一種參差錯落、曲折跌宕的感覺,有助于表現(xiàn)坎
坷生活和悲涼郁塞的心情。唐宋詩醇云:極無聊事,以直寫見筆力,入后大波軒然而起,疊筆作收,如龍
掉尾,非僅見此老胸懷,若無此意,詩亦不可作。
【例】
賣炭翁白居易
賣炭翁,伐薪燒炭南山中。
滿面塵灰煙火色,兩鬢蒼蒼十指黑。
賣炭得錢何所營?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愿天寒。
夜來城外一尺雪,曉駕炭車輾冰轍。
牛困人饑日已高,市南門外泥中歇。
翩翩兩騎來是誰?黃衣使者白衫兒。
手把文書口稱敕,回車叱牛牽向北。
一車炭,千余斤,宮使驅將惜不得。
半匹紅綃一丈綾,系向牛頭充炭直。
全詩通過賣炭翁辛勞燒炭、艱難運炭上市、炭被宮使掠奪的悲慘經(jīng)過。借賣炭翁的不幸遭遇,為百姓
鳴不平,用賣炭翁的形象反映廣大勞動人民的辛酸和痛苦,打擊中唐的弊政之一宮市,以及統(tǒng)治階級對勞
動人民的殘酷剝削。
這首詩具有深刻的思想性,藝術上也很有特色。詩人以賣炭得錢何所營,身上衣裳口中食兩句展現(xiàn)了
幾乎瀕于生活絕境的老翁所能有的唯一希望,一又是多么可憐的希望!這是全詩的詩眼。其他一切描寫,
都集中于這個詩眼。在表現(xiàn)手法上,則靈活地運用了陪襯和反襯。以兩鬢蒼蒼突出年邁,以滿面塵灰煙火
色突出伐薪、燒炭的艱辛,再以荒涼險惡的南山作陪襯,老翁的命運就更激起了人們的同情。而這一切,
正反襯出老翁希望之火的熾烈:賣炭得錢,買衣買食。老翁衣正單,再以夜來的一尺雪和路上的冰轍作陪
襯,使人更感到老翁的可憐。而這一切,正反襯了老翁希望之火的熾烈:天寒炭貴,可以多換些衣和食。
接下去,牛困人饑和翩翩兩騎,反襯出勞動者與統(tǒng)治者境遇的懸殊;一車炭,千余斤和半匹紅紗一丈綾,反
襯出宮市掠奪的殘酷。而就全詩來說,前面表現(xiàn)希望之火的熾烈,正是為了反襯后面希望化為泡影的可悲
可痛。
4.對國家民族前途命運的擔憂。
【例】
登樓杜甫
花近高樓傷客心,萬方多難此登臨。
錦江春色來天地,玉壘浮云變古今。
第15頁共47頁
北極朝廷終不改,西山寇盜莫相侵。
可憐后主還祠廟,日暮聊為梁父吟。
這是一首感時撫事的詩。作者寫登樓望見無邊春色,想到萬方多難,浮云變幻,不免傷心感喟。進而
想到朝廷就象北極星座一樣,不可動搖,即使吐蕃入侵,也難改變人們的‘正統(tǒng)觀念。最后坦露了自己要效
法諸葛亮輔佐朝廷的抱負,大有澄清天下的氣概。全詩即景抒情寫登樓的觀感,俯仰瞻眺,山川古跡,都
從空間著眼。首句的近字和末句的暮字,在詩的構思上,起著突出的作用?;ń邩菍懡埃\江、玉
壘、后主祠卻是遠景。日暮點明詩人徜徉時間已久。這種兼顧時間和空間的手法,增強了詩的意境的立體
感,開闊了詩的豁達雄渾的境界。詩的格律嚴謹,對仗工整,歷來為詩家所準崇。沈德潛以為氣象雄偉,
籠蓋宇宙,此杜詩之最上者。
5.抒發(fā)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苦悶。
6.表達憂國憂民、關心國事的情懷。
7.寄托身世坎坷、生不逢時的隱憂。
四、憂國傷時詩的手法:
直抒胸臆,借景抒情,今昔對比,以樂景襯哀情,動靜結合,虛實相生,渲染烘托,比喻象征等。
第七課人生到處知何似——人生感慨
一、人生哲理詩題解
【一)概念
“哲理詩”一詞自西方,起源于古希臘。未創(chuàng)“哲理詩”之名前叫“說理詩”。由于詩與哲學共通點都
是以透視萬事萬物的核心為天職,所以哲理詩通過用不同議論自身特點去揭示某事物本質演變規(guī)律,在敘
述過程中“理玄”,很有見地以形象性和抒情性有機結合。它側重生于人們的生活詩化,總結人生智慧,
傳達理趣。它的寫作方式是介于韻散文之間,篇幅有長有短,押韻自由。
如《老子道德經(jīng)》曹操《龜雖壽》,哲理詩的“理”在情景中而感發(fā),內容幽遠奧妙。如白居易的《長
恨歌》;蘇軾的《琴詩》;陳毅的《冬夜雜詠。青松》:“大雪壓青松,青唆挺且直。要知松高潔,待到
雪化時?!钡葘懽髡芾碓姡Z出自然,有警句創(chuàng)見,避免概念化、一般化,切忌人云亦云,淺薄無味。
“哲”者,智也;“理”者,道理、事理也;“哲理”就是睿智洞照之人事與自然之理。闡發(fā)自然世界
與人類社會最基本的、具有普遍意義的道理的詩便是哲理詩。哲理詩通過對具體事物的描述、議論,來寄
寓或闡發(fā)某種哲理,內容多種多樣,涉及自然、社會、人生、理想、愛情、藝術等方面。
(二)哲理詩特點:
古代哲理詩,意境深遠,啟迪心扉,為人們所傳誦、稱引。哲理詩是表現(xiàn)詩人的哲學觀點、反映哲學
道理的詩。這種詩內容深沉渾厚、含蓄、雋永,多將哲學的抽象哲理含蘊于鮮明的藝術形象之中。篇幅短
小精悍,古代大都是四句的絕句,新詩則一至四句均有出現(xiàn)。
兩種情況:一是詩人在創(chuàng)作時,便賦予了哲理的內涵。如朱哀《觀書有感》。二是有不少詩,其哲理內
涵是讀者賦予的,是人們在欣賞詩歌過程中領悟到的。如楊萬里的《小池》: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
愛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說明青少年才華初露。
第16頁共47頁
哲理詩分兩類,一是有一定的詩意,但不夠含蓄,往往是“概念大于形象”。二是具有生動意象。但含
蓄,寓理于形象中。
二、人生哲理詩內容
宋詩議理較多。從現(xiàn)象到本質,反映一定的人生哲理。
哲理詩往往是在寫景狀物,寫人敘事時有意識地蘊含一些關于宇宙和人生的原理。這類作品往往是敘議
結合,寓理于事,寓理于景,寓理于物。敘事,寫景是手段,表現(xiàn)理趣才是目的。優(yōu)秀的哲理詩都是以形
象說理。
因此,在解讀哲理詩中的哲理時,首先要品味詩句,抓住形象(景、物、事)特點,進而聯(lián)系社會現(xiàn)象、
生活實際,由此及彼地聯(lián)想,悟出其中蘊含的哲理。(既入乎其內,又出乎其外。)
三、人生哲理詩表達的情感:
1、描寫自然景物的哲理詩最多,也最為人們所熟悉。
王籍的“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虞世南的“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白居易的“野火燒不
盡,春風吹又生”;劉禹錫的“芳林新葉催陳葉,流水前波讓后波”;許渾的“夕云乍起口沉閣,山雨欲
來風滿樓”;王安石的“歲老根彌壯,陽驕葉更陰”;葉紹翁的“春色滿園關不住,?枝紅杏出墻來”等。
2.描寫社會政治的哲理詩,最能表現(xiàn)作者的思想觀點,啟迪深思。
左思的“世胄攝高位,英俊沉下僚,地位使之然,由來非一朝”(《詠史》);
智松的“憑君莫話封侯事,一將功成萬骨枯”(《己亥歲》)。
3、描寫人生理想的哲理詩,往往都是詩人的感情宣泄,真切自然,讀了催人奮起。
曹操的“老犍伏楊,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龜雖壽》);
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過零丁洋》):
鄭思肖的“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畫菊》);
龔自珍的“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已亥雜詩》)等。
4?描寫文藝創(chuàng)作的哲理詩。
王安石的“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題張司業(yè)詩》);
陸游的“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示子聿》);
鄭板橋的“沉繁削盡留清瘦,畫到生時是熟時”(《題畫竹》);
張向陶的“敢為常語談何易,百煉工純始自然”(《論詩絕句》)等。
5、描寫愛情的哲理詩,也不乏名篇,不過這類作品,大都是借助比喻或象征來表現(xiàn)感情的。
元稹的“曾經(jīng)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離思》);劉禹錫的“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
卻有晴”(《竹枝詞》);李商隱的“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無題》)等
四、人生哲理詩的手法:
1、首先在形象的描繪中蘊含道理。
最常見的是借助描寫景物來表現(xiàn)。此類詩寓情于景,由景悟理,傳達出啟人深思的哲理。如王之
渙氣吞寰宇的《登鸛雀樓》:“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卑拙右椎摹顿x得
第17頁共47頁
古原草送別》:“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
王孫去,萋萋滿別情。”一看題目就知道,這是一首送別詩,詩人對草的描繪的初衷是表達別情,不經(jīng)意
間卻給讀者留下無盡的遐思,使人聯(lián)想到生命存在的哲理一一生生不息,無窮無盡。蘇軾的《飲湖上初
晴后雨》:“水光澈那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味總相宜?!痹娙讼让枥L西湖
的水光山色和晴姿雨態(tài),再以西施為喻,寫出西湖的神韻,趣味盎然,富有美感,能給讀者以藝術美的享
受。在此基礎上闡明了一種美學的原理一一事物各呈面貌,各有其審美價值.可以說是善狀眼前之景,妙
托物外之理。詩中所闡明的道理絕不是概念的,也不作抽象的事理演繹,而是通過西湖美景和比喻等藝術
手法來表達的,是用詩的語言來說出來的,是形象的,是含蓄的,是有趣的。
(2)因事見理,傳達出啟人深思的哲理。如王安石《元日》“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二
句。
□)通過生活中的細節(jié)加以表現(xiàn)。典型的例子是蘇軾的題畫詩《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兩枝,
春江水暖鴨先知。簍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p>
息之,此類詩寓情于景,由景悟理,因事見理,傳達出啟人深思的哲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二零二五年度集裝箱運輸企業(yè)信用評價與風險管理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環(huán)保節(jié)能型監(jiān)控設備采購與技術支持合同2篇
- 二零二五版房屋租賃及轉讓合同全方位權益創(chuàng)新協(xié)議2篇
- 二零二五版文化創(chuàng)意產業(yè)園區(qū)使用權轉讓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國際公路運輸代理合同2篇
- 二零二五版城市綠化苗木租賃合同3篇
- 二零二五版環(huán)保設備質押貸款合同模板3篇
- 二零二五年度高級管理人員出差責任免除服務合同范本2篇
- 二零二五版體育行業(yè)勞動合同管理規(guī)范及運動員權益保障協(xié)議3篇
- 二零二五年度節(jié)水減排供水合同范本3篇
- 2023年山東省青島市中考化學試題(含答案解析)
- 商業(yè)計劃書(BP)產品與服務的撰寫秘籍
- 安徽華塑股份有限公司年產 4萬噸氯化石蠟項目環(huán)境影響報告書
- 公司章程(二個股東模板)
- 世界奧林匹克數(shù)學競賽6年級試題
- 藥用植物學-課件
- 文化差異與跨文化交際課件(完整版)
- 國貨彩瞳美妝化消費趨勢洞察報告
- 云南省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失業(yè)登記申請表
- UL_標準(1026)家用電器中文版本
- 國網(wǎng)三個項目部標準化手冊(課堂PPT)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