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20-鄭莊(選自《史記》-新高考)_第1頁
專題20-鄭莊(選自《史記》-新高考)_第2頁
專題20-鄭莊(選自《史記》-新高考)_第3頁
專題20-鄭莊(選自《史記》-新高考)_第4頁
專題20-鄭莊(選自《史記》-新高考)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jié)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題。鄭當時者,字莊,陳人也。鄭莊以任俠自喜,脫張羽于厄,聲聞梁楚之間。孝景時,為太子舍人。每五日洗沐,常置驛馬長安諸郊,存諸故人,請謝賓客,夜以繼日,至其明旦,常恐不遍。莊好黃老之言,其慕長者如恐不見。年少官薄,然其游知交皆其大父行,天下有名之士也。武帝立,莊稍遷為魯中尉、濟南太守、江都相,至九卿為右內(nèi)史。以武安侯、魏其時議,貶秩為詹事,遷為大農(nóng)令。莊為大吏,誡門下:“客至,無貴賤無留門者。”執(zhí)賓主之禮,以其貴下人。莊廉,又不治其產(chǎn)業(yè),仰奉賜以給諸公。然其饋遺人,不過算器食。每朝,候上之間,說未嘗不言天下之長者。其推轂士及官屬丞史,誠有味其言之也,常引以為賢于己。未嘗名吏,與官屬言,若恐傷之。聞人之善言,進之上,唯恐后。山東士諸公以此翕然稱鄭莊。鄭莊使視決河,自請治行五日。上曰:“吾聞‘鄭莊行,千里不赍糧’,請治行者何也?”然鄭莊在朝,常趨和承意,不敢甚引當否。及晚節(jié),漢征匈奴,招四夷,天下費多,財用益匱。莊任人賓客為大農(nóng)僦人,多逋負。司馬安為淮陽太守,發(fā)其事,莊以此陷罪,贖為庶人。頃之,守長史。上以為老,以莊為汝南太守。數(shù)歲,以官卒。鄭莊、汲黯始列為九卿,廉,內(nèi)行修潔。此兩人中廢,家貧,賓客益落。及居郡,卒后家無余資財。莊兄弟子孫以莊故,至二千石六七人焉。太史公曰夫以汲鄭之賢有勢則賓客十倍無勢則否況眾人乎下邽翟公有言始翟公為廷尉賓客闐門及廢門處可設(shè)雀羅翟公復為廷尉,賓客欲往,翟公乃大署其門曰:“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貧一富,乃知交態(tài)。一貴一賤,交情乃見?!奔场⑧嵰嘣?。悲夫!(節(jié)選自《史記·汲鄭列傳》)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太史公曰/夫以汲/鄭之賢/有勢則賓客十倍/無勢則否/況眾人乎/下邽翟公有言/始翟公為廷尉/賓客闐門/及廢門處/可設(shè)雀羅/B.太史公曰/夫以汲鄭之賢/有勢則賓客十倍/無勢則否/況眾人乎/下邽翟公有言/始翟公為廷尉/賓客闐門/及廢/門處可設(shè)雀羅/C.太史公曰/夫以汲/鄭之賢/有勢則賓客十倍/無勢則否/況眾人乎/下邽翟公有言/始翟公為廷尉/賓客闐門/及廢/門處可設(shè)雀羅/D.太史公曰/夫以汲鄭之賢/有勢則賓客十倍/無勢則否/況眾人乎/下邽翟公有言/始翟公為廷尉/賓客闐門/及廢門處/可設(shè)雀羅/【答案】C【解析】汲鄭:汲黯、鄭莊,兩個人物,中間應作短暫停頓,排除BD項?!笆嫉怨珵橥⑽尽薄凹皬U”為正反兩種情況并列,“賓客闐門”“門處可設(shè)雀羅”為正反兩種情況結(jié)果的并列,所以“及廢”后斷,排除AD項。原文:太史公曰:夫以汲、鄭之賢,有勢則賓客十倍,無勢則否,況眾人乎!下邽翟公有言,始翟公為廷尉,賓客闐門;及廢,門處可設(shè)雀羅。譯文:太史公說:憑著汲黯、鄭莊的賢能,有權(quán)勢時賓客十倍,無權(quán)勢時情形就相反,他們尚且如此,更何況一般人呢!起初翟公擔任廷尉時,賓客滿門;等到他被免官,門外可以設(shè)置捕雀的羅網(wǎng)。

2.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任俠,憑借權(quán)威、勇力或財力等手段扶助弱小,幫助他人。這里指鄭莊以仗義行俠為樂事。

B.洗沐,漢朝制度,官吏五日一休沐,借指休假,唐宋時延為十日一休。C.黃老,為黃帝和老子的合稱。戰(zhàn)國中期到秦漢之際,黃老道家思想極為流行,既有豐富的理論性,又有強烈的現(xiàn)實感。D.守,代理官職。文言文中類似的詞語還有行、署、領(lǐng)、權(quán)、判、假、攝、出等?!敬鸢浮緿【解析】“出”為“出官”之意,古代稱由京官調(diào)任地方官為出官。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鄭莊行俠仗義,喜愛交友。他解救張羽的危難,聲名遠播;慰問老友,與賓客交往,樂此不疲。

B.鄭莊追慕長者,以禮待人。他非常仰慕德高望重的人,唯恐見不到;對賓客無論貴賤都執(zhí)賓主之禮。

C.鄭莊居官廉潔,不治產(chǎn)業(yè)。他廉潔從政又不置辦家產(chǎn),把俸祿和賞賜分贈給賓客,因而死后家無余財。

D.鄭莊推崇賢才,仁厚愛士。只要有進言的機會,他就稱道天下賢士;從不直呼官吏名字,尊重對方。【答案】C【解析】因果關(guān)系不當,鄭莊死后家無余財主要由于家道中落。原文:此兩人中廢,家貧,賓客益落。及居郡,卒后家無余資財。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1)莊為大吏,誡門下:“客至,無貴賤無留門者。”(4分)【答案】鄭莊身居高位時,告誡屬下官吏說:“客人到來,不論尊貴或低賤,一律不得讓人滯留門口等候?!薄窘馕觥看罄簦焊吖佟o:無論。留:滯留。(2)未嘗名吏,與官屬言,若恐傷之。(4分)【答案】(鄭莊)從不對吏員直呼其名,與屬下談話時,好像生怕傷害了對方?!窘馕觥垦a充主語:鄭莊。名:作動詞,直呼其名。若:好像。5.班固評價《史記》“不虛美,不隱惡”,“不隱惡”在本文中有哪些具體體現(xiàn)?(3分)【答案】①鄭莊在朝常常附和順從皇上的意見,不敢表明自己的態(tài)度。②鄭莊舉人不當。他保舉的賓客,替大農(nóng)令承辦運輸,虧欠錢款甚多,自己也因此獲罪?!窘馕觥吭模喝秽嵡f在朝,常趨和承意,不敢甚引當否。譯文:但是鄭莊在朝中常常附和順從主上之意,不敢過于表明自己的是非主張。原文:莊任人賓客為大農(nóng)僦人,多逋負。司馬安為淮陽太守,發(fā)其事,莊以此陷罪,贖為庶人。譯文:鄭莊保舉的人及其賓客,替大農(nóng)令承辦運輸,虧欠錢款甚多。司馬安任淮陽郡太守,檢舉此事,鄭莊因此獲罪,贖罪后削職為平民。【參考譯文】鄭當時,字莊,是陳縣人。鄭莊以仗義行俠為樂事,解救張羽的危難,聲名傳遍到梁、楚之間。孝景帝時,他做太子舍人。每逢五天一次的休假日,他經(jīng)常在長安四郊置備馬匹,慰問各位老友,迎送賓朋,夜以繼日,直到天亮,還時常擔心不能訪遍好友。鄭莊喜愛道家學說,仰慕德高望重的人好像惟恐見不到他們一樣。他年紀輕,官職低微,但交游相知的都是祖父一輩的人,是天下聞名的人。武帝即位后,鄭莊逐漸升遷為魯國中尉、濟南太守、江都國相,到九卿中的右內(nèi)史。由于武安侯和魏其侯的議論,他被貶為詹事,又調(diào)任大農(nóng)令。鄭莊身居高位時,告誡屬下官吏說:“客人到來,不論尊貴或低賤,一律不得讓人滯留門口等候?!彼磮?zhí)主人待客之禮,以自己的高貴身分屈居于客人之下。鄭莊廉潔,又不置辦家產(chǎn),僅依靠官俸和賞賜所得贈給諸位友人,而他所贈送的禮物,只不過是用竹器盛的吃食。每逢上朝,遇有向皇上進言的機會,他必得稱道天下德高望重的人。他推舉士人和屬下的丞、史,確實饒有興味,時常認為他們比自己賢能。他從不對吏員直呼其名,與屬下談話時,好像生怕傷害了對方。聽到別人有高見,便報告皇上,唯恐延誤。因此,殽山以東廣大地區(qū)的士人一致稱贊他。鄭莊被派遣視察黃河決口,請求給五天時間準備行裝。皇上說:“我聽說‘鄭莊遠行,千里不帶糧’,為什么還要請求準備行裝的時間?”但是鄭莊在朝中常常附和順從主上之意,不敢過于表明自己的是非主張。到了晚年,漢朝征討匈奴,招撫各地少數(shù)民族,天下耗費財物很多,國家財力物力更加匱乏。鄭莊保舉的人及其賓客,替大農(nóng)令承辦運輸,虧欠錢款甚多。司馬安任淮陽郡太守,檢舉此事,鄭莊因此獲罪,贖罪后削職為平民。不久,暫代長史之職?;噬险J為他年事已高,讓他去做汝南太守。幾年后,在官任上去世。鄭莊、汲黯當初位列九卿,為政清廉,居家時品行也高潔純正。這兩人中途都曾被罷官,家境清貧,賓客日趨沒落。待到做郡守,死后家中沒有剩余的財物。鄭莊的兄弟子孫因他的緣故,官至二千石的有六七人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