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人教B版高三歷史上冊階段測試試卷_第1頁
2025年人教B版高三歷史上冊階段測試試卷_第2頁
2025年人教B版高三歷史上冊階段測試試卷_第3頁
2025年人教B版高三歷史上冊階段測試試卷_第4頁
2025年人教B版高三歷史上冊階段測試試卷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內…………○…………裝…………○…………內…………○…………裝…………○…………訂…………○…………線…………○…………※※請※※不※※要※※在※※裝※※訂※※線※※內※※答※※題※※…………○…………外…………○…………裝…………○…………訂…………○…………線…………○…………第=page22頁,總=sectionpages22頁第=page11頁,總=sectionpages11頁2025年人教B版高三歷史上冊階段測試試卷149考試試卷考試范圍:全部知識點;考試時間:120分鐘學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級:______考號:______總分欄題號一二三四五六總分得分評卷人得分一、選擇題(共5題,共10分)1、明朝內閣對皇帝“不合理”的詔旨,可以拒絕草擬,封還執(zhí)奏?;实鄄粷M內閣票擬發(fā)回重擬時,如內閣認為自己的意見正確,可以拒絕重擬,以原票封進。以上材料主要表明()A.明朝內閣的權力高于皇權B.內閣事實上成為決策機構C.明朝皇權較前代有所弱化D.內閣對皇權存在一定制約2、乾隆年間,一份由云南布政使司頒發(fā)的開荒執(zhí)照上寫有:“滇省山多田少,水陸可耕之地俱經墾開無余,嗣后山頭地角,水濱河尾,俱著聽民耕種。沙立目(一家)開墾干地八畝?!贝瞬牧戏从吵觯ǎ〢.由于長期開發(fā),西南地區(qū)耕地減少B.當時政府重視本業(yè),鼓勵開墾荒地C.邊疆地區(qū)農業(yè)經濟發(fā)達,超過內地D.乾隆時期西南地區(qū)已得到充分開發(fā)3、1760年,英國蒸汽機、水車和風車的裝機容量分別為5千馬力、7萬馬力和1萬馬力。它們都可以為礦井抽水、為磨坊和工廠提供動力。至1830年,這三種固定式動力源的裝機容量分別升至16萬馬力、16萬馬力和2萬馬力。據此可知,這一時期的英國()A.產業(yè)結構發(fā)生重大變化B.蒸汽機成為重要動力源C.工業(yè)生產部門逐漸增多D.自然動力不占主導地位4、“從理論上講,秦漢以后的皇帝跟西周和西周之前的王有著本質的區(qū)別,他不是天下的共主而是獨主,是國家所有人惟一的君主?!睂Σ牧侠斫庹_的是A.共主說明周王實現了高度集權B.獨主是指皇帝實行地方長官任命制C.本質上都以血緣親疏分配權力D.兩者在統(tǒng)治方式上并無實質性差別5、“(在古希臘)流通中發(fā)展起來的交換價值過程,不但尊重自由和平等,而且自由和平等是它的產物;它是自由和平等的現實基礎。”這實質上反映了在古希臘A.商業(yè)平等是政治平等的現實基礎B.商業(yè)貿易尊重自由和平等的原則C.海外貿易活動推動了平等觀念形成D.商業(yè)上自由平等影響了政治理念評卷人得分二、多選題(共8題,共16分)6、1954年,當選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1226名代表,是中國有史以來第一次經過普選產生的,故此次大會又被稱為“第一次真正的人民大會”。關于這次“大會表述正確的()A.人民代表由海選產生,體現了民主的廣泛性B.規(guī)定權力屬于人民,人民就是國家主人C.體現了主權在民的原則D.人民有了行使政治權力的唯一機關7、美國政論家、前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布熱津斯基認為:“蘇聯(lián)的失敗和崩潰是一個西半球大國美國迅速上升為唯一的而且的確也是第一個真正的全球性大國的進程中的最后一步?!?,以下哪種說法不能反駁這一觀點()A.俄羅斯近年來致力于恢復大國地位B.歐盟的經濟政治一體化進程不斷取得新進展C.日本“人?!敝菲D難D.中國改革開放成就顯著,致力于建立和諧世界8、康有為認為:要達到幸福快樂的大同之世;必須推行“公養(yǎng)”;“公教”、“公恤”的社會福利制度。兒童6歲入“小學院”,11歲入“中學院”,16歲入“大學院”,20歲畢業(yè)。經過長達14歲的義務教育培養(yǎng),使每一個年輕人都受到良好的教育和專門的技術訓練。材料表明他()

①深受儒家大同思想影響②注重培養(yǎng)國民的民主共和意識③主張效法西方改善民主④提倡學習西方職業(yè)教育。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③D.①④9、如圖為甲骨文中的“絲”;“?!焙汀靶Q”三個字。從中能提取的正確信息有()

A.中國絲織業(yè)不晚于商朝B.商朝時人們主要從事絲織業(yè)C.說明商朝已經種桑養(yǎng)蠶D.商朝時人們主要穿絲綢衣服10、電影《建黨偉業(yè)》講述從l911年辛亥革命后到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這段時間內的歷史故事與風云人物。這部電影可能出現的場景有()A.孫中山就任臨時大總統(tǒng)B.國民一大召開,實行國共第一次合作C.北京青年學生高呼“外爭國權,內懲國賊”口號上街游行D.中共二大制定了民主革命綱領11、下列史實發(fā)生在漢代的是()A.推廣鐵犁牛耕B.利用水力鼓風冶鐵煉鋼C.制作青花瓷D.使用曲轅犁12、馬丁·路德認為:基督徒的自由是一種內心自由,純屬精神范圍,只為上帝所知;在世俗事務方面,一個好基督徒應完全服從業(yè)已確立的權威。這反映馬丁·路德A.反對上帝的權威B.反對教皇的權威C.主張服從教士的權威D.主張服從國王的權威13、從下表看,1929—1933年經濟大危機()1933年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工業(yè)生產下降幅度(與1929年相比)。美國德國英國法國日本46.2%40.6%28.4%16.5%8.4%A.對經濟的破壞特別大B.迫使西方國家聯(lián)手應對C.波及主要資本主義國家D.對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經濟破壞程度相同評卷人得分三、填空題(共8題,共16分)14、“在英國所有的革命中,‘光榮革命’是使用暴力最少但收效最好的一次。”其“收效”主要體現在A.恢復了召開議會的傳統(tǒng)B.結束了封建專制統(tǒng)治C.確立了責任內閣制D.工業(yè)資產階級掌握了政權15、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秦自孝公納商鞅策;富國強兵為務,仕進之途,唯辟田與勝敵而已,以至始皇,遂平天下。--《通典卷?十三?選舉》

材料二建元元年(公元前141年)冬十月,詔丞相、御史、列侯、中二千石、二千石、諸侯相,舉賢良方正直言極諫之士。元光元年冬十一月,初令郡縣舉孝廉各一人。--(東漢)班固《漢書?武帝紀____》

材料三:“舉秀才;不知書;舉孝廉,父別居。寒素清白濁如泥,高第良將怯如雞?!?-《抱樸子?審舉》

材料四:“昔日齷齪不足夸;今朝放蕩思無涯。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唐)孟郊?登科后。

(1)材料一秦國選舉人才主要標準是什么?在當時有何作用?

(2)材料二體現了什么制度?結合材料及所學知識;指出這一制度在西漢時期的主要作用。

(3)根據材料三;分析這一選官制度在推行過程中存在什么不足之處?對后世有何不利影響?

(4)材料四反映了什么選官制度?它在當時有何積極作用?16、文明的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

歷史的發(fā)展是延續(xù)性和階段性的統(tǒng)一。中華文明的發(fā)展幾千年來一脈相承;但幾次重要的歷史變革和轉型則體現了中華文明的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1:歷史學家許倬云在《萬古江河》一書中指出:“西周王室覆亡;平王東遷。號為‘東周’.從此到秦帝國統(tǒng)一,中國地區(qū)經歷了500多年的轉變期。這一段歷史,傳統(tǒng)上被切割為春秋與戰(zhàn)國兩個時期西周覆亡,正如古籍所謂‘禮壞樂崩’,意味著一套文化秩序的崩解。”與此同時,新的秩序也在逐步地建立起來。

材料2:“唐宋變革論”是20世紀中外歷史學家進行了大量研究探討的一個問題。這種觀點認為;唐宋時期,中國歷史發(fā)生了劃時代的變革。歷史學家陳寅恪說:“唐代之史可分前后兩期,前期,結束南北朝相承之舊局面,后期開啟趙宋以降之新局面,關于政治社會經濟者如此,關于文化學術者亦其不如此?!痹谔扑沃g的社會歷史演變中,秦漢至隋唐的門閥貴族沒落下去了,而科舉官僚興起:實物經濟受到削弱,而貨幣經濟得到長足的發(fā)展;由上流社會的士大夫文化一統(tǒng)天下的局面到平民文化的影響日益擴大。

問題。

(1)依據所學知識;完成以下表格。

政治方面經濟方面文化方面西周時期“天子-諸侯-卿大夫-士”的統(tǒng)治層級;

世襲貴族依據家族血緣關系分享政治權利____文化教育由官府壟斷;

天命神學的統(tǒng)治思想

春秋戰(zhàn)國____土地私有制確立;

小農經濟成為農耕社會基本經濟模式____(2)根據上述材料和所學,你是否認同“唐宋時期,中國歷史發(fā)生了劃時代的變革”?請說出理由。17、世界歷史上第一部資產階級成文憲法是________。1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晚清時期西學東漸大事記。11842年魏源在林則徐等所譯《四洲志》基礎上編成五十卷《海國圖志》21849年徐繼編撰《瀛環(huán)志略》,介紹亞洲、歐洲、非洲、美洲等地的風土人情。31859年李善蘭、偉烈亞力合譯《代微積拾級》,傳入中國的第一部高等數學著作。41863年徐壽編譯《汽機發(fā)初》,介紹蒸汽機的專著。51871年賈步緯編譯《航海通書》,為清朝南洋、北洋海軍進行測量的重要工具書。61895年英國人李提摩太譯的《泰西新史攬要》,介紹19世紀歐美各國發(fā)展史。71899—1904年嚴復先后翻譯出版《群己權界論》(即穆勒《論自由》)和《法意》(即孟德斯鳩《論法的精神》)等著作。81903年趙天驥譯《法國革命戰(zhàn)史》,羅伯雅譯《共和政體論》。91909年李佳白選譯《歐美強國憲法匯編》。根據上述材料結合所學知識,以“西學傳播與中國近代社會變遷”為視角,分階段對上述表格所蘊含的歷史信息進行解讀。(要求:劃分階段正確,論據充分,史論結合)19、鐵犁牛耕到東漢時已經推廣到珠江流域,唐朝后成為我國傳統(tǒng)農業(yè)的主要耕作方式。____(判斷對錯)20、家庭聯(lián)產承包責任制是農村生產關系的一次變革,改變了土地公有制的性質。____。(判斷對錯)21、明代思想家李贄說,“讀孔子之書,而不拘泥于其書,敢批評其書,說其未說之話”,“學仲尼之精神而不仿其形態(tài)”。這表明李贄A.提倡獨立思考B.痛斥儒家的虛偽C.喜歡標新立異D.反對尊敬孔子評卷人得分四、判斷題(共1題,共4分)22、列寧在《四月提綱》中認為,不能采取暴力方式推翻資產階級臨時政府,爭取以和平方式取得政權。____(判斷對錯)評卷人得分五、辨析題(共2題,共20分)23、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有的學者把明末反封建禮教稱之為“啟蒙思想”或“啟蒙主義”;泰州學派的支系;主張“唯情主義”的大戲曲家湯顯祖也被認為是“深具啟蒙思想的人”。這就容易使人們錯誤地以為16世紀明末的反封建禮教;主張個性解放的運動類似于發(fā)生在歐洲18世紀的“啟蒙運動”。我認為,上述兩種運動不僅在表現形式、而且在實質內容上都有不同,18世紀歐洲的“啟蒙運動”是以“喚起”理性為特征,而16世紀明末的反封建禮教的運動是以喚起人們的情感釋放為特征。前者的結果是:自然科學重大的突破、社會科學基礎的建立和資本主義民主制國家的建立。后者的結果是:雖有少數思想家仍然堅持反對封建專制禮教,但在清軍入關后封建專制禮教的強化和對批判禮教的文人學士無情的鎮(zhèn)壓,使反對封建專制的禮教浪潮被打斷了。

——北大教授湯一介《啟蒙在中國的艱難歷程》

評價材料中湯一介教授關于明末反對封建禮教和18世紀歐洲“啟蒙運動”的觀點。(要求:圍繞材料中的一種或兩種觀點展開評論;觀點明確,史論結合,邏輯嚴密,表述清楚。)24、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有的學者把明末反封建禮教稱之為“啟蒙思想”或“啟蒙主義”;泰州學派的支系;主張“唯情主義”的大戲曲家湯顯祖也被認為是“深具啟蒙思想的人”。這就容易使人們錯誤地以為16世紀明末的反封建禮教;主張個性解放的運動類似于發(fā)生在歐洲18世紀的“啟蒙運動”。我認為,上述兩種運動不僅在表現形式、而且在實質內容上都有不同,18世紀歐洲的“啟蒙運動”是以“喚起”理性為特征,而16世紀明末的反封建禮教的運動是以喚起人們的情感釋放為特征。前者的結果是:自然科學重大的突破、社會科學基礎的建立和資本主義民主制國家的建立。后者的結果是:雖有少數思想家仍然堅持反對封建專制禮教,但在清軍入關后封建專制禮教的強化和對批判禮教的文人學士無情的鎮(zhèn)壓,使反對封建專制的禮教浪潮被打斷了。

——北大教授湯一介《啟蒙在中國的艱難歷程》

評價材料中湯一介教授關于明末反對封建禮教和18世紀歐洲“啟蒙運動”的觀點。(要求:圍繞材料中的一種或兩種觀點展開評論;觀點明確,史論結合,邏輯嚴密,表述清楚。)評卷人得分六、材料解析題(共3題,共18分)25、20世紀30年代國際局勢風云變幻。為了應對時代的變化,大國的經濟發(fā)展模式也開始發(fā)生變化,然而在變化中我們也能發(fā)現一些相似之處。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1930到1940年,很多西方經濟學家開始研究蘇聯(lián)我相信思想界、學術界對于蘇聯(lián)模式的推崇可能是“主流”。波蘭經濟學家蘭格甚至認為蘇聯(lián)的經濟體制可能會取代市場而做得更好?!稄堒娬?929:危機經濟學的誕生》材料二羅斯福認為,拯救國家的希望在于迅速克服經濟崩潰的成脅。1933年3月6日,他命、令所有銀行關閉4天,并禁止支付和出口黃金。3月9日,國會召開特別會議,并在4小時之內通過緊急銀行法,財政部根據緊急銀行法采取的迅速行動,立即恢復了企業(yè)界信心。到4月的第一個星期,貨幣便有10億美元以上回流到銀行,儲藏者已將黃金送返聯(lián)邦儲備銀行,財政部官員則只須發(fā)行少量新聯(lián)邦備貨幣?!猍美]阿瑟.林克等《1900年以來的美國史》材料三1929年以后,國民政府通過與列任的交涉,實現了關稅自主??谷諔?zhàn)爭全面爆發(fā)前的1936年,成為民國史上各項經濟指標最好的一年。以事關國民經濟發(fā)展的基礎工業(yè)而言,由于有了較為長期的發(fā)展規(guī)劃,并設置了像資源委員會這徉的綜合經濟管理部門,發(fā)展最為迅速。具體表現在——步平、榮維木主編《中華民族抗日戰(zhàn)爭全史》(摘編)請回答:(1)材料一中波蘭經濟學家蘭格的現點實現了嗎?請結合“蘇聯(lián)模式”的特點與弊端進行分析。

(2)根據材料二,歸納羅斯福采取的金融措施,并分析指出羅斯福新政的特點。

(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20世紀30年代中期,國民經濟得到了迅速發(fā)展的原因。26、【中外歷史人物評說】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福澤諭吉被日本人奉為“日本的伏爾泰”。他的代表作有《勸學篇》、《脫亞論》,在日本影響巨大。如圖是《勸學篇》(發(fā)表于1872-1876年)中的部分篇目。

作為當今之策,我國不應猶豫,與其坐等鄰國的開明,共同振興亞洲,不如脫離其行列,而與西洋文明國共進退。對待支那、朝鮮的方法,也不必因其為鄰國而特別予以同情,只要模仿西洋人對他們的態(tài)度方式對付即可?!睹搧喺摗?1885年發(fā)表)材料二1898年,張之洞發(fā)表《勸學篇》。在序言中張之洞寫道:“竊惟古來世運之明晦,人才之盛衰,其表在政,其裹在學。內篇務本,以正人心,外篇務通,以開風氣?!薄皟绕牛涸煌脑唤讨以幻骶V曰知類曰宗經”“外篇十五:曰設學曰廣譯曰閱報曰變科舉曰農工商學曰礦學曰鐵路”今日憤世疾俗之士于是倡為民權之議,以求合群而自振。嗟乎,安得此召亂之言哉!《勸學篇?正權第六》(1)根據材料分別概括福澤諭吉和張之洞的主要觀點。(2)根據上述材料,結合史實分析這些思想對中日兩國歷史發(fā)展的不同影響27、中外歷史人物評說材料路德維?!し病へ惗喾遥?770~1827年)生活在一個動蕩的年代,他在“現代史最大的危機”中變得成熟了?!白杂伞⑵降?、博愛”的思想逐漸成為他世界觀的核心。1804年創(chuàng)作《降E大調第三交響曲》,本來是準備獻給拿破侖的,但拿破侖于這一年取消共和制做了皇帝,貝多芬一氣之下,抹去原稿扉頁上原來的題名“波拿巴”改稱為《英雄交響曲》。這首交響曲從內容到形式都富于革新精神,感情奔放,篇幅巨大,和聲與節(jié)奏新穎自由。這部作品是貝多芬最著名的代表作之一,是第一部打破維也納交響樂模式,完全體現英雄性格的作品?!顟c《音樂鑒賞<英雄交響曲>》(1)結合材料和所學知識,分析影響貝多芬為《降E大調第三交響曲》改名的主要社會因素。(2)結合材料和所學知識,評析貝多芬在音樂史上的地位。參考答案一、選擇題(共5題,共10分)1、D【分析】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信息的能力與調動和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皟乳w對皇帝“不合理”的詔旨,可以拒絕草擬”“皇帝不滿內閣票擬發(fā)回重擬時,如內閣認為自己的意見正確,可以拒絕重擬”這些都表明內閣對皇帝有一定的約束力??键c: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專制制度的加強·明朝創(chuàng)立內閣【解析】【答案】D2、B【分析】A.題干中只是說云南可以開墾的田地變少了;并沒有說西南地區(qū)耕地減少,排除;

B.從“嗣后山頭地角;水濱河尾,俱著聽民耕種”可以看出當時政府重視本業(yè),鼓勵開墾荒地,正確;

C.材料中并沒有介紹內地農業(yè)經濟發(fā)展狀況;不能體現邊疆地區(qū)農業(yè)經濟發(fā)達,超過內地,排除;

D.材料中只是反映云南在積極開墾耕地;不能體現乾隆時期西南地區(qū)已得到充分開發(fā),排除。

故選:B。

本題考查中國古代經濟發(fā)展的特點;依據材料并聯(lián)系教材可以得出由于長期開發(fā),西南地區(qū)耕地減少。

本題以云南地區(qū)開墾荒地為切入點,考查學生對明清時期我國經濟發(fā)展特點的掌握及綜合運用能力?!窘馕觥緽3、B【分析】A.材料反映的是工業(yè)革命時期生產動力的轉變;而不是產業(yè)結構的變化。

B.從材料可以看出是英國工業(yè)革命時期蒸汽機的發(fā)明和使用;生產動力獲得了巨大的發(fā)展,表明當時蒸汽機成為重要的動力來源。

C.材料看不出工業(yè)生產部門的增多。

D.自然動力不占主導地位;不是材料的突出重點。

故選:B。

本題主要考查英國的工業(yè)革命;要求學生結合英國工業(yè)革命的過程和影響來分析。

解答問題要搞清楚英國工業(yè)革命的過程特點,學生要有一定的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材料的能力?!窘馕觥緽4、B【分析】【分析】“共主”說明周王尚未實現權力的高度集中,故A不正確;材料中明確提出“共主”與“獨主”的統(tǒng)治方式的本質區(qū)別,故D不正確;“共主”是以血緣親疏分配權力,故C不正確;而“獨主”是實現了國家權力的高度集中,包括通過地方長官的任命來加強對地方的控制。故答案選B5、D【分析】本題考查了雅典民主政治的相關內容,旨在考查學生閱讀材料并結合所學解決問題的能力。根據材料內容“(在希臘)流通中發(fā)展起來的交換價值過程是自由”和“平等的現實基礎”可知材料說明古希臘商業(yè)的發(fā)展促進了自由和平等的理念,是民主政治制度的經濟基礎,所以D符合題意。商業(yè)平等能夠影響政治理念,但不是政治平等的基礎,所以A說法過于夸張,不符合史實,排除;BC與題意無關,排除。故選D?!窘馕觥俊敬鸢浮緿二、多選題(共8題,共16分)6、A|C【分析】【分析】本題以第一屆全國人大代表人數為考查背景材料,考查對第一屆全國人大知識點的掌握,考查對材料的綜合閱讀理解能力.【解析】【解答】A;材料中指出“當選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1226名代表;是中國有史以來第一次經過普選產生的”,體現了民主的廣泛性,故正確;

B;材料未涉及權力規(guī)定事項;故排除;

C;由材料中“1226名代表是中國有史以來第一次經過普選產生”;體現了主權在民的原則,故正確;

D;人民行使權力的機關是人民代表大會;不是唯一的機關,故錯誤;

故選AC.7、C【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知識點多極化趨勢在曲折中發(fā)展的掌握,考查學生閱讀信息和根據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兩極格局結束后,美國稱霸世界的企圖受到來自俄羅斯、歐盟、日本、中國等各方力量的挑戰(zhàn)。ABD三項體現了這一事實,能反駁材料的觀點。C項說法與抑制美國稱霸無關,無法反駁這一觀點,故正確答案為C項。故選C?!窘馕觥俊敬鸢浮緾8、B|D【分析】【分析】本題考查康有為和梁啟超民主思想;旨在考查學生準確解讀材料的能力.

康有為的《新學偽經考》和《孔子改制考》體現了康有為思想的特點.在理論指導上有局限性.康有為借發(fā)揮孔子政治思想,利用傳統(tǒng)的儒學權威來宣傳變法的道理.【解析】【解答】注意材料信息;達到幸??鞓返拇笸溃f明深受儒家大同思想影響,故①正確;

推行“公養(yǎng)”;“公教”、“公恤”的社會福利制度;說明主張效法西方改善民主,故③正確;

經過長達14年的義務教育培養(yǎng);使每一個年輕人都受到良好的教育和專門的技術訓練,說明提倡學習西方職業(yè)教育,故④正確;

②在材料中無從體現;排除.

故選B.9、A|C【分析】【分析】本題以甲骨文中的“絲”、“桑”和“蠶”三個字為切入點考查中國古代手工業(yè)的發(fā)展.考查商朝時期絲織業(yè)的發(fā)展狀況.考查學生準確解讀材料、分析理解的能力和對古代絲織業(yè)發(fā)展相關知識的掌握.【解析】【解答】依據題干甲骨文中出現“絲”;“?!焙汀靶Q”三個字;這說明商朝時已經出現了絲織業(yè),說明商朝已經種桑養(yǎng)蠶,但是無法說明商朝時人們主要從事絲織業(yè)和人們主要穿絲綢衣服,故AC兩項正確,BD兩項錯誤.

故選AC.10、A|C【分析】【分析】本題以電影《建黨偉業(yè)》為切入點考查從l911年辛亥革命后到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期間的歷史史實.考查學生抓住關鍵信息、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對1911-1921年期間發(fā)生的歷史事件的掌握.【解析】【解答】抓住題干關鍵信息“《建黨偉業(yè)》”;“l(fā)911年辛亥革命后到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結合所學可知,孫中山就任臨時大總統(tǒng)在1912年,符合題意,故A項正確.

國民一大召開是在1924年;與題干時間不符,故B項錯誤.

北京青年學生高呼“外爭國權;內懲國賊”口號上街游行是在1919年五四運動期間,符合題意,故C項正確.

中共二大是在1922年召開的;與題干時間不符,故D項錯誤.

故選AC.11、A|B【分析】本題考查的是漢代農業(yè)與手工業(yè)發(fā)展概況,旨在考查識記教材基礎知識,并靈活運用的能力。結合所學知識判斷選項:鐵犁牛耕自春秋戰(zhàn)國時期誕生以來,在漢代得到了推廣,A項正確;B項提及的是東漢時期的冶鐵鼓風裝置——水排,正確;原始青花瓷于唐宋已見端倪,成熟的青花瓷則出現在元代景德鎮(zhèn)的湖田窯。明代青花瓷成為瓷器的主流,清康熙時發(fā)展到了頂峰,可知C項錯誤;曲轅犁最早出現于唐代江東地區(qū),排除D。故選AB?!窘馕觥俊敬鸢浮緼B12、B|D【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宗教改革的知識;旨在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結合材料和所學可知馬丁·路德主張信仰自由和世俗權力高于教會權力,這實際上否認了教皇的權威,確立了世俗君主的權威,BD項符合馬丁·路德的觀點;AC項與其觀點相左,排除。故選BD。

【解析】【答案】BD13、A|C【分析】本題考查了1929—1933年世界經濟大危機的相關內容,旨在考查學生結合所學閱讀圖表的能力。根據圖表內容可知,這次經濟大危機席卷了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各國工業(yè)生產下降幅度大,對經濟破壞特別大,所以AC符合題意。根據所學內容可知,西方國家沒有聯(lián)手應對危機,反而互相轉嫁危機,故B錯誤,排除;各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工業(yè)生產下降幅度不同,可知各國遭受的經濟破壞程度也不同,故D說法錯誤,排除。故選AC?!窘馕觥俊敬鸢浮緼C三、填空題(共8題,共16分)14、略

【分析】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準確獲取信息的能力?!笆招ё詈谩绑w現了“光榮革命”的直接效果和歷史意義。1688年“光榮革命”以后,議會的權力大增,資產階級和新貴族在議會通過了一系列旨在限制國王權利的法案。1689年通過了《權利法案》;1701年通過了《王位繼承法》。頒布這些法令的目的在于限制王權,擴大議會的權力。其結果是把實際權力逐漸轉移到了議會手中,確立了議會權力高于王權、司法獨立于王權的原則,從而奠定了君主立憲制的法律基礎。所以答案選B。A與題意無關,C是君主立憲制的發(fā)展,D和工業(yè)革命之后議會改革有關,與本題無關,排除??键c:歐美代議制的確立與發(fā)展·英國君主立憲制的確立·“光榮革命”;【解析】【答案】B15、察舉制【分析】【分析】(1)本題考查學生根據材料說明秦國選舉人才主要標準;在當時的作用.

(2)本題考查學生根據材料說明材料中體現的制度;結合材料及所學知識,指出這一制度在西漢時期的主要作用.

(3)本題考查學生根據材料分析這一選官制度在推行過程中存在的不足之處;對后世有何不利影響.

(4)本題考查學生根據材料分析材料中反映的選官制度,它在當時的積極作用.【解析】【解答】(1)由材料“仕進之途;唯辟田與勝敵而已,”可知秦國選舉人才主要標準以開墾田地的多少與取得軍功的大小來授官;由材料“以至始皇,遂平天下”可知在當時的作用壯大了秦國的實力,為秦統(tǒng)一全國奠定了基礎.

(2)由材料“舉賢良方正直言極諫之士.元光元年冬十一月;初令郡縣舉孝廉各一人.”可知體現的制度是察舉制;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這一制度在西漢時期的主要作用壯大了秦國的實力,為秦統(tǒng)一全國奠定了基礎.

(3)由材料“舉秀才;不知書;舉孝廉,父別居.寒素清白濁如泥,高第良將怯如雞.”可知一選官制度在推行過程中存在的不足之處是選拔者不具備德行和才能,而是講究門第標準;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對后世的不利影響是逐漸形成了世家大族壟斷官場的情形.

(4)由材料”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可知反映的選官制度是科舉制度;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科舉制的積極作用有打破世家大族特權壟斷仕途的局面,使大批門第不高的知識分子通過科舉考試參加政權;擴大官吏人才來源,鞏固了封建統(tǒng)治的基礎;它把讀書;考試與做官緊密聯(lián)系起來,提高了官員文化素質;科舉取仕,把選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權力,從世家大族的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強了中央集權.

故答案為:

(1)主要標準:(辟田與勝敵)以開墾田地的多少與取得軍功的大小來授官.

作用:壯大了秦國的實力;為秦統(tǒng)一全國奠定了基礎.

(2)制度:察舉制。

主要作用:推動儒家思想成為漢代選拔官吏的標準;擴大了官吏來源,為漢統(tǒng)治提供官吏人才;開創(chuàng)中國古代用考試選拔官吏的先例.

(3)不足之處:被選拔者不具備德行和才能;而是講究門第標準.

不利影響:逐漸形成了世家大族壟斷官場的情形.

(4)制度:科舉制度.

積極作用:科舉制是封建選官制度的一大進步;表現在:

①打破世家大族特權壟斷仕途的局面;使大批門第不高的知識分子通過科舉考試參加政權;

②擴大官吏人才來源;鞏固了封建統(tǒng)治的基礎;

③它把讀書;考試與做官緊密聯(lián)系起來;提高了官員文化素質;

④科舉取仕,把選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權力,從世家大族的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強了中央集權.16、土地國有;井田制;

集體耕作的生產經營方式中央集權制逐漸形成;

選賢任能的官僚制度逐漸形成私學興起;學術下移;

百家爭鳴的局面形成【分析】【分析】(1)本題考查西周時期與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社會狀況.考查西周時期與春秋戰(zhàn)國時期在政治;經濟、文化方面的特征.需要掌握西周時期與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社會狀況的表現.

(2)本題考查唐宋時期的社會狀況.考查對唐宋時期中國歷史發(fā)生了劃時代的變革觀點的認識.需要掌握唐宋時期政治、經濟、文化的表現.【解析】【解答】(1)本小問的填表;結合所學完成即可,根據所學可知,依據西周時期的經濟狀況可以得出經濟方面是土地國有,井田制;集體耕作的生產經營方式.依據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時代特征可知,其政治方面是中央集權制逐漸形成;選賢任能的官僚制度逐漸形成.文化方面是私學興起,學術下移;百家爭鳴的局面形成.

(2)第一小問的態(tài)度;屬于開放型題,可認同,也可不認同.第二小問的理由,如認同,理由可從唐宋之際,中國社會在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出現了不同于以往的重大變化的表現進行說明;如不認同,理由可從唐宋之際,中國社會盡管出現重大變化,但未有本質變化的表現進行說明.

故答案為:

(1)依據所學知識;完成以下表格。

政治方面經濟方面文化方面西周時期土地國有;井田制;

集體耕作的生產經營方式。

春秋戰(zhàn)國中央集權制逐漸形成;

選賢任能的官僚制度逐漸形成私學興起;學術下移;

百家爭鳴的局面形成。

(2)認同的理由:唐宋之際;中國社會在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出現了不同于以往的重大變化:政治:秦漢魏晉以來的豪強世家勢力衰落,在科舉制下出現了大批平民出身的官僚;經濟:商業(yè)外貿發(fā)展,出現紙幣等;文化:科技文化重大突破,如活字印刷、指南針、火藥、《夢溪筆談》等,并對外傳播影響世界.

不認同的理由:唐宋之際,中國社會盡管出現重大變化,但未有本質變化:政治上:君主專制中央集權進一步加強;經濟上:商品經濟雖然發(fā)展,但在中國并未引起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形成;文化上:理學興起,仍為專制統(tǒng)治服務等.17、略

【分析】本題考查美國1787年憲法,旨在考查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依據所學,美國1787年憲法是世界上第一部資產階級成文憲法,確立美國民主共和政體。故本題應是1787年憲法?!窘馕觥?787年憲法18、略

【分析】本題主要考查近代中國思想解放的潮流;旨在考查正確解讀相關材料并評述的能力。首先,應明確設問要求“分階段對上述表格所蘊含的歷史信息進行解讀”,結合所學知識,對材料信息進行分段;其次,通讀材料提取不同階段的信息,然后結合材料并根據所學對提取的信息進行闡述,言之有理,與史實相符即可。結合圖表信息以及所學知識可從鴉片戰(zhàn)爭后林則徐;魏源等人、洋務派、早期資產階級維新派和維新派學習西方的歷史條件、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思想(具體是指“師夷長技以制夷”、“中體西用”、早期維新思想和康梁的維新思想),以及對近代中國社會的影響來分析解讀。

【解析】第一階段: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失敗后;以林則徐;魏源、徐繼畬為代表的先進中國人;“開眼看世界”,開始向西方學習,向中國介紹西方的歷史、地理、風土人情等,引導人們關注世界形勢,對當時的思想解放具有重要的啟迪作用。

第二階段:19世紀中期到19世紀末;西方的科技和軍事著作傳入中國;中國掀起了一場由地主階級領導的洋務運動;創(chuàng)辦了一批近代的軍事工業(yè);民用工業(yè);建立了近代的海軍和學校,邁出了中國近代化的第一步。

第三階段: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西方的民主啟蒙思想和憲政觀念傳入中國;甲午戰(zhàn)爭的失?。皇瓜冗M的中國人認識到僅僅學習西方的器物不能拯救中國,資產階級維新派和革命派要求變革中國的政治制度,領導了戊戌變法和辛亥革命運動,推動中國社會的近代化向更深層次發(fā)展。

19、B【分析】【分析】本題考查古代農業(yè)發(fā)展的情況,旨在考查學生準確解讀材料信息和發(fā)現問題的能力.【解析】【解答】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漢朝以后,鐵犁牛耕成為我國傳統(tǒng)農業(yè)的主要耕作方式.故題干說法錯誤.

故答案為B.20、B【分析】【分析】本題考查家庭聯(lián)產承包責任制.考查對家庭聯(lián)產承包責任制的認識和理解.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識記、遷移、運用能力和對家庭聯(lián)產承包責任制相關知識的掌握.【解析】【解答】結合所學可知;家庭聯(lián)產承包責任制是農村生產關系的調整,所有權與使用權分離,土地所有權沒有發(fā)生改變,依然是集體所有,農民僅是獲得了使用權,提高生產積極性,促進農村經濟的發(fā)展,故本題錯誤.

故選B.21、略

【分析】本題主要考查了學生對李贄思想的掌握,旨在考查準確解讀材料和分析問題的能力。根據材料“讀孔子之書,而不拘泥于其書,敢批評其書,說其未說之話”、“學仲尼之精神而不仿其形態(tài)”可知,李贄認為不能盲從孔子,要有自己的思想,A符合題意;BCD不符合材料主旨。故選A?!窘馕觥緼四、判斷題(共1題,共4分)22、√【分析】【分析】本題考查的十月革命,考查學生對十月革命過程重大史實的識記.【解析】【解答】結合已學知識可知“四月提綱”:列寧提出了從資產階級民主革命轉變?yōu)樯鐣髁x革命的任務;爭取以和平方式奪權.

故答案為:√五、辨析題(共2題,共20分)23、第一種觀點:同意材料的觀點;明末反封建禮教與歐洲18世紀的啟蒙運動表現形式及其結果都不同。理由:西方的啟蒙思想是在資本主義經濟得到發(fā)展的前提下,在自然科學重大突破的情況下,以科學的理性來喚醒人性的理性,它推動了資產階級革命,并為資本主義社會秩序的構建提出了基本原則。而中國明末的反對封建禮教只是少數思想家對封建君主專制制度不滿的情感釋放,既沒有引起社會的共鳴,也沒有推動社會的變革,同時也沒有對傳統(tǒng)和未來做出理性的說明,所以稱之為“啟蒙思想”或“啟蒙主義”是對其作用的夸大。

第二種觀點:不同意材料的觀點;認為明末反封建禮教與歐洲18世紀的啟蒙運動相似。

理由:中國明末的反對封建禮教同西方的啟蒙思想一樣,都是在商品經濟得到發(fā)展的背景下,對封建專制下人性的思考。盡管由于中國明清沒有西方發(fā)展起來的資本主義經濟,也沒有形成眾多的思想家,但同樣也推動了人們對社會現實的思考,同樣也起到了啟蒙的作用。(如有其他觀點,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分析】【分析】本題屬于開放性試題。據材料“上述兩種運動不僅在表現形式、而且在實質內容上都有不同,18世紀歐洲的“啟蒙運動”是以“喚起”理性為特征,而16世紀明末的反封建禮教的運動是以喚起人們的情感釋放為特征?!苯Y合所學知識即可評價湯一介教授關于明末反對封建禮教和18世紀歐洲“啟蒙運動”的觀點。例如,同意材料的觀點,明末反封建禮教與歐洲18世紀的啟蒙運動表現形式及其結果都不同。理由:西方的啟蒙思想是在資本主義經濟得到發(fā)展的前提下,在自然科學重大突破的情況下,以科學的理性來喚醒人性的理性,它推動了資產階級革命,并為資本主義社會秩序的構建提出了基本原則。而中國明末的反對封建禮教只是少數思想家對封建君主專制制度不滿的情感釋放,既沒有引起社會的共鳴,也沒有推動社會的變革,同時也沒有對傳統(tǒng)和未來做出理性的說明,所以稱之為“啟蒙思想”或“啟蒙主義”是對其作用的夸大。觀點明確,史論結合,邏輯嚴密即可。24、第一種觀點:同意材料的觀點;明末反封建禮教與歐洲18世紀的啟蒙運動表現形式及其結果都不同。理由:西方的啟蒙思想是在資本主義經濟得到發(fā)展的前提下,在自然科學重大突破的情況下,以科學的理性來喚醒人性的理性,它推動了資產階級革命,并為資本主義社會秩序的構建提出了基本原則。而中國明末的反對封建禮教只是少數思想家對封建君主專制制度不滿的情感釋放,既沒有引起社會的共鳴,也沒有推動社會的變革,同時也沒有對傳統(tǒng)和未來做出理性的說明,所以稱之為“啟蒙思想”或“啟蒙主義”是對其作用的夸大。

第二種觀點:不同意材料的觀點;認為明末反封建禮教與歐洲18世紀的啟蒙運動相似。

理由:中國明末的反對封建禮教同西方的啟蒙思想一樣,都是在商品經濟得到發(fā)展的背景下,對封建專制下人性的思考。盡管由于中國明清沒有西方發(fā)展起來的資本主義經濟,也沒有形成眾多的思想家,但同樣也推動了人們對社會現實的思考,同樣也起到了啟蒙的作用。(如有其他觀點,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分析】【分析】本題屬于開放性試題。據材料“上述兩種運動不僅在表現形式、而且在實質內容上都有不同,18世紀歐洲的“啟蒙運動”是以“喚起”理性為特征,而16世紀明末的反封建禮教的運動是以喚起人們的情感釋放為特征?!苯Y合所學知識即可評價湯一介教授關于明末反對封建禮教和18世紀歐洲“啟蒙運動”的觀點。例如,同意材料的觀點,明末反封建禮教與歐洲18世紀的啟蒙運動表現形式及其結果都不同。理由:西方的啟蒙思想是在資本主義經濟得到發(fā)展的前提下,在自然科學重大突破的情況下,以科學的理性來喚醒人性的理性,它推動了資產階級革命,并為資本主義社會秩序的構建提出了基本原則。而中國明末的反對封建禮教只是少數思想家對封建君主專制制度不滿的情感釋放,既沒有引起社會的共鳴,也沒有推動社會的變革,同時也沒有對傳統(tǒng)和未來做出理性的說明,所以稱之為“啟蒙思想”或“啟蒙主義”是對其作用的夸大。觀點明確,史論結合,邏輯嚴密即可。六、材料解析題(共3題,共18分)25、略

【分析】(1)本題考查的是蘇聯(lián)斯大林模式相關知識點;旨在考查解讀材料信息,提取有效信息,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關于第一小問,緊扣材料一信息,結合所學知識,蘇聯(lián)經濟體制(斯大林模式)沒有實現。關于第二小問,緊扣材料一信息,回憶;再現所學知識,圍繞“斯大林模式的弊端”維度展開分析,把握到以下方面:斯大林模式是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長期實行會導致國民經濟比例嚴重失調、壓抑了地方和企業(yè)的積極性、忽視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等,所組織的答案符合相關史實,言之有理即可。

(2)本題考查的是美國羅斯福新政知識點;需要學生具備較強的歸納;概括以及分析、認知的能力。第一小問,題目中要求從金融措施的角度,避免答非所問。緊扣材料二“命令所有銀行關閉4天,并禁止支付和出口黃金”、“在4小時之內通過緊急銀行法立即恢復了企業(yè)界信心”等,并結合所學知識,歸納、概括,從羅斯福整頓金融領域的措施作答即可。關于第二小問,可根據材料二中的關鍵詞“國會召開特別會議”、“財政部”,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認知,把握到“加強國家對經濟的干預”即可。

(3)本題考查的是20世紀30年代中期,中國國民經濟發(fā)展概況及其原因,旨在考查解讀材料,知識遷移,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本緊扣材料三信息“1929年以后,國民政府通過與列任的交涉,實現了關稅自主”、“抗日戰(zhàn)爭全面爆發(fā)前的1936年,成為民國史上各項經濟指標最好的一年”、“由于有了較為長期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