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CD 顯示彩膜用彩色光刻膠性能測試方法_第1頁
LCD 顯示彩膜用彩色光刻膠性能測試方法_第2頁
LCD 顯示彩膜用彩色光刻膠性能測試方法_第3頁
LCD 顯示彩膜用彩色光刻膠性能測試方法_第4頁
LCD 顯示彩膜用彩色光刻膠性能測試方法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LCD顯示彩膜用彩色光刻膠性能測試方法本文件介紹了LCD顯示彩膜用彩色光刻膠本身及成膜性能的測試條件與測試方法。本文件適用于LCD顯示用彩色光刻膠的制造、質量控制、測試與研發(fā)。2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內容通過文中的規(guī)范性引用而構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條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該日期對應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GB/T13173-2021表面活性劑洗滌劑試驗方法GB/T15357-2014表面活性劑和洗滌劑旋轉粘度計測定液體產品的粘度和流動性質GB/T43793.1-2024平板顯示用彩色光刻膠測試方法第1部分:理化性能3術語和定義、縮略語3.1術語和定義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3.1.1線寬criticaldimension(CD)光刻過程中所形成的圖形的尺寸。3.2縮略語下列縮略語適用于本文件。CD:關鍵尺寸(criticaldimension)VCD:真空干燥(VacuumDrying)4測試環(huán)境要求4.1潔凈度要求制片環(huán)節(jié)需要在百級無塵室進行。測試環(huán)節(jié)可以在千級無塵室進行。4.2環(huán)境條件除非另有規(guī)定,測試應在下列條件下進行:b)相對濕度:30%~70%;c)大氣壓強:86kPa~106kPa。24.3回溫樣品取出后放置于常溫環(huán)境下15min。4.4儲存要求光刻膠的儲存要求如下:b)相對濕度:30%~70%。光刻膠制得的樣片的儲存要求如下:b)相對濕度:30%~70%。5測試方法5.1固含量5.1.1儀器電子天平(精度:0.001g)。5.1.2測試條件固含量測試條件應符合以下規(guī)定:a)應符合測試環(huán)境要求規(guī)定;b)黃光條件下檢測,可為實驗室中光源加濾光膜,濾除500nm以下的光波。5.1.3測試步驟參考GB/T43793.1-2024中5固含量規(guī)定的測試方法,測試步驟如下:a)使用電子天平稱量培養(yǎng)皿質量,精確至1mg,記為m;b)取1g±0.01g樣品于培養(yǎng)皿中,稱其質量,精確至1mg;記為M1;輕輕晃動容器使樣品在培養(yǎng)皿(直徑60mm)皿底充分攤平,使其鋪滿底蓋并保持液膜厚度均勻;c)將盛有樣品的培養(yǎng)皿放入已預先達到測試溫度(110±2℃)的熱風循環(huán)烘箱內,測試時間為180min±5min;d)從烘箱中取出盛有測試樣品的培養(yǎng)皿,放入干燥器中冷卻至室溫,稱其質量,精確至1mg,該質量記為M2;e)測試樣品的固含量以X(質量分數(shù))表示,按公式(1)計算:X=(M2?m)/(M1?m)×100%(1)式中:M1——烘干前測試樣品和培養(yǎng)皿的質量,單位為克(g);m——培養(yǎng)皿的質量,單位為克(g);M2——烘干后測試樣品和培養(yǎng)皿的質量,單位為克(g)。f)樣品的固含量按步驟a)~步驟e)進行3次測試,或同時進行3個樣品測試,取平均值,保留3位有效數(shù)字,相對標準偏差(RSD)應不超過5%。5.2粘度5.2.1儀器與試劑3a)恒溫水槽(用于保持樣品在溫度25℃±0.1℃以內);b)旋轉粘度計(1mPa·s~105mPa·s,按照JJG1002的規(guī)定檢定和校準黏度計)。標引序號說明:2——處理中心,提供轉速和轉子型號輸入功能、粘度顯示功能;3——電機彈簧部件,提供主軸與電機彈簧之間角度偏差測量數(shù)據(jù)給處理中心;4——溫度測量裝置;5——保護套;6——恒溫液體;7——燒杯;8——轉子。圖1粘度計工作原理示意圖5.2.2測試條件粘度測試條件應符合以下規(guī)定:a)應符合測試環(huán)境要求規(guī)定;b)黃光條件下檢測,可為實驗室中光源加濾光膜,濾除500nm以下的光波。5.2.3測試步驟按照以下步驟順序進行測試:a)按照GB/T13173-2021中第4章的規(guī)定制備和保存均勻的實驗室樣品,在室溫下靜置至空氣泡消除;b)取出測試樣品,避免產生空氣泡;c)將盛有測試樣品的容器置于恒溫水箱中,直至測試樣品溫度達到選定的測試溫度;d)應按GB/T15357-2014中6.3的規(guī)定選擇轉子、剪切速率和剪切時間;e)將所選的轉子放入測量容器內接到轉軸上,轉子浸在測試樣品中心,測試樣品液面在轉子液位標線,并防止轉子產生氣泡;f)選擇適宜的轉子和轉速,使黏度計讀數(shù)在刻度盤的20%~80%范圍內;g)每次測試后,應用溶劑將容器和轉子清洗、擦拭干凈,應使用乙醇溶劑,晾干或吹干后再進行下一次測試;h)連續(xù)進行測試黏度,直至3次連續(xù)測試結果的相對標準偏差(RSD)不超過2%。記錄3次測試的粘度值V1,V2,V3;i)測試樣品的粘度以V表示,按公式(2)計算:V=(V1+V2+V3)/3(2)4式中:V——平均粘度,單位為毫帕秒(mPa·s);V1,V2,V3——實測粘度數(shù)據(jù),單位為毫帕秒(mPa·s)。5.3水分5.3.1儀器或試劑a)水分儀:基于卡爾·費休法,利用碘氧化二氧化硫時,需要一定量的水參加反應:C5H5N+I2+SO2+H2O→C5H5N?HI+C5H5N?SO3C5H5N?SO3+CH3OH→C5H5N?HSO4CH3在電解過程中,電極反應如下:陽極:2I??2e=I2陰極:I2+2e=2I?卡爾費休試劑計量滴入反應池,與待測溶液中的水發(fā)生化學反應,該反應持續(xù)進行,不斷消耗水,生成I-,一直到反應滴定終點,水分消耗完畢。此時停止滴定,從而通過計量已消耗的卡爾費休試劑體積來標定溶液中的水分含量。標引序號說明:1——控制、顯示系統(tǒng),包括電極探測單元、數(shù)據(jù)處理單元等;2——試樣注入口;3——探測電極;4——溶劑瓶;5——滴定嘴;6——滴定劑瓶。圖2水分儀示意圖b)電子天平(精度:0.001g)。5.3.2測試條件水分測試條件應符合以下規(guī)定:a)應符合測試環(huán)境要求規(guī)定;b)黃光條件下檢測,可為實驗室中光源加濾光膜,濾除500nm以下的光波。55.3.3測試步驟a)打開水分儀,按照說明書的要求對儀器進行校準;b)使用注射器吸取適量的待測光刻膠,并利用電子天平稱量待測液重量;c)將待測液注入到溶劑瓶中,并在電腦中輸入待測光刻膠的重量,等待電腦自動判斷滴定終點并計算結果;b)連續(xù)檢測3次作為平行樣,依次記錄水分數(shù)據(jù)為:Wt1,Wt2,Wt3。d)測試樣品的水分以Wt表示,按公式(3)計算:wt=(3)式中:Wt——平均水分,結果為百分比;Wt1,Wt2,Wt3——單次實測水分數(shù)據(jù)。5.4過濾時間5.4.1儀器a)天平;b)秒表;c)自動過濾系統(tǒng)。標引序號說明:2——氣壓泵;3——儲液罐;4——濾膜;5——燒杯;6——天平。圖3自動過濾系統(tǒng)工作原理示意圖5.4.2測試條件過濾時間測試條件應符合以下規(guī)定:a)應符合測試環(huán)境要求規(guī)定;b)黃光條件下檢測,可為實驗室中光源加濾光膜,濾除500nm以下的光波;c)儲液罐內部壓力:恒壓0.13Mpa。65.4.3測試步驟a)取200g或500g左右生產樣,裝入自動過濾系統(tǒng)的儲液罐;b)拆下過濾裝置,取出密封圈,用鑷子選擇測試產品對應濾膜(如,φ0.6μm,φ1.2μm)裝入后填回密封圈,將過濾裝置裝回原位,下方天平放入燒杯后清零;c)儲液罐壓力大小設為0.13Mpa,開始測試。記錄實時過濾重量,如圖4所示,取過濾速度趨于穩(wěn)定的4個時間間隔?t的過濾曲線數(shù)據(jù),獲得4個時間間隔?t的過濾重量,依次記錄為:M1,M2,M3,M4;若取樣品重量為200g,則時間間隔設為5s,若取樣品重量為500g,則時間間隔設為10s。圖4過濾曲線示意圖d)測試樣品的過濾速度以V表示,按公式(4)計算:V=(4)式中:V——過濾速度,單位為克每秒(g/s);M1,M2,M3,M4——實測過濾重量,單位為克(g);?t——時間間隔,可為5s或10s。5.5CD5.5.1儀器顯微鏡,放大倍率不應小于100倍,放大倍率準確度3%,重復性±2%。5.5.2測試條件CD測試條件應符合以下規(guī)定:a)應符合測試環(huán)境要求規(guī)定;b)制片應符合對應產品規(guī)格書定義條件要求。5.5.3測試步驟a)按產品規(guī)格書中定義的制片要求進行制片,其中,曝光成膜后的樣品示意圖如圖5所示,圖5提供了測試所需的必要圖形元素示例,其中,距離中心點位2±0.5cm、應存在四處或以上、寬度為規(guī)格書中定義大小、長度能滿足光學顯微鏡三次測量的方形區(qū)域;7標引序號說明:1——CD測試位置;2——膜厚、殘膜率、顏色測試位置;3——顯像時間測試位置。圖5測試樣品示意圖b)使用光學顯微鏡每次在固定放大倍率下進行測定;c)測試點位需要在距離中心點位2±0.5cm的方形區(qū)域,測試3次寬度,記錄測試數(shù)據(jù)W1,W2,W3;d)測試樣品的線寬以W表示,按公式(5)計算:W=(W1+W2+W3)/3(5)式中:W——平均線寬,單位為微米(μm);W1,W2,W3——實測線寬數(shù)據(jù),單位為微米(μm)。5.6膜厚5.6.1儀器與試劑a)接觸式膜厚儀,垂直測量范圍:1mm,垂直分辯率:1?;圖6接觸式膜厚儀工作原理示意圖b)顯影液:推薦0.045%KOH。5.6.2測試條件膜厚測試條件應符合以下規(guī)定:a)應符合測試環(huán)境要求規(guī)定;b)制片應符合對應產品規(guī)格書定義條件要求。5.6.3測試步驟8按照以下步驟順序進行測試:a)參考對應產品規(guī)格書中規(guī)定的制片條件進行基板的制作,將10*10cm玻璃置于旋轉涂布機上,以規(guī)格書中定義的中心轉速進行旋轉涂布;b)涂布后進行VCD,然后放置于烘板并按照設定時間進行烘烤;c)烘烤結束后冷卻1分鐘,進行曝光,曝光成膜后的樣品示意圖如圖5所示,圖案距離中心點位2±0.5cm。按照產品規(guī)格書中定義的中心曝光能量進行曝光,曝光結束后立刻進行顯影,將顯影后的基板進行烘烤;d)烘烤結束冷卻后使用接觸式膜厚儀測膜厚:將要測量的玻璃基板放在測試平臺上,測試探針移動至測試點位附近,設置測量參數(shù)(測量參數(shù)需要保證測量區(qū)域包含光刻膠涂層與玻璃表面),測量完成后對測量曲線進行處理讀數(shù)(對低處的玻璃表面進行平齊處理,再對膜厚處進行讀數(shù)),得到膜厚;e)膜厚測量點位選取距離中心點位2±0.5cm的圖案,測試3次,取平均值T1,T2,T3;f)測試樣品的膜厚以T?K表示,按公式(6)計算:T?K=(T1+T2+T3)/3(6)式中:Thk——平均膜厚,單位μm;T1,T2,T3——實測膜厚數(shù)據(jù),單位μm。5.7殘膜率5.7.1儀器與試劑a)接觸式膜厚儀(垂直測量范圍:1mm,垂直分辯率:1?);b)顯影液:推薦使用0.045%KOH。5.7.2測試條件殘膜率測試條件應符合以下規(guī)定:a)應符合測試環(huán)境要求規(guī)定;b)制片應符合對應產品規(guī)格書定義條件要求。5.7.3測試步驟按照以下步驟順序進行測試:a)將10*10cm玻璃置于旋轉涂布機上,以產品規(guī)格書中定義的中心轉速進行旋轉涂布;b)涂布后進行VCD,然后放置于烘板并按照產品規(guī)格書中定義的設定時間進行烘烤;c)烘烤結束后冷卻1分鐘,進行曝光,曝光成膜后的樣品示意圖如圖5所示,按照產品規(guī)格書中定義的中心曝光能量進行曝光,曝光結束后立刻進行顯影,顯影結束后使用接觸式膜厚儀測量膜厚,膜厚測量點位選取距離中心點位2±0.5cm,測試2次,取平均值Thk1;d)將顯影后的基板進行后烘,后烘結束使用接觸式膜厚儀測量膜厚,膜厚測量點位選取距離中心點位2±0.5cm,測試2次,取平均值Thk2;e)制片參數(shù)參考對應產品規(guī)格書中規(guī)定的制片條件進行基板的制作;f)測試樣品的殘膜率以R表示,按公式(7)計算:R=T?K2/T?K1×100%(7)式中:Thk1——后烘前的膜厚,單位為微米(μmThk2——后烘后的膜厚,單位為微米(μmR——后烘前后膜厚變化的比率。95.8顏色5.8.1儀器a)顯微分光光度計,采波波長范圍380-780nm,波長間隔1nm或5nm,誤差不應大于±0.5nm,測光重復性應在1%以內;b)接觸式膜厚儀,垂直測量范圍:1mm,垂直分辯率:1?。5.8.2測試條件顏色測試條件應符合以下規(guī)定:a)應符合測試環(huán)境要求規(guī)定;b)制片應符合對應產品規(guī)格書定義條件要求。5.8.3測試步驟a)按產品說明書中要求中的三個膜厚進行涂布,VCD,前烘,曝光(曝光成膜后的樣品示意圖如圖5所示,其中,距離中心點位2±0.5cm、存在四處或以上、大小為規(guī)格書中定義大小的空白區(qū)域,或全膜曝光),顯影,后烘制片;b)使用顯微分光光度計進行測試,測試點位需要在距離中心點位2±0.5cm,每個膜厚測試四次,記錄如下數(shù)據(jù):x:CIE1931系統(tǒng),坐標圖上x坐標;y:CIE1931系統(tǒng),坐標圖上y坐標;Y:CIE1931系統(tǒng),穿透率與視覺函數(shù)積分結果,可表為色阻穿透率;穿透頻譜:380-780nm各波長穿透頻譜。c)使用膜厚儀測試每個色片色度測試點位膜厚,每個膜厚測試四次,記錄對應膜厚數(shù)據(jù);d)數(shù)據(jù)處理,將膜厚與色坐標、輝度的測試數(shù)據(jù)通過最小二乘法進行線性回歸方程構造可獲得以下直線方程:y=mx+b(8)其中,m——斜率;B——截距;x,y——分別為自變量和參變量,具體含義根據(jù)產品測試需要,可參考表1。表1線性回歸方程變量表參變量y自變量x色坐標x膜厚色坐標y膜厚輝度膜厚輸入產品規(guī)格書中定義的預期膜厚到相應的直線方程中,可獲取對應的性能參數(shù)。5.9對比度5.9.1儀器對比度測試儀(由光源、線偏振片、亮度計和暗室組成,測試儀暗場照度<1lx,光源亮度≥2000cd/㎡,測試光源可為冷陰極熒光燈(CCFL)或鹵素燈,亮度計的精度為0.001cd/㎡,設備的空白狀態(tài)消光比(未放入樣品,測量最大亮度與最小亮度之比)應≥10000:1)。標引序號說明:2——濾光片;3——偏振片;4——光源。圖7對比度測試儀工作原理示意圖打開測試設備使其預熱,保證光源為穩(wěn)定狀態(tài),調整偏振片位置和光源亮度,測試空白狀態(tài)消光比。將樣品放置于測量臺上,調節(jié)測量點位置并對樣品進行測量,輸出測試結果。5.9.2測試條件對比度測試條件應符合以下規(guī)定:a)應符合測試環(huán)境要求規(guī)定;b)制片應符合對應產品規(guī)格書定義條件要求。5.9.3測試步驟a)按產品規(guī)格書中制片要求進行涂布,VCD,前烘,曝光(全膜曝光),顯影,后烘制片,制片測試膜厚應對應產品說明書中要求;b)對比度儀開機穩(wěn)定后,需要進行自檢,將測試光源亮度調整至3000cd/㎡;c)對比度測試之前,連續(xù)測試10片該光阻所制的色片之對比度,記錄對應10個最低亮度的值,取平均值,得到Lmin,后續(xù)該型號光阻均使用該平均值作為Lmin;d)測試1片該光阻所制的色片之對比度,測試3次,記錄三次最大亮度,取平均值,得到Lmax;e)測試樣品的對比度以CR表示,按公式(9)計算:CR=Lmax/Lmin(9)式中:CR——對比度;Lmax——測試平均最大亮度,單位為坎德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