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華師大新版選擇性必修1地理下冊階段測試試卷_第1頁
2024年華師大新版選擇性必修1地理下冊階段測試試卷_第2頁
2024年華師大新版選擇性必修1地理下冊階段測試試卷_第3頁
2024年華師大新版選擇性必修1地理下冊階段測試試卷_第4頁
2024年華師大新版選擇性必修1地理下冊階段測試試卷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內…………○…………裝…………○…………內…………○…………裝…………○…………訂…………○…………線…………○…………※※請※※不※※要※※在※※裝※※訂※※線※※內※※答※※題※※…………○…………外…………○…………裝…………○…………訂…………○…………線…………○…………第=page22頁,總=sectionpages22頁第=page11頁,總=sectionpages11頁2024年華師大新版選擇性必修1地理下冊階段測試試卷658考試試卷考試范圍:全部知識點;考試時間:120分鐘學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級:______考號:______總分欄題號一二三四總分得分評卷人得分一、選擇題(共6題,共12分)1、地球同步衛(wèi)星是人為發(fā)射的一種衛(wèi)星,它相對于地球靜止于赤道上空。從地面上看,衛(wèi)星保持不動,故也稱靜止衛(wèi)星,運行在赤道上空的同步衛(wèi)星運行速度和地面的自轉速度相比正確是()A.線速度和角速度均不同B.線速度相同,角速度不同C.角速度都為15°/hD.線速度和角速度都相同2、太陽直射某地時,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A.該地一定位于五帶中熱帶范圍內B.該地一定是一年中白天最長的一天C.該地一定是一年中正午太陽最高的一天D.該地的地方時一定為正午12:003、下列關于降水分布的敘述,錯誤的是A.南、北緯40°-60°的大陸西岸各月濕潤,雨量較多B.回歸線兩側和沿海地區(qū)降水多,內陸地區(qū)降水少C.中緯度地區(qū)沿海降水多,內陸降水少D.北回歸線附近的大陸東岸降水較多4、在福建漳州濱海國家地質公園內,有一處整齊規(guī)則的多棱柱狀巖石峭壁。該巖石色澤較深,礦物晶體顆粒細小,巖石中多氣孔。這類巖石屬于()

A.石灰?guī)rB.大理巖C.花崗巖D.玄武巖5、下圖天氣系統(tǒng)能代表北半球臺風的是()A.B.C.D.6、下面是某三條大河的“河口示意圖”,圖中小島因泥沙不斷堆積而增大,最終將與河的哪岸相連()

A.A岸、C岸、F岸B.B岸、C岸、F岸C.A岸、D岸、F岸D.B岸、D岸、E岸評卷人得分二、填空題(共6題,共12分)7、河流地貌對聚落分布的影響。

(1)河流地貌對聚落分布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河流對聚落形成的作用。

提供充足的生產、生活用水;方便對外______聯系和運輸;提供豐富的農副產品。

河流對聚落規(guī)模的影響。

河網密布區(qū),耕地破碎,鄉(xiāng)村規(guī)模相對較______;河網稀疏區(qū);耕地連片,鄉(xiāng)村規(guī)模相對較大。

河流對聚落分布的影響。

平原低地區(qū),聚落一般沿河成______帶狀分布;山區(qū)河谷中;聚落一般分布在沖積平原向山坡過渡的地帶。

(2)AB兩個聚落哪個更容易發(fā)展成為城市______。8、熱量交換:

(1)海洋通過潛熱;長波輻射等方式為大氣運動提供能量。

(2)大氣主要通過風向海洋傳遞動能。南北赤道暖流是________吹拂形成的。9、讀下圖;回答下列問題。

(1)乙地和丁地的地質構造分別是____和____;

(2)丙處地貌的名稱是____,形成該地貌的地質作用是____。

(3)圖中①②③④構成的水循環(huán)屬于____循環(huán),我國的南水北調主要影響____(填數字)環(huán)節(jié)。10、讀“我國兩區(qū)域河流圖”,回答問題。

(1)甲圖中兩湖泊對河流的作用: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該河的主要補給水源是:___________。

(2)乙圖中河流補給水源是______,其徑流季節(jié)變化較甲圖中河流____,徑流年際變化較甲圖河流______。11、生活中許多現象都與地球運動有關。讀圖;完成下列問題。

(1)我國每年國慶時;太陽直射點最接近圖中________點;此后,直射點的運動方向為向________(填“南”或“北”)。當太陽直射點從B移動到C過程中,地球公轉速度變化特點為________。

(2)當太陽直射點移動到位置C時;節(jié)氣名稱為_______;當直射點由C向D運動過程中,北半球晝夜長短變化狀況是_______。

(3)當太陽直射點移動到D位置時,我國北京、上海、廣州三地中白晝最短的是______;下列詩句符合此時節(jié)氣的是_______。A.春江水暖鴨先知B.秋陰不散霜飛晚C.雪花三尺如玉盤D.白雨跳珠亂入船(4)從圖可知;一年中有兩次太陽直射的緯度范圍是______。

(5)當黃赤交角變大時,α的度數會_______(填“變大”或“變小”),溫帶的范圍會_____(填“變大”或“變小”)。12、讀北半球某地區(qū)海平面等壓線圖;完成下題。

(1)影響甲處的天氣系統(tǒng)是________在該系統(tǒng)的控制下,甲處的天氣特點是________。

(2)圖中①處的風向為________。①處與⑤處相比,風力較大的是________處。

(3)過若干小時,②將受________(天氣系統(tǒng))影響,該天氣系統(tǒng)過境后,常出現天氣是(_____)。A.氣溫升高,氣壓降低,雨過天晴B.氣溫降低,氣壓升高,天氣轉晴C.出現較大的風,并出現雨雪天氣D.氣溫降低,氣壓降低,出現晴朗天氣(4)圖中②③④處有可能出現連續(xù)性降水天氣的是________處。評卷人得分三、判斷題(共7題,共14分)13、陸地環(huán)境是一個有機整體,不會因為某個地理要素的變化而變化。(_____)A.正確B.錯誤14、不同的氣候類型一定對應不同的自然帶。(_____)A.正確B.錯誤15、中南半島夏季風的主要成因是海陸熱力性質差異。(_____)A.正確B.錯誤16、三角洲平原形成于河流入???。____A.正確B.錯誤17、長江中下游地區(qū)的“梅雨”、“伏旱”均與副熱帶高壓有關。(_____)A.正確B.錯誤18、中南半島夏季風的主要成因是海陸熱力性質差異。(_____)A.正確B.錯誤19、北半球冬季,副極地低氣壓帶被大陸上的熱高壓切斷。(_____)A.正確B.錯誤評卷人得分四、綜合題(共2題,共6分)20、榆林地區(qū)位于陜西省最北部,是黃土高原與毛烏素沙漠的過渡地帶,其長城以北為風沙草灘區(qū),生態(tài)環(huán)境脆弱,分布有“三北防護林”。風沙草灘區(qū)地勢平坦,天然草場資源豐富,目前為陜西省菜、糧、油、畜牧業(yè)生產基地。風沙草灘區(qū)內煤炭資源豐富,主要發(fā)展煤炭開采和煉焦業(yè)。近年來,城市化建設占用大量耕地,全省大部分耕地占補平衡項目(指非農建設經批準占用耕地要按照“占多少,補多少”的原則,補充數量和質量相當的耕地)主要在風沙草灘區(qū)未開發(fā)利用土地資源上進行。下圖為榆林地區(qū)簡圖。

分析陜西省榆林地區(qū)北部風沙草灘區(qū)經濟發(fā)展過程中可能出現的環(huán)境問題。21、讀“北半球大氣環(huán)流剖面圖示意圖”與“東亞地區(qū)海平面等壓線分布圖(氣壓單位:百帕)”;若兩圖的季節(jié)相同,完成下列要求:

(1)b表示的氣壓帶是____________;e表示此季節(jié)亞歐大陸上的________(氣壓中心名稱)。此季節(jié);孟買盛行________風,北京盛行__________風。

(2)a、b;c、d、e、f六處中;降水最多的是_________。

(3)c處和e處同為上升氣流,但兩者成因不同,請簡述原因。參考答案一、選擇題(共6題,共12分)1、C【分析】【分析】

【詳解】

由材料“地球同步衛(wèi)星是人為發(fā)射的一種衛(wèi)星,它相對于地球靜止于赤道上空”提示可知,同步衛(wèi)星運行速度和地面的自轉速度角速度相同,都為15°/h,而線速度不同,故C對,ABD錯。故選C。2、B【分析】【分析】

【詳解】

一年中太陽直射點在南北回歸線之間移動;如果太陽直射某地時,則該地位于南北回歸線之間,該地一定位于五帶中熱帶范圍內,A敘述正確,不符合題意;大多數地區(qū)一年中白晝最長出現在兩至日,太陽直射某地時不一定是兩至日,因此該地不一定是一年中白天最長的一天,B敘述錯誤,符合題意;太陽直射某地時,該地正午太陽高度為90°,一定是一年中正午太陽最高的一天,C敘述正確,不符合題意;太陽直射某地時,該地一天中太陽高度達到最高值,因此地方時一定為正午12:00,D敘述正確,不符合題意。故選B。

【點睛】3、B【分析】【詳解】

南;北緯40度-60度的大陸西岸各月濕潤;雨量較多。故A正確?;貧w線附近,大陸內部和西岸降水少,東岸降水多,故B錯誤。中緯度地區(qū)沿海降水多,內陸地區(qū)降水少,故C正確。北回歸線附近的大陸東岸降水多,故D正確。敘述錯誤的是B,故選B。

【點睛】

本題解題關鍵在于對降水的形成及分布規(guī)律熟悉并掌握。降水是從大氣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的總稱,其中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影響降水的因素有:緯度因素,海陸因素,地形因素。降水的分布規(guī)律為:赤道附近降水多,兩極地區(qū)降水少;回歸線附近,大陸內部和西岸降水少,東岸降水多;中緯度,大陸內部降水少,沿海地區(qū)降水多;山地迎風坡降水多,背風坡降水少。4、D【分析】【詳解】

由材料可知;該巖石色澤較深,礦物晶體顆粒細小,巖石中多氣孔,據此可推測其為玄武巖,D正確;石灰?guī)r是一種沉積碳酸巖,呈灰色或灰白色,性脆,硬度較小,用鐵器易劃出擦痕,遇稀鹽酸劇烈起泡,A錯誤;花崗巖是一種深成酸性火成巖,顏色較淺,以灰白色;肉紅色者較常見,C錯誤;大理巖屬于一種變質巖,具粒狀變晶結構,塊狀(有時為條帶狀)構造,通常白色和灰色大理巖居多,B錯誤。故選D。

【點睛】

玄武巖漿粘度小,流動性大,噴溢地表易形成大規(guī)模熔巖流和熔巖被。在高原地區(qū)常形成面積達數千至數十萬平方千米的熔巖臺地,被稱為高原玄武巖,如印度的德干高原玄武巖。在海洋則構成海嶺和火山島。5、D【分析】【詳解】

臺風是熱帶氣旋強烈發(fā)展而成,從天氣系統(tǒng)類型來看,北半球臺風應屬于北半球的氣旋。讀圖可知,圖A和圖B分別為冷暖氣團相遇形成的暖鋒和冷鋒天氣系統(tǒng),排除AB;圖C中天氣系統(tǒng)中,水平氣流逆時針輻散,應為南半球的反氣旋天氣系統(tǒng),排除C;圖D中天氣系統(tǒng)中,水平氣流逆時針輻合,應為北半球的氣旋天氣系統(tǒng),D符合題意。故選D。6、D【分析】【詳解】

A所在的河口位于南半球,河流自西向東流,受地轉偏向力影響,水流向左(北)偏轉,小島南側水流速度較慢,泥沙堆積,最終小島與B岸相連;C所在河口位于北半球,河流自北向南流,受地轉偏向力影響,水流向右(西)偏轉,小島東側水流速度較慢,泥沙堆積,最終小島與D岸相連;E所在河口位于北半球,受地轉偏向力影響,水流向右(東)偏轉,小島西側水流速度較慢,泥沙堆積,最終小島與E岸相連。因此D正確,排除ABC。故選D。二、填空題(共6題,共12分)7、略

【分析】【分析】

【詳解】

略【解析】(1)聯系和運輸小帶狀。

(2)B8、略

【分析】【分析】

【詳解】

略【解析】信風9、略

【分析】【分析】

本大題以地質剖面圖和景觀圖為材料設置試題;涉及地質構造;外力作用和水循環(huán)等相關知識點,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地理信息、調動和運用地理知識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綜合思維、區(qū)域認知等素養(yǎng)。

(1)

乙地巖層發(fā)生明顯斷裂錯位為斷層;丁地巖層向上彎曲為背斜。

(2)

根據丙地位于河流出山口和扇狀結構可知其地貌為沖積扇;其形成原因為河流自上游攜帶的泥沙在河流出山口因地形變緩;河流流速減慢,沉積作用加強而形成,為典型的流水搬運沉積作用形成。

(3)

圖中水循環(huán)①表示蒸發(fā);②表示水汽輸送,③表示陸地降水,④表示地表徑流,組合在一起構成了海陸間循環(huán);南水北調主要是將長江水調到北方地區(qū),直接影響地表徑流環(huán)節(jié),即環(huán)節(jié)④。

【點睛】【解析】(1)斷層背斜。

(2)沖積扇外力作用(流水搬運堆積)

(3)海陸間④10、略

【分析】(1)

根據材料;甲河注入太平洋,所以①湖泊是源頭。②湖泊對河流徑流量起調節(jié)作用,豐水期,河水流入湖泊,枯水期,湖水流入河流。該河是外流河,向東流入太平洋,所以流經季風區(qū),主要補給水源是雨水。

(2)

圖中乙河源頭位于高山區(qū),消失于沙漠,應為我國西北地區(qū)的內流河,補給水源是冰川融水,夏季水量多,冬季斷流,徑流季節(jié)變化大,每年的平均氣溫變化不大,冰川融化量也就變化不大,徑流年際變化小?!窘馕觥?1)源頭調節(jié)水量雨水。

(2)冰川融水大小11、略

【分析】【分析】

本題考查了地球運動的規(guī)律及其地理意義。

【詳解】

(1)圖為太陽直射點的回歸運動軌跡圖;結合所學知識可知,A為春分,3月21日左右;B為夏至,6月22日左右;C為秋分,9月23日左右;D為冬至,12月22日左右。我國國慶為10月1日,太陽直射點最接近C。此后直射點向南繼續(xù)移動。地球公轉速度規(guī)律為近日點(1月初)最快,遠日點(7月初)最慢,所以直射點從B移動到C過程中,地球公轉速度變化特點為先變慢后變快。

(2)讀圖可知當直射點位置位于C時;直射赤道,為秋分;當直射點由C向D運動過程中,直射點在向南運動,北半球晝長變短,夜長變長。

(3)當太陽直射點移動到D位置時;為冬至,北半球緯度越高,晝長越短,我國北京;上海、廣州三地中,北京緯度最高,白晝最短?!按航喯戎泵枋龃杭揪吧珹錯誤。“秋陰不散霜飛晚”描寫秋季,B錯誤。“雪花三尺如玉盤”描寫冬景,C正確?!鞍子晏閬y入船”描寫夏景,D錯誤。故選C。

(4)從圖可知;一年中有兩次太陽直射的緯度范圍是回歸線之間(23°26?N--23°26?S)。

(5)α的度數為回歸線度數?;貧w線度數等于黃赤交角,所以當黃赤交角變大時,α的度數會變大。此外,回歸線度數與幾圈度數互余,黃赤交角變大,回歸線度數變大,熱帶范圍擴大,極圈度數變小,寒帶范圍擴大,所以溫帶的范圍會變小?!窘馕觥緾南先變慢后變快秋分日晝變短,夜變長北京C23°26?N--23°26?S(南北回歸線之間)變大變小12、略

【分析】【分析】

本題以北半球某地區(qū)海平面等壓線圖為背景;考查天氣系統(tǒng)的判讀;過境前后的天氣特點、風向判讀等大氣知識。

(1)

根據等壓線數值趨勢可知;甲處為高壓中心,對應反氣旋,反氣旋由于中心氣流下沉,水汽不易凝結,故控制下的天氣特點晴朗少雨。

(2)

根據①附近的等壓線數值分布;風從北側高壓吹向南側的低壓,故為偏北風。⑤處等壓線更密集,水平氣壓梯度力更大,故風力更大。

(3)

根據冷鋒符號判讀;②處目前處于冷鋒前,因此過若干小時,②將受冷鋒影響,冷鋒過境后,常出現天氣是氣溫降低,氣壓升高,天氣轉晴。

(4)

連續(xù)性降水天氣主要出現在暖鋒前;根據暖鋒符號可知是④。

【點睛】【解析】(1)反氣旋晴朗少雨。

(2)偏北風⑤

(3)B

(4)④三、判斷題(共7題,共14分)13、×【分析】【分析】

【詳解】

陸地環(huán)境是一個有機整體;各自然地理要素間相互聯系;相互影響,具有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效果,所以錯誤。

【點睛】14、×【分析】【分析】

【詳解】

溫帶季風氣候和溫帶海洋性氣候對應的自然帶均為溫帶落葉闊葉林帶;所以錯誤。

【點睛】15、×【分析】【分析】

【詳解】

中南半島夏季風是由氣壓帶;風帶的季節(jié)移動引起的;夏季氣壓帶、風帶北移,本來位于南半球的東南信風北移至北半球,受地轉偏向力影響成為西南風。故中南半島的夏季風主要成因為氣壓帶風帶的季節(jié)移動。此說法錯誤。

【點睛】

東亞季風形成的原因,主要是海陸間熱力環(huán)流的季節(jié)變化。南亞季風其形成主要是由氣壓帶、風帶的季節(jié)移動引起的,同時也有海陸熱力差異和地形因素的影響。冬季氣壓帶、風帶南移,赤道低氣壓帶移至南半球,亞洲大陸冷高壓強大,風由蒙古西伯利亞吹向印度,受地轉偏向力影響成為東北風,即亞洲南部的冬季風。夏季氣壓帶、風帶北移,赤道低壓移至北半球,本來位于南半球的東南信風北移至印度半島,受地轉偏向力影響成為西南風,即為南亞的夏季風。16、√【分析】【詳解】

當挾帶著大量泥沙的河流進入海洋時,如果河流入海處水下坡度平緩,河水流速減慢,河流所挾帶的泥沙便會沉積在河口前方,形成近似三角形的堆積體,稱為三角洲。隨著沉積物質的增加,堆積體向海洋一側擴展,發(fā)展成為面積廣大的三角洲平原。據此可知,三角洲平原形成于河流入???。故本題結論是正確的。17、√【分析】【分析】

【詳解】

“梅雨”產生于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邊緣的鋒區(qū)(可稱梅雨鋒),是極地氣團和副熱帶氣團相互作用的產物。梅雨雨帶的位置和穩(wěn)定性,與副熱帶高壓的位置(脊線一般穩(wěn)定在北緯20°~25°之間)和強度密切相關;大體上從7月中旬到8月中旬,長江中下游地區(qū)被副熱帶高控制,形成“伏”旱。本題描述正確。18、×【分析】【分析】

【詳解】

中南半島夏季風是由氣壓帶;風帶的季節(jié)移動引起的;夏季氣壓帶、風帶北移,本來位于南半球的東南信風北移至北半球,受地轉偏向力影響成為西南風。故中南半島的夏季風主要成因為氣壓帶風帶的季節(jié)移動。此說法錯誤。

【點睛】

東亞季風形成的原因,主要是海陸間熱力環(huán)流的季節(jié)變化。南亞季風其形成主要是由氣壓帶、風帶的季節(jié)移動引起的,同時也有海陸熱力差異和地形因素的影響。冬季氣壓帶、風帶南移,赤道低氣壓帶移至南半球,亞洲大陸冷高壓強大,風由蒙古西伯利亞吹向印度,受地轉偏向力影響成為東北風,即亞洲南部的冬季風。夏季氣壓帶、風帶北移,赤道低壓移至北半球,本來位于南半球的東南信風北移至印度半島,受地轉偏向力影響成為西南風,即為南亞的夏季風。19、×【分析】【分析】

【詳解】

北半球冬季;陸地降溫較快,空氣下沉,近地面形成冷高壓,副極地低氣壓帶被大陸上的冷高壓切斷,故錯誤。

【點睛】四、綜合題(共2題,共6分)20、略

【分析】【分析】

本題以黃土高原與毛烏素沙漠的過渡地帶的榆林地區(qū)為材料;涉及西北自然環(huán)境;生態(tài)環(huán)境問題、自然環(huán)境整體性等相關內容,考查學生調動和運用相關知識點解決問題的能力。

【詳解】

榆林地區(qū)位于黃土高原北部,靠近毛烏素沙漠,該地受我國東南季風影響相對較少,水汽到達較少,降水較少,該地氣候相對較為干燥,而隨著該地人口數量的不斷增多,生產生活用水進一步的增加,導致該地區(qū)水資源短缺,加劇了該地地下水的開采,使得當地地下水位不斷下降。由于該地天然草場資源較為豐富,地勢較為平坦,當地農業(yè)和畜牧業(yè)發(fā)展速度較快,過渡開墾、放牧導致草場退化,土地沙化嚴重;同時從材料中還可以看到該地煤炭資源豐富,采礦業(yè)發(fā)展速度也較快,伴隨農業(yè)、畜牧業(yè)和采礦業(yè)的進一步發(fā)展,當地地表植被破壞程度進一步加強,由于該地降水較少,地表植被遭破壞后,加劇了當地土地荒漠化程度。由于該地發(fā)展煤炭開采業(yè),在礦產的開采過程中形成的大量廢棄礦坑,因地下開采而導致礦區(qū)塌陷,或在開采過程中產生的廢棄礦石,這些現象大量侵占原有耕地,還會進一步使土壤受到污染。同時在采礦過程中會產生工業(yè)三廢,其廢水、廢氣和廢渣大量排放,易導致當地大氣、水源、土壤遭到進一步的破壞。同時從材料中還可以看到該地發(fā)展煉焦業(yè),煉焦業(yè)屬于高污染高排放類型的工業(yè)類型,其排放的大量廢棄物也會導致大氣、水源和土壤進一步遭到污染。從材料中可以看到該地城市化建設大量占用耕地,全省大部分實行耕地占補平衡項目,補主要是在風沙草灘區(qū)進行,原本風沙草灘區(qū)生態(tài)環(huán)境較為脆弱,該項目的實施會使得風沙草灘區(qū)水土流失進一步的加劇,導致土壤肥力下降,生態(tài)環(huán)境進一步惡化。該地處于三北防護林地帶,隨著農業(yè)、工礦業(yè)的進一步發(fā)展,其地表植被破壞程度進一步加強,三北防護林的生態(tài)防御功能進一步減弱,其防護林的生態(tài)安全屏障作用減弱,生態(tài)環(huán)境質量下降?!窘馕觥慨數貧夂蚋珊?,工農業(yè)生產用水增加導致水資源短缺,地下水位下降;過渡開墾、放牧、開礦導致地表植被破壞,加劇土地荒漠化;礦產資源開采中形成的廢棄礦坑、采礦區(qū)塌陷及露天堆放會侵占耕地、污染土壤;采礦過程中產生的廢氣、廢水、廢渣污染大氣、水源、土壤;煉焦業(yè)排放的廢棄物污染大氣、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