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濱州市惠民縣第二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第二次月考歷史試題(原卷版)_第1頁
山東省濱州市惠民縣第二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第二次月考歷史試題(原卷版)_第2頁
山東省濱州市惠民縣第二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第二次月考歷史試題(原卷版)_第3頁
山東省濱州市惠民縣第二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第二次月考歷史試題(原卷版)_第4頁
山東省濱州市惠民縣第二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第二次月考歷史試題(原卷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一學年12月月考歷史試卷一、選擇題(本大題共50小題,每題1.5分,共75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中華原始文化先后經歷了舊石器時代與新石器時代。中國已發(fā)現(xiàn)的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存有1萬多處,且分布廣泛。位于遼河上游地區(qū)的文化遺址是()A.龍山文化遺址 B.紅山文化遺址 C.襄汾陶寺遺址 D.良渚文化遺址2.據(jù)《殷墟文字丙編》第369片記載,雀(殷的附屬方國)進貢龜甲二百五十。這可以用來研究()A.夏朝經濟 B.商朝政治 C.西周文化 D.戰(zhàn)國軍事3.下面是流行于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各國貨幣的圖片。這些貨幣的出現(xiàn),不能推斷和說明春秋戰(zhàn)國時期A.農業(yè)的發(fā)展 B.冶鑄業(yè)的發(fā)展C.商業(yè)的發(fā)展 D.各國間商業(yè)交流頻繁4.秦順應歷史發(fā)展潮流,建立了統(tǒng)一的中央集權國家,確立的政治制度被以后的王朝長期沿用,圖中空白處應填寫()A.士 B.諸侯 C.卿大夫 D.丞相5.兩漢人民創(chuàng)造了燦爛的文化,成就斐然。下列表述正確的是()A.東漢班固的《漢書》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B.司馬遷的《史記》,不虛美,不隱惡,兼具史學和文學特色C.《神農本草經》奠定了中醫(yī)理論的基礎D.《九章算術》最早引用了勾股定理的特例6.唐初,將賦稅征收對象定為21至59歲的成年男子。除租調外,男子不去服徭役的可以納絹或布代役,稱為庸。這一政策()A.減少政府稅收 B.促進農業(yè)發(fā)展C增加交稅次數(shù) D.簡化稅收名目7.下圖傳為初唐畫家閻立本所作的《職貢圖》(局部),反映的是外國使節(jié)和我國邊遠少數(shù)民族使臣攜帶貢品來唐朝進貢的生動情景。出現(xiàn)這一情景的原因是①唐太宗采取開明的民族政策與開放的對外政策②唐代國內外交通聯(lián)絡較發(fā)達通暢③唐玄宗輕徭薄賦,知人善任,虛懷納諫④唐代經濟文化的空前發(fā)展和繁榮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8.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間,輕徭薄賦、勸課農桑、戒奢從簡、知人善任、虛懷納諫,出現(xiàn)了政治清明、經濟繁榮、文化昌盛的治世局面。史稱()A.文景之治 B.光武中興 C.貞觀之治 D.開元盛世9.《宋書》記載:“江南……地廣野豐,民勤本業(yè),一歲或稔(豐收),則數(shù)郡忘饑……絲綿布帛之饒,覆衣天下?!边@主要得益于當時A.經濟重心完成南移 B.民族矛盾徹底消除C.南方地區(qū)得到開發(fā) D.社會秩序趨于安定10.《遼史》載:“遼國官制,分北、南院。北面治宮帳、部族、屬國之政,南面治漢人州縣、租賦、軍馬之事?!边@一官制體現(xiàn)()A.行政區(qū)劃的混亂 B.等級分化的嚴重 C.統(tǒng)治危機的加深 D.因俗而治的特點11.下列少數(shù)民族政權與其創(chuàng)立的政治制度對應正確的是()A.契丹——“四等人制” B.西夏——南、北面官制C.金朝——猛安謀克制 D.蒙古——八旗制度12.這一時期的中國疆城西跨蔥嶺,西北達巴勒喀什池,北接西伯利亞,東北至外興安嶺和庫頁島,東臨太平洋,東南到臺灣及其附屬島嶼,包括釣魚島、赤尾嶼等,南至南海諸島,西南抵喜馬拉雅山脈。據(jù)此推斷,這一時期對應的朝代是()A.漢朝 B.唐朝 C.元朝 D.清朝13.從明朝后期起,商人、工匠、市井游民和普通婦女經常成為小說的主人公。這是由于()A.程朱理學衰弱 B.商品經濟發(fā)展 C.農耕經濟的強化 D.西學的傳播14.1860年,英法聯(lián)軍搶劫、焚毀圓明園,這件事發(fā)生在()A.鴉片戰(zhàn)爭期間 B.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期間C.甲午中日戰(zhàn)爭期間 D.八國聯(lián)軍侵華戰(zhàn)爭期間15.“割讓遼東半島、臺灣金島及所有附屬各島嶼,彭湖列島;賠款2億兩白銀;增開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通商……上述是中國近代一場戰(zhàn)爭失敗后被迫簽訂的不平等條約中的部分內容。據(jù)此推斷,這場戰(zhàn)爭是()A.鴉片戰(zhàn)爭 B.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C.甲午中日戰(zhàn)爭 D.八國聯(lián)軍侵華戰(zhàn)爭16.下圖出自1845年倫敦出版的《復仇神號親歷記》,描繪了英軍占領廣州期間到農村劫掠的情形,該圖()A.完整地再現(xiàn)了英軍在中國的侵略行徑B.對研究戰(zhàn)爭性質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C.可用于說明英國發(fā)動戰(zhàn)爭的根本訴求D.能夠印證戰(zhàn)爭期間英國軍隊紀律渙散17.1858年清政府與列強議定《天津條約》時,上到咸豐皇帝,下到地方官員,對于公使駐京條款,都是既恐懼又害怕的。咸豐帝甚至企圖通過答應關稅全免、增開口岸等條件,來換取取消公使駐京條例。這說明()A.關稅在晚清地位不重要 B.清政府缺乏近代外交觀念C.中國淪為西方的殖民地 D.清政府固守閉關鎖國政策18.據(jù)《廣東軍務記》記載:“初九、初十日,逆夷又往三元里及蕭岡各鄉(xiāng),復行擾害。由是鄉(xiāng)民共憤,鳴鑼聚眾,殺死逆夷六、七人,余逆脫回……”關于這次中國人抵抗,說法正確的是()A.抗擊英法發(fā)動的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 B.三元里人民抗英斗爭具有自發(fā)性C.抗英活動成為鴉片戰(zhàn)爭的導火線 D.清政府淪為列強統(tǒng)治中國的工具19.“書何以作?曰為以夷攻夷而作,為以夷款夷而作,為師夷長技以制夷而作”。該書是()A.《海國圖志》 B.《四洲志》 C.《瀛寰志略》 D.《資政新篇》20.鴉片戰(zhàn)爭后,中國被迫與英國簽訂《南京條約》及《南京條約》附件,英國獲得諸多特權,其中英國可以通過其他列強同中國簽訂的條約中獲利的特權是A.五口通商 B.片面最惠國待遇 C.協(xié)定關稅 D.通商口岸傳教權21.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后,清政府推行洋務新政。下列表述,與其初衷最為吻合的是()A.“師夷之長技以制夷”B.“有田同耕,有飯同食”C.“驅除韃虜,恢復中華”D.“可以剿發(fā)逆,可以勤遠略”22.如表反映了19世紀五六十年代上海租界華人數(shù)量變化情況,導致這段時期上海租界華人數(shù)量驟變的主要原因是()時間1853年1860年1862年1865年人數(shù)約500人30萬人最多曾達到70萬人13.7萬A.租界范圍的擴大 B.農民運動的影響C.侵華戰(zhàn)爭的發(fā)生 D.洋務企業(yè)的開辦23.如表是小張同學搜集的關于中國近代史的一些史料,該同學研究的主題應是()1864年英國支持浩罕國首領阿古柏入侵,占領南疆和北疆部分地區(qū)1883年法國控制了越南,把侵略矛頭對準了中國1894年朝鮮發(fā)生農民起義,朝鮮國王請求清政府出兵,日本乘機出兵朝鮮A.瓜分中國狂潮 B.甲午中日戰(zhàn)爭 C.清末邊疆危機 D.探索國家出路24.徐中約在《中國近代史》中描述某運動寫道:“他們于1855年4月第三次攻取武漢,并席卷湖北和江西,將曾國藩困在江西境內……整個長江流域盡入革命軍之手。”這一運動是()A.太平天國運動 B.洋務運動 C.義和團運動 D.國民革命運動25.下圖為近代某運動路線及主要活動區(qū)域。該運動()A.導致清王朝統(tǒng)治的結束 B.頒布并實施了《資政新篇》C.緣于洋教與民眾的沖突 D.未能突破封建秩序和思想26.下圖所示形勢的出現(xiàn)與近代某條約的簽訂密切相關。該條約產生影響的是()A.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B.大大加深了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C.標志著中國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D.西方列強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27.1897年德國占領膠州灣后,立即出動14家銀行籌資,啟動了膠濟鐵路的建設,并要求5年內全部建成青島至濟南間的鐵路。德國的舉措旨在()A.商品輸出、掠奪原料 B.掀起瓜分狂潮C.通過資本輸出攫取更多利益 D.建立世界霸權28.下圖反映的是某同學學習《中外歷史綱要(上)》所整理的晚清時期某一歷史事件所引起的政治和權力結構的變化。該圖空白處可補充()A.甲午中日戰(zhàn)爭后,民族意識覺醒 B.剿滅義和團運動,改變侵華策略C.中法戰(zhàn)爭后,強化對臺灣的管轄 D.八國聯(lián)軍侵華,東南各省互保29.如表一戰(zhàn)前后農商部注冊公司統(tǒng)計表(局部),表所示變化()時間新注冊的工業(yè)公司數(shù)量(個)新增資本總額(萬元)1914年8月前1464114.821914年8月至1920年27211743.45A.有利于中國工業(yè)結構的均衡發(fā)展B.奠定了中國工人階級壯大的基礎C.確保中國成為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的戰(zhàn)勝國D.結束中國工商業(yè)受制于西方列強的局面30.北洋軍閥統(tǒng)治時期,袁世凱復辟帝制最終失敗的根本原因是A.缺乏強大武力作為后盾 B.違背社會進步潮流C.失去帝國主義的支持 D.民主革命派的反對31.某學者描述中國近代某一時期:“一個空前混亂的年代,一個思想大解放的年代,一個英雄群起逐鹿中原的混亂時代,一個思想自由百家爭鳴的黃金時代?!睂Υ死斫庹_的是A.國民思想實現(xiàn)了徹底解放 B.中國的科學思想成果領先世界C.民國初年社會出現(xiàn)新氣象 D.文化革新助推新文化運動興起32.每座城市都見證著自身的歷史發(fā)展和變遷,下列城市及大事對應不正確的是()A.上海輪船招商局 B.北京公車上書C.南京《天朝田畝制度》 D.廣州《中華民國臨時約法》33.北洋政府于1917年8月,收回德、奧在天津、漢口的租界,撤銷兩國領事裁判權。其背景是中國()A.社會生活新氣象出現(xiàn) B.民族工業(yè)的迅速發(fā)展C.君主專制統(tǒng)治被推翻 D.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34.1912年2月12日,宣統(tǒng)皇帝頒布退位詔書:“今全國人民心理,多傾向共和,南中各省既倡議于前……人心所向,天命可知,予亦何忍一姓之尊榮,拂兆民之好惡”。該詔書的頒布意味著()A.軍閥混戰(zhàn)開始 B.封建社會崩潰 C.共和政體確立 D.君主專制瓦解35.《中華民國臨時約法》規(guī)定:“臨時大總統(tǒng)代表臨時政府,總攬政務……國務總理及各部總長均稱為國務員,國務員輔佐臨時大總統(tǒng)負其責任?!痹撘?guī)定意在A.防止袁世凱獨攬大權 B.推動資產階級革命興起C.成立民國臨時政府 D.明確行政權力最終歸屬36.五四運動改變了以往只有覺悟的革命者而缺少覺醒的人民大眾的斗爭狀況,實現(xiàn)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自鴉片戰(zhàn)爭以來第一次全面覺醒。這說明五四運動()A.加速了清朝滅亡 B.推動抗戰(zhàn)勝利 C.實現(xiàn)了民族獨立 D.促進了思想啟蒙37.“紅船精神”孕育于浙江嘉興南湖的紅船上。“紅船”紀念的歷史事件是()浙江嘉興南湖紅船(復制品)紅船精神開天辟地、敢為人先的首創(chuàng)精神堅定理想、百折不撓的奮斗精神立黨為公、忠誠為民的奉獻精神A.中國共產黨誕生 B.八七會議 C.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成立 D.遵義會議38.1924—1927年間,轟轟烈烈的國民革命劃破了濃重的黑暗,工人運動、農民運動蓬勃發(fā)展。這主要得益于()A.三民主義的指導 B.土地革命的開展C.國共合作的建立 D.共產國際的援助39.據(jù)統(tǒng)計,20世紀20年代初中國的紡織業(yè)中,全國紗錠的41%集中在上海,10%集中在武漢,11%集中在天津,而廣大內地紗廠很少。這反映了當時中國A.經濟結構趨于合理 B.民族工業(yè)分布不均C.經濟主權喪失殆盡 D.社會結構逐漸失衡40.點燃了“工農武裝割據(jù)”星星之火的歷史事件是()A.第一次國共合作形成 B.井岡山革命根據(jù)地的建立C.紅軍長征的勝利結束 D.解放區(qū)土地改革基本完成41.某校開展一場關于紅軍長征的主題展覽,分為“戰(zhàn)略轉移踏征程”、“偉大轉折定航向”等六部分。其中“偉大轉折定航向”呈現(xiàn)的主要內容應該是A.四渡赤水B.遵義會議C飛奪瀘定橋D.會寧會師42.19世紀后期,臺灣人民掀起了轟轟烈烈的反割臺斗爭,給占領軍以沉重的打擊。引發(fā)這一斗爭的條約是()A.《南京條約》 B.《天津條約》 C.《馬關條約》 D.《辛丑條約》43.1912年初,南京傳唱著這樣一首歌“東亞開化中華早,揖美追歐,舊邦新造……”根據(jù)當時的情景,歌詞中的“舊邦新造”是指A.清政府實行“新政”B.武昌起義爆發(fā)C.新文化運動興起D.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成立44.1923年召開的中共三大報告中指出,“工人階級尚未強大起來,自然不能發(fā)生一個強大的共產黨——一個大群眾的黨,以應目前革命之需要”?;诋敃r革命需要,中國共產黨()A.通過了關于國共合作問題的決議 B.開辟了農村包圍城市的革命道路C.決定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統(tǒng)治 D.提出了抗日民族統(tǒng)-戰(zhàn)線的主張45.每座城市都見證著自身的歷史發(fā)展和變遷,以下圖片所示文件均頒布于同一城市,該城市是《天朝田畝制度》《中華民國臨時約法》《中華民國國民政府組織法》A.上海 B.北京 C.南京 D.廣州46.學習歷史可以通過合理想象的方法來“重現(xiàn)”歷史場景。在1913年的中國,可能會看到的場景是A.福州船政局開工B.街上路人穿西服,互行脫帽禮C.《申報》上刊登北伐的消息D.李大釗發(fā)表《庶民的勝利》47.美國記者斯諾在《紅星照耀中國》一書中稱譽的“當今時代無與倫比的一次史詩般的遠征”,指的是A.北伐戰(zhàn)爭 B.秋收起義 C.紅軍長征 D.挺進大別山48.不同歷史時期黨員構成的變化反映了中國共產黨自身建設的不斷發(fā)展。對下表中黨員構成變化的原因,理解準確的是A.國民革命北伐勝利進軍B.遵義會議糾正了“左”傾錯誤C.“工農武裝割據(jù)”的實行D.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建立49.榮德生在其《樂農自訂行年紀事》一九一六年條中寫道:“時歐戰(zhàn)已起外貴內賤余認為可放手做紗、粉,必需品也。”一九一七年條又寫道:“時正歐戰(zhàn),粉銷不患不暢?!睋?jù)此判斷,他向面粉業(yè)和紡織業(yè)大量投資的主要原因是()A.原料充足 B.市場擴大 C.資本雄厚 D.政局穩(wěn)定50.1912年,前清官員惲毓鼎到大舞臺看戲,“上流社會人垂辮者,唯余等一桌而已”。不久,其友人俱已剪辮,惲毓鼎“日受刺激”,只好剪掉辮子。這說明了()A.辛亥革命促進習俗改變 B.民主共和觀念已成共識C.新文化運動沖擊舊禮教 D.戲劇推動新思想的傳播二、主觀題:(共2題,總分25分。51題13分;52題12分)51.“盛世”一般是指國家由亂而治,在一段時期內保持政權穩(wěn)定和社會繁榮的局面。統(tǒng)治者向往盛世之治,以反映卓越功績;百姓亦企盼盛世,以求安定太平。材料一漢興七十余年之間,國家無事,非遇水旱之災,民則人給家足……京師之錢累百巨萬,貫朽而不可校;太倉乙粟,陳陳相因,充溢漏積于外,至腐敗不可食?!抉R遷《史記》材料二康雍乾時期,清朝統(tǒng)治者為穩(wěn)定和鞏固國家疆域進行了不懈努力,現(xiàn)代中國的版圖在這一階段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