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級中學名校試卷PAGEPAGE1廣東省深圳市光明區(qū)2023-2024學年高二上學期期末歷史試題2024.01本試卷共6頁,20小題,滿分100分??荚囉脮r75分鐘。注意事項:1.答卷前,考生務必用黑色字跡鋼筆或簽字筆將自己的姓名、考生號、考場號和座位號填寫在答題卡上。用2B鉛筆將試卷類型填涂在答題卡相應位置上。將條形碼橫貼在答題卡右上角“條形碼粘貼處”。2.作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選項的答案信息點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試卷上。3.非選擇題必須用黑色字跡鋼筆或簽字筆作答,答案必須寫在答題卡各題目指定區(qū)域內相應位置上;如需改動,先劃掉原來的答案,然后再寫上新答案;不準使用鉛筆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無效。4.考生必須保持答題卡的整潔??荚嚱Y束后,將答題卡交回。一、選擇題:本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符合題目要求。1.西周時期青銅器多為宗廟重器,器銘上多為“萬年子孫永寶用”“永命”等吉祥語,兵器多為族徽、人名之類的短銘。戰(zhàn)國時期,青銅鼎銘多標記其使用之處所(宮、府、庫、廚),兵器則以“物勒工名”為主。這反映了()A.分封制度已徹底崩潰 B.禮樂崩壞的社會現實C.社會轉型現實需要 D.私營工商業(yè)快速發(fā)展【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內容,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時空是:西周時期(中國)。根據材料西周時期“萬年子孫永寶用”體現出血緣關系的特點,說明西周血緣關系對政治影響很大,而戰(zhàn)國時期青銅鼎銘多標記其使用之處所,記錄血緣關系的變少,反映血緣對政治影響變小,符合當時奴隸主階級衰落,血緣政治沒落,社會由奴隸社會逐步轉型到封建社會的需要,C項正確;分封制度主要強調等級,材料陳述的是血緣關系,排除A項;材料中沒有列舉周禮被破壞和等級制度被破壞的歷史事實,無法得出禮樂崩壞的社會現實,排除B項;材料中未說明戰(zhàn)國時期青銅器屬于私營工商業(yè)的產品,無法得知私營工商業(yè)快速發(fā)展,D項屬于無中生有,排除D項。故選C項。2.近年來出土的漢簡特別是張家山漢墓的簡牘顯示,漢初的法律基本上繼承了秦的法律。但西漢不僅沒有速亡,反而出現文景之治和漢武帝的強盛局面。據此判斷()A.秦朝速亡與法律苛刻無關 B.漢承秦律促進繁榮C.儒家因焚書坑儒扭曲歷史 D.法治根本在于民生【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漢初(中國)。根據材料“漢初的法律基本上繼承了秦的法律。但西漢不僅沒有速亡,反而出現文景之治和漢武帝的強盛局面?!苯Y合所學知識可知,漢朝基本繼承了秦的法律,但在漢初“無為而治”的思想下,其法律體系將民生發(fā)展密切結合到一起,促進了漢初社會經濟的發(fā)展,D項正確;秦朝速亡與其法律的苛刻有一定的關系,“秦朝速亡與法律苛刻無關”的說法錯誤,排除A項;“漢承秦律促進繁榮”的說法忽視了漢初的社會環(huán)境與統(tǒng)治思想,排除B項;“儒家因焚書坑儒扭曲歷史”的說法錯誤,排除C項。故選D項。3.天監(jiān)四年(505年),梁武帝置五經博士各一人,開館招生?!芭f國子學生,限以貴賤,帝欲招來后進,五館生皆引寒門俊才,不限人數”。梁武帝意在()A.通過考試選拔官員 B.培養(yǎng)庶族精英儒學素養(yǎng)C.確立儒學正統(tǒng)地位 D.維護傳統(tǒng)九品中正制度【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內容,可知這是目的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時空是:南北朝時期(中國)。根據材料“五館生皆引寒門俊才,不限人數”可知梁武帝降低了開館招生對學生門第要求的限制,培養(yǎng)庶族精英儒學素養(yǎng),B項正確;隋朝科舉制確立后才通過考試選拔官員,排除A項;漢武帝時期確立儒學正統(tǒng)地位,排除C項;傳統(tǒng)九品中正制度重視門第和聲望,而梁武帝降低了開館招生對學生門第要求的限制,所以不能說明梁武帝維護傳統(tǒng)九品中正制度,排除D項。故選B項。4.中國古代的測時與報時是分離的,遵循銅刻漏計時、擊鼓定更、銅鐘報時的基本程序。朝廷長期壟斷時間測報的知識技能,并制定嚴苛的法律禁止民間私獲天文儀器、星圖和讖書,私習天文算學和測時技術。據此可知,計時測報系統(tǒng)()A.是官府社會治理的必備手段 B.在中西方社會均有實踐C.是城鄉(xiāng)居民生產生活的指南 D.具有很復雜的運作機制【答案】A【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內容,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時空是:古代的中國。根據材料可知,中國古代朝廷長期壟斷時間測報的知識技能,并對私自學習技能的人進行嚴厲的懲處,讓朝廷掌握最終解釋權,利于加強對人民的思想控制,穩(wěn)定社會秩序,是官府社會治理的必備手段,A項正確;材料只提及了中國的政府政策,未提及西方政府的政策,不能說明在中西方社會均有實踐,并且西方民間有很多研究天文的學者,排除B項;材料的主旨是古代朝廷長期壟斷時間測報的知識技能,城鄉(xiāng)居民生產生活指南并非題目主旨,排除C項;材料中沒有計時測報系統(tǒng)的科學原理,無法得知運作機制是否復雜,排除D項。故選A項。5.明清時期的南方及西北地方,宗族之間解決糾紛,動輒聚族械斗。聚族械斗肯定會出人命,通常每次械斗前,各大宗族先確定有多少人能抵命;規(guī)定凡抵命者,事后其妻兒老小一律由公產來贍養(yǎng)。據此可知,宗族組織()A.具有綜合性治理功能 B.影響地方社會安定C.抵御天災人禍以自救 D.得到了官府的庇護【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內容,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時空是:明清時期(中國)。根據材料可知,宗族之間解決糾紛,動輒聚族械斗,并且宗族對這種行為持支持的態(tài)度,導致群體性事件發(fā)生,影響地方社會安定,B項正確;材料主旨是宗族支持械斗解決問題,影響地方社會安定,并非強調宗族的綜合性治理功能,排除A項;材料主旨是宗族支持械斗解決問題,影響地方社會安定,抵御天災人禍以自救的說法不符合題干主旨,排除C項;材料中沒有關于官府對宗族的態(tài)度,并且宗族得到了官府的庇護的說法不符合史實,排除D項。故選B項。6.1898年,康有為將撰寫的《法國革命記》進獻光緒。他認為路易十六是個好皇帝,只是因不能順乎民情進行改革維新,所以才被處死??涤袨橐庠冢ǎ〢.將歷史研究與救亡圖存斗爭相結合B.強調帝國由盛轉衰的血腥殘酷現實C.恐嚇光緒盡快推進改革以實現自強D.說明不肯實行變法維新的嚴重后果【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目的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898年(中國)。根據材料“他認為路易十六是個好皇帝,只是因不能順乎民情進行改革維新,所以才被處死”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康有為撰寫《法國革命記》的目的是借法國大革命的歷史,說明不肯實行變法維新的嚴重后果,勸誡光緒帝要順應民情進行改革,D項正確;康有為的目的是勸誡光緒帝進行改革,與歷史研究無關,排除A項;康有為的目的是勸誡光緒帝進行改革,而不是強調帝國由盛轉衰,排除B項;康有為不是在恐嚇光緒帝,排除C項。故選D項。7.有美國學者指出:“南京(政府)恢復關稅自主,其結果對中國人自辦的工業(yè)的利益很有限。南京對關稅收入的需求和日本的壓力,一直阻撓著保護關稅的真正作用,從一九二八年到一九三四年經常改變的關稅稅率,事實上是一種促使中國工業(yè)不能穩(wěn)定的破壞性因素”。該學者認為南京(政府)恢復關稅自主()A.符合美國政府的在華利益 B.有利于消除日本侵略威脅C.主要目的是增加政府收入 D.旨在應對世界經濟大危機【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目的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民國時期(中國)。材料中“南京對關稅收入的需求和日本的壓力,一直阻撓著保護關稅的真正作用”可知,學者認為,南京國民政府恢復關稅自主,對工業(yè)益處不多,主要目的是增加政府收入,C項正確;材料沒有提及美國政府,無法得出該結論,排除A項;恢復關稅自主不會消除日本侵略威脅,排除B項;恢復關稅自主開始于1928年,而世界經濟大危機爆發(fā)于1929年,排除D項。故選C項。8.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時期,黨和政府建立“常委會制度”“值日代表制度”“干部參加勞動制度”等一系列全新制度,要求所有政府工作人員,盡可能親自下田去幫助紅軍家屬及貧苦農民耕種,“解決群眾的生產和生活的問題,解決群眾的一切問題”。這些制度()A.確保了新型政府的廉潔高效 B.表明了為人民服務的宗旨C.證明政府權利來自人民賦予 D.開辟了工農武裝割據道路【答案】B【解析】本題是多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次題干的內容,可知這是本質題、影響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時空是:20世紀30年代(中國)。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成立后,公職人員值班制度,參與勞動,這是黨的群眾路線的具體體現,有助于密切黨同人民的血肉聯系,表明了為人民服務的宗旨,B項正確;A項“確保了”說法過于絕對,排除A項;政府權利來自人民賦予表現是民主,但材料主旨在于強調為人民服務,排除C項;工農武裝割據道路的內容是:根據地建設、土地革命和武裝斗爭,這些制度并沒有開辟工農武裝割據道路,排除D項。故選B項。9.1961年春天,安徽各地農民普遍要求實行“責任田”,到年底,91%的生產隊實行“包產到隊、定產到田、責任到人”。在廣東等省、區(qū)也不同程度推行了生產責任制。這種制度深受農民群眾歡迎,主要原因是()A.社會主義總路線要求 B.中共實行“八字方針”C.體現了按勞分配原則 D.徹底解決了經濟困難【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內容,可知這是原因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時空是:1961年春天(中國)。根據材料可知責任田包產到隊、定產到田、責任到人,按照多勞多得的方式進行分配,體現了按勞分配原則,所以深受人民群眾的歡迎,C項正確;社會主義總路線是“鼓足干勁,力爭上游,多快好省的建設社會主義”,屬于“左”傾思想,“責任田”不屬于“左”傾思想,排除A項;“八字方針”是1961年1月八屆九中全會正式決定對國民經濟的方針實行“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方針,責任田不屬于“八字方針”的范圍,排除B項;徹底解決了經濟困難說法過于絕對,不符合事實,排除D項。故選C項。10.如表為“1978-2017年中國產業(yè)結構比較表”。數據變化能夠用于證明()時間第一產業(yè)第二產業(yè)第三產業(yè)1978年70.5%17.3%12.2%2017年27.0%28.1%44.9%A.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B.市場經濟體制建立C.迅速融入世界市場 D.經濟現代化的發(fā)展【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選題,據題干可知是推斷題,據材料時間信息得出準確時空是改革開放以后。根據表格數據來看,第一產業(yè)比重下降較快,第三產業(yè)比重上升較快,而產業(yè)結構的調整符合經濟現代化的潮流,D項正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在2020年,排除A項;市場經濟體制建立是在21世紀初,排除B項;材料屬于產業(yè)結構的調整,和世界市場無關,排除C項。故選D項。11.下列選項中,能集中代表公元前2000年左右歐亞各地人類社會最先進的科學技術,并且是當時農耕社會、草原社會和森林社會的資源與技術交流相結合的產物是()A.楔形文字 B.青銅技術 C.馬拉戰(zhàn)車 D.制鐵技術【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題干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公元前2000年。據材料可知,青銅技術是古代世界最先進的科學技術,是當時農耕社會草原社會和森林社會的資源與技術交流相結合的產物,B項正確;楔形文字是古代蘇美爾人發(fā)明的,它是古代世界最早的文字之一,但不是最先進的科學技術,排除A項;馬拉戰(zhàn)車是古代印歐人發(fā)明的,它是古代世界最先進的軍事技術,但不是最先進的科學技術,排除C項;制鐵技術是古代世界最先進的科學技術,但不是農耕社會、草原社會和森林社會的資源與技術交流相結合的產物,排除D項。故選B項。12.17世紀30年代生活在倫敦的同郡商人,會在宴會中商討如何為本郡行善事。到50年代,這一習俗蔚然成風,如沃維克等郡的商人和鄉(xiāng)紳紛紛舉行年會、晚宴等活動,以特殊著裝、菜肴等形式表達對本郡的熱愛和認同。據此判斷,此時期英國()A.鄉(xiāng)紳群體形成家鄉(xiāng)認同意識 B.資產階級與新貴族悄然聯合C.地區(qū)議會選舉爭奪非常激烈 D.國王與貴族勢力已結成同盟【答案】A【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內容,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時空是:17世紀30年代(英國)。根據材料“會在宴會中商討如何為本郡行善事”“以特殊著裝、菜肴等形式表達對本郡的熱愛和認同”等信息可知,英國同郡商人以各種方式表達很熱愛自己的郡,對本郡的認可度很高,鄉(xiāng)紳群體形成家鄉(xiāng)認同意識,A項正確;材料中沒有提供資產階級相關信息,資產階級與新貴族悄然聯合的說法屬于無中生有,排除B項;材料中沒有提供議會選舉爭相關流程和事項,無法得知地區(qū)議會選舉爭奪非常激烈,排除C項;材料內容主要體現了鄉(xiāng)紳群體的文化認同意識,沒有涉及國王與貴族勢力之間的關系,排除D項。故選A項。13.1835年,馬克思在中學畢業(yè)論文《青年在選擇職業(yè)時的考慮》文中寫道:“在選擇職業(yè)時,我們應該遵循的主要指針是人類的幸福和我們自身的完善……人類的天性本來就是這樣的:人們只有為同時代人的完美、為他們的幸福而工作,才能使自己也達到完美?!睋?,馬克思表達了()A.對空想社會主義理想的認同 B.對無產階級的美好期望C.對資產階級貪婪無恥批判 D.為人類服務的崇高理想【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近代(世界)。根據材料“在選擇職業(yè)時,我們應該遵循的主要指針是人類的幸福和我們自身的完美······人類的天性本來就是這樣的,人們只有為同時代人的完美、為他們的幸福而工作,才能使自己也達到完美?!笨芍?,上述觀點強調了馬克思為人類服務的崇高理想,D項正確;“對空想社會主義理想的認同”在材料中沒有體現,排除A項;材料中沒有涉及馬克思對于的期望,排除B項;本題主旨為“馬克思的崇高理想”,而“對資產階級貪婪無恥的批判”與材料主旨,排除C項。故選D項。14.英國殖民者在埃及著重發(fā)展棉花生產,1884年到1913年,埃及棉花種植面積擴大了1倍,出口量增加到110%,其中50%-60%出口到英國。曾經以“尼羅河糧倉”著稱的埃及需大量進口面粉和糧食。材料能夠反映英國()A.商品輸出大肆掠奪財富 B.資本對埃及農業(yè)的改造C.推動殖民地工業(yè)化進程 D.與德、奧加緊爭奪非洲【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內容,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時空是:1884年到1913年(英國)。根據材料可知,1884年到1913年,由于英國需要廉價原料,埃及對英國的棉花出口量很大;同時也大量進口面粉和糧食,英國改變了埃及傳統(tǒng)的自然經濟結構,反映了資本對埃及農業(yè)的改造,B項正確;材料中不僅有英國商品輸入,還有埃及的棉花輸出,A項表述不完整,排除A項;材料提及的是埃及的農業(yè)發(fā)展,C項推動殖民地工業(yè)化進程說法屬于無中生有,排除C項;1884年召開柏林會議,這次會議也是一次“地圖上作業(yè)”的會議,爭奪非洲的主要國家是英國、法國和德國,不包括奧匈帝國,排除D項。故選B項。15.1982年,時任以色列外長提出“伊農計劃”。該計劃認為,現行阿拉伯世界由英、法等外部殖民者隨意劃分成19個國家,根本沒考慮居民意愿,教派和種族混居,因而這些國家像“臨時建筑”一樣不結實。為此,以色列要將整個地區(qū)分成若干小國,尤其將所有現存的阿拉伯國家進行分解。由此可見,“伊農計劃”目的在于()A.聯合阿拉伯國家反抗英法統(tǒng)治 B.維護阿拉伯居民歷史傳統(tǒng)利益C.保障中東地區(qū)長期和平與穩(wěn)定 D.確保以色列在中東的生存安全【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內容,可知這是目的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時空是:1982年(以色列)。根據材料可知,以色列以西方國家劃分國家領土不科學為理由,主張對現存阿拉伯國家進行分解,削弱各國實力,確保以色列在中東的生存安全,D項正確;以色列主張對現存阿拉伯國家進行分解,并非聯合阿拉伯國家反抗英法統(tǒng)治,排除A項;以色列主張對現存阿拉伯國家進行分解,損害了阿拉伯國家的利益,排除B項;以色列主張目的在于削弱阿拉伯國家實力,保障本國安全,并非保障中東地區(qū)長期和平與穩(wěn)定,排除C項。故選D項。16.有學者認為,“官僚政治制度不是靜止的政府型態(tài)與組織法,制度的形成及運行本身是一動態(tài)的歷史過程,有‘運作’、有‘過程’才有‘制度’,不處于過程之中也就無所謂‘制度’”。該學者主張研究制度史必須()A.探討現實政治中實際運作的“活”的制度史B.從政治體制、政治形態(tài)來觀察社會歷史變遷C.基于人類學對作為基調的日常統(tǒng)治加以研究D.敘述人群進化之現象,而求得公理公例者也【答案】A【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內容,可知這是正向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時空是:古代的中國。根據材料“制度的形成及運行本身是一動態(tài)的歷史過程”可知學者強調制度并非靜止的,而是動態(tài)的歷史過程,強調制度的運作的重要性,探討現實政治中實際運作的“活”的制度史,A項正確;作者強調制度的運作的重要性,并非單純的政治體制、政治形態(tài),排除B項;作者強調制度的運作的重要性,并非強調人類學對作為基調,排除C項;D選項屬于根據個例探求普遍規(guī)律,屬于歸納法范疇,而作者主張作者強調制度的具體運作的重要性,屬于演繹法的范疇,排除D項。故選A項。二、非選擇題:第17題14分,第18題14分,第19題12分,第20題12分,共計52分。17.人探索出了一條長期執(zhí)政條件下解決自身問題、跳出治亂興衰歷史周期率的成功道路。這是歷史上不曾有過的。閱讀下列材料,結合所學,回答相關問題。材料一古人認為“天命靡常”,王朝更替是天命轉移的結果,“政之所興,在順民心;政之所廢,在逆民心”。周武王指責商紂“俾暴虐于百姓,以奸宄于商邑”。唐太宗認為“隋煬帝廣造宮室,以肆行幸”,結果“人力不堪,相聚為賊”。明太祖評論漢唐之亡說:“漢亡于外戚、奄寺,唐亡于藩鎮(zhèn)、戎狄”。——摘編自鄭任釗《從歷史看治亂興衰周期》材料二《宣言》莊嚴宣告:“過去的一切運動都是少數人的,或者為少數人謀利益的運動。無產階級的運動是絕大多數人的,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的獨立的運動?!背闪⒁潦迹桶褳橹袊嗣裰\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作為自己的初心使命,并一以貫之體現到黨的全部奮斗之中。——摘自李立峰《把黨的偉大自我革命進行到底》材料三治亂興衰歷史周期率的典故來自于1945年7月毛澤東和黃炎培的“窯洞對”,其形象地概括了古今中外眾多政權最終難以避免垮臺的宿命,對我們黨來說也是一道難題。面對黃炎培的疑問,毛澤東給出了我們黨跳出歷史周期率的第一個答案,讓人民來監(jiān)督政府,才不會人亡政息?!幾酝醺哔R《破解治亂興衰歷史周期率難題的新答案》材料四中共十九屆六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將“堅持自我革命”確定為百年奮斗的十個歷史經驗之一。一面依靠人民監(jiān)督的外在力量,一面依靠內在的反省和糾正的能力與機制。人探索出了一條長期執(zhí)政條件下解決自身問題、跳出歷史周期率的成功道路,這是歷史上不曾有過的?!脏嵢吾摗稄臍v史看治亂興衰周期》(1)概括材料一中關于王朝興衰的觀點。(2)結合材料二、三、列舉“讓人民來監(jiān)督政府”重大舉措,并概述其能夠做到的主要原因。(3)依據材料四、簡析探索出跳出歷史周期率成功道路的意義。【答案】(1)天命觀;民心;制度。(2)舉措;憲法、法治角度。如《共同綱領》《憲法》等,或《黨章》《紀律處分條例》等制度、政策角度。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基層民主制度等其它合理角度原因;的性質宗旨,或代表絕大多數人利益(代表廣大人民群眾利益)或始終以人民為中心等。(3)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角度人民生活水平飛速提升角度,包括小康社會等促進社會進步角度,如穩(wěn)定、公平、民主等馬克思主義理論豐富、完善角度,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科學理論等其它言之成理角度?!窘馕觥俊拘?】本題是特點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古代的中國。根據材料, “古人認為‘天命靡常’,王朝更替是天命轉移的結果,‘政之所興,在順民心;政之所廢,在逆民心’”,可知天命觀和民心的作用。“明太祖評論漢唐之亡說:‘漢亡于外戚、奄寺,唐亡于藩鎮(zhèn)、戎狄’,可知制度對于王朝興衰的重要作用。【小問2】本題是特點類、背景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近現代的中國。根據所學知識,“讓人民來監(jiān)督政府”的重大舉措包括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基層民主制度。法制角度上的舉措主要有,新中國建立之初確立下來的《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共同綱領》、《憲法》,以及黨內的《黨章》《紀律處分條例》等,通過這些措施“讓人民來監(jiān)督政府”。在原因方面,根據材料,“成立伊始,就把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作為自己的初心使命,并一以貫之體現到黨的全部奮斗之中”,的性質始終以絕大多數人利益,以人民為中心?!拘?】本題是影響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當代的中國。根據材料“中共十九屆六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將‘堅持自我革命’確定為百年奮斗的十個歷史經驗之一”,探索出跳出歷史周期率成功道路的意義,可以從人民生活角度、社會的自我革新,對于中華民族的復興幾個角度進行論述。在理論方面,對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fā)展等方面進行論述。18.閱讀下列材料,結合所學,回答相關問題。材料一二戰(zhàn)后,印度成為新興的民族獨立國家。進入50年代,赫魯曉夫主張與美國在各個領域展開“和平競賽”,以制度優(yōu)勢戰(zhàn)勝資本主義,亞非拉作為“中間地帶”成為重點爭奪對象。1955年之后,蘇聯為印度政府提供了大量的經濟與技術援助,印度成為蘇聯在亞洲給予經濟援助數量最多的國家?!幾陨蛑救A《冷戰(zhàn)國際史二十四講》等材料二蘇聯這種不同以往的大幅度對外援助活動被美國艾森豪威爾政府(1953-1961)視為“經濟攻勢”,亦引起美國政府的警覺。艾森豪威爾政府改變了之前重自由貿易而輕對外援助的做法,積極加強對外援助。美國政府對印度提供了數量可觀的經濟援助,使印度成為當時美國對外經濟援助中最大的受援國。——上述材料摘編自郭華東《蘇聯對印度的經濟攻勢與美國的反應(1953-1961年)》材料三中國、印度的人均GDP表按2003年市場匯率計算按購買力平價計算1970年1998年1995年1998年中國11475029203220印度974301400170020世紀50年代一次國際會議上,印度總理尼赫魯對周恩來總理說,我們兩國有許多相同的地方,我們能否比試一下,看誰干得好。周恩來表示同意。——摘編自高斌《中印兩國經濟現代化的比較分析》(1)依據材料一、二、簡析蘇聯、美國對印度援助的歷史背景,指出此時期印度經濟現代化相對于中國的優(yōu)勢。(2)依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概述中、印“比試”的結果及中國經濟現代化的制度優(yōu)勢?!敬鸢浮浚?)背景:美蘇“冷戰(zhàn)”蘇聯赫魯曉夫推進和平競爭;印度戰(zhàn)略地位高;美國處于冷戰(zhàn)需要等。優(yōu)勢:美蘇援助;或良好的國際環(huán)境。(2)結果:中國遙遙領先。制度優(yōu)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角度。(領導、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角度。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角度。堅持全面依法治國角度。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切實保障社會公平正義和人民權利的顯著優(yōu)勢。【解析】【小問1】本題為背景、特點類材料分析題。時空為20世紀50年代(世界)。背景:根據材料“進入50年代,赫魯曉夫主張與美國在各個領域展開‘和平競賽’”可知,美蘇“冷戰(zhàn)”,蘇聯赫魯曉夫推進和平競爭;根據材料“亞非拉作為‘中間地帶’成為重點爭奪對象”可知,印度戰(zhàn)略地位高;根據材料“美國政府對印度提供了數量可觀的經濟援助,使印度成為當時美國對外經濟援助中最大的受援國”可知,美國處于冷戰(zhàn)需要等。優(yōu)勢:根據材料“蘇聯為印度政府提供了大量的經濟與技術援助,印度成為蘇聯在亞洲給予經濟援助數量最多的國家”“美國政府對印度提供了數量可觀的經濟援助”并結合所學可知美蘇援助;良好的國際環(huán)境?!拘?】本題為特點類材料分析題。時空為20世紀50年代至21世紀初(世界)。結果:結合材料三“中國、印度的人均GDP表”可知,中國遙遙領先。制度優(yōu)勢:結合中國政治、經濟、法治等知識可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角度。(領導、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角度;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角度;堅持全面依法治國角度。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切實保障社會公平正義和人民權利的顯著優(yōu)勢角度進行說明。19.災害治理是國家大事。閱讀下列材料,結合所學,解決相關問題。材料我國是一個以農為本的文明古國,減災科技主要圍繞農業(yè)生產來發(fā)展。根據減災技術應用領域的不同,可以將減災科技劃分為農業(yè)減災技術、工程減災技術和生物減災技術三個方面。農業(yè)減災技術主要有土壤耕作技術與土地利用、田間管理和收獲儲藏技術、耕作制度與地力恢復以及抗災作物選育、引進和推廣等。工程減災技術即水利工程技術,主要包括捍海工程和治河工程。由于獨特的地理環(huán)境,我國農業(yè)生產對水資源的依賴性極強,歷史時期水旱災害也極其嚴重,加強水利工程建設可以有效防治水旱災害?;葹囊彩禽^為嚴重的災害之一、生物減災技術主要是針對蝗蟲等病蟲害的應對措施。徐光啟在《農政全書》中指出蝗災危害性不亞于水旱災害,也分析了蝗災與水旱災害的不同之處。蝗災防治具有成災面積大、便捷防控和廣泛參與的特點。因此,生物減災措施必不可少?!幾圆凤L賢《災害知識的歷史建構及其書寫體系》結合史實闡釋一則引以自豪的中國“災害治理”事件。(要求:事件清晰,體現自豪理由,史論結合,邏輯嚴謹)?!敬鸢浮渴录?973年袁隆平雜交水稻育種技術及推廣,體現了農業(yè)減災技術。闡述:雜交水稻的研發(fā)是袁隆平從1964年開始的,1964年,中國剛剛經歷了1959-1961年的三年自然災害,讓老百姓吃飽肚子是中國迫在眉睫的問題。所以,袁隆平對雜交水稻的研究主要攻關方向是快速、高產并且對土地要求低。1973年第一代雜交水稻研發(fā)成功,1976年開始在全國大面積推廣,由于雜交水稻畝產比普通水稻高20%以上,所以,我國水稻產量隨著雜交水稻的推廣而節(jié)節(jié)攀升。從1976年至2013年,全國累計種植雜交水稻近4億公頃,累計增收稻谷約8000億公斤。目前,雜交水稻年種植面積超過1600萬公頃,占水稻總種植面積的57%,而產量約占水稻總產的65%。雜交水稻年增產水稻約240萬噸,每年可多養(yǎng)活8000萬人口,對解決中國的糧食需求問題發(fā)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豐富我們的食物結構,提高我們食物水平做出了重大貢獻。在中國雜交水稻研制成功之后,雜交水稻成為聯合國糧農組織向發(fā)展中國家排名第一的推廣種植品種。在中國技術團隊的幫助下,雜交水稻被推廣到印度、印尼、巴基斯坦、緬甸、菲律賓、孟加拉國等廣大亞洲發(fā)展中國家,為這些落后地區(qū)的糧食增產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同時中國雜交水稻還被推廣到了廣闊的非洲大陸,讓非洲的水稻種植產量大幅度增加??傊s交水稻的發(fā)明不僅對中國解決糧食危機起了大的作用,而且還緩解了世界的糧荒問題,人們也把袁隆平稱為“雜交水稻之父”?!窘馕觥勘绢}為論述題之歷史事物闡釋題,時空是中國史(中國)。本題要求選取中國史任何一段的史實即可,是開放性試題。首先,選擇一個事件,可以選取中國古代鄭國渠、都江堰、大運河的修建,也可以選擇近代中國糧食儲備技術的發(fā)展,也可以選取現代農業(yè)技術的改進。但強調“災害治理”這一主題。我們在這里選擇現代的一則史實:1973年袁隆平雜交水稻育種技術及推廣,體現了農業(yè)減災技術。然后,進行闡述進行簡要闡釋。一般需要從背景、內容、措施、結果、影響等角度思考,這些角度大致需要組織哪些主要知識點。闡釋的過程,要求層次清晰,順理成章。闡述:雜交水稻的研發(fā)是袁隆平從1964年開始的,1964年,中國剛剛經歷了1959-1961年的三年自然災害,讓老百姓吃飽肚子是中國迫在眉睫的問題。所以,袁隆平對雜交水稻的研究主要攻關方向是快速、高產并且對土地要求低。1973年第一代雜交水稻研發(fā)成功,1976年開始在全國大面積推廣,由于雜交水稻畝產比普通水稻高20%以上,所以,我國水稻產量隨著雜交水稻的推廣而節(jié)節(jié)攀升。從1976年至2013年,全國累計種植雜交水稻近4億公頃,累計增收稻谷約8000億公斤。目前,雜交水稻年種植面積超過1600萬公頃,占水稻總種植面積的57%,而產量約占水稻總產的65%。雜交水稻年增產水稻約240萬噸,每年可多養(yǎng)活8000萬人口,對解決中國的糧食需求問題發(fā)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豐富我們的食物結構,提高我們食物水平做出了重大貢獻。在中國雜交水稻研制成功之后,雜交水稻成為聯合國糧農組織向發(fā)展中國家排名第一的推廣種植品種。在中國技術團隊的幫助下,雜交水稻被推廣到印度、印尼、巴基斯坦、緬甸、菲律賓、孟加拉國等廣大亞洲發(fā)展中國家,為這些落后地區(qū)的糧食增產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同時中國雜交水稻還被推廣到了廣闊的非洲大陸,讓非洲的水稻種植產量大幅度增加。最后,總結提升,點名值得自豪的原因。總之,雜交水稻的發(fā)明不僅對中國解決糧食危機起了大的作用,而且還緩解了世界的糧荒問題,人們也把袁隆平稱為“雜交水稻之父”。20.在世界歷史上,漢王朝與羅馬帝國是同一時期上存在的兩個超大規(guī)模的共同體。閱讀下列材料,結合所學,解決相關問題。材料一中國到了漢王朝,華夏民族已經在中原大地占據了絕對的優(yōu)勢,成為了古代中國占絕對優(yōu)勢的主體民族。漢王朝時期的華夏民族早已形成了很強的共同體認同感,共享著相同的歷史、信仰、語言與文化。中國的漢王朝滅亡只是政權的滅亡,而大一統(tǒng)的中國卻一直存在并歷久彌新,直到今天中國仍然是一個超大規(guī)模的世界大國。材料二羅馬帝國是一個以羅馬為中心的征服體系。這個體系由亞平寧半島上的以羅馬為核心的城邦國家與45個行省共同組成。羅馬行省(跟中國元代形成的行省概念完全不同)是羅馬在意大利半島之外所征服和控制的地區(qū)。羅馬帝國統(tǒng)治下的五千多萬人在歷史上從來沒有形成一個橫跨歐亞非的有著民族認同感的國家。羅馬帝國雖然對西方文明的影響巨大,但滅亡后再也沒有能夠復興,歐洲從此進入小國林立的發(fā)展模式?!鲜霾牧险幾院瘛稘h王朝與羅馬帝國的后世命運為何迥異?》根據材料和所學知識,指出漢王朝與羅馬帝國作為“超大規(guī)模共同體”的共同之處。有學者認為,是否形成共同的民族認同感是漢王朝與羅馬帝國后世命運差別巨大的根本原因。你是否同意學者觀點?結合史實進行論證。【答案】共同之處:分角度。超大規(guī)模:疆域、人口規(guī)模大,經濟軍事力量強;屬性:中央集權,都是多民族組成的國家。說明:觀點:同意;或不同意。論證:示例同意。中國:從春秋戰(zhàn)國時期,周邊民族對中原文化產生民族認同觀念,歷代統(tǒng)治者加強對北疆的治理,增強民族認同;秦朝統(tǒng)一文字,西漢罷黜百家,推崇儒學,確立儒學的主流地位,從思想文化方面確立民族共同體的認同感,為以后王朝的統(tǒng)治找到了共同的思想歸屬;秦漢中央集權制度的確立,增強政治認同,所以,漢朝雖然政權滅亡了,但大一統(tǒng)的中國長期延續(xù)并不斷發(fā)展。羅馬:由于沒有共同的民族認同感,不能提高民族的凝聚力,滅亡后再也沒有能夠復興,歐洲從此進入小國林立的發(fā)展模式??傊?,民族認同感對一個帝國的延續(xù)產生重大的影響。(也可以選擇不同意,擺出史實,從羅馬和中國兩方面論證即可得分。說明。即史實與觀點之間的關系。羅馬:史實,說明。即史實與觀點之間的關系。邏輯:綜上所述,或結論?!窘馕觥勘绢}是對比類材料分析題,據材料時間信息得出準確時空是古代(中國、古羅馬)。第一小問共同之處,根據材料一“華夏民族已經在中原大地占據了絕對的優(yōu)勢,成為了古代中國占絕對優(yōu)勢的主體民族。漢王朝時期的華夏民族早已形成了很強的共同體認同感,共享著相同的歷史、信仰、語言與文化”和材料二“這個體系由亞平寧半島上的以羅馬為核心的城邦國家與45個行省共同組成。羅馬行省(跟中國元代形成的行省概念完全不同)是羅馬在意大利半島之外所征服和控制的地區(qū)。羅馬帝國統(tǒng)治下的五千多萬人在歷史上從來沒有形成一個橫跨歐亞非的有著民族認同感的國家。羅馬帝國雖然對西方文明的影響巨大”得出規(guī)模大,疆域面積大,人口多,經濟和軍事力量強,都屬于中央集權體制,都有多民族組成。第二問觀點,同意,可從邊疆治理、漢族和少數民族關系、中央集權等角度來論證。廣東省深圳市光明區(qū)2023-2024學年高二上學期期末歷史試題2024.01本試卷共6頁,20小題,滿分100分。考試用時75分鐘。注意事項:1.答卷前,考生務必用黑色字跡鋼筆或簽字筆將自己的姓名、考生號、考場號和座位號填寫在答題卡上。用2B鉛筆將試卷類型填涂在答題卡相應位置上。將條形碼橫貼在答題卡右上角“條形碼粘貼處”。2.作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選項的答案信息點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試卷上。3.非選擇題必須用黑色字跡鋼筆或簽字筆作答,答案必須寫在答題卡各題目指定區(qū)域內相應位置上;如需改動,先劃掉原來的答案,然后再寫上新答案;不準使用鉛筆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無效。4.考生必須保持答題卡的整潔。考試結束后,將答題卡交回。一、選擇題:本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符合題目要求。1.西周時期青銅器多為宗廟重器,器銘上多為“萬年子孫永寶用”“永命”等吉祥語,兵器多為族徽、人名之類的短銘。戰(zhàn)國時期,青銅鼎銘多標記其使用之處所(宮、府、庫、廚),兵器則以“物勒工名”為主。這反映了()A.分封制度已徹底崩潰 B.禮樂崩壞的社會現實C.社會轉型現實需要 D.私營工商業(yè)快速發(fā)展【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內容,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時空是:西周時期(中國)。根據材料西周時期“萬年子孫永寶用”體現出血緣關系的特點,說明西周血緣關系對政治影響很大,而戰(zhàn)國時期青銅鼎銘多標記其使用之處所,記錄血緣關系的變少,反映血緣對政治影響變小,符合當時奴隸主階級衰落,血緣政治沒落,社會由奴隸社會逐步轉型到封建社會的需要,C項正確;分封制度主要強調等級,材料陳述的是血緣關系,排除A項;材料中沒有列舉周禮被破壞和等級制度被破壞的歷史事實,無法得出禮樂崩壞的社會現實,排除B項;材料中未說明戰(zhàn)國時期青銅器屬于私營工商業(yè)的產品,無法得知私營工商業(yè)快速發(fā)展,D項屬于無中生有,排除D項。故選C項。2.近年來出土的漢簡特別是張家山漢墓的簡牘顯示,漢初的法律基本上繼承了秦的法律。但西漢不僅沒有速亡,反而出現文景之治和漢武帝的強盛局面。據此判斷()A.秦朝速亡與法律苛刻無關 B.漢承秦律促進繁榮C.儒家因焚書坑儒扭曲歷史 D.法治根本在于民生【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漢初(中國)。根據材料“漢初的法律基本上繼承了秦的法律。但西漢不僅沒有速亡,反而出現文景之治和漢武帝的強盛局面。”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漢朝基本繼承了秦的法律,但在漢初“無為而治”的思想下,其法律體系將民生發(fā)展密切結合到一起,促進了漢初社會經濟的發(fā)展,D項正確;秦朝速亡與其法律的苛刻有一定的關系,“秦朝速亡與法律苛刻無關”的說法錯誤,排除A項;“漢承秦律促進繁榮”的說法忽視了漢初的社會環(huán)境與統(tǒng)治思想,排除B項;“儒家因焚書坑儒扭曲歷史”的說法錯誤,排除C項。故選D項。3.天監(jiān)四年(505年),梁武帝置五經博士各一人,開館招生。“舊國子學生,限以貴賤,帝欲招來后進,五館生皆引寒門俊才,不限人數”。梁武帝意在()A.通過考試選拔官員 B.培養(yǎng)庶族精英儒學素養(yǎng)C.確立儒學正統(tǒng)地位 D.維護傳統(tǒng)九品中正制度【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內容,可知這是目的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時空是:南北朝時期(中國)。根據材料“五館生皆引寒門俊才,不限人數”可知梁武帝降低了開館招生對學生門第要求的限制,培養(yǎng)庶族精英儒學素養(yǎng),B項正確;隋朝科舉制確立后才通過考試選拔官員,排除A項;漢武帝時期確立儒學正統(tǒng)地位,排除C項;傳統(tǒng)九品中正制度重視門第和聲望,而梁武帝降低了開館招生對學生門第要求的限制,所以不能說明梁武帝維護傳統(tǒng)九品中正制度,排除D項。故選B項。4.中國古代的測時與報時是分離的,遵循銅刻漏計時、擊鼓定更、銅鐘報時的基本程序。朝廷長期壟斷時間測報的知識技能,并制定嚴苛的法律禁止民間私獲天文儀器、星圖和讖書,私習天文算學和測時技術。據此可知,計時測報系統(tǒng)()A.是官府社會治理的必備手段 B.在中西方社會均有實踐C.是城鄉(xiāng)居民生產生活的指南 D.具有很復雜的運作機制【答案】A【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內容,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時空是:古代的中國。根據材料可知,中國古代朝廷長期壟斷時間測報的知識技能,并對私自學習技能的人進行嚴厲的懲處,讓朝廷掌握最終解釋權,利于加強對人民的思想控制,穩(wěn)定社會秩序,是官府社會治理的必備手段,A項正確;材料只提及了中國的政府政策,未提及西方政府的政策,不能說明在中西方社會均有實踐,并且西方民間有很多研究天文的學者,排除B項;材料的主旨是古代朝廷長期壟斷時間測報的知識技能,城鄉(xiāng)居民生產生活指南并非題目主旨,排除C項;材料中沒有計時測報系統(tǒng)的科學原理,無法得知運作機制是否復雜,排除D項。故選A項。5.明清時期的南方及西北地方,宗族之間解決糾紛,動輒聚族械斗。聚族械斗肯定會出人命,通常每次械斗前,各大宗族先確定有多少人能抵命;規(guī)定凡抵命者,事后其妻兒老小一律由公產來贍養(yǎng)。據此可知,宗族組織()A.具有綜合性治理功能 B.影響地方社會安定C.抵御天災人禍以自救 D.得到了官府的庇護【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內容,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時空是:明清時期(中國)。根據材料可知,宗族之間解決糾紛,動輒聚族械斗,并且宗族對這種行為持支持的態(tài)度,導致群體性事件發(fā)生,影響地方社會安定,B項正確;材料主旨是宗族支持械斗解決問題,影響地方社會安定,并非強調宗族的綜合性治理功能,排除A項;材料主旨是宗族支持械斗解決問題,影響地方社會安定,抵御天災人禍以自救的說法不符合題干主旨,排除C項;材料中沒有關于官府對宗族的態(tài)度,并且宗族得到了官府的庇護的說法不符合史實,排除D項。故選B項。6.1898年,康有為將撰寫的《法國革命記》進獻光緒。他認為路易十六是個好皇帝,只是因不能順乎民情進行改革維新,所以才被處死??涤袨橐庠冢ǎ〢.將歷史研究與救亡圖存斗爭相結合B.強調帝國由盛轉衰的血腥殘酷現實C.恐嚇光緒盡快推進改革以實現自強D.說明不肯實行變法維新的嚴重后果【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目的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898年(中國)。根據材料“他認為路易十六是個好皇帝,只是因不能順乎民情進行改革維新,所以才被處死”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康有為撰寫《法國革命記》的目的是借法國大革命的歷史,說明不肯實行變法維新的嚴重后果,勸誡光緒帝要順應民情進行改革,D項正確;康有為的目的是勸誡光緒帝進行改革,與歷史研究無關,排除A項;康有為的目的是勸誡光緒帝進行改革,而不是強調帝國由盛轉衰,排除B項;康有為不是在恐嚇光緒帝,排除C項。故選D項。7.有美國學者指出:“南京(政府)恢復關稅自主,其結果對中國人自辦的工業(yè)的利益很有限。南京對關稅收入的需求和日本的壓力,一直阻撓著保護關稅的真正作用,從一九二八年到一九三四年經常改變的關稅稅率,事實上是一種促使中國工業(yè)不能穩(wěn)定的破壞性因素”。該學者認為南京(政府)恢復關稅自主()A.符合美國政府的在華利益 B.有利于消除日本侵略威脅C.主要目的是增加政府收入 D.旨在應對世界經濟大危機【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目的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民國時期(中國)。材料中“南京對關稅收入的需求和日本的壓力,一直阻撓著保護關稅的真正作用”可知,學者認為,南京國民政府恢復關稅自主,對工業(yè)益處不多,主要目的是增加政府收入,C項正確;材料沒有提及美國政府,無法得出該結論,排除A項;恢復關稅自主不會消除日本侵略威脅,排除B項;恢復關稅自主開始于1928年,而世界經濟大危機爆發(fā)于1929年,排除D項。故選C項。8.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時期,黨和政府建立“常委會制度”“值日代表制度”“干部參加勞動制度”等一系列全新制度,要求所有政府工作人員,盡可能親自下田去幫助紅軍家屬及貧苦農民耕種,“解決群眾的生產和生活的問題,解決群眾的一切問題”。這些制度()A.確保了新型政府的廉潔高效 B.表明了為人民服務的宗旨C.證明政府權利來自人民賦予 D.開辟了工農武裝割據道路【答案】B【解析】本題是多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次題干的內容,可知這是本質題、影響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時空是:20世紀30年代(中國)。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成立后,公職人員值班制度,參與勞動,這是黨的群眾路線的具體體現,有助于密切黨同人民的血肉聯系,表明了為人民服務的宗旨,B項正確;A項“確保了”說法過于絕對,排除A項;政府權利來自人民賦予表現是民主,但材料主旨在于強調為人民服務,排除C項;工農武裝割據道路的內容是:根據地建設、土地革命和武裝斗爭,這些制度并沒有開辟工農武裝割據道路,排除D項。故選B項。9.1961年春天,安徽各地農民普遍要求實行“責任田”,到年底,91%的生產隊實行“包產到隊、定產到田、責任到人”。在廣東等省、區(qū)也不同程度推行了生產責任制。這種制度深受農民群眾歡迎,主要原因是()A.社會主義總路線要求 B.中共實行“八字方針”C.體現了按勞分配原則 D.徹底解決了經濟困難【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內容,可知這是原因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時空是:1961年春天(中國)。根據材料可知責任田包產到隊、定產到田、責任到人,按照多勞多得的方式進行分配,體現了按勞分配原則,所以深受人民群眾的歡迎,C項正確;社會主義總路線是“鼓足干勁,力爭上游,多快好省的建設社會主義”,屬于“左”傾思想,“責任田”不屬于“左”傾思想,排除A項;“八字方針”是1961年1月八屆九中全會正式決定對國民經濟的方針實行“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方針,責任田不屬于“八字方針”的范圍,排除B項;徹底解決了經濟困難說法過于絕對,不符合事實,排除D項。故選C項。10.如表為“1978-2017年中國產業(yè)結構比較表”。數據變化能夠用于證明()時間第一產業(yè)第二產業(yè)第三產業(yè)1978年70.5%17.3%12.2%2017年27.0%28.1%44.9%A.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B.市場經濟體制建立C.迅速融入世界市場 D.經濟現代化的發(fā)展【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選題,據題干可知是推斷題,據材料時間信息得出準確時空是改革開放以后。根據表格數據來看,第一產業(yè)比重下降較快,第三產業(yè)比重上升較快,而產業(yè)結構的調整符合經濟現代化的潮流,D項正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在2020年,排除A項;市場經濟體制建立是在21世紀初,排除B項;材料屬于產業(yè)結構的調整,和世界市場無關,排除C項。故選D項。11.下列選項中,能集中代表公元前2000年左右歐亞各地人類社會最先進的科學技術,并且是當時農耕社會、草原社會和森林社會的資源與技術交流相結合的產物是()A.楔形文字 B.青銅技術 C.馬拉戰(zhàn)車 D.制鐵技術【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題干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公元前2000年。據材料可知,青銅技術是古代世界最先進的科學技術,是當時農耕社會草原社會和森林社會的資源與技術交流相結合的產物,B項正確;楔形文字是古代蘇美爾人發(fā)明的,它是古代世界最早的文字之一,但不是最先進的科學技術,排除A項;馬拉戰(zhàn)車是古代印歐人發(fā)明的,它是古代世界最先進的軍事技術,但不是最先進的科學技術,排除C項;制鐵技術是古代世界最先進的科學技術,但不是農耕社會、草原社會和森林社會的資源與技術交流相結合的產物,排除D項。故選B項。12.17世紀30年代生活在倫敦的同郡商人,會在宴會中商討如何為本郡行善事。到50年代,這一習俗蔚然成風,如沃維克等郡的商人和鄉(xiāng)紳紛紛舉行年會、晚宴等活動,以特殊著裝、菜肴等形式表達對本郡的熱愛和認同。據此判斷,此時期英國()A.鄉(xiāng)紳群體形成家鄉(xiāng)認同意識 B.資產階級與新貴族悄然聯合C.地區(qū)議會選舉爭奪非常激烈 D.國王與貴族勢力已結成同盟【答案】A【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內容,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時空是:17世紀30年代(英國)。根據材料“會在宴會中商討如何為本郡行善事”“以特殊著裝、菜肴等形式表達對本郡的熱愛和認同”等信息可知,英國同郡商人以各種方式表達很熱愛自己的郡,對本郡的認可度很高,鄉(xiāng)紳群體形成家鄉(xiāng)認同意識,A項正確;材料中沒有提供資產階級相關信息,資產階級與新貴族悄然聯合的說法屬于無中生有,排除B項;材料中沒有提供議會選舉爭相關流程和事項,無法得知地區(qū)議會選舉爭奪非常激烈,排除C項;材料內容主要體現了鄉(xiāng)紳群體的文化認同意識,沒有涉及國王與貴族勢力之間的關系,排除D項。故選A項。13.1835年,馬克思在中學畢業(yè)論文《青年在選擇職業(yè)時的考慮》文中寫道:“在選擇職業(yè)時,我們應該遵循的主要指針是人類的幸福和我們自身的完善……人類的天性本來就是這樣的:人們只有為同時代人的完美、為他們的幸福而工作,才能使自己也達到完美。”據此,馬克思表達了()A.對空想社會主義理想的認同 B.對無產階級的美好期望C.對資產階級貪婪無恥批判 D.為人類服務的崇高理想【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近代(世界)。根據材料“在選擇職業(yè)時,我們應該遵循的主要指針是人類的幸福和我們自身的完美······人類的天性本來就是這樣的,人們只有為同時代人的完美、為他們的幸福而工作,才能使自己也達到完美?!笨芍鲜鲇^點強調了馬克思為人類服務的崇高理想,D項正確;“對空想社會主義理想的認同”在材料中沒有體現,排除A項;材料中沒有涉及馬克思對于的期望,排除B項;本題主旨為“馬克思的崇高理想”,而“對資產階級貪婪無恥的批判”與材料主旨,排除C項。故選D項。14.英國殖民者在埃及著重發(fā)展棉花生產,1884年到1913年,埃及棉花種植面積擴大了1倍,出口量增加到110%,其中50%-60%出口到英國。曾經以“尼羅河糧倉”著稱的埃及需大量進口面粉和糧食。材料能夠反映英國()A.商品輸出大肆掠奪財富 B.資本對埃及農業(yè)的改造C.推動殖民地工業(yè)化進程 D.與德、奧加緊爭奪非洲【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內容,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時空是:1884年到1913年(英國)。根據材料可知,1884年到1913年,由于英國需要廉價原料,埃及對英國的棉花出口量很大;同時也大量進口面粉和糧食,英國改變了埃及傳統(tǒng)的自然經濟結構,反映了資本對埃及農業(yè)的改造,B項正確;材料中不僅有英國商品輸入,還有埃及的棉花輸出,A項表述不完整,排除A項;材料提及的是埃及的農業(yè)發(fā)展,C項推動殖民地工業(yè)化進程說法屬于無中生有,排除C項;1884年召開柏林會議,這次會議也是一次“地圖上作業(yè)”的會議,爭奪非洲的主要國家是英國、法國和德國,不包括奧匈帝國,排除D項。故選B項。15.1982年,時任以色列外長提出“伊農計劃”。該計劃認為,現行阿拉伯世界由英、法等外部殖民者隨意劃分成19個國家,根本沒考慮居民意愿,教派和種族混居,因而這些國家像“臨時建筑”一樣不結實。為此,以色列要將整個地區(qū)分成若干小國,尤其將所有現存的阿拉伯國家進行分解。由此可見,“伊農計劃”目的在于()A.聯合阿拉伯國家反抗英法統(tǒng)治 B.維護阿拉伯居民歷史傳統(tǒng)利益C.保障中東地區(qū)長期和平與穩(wěn)定 D.確保以色列在中東的生存安全【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內容,可知這是目的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時空是:1982年(以色列)。根據材料可知,以色列以西方國家劃分國家領土不科學為理由,主張對現存阿拉伯國家進行分解,削弱各國實力,確保以色列在中東的生存安全,D項正確;以色列主張對現存阿拉伯國家進行分解,并非聯合阿拉伯國家反抗英法統(tǒng)治,排除A項;以色列主張對現存阿拉伯國家進行分解,損害了阿拉伯國家的利益,排除B項;以色列主張目的在于削弱阿拉伯國家實力,保障本國安全,并非保障中東地區(qū)長期和平與穩(wěn)定,排除C項。故選D項。16.有學者認為,“官僚政治制度不是靜止的政府型態(tài)與組織法,制度的形成及運行本身是一動態(tài)的歷史過程,有‘運作’、有‘過程’才有‘制度’,不處于過程之中也就無所謂‘制度’”。該學者主張研究制度史必須()A.探討現實政治中實際運作的“活”的制度史B.從政治體制、政治形態(tài)來觀察社會歷史變遷C.基于人類學對作為基調的日常統(tǒng)治加以研究D.敘述人群進化之現象,而求得公理公例者也【答案】A【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內容,可知這是正向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時空是:古代的中國。根據材料“制度的形成及運行本身是一動態(tài)的歷史過程”可知學者強調制度并非靜止的,而是動態(tài)的歷史過程,強調制度的運作的重要性,探討現實政治中實際運作的“活”的制度史,A項正確;作者強調制度的運作的重要性,并非單純的政治體制、政治形態(tài),排除B項;作者強調制度的運作的重要性,并非強調人類學對作為基調,排除C項;D選項屬于根據個例探求普遍規(guī)律,屬于歸納法范疇,而作者主張作者強調制度的具體運作的重要性,屬于演繹法的范疇,排除D項。故選A項。二、非選擇題:第17題14分,第18題14分,第19題12分,第20題12分,共計52分。17.人探索出了一條長期執(zhí)政條件下解決自身問題、跳出治亂興衰歷史周期率的成功道路。這是歷史上不曾有過的。閱讀下列材料,結合所學,回答相關問題。材料一古人認為“天命靡?!保醭媸翘烀D移的結果,“政之所興,在順民心;政之所廢,在逆民心”。周武王指責商紂“俾暴虐于百姓,以奸宄于商邑”。唐太宗認為“隋煬帝廣造宮室,以肆行幸”,結果“人力不堪,相聚為賊”。明太祖評論漢唐之亡說:“漢亡于外戚、奄寺,唐亡于藩鎮(zhèn)、戎狄”?!幾脏嵢吾摗稄臍v史看治亂興衰周期》材料二《宣言》莊嚴宣告:“過去的一切運動都是少數人的,或者為少數人謀利益的運動。無產階級的運動是絕大多數人的,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的獨立的運動?!背闪⒁潦?,就把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作為自己的初心使命,并一以貫之體現到黨的全部奮斗之中?!岳盍⒎濉栋腰h的偉大自我革命進行到底》材料三治亂興衰歷史周期率的典故來自于1945年7月毛澤東和黃炎培的“窯洞對”,其形象地概括了古今中外眾多政權最終難以避免垮臺的宿命,對我們黨來說也是一道難題。面對黃炎培的疑問,毛澤東給出了我們黨跳出歷史周期率的第一個答案,讓人民來監(jiān)督政府,才不會人亡政息?!幾酝醺哔R《破解治亂興衰歷史周期率難題的新答案》材料四中共十九屆六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將“堅持自我革命”確定為百年奮斗的十個歷史經驗之一。一面依靠人民監(jiān)督的外在力量,一面依靠內在的反省和糾正的能力與機制。人探索出了一條長期執(zhí)政條件下解決自身問題、跳出歷史周期率的成功道路,這是歷史上不曾有過的。——摘自鄭任釗《從歷史看治亂興衰周期》(1)概括材料一中關于王朝興衰的觀點。(2)結合材料二、三、列舉“讓人民來監(jiān)督政府”重大舉措,并概述其能夠做到的主要原因。(3)依據材料四、簡析探索出跳出歷史周期率成功道路的意義。【答案】(1)天命觀;民心;制度。(2)舉措;憲法、法治角度。如《共同綱領》《憲法》等,或《黨章》《紀律處分條例》等制度、政策角度。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基層民主制度等其它合理角度原因;的性質宗旨,或代表絕大多數人利益(代表廣大人民群眾利益)或始終以人民為中心等。(3)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角度人民生活水平飛速提升角度,包括小康社會等促進社會進步角度,如穩(wěn)定、公平、民主等馬克思主義理論豐富、完善角度,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科學理論等其它言之成理角度。【解析】【小問1】本題是特點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古代的中國。根據材料, “古人認為‘天命靡常’,王朝更替是天命轉移的結果,‘政之所興,在順民心;政之所廢,在逆民心’”,可知天命觀和民心的作用。“明太祖評論漢唐之亡說:‘漢亡于外戚、奄寺,唐亡于藩鎮(zhèn)、戎狄’,可知制度對于王朝興衰的重要作用?!拘?】本題是特點類、背景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近現代的中國。根據所學知識,“讓人民來監(jiān)督政府”的重大舉措包括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基層民主制度。法制角度上的舉措主要有,新中國建立之初確立下來的《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共同綱領》、《憲法》,以及黨內的《黨章》《紀律處分條例》等,通過這些措施“讓人民來監(jiān)督政府”。在原因方面,根據材料,“成立伊始,就把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作為自己的初心使命,并一以貫之體現到黨的全部奮斗之中”,的性質始終以絕大多數人利益,以人民為中心。【小問3】本題是影響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當代的中國。根據材料“中共十九屆六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將‘堅持自我革命’確定為百年奮斗的十個歷史經驗之一”,探索出跳出歷史周期率成功道路的意義,可以從人民生活角度、社會的自我革新,對于中華民族的復興幾個角度進行論述。在理論方面,對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fā)展等方面進行論述。18.閱讀下列材料,結合所學,回答相關問題。材料一二戰(zhàn)后,印度成為新興的民族獨立國家。進入50年代,赫魯曉夫主張與美國在各個領域展開“和平競賽”,以制度優(yōu)勢戰(zhàn)勝資本主義,亞非拉作為“中間地帶”成為重點爭奪對象。1955年之后,蘇聯為印度政府提供了大量的經濟與技術援助,印度成為蘇聯在亞洲給予經濟援助數量最多的國家。——摘編自沈志華《冷戰(zhàn)國際史二十四講》等材料二蘇聯這種不同以往的大幅度對外援助活動被美國艾森豪威爾政府(1953-1961)視為“經濟攻勢”,亦引起美國政府的警覺。艾森豪威爾政府改變了之前重自由貿易而輕對外援助的做法,積極加強對外援助。美國政府對印度提供了數量可觀的經濟援助,使印度成為當時美國對外經濟援助中最大的受援國?!鲜霾牧险幾怨A東《蘇聯對印度的經濟攻勢與美國的反應(1953-1961年)》材料三中國、印度的人均GDP表按2003年市場匯率計算按購買力平價計算1970年1998年1995年1998年中國11475029203220印度974301400170020世紀50年代一次國際會議上,印度總理尼赫魯對周恩來總理說,我們兩國有許多相同的地方,我們能否比試一下,看誰干得好。周恩來表示同意?!幾愿弑蟆吨杏蓢洕F代化的比較分析》(1)依據材料一、二、簡析蘇聯、美國對印度援助的歷史背景,指出此時期印度經濟現代化相對于中國的優(yōu)勢。(2)依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概述中、印“比試”的結果及中國經濟現代化的制度優(yōu)勢。【答案】(1)背景:美蘇“冷戰(zhàn)”蘇聯赫魯曉夫推進和平競爭;印度戰(zhàn)略地位高;美國處于冷戰(zhàn)需要等。優(yōu)勢:美蘇援助;或良好的國際環(huán)境。(2)結果:中國遙遙領先。制度優(yōu)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角度。(領導、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角度。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角度。堅持全面依法治國角度。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切實保障社會公平正義和人民權利的顯著優(yōu)勢?!窘馕觥俊拘?】本題為背景、特點類材料分析題。時空為20世紀50年代(世界)。背景:根據材料“進入50年代,赫魯曉夫主張與美國在各個領域展開‘和平競賽’”可知,美蘇“冷戰(zhàn)”,蘇聯赫魯曉夫推進和平競爭;根據材料“亞非拉作為‘中間地帶’成為重點爭奪對象”可知,印度戰(zhàn)略地位高;根據材料“美國政府對印度提供了數量可觀的經濟援助,使印度成為當時美國對外經濟援助中最大的受援國”可知,美國處于冷戰(zhàn)需要等。優(yōu)勢:根據材料“蘇聯為印度政府提供了大量的經濟與技術援助,印度成為蘇聯在亞洲給予經濟援助數量最多的國家”“美國政府對印度提供了數量可觀的經濟援助”并結合所學可知美蘇援助;良好的國際環(huán)境?!拘?】本題為特點類材料分析題。時空為20世紀50年代至21世紀初(世界)。結果:結合材料三“中國、印度的人均GDP表”可知,中國遙遙領先。制度優(yōu)勢:結合中國政治、經濟、法治等知識可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角度。(領導、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角度;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角度;堅持全面依法治國角度。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切實保障社會公平正義和人民權利的顯著優(yōu)勢角度進行說明。19.災害治理是國家大事。閱讀下列材料,結合所學,解決相關問題。材料我國是一個以農為本的文明古國,減災科技主要圍繞農業(yè)生產來發(fā)展。根據減災技術應用領域的不同,可以將減災科技劃分為農業(yè)減災技術、工程減災技術和生物減災技術三個方面。農業(yè)減災技術主要有土壤耕作技術與土地利用、田間管理和收獲儲藏技術、耕作制度與地力恢復以及抗災作物選育、引進和推廣等。工程減災技術即水利工程技術,主要包括捍海工程和治河工程。由于獨特的地理環(huán)境,我國農業(yè)生產對水資源的依賴性極強,歷史時期水旱災害也極其嚴重,加強水利工程建設可以有效防治水旱災害。蝗災也是較為嚴重的災害之一、生物減災技術主要是針對蝗蟲等病蟲害的應對措施。徐光啟在《農政全書》中指出蝗災危害性不亞于水旱災害,也分析了蝗災與水旱災害的不同之處?;葹姆乐尉哂谐蔀拿娣e大、便捷防控和廣泛參與的特點。因此,生物減災措施必不可少?!幾圆凤L賢《災害知識的歷史建構及其書寫體系》結合史實闡釋一則引以自豪的中國“災害治理”事件。(要求:事件清晰,體現自豪理由,史論結合,邏輯嚴謹)。【答案】事件:1973年袁隆平雜交水稻育種技術及推廣,體現了農業(yè)減災技術。闡述:雜交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環(huán)節(jié)動物門:枝角類Claera》課件示例
- 《商法學課件》課件
- 雙語客運值班員應急管理課件
- 譚香玲項目一電力電子概述任務認識電力電子器件課件
- 鐵路市場營銷鐵路客運市場細分的標準課件
- 《GB 18279.1-2015醫(yī)療保健產品滅菌 環(huán)氧乙烷 第1部分:醫(yī)療器械滅菌過程的開發(fā)、確認和常規(guī)控制的要求》(2025版)深度解析
- 2025年云南交通職業(yè)技術學院單招考試題庫
- 標準部件四方采購協(xié)議
- 專業(yè)外墻涂料施工合同示范2025年
- 平價股權轉讓合同模版
- 讀書分享讀書交流會《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課件
- 油氣管道保護工(初級)職業(yè)技能考試題庫(新版)
- 渝北區(qū)國土空間生態(tài)修復規(guī)劃 (2019-2035年)說明書
- 農產品營銷學第三版(教學課件)第一章 農產品營銷導論
- 2024年國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招聘應屆畢業(yè)生19人歷年高頻難、易錯點500題模擬試題附帶答案詳解
- 部編版小學六年級道德與法治(上冊)單元測試卷附答案(全冊)
- 蘇教版五年級下冊數學期中考試試卷含答案
- 2024年認證行業(yè)法律法規(guī)及認證基礎知識 CCAA年度確認 試題與答案
- 陜煤集團榆林化學有限責任公司招聘筆試題庫2024
- 2024年江西省高考歷史試卷真題(含答案解析)
- 【財務共享模式下費用報銷管理的探究7900字(論文)】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