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級中學名校試卷PAGEPAGE1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qū)2025屆高三上學期摸底測試語文試題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一)現(xiàn)代文閱讀Ⅰ(本題共5小題,1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自然,做起小說來,總不免自己有些主見的。例如,說到“為何”做小說罷,我仍抱著十多年前的“啟蒙主義”,以為必需是“為人生”,而且要改良這人生。我深惡先前的稱小說為“閑書”①,而且將“為藝術的藝術”,看做不過是“消閑”的新式的別號。所以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態(tài)社會的不幸的人們中,意思是在揭出病苦,引發(fā)療救的注意。所以我力避行文的嘮叨,只要感覺夠將意思傳給他人了,就寧可什么陪襯拖帶也沒有。中國舊戲上,沒有背景,新年賣給孩子看的花紙上,只有主要的幾個人,我堅信對于我的目的,這方式是適宜的,所以我不去描述風月,對話也決不說到一大篇。我做完以后,總要看兩遍,自己感覺拗口的,就增刪幾個字,必然要它讀得順口;沒有相宜的白話,寧可引古語,希望總有人會懂。只有自己知道或連自己也不懂的生造出來的字句,是不大用的。這一節(jié),許多批評家當中,只有一個人看出來了,但他稱我為Stylist(文體家)。所寫的事跡,大略有一點見過或聽到過的緣由,但決不全用這事實,只是采取一端,加以改造,或生發(fā)開去,到足以幾乎完全發(fā)表我的意思為止。人物的模特兒也一樣,沒有專用過一個人,往往嘴在浙江,臉在北京,衣服在山西,是一個拼湊起來的腳色。有人說,我的那一篇是罵誰,某一篇又是罵誰,那是完全亂說的?!紓渥ⅰ舰佟稘h書·藝文志》溯小說之起源,謂其出于稗官,街談巷議道聽途說之所造。(摘自魯迅《我怎么做起小說來》)材料二:魯迅小說的現(xiàn)實主義的核心是“寫真實”,他非常重視社會生活,要求藝術創(chuàng)作真實地描寫生活,反映生活中復雜的關系。他的這種主張起初是在評價古典說部的時候表達出來的。魯迅贊揚中國古典小說中的現(xiàn)實主義。他說《儒林外史》的刻畫人物,“現(xiàn)身紙上,聲態(tài)并作,使彼世相,如在目前”;《紅樓夢》的描寫生活,“敘述皆存本真,聞見悉所親歷,正因寫實,轉成新鮮”。從筆底經歷到紙上聲態(tài),在魯迅看來,它們之所以動人,全在一個“真”字;而他說的“正因寫實,轉成新鮮”,實在是直搏內核的至理名言——從平凡的現(xiàn)象(寫實)中揭示不平凡的真理(新鮮),也是他自己的現(xiàn)實主義的最簡括、最深刻的科學的說明。一九三五年,魯迅在一篇評論果戈理的文章中,引了普希金說的“含淚的微笑”這句話,同時指出果戈理的“獨特之處,尤其是在用平常事,平常話,深刻的顯出當時地主的無聊生活”。這同他贊揚《儒林外史》和《紅樓夢》的語言幾乎是一致的。魯迅稱《儒林外史》的諷刺藝術“感而能諧,婉而多諷”,“感而能諧”是“含淚的微笑”的同義語;稱《紅樓夢》的寫實本領為“如實描寫,并無諱飾”,“如實描寫”也同“用平常事,平常話”顯出地主的無聊生活十分相似。魯迅在翻譯介紹、整理編寫的過程中,潛心巨著,多所發(fā)明,從中外著名作品中開掘出了許多可以互相參照、互相補充的藝術的手段與法則。這些事實加深了魯迅對現(xiàn)實主義的認識。他將古代的和外國的經驗移植到現(xiàn)代創(chuàng)作上,向藝術家提出:“因為真實,所以也有力?!碑攺?zhí)煲淼男≌f《蜜蜂》引起蜜蜂是否會于蟲媒花有害的討論,他認為這是可能的,主動寫了《“蜜蜂”與“蜜”》,介紹蜜蜂爭蜜的情形;當楊昌溪抄襲《毀滅》,將萊奮生佩掛的“日本指揮刀”改為“日本式指揮刀”,他認為這是錯誤的,又主動寫了《刀“式”辯》,說明游擊隊的生活。他自己為了小說《阿Q正傳》里阿Q唱紹劇《龍虎斗》中“我手執(zhí)鋼鞭將你打!”、散文《女吊》里女吊出場時唱“奴奴本是楊家女,……”兩段,怕兒時記憶不真,都曾向人詢問,調查對證。細節(jié)描寫是構成現(xiàn)實主義創(chuàng)作的條件,而根本的關鍵在真實。魯迅還多次告訴我們什么是真實。有一個要點他曾反復說明:真實不一定是事實。雖然從一般意義上說,事實也是真實的,但沒有經過剪裁和集中,沒有經過綜合和概括,沒有經過典型化的藝術的過程,嚴格地說,這樣的作品不能算是藝術品。藝術上的真實,魯迅說,“不必是曾有的實事,但必須是會有的實情”,魯迅自述其創(chuàng)作經驗有四句話,叫做:“靜觀默察,爛熟于心”,“凝神結想,一揮而就”。他不用一個單獨的模特兒,便于將真實和事實區(qū)分開來,這對小說的現(xiàn)實主義的典型化手法,大有好處。一九三三年十二月,《申報》副刊《自由談》發(fā)生文學與社會生活問題的爭論,魯迅在一封給人的信里說:“藝術的真實非即歷史上的真實,我們是聽到過的,因為后者須有其事,而創(chuàng)作則可以綴合,抒寫,只要逼真,不必實有其事也?!钡址崔D來強調,凡所綴合、抒寫的“何一非社會上的存在”!他自始至終重視社會生活:不必是事實,一定要真實。就在這封信里,對社會生活與文藝創(chuàng)作的關系,魯迅還發(fā)表了一段十分精辟的言論,他就兩者的作用與反作用,打了個比喻說:“這正如芝麻油原從芝麻打出,取以浸芝麻,就使它更油一樣。”從這句話里,也透露了魯迅對現(xiàn)實主義創(chuàng)作原則的極為重要的見解,值得深入的探究與鉆研。(摘自唐弢《論魯迅小說的現(xiàn)實主義》)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魯迅堅決反對小說“為藝術而藝術”的觀點,認為小說應為改良人生發(fā)揮作用,應具有現(xiàn)實意義。B.魯迅小說中的人物都是從各處拼湊而成的,講述的故事也是自己的創(chuàng)造,在現(xiàn)實生活中并不存在。C.魯迅專門對小說中的“紹劇唱詞”進行調查,確保細節(jié)真實,他認為真實至關重要,真實才有力量。D.關于社會生活與文藝創(chuàng)作的關系,魯迅形象生動地將社會生活比作芝麻,將文藝創(chuàng)作比作芝麻油。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A.魯迅非常重視語言的錘煉,盡量讓文章讀得順口,其目的在于借助小說以喚醒更多的民眾。B.魯迅對現(xiàn)實主義的認識受到中國古典小說及外國作品的影響,經歷了一個逐步深化的過程。C.果戈里和曹雪芹的作品中都真實地描述了現(xiàn)實生活,可見改良人生是他們共同的創(chuàng)作目標。D.理解魯迅小說的現(xiàn)實主義,先要準確理解“真實”的含義,因為這是現(xiàn)實主義創(chuàng)作的關鍵。3.下列選項屬于材料二中“藝術的真實”的一項是()A.《背影》中“我”父親穿越鐵軌、爬上月臺買橘子等一系列感人行為。B.《荷花淀》里發(fā)生在荷花叢中的伏擊戰(zhàn)洋溢著詩情畫意般的革命激情。C.《宇宙的邊疆》列舉真實可靠的研究來數(shù)據激發(fā)讀者探索宇宙的興趣。D.《哦,香雪》里提及的泡沫塑料鉛筆盒帶磁鐵且能“啪嗒啪嗒”合上。4.魯迅在談小說創(chuàng)作時提到了“中國舊戲”“新年賣給孩子看的花紙”,請簡要分析其論證效果。5.強調“學習就必須求真學問”。請根據材料談談魯迅的創(chuàng)作經驗對我們做學問有什么啟示。【答案】1.B2.C3.B4.魯迅將沒有背景的中國舊戲、寥寥數(shù)人的新年花紙與小說進行類比論證,論證小說創(chuàng)作同樣無需陪襯,更能突出重點,從而達到寫作目的,強調共性,提高可信度,邏輯縝密,深入淺出,更容易被讀者理解接受。5.①做學問要立足社會現(xiàn)實,以達到關注社會、改良人生的目的。②做學問要善于批判性地借鑒他人經驗。③做學問要,絲不茍、求真務實,有疑問要調查求證?!窘馕觥俊菊w分析】兩則材料共同探討了魯迅小說創(chuàng)作的現(xiàn)實主義特點。材料一是魯迅自述其創(chuàng)作理念,強調小說應“為人生”服務,揭示社會病態(tài),追求真實感。材料二則從學術角度分析魯迅的現(xiàn)實主義,指出他受中國古典小說和外國作品影響,重視細節(jié)描寫和真實的藝術表現(xiàn)。兩則材料相輔相成,展示了魯迅在創(chuàng)作中對現(xiàn)實主義的深刻理解和實踐,強調真實不僅是事實,更是藝術的真實?!?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B.“現(xiàn)實生活中并不存在”錯。魯迅認為小說應該反映現(xiàn)實生活,雖然材料一中“所寫的事跡,大略有一點見過或聽到過的緣由,但決不全用這事實,只是采取一端,加以改造,或生發(fā)開去,到足以幾乎完全發(fā)表我的意思為止”,但是在材料二中,唐弢引用了魯迅的觀點,凡所綴合、抒寫的“何一非社會上的存在”。故選B?!?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材料相關內容的推理和判斷的能力。C.“改良人生是他們共同的創(chuàng)作目標”錯?!案牧歼@人生”是魯迅從事小說創(chuàng)作的目標,曹雪芹和果戈里的創(chuàng)作目標于文無據。故選C?!?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文中信息進行分析、運用的能力。根據材料二,“藝術的真實”不等同于生活的事實,它經歷了典型化的藝術的過程,對現(xiàn)實生活進行提煉、綴合、抒寫。A.朱自清的《背影》是篇散文,文章回憶了父親到車站為我送行的場景,雖運用了藝術手法進行描寫,但穿鐵軌、爬月臺與買橘子等事件是現(xiàn)實生活中真實發(fā)生的,不符合“藝術的真實”。C.《宇宙的邊疆》是一篇科普文,內容的真實性與“藝術的真實”不能等同。D.《哦,香雪》提到了80年代流行的帶磁鐵自動文具盒。對文具盒本身的描寫屬于細節(jié)的真實,也是事實。故選B。【4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論證手法和論證效果的能力。類比證論是一種通過已知事物(或事例)與跟它有某些相同特點的事物(或事例)進行比較類推從而證明論點的論證方法。材料一中魯迅將中國舊戲、寥寥數(shù)人的新年花紙與小說放在一起進行類推?!跋嗤攸c”是這種論證方法能夠成立的前提,沒有它,就無法進行類推梳理第一段可以發(fā)現(xiàn)魯迅想要表達的觀點是他做小說“力避行文的嘮叨”“寧可什么陪襯拖帶也沒有”“不去描述風月”。這種簡潔的藝術風格恰好與中國舊戲、新年花紙兩種舊傳統(tǒng)藝術樣式的藝術特點相同??忌鞔饡r必須先明確指出類比論證涉及到的事物與相同點。在此基礎上再分析論證效果。類比論證的效果分析一般從讀者角度出發(fā)。因為類比論證的本質是用眾人熟悉的事物來講解深奧的道理。所以類比論證強調共性,提高了可信度,也因此顯得邏輯縝密,深入淺出,更容易被讀者理解接受?!?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問題,提出自己的見解的能力。作答時,要圍繞題干中魯迅的創(chuàng)作經驗進行信息篩選。材料一中魯迅的小說創(chuàng)作經驗和材料二中他對現(xiàn)實主文小說理論層面的闡釋都屬于答題范圍,同時還需要留意“做學問”方面的啟示。材料一中,魯迅反對過去將小說視作“閑書”的觀點,強調應借助小說反映社會現(xiàn)實問題,以達到改良人生的目的。與材料二中也明確提出“重視社會生活,要求藝術創(chuàng)作真實地描寫生活,反映生活中復雜的關系”。由此可以得出:做學問要立足社會現(xiàn)實,以達到關注社會、改良人生的目的;材料一中魯迅提及中國舊戲與新年花紙給他帶來小說創(chuàng)作上的啟示。材料二中他將古代和外國的創(chuàng)作經驗移植到現(xiàn)代創(chuàng)作中,同時在研究中國古典文學以及翻譯西方文學的過程中開掘出了許多可以互相參照、互相補充的藝術的手段與法則,加深了他自己對現(xiàn)實主義的認識。由此得出:做學問要善于批判性地借鑒他入經驗。材料一中提及小說創(chuàng)作中當白話難以準確表達意思時,魯迅并不生造字句,而是寧可引用古語。當出現(xiàn)連自己也不懂的生造出來的字句,他就舍棄不用。材料二中他專門對小說中的紹劇唱詞進行調查,確保細節(jié)真實。由此得出:做學問要一絲不茍、求真務實有疑問要調查求證。(二)現(xiàn)代文閱讀II(本題共4小題,16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回鄉(xiāng)記江子五十多年前,我的伯父曾水保高中畢業(yè),考入了一所地區(qū)主辦的四年制中專學校。在四年的時間里,伯父擔任了學生會文體部部長之職,并且品學兼優(yōu)。對這樣優(yōu)秀的學生,人人都認為會有一個好前途在等著他。那時正當少年的共和國百廢待興,伯父這樣優(yōu)秀的年輕人,正是國家基層最需要的人才??墒遣缸隽艘粋€讓無數(shù)人無比遺憾的選擇,回家當了農民。究其原因,乃是伯父有一個極其迂腐、固執(zhí)的父親。是他在伯父念書的四年時光里,不斷地催促著他回鄉(xiāng)。隨著伯父臨近畢業(yè),這種催促更是一日緊過一日。那條聯(lián)系著故鄉(xiāng)與遠方的無名公路應該依然記得他回村的景象:他挑著書箱,踉踉蹌蹌地在路上走著。由于走了幾十里遠的路,他全身都浸在了汗水里,濕漉漉的頭發(fā)緊貼著前額。他的步履是這個年齡所不該有的沉重,好像此行的目的地不是他的家鄉(xiāng),而是一個舉目無親、前途未卜的異鄉(xiāng)。伯父一回到村里,就加入到村里的集體勞動。這個學習優(yōu)秀的中專生,也是一個干農活的好手,抄犁打耙樣樣都拿得起放得下。他像個真正的農民那樣,在田地里肩挑手提,揮汗如雨。并沒有花費多少時間,伯父看起來就跟真正的農民沒什么兩樣了:他原本白皙的膚色變成了跟鄉(xiāng)親們一樣的醬紫色,原本潔凈的衣服沾滿了泥點與灰塵。他的手上布滿繭子。他的褲腳從早到晚都胡亂挽起,腿上總有泥巴。如此形象的伯父,哪里還有一丁點兒讀書人的樣子?可只有伯父知道,他沒有一分鐘忘記自己是一名讀書人。他依然對遠方懷著最初的信念。他從未停止讀書。每到夜晚,不管自己多困、明天的活兒多重,他都會打開書本閱讀。那是他從學校帶回來的教材,以及已經在城里上班的同學給他捎來的新書。他在一盞臟兮兮的煤油燈下閱讀。夜色無邊,伯父在燈光下閱讀的樣子,如同茫茫大海中拒絕沉淪的島嶼。村莊的灌溉平常依靠的是全村勒緊褲帶置辦的一套電力設備,這設備就安裝在離村莊幾百米遠的贛江邊一個叫排灌站的小屋里,由專人掌管。設備運轉了好幾年,從來也沒有出過故障??蛇@年夏天,設備的發(fā)動機停止了轉動,直接探進贛江的長長的鐵管黑如深淵,抽不出哪怕一滴水。天氣炎熱,烈日當空,萬里無云,蟬叫得人心煩意亂,整個天地間干得仿佛擦根火柴就可以點著。想靠老天下一場暴雨來解渴毫無可能,想靠村里水量不多的幾口井也不可能。農業(yè)講究時令,如果不能在立秋之前把田地抄耙開來,把秧苗栽下去,晚稻就會大面積減產,全村人的口糧就會成為問題。立秋一天天逼近。村支書孔明清急得滿嘴泡,可村里半桶子水的電工滿手污黑卻毫無辦法,他的嘴里嘟嘟囔囔,不過是為了掩飾內心的無措和焦慮。有人向孔明清推薦了伯父。伯父穿過孔明清狐疑的目光來到了機器面前。他用耳朵聽了聽里面的動靜,然后將一把起子十分果斷地伸向了機器的某個部位。只幾分鐘,機器就迅速恢復了正常,原本黑洞洞的排灌管口在人們的歡呼聲中嘩嘩嘩地往外冒著水花。設備的成功修理讓伯父在村里名聲大振??蛇@對伯父來說不過是小菜一碟,他在學校學的就是農機專業(yè)。事后,村支書孔明清毫不猶豫地把村里最重要的財產——贛江邊排灌站的鑰匙交給了伯父,同時交給他的,還有村莊整個電力系統(tǒng)的維護權責。從此伯父經常一個人待在贛江邊的排灌站小屋里。他甚至在小屋里放置了一張小床,夜里也常在那里睡覺。他的理由是,排灌站的設備需要看管,村里把這么大的事兒交給他,責任如山,他得時不時地守在那里。而真相不過是伯父想給自己一個獨處的空間。他要讀書、思考。他要獨自理一理自己凌亂的心。他要好好想一想,幾年的鄉(xiāng)村生活是不是已經把他的心磨起了繭?他要問問自己,他離開村莊到遠方去的信念,是不是依然強烈。伯父經常在月光下走出排灌站,看著不遠處那條進出村莊的唯一的路。它如此簡陋,坑坑洼洼。它兩旁的草叢污穢而蓬勃??墒窃诓秆劾?,它是可以將他射向遠方的一支響箭,是可以渡他到理想彼岸的一根葦草。它的不遠處就是繁華的小鎮(zhèn)西沙埠,也是千里贛江的一個古老碼頭。那里岔道眾多,可以通往縣城、市府、省城,乃至無數(shù)有名和無名的遠方。伯父會在月光下望著這條仿佛可以通向云端和天際的路,歷數(shù)這些年來從這條路上走出村莊的人們:他的堂叔曾文治去了武漢;住在村中心禮堂邊的地理先生孔冠德老人的兒子孔三豆,因為考學去了衡陽的一家大型國有企業(yè);住村北邊的劉令香因為當兵提了干,復員在縣公安局當了公安;他的另一個堂叔曾學易,當兵去了鄱陽,后來做了一名獄警;與他家毗鄰的曾昭明,也是通過當兵去了新疆,成為村里走得最遠的人;村中心井邊的劉學稷,因讀書成了整個吉安地區(qū)知名的教書先生,成為學問深厚、人人敬重的儒者……皓月當空,不遠處的下隴洲村陰影重重。伯父背后的贛江在月光下如水銀瀉地,美麗得驚人。可伯父幾乎沒有看一眼的心思。他只是反復盯著那條路。他要時時守著這條未來可以渡他遠行的路。他擔心自己一轉身,它就消失不見,從此自己的未來無可憑依。簡陋的排灌站懸浮在贛江邊,仿佛一座因害怕失足落水而緊緊扒住堤岸的小小孤島。(有刪改)6.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正確的一項是()A.文章以“我”為敘述視角,講述了伯父高中畢業(yè)后回鄉(xiāng)的一段人生經歷,筆調客觀冷靜,沒有摻雜個人情感。B.村里排灌站機器出現(xiàn)問題時,伯父依靠他的專業(yè)技能贏得了全村人的信賴,說明他已經主動融入農村生活。C.作者寫進出村莊的那條路時突出它的丑,寫贛江時突出它的美,其目的都是為了渲染氛圍,烘托伯父的心情。D.作者詳細地列舉了那些已走出村莊的人們,他們作為社會環(huán)境的組成部分,對伯父的成長產生了深遠的影響。7.關于文中“伯父”形象,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A.伯父作為一個品學兼優(yōu)前途光明的學生,卻在父親的逼迫下極不情愿地回到農村,可見伯父的性格中有著老實或者懦弱的一面。B.伯父生性豁達,能夠積極順應現(xiàn)實,讀書時刻苦讀書,認認真真做名好學生,回家務農后不怕勞累,全心全意做個真正的農民。C.電力設備發(fā)生故障時,村支書的焦慮、電工的狼狽與伯父的從容淡定形成鮮明的對比,動作干脆利落,突顯了伯父技術的高超。D.文中多次對伯父的心理進行剖析,直觀展現(xiàn)其豐富的內心世界的同時,也便于讀者更加全面了解“伯父”這一人物的形象特點。8.文章結尾畫橫線的比喻句意蘊豐富,請結合文本內容簡要分析。9.你認為伯父后來是選擇留在村里還是離開了故鄉(xiāng)?請結合文本闡述你的觀點和理由?!敬鸢浮?.D7.B8.①從環(huán)境角度看,排灌站象征著伯父在鄉(xiāng)村的處境孤獨。②從伯父的心理狀態(tài)看,表現(xiàn)出伯父內心的不安和對未來的不確定。③從主題表達看,深化了文章的主題,即個人在現(xiàn)實與理想之間的掙扎和堅守。9.伯父后來會離開故鄉(xiāng)。理由:①伯父一直懷有對遠方的信念。②伯父對進出村莊的路充滿期待。③伯父在排灌站獨處是為了堅守信念。④伯父所處的時代背景也為他的離開提供了可能。【解析】【整體分析】這篇文章通過敘述伯父曾水保的回鄉(xiāng)經歷,展現(xiàn)了一個在理想與現(xiàn)實之間掙扎的知識分子形象。伯父在父親的逼迫下回到農村,盡管他在農活中表現(xiàn)出色,但內心始終未放棄對知識和遠方的追求。文章通過細膩的描寫和對比,刻畫了伯父的堅韌與執(zhí)著,反映了那個時代知識分子的困境與無奈。結尾處對排灌站的比喻,象征了伯父在現(xiàn)實與理想之間的孤獨與堅持,富有深意?!?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的能力。A.“筆調客觀冷靜,沒有摻雜個人情感”錯誤。文章中雖然以“我”為敘述視角,但在敘述過程中能感受到作者對伯父的情感,并非沒有摻雜個人情感。B.“說明他已經主動融入農村生活”錯誤。伯父修理機器后在排灌站獨處,是為了讀書、思考,堅守自己離開村莊到遠方去的信念,并非主動融入農村生活。C.“目的都是為了渲染氛圍,烘托伯父的心情”不準確。寫路的簡陋突出伯父對遠方的向往,寫贛江的美襯托伯父對路的專注,并非單純?yōu)榱虽秩痉諊?、烘托心情。故選D?!?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鑒賞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B.“伯父生性豁達,能夠積極順應現(xiàn)實”錯誤。伯父并未積極順應現(xiàn)實,他雖然干農活像個真正的農民,但從未停止讀書,內心一直堅守離開村莊到遠方去的信念,并非順應現(xiàn)實。故選B?!?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體會重要語句的豐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語言表達藝術的能力?!案≡谮M江邊”,從環(huán)境角度看,排灌站位于贛江邊,位置孤立,象征著伯父在鄉(xiāng)村的處境孤獨。伯父回到農村后,雖干著農活,但內心一直向往遠方,與周圍的環(huán)境格格不入,就像排灌站孤立在江邊一樣。從伯父的心理狀態(tài)看,“害怕失足落水而緊緊扒住堤岸”表現(xiàn)出伯父內心的不安和對未來的不確定。他一方面堅守著離開村莊的信念,另一方面又被現(xiàn)實所困,只能在排灌站這個小小的空間里尋找獨處的機會,思考自己的未來。“仿佛一座因害怕失足落水而緊緊扒住堤岸的小小孤島”,從主題表達看,這個比喻句深化了文章的主題,即個人在現(xiàn)實與理想之間的掙扎和堅守。伯父代表著那些有理想有追求的人,他們在困境中努力尋找出路,如同小小的孤島在江邊堅守著自己的位置。【9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對作品進行個性化閱讀和有創(chuàng)意的解讀的能力。首先表明:伯父后來會離開故鄉(xiāng)。理由:伯父一直懷有對遠方的信念,文章中多次提到伯父從未停止讀書(“每到夜晚,不管自己多困、明天的活兒多重,他都會打開書本閱讀”“他要讀書、思考”),他在夜晚堅持在煤油燈下閱讀,說明他心中始終向往著遠方,沒有放棄自己的理想?!安笗谠鹿庀峦@條仿佛可以通向云端和天際的路”,他經常在月光下看著那條可以通向遠方的路,歷數(shù)從這條路上走出村莊的人們,這表明他渴望像他們一樣離開村莊,去追尋自己的夢想?!八氉岳硪焕碜约毫鑱y心。他要好好想一想,幾年的鄉(xiāng)村生活是不是已經把他的心磨起了繭?他要問問自己,他離開村莊到遠方去的信念,是不是依然強烈”,伯父在排灌站獨處是為了堅守信念。他把排灌站當作獨處的空間,讀書、思考,理一理自己凌亂的心,問問自己離開村莊的信念是否依然強烈。這說明他一直在為離開村莊做準備?!澳菚r正當少年的共和國百廢待興,伯父這樣優(yōu)秀的年輕人,正是國家基層最需要的人才”,伯父所處的時代背景也為他的離開提供了可能。五十多年前,共和國百廢待興,需要像伯父這樣的人才,而伯父本身品學兼優(yōu),有專業(yè)技能,一旦有機會,他很可能會離開村莊去實現(xiàn)自己的價值。二、古代詩文閱讀(37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2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是日,帝留安石坐,因言:“唐太宗必得魏征,劉備必得諸葛亮,然后可以有為?!卑彩唬骸氨菹抡\能為堯、舜,則必有皋、夔、稷、契;誠能為高宗,則必有傅說。彼二子者,何足道哉!以天下之大,?;紵o人可以助治者,以陛下?lián)裥g未明,推誠未至,雖有皋、夔、稷、契、傅說之賢,亦將為小人所蔽,卷懷而去耳?!钡墼唬骸昂问罒o小人,雖堯、舜之時不能無四兇〖備注〗。”安石曰:“惟能辨四兇而誅之,此其所以為堯、舜也。若使四兇得肆其讒慝,則皋、夔、稷、契,亦安肯茍食其祿以終身乎!”初,帝欲用安石,謂之曰:“人皆以為卿但知經術,不曉世務?!卑彩瘜υ唬骸敖浶g,正所以經世務也。但后世所謂儒者,大抵多庸人,故流俗以為經術不可施于世務耳?!钡墼唬骸叭粍t卿所設施,以何為先?”安石曰:“變風俗,立法度,今之所急也?!钡凵罴{之。甲子,設制置三司條例司,掌經畫邦計,議變舊法以通天下之利,命陳升之、王安石領其事。劉述率劉琦、錢覬共上疏曰:“安石執(zhí)政以來,專肆胸臆,輕易憲度。陛下欲致治如堯、舜,而安石操管、商權詐之術,規(guī)以取媚,遂與陳升之合謀,侵三司利柄,取為己功,開局設官,用八人分行天下,驚駭物聽,動搖人心。”時安石銳意變更,而帝信任益專,同列無一人敢與之抗者。王安石屏異己者,數(shù)月之間,臺諫一空。景溫雅善安石。先是安石獨對,曰:“陛下知今日所以紛紛否?”帝曰:“此由朕置臺諫非其人?!卑彩唬骸氨菹掠鋈撼紵o術數(shù),失事機別置臺諫官恐但如今日措置亦未能免其紛紛也。”于是專用景溫。(節(jié)選自《續(xù)資治通鑒·宋紀》)材料二:王安石之入對,首以大言震神宗。曰:“陛下誠能為堯、舜,則必有皋、夔、稷、契,彼魏征、諸葛亮者,何足道哉?”夫使堯、舜而生漢、唐之后邪,則有稱孔明治蜀、貞觀開唐之政于前者,堯、舜固且揖而進之,以畢其說,不鄙為不足道而遽斥之。大其心以函天下者,不見天下之小;藏于密以察天下者,不見天下之疏。方步而言趨,方趨而言走,方走而言飛;步趨猶相近也,飛則固非可欲而得者矣。故學者之言學,治者之言治,奉堯、舜以為鎮(zhèn)壓人心之標的,我察其情,與緇黃〖備注〗之流推高其祖以樹宗風者無以異。(節(jié)選自王夫之《宋論》卷六)〖備注〗①四兇,指四個不受舜帝統(tǒng)治的部落首領混沌、窮奇、梼杌、饕餮。②緇黃,緇,原意是黑色;黃,原意為黃色。因古時候僧人緇服,道士黃冠,故此處“緇黃之流”代指“佛教道教的信徒”。10.材料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失事機A別置B臺諫官C恐D但如今日錯置E亦未能F免其紛紛也。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此其所以為堯、舜也”與《師說》“其皆出于此乎”的“其”用法不相同。B.一,全,都,與《蘭亭集序》“若合一契”的“一”意思相同。C.震,使……震驚,與《鄒忌諷齊王納諫》“聞寡人之耳者”的“聞”用法相同。D.方,正在,與《屈原列傳》“方正之不容也”的“方”意思不相同。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王安石與宋神宗討論治國之道,他希望宋神宗學習堯、舜,而非效仿劉備和唐太宗。王夫之認為這是言過其實的“大言”。B.王安石認為宋神宗不必羨慕唐太宗有魏征、劉備有諸葛亮輔佐。在王夫之看來,是因為王安石沒有寬廣的胸懷和細致的考察態(tài)度。C.王安石認為不相信經術可以用于處理政務的儒家學者大多是庸人,因此深受神宗贊賞。王夫之認為不應將治學與治國混為一談。D.劉述聯(lián)合劉琦、錢覬向神宗上書,認為王安石執(zhí)政期間不顧他人意見,輕易變更法令制度,動搖人心。王夫之對此則未置一詞。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若使四兇得肆其讒慝,則皋、夔、稷、契,亦安肯茍食其祿以終身乎?。?)我察其情,與緇黃之流推高其祖以樹宗風者無以異。14.王夫之強調王安石“奉堯、舜以為鎮(zhèn)壓人心之標的”,材料一有哪些事件可以支持王夫之的觀點?請簡要概括?!敬鸢浮?0.ACE11.B12.C13.(1)如果讓四兇任意散播讒言惡行,那么皋陶、夔、后稷、契這些賢臣,又怎么會愿意僅僅為了俸祿而甘愿留在朝廷呢?(2)我觀察這其中的情感,其實和僧侶道士輩推崇其祖先以樹立宗派風氣沒有什么不同。14.材料一中,王安石提出變風俗、立法度,銳意變更舊法,設立三司條例司,屏除異己,專用景溫等事件,均體現(xiàn)了他以堯、舜為標的,試圖通過變法來鎮(zhèn)壓人心?!窘馕觥俊菊w分析】這篇文言文通過宋神宗與王安石的對話,展現(xiàn)了王安石的治國理念和變法決心。王安石主張效法堯舜,推行變法以圖治國安邦,強調經術與世務的結合。材料二中王夫之則對王安石的“大言”提出質疑,認為其言過其實,缺乏寬廣的胸懷和細致的考察態(tài)度。文章通過兩種不同的觀點,反映了歷史上對王安石變法的不同評價,揭示了治國理念與實際操作之間的復雜關系。【10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句意:錯過了處理事情的最佳時機,另外設置臺諫官員,恐怕也只能像今天這樣安排,仍然不能避免紛擾。“失事機”動賓結構,其后A處斷開;“置臺諫官”動賓結構,其后C處斷開;“亦”位于句首,其前E處斷開。綜上所述斷開處為ACE。【11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詞語中的一詞多義現(xiàn)象的理解能力。A.正確。其,代詞,他們/表推測,大概。句意:這才是他們成為圣君的原因。/大概都是從這個緣故產生的吧。B.錯誤。一,全都/一個。句意:臺諫部門的官員都被替換一空。/好像符契那樣相合。C.正確。震,均為使動用法。使……震驚/使……聽到。句意:首先以宏大的言辭使宋神宗震驚。/使我能夠聽到議論。D.正確。方,正在/正直。句意:正如人們先是緩步行走。/正直的人不被朝廷所容納。故選B?!?2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C.“王夫之認為不應將治學與治國混為一談”錯誤?!胺顖?、舜以為鎮(zhèn)壓人心之標的”可看出,王夫之并未提到治學與治國不能混為一談,他主要批評王安石言過其實。故選C?!?3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肆”,任意;“讒慝”,讒言惡行;“茍”,暫且。
(2)“之流”,這一類人;“推高”,推崇;“無以”,沒有用來……的?!?4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篩選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題時圈定答題區(qū)間,直接從王安石回答皇帝變革時所說話進行概括。原文當皇上詢問王安石從哪實施變革時,王安石直接回答改變風氣,制定法律制度,而后王安石開始設置三司條例司。由“王安石屏異己者,數(shù)月之間,臺諫一空”可知,王安石在變法過程中,排除異己,使得臺諫官員都被替換掉。在設置臺諫官員這一事件,王安石認為錯過時機讓皇上深信不疑,并且從此皇上只專用景溫。參考譯文:材料一:那天,皇上留下王安石,交談中提到:“唐太宗必須得到魏征,劉備必須得到諸葛亮,這樣才能夠有所作為?!蓖醢彩卮鹫f:“陛下如果真能成為堯、舜那樣的君主,自然會有皋陶、夔、后稷、契這樣的賢臣;如果能成為商朝的高宗,也必定會有傅說這樣的良相。那兩位賢才,又哪里值得一提呢!國家這么大,常常擔心沒有人才來輔助治理,是因為陛下選擇的方法不夠明確,沒有完全推心置腹,即使有皋陶、夔、后稷、契、傅說這樣的賢人,也會被小人遮蔽,他們只好隱藏才能離開罷了?!被噬险f:“哪個朝代沒有小人,即使是堯、舜時期也不能避免有‘四兇’的存在?!蓖醢彩f:“正因為堯、舜能辨別并懲處四兇,這才是他們成為圣君的原因。如果讓四兇任意散播讒言惡行,那么皋陶、夔、后稷、契這些賢臣,又怎么會愿意僅僅為了俸祿而甘愿留在朝廷呢!”起初,皇上想任用王安石,對他說:“人們都認為你只懂得經學理論,不了解實際政務?!蓖醢彩卮穑骸敖泴W正是用來治理國家事務的。只是后來所謂的儒家學者,大多都是平庸之人,因此世俗就認為經學理論不能應用于實際政務罷了?!被噬蠁枺骸澳敲矗愦蛩闶紫葟哪睦镩_始實施改革呢?”王安石說:“改變風氣,制定法律制度,這是當前最緊迫的事情?!被噬仙畋碣澩?,并采納了他的意見。甲子日,設置了制置三司條例司,負責規(guī)劃國家財政,提議改革舊法以暢通天下的利益,任命陳升之、王安石負責此事。劉述帶領劉琦、錢覬共同上書說:“王安石執(zhí)政以來,放縱私意,輕視法制。陛下想達到堯、舜那樣的治國境界,而王安石卻采用管仲、商鞅的權謀詭計來取悅陛下,與陳升之合謀,侵奪三司的職權,將之作為自己的功績,開設機構設置官員,派遣八人分赴各地,震驚了眾人,動搖了人心?!碑敃r王安石決心進行變革,而皇上的信任更加專一,同僚中沒有一個人敢與他抗衡。王安石排除異己,在幾個月之內,臺諫部門的官員都被替換一空。景溫一向與王安石交好。之前王安石單獨面圣時曾說:“陛下知道現(xiàn)在為什么紛擾不斷嗎?”皇上說:“這是因為朕選用的臺諫官員不合適。”王安石說:“陛下對待群臣缺乏方法策略,錯過了處理事情的最佳時機,另外設置臺諫官員,恐怕也只能像今天這樣安排,仍然不能避免紛擾。”從此,皇上專門倚重景溫。 (節(jié)選自《續(xù)資治通鑒·宋紀》)材料二:王安石入皇宮回答皇帝提出的問題時,首先以宏大的言辭震撼了宋神宗。他說道:“陛下,如果您真能成為像堯、舜那樣的圣君,必然會吸引到皋陶、夔、后稷、契這樣的賢臣輔佐,至于魏征、諸葛亮這樣的人物,又怎么值得提及呢?”假使堯、舜生活在漢、唐之后,聽到有人稱贊諸葛亮治理蜀國的政績、唐太宗開啟貞觀盛世的政績,他們也定會禮遇并傾聽這些事跡,讓其充分陳述,而不會輕視其為不值一提并迅速否定。那些心懷寬廣、足以包容天下的人,不會在意天下的細小差異;那些深藏不露、明察秋毫地觀察天下的人,不會覺得天下有何疏漏。正如人們先是緩步行走,接著加快步伐小跑,再加速到疾走,最后言論不脛而走;從行走、小跑到疾走,這些還比較接近,但說到飛翔,顯然就不是僅憑愿望就能達成的了。因此,學者談論學術,治國者討論治理,都將堯、舜作為安定人心的理想標志來尊崇,我觀察這其中的情感,其實和僧侶道士輩推崇其祖先以樹立宗派風氣沒有什么不同。 (節(jié)選自王夫之《宋論》卷六)(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下面小題。錢塘觀潮劉黻此是東南形勝地,子胥祠下步周遭。不知幾點英雄淚,翻作千年憤怒濤。雷鼓遠驚江怪蟄,雪車橫駕海門高。吳兒視命輕猶葉,爭舞潮頭意氣豪。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詩人與柳永《望海潮》中的看法一致,都認為錢塘是東南山川壯美之地。B.詩人觀潮興致與古人相通,以子胥的視角觀察感受雄偉壯觀的錢塘江潮。C.詩歌從視覺和聽覺的角度來描寫潮水,層層渲染出錢塘潮水磅礴的氣勢。D.詩歌尾聯(lián)寫吳兒弄潮,從動作、神態(tài)著筆,描繪出一幅競爭激烈的畫面。16.詩中以虛實結合的方式,生動地描寫了潮水,請結合相關內容簡要賞析?!敬鸢浮?5.B16.①詩歌頷聯(lián)“不知幾點英雄淚,翻作千年憤怒濤”一句,以虛實結合的手法生動地描寫了潮水。②其中“幾點英雄淚”是虛寫,“千年憤怒濤”是實寫,③兩相結合,賦予磅礴潮水以歷史的滄桑感與悲壯感?!窘馕觥俊菊w分析】這首詩通過描寫錢塘江潮壯觀景象,表達了詩人對歷史英雄的緬懷和對自然力量的敬畏。詩人以子胥的視角,結合視覺和聽覺的描寫,展現(xiàn)了潮水的磅礴氣勢,并通過吳兒弄潮的場景,表現(xiàn)了當?shù)厝说挠赂液秃狼?。全詩虛實結合,情景交融,意境深遠?!?5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詩歌內容的能力。B.“以子胥的視角觀察感受雄偉壯觀的錢塘江潮”錯誤,詩中“子胥祠下步周遭”一句,只是說詩人在伍子胥祠下漫步,觀察錢塘江潮,并未表明詩人是以子胥的視角來觀察潮水的。這是詩人自身的視角,而非子胥的視角。故選B?!?6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賞析詩歌藝術手法的能力。本詩中,首聯(lián)、頸聯(lián)、尾聯(lián)基本上都是實寫,而頷聯(lián)則運用虛實結合的手法,展開了充分的想象:洶涌的錢塘江怒濤,是不是幾千年前英雄的眼淚所化?這其中,“幾點英雄淚”是虛寫,象征著古代英雄人物(如伍子胥)的悲憤與遺憾;“千年憤怒濤”則是實寫,指詩人能親眼看見的錢塘江潮洶涌澎湃、勢不可擋的景象。詩人將虛寫的英雄之淚與實寫的憤怒之濤相結合,既強有力地展現(xiàn)了潮水的磅礴氣勢、綿延不絕,也表現(xiàn)了歷史的滄桑與英雄的悲壯,使得潮水不僅僅是客觀的物象,更是有生命有意義的形體,從而使得整首詩意境深遠,情感豐富。(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佛興中學采取嚴格的防控措施,有效阻斷了流感病毒傳播鏈條,實現(xiàn)了“零感染”,真正做到《老子四章》中所說的“__________,_________”。(2)美術館舉辦了一場有關秋天的畫展,其中一幅畫按照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___”的句意繪出落葉紛紛、江水滔滔的畫面,吸引不少游客駐足欣賞。(3)小雅第一次坐輪船出海,面對一望無際、波瀾壯闊的大海,她情不自禁地吟誦起帶“滄?!钡脑娢拿洹癬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亂(2)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3)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三、語言文字運用(本題共5小題,18分)閱讀文段,完成下面小題。不需要特定的場所,不需要額外的裝備,不占用空閑的時間,只要有個窗,就能實現(xiàn)“人在工位坐,心在天上飄”。這個身心放松術就是抬頭看天。許多研究已經證實,與自然環(huán)境接觸和觀賞開闊的視野對心理健康有著顯著的正向影響。雖然我們抬頭仰望同一片天空,但每個人看到的是一個屬于自己的獨特世界,因為每個人的內心體驗和感悟都是A的。即使是同一個人,在不同的時刻和心境下,(甲)。天空之所以能產生如此豐富的體驗,是因為它本身是一個結合動態(tài)云彩和靜態(tài)藍天、體現(xiàn)大宇宙與小個體對比、展示變化無常與恒定不變循環(huán)的充滿矛盾與和諧的統(tǒng)一體。這種復雜而多元的特性使得天空能夠完美地包容和契合我們每個人在不同時刻的心情和感受。無論何時何地,無論天空是晴朗還是陰霾,(乙),給予我們深深的慰藉和寧靜。這種接納讓我們能夠在喧囂的世界中找到片刻的安寧,也讓我們在內心深處找到共鳴和力量。①天空的浩大、廣闊還能觸發(fā)我們內心的敬畏之情,②讓我們產生自我超越的一種積極力量,③讓我們以更加喜悅的心情去欣賞或珍惜周圍的每一刻,④激發(fā)我們追求更高境界的內在動力。因此,當你B時,不妨停下腳步,抬頭,看看頭頂?shù)倪@片天空,說不定它還能激發(fā)出你內心深處的創(chuàng)意和靈感,為我們帶來C的收獲。18.請在文中畫橫線處填入恰當?shù)某烧Z。19.請在文中括號內補寫恰當?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處不超過15個字。20.文中畫線處是個長句,請改成幾個較短的語句??梢愿淖冋Z序、少量增刪詞語,但不得改變原意。21.文中第二段標序號的部分有兩處表述不當,請指出其序號并做修改,使語言準確流暢,邏輯嚴密,不得改變原意。22.文中畫波浪線的“我們”,有人說換成“你”更合理。你的看法是什么?請簡要說明理由?!敬鸢浮?8.A.獨一無二B.行色匆匆C.意想不到19.甲:對天空的感知也會有所不同乙:它都無條件地接納我們20.因為它本身是一個充滿矛盾與和諧的統(tǒng)一體。它結合了動態(tài)的云彩和靜態(tài)的藍天,體現(xiàn)了大宇宙與小個體的對比,同時展示了變化無常與恒定不變的循環(huán)。21.②處,“一種”放在“自我超越”前面。③處,“或”改為“和”。22.示例一:不需要更換。使用“我們”能夠增強讀者的代入感和共鳴感,體現(xiàn)出一種集體的情感體驗和共鳴。而使用“你”則顯得過于直接和個人化,可能會削弱文章的感染力和親和力。使用“我們”更能體現(xiàn)出一種普遍性和共通性,符合文章的整體語境和情感基調。示例二:更換更合理。段落中,由于重點在于個人如何從天空中獲得啟示和力量,使用“你”能夠更緊密地連接讀者的個人體驗,因此在這種情境下,“你”的使用可能更為合理?!窘馕觥俊?8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正確使用成語的能力。A處,強調每個人的內心體驗和感悟是獨特的,和其他人不同的??梢杂谩蔼氁粺o二”。獨一無二:只此一個,別無其他。比喻最突出或極少見,沒有可比或相同的。B處,根據后文“不妨停下腳步”可知,填入的成語應該描述在快節(jié)奏、忙碌的生活或工作中,人們往往匆匆忙忙的狀態(tài)。可以用“行色匆匆”。行色匆匆:行走或出發(fā)前后的神態(tài)舉止急急忙忙的樣子。C處,修飾“收獲”,根據“說不定”可知,天空給我們帶來的收獲是意料之外的??梢杂谩耙庀氩坏健?。意想不到:形容發(fā)生的事情不在自己想象的范圍內,在意料之外?!?9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語言表達之情境補寫的能力。甲處是說面對天空,同一個人在不同的時刻和心境下,也會有不同的感悟,可填“對天空的感知也會有所不同”。乙處是說無論天空是怎么樣的,但總是一直包容著每個人,根據后文“這種接納讓我們能夠在喧囂的世界中找到片刻的安寧”可填“它都無條件地接納我們”?!?0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變換句式的能力。長句變短句的方法是首先找到主干,即提取主語、謂語、賓語等中心詞作為主干句,然后把余下的定語、狀語等修飾成分單獨拿出來作為句子存在即可。本題中主干句為“因為它本身是一個充滿矛盾與和諧的統(tǒng)一體”。定語為“結合動態(tài)云彩和靜態(tài)藍天”、“體現(xiàn)大宇宙與小個體對比”、“展示變化無常與恒定不變循環(huán)”,分別以句子的形式表達為:結合了動態(tài)的云彩和靜態(tài)的藍天、體現(xiàn)了大宇宙與小個體的對比、展示了變化無常與恒定不變的循環(huán)。綜合以上信息表述為:因為它本身是一個充滿矛盾與和諧的統(tǒng)一體。它結合了動態(tài)的云彩和靜態(tài)的藍天,體現(xiàn)了大宇宙與小個體的對比,同時展示了變化無常與恒定不變的循環(huán)?!?1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②處語序不當?!耙环N”放在“自我超越”前面。③處連詞使用錯誤。“或”通常用于表示?選擇關系,“和”?則主要用于表示?并列關系,文中“欣賞”“珍惜”兩個詞表并列?!?2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語言表達準確的能力。本題先明確看法,再說明理由。不需要更換:文中使用“我們”更能引起讀者的共鳴和認同感,強調了抬頭看天空這一行為對所有人的普遍意義和共同體驗。如果換成“你”,會顯得過于個人化,削弱了文章的普遍性和共鳴感。使用“我們”能夠更好地傳達出一種集體的、普遍的心理體驗和情感共鳴。需要更換:“你”直接指向讀者,創(chuàng)造出一種更加親密的對話氛圍,仿佛作者正在與讀者進行一對一的交流。這種表達方式能夠更有效地引起讀者的共鳴,使讀者感覺自己被直接邀請參與其中,體驗天空帶來的寧靜和靈感。四、寫作(60分)2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立身處世注重“我能做”,人們往往又傾向于選擇“我要做”。對此你有怎樣的思考?請寫一篇文章談談你的認識。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敬鸢浮柯浴窘馕觥窟@是一則引語式材料作文題。材料指出了人們立身處世的兩種傾向“我能做”和“我要做”,啟發(fā)考生的思考和聯(lián)想。材料中這兩種傾向,實際上代表了兩種不同的生活態(tài)度和價值觀?!拔乙觥保哼@種傾向強調的是個人的意愿,它體現(xiàn)的是人的自由意志和選擇權。在生活中,“我要做”代表了一種積極、主動的生活態(tài)度,人們根據自己的興趣和愿望去選擇和行動?!拔夷茏觥边@種傾向強調的是個人的能力和可能性,它體現(xiàn)的是人的自我認知和實踐能力。在生活中,“我能做”代表了一種實干、進取的生活態(tài)度,人們根據自己的能力和條件去爭取和實現(xiàn)。這兩者各有側重,代表著人們立身處世的不同層次和角度,它們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一個成熟的人應能夠在追求自我實現(xiàn)的同時,清楚認知到自身的能力水平,在個人意愿和能力之間找到平衡點。若寫記敘文,寫人敘事中,可以運用對比襯托、細節(jié)描寫、心理刻畫等多種手法,來凸顯人物在現(xiàn)實生活中是如何做到“我要做”“我能做”兩者的完美融合,并通過人物之口點明兩者的辯證關系。若寫議論文,考生立意時可以選擇其中的一個或兩個,闡述其內涵和意義,運用層進式結構,逐層深入闡述兩者在我們立身處事中的重要性。立意:1.千金難買“我要做”。2.我“能”故我成功。3.立身行事要注重“我能做”。4.“我能做”,更“要做”。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qū)2025屆高三上學期摸底測試語文試題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一)現(xiàn)代文閱讀Ⅰ(本題共5小題,1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自然,做起小說來,總不免自己有些主見的。例如,說到“為何”做小說罷,我仍抱著十多年前的“啟蒙主義”,以為必需是“為人生”,而且要改良這人生。我深惡先前的稱小說為“閑書”①,而且將“為藝術的藝術”,看做不過是“消閑”的新式的別號。所以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態(tài)社會的不幸的人們中,意思是在揭出病苦,引發(fā)療救的注意。所以我力避行文的嘮叨,只要感覺夠將意思傳給他人了,就寧可什么陪襯拖帶也沒有。中國舊戲上,沒有背景,新年賣給孩子看的花紙上,只有主要的幾個人,我堅信對于我的目的,這方式是適宜的,所以我不去描述風月,對話也決不說到一大篇。我做完以后,總要看兩遍,自己感覺拗口的,就增刪幾個字,必然要它讀得順口;沒有相宜的白話,寧可引古語,希望總有人會懂。只有自己知道或連自己也不懂的生造出來的字句,是不大用的。這一節(jié),許多批評家當中,只有一個人看出來了,但他稱我為Stylist(文體家)。所寫的事跡,大略有一點見過或聽到過的緣由,但決不全用這事實,只是采取一端,加以改造,或生發(fā)開去,到足以幾乎完全發(fā)表我的意思為止。人物的模特兒也一樣,沒有專用過一個人,往往嘴在浙江,臉在北京,衣服在山西,是一個拼湊起來的腳色。有人說,我的那一篇是罵誰,某一篇又是罵誰,那是完全亂說的?!紓渥ⅰ舰佟稘h書·藝文志》溯小說之起源,謂其出于稗官,街談巷議道聽途說之所造。(摘自魯迅《我怎么做起小說來》)材料二:魯迅小說的現(xiàn)實主義的核心是“寫真實”,他非常重視社會生活,要求藝術創(chuàng)作真實地描寫生活,反映生活中復雜的關系。他的這種主張起初是在評價古典說部的時候表達出來的。魯迅贊揚中國古典小說中的現(xiàn)實主義。他說《儒林外史》的刻畫人物,“現(xiàn)身紙上,聲態(tài)并作,使彼世相,如在目前”;《紅樓夢》的描寫生活,“敘述皆存本真,聞見悉所親歷,正因寫實,轉成新鮮”。從筆底經歷到紙上聲態(tài),在魯迅看來,它們之所以動人,全在一個“真”字;而他說的“正因寫實,轉成新鮮”,實在是直搏內核的至理名言——從平凡的現(xiàn)象(寫實)中揭示不平凡的真理(新鮮),也是他自己的現(xiàn)實主義的最簡括、最深刻的科學的說明。一九三五年,魯迅在一篇評論果戈理的文章中,引了普希金說的“含淚的微笑”這句話,同時指出果戈理的“獨特之處,尤其是在用平常事,平常話,深刻的顯出當時地主的無聊生活”。這同他贊揚《儒林外史》和《紅樓夢》的語言幾乎是一致的。魯迅稱《儒林外史》的諷刺藝術“感而能諧,婉而多諷”,“感而能諧”是“含淚的微笑”的同義語;稱《紅樓夢》的寫實本領為“如實描寫,并無諱飾”,“如實描寫”也同“用平常事,平常話”顯出地主的無聊生活十分相似。魯迅在翻譯介紹、整理編寫的過程中,潛心巨著,多所發(fā)明,從中外著名作品中開掘出了許多可以互相參照、互相補充的藝術的手段與法則。這些事實加深了魯迅對現(xiàn)實主義的認識。他將古代的和外國的經驗移植到現(xiàn)代創(chuàng)作上,向藝術家提出:“因為真實,所以也有力?!碑攺?zhí)煲淼男≌f《蜜蜂》引起蜜蜂是否會于蟲媒花有害的討論,他認為這是可能的,主動寫了《“蜜蜂”與“蜜”》,介紹蜜蜂爭蜜的情形;當楊昌溪抄襲《毀滅》,將萊奮生佩掛的“日本指揮刀”改為“日本式指揮刀”,他認為這是錯誤的,又主動寫了《刀“式”辯》,說明游擊隊的生活。他自己為了小說《阿Q正傳》里阿Q唱紹劇《龍虎斗》中“我手執(zhí)鋼鞭將你打!”、散文《女吊》里女吊出場時唱“奴奴本是楊家女,……”兩段,怕兒時記憶不真,都曾向人詢問,調查對證。細節(jié)描寫是構成現(xiàn)實主義創(chuàng)作的條件,而根本的關鍵在真實。魯迅還多次告訴我們什么是真實。有一個要點他曾反復說明:真實不一定是事實。雖然從一般意義上說,事實也是真實的,但沒有經過剪裁和集中,沒有經過綜合和概括,沒有經過典型化的藝術的過程,嚴格地說,這樣的作品不能算是藝術品。藝術上的真實,魯迅說,“不必是曾有的實事,但必須是會有的實情”,魯迅自述其創(chuàng)作經驗有四句話,叫做:“靜觀默察,爛熟于心”,“凝神結想,一揮而就”。他不用一個單獨的模特兒,便于將真實和事實區(qū)分開來,這對小說的現(xiàn)實主義的典型化手法,大有好處。一九三三年十二月,《申報》副刊《自由談》發(fā)生文學與社會生活問題的爭論,魯迅在一封給人的信里說:“藝術的真實非即歷史上的真實,我們是聽到過的,因為后者須有其事,而創(chuàng)作則可以綴合,抒寫,只要逼真,不必實有其事也?!钡址崔D來強調,凡所綴合、抒寫的“何一非社會上的存在”!他自始至終重視社會生活:不必是事實,一定要真實。就在這封信里,對社會生活與文藝創(chuàng)作的關系,魯迅還發(fā)表了一段十分精辟的言論,他就兩者的作用與反作用,打了個比喻說:“這正如芝麻油原從芝麻打出,取以浸芝麻,就使它更油一樣。”從這句話里,也透露了魯迅對現(xiàn)實主義創(chuàng)作原則的極為重要的見解,值得深入的探究與鉆研。(摘自唐弢《論魯迅小說的現(xiàn)實主義》)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魯迅堅決反對小說“為藝術而藝術”的觀點,認為小說應為改良人生發(fā)揮作用,應具有現(xiàn)實意義。B.魯迅小說中的人物都是從各處拼湊而成的,講述的故事也是自己的創(chuàng)造,在現(xiàn)實生活中并不存在。C.魯迅專門對小說中的“紹劇唱詞”進行調查,確保細節(jié)真實,他認為真實至關重要,真實才有力量。D.關于社會生活與文藝創(chuàng)作的關系,魯迅形象生動地將社會生活比作芝麻,將文藝創(chuàng)作比作芝麻油。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A.魯迅非常重視語言的錘煉,盡量讓文章讀得順口,其目的在于借助小說以喚醒更多的民眾。B.魯迅對現(xiàn)實主義的認識受到中國古典小說及外國作品的影響,經歷了一個逐步深化的過程。C.果戈里和曹雪芹的作品中都真實地描述了現(xiàn)實生活,可見改良人生是他們共同的創(chuàng)作目標。D.理解魯迅小說的現(xiàn)實主義,先要準確理解“真實”的含義,因為這是現(xiàn)實主義創(chuàng)作的關鍵。3.下列選項屬于材料二中“藝術的真實”的一項是()A.《背影》中“我”父親穿越鐵軌、爬上月臺買橘子等一系列感人行為。B.《荷花淀》里發(fā)生在荷花叢中的伏擊戰(zhàn)洋溢著詩情畫意般的革命激情。C.《宇宙的邊疆》列舉真實可靠的研究來數(shù)據激發(fā)讀者探索宇宙的興趣。D.《哦,香雪》里提及的泡沫塑料鉛筆盒帶磁鐵且能“啪嗒啪嗒”合上。4.魯迅在談小說創(chuàng)作時提到了“中國舊戲”“新年賣給孩子看的花紙”,請簡要分析其論證效果。5.強調“學習就必須求真學問”。請根據材料談談魯迅的創(chuàng)作經驗對我們做學問有什么啟示。【答案】1.B2.C3.B4.魯迅將沒有背景的中國舊戲、寥寥數(shù)人的新年花紙與小說進行類比論證,論證小說創(chuàng)作同樣無需陪襯,更能突出重點,從而達到寫作目的,強調共性,提高可信度,邏輯縝密,深入淺出,更容易被讀者理解接受。5.①做學問要立足社會現(xiàn)實,以達到關注社會、改良人生的目的。②做學問要善于批判性地借鑒他人經驗。③做學問要,絲不茍、求真務實,有疑問要調查求證?!窘馕觥俊菊w分析】兩則材料共同探討了魯迅小說創(chuàng)作的現(xiàn)實主義特點。材料一是魯迅自述其創(chuàng)作理念,強調小說應“為人生”服務,揭示社會病態(tài),追求真實感。材料二則從學術角度分析魯迅的現(xiàn)實主義,指出他受中國古典小說和外國作品影響,重視細節(jié)描寫和真實的藝術表現(xiàn)。兩則材料相輔相成,展示了魯迅在創(chuàng)作中對現(xiàn)實主義的深刻理解和實踐,強調真實不僅是事實,更是藝術的真實?!?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B.“現(xiàn)實生活中并不存在”錯。魯迅認為小說應該反映現(xiàn)實生活,雖然材料一中“所寫的事跡,大略有一點見過或聽到過的緣由,但決不全用這事實,只是采取一端,加以改造,或生發(fā)開去,到足以幾乎完全發(fā)表我的意思為止”,但是在材料二中,唐弢引用了魯迅的觀點,凡所綴合、抒寫的“何一非社會上的存在”。故選B?!?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材料相關內容的推理和判斷的能力。C.“改良人生是他們共同的創(chuàng)作目標”錯?!案牧歼@人生”是魯迅從事小說創(chuàng)作的目標,曹雪芹和果戈里的創(chuàng)作目標于文無據。故選C?!?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文中信息進行分析、運用的能力。根據材料二,“藝術的真實”不等同于生活的事實,它經歷了典型化的藝術的過程,對現(xiàn)實生活進行提煉、綴合、抒寫。A.朱自清的《背影》是篇散文,文章回憶了父親到車站為我送行的場景,雖運用了藝術手法進行描寫,但穿鐵軌、爬月臺與買橘子等事件是現(xiàn)實生活中真實發(fā)生的,不符合“藝術的真實”。C.《宇宙的邊疆》是一篇科普文,內容的真實性與“藝術的真實”不能等同。D.《哦,香雪》提到了80年代流行的帶磁鐵自動文具盒。對文具盒本身的描寫屬于細節(jié)的真實,也是事實。故選B?!?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論證手法和論證效果的能力。類比證論是一種通過已知事物(或事例)與跟它有某些相同特點的事物(或事例)進行比較類推從而證明論點的論證方法。材料一中魯迅將中國舊戲、寥寥數(shù)人的新年花紙與小說放在一起進行類推?!跋嗤攸c”是這種論證方法能夠成立的前提,沒有它,就無法進行類推梳理第一段可以發(fā)現(xiàn)魯迅想要表達的觀點是他做小說“力避行文的嘮叨”“寧可什么陪襯拖帶也沒有”“不去描述風月”。這種簡潔的藝術風格恰好與中國舊戲、新年花紙兩種舊傳統(tǒng)藝術樣式的藝術特點相同??忌鞔饡r必須先明確指出類比論證涉及到的事物與相同點。在此基礎上再分析論證效果。類比論證的效果分析一般從讀者角度出發(fā)。因為類比論證的本質是用眾人熟悉的事物來講解深奧的道理。所以類比論證強調共性,提高了可信度,也因此顯得邏輯縝密,深入淺出,更容易被讀者理解接受?!?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問題,提出自己的見解的能力。作答時,要圍繞題干中魯迅的創(chuàng)作經驗進行信息篩選。材料一中魯迅的小說創(chuàng)作經驗和材料二中他對現(xiàn)實主文小說理論層面的闡釋都屬于答題范圍,同時還需要留意“做學問”方面的啟示。材料一中,魯迅反對過去將小說視作“閑書”的觀點,強調應借助小說反映社會現(xiàn)實問題,以達到改良人生的目的。與材料二中也明確提出“重視社會生活,要求藝術創(chuàng)作真實地描寫生活,反映生活中復雜的關系”。由此可以得出:做學問要立足社會現(xiàn)實,以達到關注社會、改良人生的目的;材料一中魯迅提及中國舊戲與新年花紙給他帶來小說創(chuàng)作上的啟示。材料二中他將古代和外國的創(chuàng)作經驗移植到現(xiàn)代創(chuàng)作中,同時在研究中國古典文學以及翻譯西方文學的過程中開掘出了許多可以互相參照、互相補充的藝術的手段與法則,加深了他自己對現(xiàn)實主義的認識。由此得出:做學問要善于批判性地借鑒他入經驗。材料一中提及小說創(chuàng)作中當白話難以準確表達意思時,魯迅并不生造字句,而是寧可引用古語。當出現(xiàn)連自己也不懂的生造出來的字句,他就舍棄不用。材料二中他專門對小說中的紹劇唱詞進行調查,確保細節(jié)真實。由此得出:做學問要一絲不茍、求真務實有疑問要調查求證。(二)現(xiàn)代文閱讀II(本題共4小題,16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剜l(xiāng)記江子五十多年前,我的伯父曾水保高中畢業(yè),考入了一所地區(qū)主辦的四年制中專學校。在四年的時間里,伯父擔任了學生會文體部部長之職,并且品學兼優(yōu)。對這樣優(yōu)秀的學生,人人都認為會有一個好前途在等著他。那時正當少年的共和國百廢待興,伯父這樣優(yōu)秀的年輕人,正是國家基層最需要的人才。可是伯父做了一個讓無數(shù)人無比遺憾的選擇,回家當了農民。究其原因,乃是伯父有一個極其迂腐、固執(zhí)的父親。是他在伯父念書的四年時光里,不斷地催促著他回鄉(xiāng)。隨著伯父臨近畢業(yè),這種催促更是一日緊過一日。那條聯(lián)系著故鄉(xiāng)與遠方的無名公路應該依然記得他回村的景象:他挑著書箱,踉踉蹌蹌地在路上走著。由于走了幾十里遠的路,他全身都浸在了汗水里,濕漉漉的頭發(fā)緊貼著前額。他的步履是這個年齡所不該有的沉重,好像此行的目的地不是他的家鄉(xiāng),而是一個舉目無親、前途未卜的異鄉(xiāng)。伯父一回到村里,就加入到村里的集體勞動。這個學習優(yōu)秀的中專生,也是一個干農活的好手,抄犁打耙樣樣都拿得起放得下。他像個真正的農民那樣,在田地里肩挑手提,揮汗如雨。并沒有花費多少時間,伯父看起來就跟真正的農民沒什么兩樣了:他原本白皙的膚色變成了跟鄉(xiāng)親們一樣的醬紫色,原本潔凈的衣服沾滿了泥點與灰塵。他的手上布滿繭子。他的褲腳從早到晚都胡亂挽起,腿上總有泥巴。如此形象的伯父,哪里還有一丁點兒讀書人的樣子?可只有伯父知道,他沒有一分鐘忘記自己是一名讀書人。他依然對遠方懷著最初的信念。他從未停止讀書。每到夜晚,不管自己多困、明天的活兒多重,他都會打開書本閱讀。那是他從學校帶回來的教材,以及已經在城里上班的同學給他捎來的新書。他在一盞臟兮兮的煤油燈下閱讀。夜色無邊,伯父在燈光下閱讀的樣子,如同茫茫大海中拒絕沉淪的島嶼。村莊的灌溉平常依靠的是全村勒緊褲帶置辦的一套電力設備,這設備就安裝在離村莊幾百米遠的贛江邊一個叫排灌站的小屋里,由專人掌管。設備運轉了好幾年,從來也沒有出過故障??蛇@年夏天,設備的發(fā)動機停止了轉動,直接探進贛江的長長的鐵管黑如深淵,抽不出哪怕一滴水。天氣炎熱,烈日當空,萬里無云,蟬叫得人心煩意亂,整個天地間干得仿佛擦根火柴就可以點著。想靠老天下一場暴雨來解渴毫無可能,想靠村里水量不多的幾口井也不可能。農業(yè)講究時令,如果不能在立秋之前把田地抄耙開來,把秧苗栽下去,晚稻就會大面積減產,全村人的口糧就會成為問題。立秋一天天逼近。村支書孔明清急得滿嘴泡,可村里半桶子水的電工滿手污黑卻毫無辦法,他的嘴里嘟嘟囔囔,不過是為了掩飾內心的無措和焦慮。有人向孔明清推薦了伯父。伯父穿過孔明清狐疑的目光來到了機器面前。他用耳朵聽了聽里面的動靜,然后將一把起子十分果斷地伸向了機器的某個部位。只幾分鐘,機器就迅速恢復了正常,原本黑洞洞的排灌管口在人們的歡呼聲中嘩嘩嘩地往外冒著水花。設備的成功修理讓伯父在村里名聲大振??蛇@對伯父來說不過是小菜一碟,他在學校學的就是農機專業(yè)。事后,村支書孔明清毫不猶豫地把村里最重要的財產——贛江邊排灌站的鑰匙交給了伯父,同時交給他的,還有村莊整個電力系統(tǒng)的維護權責。從此伯父經常一個人待在贛江邊的排灌站小屋里。他甚至在小屋里放置了一張小床,夜里也常在那里睡覺。他的理由是,排灌站的設備需要看管,村里把這么大的事兒交給他,責任如山,他得時不時地守在那里。而真相不過是伯父想給自己一個獨處的空間。他要讀書、思考。他要獨自理一理自己凌亂的心。他要好好想一想,幾年的鄉(xiāng)村生活是不是已經把他的心磨起了繭?他要問問自己,他離開村莊到遠方去的信念,是不是依然強烈。伯父經常在月光下走出排灌站,看著不遠處那條進出村莊的唯一的路。它如此簡陋,坑坑洼洼。它兩旁的草叢污穢而蓬勃。可是在伯父眼里,它是可以將他射向遠方的一支響箭,是可以渡他到理想彼岸的一根葦草。它的不遠處就是繁華的小鎮(zhèn)西沙埠,也是千里贛江的一個古老碼頭。那里岔道眾多,可以通往縣城、市府、省城,乃至無數(shù)有名和無名的遠方。伯父會在月光下望著這條仿佛可以通向云端和天際的路,歷數(shù)這些年來從這條路上走出村莊的人們:他的堂叔曾文治去了武漢;住在村中心禮堂邊的地理先生孔冠德老人的兒子孔三豆,因為考學去了衡陽的一家大型國有企業(yè);住村北邊的劉令香因為當兵提了干,復員在縣公安局當了公安;他的另一個堂叔曾學易,當兵去了鄱陽,后來做了一名獄警;與他家毗鄰的曾昭明,也是通過當兵去了新疆,成為村里走得最遠的人;村中心井邊的劉學稷,因讀書成了整個吉安地區(qū)知名的教書先生,成為學問深厚、人人敬重的儒者……皓月當空,不遠處的下隴洲村陰影重重。伯父背后的贛江在月光下如水銀瀉地,美麗得驚人??刹笌缀鯖]有看一眼的心思。他只是反復盯著那條路。他要時時守著這條未來可以渡他遠行的路。他擔心自己一轉身,它就消失不見,從此自己的未來無可憑依。簡陋的排灌站懸浮在贛江邊,仿佛一座因害怕失足落水而緊緊扒住堤岸的小小孤島。(有刪改)6.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正確的一項是()A.文章以“我”為敘述視角,講述了伯父高中畢業(yè)后回鄉(xiāng)的一段人生經歷,筆調客觀冷靜,沒有摻雜個人情感。B.村里排灌站機器出現(xiàn)問題時,伯父依靠他的專業(yè)技能贏得了全村人的信賴,說明他已經主動融入農村生活。C.作者寫進出村莊的那條路時突出它的丑,寫贛江時突出它的美,其目的都是為了渲染氛圍,烘托伯父的心情。D.作者詳細地列舉了那些已走出村莊的人們,他們作為社會環(huán)境的組成部分,對伯父的成長產生了深遠的影響。7.關于文中“伯父”形象,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A.伯父作為一個品學兼優(yōu)前途光明的學生,卻在父親的逼迫下極不情愿地回到農村,可見伯父的性格中有著老實或者懦弱的一面。B.伯父生性豁達,能夠積極順應現(xiàn)實,讀書時刻苦讀書,認認真真做名好學生,回家務農后不怕勞累,全心全意做個真正的農民。C.電力設備發(fā)生故障時,村支書的焦慮、電工的狼狽與伯父的從容淡定形成鮮明的對比,動作干脆利落,突顯了伯父技術的高超。D.文中多次對伯父的心理進行剖析,直觀展現(xiàn)其豐富的內心世界的同時,也便于讀者更加全面了解“伯父”這一人物的形象特點。8.文章結尾畫橫線的比喻句意蘊豐富,請結合文本內容簡要分析。9.你認為伯父后來是選擇留在村里還是離開了故鄉(xiāng)?請結合文本闡述你的觀點和理由?!敬鸢浮?.D7.B8.①從環(huán)境角度看,排灌站象征著伯父在鄉(xiāng)村的處境孤獨。②從伯父的心理狀態(tài)看,表現(xiàn)出伯父內心的不安和對未來的不確定。③從主題表達看,深化了文章的主題,即個人在現(xiàn)實與理想之間的掙扎和堅守。9.伯父后來會離開故鄉(xiāng)。理由:①伯父一直懷有對遠方的信念。②伯父對進出村莊的路充滿期待。③伯父在排灌站獨處是為了堅守信念。④伯父所處的時代背景也為他的離開提供了可能。【解析】【整體分析】這篇文章通過敘述伯父曾水保的回鄉(xiāng)經歷,展現(xiàn)了一個在理想與現(xiàn)實之間掙扎的知識分子形象。伯父在父親的逼迫下回到農村,盡管他在農活中表現(xiàn)出色,但內心始終未放棄對知識和遠方的追求。文章通過細膩的描寫和對比,刻畫了伯父的堅韌與執(zhí)著,反映了那個時代知識分子的困境與無奈。結尾處對排灌站的比喻,象征了伯父在現(xiàn)實與理想之間的孤獨與堅持,富有深意。【6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的能力。A.“筆調客觀冷靜,沒有摻雜個人情感”錯誤。文章中雖然以“我”為敘述視角,但在敘述過程中能感受到作者對伯父的情感,并非沒有摻雜個人情感。B.“說明他已經主動融入農村生活”錯誤。伯父修理機器后在排灌站獨處,是為了讀書、思考,堅守自己離開村莊到遠方去的信念,并非主動融入農村生活。C.“目的都是為了渲染氛圍,烘托伯父的心情”不準確。寫路的簡陋突出伯父對遠方的向往,寫贛江的美襯托伯父對路的專注,并非單純?yōu)榱虽秩痉諊?、烘托心情。故選D?!?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鑒賞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B.“伯父生性豁達,能夠積極順應現(xiàn)實”錯誤。伯父并未積極順應現(xiàn)實,他雖然干農活像個真正的農民,但從未停止讀書,內心一直堅守離開村莊到遠方去的信念,并非順應現(xiàn)實。故選B。【8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體會重要語句的豐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語言表達藝術的能力?!案≡谮M江邊”,從環(huán)境角度看,排灌站位于贛江邊,位置孤立,象征著伯父在鄉(xiāng)村的處境孤獨。伯父回到農村后,雖干著農活,但內心一直向往遠方,與周圍的環(huán)境格格不入,就像排灌站孤立在江邊一樣。從伯父的心理狀態(tài)看,“害怕失足落水而緊緊扒住堤岸”表現(xiàn)出伯父內心的不安和對未來的不確定。他一方面堅守著離開村莊的信念,另一方面又被現(xiàn)實所困,只能在排灌站這個小小的空間里尋找獨處的機會,思考自己的未來。“仿佛一座因害怕失足落水而緊緊扒住堤岸的小小孤島”,從主題表達看,這個比喻句深化了文章的主題,即個人在現(xiàn)實與理想之間的掙扎和堅守。伯父代表著那些有理想有追求的人,他們在困境中努力尋找出路,如同小小的孤島在江邊堅守著自己的位置?!?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對作品進行個性化閱讀和有創(chuàng)意的解讀的能力。首先表明:伯父后來會離開故鄉(xiāng)。理由:伯父一直懷有對遠方的信念,文章中多次提到伯父從未停止讀書(“每到夜晚,不管自己多困、明天的活兒多重,他都會打開書本閱讀”“他要讀書、思考”),他在夜晚堅持在煤油燈下閱讀,說明他心中始終向往著遠方,沒有放棄自己的理想?!安笗谠鹿庀峦@條仿佛可以通向云端和天際的路”,他經常在月光下看著那條可以通向遠方的路,歷數(shù)從這條路上走出村莊的人們,這表明他渴望像他們一樣離開村莊,去追尋自己的夢想?!八氉岳硪焕碜约毫鑱y心。他要好好想一想,幾年的鄉(xiāng)村生活是不是已經把他的心磨起了繭?他要問問自己,他離開村莊到遠方去的信念,是不是依然強烈”,伯父在排灌站獨處是為了堅守信念。他把排灌站當作獨處的空間,讀書、思考,理一理自己凌亂的心,問問自己離開村莊的信念是否依然強烈。這說明他一直在為離開村莊做準備?!澳菚r正當少年的共和國百廢待興,伯父這樣優(yōu)秀的年輕人,正是國家基層最需要的人才”,伯父所處的時代背景也為他的離開提供了可能。五十多年前,共和國百廢待興,需要像伯父這樣的人才,而伯父本身品學兼優(yōu),有專業(yè)技能,一旦有機會,他很可能會離開村莊去實現(xiàn)自己的價值。二、古代詩文閱讀(37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2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是日,帝留安石坐,因言:“唐太宗必得魏征,劉備必得諸葛亮,然后可以有為?!卑彩唬骸氨菹抡\能為堯、舜,則必有皋、夔、稷、契;誠能為高宗,則必有傅說。彼二子者,何足道哉!以天下之大,?;紵o人可以助治者,以陛下?lián)裥g未明,推誠未至,雖有皋、夔、稷、契、傅說之賢,亦將為小人所蔽,卷懷而去耳?!钡墼唬骸昂问罒o小人,雖堯、舜之時不能無四兇〖備注〗?!卑彩唬骸拔┠鼙嫠膬炊D之,此其所以為堯、舜也。若使四兇得肆其讒慝,則皋、夔、稷、契,亦安肯茍食其祿以終身乎!”初,帝欲用安石,謂之曰:“人皆以為卿但知經術,不曉世務。”安石對曰:“經術,正所以經世務也。但后世所謂儒者,大抵多庸人,故流俗以為經術不可施于世務耳?!钡墼唬骸叭粍t卿所設施,以何為先?”安石曰:“變風俗,立法度,今之所急也?!钡凵罴{之。甲子,設制置三司條例司,掌經畫邦計,議變舊法以通天下之利,命陳升之、王安石領其事。劉述率劉琦、錢覬共上疏曰:“安石執(zhí)政以來,專肆胸臆,輕易憲度。陛下欲致治如堯、舜,而安石操管、商權詐之術,規(guī)以取媚,遂與陳升之合謀,侵三司利柄,取為己功,開局設官,用八人分行天下,驚駭物聽,動搖人心?!睍r安石銳意變更,而帝信任益專,同列無一人敢與之抗者。王安石屏異己者,數(shù)月之間,臺諫一空。景溫雅善安石。先是安石獨對,曰:“陛下知今日所以紛紛否?”帝曰:“此由朕置臺諫非其人?!卑彩唬骸氨菹掠鋈撼紵o術數(shù),失事機別置臺諫官恐但如今日措置亦未能免其紛紛也。”于是專用景溫。(節(jié)選自《續(xù)資治通鑒·宋紀》)材料二:王安石之入對,首以大言震神宗。曰:“陛下誠能為堯、舜,則必有皋、夔、稷、契,彼魏征、諸葛亮者,何足道哉?”夫使堯、舜而生漢、唐之后邪,則有稱孔明治蜀、貞觀開唐之政于前者,堯、舜固且揖而進之,以畢其說,不鄙為不足道而遽斥之。大其心以函天下者,不見天下之??;藏于密以察天下者,不見天下之疏。方步而言趨,方趨而言走,方走而言飛;步趨猶相近也,飛則固非可欲而得者矣。故學者之言學,治者之言治,奉堯、舜以為鎮(zhèn)壓人心之標的,我察其情,與緇黃〖備注〗之流推高其祖以樹宗風者無以異。(節(jié)選自王夫之《宋論》卷六)〖備注〗①四兇,指四個不受舜帝統(tǒng)治的部落首領混沌、窮奇、梼杌、饕餮。②緇黃,緇,原意是黑色;黃,原意為黃色。因古時候僧人緇服,道士黃冠,故此處“緇黃之流”代指“佛教道教的信徒”。10.材料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失事機A別置B臺諫官C恐D但如今日錯置E亦未能F免其紛紛也。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此其所以為堯、舜也”與《師說》“其皆出于此乎”的“其”用法不相同。B.一,全,都,與《蘭亭集序》“若合一契”的“一”意思相同。C.震,使……震驚,與《鄒忌諷齊王納諫》“聞寡人之耳者”的“聞”用法相同。D.方,正在,與《屈原列傳》“方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二零二五年度企業(yè)培訓師資引進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土地開發(fā)權轉讓居間代理合同模板
- 二零二五年度出差安全防護設備及服務租賃合同4篇
- 2025業(yè)績目標達成股權激勵與員工股權激勵績效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企業(yè)培訓項目監(jiān)督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天然氣交易平臺服務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兩居房車租賃與民宿合作合同樣本2篇
- 2025年度水路聯(lián)合運輸貨運代理服務合同范本
- 二零二五版文化產業(yè)發(fā)展擔保合同示范文本4篇
- 2025年度個人房產抵押貸款擔保合同違約責任4篇
- 2025年度杭州市固廢處理與資源化利用合同3篇
- 部編版二年級下冊《道德與法治》教案及反思(更新)
- 充電樁項目運營方案
- 退休人員出國探親申請書
- 傷殘撫恤管理辦法實施細則
- 高中物理競賽真題分類匯編 4 光學 (學生版+解析版50題)
- 西方經濟學-高鴻業(yè)-筆記
- 幼兒園美術教育研究策略國內外
- 物業(yè)公司介紹
- 2024屆河南省五市高三第一次聯(lián)考英語試題及答案
- 【永輝超市公司員工招聘問題及優(yōu)化(12000字論文)】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