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七年級語文下冊知識點歸納總結(jié)_第1頁
部編版七年級語文下冊知識點歸納總結(jié)_第2頁
部編版七年級語文下冊知識點歸納總結(jié)_第3頁
部編版七年級語文下冊知識點歸納總結(jié)_第4頁
部編版七年級語文下冊知識點歸納總結(jié)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rèn)領(lǐng)

文檔簡介

部編版七年級語文下冊知識點歸納總結(jié)

七年級語文下冊知識點歸納

第一單元知識點

第1課《鄧稼先》

1.文學(xué)常識

《鄧稼先》是一篇傳記,作者是楊振寧,美籍華裔物理學(xué)家,諾貝爾物理學(xué)獎獲得者。

傳記,是一種常見的文學(xué)形式。主要記述人物的生平事跡。傳記一般不虛構(gòu),紀(jì)實性是傳記的基

本要求。

2.文章思想內(nèi)容

本文將鄧稼先這一人物放在廣闊的社會背景中描寫、評價,抓住了他忠厚平實、真誠坦白的性格

特點,突出了他對民族的貢獻,高度贊揚了他深沉的愛國主義精神和將個人生命奉獻給祖國國防

事業(yè)的崇高情懷。

3.重點字詞

至死不懈X。懈,放松。

鋒芒畢露心:比喻銳氣和才干全都顯露出來。多形容人氣盛逞強。

任人宰zdi割:比喻任憑侵略、壓迫、錄I]削。

可歌可泣ql:值得歌頌,使人感動得流汨,指悲壯的事跡使人非常感動。

婦孺足皆知:連婦女兒童都知道,形容知道的人非常多。

鮮xidn為人知:很少人知道。

元勛xUn:立大功的人。

鞠川躬盡碎cul:指小心謹(jǐn)慎,貢獻出全部精力。

當(dāng)之無愧kui:沒有什么可以慚愧的地方。

奠diGn基:奠定建筑物的基礎(chǔ)。

截ji◎然不同:形容差別很大。截然,形容界限分明,像割斷的一-樣。

家喻戶曉xido:每家每戶都知道。

馬革裹尸:用馬皮把尸體包裹起來,指將上戰(zhàn)死于戰(zhàn)場。

摯zhi友:親密的朋友。

籌ch6u劃:想辦法;定計劃;籌措。

仰慕:敬仰思慕。

彷pdng徨hudng:猶豫。

股ydn紅:帶黑的紅色。

4.重點句子

(1)為什么把鄧稼先與奧本海默對比來寫?

奧本海默一拔尖人物一鋒芒畢露;鄧稼先一真誠坦白一從不驕人。通過對比,更能鮮明地突

出鄧稼先的性格品質(zhì)和奉獻精神。

(2)默讀第五部分,想一想:這部分開頭引用《吊古戰(zhàn)場又》,有什么作用?

引用《吊古戰(zhàn)場文》渲染了古羅布泊荒無人煙、凄涼蕭索的環(huán)境氣氛,從側(cè)面寫出了鄧稼先

工作環(huán)境的艱苦,同時也含蓄地將研制“兩彈”比作一場屢戰(zhàn),而科學(xué)家工作的地方就是一個不

見硝煙的戰(zhàn)場。

(3)“如果稼先再次選擇他的人生的話,他仍會走他已走過的道路。這是他的性格與品質(zhì)。”試

說說你對這句話的理解。

為中華民族的崛起,為廣大人民的利益,奉獻自己的一生,這是鄧稼先的人生。走這樣的人

生道路,是鄧稼先的性格與品質(zhì)決定的。所以作者說,如果鄧稼先再次選擇人生,還會這么走。

這兩句話總寫出了鄧稼先的偉大之處。

(4)作者為什么稱鄧稼先是“中華民族核武器事業(yè)的奠基人和開拓者”?

作者稱鄧稼先是“奠基人”“開拓者”,充分贊揚了鄧稼先在我國核武器的基礎(chǔ)建設(shè)和發(fā)展

方面作出的巨大貢獻,肯定了他在我國核武器事業(yè)發(fā)展領(lǐng)域的地位。

(5)“鄧稼先是中國兒千年傳統(tǒng)文化所孕育出來的有最高春獻精神的兒子?!?/p>

是說中國幾千年傳統(tǒng)文化講究人與人之間關(guān)系的和諧,和睦相處,講究為人忠厚、謙虛、真誠、

樸實。鄧稼先汲取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這些優(yōu)秀的部分,并變成了自己的氣質(zhì)品格。

(6)“鄧稼先是中國共產(chǎn)黨的理想黨員?!?/p>

中國共產(chǎn)黨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wù),就是領(lǐng)導(dǎo)、團結(jié)廣大人民一起前進,就是把這些奉

為自己的的行動準(zhǔn)則,因此他是理想黨員。

第2課《說和做-記聞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1.文學(xué)常識

《說和做一記聞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是選自人民日報,作者臧克家,現(xiàn)代詩人,因代其代表作

《老馬》廣泛流傳,被譽為“農(nóng)民詩人”。

2.文章思想內(nèi)容

本文用夾敘夾議的方法記述了聞一多先生作為學(xué)者和作為革命家方面的所說所做,表現(xiàn)了聞一多

先生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高尚人格,贊揚了他為國家、為民族、為民主獻身的精神。

3.重點字詞

詩興不作:作,起。

典籍ji:記載古代法制的圖書,泛指古代圖書。

鍥q論而不舍:不停地雕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迥jibng乎不同:很不一樣。

兀wU兀窮年:用心勞苦地一年到頭這樣做。

群蟻排衙yd:指整齊地排列著。

深宵xiGo

獨裁c6i:指當(dāng)時蔣介石的專制統(tǒng)治。

慷kdng慨kdi淋漓:形容情緒十分激動;說話、寫文章意氣昂揚,言辭暢快。

氣沖斗d6u牛:形容氣勢之盛可以直沖云霄。斗、牛,星宿名,借指天空。

4.重點句子

(1)文章寫了聞一多先生的哪幾件事?

學(xué)者方面:聞一多先生寫作《唐詩雜論》、《楚辭校補》、《古典新義》三本書的情況。革

命家方面:聞一多先生起稿政治傳單、群眾大會演說、參加游行示威這二件事。(2)作者在敘述

過程中穿插了哪些形象的描寫?試分析其作用。肖像描寫:炯炯目光,目不窺園。細節(jié)

描寫:一個又一個大的四方竹紙本子,寫滿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蟻排衙。作用:使聞一

多令人尊敬的高大形象具體再現(xiàn),使他的精神、品格、作風(fēng)可以具體感知。(3)他要給我們衰微

的民族開一劑救濟的文化藥方。

“開?劑救濟的文化藥方”是比喻的說法,指尋找使我國民族文化繁榮昌盛起來的方法,自20年

代末起,聞先生過了十多年“書齋生活”,企圖從文化上尋找振興民族的途徑。

(4)仰之彌高,越高,攀得越起勁;鉆之彌堅,越堅,鉆得越鍥而不舍。仰看起來越高,攀

登起來就越起勁;鉆研起來越困難,就會鉆研地越鍥而不舍。整齊的句式,敘議結(jié)合,寫出了聞

一多對“說”與“做”的態(tài)度和原則一一嚴(yán)謹(jǐn)踏實、勇往直前、堅持不懈。

第3課《回憶魯迅先生(節(jié)選)》

1.文學(xué)常識

《回憶魯迅先生(節(jié)選)》選自《蕭紅全集》,作者蕭紅,代表作《呼蘭河傳》、《生死場》。

2.文章主題思想

這篇回憶性散文,以女性特有的細膩感覺,捕捉魯迅先生FI常生活中的一?些瑣事,在我們眼

前展現(xiàn)了一個生活化、真實化的魯迅,讓我們親臨到魯迅平凡而偉大的精神,先生關(guān)心、扶持青

年人和熱愛祖國、支持革命的崇高形象永遠活在我們心中。

3.重點字詞

輕捷:動作輕快敏捷。

憂郁:憂傷郁結(jié);憂慮煩悶。

深惡痛絕:指對某人或某事物極端厭惡痛恨。

揩kai:擦,抹。

闔h6:閉合。

不以為然:不認(rèn)為是對的。表示不同意或否定。

4.重點句子

(1)在作者眼中,魯迅是一個怎么樣的人?作者眼中的魯迅是一個開朗、熱誠,關(guān)心青年,

關(guān)愛家人,矢志創(chuàng)作,珍惜時間,熱愛生活,博愛蒼生的偉大而又平凡的人。

第4課《孫權(quán)勸學(xué)》

L文學(xué)常識

⑴體裁:編年體通史

編年體指以年代為線索編排有關(guān)歷史事件的體例。編年體是以時間為經(jīng),以史事為緯,按年、

月、日順序記述史事,比較容易反映出同一時期各個歷史事件的聯(lián)系。以編年體記錄歷史的方式

最早起源于中國,代表作有《春秋》《左傳》《資治通鑒》等。

(2)作者:北宋司馬光

(3)作品:《資治通鑒》是北宋司馬光主編的一部編年體通史。歷時十九年完成,記載了從戰(zhàn)國

到五代共1362年間的史事。內(nèi)容以政治、軍事和民族關(guān)系為主,長于描寫戰(zhàn)爭。宋神宗認(rèn)為此書

“鑒于往事,有資于治道”,即以歷史的得失作為鑒誡來加強統(tǒng)治,所以定名為《資治通鑒》。

2.重點字詞

當(dāng)涂:當(dāng)?shù)?,?dāng)權(quán)。涂,通“途”。

掌事:掌管政事。

1.《孫權(quán)勸學(xué)》選自《資治通鑒》,該書是北宋(朝代)司馬光(人名)主持編纂的一部編年體通史,

記載了從戰(zhàn)國到五代共1362年間的史事。

2.孫權(quán)勸學(xué)的原因是“卿今當(dāng)涂掌事,不可不學(xué)”;孫權(quán)勸學(xué)的學(xué)習(xí)方法是“但當(dāng)涉獵,見往事

耳”;孫權(quán)勸學(xué)勸的語言是“卿言多務(wù),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孫權(quán)勸學(xué)的成

果是“卿今者才略,非復(fù)吳下阿蒙”。(以上均填課文原句)

3.魯肅的話表現(xiàn)了他驚訝、敬佩的情感,也從側(cè)面寫出了呂蒙學(xué)有所獲;文末的“士別三日,即

更刮目相待”更進一步闡明了這一點。

4.寫出出自本文的成語:吳下阿蒙、士別三日、刮目相待、開卷有益。

5.孫權(quán)是用什么方法勸呂蒙學(xué)習(xí)的?

先一語破的,向呂蒙指出“學(xué)”的必要性,即因其“當(dāng)涂掌事”的重要身份而“不可不學(xué)”:繼

而現(xiàn)身說法,指出“學(xué)”的可能性,使呂蒙無可推辭,“乃始就學(xué)”。

6.注意下列句子中加點詞所表示的語氣。

⑴孤豈欲卿治經(jīng)為博士邪!

邪:通“耶”,表反問語氣,相當(dāng)于“嗎”。

(2)但當(dāng)涉獵,見往事耳。

耳:表限止語氣,可譯為“罷了”。

⑶大兄何見事之晚乎!

乎:表感嘆語氣,相當(dāng)于“啊”。

7.本文告訴我們的道理有哪些?

⑴通過孫權(quán)勸告呂蒙讀書,呂蒙讀書后大有長進的故事,告訴我們開卷有益的道理。

⑵我們不要以一成不變的態(tài)度看待他人,要以開放的眼光看待事物。

⑶不能因為事情繁忙就放棄學(xué)習(xí),堅持讀書是有益的。

(4)要善于聽取他人的建議或意見。

⑸告訴我們一個人只要廣泛涉獵總會學(xué)有所成。

8.本文雖短,但通過人物的對話描寫,刻畫了鮮明的人物性格。請概括他們的性格特點。

孫權(quán):豁達、大度,待人坦誠、平易,有幽默感的一位明君;關(guān)心部下,對部下要求嚴(yán)格,善勸。

呂蒙:樂于接受勸告,勤奮好學(xué);機敏精干、虎虎有生氣的將才。

魯肅:直爽、敬才、愛才;忠厚的長者。

9.找出魯肅贊揚呂蒙的語句,并指出這里是什么描寫。其作用是什么?

“卿今者才略,非亞吳下阿蒙!”這里是側(cè)面描寫。

作用:突出表現(xiàn)呂蒙學(xué)有所成。

10.孫權(quán)的哪些主:張和行動值得我們重視和效仿?

孫權(quán)認(rèn)為廣泛地學(xué)習(xí)很有益處,不能因為事務(wù)多、時間少就不學(xué)習(xí)。

11.魯肅為什么與呂蒙“結(jié)友”?

文章以“肅遂拜蒙母,結(jié)友而別”結(jié)尾。魯肅之所以主動與呂蒙“結(jié)友”,是因為魯肅為呂蒙的

才略所折服而愿與之深交,表明魯肅敬才、愛才,二人志同道合。這最后的一筆,是魯肅“與蒙

論議”的余韻,進一步從側(cè)面表現(xiàn)了呂蒙才略的驚人長進。

12.表明口蒙自己治學(xué)的毅力和自信心的語句是哪句?

蒙日:“士別二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

13.這篇短文省略了一部分內(nèi)容,你知道是什么嗎?結(jié)合我們已掌握的寫作知識,談?wù)勥@樣寫的

好處。

省略的內(nèi)容:呂蒙的學(xué)習(xí)過程。

好處:這一部分與中心內(nèi)容無關(guān),可以省略,這樣既節(jié)省筆墨,又給讀者留下想象的空間,達到

一箭雙雕的效果。

第二單元知識點

第5課《黃河頌》

1.文學(xué)常識

《黃河頌》是一首現(xiàn)代詩歌,作者是光未然,現(xiàn)代作家、評論家,939年3月,創(chuàng)作組詩《黃河

大合唱》,經(jīng)冼星海譜曲后風(fēng)行全國。

2.文章思想內(nèi)容

詩人借歌頌黃河歌頌了我們的民族,激發(fā)廣大中華兒女的民族自豪感與自信心,激勵中華兒

女像黃河一樣“偉大堅強”,以英勇的氣概和堅強的決心保衛(wèi)黃河,保衛(wèi)祖國。

4.重點字詞

烽fOng火:古時邊防報警點的煙火,也用來比喻戰(zhàn)火或戰(zhàn)爭。

氣魄p('):魄力;氣勢。

澎pdng湃pdi:形容波浪互相撞擊;比喻聲勢浩大,氣勢雄偉。

掀起:揭起,往上涌起。

宛轉(zhuǎn):文中是“輾轉(zhuǎn)”的意思,指經(jīng)過了很多地方。也作“婉轉(zhuǎn)”。

狂瀾IGn:巨大的波浪,比喻動蕩不定的局勢或猛烈的潮流。(斕斕)

屏障:像屏風(fēng)那樣遮擋著的東西(多指山嶺、島嶼等)。

哺bti育:喂養(yǎng),培養(yǎng)。

九曲連環(huán):曲折,回環(huán),多彎道。

發(fā)揚滋zi長zhdng

4.重點句子

(1)這首詩由朗誦詞和歌詞兩部分組成,從全詩來看,朗誦詞起什么作用?

朗誦詞提綱概括了黃河的性格,引出下面的唱詞。

(2)歌詞部分,在歌頌黃河之前,對黃河作了一番描繪。這些句子表現(xiàn)了黃河的什么特點?

描繪黃河的句子是“望黃河滾滾”所統(tǒng)領(lǐng)的四句。表現(xiàn)了黃河一往無前、無堅不摧的特點。

(3)詩人從哪些方面贊美黃河的英雄氣魄?反復(fù)出現(xiàn)的“??!黃河!”在詩中起什么作用?

“?。↑S河!”一句在寺中出現(xiàn)了三次,把歌詞主體部分從“啊!黃河!/你是中華民族的

搖籃”到“將要在你的哺育下/發(fā)揚滋長”分為三個層次,從三個方面贊頌了黃河的英雄氣魄,

即黃河哺育了中華民族,黃河保衛(wèi)了中華民族,黃河還將激勵著中華民族勇往直前。

(4)如何理解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搖籃”,是“民族的屏障”?

把黃河比喻為“中華民族的搖籃”,形象地說明了黃河是中華民族的發(fā)祥地,中華文化

在黃河流域產(chǎn)生、發(fā)展、壯大,黃河哺育滋養(yǎng)了世代炎黃了孫。把黃河比喻為“民族的屏障”,

則表明黃河天險作為軍事屏障對中華民族起著保衛(wèi)作用,黃河的偉大堅強精神,足以成為民族精

神上的城防,這是中華民族抵御外侮的制勝法寶。

(5)如何把握《黃河頌》語言上的特點?

語言節(jié)奏鮮明,韻律和諧,具有雄渾豪邁的風(fēng)格。詩歌節(jié)奏感強,章節(jié)洪亮。以短句為主兼以長

句,自由奔放而錯落有致。在韻腳上,隔二三句押韻,形成自然的韻律。

第6課《最后一課》

1.文學(xué)常識

《最后一課》的作者是19世紀(jì)法國著名的現(xiàn)實主義作家都德,代表作有長篇小說《小東西》,

短篇小說《最后一課》《柏林之圍》。

2.文章思想內(nèi)容

這篇小說以小弗朗士在最后一堂法語課上的見聞和感受為線索,刻畫了小弗朗士和就麥爾先

生兩個典型形象,真實的反應(yīng)了法國淪陷區(qū)人民對侵略者的仇恨和對爭取祖國解放的堅定信念,

集中表現(xiàn)了法國人民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

4.重點字詞

詫Ch6異:覺得意外和奇怪。

喧鬧:喧嘩熱鬧。

懊悔:做錯了事,說錯了話,自悔不該這樣。

婉轉(zhuǎn):形容抑揚動聽。

慘白:(面容)蒼白。

懲ch6ng罰:嚴(yán)厲的處罰。

踱du6:慢步行走。

祈qi禱ddo:向神默告自己的愿望。

鑰yho匙shi

思量:動詞,考慮。

哽gdng住

4.重點句子

(1)誰能介紹一下本文的創(chuàng)作背景?文中哪些內(nèi)容暗示這一背景?

背景:1870-1871年,法國同普魯士王國之間爆發(fā)戰(zhàn)爭,法國戰(zhàn)敗,被迫割讓阿爾薩斯和洛林。

文中開頭寫“普魯士兵正在操練”,寫“布告牌”,以及結(jié)尾處提到的“普魯士兵的號聲”等,

都暗示了這一歷史背景。

(2)文中主要塑造了哪兩個人物?

小弗朗士和韓麥爾先生

(3)請按照地點、時間的變化理清故事情節(jié)。

(開端)上學(xué)路上

(發(fā)展)上課(課前、課中)

(高潮與結(jié)局)宣布下課

(4)你認(rèn)為本文要表現(xiàn)什么主題?

法國人民的愛國感情。

(5)通讀課文,想一想小弗朗士上課前后心情、態(tài)度有何變化?是什么原因?qū)е碌哪兀?/p>

基礎(chǔ)原因:小弗朗士本質(zhì)上并不壞,盡管貪玩,不愛學(xué)習(xí),但還能管住自己;

本能的反應(yīng):對即將失去的美好事物的眷戀;

根本原因:最重要的原因:韓麥爾先生充滿愛國激情的言行的感染,亡國的慘痛帶給他巨大

的震撼,激發(fā)了小弗朗士心靈深處愛國主義思想的猛醒。

(6)“這些字帖掛在我們課桌的鐵桿上,就好像許多面小國旗在教室里飄揚。”

這一細節(jié)描寫表現(xiàn)了小弗朗士天真的熱愛祖國的深情。

(7)屋頂上的鴿子咕咕咕咕地低聲叫著,我心里想:“他們該不會強迫這些鴿子也用德國話唱歌

吧!”

這一聯(lián)想表現(xiàn)了小弗朗士對敵人強迫法國人學(xué)德語的憤慨和諷刺。

(8)小弗朗士這一形象在文中除了起到深化主題的作用外,還有哪些作用?

充當(dāng)線索人物

貫穿故事情節(jié)

把不同的場面、眾多的人物串聯(lián)在一起

從小弗朗士的視角來寫韓麥爾先生

第7課《土地的誓言》

1.文學(xué)常識

《土地的誓言》作者端木旗良,20世紀(jì)30年代“東北作家群”中的代表作家之一。2.文章主題思

表達了作者熱愛故鄉(xiāng)、志念故鄉(xiāng)的情感,抒發(fā)了作者因失去故鄉(xiāng)的憂傷、憤怒之情.同時也

表達了作者愿意為故鄉(xiāng)而犧牲的堅定信念。3.重點字詞

藤h6ng(端木藤良)

摯zhi痛:誠懇而深切。

嗥hdo鳴:(野獸)大聲嚎叫。

斑ban斕kin:燦爛多彩。

瀾16n語:沒有根據(jù)的話。

怪誕ddn:奇怪,古怪。

亙g4n古:遠古。

默契ql:雙方的意思沒有明白說出而彼此有一致的了解。

鎬gd。頭:刨土用的工具。(蒿hGo篙gGo)

田壟I6ng;田埋;田地中種植農(nóng)作物的壟。

蚱zhG螭mGng:昆蟲,像蝗蟲,是害蟲。

污wij穢hui:骯臟的東西。

4.重點問題

(1)作者運用了哪些手法或技巧來表達對故土的深情?答:(1)運用擬人的手法,以“她”相

稱,除含將故土比做“母親”,直接對著故土傾訴自己的感情。

(2)大量運用排比造成連貫的、逐漸增強的氣勢。

(3)選擇有特征、有意味的景物組成疊印的一個又一個畫面,像電影鏡頭一樣閃現(xiàn),展現(xiàn)東北大

地的豐饒美麗。

(4)移情于物。如:“她低低地呼喚著我的名字,聲音是那樣的急切,使我不得不回去.”明寫

故鄉(xiāng)呼喚“我”,實則是“我”思念故鄉(xiāng)。

(5)巧用第二人稱“你”,表達強烈的感情。如:“你必須被解放!你必須站立!”

第8課《木蘭詩》

2.文學(xué)常識

樂府:漢朝的音樂機構(gòu),本是漢武帝設(shè)立的音樂機構(gòu),其職責(zé)為訓(xùn)練樂工,制譜度曲,采集

民間歌謠等。后人將樂府中收集編錄的詩稱為“漢樂府詩”,簡稱漢樂府。六朝時,樂府乃由機關(guān)

的名稱變?yōu)橐环N帶有音樂性的詩體的名稱。

2.重點字詞

當(dāng):對著。

戶:門。

機杼聲:織布機發(fā)出的聲音。杼,織布的梭子。

軍帖:軍中的文告。

可汗:我國古代西北地區(qū)民族對最高統(tǒng)治者的稱呼。

十二:表示多數(shù),不是確指。下文的“十二年”,用法與此相同。

市:集市。

轡頭:駕馭牲口用的嚼子和韁繩。

旦:早晨。

但:只。

戎機:戰(zhàn)事。

度:越過。

朔氣:北方的寒氣。朔,北方。

金柝:古時軍中白天用來燒飯、夜里用來打更的器具。

策勛:記功。

強:有余。

欲:想要。

紅妝:指女子的艷麗裝束。

霍霍:磨刀的聲音。

著:穿。

裳:古代女子的下裙。

云鬢:像云那樣的鬢發(fā),形容好看的頭發(fā)。

帖:同“貼”。

花黃:古代婦女的一種面部裝飾物。

火伴:同伍的士兵。

撲朔:動彈。

迷離:瞇著眼。

傍地走:貼近地面跑。

安:怎么。

3.句子翻譯:

1.不聞機杼聲。(機杼聲)

不能聽到織布機發(fā)出的聲音。

2.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流水鳴濺濺)

只能聽到黃河洶涌奔流的嘩嘩聲。

3.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胡騎鳴啾啾)

只能聽到燕山胡人的戰(zhàn)馬啾啾的鳴叫聲。

4.萬里赴戎機,關(guān)山度若飛,

遠行萬里,投身戰(zhàn)事。像飛一樣地越過一道道關(guān)塞山嶺。

5.將軍百戰(zhàn)死,壯士十年歸0

將士們經(jīng)過無數(shù)次出生入死的戰(zhàn)斗,多年之后壯士(得勝)歸來。

6.策勛十二轉(zhuǎn),賞賜百千強c

(木蘭)記最大的功,被賞賜很多的財物。

7.愿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xiāng)

希望馳騁千里馬,(借助它的腳力)送我回故鄉(xiāng)。

8.爺娘聞女來,出郭相扶將c

父母聽說女兒回來了,互杵攙扶著到城外(迎接她)。

9.當(dāng)窗理云鬢,對鏡帖花黃

對著窗子整理漂亮的頭發(fā),對著鏡子在臉上貼裝飾物。

10.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

雄兔的兩只前腳時時動彈,雌兔的兩只眼睛時常瞇著。

4.重要問題

1.“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贛,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p>

四句排比.寫出戰(zhàn)事緊急.木蘭紫張地購買戰(zhàn)馬和乘馬用具。

2.”旦辭爺娘去,暮宿黃河: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

頭,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p>

這里夸張地表現(xiàn)了木蘭行進的神速、軍情的緊急以及心情的急切,使人感到緊張的戰(zhàn)爭氛圍。

其中寫“黃河流水鳴濺濺”“燕山胡騎鳴啾啾”之聲,還襯托了木蘭的思親之情。

3.“萬里赴戎機,關(guān)山度若飛?!?/p>

概括上文的內(nèi)容,夸張兒描寫了木蘭身跨戰(zhàn)馬,萬里迢迢,奔往戰(zhàn)場,飛越一道道關(guān)口、一

座座高山的情形。

4.“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p>

描寫木蘭在邊塞軍營的艱苦戰(zhàn)斗生活的一個畫面:在夜晚,7稟冽的朔風(fēng)傳送著打更聲,寒光

映照著身上冰冷的鎧甲。

5.“將軍百戰(zhàn)死,壯士十年歸?!?/p>

概述戰(zhàn)爭曠日持久,戰(zhàn)斗激烈悲壯。將士們多年征戰(zhàn),歷經(jīng)一次次殘酷的戰(zhàn)斗,有的戰(zhàn)死,有的

歸來。而英勇善戰(zhàn)的木蘭,見是有幸生存、勝利歸來的將士中的一個。

6.寫“黃河流水鳴濺濺”“燕山胡騎鳴啾啾”聲音的目的是什么?

襯托了木蘭的思親之情。

7.表明軍情緊急和木蘭奔赴沙場矯健英姿的句子是什么?

萬里赴戎機,關(guān)山度若飛。

8.描寫邊塞軍營艱苦戰(zhàn)斗生活的畫面是什么?

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

9.概述戰(zhàn)爭曠日持久、戰(zhàn)斗激烈悲壯的句子是什么?

將軍百戰(zhàn)死,壯士十年歸。

10.側(cè)面表明木蘭功勞之大的句子是什么?

策勛十二轉(zhuǎn),賞賜百千強。

11.“愿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xiāng)?!蹦咎m辭官還鄉(xiāng)除了因為她眷戀家園生活外,還可能有別的原

因嗎?

還可能因為自己是女兒身,不便向天子明言。

12.表明家人團聚的歡樂氣氛的句子是什么?

爺娘聞女來,出郭相扶將;阿姊聞妹來,當(dāng)戶理紅妝;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

13.“開我……坐我……脫我……著我……”這一排比句通過木蘭一連串的行動表現(xiàn)了木蘭的什

么心情?

對故居的親切感受,對女兒妝的喜愛,以及情不自禁的喜悅。

14.巧妙解答木蘭從軍十二年沒有被發(fā)現(xiàn)的奧秘的句子是什么?

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15.全文最后一段有什么特點?這樣結(jié)束全詩好不好?

使用隱喻作結(jié)。

這樣結(jié)束全詩,不但十分形象地解釋了“火伴”們的驚訝,對讀者必然產(chǎn)生的疑問做出了回答,

還表明了木蘭富有機趣智慧而又充滿自豪的神態(tài)表情,豐富了木蘭的形象;同時使全詩錦上添花。

16.為什么全詩將戰(zhàn)斗過程寫得格外簡略,對其余內(nèi)容卻寫得特別詳盡?

作者要突出的是對木蘭孝敬父母、勇?lián)厝蔚钠犯竦捻灀P,所以對殘酷的戰(zhàn)爭一筆帶近.而對

能反映美好心靈的內(nèi)容不惜筆墨。也隱含作者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對戰(zhàn)爭的冷淡和遠離。

再者,這樣寫,女兒情、英雄氣匯集于木蘭一身,使其形象有血有肉、真實感人,從而豐富了木

蘭的性格。這樣安排突出了人物性格和作者的思想傾向。

第三單元知識點

第9課阿長與《山海經(jīng)》

1.文學(xué)常識

魯迅(1881—1936),原名周樟壽,后改名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偉大的文學(xué)家、思想

家和革命家,中國現(xiàn)代文學(xué)的奠基人。1918年5月,他第一次以“魯迅”為筆名發(fā)表了中國現(xiàn)代文

學(xué)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他的作品有小說集《吶喊》《彷徨》《故事新編》,散文

集《朝花夕拾》,散文詩集《野草》,雜文集《墳》《二心集》《華蓋集》《而已集》等。本文

選自《朝花夕拾》。

2.文章思想內(nèi)容

本文通過回憶長媽媽的一些生活片段,真實地刻畫了一個處于社會底層的普通勞動婦女的形象,

她身上既有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一一富有愛心、真誠、善良,也有落后的封建文化的影響一一粗

野、庸俗、愚昧。本文寄托了“我”對長媽媽深切的感激和懷念之情。

3.重點詞語

駭(hdi)擄他)孤孀(shudng)惶急(hudng)詰問(ji6)

瘡疤(chuGngbG)渴慕(mCi)粗拙(zhuo)霹靂(pili)

陸凱(H)懼憚(ddn)憎惡(zOng)懿(yi)辟頭(pi)悚(sbng)

切切察察:現(xiàn)在多寫作“喊噴喳喳”,形容細碎的說話聲音。

絮說:絮絮叨叨地說。

惶急:驚慌急迫。

面如土色:臉色跟土的顏色一樣,沒有血色。形容極端驚恐。

瘡疤:瘡好了以后留下的疤。

深不可測:深得無法測量。形容極深,也比喻不易捉摸。

情有可原:從情理上可以原諒。

詰問:責(zé)問。

渴慕:非常思慕、渴望。

霹靂:原指云和地面之間發(fā)生的一種強烈雷電現(xiàn)象。文中指“我”

受到了極大的震撼。

震悚:因恐懼而顫動。文中是震驚的意思。

4.重點句子

(1)哥兒,你牢牢記住!’她極其鄭重地說?!币痪渲小班嵵亍币辉~有怎樣的表達作用?

“鄭重”在這兒是神態(tài)描寫。說明阿長的態(tài)度極其認(rèn)真嚴(yán)肅,把這件事看得很重要,表現(xiàn)了她對

美好祝愿的篤信。

(2).作者明知道是《山海經(jīng)》,為什么還要模仿當(dāng)時阿長的語氣寫成“三哼經(jīng)”呢?

把“山海經(jīng)”念成“三哼經(jīng)”,恰如其分地點明她的身份和社會地位,說明阿長是個“文

盲”,卻買來了“我”心愛的書,實在出人意料。也暗示了她買此書定是費盡周折,體現(xiàn)了她對

“我”的愛。

(3).當(dāng)阿長說:“哥兒,有畫兒的‘三哼經(jīng)',我給你買來了!”“我”有什么反應(yīng)?表現(xiàn)出怎

樣的心情?

當(dāng)阿長買來《山海經(jīng)》時,我的反應(yīng)是“我似乎遇著了一個霹靂,全體都震悚起來”,說明“我”

聽到以后很震撼,很激動,也因此對她“發(fā)生新的敬意了”。

(4)這又使我發(fā)生新的敬意了,別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卻能夠做成功。她確有偉大的

神力?!睘槭裁凑f“她確有偉大的神力”?

因為這件事“別人不肯做”,誰也沒有阿長那樣知“我”心,誰也沒有阿長那樣熱心;別人也

“不能做”,有畫的《山海經(jīng)》很難找,誰能像阿長這么給“我”操心費事,況且阿長不識字,

居然買來了。所以說,阿長“確有偉大的神力”。

(5).“這四本書,乃是我最初得到,最為心愛的寶書?!睘槭裁催@么說?

這四本書雖然很粗拙,但卻是由一個誰也想不到的人給“我”買來的,當(dāng)時給了“我”非常大的

震驚,讓“我”產(chǎn)生感激和“新的敬意”。

第10課《老王》

L文學(xué)常識

楊絳,生于1911年,原名楊季康,江蘇無錫人,中國社科院外國文學(xué)研究員、作家、評論家、

翻譯家。著有劇本《稱心如意》《弄假成真》《風(fēng)絮》等;小說有《洗澡》;散文集《干校六記》

《將飲茶》;譯作有《堂吉洌德》《小癩子》等。

本文選自《楊絳散文》,

2.文章寫作思路及主題

作者通過寫車夫老王的身世、她與老王交往的生活片段及老王死后她的槐作心理,高度贊揚了老

王苦境中的善良品質(zhì),表達了“我”一家對老王那樣的不幸者給予的關(guān)心、同情和尊重,含蓄地

提出了關(guān)懷不幸者的社會問題。

5.重點詞語

愧作(kuizud)鑲(xiang)嵌(qidn)滯(zhi)笨荒(hudng)僻(pi)

翳(yi)骷(kij)髏(I6u)

塌?。核萜茢?。取締:明令取消或禁止。

扶?。簬е。ㄗ瞿臣拢?。

鑲嵌:把一物體嵌入另一物體內(nèi)。

fix:彎(腰)曲(背)。

翳:眼角膜病變后留下的疤痕。

滯笨:呆滯笨拙。

侮辱:使對方人格或名譽受到損害,蒙受恥辱。

愧作:慚愧。

4.重點句子

(1)他也許是從小營養(yǎng)不良而眈了一眼,也許是得了惡病,反正同是不幸,而后者該是更深的

不幸?!币痪渲袃蓚€“也許”和“更深”有何含義?

兩個“也許”表明是作者的猜測,從中可以看出老王的身世無人知曉,他從不被人重視。

“后者該是更深的不幸”從側(cè)面再現(xiàn)了老王生活的艱辛,有病沒錢治,只能承受眼瞎的痛苦,也

表現(xiàn)了“我”善良、寬厚的性格。

(2).第⑤段中“他從沒看透我們是好欺負(fù)的主顧,他大概壓根兒沒想到這點”一句表明了老王是

一個怎樣的人呢?“大概”一詞能否刪去?為什么?

這一句是對前面的“老王是其中最老實的”的補充說明,表明老王從來沒有想過要占“我們”

的便宜或是欺負(fù)“我們”,可見老王是一個老實忠厚的人。“大概”一詞不能刪去,因為“大概”

表示一種猜測,它并非是老王的想法,而是“我”根據(jù)自己的觀察而做出的一種猜測。

(3).“有一位老先生愿把自己降格為‘貨’”一句中的“貨”有什么深刻內(nèi)涵?

“貨”加上引號有特殊意義,一方面表明老先生愿意幫助老王,另一方面表明老王生活越來

越困難。作者這樣寫在幽默詼諧的調(diào)侃中含有悲哀。

(4)幾年過去了,我漸漸明白:那是一個幸運的人對一個不幸者的愧作。”

這句話該如何理解?“愧作”包含了“律己”和“愛人”兩個方面,是由作者的道德觀所生發(fā)出

來的高尚情感。一個社會總有幸運者和不幸者,幸運者有貨任關(guān)愛不幸者,關(guān)注他們的命運,讓

他們也過上好口子,幫助改善他們的處境。作者回想起來,對■老王的關(guān)愛還很不夠,所以感到

“愧作”。

第11課《臺階》

1.文學(xué)常識

李森祥,其小說以農(nóng)村、軍營生活為主要題材,塑造出一系列生動的普通人,尤其是農(nóng)民的質(zhì)

樸形象。

2.文體知識

小說小說三要素?:人物、故事情節(jié)、環(huán)境。

(1)人物是小說的第一要素,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說反映社會生活的主要手段。

(2)故事情節(jié)通常包括:開端、發(fā)展、高潮和結(jié)局幾個部分,有時前面還有序幕,后面還有尾聲。

這幾個部分組織在一起,形成完整的故事情節(jié),用以展現(xiàn)人物性格,表達中心思想。

(3)環(huán)境包括社會環(huán)境和自然環(huán)境,重點是社會環(huán)境。

3.主題思想

課文通過敘述父親為蓋新屋而拼命苦干的一生,表現(xiàn)了那個時代農(nóng)民艱難困苦的生存況狀和他們

為改變現(xiàn)狀而不懈努力的精神,表達了“我”對父親的崇敬和憐憫之情。

第12課《賣油翁》

1.文學(xué)常識

歐陽修(1007—1072),吉州永豐(今江西永豐)人,字永叔,號醉翁,晚年又號六一居士。北

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學(xu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對北宋詩文革新運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代表

作品有《醉翁亭記》《伶官傳序》《六一詩話》等。本文選自《歸田錄》,題目是編者加的。宋

英宗詒平四年(1067年),歐陽修再次遭蜚語中傷,自請外任,《歸田錄》便是作者在出知亳州

時所作。

2.重點字音字義

矜(jin)ffl(pU)睨(nl)矢(shi)頷(han)

忿(fM)酌(zhu6)瀝(li)遣(qidn)

3.重點詞義

善:(擅長,善于。以此:因此。)

自矜:(自夸。矜,夸耀。)

嘗:(曾經(jīng)°釋:放下v立:站立v)

睨:(斜著眼睛看,形容不在意的樣子。)

頷:(點,頭。)

忿然:(氣憤的樣子。)

瀝:(下滴。)

因:(接著。)

汝亦知射乎(動詞作名詞,“射技”)

爾安敢輕吾射(形容詞作動詞,“輕視”)

善射:射箭

射:汝亦知射乎:射術(shù)

吾射不亦精乎:射術(shù)

以此自矜:憑借

以以我酌油知之:憑借

以錢覆其口:用

有賣油翁釋擔(dān)而立,睨之代詞,代指陳堯咨

之以我酌油知之代詞,代指射技精湛的道理

徐以杓酌油瀝之代詞,代指油

康肅笑而遣之代詞,代指賣油翁

4.句子翻譯

(1)原文:嘗射于家01,有賣油翁釋擔(dān)而立,睨之,久而穴去。

譯文:他曾在自家的園圃里射箭,有個賣油的老翁放下挑著的擔(dān)子,站在一旁,斜著眼看他,很

久也不離開。

(2)原文:見其發(fā)矢十中八九,但微頷之。

譯文:老翁見到他射出的箭十支能中八九支,只是微微地點點頭。

(3)原文:康肅問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

譯文:陳堯咨問道:“你也伸得射箭嗎?難道我射箭的技藝不精湛嗎?

(4)原文:“以我酌油知之?!蹦巳∫缓J置于地,以錢覆其口,徐以杓酌油瀝之,自錢孔入,

而錢不濕。

譯文:“憑我倒油(的經(jīng)驗)知道這個道理?!庇谑抢衔倘〕鲆粋€葫蘆放在地上,用一枚銅錢蓋

住葫蘆的U,慢慢地用勺子倒油(通過銅錢方孔)注到葫蘆里,油從銅錢的孔中注進去,卻沒有

沾濕銅錢。

5.重要問題

(1).故事中先出現(xiàn)的陳堯咨這個人物有何特點?為什么要先概括他的特點?

答:善射;自矜。以此人物特點為后文故事中兩人矛盾激化做鋪墊,推動故事情節(jié)發(fā)展。

(2).賣油翁是怎么觀射的?他觀射時的神態(tài)說明了什么?

答:睨之久而不去,微頷。說明略表贊許的同時又感到美中不足。

(3)如何看待課文中“賣油翁酌油”這個情節(jié)?

答:“賣油翁酌油”這個情節(jié)寫得曲折有致,人物形象也豐常鮮明,究其原因,是因為作者抓住

了人物最富有個性的神態(tài)、言行來描寫。陳堯咨的輕狂自傲,賣油翁的從容穩(wěn)重就躍然紙上了。

(6)在這個故事的兩個人物當(dāng)中,你最喜歡誰?為什么?

示例1:我喜歡賣油翁。他雖然身懷絕技,卻心態(tài)平和,不驕傲自滿。

示例2:我喜歡陳堯咨。他不是一個完人,他因射技高超而沾沾自喜,認(rèn)識到驕傲自滿的錯誤后乂

能虛心接受賣油翁的批評。

示例3:我喜歡賣油翁。他是一位深明世故的老人,對于陳堯咨的責(zé)難,他沒有分辯,只是用行動

說明一切。

6.把握文章主旨

本文寫了怎樣一件事?說明了一個什么道理?

答:記述了賣油翁自錢孔瀝油這件事,說明了熟能生巧的道理。

第四單元知識點

第13課《葉圣陶先生二三事》

1.文學(xué)常識

張中行,原名張璇,學(xué)名張培,河北香河人,著名學(xué)者、哲學(xué)家、散文家,“燕園三老”之一。

主要從事語文、古典文學(xué)及思想史的研究。曾參加編寫《漢語課本》《古代散文選》等。張中行

和葉圣陶先生,都是我國著名的語文學(xué)家。二人有多年的交往,感情深厚,亦師亦友。1988年葉

圣陶先生辭世,三個月后,作者就寫下了這篇文章。

2.文章思想內(nèi)容

作者通過?些典型事例讓我們看到了一個躬行君子、堪為師表的忠厚長者獨具而可貴的精神風(fēng)貌

——寬以待人,嚴(yán)以律己。

3.重點詞語

顛沛流離(dianpei)商的(shangzhu6)累贅(kizhui)朦朧(mengI6ng)

拖沓(tudta)妥帖(tu6ti。)譬如(piru)

修潤:修改潤色。

東四八條:北京東城區(qū)胡同名。

商酌:商量斟酌。

朦朧:不清楚,模糊。文中指一種美學(xué)境界。

累贅:不必要,麻煩。

拖沓:不爽快,不簡潔。

妥帖:恰當(dāng),十分合適。

不恥下問:樂于向?qū)W問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學(xué)習(xí),而不覺得不好意思。

顛沛流離:因生活困窘而到處奔波流浪。顛沛:遭受挫折或困難。流離:離散、流落。

4.重點問題

(1)文章通過一系列事件,重點塑造了葉圣陶先生哪兩種品行?

答:①待人厚。體現(xiàn)葉先生既是躬行君子,又能學(xué)而不厭,誨人不倦的過人之處。

②律己嚴(yán)。通過葉先生有關(guān)自己無法當(dāng)面指摘他人短處的一次發(fā)言。表現(xiàn)其“使人自重”的“德

的力量”。

(2)作者用了一個什么詞來表述葉圣陶先生的語文主張?這種風(fēng)格具體講的是什么?

答:平易自然,鮮明簡潔,細致懇切,念,順口,聽,悅耳,說像話還不夠,就是話。還特別重

視“簡潔”

第13課《最苦與最樂》

1.文學(xué)常識

梁啟超(1873—1929),字卓如,號任公,別號飲冰室主人,中國近代資產(chǎn)階級改良主義者、學(xué)

者。戊戌變法領(lǐng)袖之一。曾倡導(dǎo)文體改良的“詩界革命”和“小說界革命”。本文選自《〈飲冰

室合集)集外文》。

2.文體知識

議論文:(1)議論文分為立論文和駁論文。立論文的一般結(jié)構(gòu)方式是:提出問題一一分析問題一

一解決問題三部分。提出問題就是引出論述中心,提出論點;分析問題就是擺出論據(jù)來證明論點;

解決問題就是得出結(jié)論。

論證的常見結(jié)構(gòu)形式有:并列式,段落層次間是平行并列的關(guān)系;層進式,各部分之間是層進關(guān)

系,即層層深入,步步推進;總分式,論證的層次間是總論和分論的關(guān)系,或先總后分,或先分

后總,或先總后分再總。

駁論文的一般結(jié)構(gòu)方式是:擺靶子一一擺實質(zhì)一一論危害一作結(jié)論(正面論點)。

⑵議論文常見的論證方法有:舉例論證、道理論證、對比論證、比喻論證。在駁論中,往往采用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批駁方法和先假設(shè)對方的論點是正確的,然后引申,引出荒謬的結(jié)論,

從而駁倒對方論點的“歸謬法”。

3.重點字音

如釋重負(fù):好像放下了沉重的負(fù)擔(dān)。形容心情緊張后的輕松愉快。

無入而不自得:君子無論處在什么境遇都能保持安然自得。

悲天憫人:哀嘆時世的艱危,同情人民的困苦。多用來表示對社會

的混亂腐敗和人民的疾苦感到悲憤和不平。

達觀:對不如意的事情看得開。

眾說紛紜:各種各樣的說法層出不窮。

心直口快:性情直爽,有話就說,也說心直嘴快。

變化莫測:變化多端,難以預(yù)測。

小心翼翼:形容舉動十分謹(jǐn)慎,絲亳不敢疏忽。

第14課《驛路梨花》

1.文學(xué)常識

彭荊風(fēng),江西萍鄉(xiāng)人,著有小說《綠月亮》《霧茫?!?,傳記文學(xué)《秦基偉將軍》,紀(jì)實文學(xué)

《滇緬鐵路祭》《揮戈落日》,散文集《瀘沽湖水色》《九月衣裳》,電影文學(xué)劇本《邊寨烽火》

《綠色的網(wǎng)》等。

2.文章主題思想

通過敘述一群哈尼族小姑娘在解放軍全心全意為人民群眾服務(wù)的思想影響下,甘當(dāng)無名英雄,熱

情幫助有困難過路群眾的事跡,顯示了社會主義祖國處處有溫暖的動人場面,歌頌了各族人民之

間互相關(guān)心愛護的生動的精神面貌。

3.重點字音

驛路(yi)陡峭(douqiao)

花瓣(ban)簡陋(Idu)

攆走(nidn)鹿子(ji)

恍惚(huanghu)修葺(xiuqi)

迷茫:廣闊而看不分明的意思。

簡陋:房屋設(shè)備筒單粗陋,不完備。

恍惚:指神志不清,看得不真切。

香氣四溢:指香氣濃郁,向四面飄散。溢,水滿外流。

折損:因過分尊敬或優(yōu)待而使人承受不起。

陡峭:形容山勢直上直下。

修葺:修理房屋。葺,用茅草覆蓋房頂。

4.重點句子

(1)111,好大的山?。∑鸱那嗌揭蛔ひ蛔?,延伸到遠方,消失在迷茫的暮色中。

賞析:好大、起伏、一座挨一座、延伸、消失等幾個動詞描寫山勢,由近及遠,突出了山的高、

大、多,襯托出“我們”的焦急心情,為下面小屋的出現(xiàn)給我們帶來的驚喜做鋪墊。

(2)過路人受到照料,都很感激,也都盡力把用了的柴、大補上,好讓后來人方便。

賞析:兩個“都”字反映了老區(qū)人民心靈的美好,社會主義祖國多民族大家庭溫暖如春。

5重點問題

(1)本文的懸念貫穿全文,這個懸念是什么?

答:茅屋的主人是誰?

(2)課文有幾處描寫梨花的語句,這些描寫起什么作用?

白色梨花開滿枝頭,多么美麗的一片梨樹林?。?/p>

一彎新月升起了,我們借助淡淡的月光,在忽明忽暗的梨樹林里走著。山間的夜風(fēng)吹得人臉上

涼涼的,梨花的白色花瓣輕輕飄落在我們身上。

作用:以自然美景烘托不平常的小屋,把讀者帶進優(yōu)美的意境之中。

我望著這群充滿朝氣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潔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詩:“驛路梨花史處開。

作用:引用詩句,是梨花寓意雙關(guān),點明文章的主題。贊揚世代相傳的雷鋒精神。

(3)本篇中的解放軍和梨花姑娘并未直接出場,而是通過其他人物的語言寫出他們的行動。這運

用了什么寫人方法?本篇運用這種寫人方法收到了什么樣的效果?

答:本篇對解放軍和梨花姑娘,運用了間接描寫人物的方法。運用這種寫入方法,把作品的現(xiàn)在

時間集中在一個夜晚和早晨,插敘過去的事件,大大節(jié)省了篇幅,構(gòu)成了曲折生動、波瀾起伏的

故事情節(jié),有利于表達作品的主題。

(4)本篇標(biāo)題具有什么特點和作用?

答:本篇標(biāo)題為“驛路梨花”;一語雙關(guān),既寫小屋外邊的自然界的梨花,更寫小屋主人梨花姑

娘;譬喻恰切,以潔白美麗的梨花喻寫出梨花姑娘的鮮明形象、純美心靈;具有深刻的象征意義,

以自然界梨花的美化環(huán)境象征出梨花姑娘的幫助路人。

第15課《短文兩篇》

《陋室銘》

1.文學(xué)常識

劉禹錫(772-842),字夢得,洛陽(今屬河南)人,唐代文學(xué)家。和柳宗元交誼甚厚,世稱

“劉柳”;晚年與白居易唱和,世稱“劉白”。白居易稱之為“詩豪”。有《劉夢得文集》傳世。

著名的詩作有《竹枝詞》《西塞山懷古》《秋詞》《江南春》《浪淘沙》等。

2.文體知識

銘: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警戒自己或者稱述功德的文字,后來成為一種文體。這種文體一般都

是用韻的。文辭精煉,有韻,讀來鏗鏘有力。

座右銘:座右銘的銘文比其他銘文更為簡短,有的只是一兩句話或格言,置于座位的旁邊,用以

自警。座右銘的內(nèi)容是勉勵自己,鞭策自己,或約束自己行為的準(zhǔn)則。

3.主題思想

本文是古代散文中的名篇,以其立意鮮明、文句精美而膾炙人口,久為傳誦。本文是作者用來自述

其志的。通過對室居情景的措繪,極力形容“陋室”不陋,表達了一種高潔傲岸的情操和安貧樂道

的情趣。

4.重點字音

德馨(xin)鴻儒(h6ngrii)苔痕(tai)案牘(dv)

5.重點詞義

笑有鴻儒(古義:大今義:鴻雁)

惟吾德馨(古義:品德高尚今義:芳香)

無案牘之勞形(古義:形體、身體今義:形狀)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名詞做動詞,出名,著名)

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名詞做動詞,顯出靈異)

惟吾德馨(名詞做形容詞,品德高尚)

無絲竹之亂耳(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受到擾亂)

無案牘之勞形(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感到勞累)

不要不枝(名詞做動詞,長枝蔓;生枝杈)

香遠益清(形容詞做動詞,遠播,遠遠地傳送出去;顯得清芬)

6.特殊句式

倒裝句:何陋之有(賓語前置,即“有何陋”)

7.句子翻譯:

(1)原文: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譯文:沒有嘈雜的音樂擾亂兩耳,沒有官府的公文勞累身心。

(2)原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譯文:這(雖)是間簡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簡陋了。)

(3)原文: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譯文:苔痕碧綠,長到階上;草色青蔥,映入簾里..

(4)原文:孔子云:何陋之有?

譯文:孔子說:“有什么簡肥的呢?”

6.重要問題

(1).文中哪句話統(tǒng)領(lǐng)全文大意?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作者是怎樣引出這一主旨句的?

用“山、水”來比“室”;用“不在高”和“不在深”比“陋”;用“仙、龍”來比“德”;用

“名”和“靈”來比“馨”。

(3).在文章最后引用了孔子的話,作用何在?

畫龍點睛,總結(jié)全文,與篇首的“惟吾德馨”相呼應(yīng),有力表現(xiàn)甘居陋室,不以為陋的品質(zhì)。

(4).文章借寫“陋”室不“曬”,表現(xiàn)了作者怎樣的情操?這是什么寫法?

高尚傲岸的節(jié)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這是托物言志的寫法。

(5)“山不在高”、“水不在深”類比什么?“有仙則名”、“有龍則靈”暗喻什么?

前兩句類比“陋室”,后兩句暗喻自己。

(6)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一句妙在何處?

“上”、“入”二字生動傳神,以靜為動,不僅使景物人格化,活躍而有生氣,而且流露了作者

對這景色的喜愛之情,我們可以想象出這是一個多么幽靜安寧的環(huán)境。

(7).“往來無白丁”包含什么感情?

清高自賞。(含輕視勞動人民的思想,作者的階級局限性所決定)

(8)全文首尾句有何關(guān)系?

首句用了比興手法,尾句與首句互相呼應(yīng)。

《愛蓮說》

1.文學(xué)常識

周敦頤(1017—1073),字茂叔,道州營道(今湖南道縣)人,北宋哲學(xué)家,是學(xué)術(shù)界公認(rèn)的理

學(xué)派開山鼻祖。他用故鄉(xiāng)營道濂溪給自己的書堂命名為“濂溪書堂”,世稱“濂溪先生”。與李

寬、韓愈、張械、黃干、朱熹、李士真,并稱為“石鼓七賢”。著有《周元公集》《太極圖說》

《通書》等?!稅凵徴f》選自《周敦頤集》。

2.文體知識

“說”的文體特點

說,是古代的一種議論性文體。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種現(xiàn)象抒發(fā)作者的感想,寫法上不拘一

格,行文崇尚自由活潑,講究波瀾起伏,篇幅一般不長,跟現(xiàn)代雜文頗為相似。

3.主體思想

本文通過對蓮可貴品格的贊美,含蓄地表達了作者的人生態(tài)度:既不愿像陶淵明那樣消極避世,

又不愿像世人那樣追逐功名富貴,而是要在污濁的世間獨立不移,永遠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

品德。

4.重點字音

甚蕃(fan)淤泥(yu)濯(zhuo)消漣(lidn)蔓(man)褻玩(min)噫

(yl)頤(yf)鮮有聞(xidn)隱逸(yl)

5.重點詞義

談笑有鴻儒(古義:大今義:鴻雁)

惟吾德馨(古義:德行美好今義:芳香)

無案牘之勞形(古義:形體、軀體今義:形狀)

亭亭凈植(古義:立今義:栽種)

斯是陋室(判斷動詞,是)

的仙則名(動詞,出名)

花之君子者也(結(jié)構(gòu)助詞,的)

陶后鮮有聞(讀xiM,少)

香遠益清(動詞,遠播)

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形容詞做狀語,從遠處)

不蔓不枝(名詞做動詞,長枝蔓;生枝杈)

香遠益清(形容詞做動詞,遠播,遠遠地傳送出去;顯得清芬)

6.特殊句式

判斷句: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也”表判斷)

省略句:

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出”“濯”的后面省略介詞“于”)

被動句:

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染,被污染)

7.句子翻譯:

(1)原文: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譯文:我唯獨喜愛蓮花(從)污泥里生長出來卻不受污泥的沾染,它經(jīng)過清水洗滌但(并)不

(顯得)妖媚。

(2)原文: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

譯文:(它的莖)中間貫通、外部挺直,不生枝蔽,不長枝節(jié),香氣傳得越遠(就)越清幽,潔

凈地挺立(在水中)。

8.重點問題

(1).作者喜歡蓮花的什么?(請用文中的語句回答)

答:山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裝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

可褻玩焉。

(2)這幾句話從哪兒個方面說蓮花的品格?

答:生長環(huán)境、體態(tài)香氣、風(fēng)度氣質(zhì)。

(3).作者寫這篇文章僅僅是為了寫對蓮花的喜愛嗎?這是一種什么寫法?

答:作者寫蓮花是為了寫人,用蓮花的高潔品質(zhì)來象征君子高尚的品質(zhì)。托物言志的寫法。

(4).作者寫蓮花,可是文章開頭并沒有從蓮花寫起,在寫蓮花之前,作者寫了什么?人均對這些

花的態(tài)度,分別是怎樣的?

答: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菊(陶淵明獨愛)、牡丹(世人甚愛)。

(5)“菊”和“牡丹”分別有什么特征?作者在這里為什么先寫它們?

答:菊:迎寒斗霜,清高避世,品格高潔,超凡脫俗;牡丹:花色艷麗,雍容華貴,貪慕富貴,

追逐名利。用牡丹反襯蓮,以菊花正襯,突出蓮的高貴品質(zhì)。

(6)作者把“蓮”比作君子.而將“菊”和“牡丹”分別比作什么人呢?作者對它們的感情態(tài)度

又是怎樣呢?

答:菊一一隱逸者一一惜;牡丹一一富貴者一一厭。

(7)本文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答:既不愿像陶淵明那樣消極避世,又不愿像世人那樣追逐功名富貴,他要在污濁的世間獨立不

移,永遠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

第五單元知識點

第17課《紫藤蘿瀑布》

1.文學(xué)常識

《紫藤蘿瀑布》選自《鐵簫人語》,作者是宗璞,原名馮宗璞,當(dāng)代女作家。

2.文章思想內(nèi)容

文章寫于1982年5月,當(dāng)時弟弟身患絕癥,作者非常悲痛,徘徊于庭院中,見一樹盛開的紫

藤蘿花,睹物釋懷,由花兒自衰到盛,轉(zhuǎn)悲為喜,感悟到人生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恒。

3.重點詞語

挑逗(tidoddu):撩撥;逗引。

枯槐(kiihudi):槐樹意思:枯了的槐樹。

終極(zhGngji):最后,這里指的是(生命)最后的終點c

迸濺(bengjion):向外四濺。

繁密(fdnmi):繁多,密集,繁茂。

佇立(zhfili):長時間地站著。

凝望(ningwGng):目不注目遠望。

伶仃(lingding):孤獨,沒有依靠。

稀零(xlling):稀少,零星,形容稀疏的樣子。

忍俊不禁(r6njtinb€ijin):忍不住笑。

仙露瓊漿(xianldqidngjiang):神仙所喝的飲料和美酒,多喻美酒。后比喻酒非常鮮美。

峰圍蝶陣(fengweididzhen):指成群的蜜蜂圍繞著,蝴蝶就像在列陣一樣。

盤虬臥龍(pbnqiiiw6l6ng):形容枝干彎彎曲曲,蒼勁有力如龍一般。

發(fā)端(fGduGn):開始,起頭。

依傍(yibang):依靠。

4.重點句子

(1)從三個方面寫紫藤蘿花

答:A、色:只是深深淺淺的紫,仿佛在流動,在歡笑,在不停地生長。紫色的大條幅上,泛著

點點銀光,就像迸濺的水花。

B、形;像一條瀑布,從空中垂下,不見其發(fā)端,也不見其終極。一樹閃光的、盛開的藤蘿?;?/p>

朵一串挨著一串,一朵接著一朵。

C、態(tài):仿佛在流動,在歡笑,在不停地生長。在和陽光互相挑逗,彼此推著擠著。

(2)“這里除了光彩,還有淡淡的芳香,香氣似乎也是淡紫色的,夢幻一般的輕輕籠罩著我?!?/p>

作者為什么寫氣味還帶著顏色,是夢幻嗎?

答:作者將香氣寫成淺紫色,寫成夢幻,是為了突出紫藤蘿的茂盛,進而引起人們對往事的追

憶與思索。

(3)怎樣理解:“我只是佇立凝望,覺得這一條紫藤蘿瀑布不只在我的眼前,也在我的心上緩緩

流過。”這句話?

答:作者被眼前的景象深深地感動,紫藤蘿花那么繁茂的氣勢,燦爛的色彩,歡樂的情態(tài),和

蓬勃的無限生機,震撼了作者的心靈,所以作者覺得這流動著的花瀑在“我心上緩緩流過”。

5.重要問題

故事情節(jié)脈絡(luò)梳理

(1)作者是按什么順序和層次描寫的?從哪些角度來描寫的?主要用了些什么方法?

答:按花瀑-花穗--花朵,從大到小、從整體到部分再到個體的順序和層次來寫的。主要抓住色

彩、形象、情態(tài)幾個方面來寫。

運用了大量的比喻和擬人。如“只見一片輝煌的淡紫色,像一條瀑布,從空中垂下,不見其發(fā)

端,也不見其終極?!毙蜗?、生動、具體地寫出紫藤蘿生長的繁茂?!白仙拇髼l幅上,泛著點

點銀光,就像迸濺的水花。”形象、生動地寫出紫藤蘿色彩上的特點。“只是深深淺淺的紫,仿

佛在流動,在歡笑,在不停地生長?!卑鸦ǖ念伾珜懗扇说膭幼餍袨?,生動形象地寫出花的神態(tài)。

“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淺淡的部分,在和陽光互相挑逗?!卑鸦ǖ念伾珜懗扇说膭幼餍?/p>

為,生動形象地寫出花色的耀眼與生機?!?我在開花!'它們在笑。'我在開花!'它們?nèi)?/p>

嚷。”用擬人手法,生動地寫出花開之鬧,突出花的勃勃生機。

(2)作者生動形象地給我們描繪出紫藤要花的一些什么特點?

答:寫花瀑,突出其繁盛;寫花穗,表現(xiàn)其活潑熱鬧;寫花朵,描繪出它們的美麗嬌媚的特征。

讓人感到這一樹紫藤蘿花,是那么繁茂,那么熱烈,那么歡樂,那么活潑,那么嫵媚,那么充滿

了無限生機。

(3)這時作者的心情有什么變化?

答:看花前,作者因她的弟弟身患絕癥,心上壓著“焦慮和悲痛”;看花后,“我沉浸在這繁

茂的花朵的光輝中,別的一切暫時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寧靜和生的喜悅?!毙那槁挠?/p>

悅了

(4)過去紫藤蘿為什么會遭劫難呢?從哪些詞語可以反映U來?

答:因為文化大革命遭的劫難。從“十多年前”說明正好是那個年代,從“那時的說法是,花

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關(guān)系”,反映了那個時代的思想烙印。

(5)怎樣理解后兩段的一連串比喻句和文中所抒發(fā)的思想感情呢?

答:“花艙”的比喻引出其中裝的是“生命的酒釀”比喻,正是這“生命的酒釀”讓花兒張滿

了帆,航行在這時代的洪流中,個人的不幸又能算得了什么呢?在這兒正用得上我們才學(xué)過的兩

句詩:“沉舟側(cè)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庇谑亲髡摺凹涌炝四_步”,融入了這永無止境的

生命長河之中,去創(chuàng)造更加燦爛的人生。

(6)文中表現(xiàn)認(rèn)識升華和全文主旨的句了一是哪一句?

答:“花和人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p>

(7)本文的第二部分的倒敘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這樣寫有什么深刻的含義?

答:運用比喻、擬人、對比等修辭手法,這些花也正如人,人類社會也正如花一樣由每一個個

組成,雖然某些花或某個人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不幸,但人類社會照樣向前發(fā)展,生命的長河是無

止境的。

(8)文中插入一段寫十多年前家門外的一大株紫藤蘿起什么作用?

答:用十多年前紫藤蘿花的稀落與現(xiàn)在花開的繁盛形成對?比,突出了現(xiàn)在花的生機盎然。用十

多年前花的不幸遭遇,與人的不幸遭遇形成對類比,說明花和人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不幸,

(9)讀了這篇文章,你認(rèn)為作者通過描寫紫藤蘿花的生機勃勃,想告訴人們什么?

答:作者借描寫紫藤蘿花的生機勃勃,贊美生命的頑強美好,表現(xiàn)對生命的永恒的感唔。告訴

人們,不能讓昨天的不幸把自己壓垮,每個人都應(yīng)該像紫藤蘿的花朵一樣,以飽滿的生命力,投

身到生命的長河中去,在閃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

第18課《一顆小桃樹》

1.文學(xué)常識

《一顆小桃樹》選自賈平凹的《平凹散文》,賈平凹是當(dāng)代文壇屈指可數(shù)的文學(xué)奇才,被譽為

“鬼才”。

2.結(jié)構(gòu)梳理

眼前場景:小桃樹被風(fēng)雨摧殘。

回憶過去:栽種小桃樹的經(jīng)歷。

現(xiàn)在:贊美小桃樹頑強生命力。

3.重點詞語

矜持(jin)搖撼(han)淅淅瀝瀝(xi11)恍然(huang)

懺悔(chdn)猥瑣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fù)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