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法灸法》課件-慎針穴刺法_第1頁
《針法灸法》課件-慎針穴刺法_第2頁
《針法灸法》課件-慎針穴刺法_第3頁
《針法灸法》課件-慎針穴刺法_第4頁
《針法灸法》課件-慎針穴刺法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慎針穴刺法—胸腹背腰部穴位01胸腹部腧穴02背腰骶部腧穴胸腹部腧穴一、胸腹部腧穴(一)胸脅部腧穴乳中穴不針不灸,僅作為胸腹部腧穴的定位標志。任脈胸部腧穴一般向下平刺0.5~0.8寸。膻中穴在治療乳疾時,應向外平刺。位于肋間隙的腧穴,一般沿肋間隙向外斜刺或平刺0.5~0.8寸,不可深刺,以免傷及心肺。脅部腧穴應向下或向外斜刺0.5~0.8寸,不可深刺,以免傷及肝脾,對肝牌腫大者更應注意。一、胸腹部腧穴(二)腹部腧穴上腹部腧穴一般可以直刺0.5~1寸,不宜深刺,以免傷及臟器。如中脘、上脘。下腹部腧穴,一般可以直刺0.8~1.2寸,進針宜緩,不可過深,避免刺傷腸道。如氣海、關(guān)元。特別是腸梗阻等腸蠕動減弱或消失的患者,腸的避讓功能減弱消失,針刺過深極易刺破腸壁。中極、關(guān)元等下腹部穴,針前應排空膀胱,以防刺傷。神闕穴因消毒不便,一般不針刺。背腰骶部腧穴二、背腰骶部腧穴(一)背部腧穴膀胱經(jīng)背部腧穴一般向內(nèi)側(cè)斜刺0.5~0.8寸,不可直刺、深刺,以免刺傷肺臟。第十二胸椎至第二腰椎脊柱兩側(cè)的腧穴,如胃俞、三焦俞、腎俞、志室等,不可深刺或向外深刺,以防刺傷腎臟。如肺俞、心俞。因胸椎棘突均向下呈覆瓦狀,所以督脈背部腧穴應向上斜刺0.5~1寸,如大椎、身柱。如針刺過深,針尖可刺穿黃韌帶進入椎管,此時感到針下阻力突然消失而出現(xiàn)明顯的落空感,應立即停止進針,否則可傷及脊髓。刺中脊髓時,患者有觸電樣感覺向四肢放射,并伴有驚恐感。二、背腰骶部腧穴(二)腰骶部腧穴

腰椎棘突呈垂直板狀,幾乎水平地凸向后方,故位于腰椎棘突下的督脈腧穴直刺即可,一般直刺0.5~1寸,如命門、腰陽關(guān)。第十二胸椎至第二腰椎脊柱兩側(cè)的腧穴,如腎俞、大腸俞不可深刺或向外深刺,以防針刺腎臟。胸腹背部穴位慎針穴刺法胸脅部腧穴腹部腧穴背部腧穴腰骶部腧穴慎針穴刺法—四肢腧穴01上肢腧穴02下肢腧穴上肢腧穴一、上肢腧穴肩井穴深部為肺尖,以防刺傷肺尖造成氣胸,可適當調(diào)整角度向背部方向針刺0.5~0.8寸,不可深刺。肩髃、肩髎位于肩背部交界處,為了防止刺傷臟器,針刺朝向上肢方向斜刺0.8寸-1.5寸。一、上肢腧穴極泉穴須避開腋動脈直刺,腋腔內(nèi)組織疏松,除腋動脈外,其內(nèi)下方還伴行腋靜脈,故不可大幅度提插,以免刺傷血管,造成血腫。曲澤、尺澤位于肱二頭尺側(cè)和橈側(cè)位置,針刺時應用左手將肌腱推移穴位處,防止針尖刺到肌腱患者產(chǎn)生不適感。一、上肢腧穴內(nèi)關(guān)位于掌長肌腱俞橈側(cè)脘曲肌腱之間,針刺前應先用左手將兩條肌腱分離,然后再針刺,以防針尖刺入肌腱,患者產(chǎn)生不適感。列缺穴用左手拇指和食指輕輕提捏起穴位周圍的皮膚,使皮膚稍微隆起,用刺手持針迅速斜刺入提捏起的皮膚中0.8-1.5寸。腕部太淵穴位于橈動脈搏動處,針刺時應避開橈動脈斜刺。下肢腧穴二、下肢腧穴大腿部肌肉豐厚,其穴位可適度深刺。小腿部腧穴大都可以直刺。足部腧穴可視其所在部位的具體情況,決定直刺還是斜刺,針刺深度大多不超過1寸。二、下肢腧穴環(huán)跳穴要側(cè)臥屈股,直刺2~3寸,此穴下有坐骨神經(jīng),如刺中,可產(chǎn)生強烈的觸電樣感向大腿、小腿直至足部放射。針刺氣沖、沖門、急脈等穴,應注意避開動脈。犢鼻穴針刺須屈膝,稍向髕韌帶內(nèi)方斜刺,凡刺入關(guān)節(jié)腔的腧穴,均應注意手法輕重,不可損傷關(guān)節(jié)面,不可使關(guān)節(jié)液流出;同時要嚴格消毒,避免關(guān)節(jié)腔感染。注意事項此外,婦女懷孕3個月以內(nèi)者,下腹部腧穴禁針;若懷孕3個月以上者,腹部及腰骶部腧穴也不宜針;至于三陰交,合谷,昆侖,至陰等,孕婦更應禁刺。對孕婦有習慣性流產(chǎn)者應慎用針刺。皮膚有感染、潰瘍,瘢痕或腫瘤的部位以及深部囊腫的局部,均不宜針刺。常有自發(fā)性出血或損傷后出血不止的患者,不宜針刺。四肢腧穴慎針穴法上肢腧穴下肢腧穴慎針穴刺法—頭面頸項穴位慎針穴刺法—頭面頸項穴位慎針穴位是指在針灸治療中,由于解剖位置特殊、接近重要臟器或大血管等原因,需要特別注意針刺深度、方向和角度的穴位。這類穴位在針刺時應格外小心,以免出現(xiàn)意外情況。01頭部腧穴慎針穴刺法02面部腧穴慎針穴刺法03耳部腧穴慎針穴刺法04頸部腧穴慎針穴刺法05項部腧穴慎針穴刺法頭部腧穴慎針穴刺法一、頭部腧穴慎針穴刺法頭部的腧穴因穴下皮肉淺薄,一般平刺0.5~0.8寸??焖龠M針后,針尖抵達帽狀腱膜下層,以捻轉(zhuǎn)行針為主。出針后要用消毒干棉球按壓針孔片刻,以防出血。小兒出生18個月內(nèi)囟門未閉時,其所在部位禁止針刺。面部腧穴慎針穴刺法二、面部腧穴慎針穴刺法面部腧穴一般以平刺為主,其他腧穴大都直刺或斜刺0.5~0.8寸。面部血管豐富,針刺手法宜輕,出針后需按壓針孔,以防出血。如陽白、太陽等穴。耳部腧穴慎針穴刺法三、耳部腧穴慎針穴刺法耳門、聽宮、聽會3個穴,針刺時均須張口,直刺0.5~1寸,留針時再將口慢慢閉上。翳風穴直刺0.8~1寸,不宜過深,以免損傷面神經(jīng)。頸部腧穴慎針穴刺法四、頸部腧穴慎針穴刺法頸部腧穴一般應緩慢刺入0.3~0.8寸為宜,切忌行大幅度提插、捻轉(zhuǎn)手法,以免傷及血管、氣管、咽喉等重要組織結(jié)構(gòu)。如廉泉等穴。項部腧穴慎針穴刺法五、項部腧穴慎針穴刺法針刺風池穴時,針尖向鼻尖方向緩慢刺入0.8~1.2寸。該穴深部有延髓與椎動脈,針刺時若方向、角度、深度不當,可能造成不良后果。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