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章末測試-八年級物理人教版(下冊)_第1頁
第12章 章末測試-八年級物理人教版(下冊)_第2頁
第12章 章末測試-八年級物理人教版(下冊)_第3頁
第12章 章末測試-八年級物理人教版(下冊)_第4頁
第12章 章末測試-八年級物理人教版(下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八年級下第12章章末測試一、選擇題(共12小題)1.如圖所示的四種情景中,所使用的杠桿屬于費力杠桿的是A.鉗子B.羊角錘C.核桃夾D.鑷子2.如圖,杠桿處于平衡狀態(tài),如果在杠桿兩側(cè)掛鉤碼處各增加一個質(zhì)量相同的鉤碼,杠桿會A.左端下降B.右端下降C.仍然平衡D.無法判斷3.如圖所示,要使杠桿平衡,在A點作用的力分別為F1、F2、F3,則A.沿豎直方向的力F1最小B.沿垂直干杠桿OA方向的力F2最小C.沿水平方向的力F3最小D.無論什么方向,用的力一樣大4.小軍做“探究杠桿平衡條件”實驗時,水平實驗臺上有滿足實驗要求的器材:彈簧測力計1個,所受重力為1N的鉤碼若干,帶支架的杠桿1個。杠桿上相鄰刻度間距離均為0.05m,刻線上下靠近杠桿邊緣處均有圓形小孔,可用來掛鉤碼或彈簧測力計。小華將杠桿調(diào)節(jié)水平平衡后,在杠桿上的A點刻線下方小孔中懸掛3個鉤碼,如圖所示。下列操作不正確的是A.在杠桿上的B點刻線下方小孔中懸掛2個鉤碼,可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B.將彈簧測力計的掛鉤掛在B點刻線上方小孔中豎直向上拉,可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C.將彈簧測力計的掛鉤掛在C點刻線上方小孔中豎直向上拉,可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D.每次杠桿水平位置平衡時,從杠桿上直接讀出力臂5.利用定滑輪將同一重物勻速提升時,若所用拉力的方向如圖所示,則F1、F2和F3的大小關(guān)系是A.F1=F2=F3B.F1<F2<F3C.F1>F2>F3D.F1>F2=F36.如圖所示,通過滑輪組勻速拉動水平地面上的物體(不計滑輪重及摩擦),若物體重為100N,物體運動時與地面的摩擦力為40N,則拉力F的大小為A.20NB.50NC.60ND.70N7.如圖所示裝置中,均勻木棒AB的A端固定在鉸鏈上,懸線一端繞過一固定定滑輪,另一端用線套套在木棒上使棒保持水平。現(xiàn)使線套逐漸向右移動,但始終使木棒保持水平,則懸線上的拉力T(棒和懸線足夠長)A.先逐漸變小,后又逐漸變大B.逐漸變大C.先逐漸變大,后又逐漸變小D.逐漸變小8.用一個動滑輪將重為4N物體勻速提升1m,拉力大小如圖所示,則A.拉力是2.2NB.有用功是2.2JC.總功是4.8JD.機械效率是120%9.如圖所示,將一個重為10N的木塊沿傾角為30°斜面勻速向上拉至頂端,拉力為8N,斜面高5m,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A.拉力做功為40JB.摩擦力大小為3NC.摩擦力大小為8ND.機械效率為80%10.如圖(繩子和滑輪重不計)重為60N的物體A,在10N的拉力作用下,物體在水平路面上以1m/s的速度做勻速直線運動6s,則A.物體A與水平路面間的摩擦力為120NB.物體A與水平路面間的摩擦力為20NC.在6s內(nèi)繩子自由端移動了12mD.在6s內(nèi)繩子自由端移動了18m11.在測“滑輪組機械效率”的實驗中,苒苒同學(xué)用如圖所示的裝置,第一次勻速提升一個鉤碼,拉力為F1,機械效率為η1;第二次勻速提升兩個鉤碼,拉力為F2,機械效率為η2,第三次勻速提升三個鉤碼,拉力為F3,機械效率為η3,各鉤碼完全相同,每次提升的高度相同,繩重及摩擦忽略不計,則A.F1+F2=F3B.F1+F2>F3C.η1=η2=η3D.η1<η2<η312.如圖所示,小明用滑輪組提升重為140N的水桶,動滑輪重為10N,不計滑輪與軸之間的摩擦及繩重,若小明在5s內(nèi)將水桶勻速向上拉2m,則A.繩端上升的速度是1.2m/sB.人對繩端的拉力為70NC.人拉繩的功率為60WD.縮短拉繩的時間可以提高機械效率二、填空題(共8小題)13.如圖所示,小紅要用竹筷夾著食物放進嘴里,筷子能夾住食物而不掉下來,主要是靠筷子和食物之間的_________力,正常使用的筷子屬于_________杠桿。14.如圖所示的杠桿(自重和摩擦不計),O為支點,A處掛一重為100N的物體,為保證杠桿在水平方向平衡,在中點B處沿________(填F或F1或F2)方向施加一個最小的力為____________N。15.如圖所示,車和磚頭的總重力G=1000N,推車時,獨輪車屬于__________(填“省力”“費力”或“等臂”)杠桿。圖中輪軸到獨輪車重力作用線的距離是0.3m,轉(zhuǎn)軸到手豎直向上的力F的作用線的距離是1m。要能推動獨輪車,手豎直向上的力至少應(yīng)為_____N。16.如圖所示,能改變用力方向的滑輪是__________滑輪(選填“A”或“B”),使用時它相當(dāng)于__________杠桿;若用大小為30牛的力F分別將甲、乙物體勻速提起2米,不計摩擦和滑輪重力,則提起乙物體的拉力做功為__________焦。17.如圖,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重100N的物體A沿水平桌面做勻速直線運動,彈簧測力計B的示數(shù)為10N,物體A移動的速度為0.2m/s,則拉力F的大小為________N,拉力F移動的速度為________m/s,物體A與水平桌面的摩擦力大小為________N。18.如圖所示,在一水平地面上,木箱重500N,用F=150N的力拉動木箱做勻速直線運動(不計滑輪重量及繩與滑輪間的摩擦),木箱受到的摩擦力為_________N,方向向__________。三、作圖題(共2小題)19.如圖,輕質(zhì)杠桿OA可繞O點在豎直面內(nèi)旋轉(zhuǎn),請在圖中畫出物體所受重力和使杠桿保持平衡的最小力F的示意圖。20.如圖,人站在地面上將重物拉起,請畫出滑輪組最省力的繞線方法。四、實驗探究題(共3小題)21.物理實驗要遵循實事求是的原則。小雯同學(xué)在“研究定滑輪和動滑輪特點”的實驗中,完成了如圖所示的實驗并記錄了數(shù)據(jù)。通過分析數(shù)據(jù),她覺得與書中的結(jié)論有較大偏差。你一定也做過這樣的實驗,回想你的實驗經(jīng)歷,回答下列問題:(1)該實驗中出現(xiàn)這樣結(jié)果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請你對小雯的實驗方法提出合理的改進意見。22.在“探究杠桿平衡條件”的實驗中:(1)杠桿安裝在支架上平衡后如圖甲所示,則應(yīng)將杠桿的螺母向___________調(diào)節(jié),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2)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后,在如圖乙所示的A點掛上3個鉤碼,可在B點掛上________個鉤碼使杠桿仍在水平位置平衡;(3)取下B點的鉤碼,改用彈簧測力計拉杠桿的C點,當(dāng)彈簧測力計由位置1轉(zhuǎn)至位置2的過程中,杠桿在水平位置始終保持平衡(如圖丙),測力計的示數(shù)________(選填“變大”、“不變”或“變小”);(4)完成實驗后,接著利用如圖所示器材測量物體甲的密度:①在水平位置平衡的杠桿A點掛上物體甲,將重為G0的物體乙掛在杠桿的另一端,調(diào)節(jié)物體乙懸掛的位置至B點,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如圖(a)所示,用刻度尺測出OA、OB的長度分別為L1、L2;②保持懸掛點A、O的位置不變,將物體甲浸沒水中,調(diào)節(jié)物體乙懸掛的位置至C點,使杠桿仍在水平位置平衡,如圖(b)所示,測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物體甲密度的表達式:ρ甲=________________。(用已知物理量和所測得的物理量的符號表示,水的密度為ρ水)(1)第2次實驗中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為_________(結(jié)果保留一位小數(shù))。(2)第3次實驗中,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漏填,由圖丙可知,彈簧測力計示數(shù)為________N。(3)分析數(shù)據(jù)可得結(jié)論,同一滑輪組,提升的物體越重,滑輪組的機械效率越_______(選填“高”或“低”)。(4)根據(jù)實驗結(jié)論推測,使用該滑輪組再次將重8N的物體勻速提升10cm,此時滑輪組的機械效率可能為________(只填序號)。A.71.6%B.82.4%C.92.1%五、計算題(共1小題)24.質(zhì)量為65kg的小明利用如圖所示的滑輪組來提升不同物體。當(dāng)他勻速提起水平地面上重400N的某一物體時,滑輪組的機械效率是80%。已知繞滑輪的繩子能承受的最大拉力為500N,小明與地面的接觸面積為0.04m2,不計繩重及摩擦。求:(g=10N/kg)(1)未拉繩子時小明對地面的壓強;(2)動滑輪受到的重力;(3)小明利用此滑輪組工作時的最大機械效率。1.D【解析】A、鉗子在使用過程中,動力臂大于阻力臂,屬于省力杠桿;B、羊角錘在使用過程中,動力臂大于阻力臂,屬于省力杠桿;C、核桃鉗在使用過程中,動力臂大于阻力臂,屬于省力杠桿;D、鑷子在使用過程中,動力臂小于阻力臂,屬于費力杠桿。故選D。3.B【解析】在A點施力F,當(dāng)F的方向與杠桿垂直時動力臂最大,此時最省力,即F2最小,故選B。4.B【解析】A、在刻線下方小孔中懸掛鉤碼數(shù),根據(jù)杠桿的平衡條件,3N×2×0.05m=n×1N×3×0.05m,解得:n=2,故A正確;B、將彈簧測力計的掛鉤掛在B點刻線上方小孔中豎直向上拉,拉力產(chǎn)生的力的效果是逆時針轉(zhuǎn)動與A點刻線下方小孔中懸掛3個鉤碼的力的效果相同,杠桿不會平衡,向逆時針轉(zhuǎn)動,故B錯誤;C、將彈簧測力計的掛鉤掛在C點刻線上方小孔中豎直向上拉,拉力產(chǎn)生的力的效果是順時針轉(zhuǎn)動與A點刻線下方小孔中懸掛3個鉤碼的力的效果相反,杠桿會平衡,故C正確;D、實驗中,杠桿水平位置平衡時,可以從杠桿上直接讀出力臂,故D正確。故選B。6.A【解析】不計滑輪重及繩與輪之間的摩擦,人的水平拉力F=f=×40N=20N,故選A。7.A【解析】如圖所示,G表示桿AB的自重,LOA表示桿的重心到A端的距離,T表示懸線拉力的大小,L表示作用于桿AB上的懸線拉力對A點的力臂。把AB視為一根可繞A端轉(zhuǎn)動的杠桿,則由杠桿的平衡條件應(yīng)有:G×LOA=T×L,由此得:當(dāng)線套在桿上逐漸向右移動時,拉力T的動力臂L(L1、L2、L3、L4)經(jīng)歷了先逐漸變大后又逐漸變小的過程,故懸線的拉力T則是逐漸變小后逐漸變大。故選A。8.C【解析】該彈簧測力計的分度值為0.2N,拉力是2.4N;對物體做的有用功為W有用=Gh=4N×1m=4J;做的總功為W總=Fs=2.4N×2m=4.8J;滑輪組的機械效率η=×100%=×100%=83.3%。故選C。9.B【解析】A、因為斜面的傾角為30°,斜面高為h=5m,所以,斜面的長度為:s=2h=2×5m=10m,已知拉力F=8N,則拉力做的總功為:W總=Fs=8N×10m=80J,故A錯誤;BC、因為G=10N,h=5m,所以,做的有用功為:W=Gh=10N×5m=50J,則額外功為:W額外=W總–W有用=80J–50J=30J,由W額外=fs可得摩擦力的大小為:f==3N,故B正確,C錯誤;D、該斜面的機械效率:η=×100%=×100%=62.5%,故D錯誤。故選B。10.BC【解析】由滑輪組結(jié)構(gòu)看出,n=2,作用在物體上的水平拉力:F=2×10N=20N;∵物體勻速運動,∴物體受到的滑動摩擦力:f=F=20N,故B符合題意;物體移動的距離:s=vt=1m/s×6s=6m;繩子自由端通過的距離:s′=2s=2×6m=12m,故C符合題意;故選BC。11.BD【解析】由圖可知使用滑輪組承擔(dān)物重的繩子股數(shù)n=2,設(shè)一個鉤碼重為G,每次提升鉤碼的高度為h,動滑輪重力為G輪。不計繩重和摩擦,第一次提升一個鉤碼,拉力:F1=(G+G輪),第二次提升兩個鉤碼,拉力:F2=(2G+G輪),第三次提升三個鉤碼,拉力:F3=(3G+G輪)=G+G輪,則F1+F2=(G+G輪)+(2G+G輪)=G+G輪,所以F1+F2>F3,故A錯、B正確;不計繩重和摩擦,有用功W有用=Gh,總功W總=(G+G輪)h,滑輪組的機械效率:,所以,當(dāng)提升的鉤碼重力G增大時,減小,滑輪組的機械效率η增大,即:η1<η2<η3,故C錯、D正確。故選BD。13.摩擦費力【解析】用筷子夾起食物,食物有向下滑動的趨勢,則筷子對它有摩擦力的作用,說明筷子和食物間有摩擦力;筷子在正常使用時,動力臂小于阻力臂,屬于費力杠桿。14.F2200【解析】由杠桿的平衡條件可知,當(dāng)動力臂最大時,所用的動力是最小的,由三角形的知識可知,最大的力臂就是支點與力的作用點的連線線段,所以最小的力應(yīng)是F2,由于動力臂為阻力臂的一半,所以由杠桿的平衡條件可知,動力應(yīng)等于阻力的二倍為200N。15.省力300【解析】獨輪車在使用過程中,動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桿。由杠桿的平衡條件可知:F×L動=G×L阻,即F×1m=1000N×0.3m,解得:F=300N。16.A等臂120【解析】提升物體甲時,A滑輪的軸固定不動,是定滑輪;定滑輪相當(dāng)于等臂杠桿;B是動滑輪,繩的自由端升高的距離s=2h=2×2m=4m,提起乙物體的拉力做功為W=Fs=30N×4m=120J。17.200.11018.300右【解析】由圖示可知,滑輪組有2段繩子拉著動滑輪,因為用滑輪組拉動物體向左做勻速直線運動,所以F=f摩,則f摩=2F=2×150N=300N;摩擦力的方向與物體運動方向相反所以方向是向右。19.【解析】重力的方向是豎直向下的,過物體重心畫一條帶箭頭的豎直向下的有向線段,用G表示;由杠桿平衡條件F1L1=F2L2可以知道,在阻力跟阻力臂的乘積一定時,動力臂越長,動力越小;圖中支點在O點,因此OA作為動力臂最長,由圖知動力的方向應(yīng)該向上,如下圖所示:20.【解析】對由兩個動滑輪和兩個定滑輪組成的滑輪組,可繞線方法有4段和5段兩種,兩種方法都達到了省力的目的,但拉力的方向不同,有5段繞線的方法拉力方向向上;有4段繞線的方法拉力方向向下,根據(jù)題意工人站在地面上可知拉力方向向下,因此從定滑輪上固定。如圖所示:21.(1)由表中數(shù)據(jù)可看出,使用定滑輪時F1≠G,這是由于沒有考慮彈簧測力計外殼受到的重力;使用動滑輪時F2≠,這是由于沒有考慮動滑輪受到的重力。(2)使用定滑輪時,將彈簧測力計倒過來使用(或水平拉動彈簧測力計或?qū)嶒炃跋葴y出彈簧測力計自身的重力);使用動滑輪時,要先測出鉤碼和動滑輪的總重,然后比較拉力與總重的關(guān)系(或采用輕質(zhì)滑輪或增加鉤碼重)。(2)解決的方案:對于乙圖,將彈簧測力計倒過來使用,或再通過一個定滑輪水平拉動彈簧測力計,實驗前先測出彈簧測力計自身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