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語文 文言文_第1頁
初二語文 文言文_第2頁
初二語文 文言文_第3頁
初二語文 文言文_第4頁
初二語文 文言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初二文言文一、《桃花源記》-陶淵明原文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yè)。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shù)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shù)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yāo)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shù)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奔瘸觯闷浯?,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guī)往。未果,尋病終,后遂無問津者。解釋東晉太元年間,武陵有個人以捕魚為生。(一天)他順著溪水劃船,忘記了路程的遠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長在溪的兩岸,長達幾百步,中間沒有別的樹,花草遍地,鮮嫩而美麗,落花紛紛地散在地上。漁人對此感到十分詫異,繼續(xù)往前行船,想走到林子的盡頭。桃林的盡頭就是溪水的發(fā)源地,漁人發(fā)現(xiàn)了一座小山,山上有個小洞口,洞里隱隱約約好像有點光亮。(漁人)便舍棄了船,從洞口進去。起初洞口很狹窄,僅容一人通過。又走了幾十步,突然變得開闊明亮了。(呈現(xiàn)在他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寬廣的土地,一排排整齊的房舍。還有肥沃的田地、美麗的池塘,有桑樹、竹林這類的植物。田間小路交錯相通,雞鳴狗叫到處可以聽到。人們在田野里來來往往耕種勞作,男女的穿戴跟桃花源以外的世人完全一樣。老人和小孩們個個都安適愉快,自得其樂。(那里的人)看見了漁人,感到非常驚訝,問他是從哪兒來的。(漁人)詳細地做了回答。有人就邀請他到自己家里去,擺酒殺雞做飯來款待他。村里的人聽說來了這么一個人,就都來打聽消息。他們自己說他們的祖先為了躲避秦時的戰(zhàn)亂,領著妻子兒女和鄉(xiāng)鄰們來到這個與人世隔絕的地方,不再出去,因而跟外面的人斷絕了來往。(他們)問現(xiàn)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漢朝,更不必說魏朝和晉朝了。漁人把自己聽到的事一一詳細地告訴了他們。(聽罷),他們都感嘆起來。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漁人請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飯來款待他。漁人逗留了幾天后,向村里人告辭。(臨別時)村里人囑咐他道:“(我們這個地方)不值得對外邊的人說啊!”(漁人)出來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順著舊路回去,處處都做了標記。到了郡城,去拜見太守,報告了這番經(jīng)歷。太守立即派人跟著他去,尋找以前所做的標記,終于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通往桃源的)路了。南陽人劉子驥是個志向高潔的隱士,聽到這件事后,高興地計劃前往。但沒有實現(xiàn),不久就病死了。此后就再也沒有探求(桃花源)的人了。二、《小石潭記》-柳宗元原文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珮環(huán),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嵁,為巖。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樹環(huán)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同游者:吳武陵,龔古,余弟宗玄。隸而從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解釋從小土丘向西走一百二十步,隔著竹林,聽到了水聲,好像人身上佩戴的玉佩、玉環(huán)相互碰擊發(fā)出的聲音,(我)心里感到高興。砍倒竹子,開辟出一條道路(走過去),向下看見一個小潭,潭水格外清涼。小潭以整塊石頭為底,靠近岸邊,石底有些部分翻卷出來,露出水面,成為坻、嶼、嵁、巖各種不同的形狀。青蔥的樹木,翠綠的藤蔓,遮蓋纏繞,搖動下垂,參差不齊,隨風飄拂。潭中的魚大約有一百來條,都好像在空中游動,什么依靠也沒有。陽光直照到水底,魚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魚兒)呆呆地一動不動,忽然向遠處游去,來來往往,輕快敏捷,好像在和游玩的人逗樂。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樣曲折,像蛇那樣蜿蜒前行,時隱時現(xiàn)。溪岸的形狀像狗的牙齒那樣參差不齊,不能知道溪水的源頭在哪里。坐在小石潭上,四面被竹子和樹木圍繞著,寂靜寥落,空無一人,(那幽深悲涼的氣氛)使人感到心情凄涼,寒氣透骨,幽靜深遠,彌漫著憂傷的氣息。因為這里的環(huán)境過于凄清,不能長時間停留,于是就把當時的情景記下來便離開了。一同去游覽的人有吳武陵、龔古、我的弟弟宗玄。跟著同去的有兩個姓崔的年輕人,一個叫恕己,一個叫奉壹。三、《核舟記》-魏學洢原文明有奇巧人曰王叔遠,能以徑寸之木,為宮室、器皿、人物,以至鳥獸、木石,罔不因勢象形,各具情態(tài)。嘗貽(yí)余核舟一,蓋大蘇泛赤壁之屬。舟首尾長約八分有奇(jī),高可二黍(shǔ)許。中軒敞者為艙,箬(ruò)篷覆之。旁開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啟窗而觀,雕欄相望焉。閉之,則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風徐來,水波不興”,石青糝(sǎn)之。船頭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rán)者為東坡,佛印居右,魯直居左。蘇、黃共閱一手卷。東坡右手執(zhí)卷端,左手撫魯直背。魯直左手執(zhí)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語。東坡現(xiàn)右足,魯直現(xiàn)左足,各微側,其兩膝相比者,各隱卷底衣褶(zhě)中。佛印絕類彌勒,袒胸露乳,矯首昂視,神情與蘇、黃不屬。臥右膝,詘(qū)右臂支船,而豎其左膝,左臂掛念珠倚之——珠可歷歷數(shù)也。舟尾橫臥一楫(jí)。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chuí)髻(jì)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pān)右趾,若嘯呼狀。居左者右手執(zhí)蒲葵扇,左手撫爐,爐上有壺,其人視端容寂,若聽茶聲然。其船背稍隆,可倚仗,題名其上,文曰“天啟壬戌(xū)秋日,虞山王毅叔遠甫刻”,細若蚊足,鉤畫了了,其色墨。又用篆(zhuàn)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通計一舟,為人五;為窗八;為箬篷,一;為楫,一;為爐,一;為壺,一;為手卷,一;為念珠,一;為提名,二;為篆章,一??傆嬕恢?,為物三十有(yòu)四。而計其長曾不盈寸。蓋簡桃核之細長者為之。嘻,技亦靈怪矣哉!解釋明朝有個手藝奇妙精巧的人叫王叔遠,他能用直徑一寸左右的木頭,雕刻成宮室、器皿、人物,以及飛鳥、走獸、樹木、石頭,全都是就著材料原來的樣子模擬各種事物的形象,各有各的神情姿態(tài)。(他)曾經(jīng)贈送給我一個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刻的是蘇軾乘船游赤壁(的情形)。船從頭到尾長約八分多一點,大約有兩個黃米粒那么高。中間高起而寬敞的部分是船艙,用箬竹葉做的船篷覆蓋著它。船艙旁邊開有小窗,左右各四扇,一共八扇。打開窗戶來看,雕刻著花紋的欄桿左右相對。關上窗戶,就(看到)右邊刻著“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邊刻著“清風徐來,水波不興”,用石青涂在刻著字的凹處。船頭坐著三個人,中間戴著高高的帽子、長著濃密胡須的人是蘇東坡,佛印和尚在右邊,黃魯直在左邊。蘇東坡和黃魯直共同看著一軸書畫長卷。東坡右手拿著畫幅的右端,左手輕按在魯直的背上。魯直左手拿著畫幅的左端,右手指著畫卷,好像在說什么似的。東坡露出右腳,魯直露出左腳,各自略微側著身子,他們互相靠近的兩膝,都隱藏在手卷下面的衣褶里。佛印極像彌勒菩薩,袒胸露乳,抬頭仰望,神情跟蘇、黃二人不相類似。(他)平放著右膝,彎曲著右臂支撐在船上,而豎起他的左膝,左臂掛著念珠靠著左膝——念珠可以清清楚楚地數(shù)出來。船尾橫放著一支船槳。船槳的左右兩邊各有一個船夫。在右邊的那個梳著椎形發(fā)髻,仰著臉,左手靠著一根橫木,右手扳著右腳趾,好像在大聲呼叫的樣子。在左邊的那個右手拿著蒲葵扇,左手摸著爐子,爐子上有個茶壺,那個人的眼睛正視著(茶爐),神色平靜,好像在聽茶水燒開了沒有的樣子。船的背面稍平,能夠用它來當茶桌,上面刻著名字,文字是“天啟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遠甫刻”,(字跡)細得像蚊子腳,一勾一畫清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