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課兩宋的政治和軍事+課件+-2025屆高三統(tǒng)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冊一輪復習_第1頁
第9課兩宋的政治和軍事+課件+-2025屆高三統(tǒng)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冊一輪復習_第2頁
第9課兩宋的政治和軍事+課件+-2025屆高三統(tǒng)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冊一輪復習_第3頁
第9課兩宋的政治和軍事+課件+-2025屆高三統(tǒng)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冊一輪復習_第4頁
第9課兩宋的政治和軍事+課件+-2025屆高三統(tǒng)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冊一輪復習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三單元

遼宋夏多民族政權的并立與元朝的統(tǒng)一本單元??嫉闹匾R點:宋初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王安石變法、元朝行省制度、宋代商品經(jīng)濟發(fā)展、社會新變化和理學興起。命題趨向預測

(1)結合遼宋夏金元時期不同的社會背景和面臨的主要問題,創(chuàng)設學習情境和綜合情境,考查這一時期制度變化的背景及其所要解決的問題,突出考查唯物史觀,歷史理解。

(2)結合遼宋夏金元時期社會經(jīng)濟變化的狀況,創(chuàng)設學習情境和復雜情境,考查這一時期經(jīng)濟發(fā)展的表現(xiàn),要求考生運用唯物史觀分析這一時期經(jīng)濟變化的原因及作用。

(3)聯(lián)系思想(儒學,道教與佛教,宋明理學)、文學藝術、科技、中外文化交流等方面變化的主要史實,從歷史理解、歷史價值觀角度考查思想(儒學,道教與佛教,宋明理學),文學藝術,科技、中外文化交流等方面變化的原因及表現(xiàn)。(4)聯(lián)系經(jīng)濟重心南移,農(nóng)業(yè)、手工業(yè)、商業(yè)和城市等發(fā)展的重要史實,從時空觀念和歷史理解角度考查遼宋夏金元時期社會經(jīng)濟發(fā)生的變化及階段性特點。宋太祖(927-976)呂頤浩:臣嘗見太祖皇帝與趙普論事書數(shù)百通,其一有云:“朕與卿定禍亂以取天下,所創(chuàng)法度,子孫若能謹守,雖百世可也?!督ㄑ滓詠硐的暌洝肪砹幌然实蹌?chuàng)業(yè)垂二十年,事為之防,曲為之制,紀律已定,物有其常。謹當遵承,不敢逾越?!顮c《續(xù)資治通鑒》卷十七宋太宗即位詔書宋太宗(939-997)第9課

兩宋的政治和軍事趙宋“祖宗之法”的核心原則:事為之防,曲為之制所謂“事為之防,曲為之制”,亦可稱作“事為之制,曲為之防”(《漢書·禮樂志》),長期以來被認為是周代“禮經(jīng)三百,威儀三千”所體現(xiàn)的治國之法。顏師古對于這八個字的解釋是:“言每事立制,委曲防閑也?!边@種凡事委曲防閑的精神,在宋代可以說得到了充分的發(fā)揚光大。

——鄧小南《祖宗之法——北宋前期政治述略》思考:宋代政治演進與這樣的思路有著怎樣的聯(lián)系呢?考情考向考情分析全國卷地方卷2022全國乙卷·宋朝加強中央集權2021全國Ⅰ卷·宋代科舉制2020全國Ⅱ卷·宋代科舉制發(fā)展(殿試)2020全國Ⅱ卷·王安石變法2019全國Ⅲ卷·北宋募兵制2024江蘇卷·熙寧變法2023湖南卷·臺諫合一2022湖南卷·宋初集權的弊端2023福建卷·中國古代賦役制度(宋朝)2023湖北卷·北宋統(tǒng)治危機2023重慶卷·崇文抑武方針2021海南卷·宋初專制集權的加強2021山東卷·北宋繼續(xù)以開封為都城的利弊考向分析考查方式1.強調北宋初年制度設計的利與弊;2.關注王安石變法的策略、措施及評價;3.注重南宋偏安江南的原因和分析。題目形式靈活多樣,以考查主干知識為主。復習時注意政治現(xiàn)象出現(xiàn)的原因、措施及影響;注重歷史學科核心素養(yǎng)中有關家國情懷的知識。一、宋初中央集權的加強【一】1.1.3兩漢至明清時期政治制度的演變——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宋朝樞密院、三司、路州(府)縣三級制【一】2.5.2隋唐至兩宋時期的官員選拔與管理——監(jiān)察機構-路、臺諫合一二、邊防壓力與財政危機【一】4.11.2隋唐至兩宋時期的民族關系——遼、西夏、金三、王安石變法【一】1.4.1中國古代重要的變法和改革——慶歷新政、王安石變法【一】5.16.1中國古代的賦役制度——募役法【一】6.17.1歷代戶籍制度演變——主戶與客戶【一】6.17.2歷代基層組織與社會治理——保甲制四、南宋的偏安其他部分內容補充【一】3.8.3宋元至明清時期的法律與教化——《宋刑統(tǒng)》、《天圣令》、元朝法律選必融合一、宋初中央集權的加強北宋形勢圖

947年,后晉被契丹滅亡,禁軍統(tǒng)領劉知遠建立后漢。

952年,后漢滅,禁軍統(tǒng)領郭威經(jīng)澶州兵變而黃袍加身,建立后周。960年,后周禁軍統(tǒng)帥趙匡胤建立宋朝,史稱北宋。1.北宋的建立“自唐季以來數(shù)十年,帝王凡易八姓,戰(zhàn)斗不息,生民涂地,其故何也?”

“此無他故,方鎮(zhèn)太重,君弱臣強而已。今所以治之,亦無他奇巧,惟稍奪其權,制其錢谷,收其精兵,則天下自安矣。”趙普宋太祖方鎮(zhèn)太重君弱臣強加強中央對地方的控制加強君主集權收精兵奪其權制錢糧《雪夜訪普圖》問題:趙普認為宋初主要問題是什么?提出了什么治國方略?天下自安一、宋初中央集權的加強2.宋初加強中央集權的背景四監(jiān)司——中央派到地方監(jiān)臨指揮州府——文官擔任——與知州彼此制約軍隊財賦刑獄倉儲措施:①政治:設諸路“四監(jiān)司”,加強對州的監(jiān)控;中央派文官出任地方各州的長官,州一級增設通判,與知州彼此制約。②經(jīng)濟:設諸路轉運司綜理地方財政,保證各州賦稅絕大部分上繳朝廷。③軍事:將地方精銳部隊編入禁軍,分別拱衛(wèi)京師和鎮(zhèn)守地方,定期更換駐地。北宋地方權力分配示意圖加強中央集權的第一原則:收權,即將地方權力收歸中央,加強對地方的控制。中央路府州軍監(jiān)縣安撫使司(帥司)轉運使司(漕司)提點刑獄司(憲司)提舉常平司(倉司)知州(或知府等)通判知縣(或縣令)一、宋初中央集權的加強3.宋初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統(tǒng)兵權離調兵權分更戍法禁軍定期換駐作用:皇權加強,有效的監(jiān)察和牽制官員,以防權臣篡權。宋:二府三司臺諫御史中丞知諫院監(jiān)察中央監(jiān)察制度:臺諫制度宋朝御史臺和諫院合稱“臺諫”(即出現(xiàn)了臺諫合一),是中央最主要的監(jiān)察機構,官員并稱“言官”。

臺諫官直接參與決策、批評政事,既牽制宰相、又約束皇帝。

御史擁有了諫官的議事權,諫官擁有了御史的監(jiān)察權加強中央集權的第二原則:分權,即分散機構權力,使其相互牽制,避免專權。一、宋初中央集權的加強3.宋初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1.(2022·全國乙卷·26)宋朝在州府設通判,重要州府設兩名,民戶少的州可以不置,但若武官任知州,則必置。通判有自己專屬的衙門通判廳,與知州(府)共議政務、同署文書,“有軍旅之事,則專任錢糧之責”。據(jù)此可知,設置通判的主要目的是()A.規(guī)范地方行政B.防止武人干政C.提升軍事能力D.削弱州府權力2.(2023·湖南高考·4)宋仁宗下詔廢郭皇后。御史中丞孔道輔、諫官范仲淹等以“后無過不可廢”,跪求奏對。仁宗遣宰相呂夷簡告知他們皇后應廢的理由。事后,孔道輔等遭貶黜,朝廷詔令御史、諫官不得“相率請對”。這反映了宋代()A.皇帝家事不容外朝官員置疑B.士大夫政治降低了皇帝權威C.御史與諫官職能有混通趨勢D.宰相已淪為君主專制的工具【真題演練】AC皇帝尚書省門下省中書省六部(吏戶禮兵刑工)同意后交予審議提交上奏封駁審議通過執(zhí)行三省六部制分工圖皇帝御前會議三司中書門下(政事堂)樞密院臺諫三司使同平章事(宰相)參知政事(執(zhí)政)樞密使(執(zhí)政)樞密副使(執(zhí)政)御史中丞知諫院財政行政軍政監(jiān)察北宋中央權力分配示意圖二府分權方式:唐:決策程序分權;宋:行政、經(jīng)濟、軍事三大專業(yè)領域分權。影響:三省六部制:提高了行政效率和決策的科學性,削弱了相權,加強了皇權。二府三司制度:進一步削弱了相權強化了皇權;但權力分割過細,行政效率低下。一、宋初中央集權的加強3.宋初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思考:唐代三省六部制與宋代二府三司制分散相權的方式的區(qū)別與影響材料1:諸府置知府事一人,州、軍、監(jiān)亦如之。掌總理郡政……其賦役、錢谷、獄訟之事,兵民之政皆總焉。通判……建隆四年(公元963年),詔知府公事并須長吏、通判簽議連書,方許行下?!氄苽y貳郡政,凡兵民、錢谷、戶口、賦役、獄訟聽斷之事,可否裁決,與守臣通簽書施行?!幾訹元]脫脫等《宋史》提示

地位和關系:知府雖然總理郡政,但受通判牽制,重要公文必須與通判聯(lián)署才有效;通判雖是知府的副手,但是可以監(jiān)督知府,并且可以獨立行使自己的權力。特點:通過地方分權來強化中央集權。一、宋初中央集權的加強3.宋初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思考:宋代知府與通判的關系如何?這反映出宋代加強中央集權的什么特點?問題:北宋為何要實行“崇文抑武”?材料2:上(宋太祖)因謂(趙)普曰:“五代方鎮(zhèn)殘虐,民受其禍,朕今選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縱皆貪濁,亦未及武臣一人也。”吸收唐末藩鎮(zhèn)割據(jù)、五代十國武將割據(jù)的歷史教訓。材料3:兵符出于密院,而不得統(tǒng)其眾;兵眾隸于三衙,而不得專其制。——《續(xù)資治通鑒長編拾補》材料4:不得殺士大夫及上書言事人。

——太祖誓碑問題:“崇文抑武”的具體措施是?加強中央集權的第三原則:崇文抑武(重文輕武)一、宋初中央集權的加強3.宋初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加強中央集權的第三原則:崇文抑武(重文輕武)一、宋初中央集權的加強3.宋初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宋代科舉制的完善①“取士不問家世”,錄取人數(shù)大大增加;②嚴格考試制度,“鎖院”“糊名”“謄錄”等,更公平、嚴密。③考試程序和內容有了明顯的變革。南北分卷制度、殿試制度、以經(jīng)義取代詩賦,注重真才實學??婆e成為選拔官員的主要途徑崇文重用文官(文官擔任樞密院長官、文官任知州);提倡文治,編纂了宋初三大書《太平御覽》《太平廣記》《文苑英華》,擴大科舉規(guī)模;提高文官與士子的地位。抑武杯酒釋兵權,剝奪武將兵權;分散軍權(樞密院與三衙分掌調兵權與統(tǒng)兵權);戰(zhàn)爭指揮權歸皇帝。實行更戍法(禁軍定期更換駐地)。兩宋取士人數(shù)達到12萬余人,達到歷史之最。一、宋初中央集權的加強3.宋初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材料5:南宋楊萬里曾在奏疏中引述了一件為宋人所津津樂道的趙普軼事:“太祖皇帝嘗令后苑造一薰籠,數(shù)日不至。帝怒責左右,對以事下尚書省,尚書省下本部,本部下本寺,本寺下本局覆奏,又得旨,依方下制造,乃進御。以經(jīng)歷諸處故也。帝怒問宰相趙普曰:‘我在民間時,用數(shù)十錢可買一薰籠,今為天子,乃數(shù)日不得,何也?’普曰:‘此是自來條貫,不為陛下設,乃為陛下子孫設。使后代子孫,若非理制造奢侈之物,破壞錢物,以經(jīng)諸處行遺,須有臺諫理會,此條貫深意也?!娲笙苍唬骸藯l貫極妙。’”——王瑞來《千秋說趙普》思考:從以下材料中可以看出宋朝的政治特點是什么?體現(xiàn)趙普從制度上制約皇權。材料6:嘗奏薦某人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復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牘擲地,普顏色不變,跪而拾之以歸。他日補綴舊紙,復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又有群臣當遷官,太祖素惡其人,不與。普堅以為請,太祖怒曰:‘朕固不為遷官,卿若之何?’普曰:‘刑以懲惡,賞以酬功,古今通道也。且刑賞天下之刑賞,非陛下之刑賞,豈得以喜怒專之?!媾?,起,普亦隨之。太祖入宮,普立于宮門,久之不去,竟得俞允?!端问贰ぺw普傳》一、宋初中央集權的加強3.宋初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思考:從以下材料中可以看出宋朝的政治特點是什么?體現(xiàn)趙普從行政上限制皇權。一、宋初中央集權的加強3.宋初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思考:從以下材料中可以看出宋朝的政治特點是什么?材料7:今世用人,大率以文詞進。大臣,文士也;近侍之臣,文士也;錢谷之司,文士也;邊防大帥,文士也;天下轉運使,文士也;知州郡,文士也。雖有武臣,蓋僅有也?!滔濉恫滔寮凡牧?:宋有天下三百載,視漢唐疆域之廣不及,而人才之盛過之。——范仲淹《范仲淹全集》文官政治(士大夫政治):與士大夫治天下的君臣共治。知識拓展:宋代的文官政治表現(xiàn):①考試選官制度:科舉制的完備;②人事管理制度:實行官、職、差遣的分離;③君臣之間關系:士大夫集團與皇權之間形成了相對合理的制衡關系(臺諫合一)官職差遣:北宋時為集行政權力于中央,在任官制度上采取官、職、差遣?!肮佟保褐赶硎艿拇黾墑e,虛銜,決定俸祿收入的多少?!奥殹保褐篙^高文臣的虛銜,以彰顯其清貴地位;差遣:則是實際擔任的職務,一般是臨時性的,是擁有的實權。如官銜是尚書,被差遣去擔任知州,知州才是實職。無論中央或地方官員,均由皇帝差遣擔任。這種官、職、差遣分離的制度造成北宋官僚機構重復設置,出現(xiàn)冗官現(xiàn)象。以士大夫政治為典型的官僚政治走向成熟;士大夫在政治生具有高度的主動性;士大夫盡量將皇權的行使約束在制度范圍內。思考:如何評價宋代的文官政治?(1)守內虛外:宋朝吸取唐朝外重內輕造成藩鎮(zhèn)割據(jù)的教訓,制定了守內虛外的國家戰(zhàn)略,重點防范內部可能出現(xiàn)的隱患,而放松外部存在的威脅。這導致了宋朝在與少數(shù)民族政權的戰(zhàn)爭中幾乎是屢戰(zhàn)屢敗。(2)強干弱枝:鑒于唐朝的藩鎮(zhèn)割據(jù),宋朝從軍事、經(jīng)濟等方面大規(guī)模削弱地方實力,強化中央對地方財政的控制,雖然防止了割據(jù)勢力的出現(xiàn),但也造成了地方實力衰弱,不利于邊疆地區(qū)的防衛(wèi)。一、宋初中央集權的加強思考:分析宋初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的特點,并進行說明。(3)分化事權:宋朝普遍分化軍權、相權、地方權力,使其互相牽制,有效地加強了君主專制和中央集權,但是,分權過細,造成保守拖沓的政治風氣,官員過多過濫,造成財政危機。(4)崇文抑武:這是兩宋的基本國策,一方面,文人的社會地位提高,使宋朝的文化空前繁榮;另一方面,軍事人才受到打壓,不利于宋朝對外戰(zhàn)爭。一、宋初中央集權的加強思考:分析宋初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的特點,并進行說明。利:(1)

結束分裂,鞏固統(tǒng)一;(2)減少內亂,有利安定。冗官冗兵積貧積弱分散地方軍權,荒年募兵軍隊戰(zhàn)斗力弱集中軍事權集中財政權養(yǎng)兵養(yǎng)官軍費開支國家財政負擔重增設官僚機構集中行政權行政效率低,政府開支大冗費弊過度集權→政治危機、軍事危機、財政危機評價一、宋初中央集權的加強3.宋初加強中央集權的影響地方行政監(jiān)察制度戶籍制度賦稅制度社會救濟選必鏈接:宋朝的其他制度與法律教化分為州(府、軍、監(jiān))和縣二級,后改唐代的道為路,監(jiān)督州縣各級官吏(監(jiān)察區(qū),后演變?yōu)榈胤叫姓^(qū)),形成路、州(府)、縣三級制。路作為監(jiān)察區(qū),監(jiān)察制度的重要變化是臺諫合一。戶籍分為主戶(擁有土地、繳納賦稅的稅戶)與客戶(沒有土地的佃戶)沿用兩稅法,但賦役沉重;募役法(繳納免役助役錢,官府募人代役。)宗族內部救助活動興起;福田院。一、宋初中央集權的加強一、宋初中央集權的加強法律教化基本沿用唐朝法律體系。多以唐律為藍本,制定《宋刑統(tǒng)》、《天圣令》①儒學向基層滲透,發(fā)展出理學;②程朱理學控制教育與科舉,通過授徒、書院講學等方式在社會上廣泛傳播,甚至深入族規(guī)、家訓之中;③儒學士人投身基層教化,以鄉(xiāng)約教化鄉(xiāng)里。(呂大鈞《呂氏鄉(xiāng)約》)④朱熹貢獻編訂《家禮》和《小學》成為規(guī)范家庭和幼童的行為。選必鏈接:宋朝的其他制度與法律教化一、宋初中央集權的加強思考:根據(jù)材料1,概括指出宋代社會保障(社會救濟)的特點。(8分)材料1:宋代中央負責救荒賑災工作的有轉運司、常平司……地方長官都要負責賑濟事宜。宋代的賑災救荒包括檢災和賑濟兩大步驟,只有通過民戶訴災、檢放和抄札之后才能進入賑濟程序?!€建立了福田院、居養(yǎng)院、安濟坊、漏澤園等慈善福利機構,兒童、殘疾人和普通老者也紛紛納入了社會保障體系。宋代還鼓勵民間有力之家積極出資,賑濟災荒……一定的獎勵……以范仲淹為首的士大夫們興起的義莊也是有益的補充。這種以家族為單位的社會保障體系,分解了許多社會成員的生存風險?!幾远艂ァ秲伤紊鐣U咸轿觥氛匾暎还膭蠲耖g力量介入,按照一定的程序進行;社會保障的范圍比較廣;民間自救;救助行為頻繁,且救助體系完善。材料2:宋神宗時期,鄉(xiāng)間禮儀教化便已初見端倪?!兾魉{田呂大忠、呂大防、呂大鈞、呂大臨兄弟在家為父丁憂,開創(chuàng)并推廣《呂氏鄉(xiāng)約》,這是禮儀下鄉(xiāng)運動的肇始。……《呂氏鄉(xiāng)約》制定了四個方面的行為規(guī)范:德業(yè)相勸、過失相規(guī)、禮俗相交、患難相恤?!秴问相l(xiāng)約》倡導鄉(xiāng)民互幫互助,自愿入約,并選出約正監(jiān)管值守。……宋徽宗時期……編訂了一部國家禮典《政和五禮新儀》……首次出現(xiàn)了庶人婚儀、冠儀和喪儀,官方開始推動禮儀文化向民間發(fā)展?!幾岳钗木辍端未l(xiāng)約鄉(xiāng)禮》思考:根據(jù)材料2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宋代鄉(xiāng)間禮儀教化的途徑,分析宋代鄉(xiāng)間禮儀教化興起的原因。(8分)一、宋初中央集權的加強途徑:訂立民間鄉(xiāng)約;加強鄉(xiāng)約監(jiān)管;發(fā)揮榜樣作用;制定國家禮典。原因:經(jīng)濟文化高度繁榮;等級制度遭到破壞;國家大力倡導;士大夫階層的推動;理學思想的影響;鄉(xiāng)約簡明易行。二、邊防壓力與財政危機宋遼10世紀初,契丹族耶律阿保機建立遼,都城上京。北宋建立前,契丹族崛起后占領燕云十六州,對中原形成嚴重威脅。北宋統(tǒng)一后,兩次發(fā)起奪回燕云十六州,均告慘敗。1005年遼宋和議“澶淵之盟”,遼宋約為兄弟之國,北宋每年給遼“歲幣”絹10萬匹,銀10萬兩。宋夏11世紀前期,黨項族元昊建立西夏,定都興慶。北宋與西夏的戰(zhàn)爭,屢戰(zhàn)屢敗。1044年“慶歷和議”雙方達成和議,西夏向宋稱臣,北宋每年給西夏“歲賜”絹15萬匹+銀7萬兩+茶3萬斤,重開沿邊榷場貿(mào)易,恢復民間商販往來。影響:邊境獲得安定,北宋內部安定,為經(jīng)濟發(fā)展提供環(huán)境保障,但也帶來了財政危機。北宋弟弟,請笑納零花錢!宋與西夏和議北宋西夏國主,請笑納零花錢!澶淵之盟1、邊防壓力“雖每歲贈遺,較于用兵之費,不及百分之一”

——李燾《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和好年深,蕃漢人戶休養(yǎng)生息,人人安居,不樂戰(zhàn)斗。

——蘇轍《欒城集》“澶淵之盟”訂立后……茶馬互市,擴大了茶和馬的市場,同時也帶動了其他商品的交換。

——《中華文明地圖》弊:“以錢財換和平”是一種屈辱的政治外交,歲幣、歲賜成為北宋沉重的負擔。利:結束了宋遼之間幾十年的戰(zhàn)爭,使此后的宋遼邊境長期處于相對和平穩(wěn)定的狀態(tài)。雙方展開頻繁的經(jīng)濟文化交流,有利于邊境地區(qū)的生產(chǎn)發(fā)展,有利于我國多民族國家的發(fā)展和統(tǒng)一。結合所學知識及上述材料,談一談你對“以錢財換和平”的看法。2、財政危機募兵過猛,連吃敗仗機構重疊,官僚隊伍膨脹財政狀況日益惡化二、邊防壓力與財政危機在這種嚴峻形勢下,改革的呼聲越來越強烈。三、王安石變法終于有一輩以天下為己任的秀才們出來,帶著宗教性的熱忱,要求對此現(xiàn)實世界,大展抱負。于是上下呼應,宋朝的變法運動,遂如風起浪涌般不可遏抑?!X穆慶歷新政王安石變法慶歷新政王安石變法材料:到慶歷年間(宋仁宗年號),以農(nóng)民和士兵為主體的反抗斗爭時有發(fā)生,不但“一年多如一年,一伙強如一伙”,而且從以前統(tǒng)治力量較薄弱的邊遠地區(qū)發(fā)展到統(tǒng)治力量較強大的腹心地區(qū)。——朱紹侯《中國古代史·下》“不立田制,不抑兼并”材料2:“然而仲淹的政策,到底引起了絕大的反動。宋朝百年以來的種種的優(yōu)容士大夫,造成了好幾許讀書做官人的特有權利,范仲淹從頭把他推翻,天下成千上萬的官僚乃至秀才們,究竟能‘以天下為己任’的有多少?……暗潮明浪,層疊打來?!笔贩Q:“按察使出,多所舉劾,人心不悅,而任子恩薄,磨勘法密,僥幸者不便。于是謗毀行,朋黨之論寖聞于上?!薄X穆《國史大綱》

材料明黜陟(嚴明官吏升降)(吏治方面)抑僥幸(限制官僚濫進)(吏治方面)精貢舉(嚴密科舉取士)(吏治方面)擇官長(慎選地方長官)(吏治方面)均公田(官員等級職田)(吏治方面)厚農(nóng)桑(重視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經(jīng)濟方面)修武備(整治軍事戰(zhàn)備)(強兵方面)減徭役(減輕人民負擔)(經(jīng)濟方面)推恩信(落實惠政信義)(法治方面)重命令(重視朝廷號令)(法治方面)——范仲淹《答手詔條陳十事》1.慶歷新政三、王安石變法揭開了北宋變法改革的序幕具體思想:欲強國,先富民,先澄清吏治,澄清吏治則先裁冗濫,繼任賢才。材料1:失敗原因:從整頓吏治直接下手,與既得利益的整個官僚集團為敵,阻力過大,力量懸殊。內容:措施內容積極作用青苗法青黃不接之時,政府貸款或谷物給農(nóng)民,收獲后還本付息募役法納錢代役農(nóng)田水利法鼓勵墾荒和興修水利均輸法采購物資,了解生產(chǎn)和需求情況,就近采購,以節(jié)省國家開支方田均稅法重新丈量土地,收取賦稅,官僚、地主也不例外市易法在東京設市易務收購滯銷,短缺賣出1)改革財政制度,針對

_____問題,達到_____目的。

三、王安石變法2.王安石變法冗費富國限制了高利貸對農(nóng)民的剝削,增加了政府的財政收入有利于經(jīng)濟發(fā)展,增加政府收入保證灌溉,防洪賑災節(jié)省費用,增加了政府的財政收入,減輕了人民的負擔增加了政府收入,農(nóng)民得到實惠打破了大商人對市場的壟斷,增加了政府的財政收入2)改革軍事制度,針對

_____問題,達_____目的

冗兵強兵措施具體內容作用省兵之策精簡軍隊,縮減編制保甲法編定保甲,農(nóng)民閑時訓練,維持治安,戰(zhàn)時從軍,“兵農(nóng)合一”保馬法百姓養(yǎng)馬,可減賦稅,馬死賠償將兵法以“將”為軍隊編制單位,設正將一名,專管訓練設軍器監(jiān)監(jiān)督兵器制造,嚴格管理,提高武器質量2.王安石變法三、王安石變法節(jié)省了軍費開支加強了對人民的控制,減少政府軍費開支節(jié)約了政府開支,降低馬匹死亡率改變了更戍法中兵將脫節(jié)的局面,提高了軍隊戰(zhàn)斗力提高了武器數(shù)量和質量3)改革官僚機構,針對

_____問題。

冗官措施具體內容作用改革科舉??冀?jīng)義和時務策;設明法科,取消明經(jīng)諸科整頓太學重新編纂教科書;設置專門學校(律學、醫(yī)學、武學)惟才用人重用有志于改革的官吏,批判“恩蔭”制度,裁汰冗員,選拔人才貫徹擇優(yōu)錄取的原則2.王安石變法三、王安石變法注重實際能力培養(yǎng)專門人才選拔真正有用的人才,有利于推動改革材料三:(王安石)不忍貧民而深疾富民,志欲破富民以惠貧民……及其得志,專以此為事,設青苗法,以奪富民之利。民無貧富,兩稅之外,皆重出息十二,吏緣為奸,至倍息,公私皆病矣。

——蘇轍《欒城三集》材料一:變法派所制定的一些政策法令及其實踐,雖還遠遠談不到解放生產(chǎn)力,但對當時生產(chǎn)力的發(fā)展總還是有一些幫助的,因而是產(chǎn)生了積極的作用的。王安石既有軍政韜略,又有施政才能,是一個卓越的政治家?!噺V銘《北宋政治改革家王安石》材料二:王安石微服赴江寧,遇一老嫗喂雞豕,喚“啰,啰,啰,王安石來!”雞豕俱來就食。問其故,老嫗曰:自王安石為相公,立新法擾民。妾孀居二十年,也要出免役、助役等錢,錢既出而差役如故。妾本以桑麻為業(yè),……今桑麻失利,只得蓄豬養(yǎng)雞,等候吏胥里保來征役錢,或準與他,或烹來款待他,自家不曾嘗一塊肉。故此民間怨恨新法,入于骨髓?!獡?jù)《京本通俗小說·拗相公》

3.王安石變法的評價三、王安石變法材料五:(司馬光說)介甫素剛直……及賓客僚屬竭論事,則唯希意迎合曲從如流者,親而禮之;或所見小異,微言新令之不便者,介甫輒弗色然加怒,或詬罵以辱之,或言于上而逐之?!端问?孫固傳》材料六:王安石變法表現(xiàn)在思想精神層面的歷史意義,要遠大于當時變法無論成敗與否的經(jīng)驗教訓。因為王安石變法中的方田均稅、免役、保甲、科舉、青苗等新法,在形式和內容有所變化及增損的情況下,均為宋朝以后的歷代所延行,說明王安石變法符合中國歷史的發(fā)展趨勢,但是對宋朝以后中國歷史發(fā)展方向沒有產(chǎn)生質變的影響,這一點也是可以肯定的?!钊A瑞《王安石變法的再思考》3.王安石變法的評價三、王安石變法性質積極作用局限性3.王安石變法的評價三、王安石變法是一場對封建生產(chǎn)關系進行局部調整的變法改革運動。①一定程度改善了積貧局面:政府財政收入大大增加;促進了北宋社會經(jīng)濟的發(fā)展;②積弱局面有所改觀:使北宋國力有所增強。①與民爭利,加重人民負擔②“強兵”方面,成果甚微。③觸犯大地主、大官僚利益,遭激烈反對④一些變法措施加重了人民負擔⑤用人不當,反動派攻擊⑥操之過急;王安石個人問題哲宗初年,高太后垂簾聽政,起用司馬光為宰相,新法幾乎全被廢掉,史稱“元祐更化”。C4、(2023·廣東高考·5)王夫之在《宋論》中評論歷史上某一基層制度時,認為聚鄉(xiāng)村之民成兵達不到御敵的目的,賊寇一旦來襲,鄉(xiāng)民便攜家散去,“非什保之所能制”。這一基層制度是()A.鄰保制度

B.保甲制度C.十家牌法D.里甲制度B3、(2020·山東高考·4)王安石在變法中“募饑民修水利”,以“賑救食力之農(nóng)”“興陂塘溝港之廢”。與“煮粥賑災”“開倉放糧”等賑災方式相比,王安石此舉力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