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學年四川省攀枝花市外國語學校高一上學期半期考試歷史試題(解析版)_第1頁
2021-2022學年四川省攀枝花市外國語學校高一上學期半期考試歷史試題(解析版)_第2頁
2021-2022學年四川省攀枝花市外國語學校高一上學期半期考試歷史試題(解析版)_第3頁
2021-2022學年四川省攀枝花市外國語學校高一上學期半期考試歷史試題(解析版)_第4頁
2021-2022學年四川省攀枝花市外國語學校高一上學期半期考試歷史試題(解析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四川省攀枝花市外國語學校2021-2022學年高一上學期半期考試歷史試卷總分:100分時間:60分鐘注意事項: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答題卡上,并用2B鉛筆將答題卡上對應數字標號涂黑。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它答案標號。回答非選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3.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一、單選題共(30小題,每題2分)1.史書上載“益(當時一位部落首領)干啟位,啟殺之”。啟這一做法,對我國古代政治制度產生的最主要影響A.實行了禪讓制

B.實行了分封制C.開創(chuàng)了王位世襲制

D.確立了皇權至上原則2.西周時,只有周天子才稱王,春秋時期的楚、吳國君開始稱王,而到戰(zhàn)國時,齊、韓、趙、魏、秦、燕、宋、中山等國的國君也都稱王。這一變化表明A.宗法等級秩序不斷加強B.政治重心南移速度加快C.諸侯集權趨勢日益明顯D.分封諸侯數量迅速增加3.《說文解字》解釋說:“宗,尊祖廟也?!币簿褪钦f,宗法的“宗”本義是宗廟。這說明維系宗法制度的紐帶A.地域關系

B.信仰關系

C.血緣關系

D.財產關系4.下列對古代的分封制和郡縣制比較的表述最為恰當的是A.都突出了最高統(tǒng)治者的中心地位,強化了最高統(tǒng)治者的權力B.都屬于地方管理制度,但長官的出任方式不同C.都淡化了血緣宗族色彩,長官都由最高統(tǒng)治者任免D.都適應了統(tǒng)治的需要,有利于中央對地方的有效控制5.封泥,又稱泥封、藝泥,是蓋有古代璽印的干燥堅硬的泥團,作為古代緘封公文書信、物品以防私拆的信驗物。秦代出土的封泥中有稱“某守”或“某大守”的,如“九江守印”“即墨大守”(下圖)等。這類封泥可用來研究秦代A.中央政府的行政機構B.地方割據稱雄的概況C.貴族政治體制的特征D.地方職官體系的史實6.下表反映了秦漢時期山東部分地區(qū)郡縣設置情況下。對下表所反映的情況的合理解釋是

古國始封國都今地存滅始置州郡縣時期莒少昊后嬴姓國,周武王封之于莒。莒縣歷夏商、周武王又封之于莒,戰(zhàn)國時滅于楚。秦因置(莒)縣薛黃帝十二世孫奚仲為夏車正,禹封為侯。滕州市東薛城歷夏商西周,至戰(zhàn)國滅于齊。秦因置郡,西漢廢郡為縣。魯周武王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曲阜市歷西周春秋,戰(zhàn)國為楚所滅。西漢置縣屬魯國,西晉始置郡。單有虞氏舜帝師所封。單縣春秋時為魯單父邑西漢因置單父縣A.姬姓是西周時期分封的主體 B.秦漢郡縣往往沿襲先秦古國國名

C.兼并戰(zhàn)爭嚴重破壞先秦文明 D.以郡統(tǒng)縣的傳統(tǒng)發(fā)端于秦漢時期7.典故“指鹿為馬”出自《史記·秦始皇本紀》:“趙高欲為亂,恐群臣不聽,乃先設驗,持鹿獻于二世,曰:‘馬也?!佬υ唬骸┫嗾`邪?謂鹿為馬?!瘑栕笥遥笥一蚰?,或言馬以阿順趙高。”該典故反映的本質問題是A.司馬遷諷刺秦二世無能 B.實行丞相制度不合時宜C.丞相位高權重威脅了皇權 D.秦朝面臨著被滅亡的危險8.《史記集解》“秦以前,民皆以金玉為印,龍虎鈕,唯其所好。秦以來,天子獨以印稱璽,又獨以玉,群臣莫敢用”。該材料反映了A.秦時人們以金玉為印

B.秦時玉璽為皇帝獨有C.皇權為民,與民共享

D.皇權至上,皇帝獨尊9.《荀子·君道》:“墻之外,目不見也;里之前,耳不聞也;而人主(君主)之守司(官吏),遠者天下,近者境內,不可不略知也?!睘檫_到這種效果,秦始皇采取的措施是A.統(tǒng)一度量衡 B.設立太尉 C.設立御史大夫 D.設立丞相10.唐太宗時期,假設國家要在關中一帶修建一項大型水利工程,這項工程的實施涉及眾多機構。按制度規(guī)定其運作程序是A.尚書省→中書省→門下省→工部 B.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工部

C.門下省→中書省→尚書省→工部 D.尚書省→門下省→中書省→工部11.“通過層層嚴格考試的人才能進人衙門任職,人們全然不可能設想一個比這更好的政府?!边@是伏爾泰在評價中國的A.世官制 B.察舉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舉制12.唐玄宗天寶年間,由于高門士族長期以來對官學的壟斷,加之通過“權貴請托”等制度外因素得到科舉及第,高門士族子弟在科舉錄取上形成壟斷性態(tài)勢。這說明科舉制度A.沒能打擊士族門閥的權力壟斷 B.保障了封建官僚隊伍素質較高C.影響了選官程序的公平與公正 D.需要配套的制度建設保障執(zhí)行13.關于中國監(jiān)察諫議制度的說法,不正確的是A.監(jiān)察制度是對封建官僚的監(jiān)督制度,諫議制度是對皇帝的言行和決策進行監(jiān)督B.隋唐時期的門下省主義職能是監(jiān)察和諫議C.這種制度在防止腐敗、低效,打擊地方割據勢力等方面發(fā)揮了重要作用D.從根本上約束了皇帝的權力,防止決策失誤14.中國古代的一個王朝推行“崇文抑武”“強干弱枝”的國策,通過“收其精兵,削奪其權,制其錢谷”“派文臣任知州”“設置通判”等措施,加強了中央集權。這個王朝是A.漢朝

B.唐朝

C.北宋

D.明朝15.北宋設立中書門下主管行政,樞密院主管軍政,三司主管財政,三者互不統(tǒng)屬,其目的是A.削弱王國勢力 B.強化節(jié)度使權力 C.加強君主專制 D.廢除丞相制度16.宋末元初時人周密在追憶南宋都城杭州時說:“都民素驕,非惟風俗所致,蓋生長輦下,勢使之然……雪降則有雪寒錢,久雨久晴則又有賑恤錢米……病者則有施藥局,童幼不能自育者則有慈幼局,貧而無依者則有養(yǎng)濟院,死而無驗者則有漏澤園。民生何其幸歟。”這表明宋朝A.朝廷采取多種手段緩和社會矛盾 B.城鄉(xiāng)普遍建立社會救濟保障體系C.地主階級剝削導致貧富分化嚴重 D.積貧積弱的局面得到徹底的改變17.“國初,有征伐之役,分任民軍之事,皆稱行省,未有定制。中統(tǒng)、至元間,始分立行中書省,因事設官……”這表明元代A.行省制度最初是臨時機構 B.行省制度有利于強化皇權C.行省制度主要管理軍事 D.行省制度來源于唐代中書省18.“元代無視歷來與劃界密切相關的幾條最重要的山川邊界——秦嶺、淮河、南嶺、太行山的存在……陜西行省越過秦嶺而有漢中盆地;湖廣行省以湖南、湖北為主體而又越過南嶺有廣西;江西行省也同樣跨過南嶺而有廣東……至于江浙行省,乃從江南平原逶迤直到福建山地?!辈牧戏从沉薃.元代行省劃分依據是繼承歷朝傳統(tǒng) B.元代行省使地方割據有良好的地理條件C.元代行省劃分有利于加強中央集權 D.作者對元代的行省劃分依據持批判態(tài)度19.明太祖曾下令:“內臣(宦官)不得干預政事,預者斬?!焙笥忠?guī)定:六部將行一切符契文書都須經過內府勘合,方可施用。這反映了明朝A.出現宦官專權B.皇帝的行政負擔減輕C.政府協(xié)調各部門的關系D.君主專制中央集權的強化20.論及某行政中樞的特點,有學者把它歸納為簡、速、密。簡,就是機構簡單,有官無吏:速,就是辦事效率高;密,即保密性強。據此判斷,它是指A.唐朝尚書省 B.元朝中書省 C.明朝“內閣” D.清朝軍機處21.雍正之后,清朝形成了內閣與軍機處雙軌輔政的模式。軍機處主要處理全國機密重大事務,具有封閉性,而內閣則負責處理大量公開性政務。這種權力分工A.實現了中樞權力的制衡B.是強化君主專制的結果C.加劇了清代吏治的腐敗D.使軍機處成為法定機構22.我國古代中央機構不斷變革,曾出現三公九卿、三省六部、內閣、軍機處等制度。這些變革反映的趨勢是A.皇權加強 B.加強中央集權 C.監(jiān)察權力加強 D.階級矛盾尖銳23.下圖反映了我國古代不同封建王朝官員上朝的禮儀,實際上代表了君臣關系的變化。其反映的實質問題是

A.中央對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強B.內閣制度日漸成熟C.中央的權力日益向帝王集中D.丞相權力被六部分割24.論及近代列強強加給清政府的某一不平等條款,有學者評述說:“這個條款也讓外國人能在中國經商時,只受該國通常較寬大的民法與商法規(guī)范,使他們與中國貿易伙伴往來時有明顯的優(yōu)勢?!痹搶W者評述的“這個條款”是A.協(xié)定關稅權 B.居住及租地權 C.領事裁判權 D.片面最惠國待遇25.在一次會議期間,溫家寶總理在答記者問時,引用了詩人丘逢甲的《春愁》:“春愁難遣強看山,往事驚心淚欲潸。四百萬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臺灣?!迸c該詩有關的歷史事件是A.中法戰(zhàn)爭

B.抗日戰(zhàn)爭

C.日俄戰(zhàn)爭

D.甲午中日戰(zhàn)爭26.1900年,天津義和團運動進入了高潮。當時“(天津)官勿論大小,民勿論男婦,大概信之者十之八,不信者十之二”。人們便此“喜相告曰:掃平洋人,扶持中國,在此一舉,今而后,海內肅清,升平有日”。由此可知,義和團運動A.順應了歷史發(fā)展的潮流B.具有反帝愛國的性質C.沉重打擊了中外反動勢力D.得到全國民眾的廣泛支持27.孫中山曾說:“當初次之失敗也,舉國輿論莫不目予輩為亂臣賊子,大逆不道,詛咒謾罵之聲不絕于耳……。惟庚子(1900年)失敗之后,則鮮聞一般人之惡聲相加,而有識之士,且多為吾人扼腕嘆息,恨其事之不成矣。前后相較,差若天淵”。造成民眾態(tài)度發(fā)生這樣變化的外部因素,主要是A.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

B.改良道路受挫C.清政府淪為列強的工具

D.洋務運動失敗28.勿忘國恥,居安思危。每年9月18日,全國許多城市都會響起防空警報聲,以銘記九一八事變。該“事變”標志著A.中華民族抗日戰(zhàn)爭的開始 B.日本全面侵華戰(zhàn)爭的開始C.國共兩黨合作抗日的實現 D.抗日戰(zhàn)爭相持階段的到來29.1938年3月,國民黨臨時全國代表大會提出《戰(zhàn)時土地政策大綱》,其中關于農民土地問題規(guī)定:“獎勵人民以土地呈獻政府,并應沒收漢奸土地,征收利用不良土地,依法分配于傷兵難民?!边@主要說明A.社會矛盾變化促使國民黨調整土地政策B.為解決傷兵難民土地問題政府調整政策

C.國共合作推動了國民黨±地政策的調整D.國民政府致力于實現孫中山的民生主義30.1940年8月,八路軍在華北發(fā)動百團大戰(zhàn)。9月7日蔣介石下令,“以十八集團軍百團大戰(zhàn)為法則加強游擊戰(zhàn)的訓令”,要求“各戰(zhàn)區(qū)應以十八集團軍此次在正太、同蒲、平漢各路之游擊破壞動作為法則,擬定本年九月起至十二月止之持久計劃,加強敵后游擊戰(zhàn),專以鐵路、公路、水路各交通線與兵站、倉庫、飛機場、汽車、汽船等實施有計劃、有組織之長期破壞?!辈牧戏从车氖茿.百團大戰(zhàn)振奮了民心B.國民黨在正面戰(zhàn)場開展游擊戰(zhàn)

C.國民黨配合了百團大戰(zhàn)D.百團大戰(zhàn)暴露了八路軍的實力二、材料題(每題20分,共40分)30.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請回答:圖一、圖二反映出的中國古代中央官制分別是什么?(4分)圖三揭示了明初的皇帝對中央行政部門作了怎樣的改革?(2分)有何影響?(4分)圖四中的機構是清朝哪位皇帝設置的?(2分)有何影響?(4分)(4)從圖一到圖四,指出中國古代皇權與相權之間關系演變的規(guī)律是什么?(4分)31.中國近代史上,日本先后發(fā)動了兩次大規(guī)模的侵華戰(zhàn)爭。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光緒年間,官吏“唯知耗民財,殫民力,其能實心為民者無有也”。清朝的軍隊既不是人民的軍隊,也不是國家的軍隊。唯此,它對人民沒有愛心,對國家亦缺乏忠心。……甲午戰(zhàn)爭,是中日兩國的“元氣”大比拼。日本,幾乎從明治維新開始即全面展開對華調查和情報收集工作,對清朝內部的一切情況了如指掌。甲午戰(zhàn)爭之際,基督教信徒內村鑒三(1861~1930),曾把當時的“日、支兩國關系”解釋為“代表新文明之小國”與“代表舊文明之大國”的關系,于是,這場戰(zhàn)爭便不但不是什么“侵略”與“被侵略”,而是所謂“新文明”戰(zhàn)勝“舊文明”的“義戰(zhàn)”。實際上,日本對待周邊國家的態(tài)度,明治以來一直沒有發(fā)生過根本性的改變?!幾皂n東育《甲午戰(zhàn)前清朝內治環(huán)節(jié)的闕失與戰(zhàn)后中日落差分析》材料二甲午戰(zhàn)爭使日本軍國主義者嘗到了侵略戰(zhàn)爭的甜頭,刺激了它向外擴張的貪欲,其侵略野心越來越大。甲午戰(zhàn)爭中國的失敗強烈刺激了中華民族的覺醒,推動了中國人民的愛國救亡運動,加速了民主革命的進程,為最后贏得抗日戰(zhàn)爭的勝利準備了條件?!幾酝鯐郧铩稄募孜鐟?zhàn)爭到抗日戰(zhàn)爭》材料三在全民族團結抗戰(zhàn)中,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發(fā)揮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人民軍隊發(fā)展到約132萬,建立了19塊根據地,解放了近1億人口,收復了100萬平方千米的失地。歷經14年的艱苦抗戰(zhàn),中國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犧牲,軍民傷亡總數在3500萬以上,經濟損失超過6000億美元。抗日戰(zhàn)爭的勝利,是近代以來中國抗擊外敵入侵所取得的第一次完全勝利,對維護世界和平的偉大事業(yè)產生了重要影響,重新確立了中國在世界上的大國地位,使中國人民贏得了世界愛好和平人民的尊敬。這一偉大勝利,開辟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開啟了古老中國鳳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新征程?!幾浴吨型鈿v史綱要(上)》材料一認為甲午中日戰(zhàn)爭中國失敗的原因有哪些?(2分)以內村鑒三為代表的日本人對侵略中國的態(tài)度是什么?(2分)根據材料二,指出甲午戰(zhàn)爭對中日兩國產生的影響。(4分)(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抗日戰(zhàn)爭勝利的原因及偉大歷史意義。(12分)1.答案:C解析:2.答案:C解析:材料“春秋時期的楚、吳國君開始稱王,而到戰(zhàn)國時,齊、韓、趙、魏、秦、燕、宋、中山等國的國君也都稱王”表明宗法等級秩序遭到破壞,故A項錯誤;B項與史實不符,當時的政治中心在北方,故B項錯誤;材料“春秋時期的楚、吳國君開始稱王,而到戰(zhàn)國時,齊、韓、趙、魏、秦、燕、宋、中山等國的國君也都稱王”體現宗法制遭到破壞,出現諸侯集權趨勢,故C項正確;材料“春秋時期的楚、吳國君開始稱王,而到戰(zhàn)國時,齊、3.答案:C解析:4.答案:B解析:A.都突出了最高統(tǒng)治者的中心地位,強化了最高統(tǒng)治者的權力,對于分封制不符合;B.都屬于地方管理制度,但長官的出任方式不同,說法正確;C.都淡化了血緣宗族色彩,長官都由最高統(tǒng)治者任免和D.都適應了統(tǒng)治的需要,有利于中央對地方的有效控制,對于分封制不符合。故此題應選B項。5.答案:D解析:6.答案:B解析:從表中內容看,先秦時代,山東地區(qū)封國林立,隨著秦漢大一統(tǒng)王朝的來臨,這些古國漸趨埋滅,而后繼朝代的大多郡縣名卻以這些古國名為名,故B項符合題意;材料中莒薛封國均非姬姓封國,A項本身正確,但材料無法得出;兼并戰(zhàn)爭嚴重破壞了西周的分封制度,破壞先秦文明的說法過于絕對,且缺乏材料依據,故C項錯誤;以郡統(tǒng)縣形成于春秋戰(zhàn)國時期,盛行于秦漢,D項錯誤。7.答案:C解析:材料體現了身為丞相的趙高權力較大,群臣附和趙高,指鹿為馬,可見丞相位高權重,威脅皇權,選項C正確;選項A并不是本質問題,排除;丞相制度是秦朝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的一部分,在當時是符合歷史發(fā)展趨勢的,選項B排除;選項D與題無關,排除。8.答案:D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和材料分析,A.秦時人們以金玉為印,說法不符合材料,應是秦以前;B.秦時玉璽為皇帝獨有,這是材料中的現象并非反映的實質問題;C.皇權為民,與民共享,這一說法與材料相悖,故此題應選D項9.答案:C解析:10.答案:B解析:唐朝的三省六部的運轉方式:中書省負責起草詔令,門下省負責封駁審議,尚書省負責執(zhí)行,并交由工部開展執(zhí)行;故選B.材料涉及唐朝三省六部制度的運行方式,中書省負責起草詔令,門下省負責封駁審議,尚書省負責執(zhí)行,并交由工部開展執(zhí)行;11.答案:D解析:12.答案:D解析:唐朝實行的選官制度是科舉制,在形式上實現了選官機會的均等,但是士族憑借優(yōu)越的地位,壟斷了官學,同時還利用制度漏洞,形成了“權貴請托”的風氣,從而造成了科舉制在實質上結果的不公正,這說明了科舉制需要建立相關的配套措施來確保其在形式和實質上的公正,故本題選D項。A項錯在“沒能打擊”,這不合史實。請托之風會導致官員素質下降,故B項錯誤。C項并不是科舉制度本身導致的,而是制度外因素導致的。13.答案:D解析:漢武帝削弱相權:漢初,丞相位高權重,為了加強皇權,漢武帝重用身邊做侍從、秘書工作的人,讓他們擔任尚書令、侍中等參與軍國大事,以削弱相勸。

三省六部制的發(fā)展:魏晉南北朝時期形成的三省體制發(fā)展到隋唐朝的三省六部制,中書省(負責草擬和頒布皇帝詔令),門下省(負責審核政令),尚書省(負責執(zhí)行命令),在門下省下設政事堂,在尚書省下設六部。三省的最官長官都是宰相,相權一分為三,三省相互控制和監(jiān)督,保證了君權的獨尊,是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創(chuàng)造。而六部分工明確,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根據題意分析可知:中國古代監(jiān)察諫議制度并沒有從根本上約束了皇帝的權力,防止了決策失誤。所以D不正確。14.答案:C解析:15.答案:C

解析:北宋設立中書門下主管行政,樞密院主管軍政,三司主管財政,三者互不統(tǒng)屬,其目的是為了加強中央集權,故C正確。

材料體現的是在中央加強君主專制的措施,沒涉及地方,排除AB。

宋朝沒廢除宰相,排除D。

故選:C。16.答案:A解析:南宋都城杭州的市民“雪降則有雪寒錢,久雨久晴則又有賑恤錢米……病者則有施藥局,童幼不能自育者則有慈幼局,貧而無依者則有養(yǎng)濟院,死而無驗者則有漏澤園”,這說明南宋重視都城民眾的民生問題,采取多種手段來緩和社會矛盾,故A項正確;材料只是體現的是南宋都城的社會救濟保障體系,故B項錯誤;材料體現不出貧富分化嚴重,故C項錯誤;兩宋積貧積弱的局面一直沒有得到徹底的改變,故D項錯誤。17.答案:A解析:根據材料“有征伐之役”“未有定制”“因事設官”可知,元代行省制度最初是臨時機構,故A項正確。行省制度是地方管理制度,有利于強化中央集權,而不是“皇權”,B項不合題干主旨。管理軍事只是行省制度的一方面,故排除C項。唐代中書省是中央機構,元代行省是地方機構,排除D項。18.答案:C解析:19.答案:D20答案:D解析:21.答案:B解析:雍正時期設立軍機處,標志專制主義中央集權達到頂峰,故選B項;軍機處具有封閉性,內閣處理公開性政務,無法體現制衡,排除A項;軍機處和內閣都對皇帝負責,加強了皇權,排除C項;軍機處是皇帝設置,無法體現法定,排除D項。22.答案:A解析:23.答案:C解析:從我國古代不同封建王朝官員上朝禮儀的變化,反映出中央權力日益向帝王集中。24.答案:C解析:題干材料的關鍵信息是“這個條款也讓外國人能在中國經商時,只受該國通常較寬大的民法與商法規(guī)范”,意思是說外國人在中國經商時,只接受他們所在國家相關法律的規(guī)范,不受中國相關法律的制約,這也使外國商人在中國經商時占有明顯優(yōu)勢,這就是通常所說的領事裁判權。C項符合,A、B、D三項與題意不符。故答案為C25.答案:D解析:26.答案:B解析:從“掃平洋人,扶持中國”可知具有反帝愛國性質,故選B項。19世紀末20世紀初資本主義世界體系完全形成,義和團運動排斥外洋事物,不是順應歷史發(fā)展的潮流,排除A項;題中強調扶持中國,不能說明打擊中國反動勢力,排除C項;題中僅僅涉及天津地區(qū),不能代表全國民眾,排除D項。27.答案:C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正確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前者是在甲午戰(zhàn)爭失敗之后,當時維新變法思潮居于主流,因此革命派發(fā)動的武裝起義遭到社會輿論的抨擊。后者則是在義和團運動失敗后,當時清政府勾結列強絞殺了義和團運動,已經完全淪為列強侵華的工具,民眾已經認清了清政府的反動本質,因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