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虛詞理解和翻譯(練習)(學生版)-2025年高考語文一輪復習(新教材新高考)_第1頁
文言虛詞理解和翻譯(練習)(學生版)-2025年高考語文一輪復習(新教材新高考)_第2頁
文言虛詞理解和翻譯(練習)(學生版)-2025年高考語文一輪復習(新教材新高考)_第3頁
文言虛詞理解和翻譯(練習)(學生版)-2025年高考語文一輪復習(新教材新高考)_第4頁
文言虛詞理解和翻譯(練習)(學生版)-2025年高考語文一輪復習(新教材新高考)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12講文言虛詞理解和翻譯

目錄

01模擬基礎練

02重難創(chuàng)新練

03真題實戰(zhàn)練

基礎專項訓練第一組

(一)而

詞性用法釋義

①表示并列關系一般不譯,有時譯為“又”

②表示遞進關系并且,而且

③表示承接關系就,接著,或不譯

④表示轉(zhuǎn)折關系但是,卻

連詞

⑤表示假設關系假如,如果

表示修飾關系地,著,或不譯

⑦表示因果關系因而

⑧表示目的關系來

代詞⑨表示第二人稱通“爾",你,你的

解釋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而”字的意義和用法,將上表中對應的序號填到括號內(nèi)。

(1)楚懷王貪畫信張儀,遂絕齊(《屈原列傳》)()

(2)人畫無信,不知其可也(《論語》)()

(3)臣誠恐見欺于王耐負趙(《廉頗藺相如列傳》)()

(4)畫翁歸,自與汝復算耳(《促織》)()

(5)籍吏民,封府庫,畫待將軍(《鴻門宴》)()

(6)青,取之于藍,畫青于藍(《勸學》)()

⑺劍閣崢蛛畫崔嵬(《蜀道難》)()

(8)鍥畫舍之,朽木不折(《勸學》)()

(9)項王按劍畫踞曰:“客何為者?”(《鴻門宴》)()

(二)何

詞性用法釋義

①單獨作謂語,問原因為什么,什么原因

代詞②作賓語,代處所,事物什么,哪里

③作定語什么,哪

④表示提問(動詞前)為什么

副詞

⑤表示程度(形容詞前)多么,怎么,怎么這么

解釋下列各句中加點的“何”字的意義和用法,將上表中對應的序號填到括號內(nèi)。

⑴是誠巧心哉(《齊桓晉文之事》)()

(2)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岳陽樓記》)()

(3)吾何愛一牛(《齊桓晉文之事》)()

(4)大王來丹操(《鴻門宴》)()

(5)青泥四盤盤,百步九折縈巖巒(《蜀道難》)()

(三)乎

詞性用法釋義

表示疑問語氣嗎,呢

②表示反問語氣呢

③表示推測語氣吧

助詞

④表示感嘆語氣啊

⑤表示句中停頓不譯

⑥形容詞、副詞詞尾的,地,或不譯

介詞⑦相當于“于”在,或不譯

解釋下列各句中加點的“乎”字的意義和用法,將上表中對應的序號填到括號內(nèi)。

⑴壯士!能復飲乎(《鴻門宴》X)

(2)郁乎蒼蒼(《赤壁賦》)()

(3)嗟乎!一人之心,千萬人之心也(《阿房宮賦》)()

(4)日夜望將軍至,豈敢反乎(《鴻門宴》)()

(5)圣人之所以為圣,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于此乎(《師說》)()

(6)相與枕藉乎舟中,不知東方之既白(《赤壁賦》)()

(7)胡為乎遑遑欲何之(《歸去來兮辭并序》)()

(四)乃

詞性用法釋義

表示承接就,于是

②表示結(jié)果才

副詞③表示出乎意料竟,竟然,卻

④表示判斷是,就是

⑤表示遞進甚至

⑥表示第二人稱你,你的

代詞

⑦指示代詞這,這樣

解釋下列各句中加點的“乃”字的意義和用法,將上表中對應的序號填到括號內(nèi)。

(1)必以長安君為質(zhì),兵乃出(《觸龍說趙太后》)()

(2)公子于是乃置酒大會賓客(《信陵君竊符救趙》)()

(3)夫我乃行也,反而求之,不得吾心(《齊桓晉文之事》)()

(4)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師說》)()

(5)蒙沖斗艦乃以千數(shù)(《赤壁之戰(zhàn)》)()

(6)爾其無忘乃父之志(《五代史伶官傳序》)()

(7)所謂華山洞者,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游褒禪山記》)()

㈤其

詞性用法釋義

①表示第三人稱他(她),他(們)的;它,它(們)的

②活用為第一人稱我的,我(自己)

代詞③表示第二人稱你,你的

④遠指代詞那,那些

⑤指示代詞(后面多為數(shù)詞)其中的

⑥表示推測語氣大概,或許,恐怕

⑦表示反問語氣豈,難道

副詞

⑧表示商量語氣還是

⑨表示祈使語氣一定,應當,千萬

⑩表示假設關系假如,如果

連詞

?表示選擇關系是……還是……

助詞?用在句中,無義不譯

解釋下列各句中加點的“其”字的意義和用法,將上表中對應的序號填到括號內(nèi)。

⑴秦王恐基破璧(《廉頗藺相如列傳》)()

(2)佩繽紛募繁飾兮,芳菲菲其彌章(《離騷》)()

(3)基若是,孰能御之(《齊桓晉文之事》)()

(4)失基所與,不知(《燭之武退秦師》)()

(5)天之蒼蒼,甚正色邪?甚遠而無所至極邪(《逍遙游》)()

(6)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基許寡人(《唐雎不辱使命》)()

(7)基后楚日以削,數(shù)十年竟為秦所滅(《屈原列傳》)()

⑻吾基還也(《燭之武退秦師》)()

(9)基一能鳴,其一不能鳴(《莊子》)()

(10)基孰能譏之乎?(《游褒禪山記》)()

⑴)基李將軍之謂也(《李將軍列傳》)()

(12)故以為基愛不若燕后(《觸龍說趙太后》)()

(六)且

詞性用法釋義

表示并列又,并且,一邊……一邊……

連詞②表示遞進況且,而且

③表示假設如果,即使是

④表示讓步尚且,都,還

⑤表示將要將,將要

副詞

表示暫時暫且,姑且

⑦表示將近將近,將要

解釋下列各句中加點的“且”字的意義和用法,將上表中對應的序號填到括號內(nèi)。

(1)且庸人尚羞之,況于將相乎(《廉頗藺相如列傳》)()

(2)誓不相隔卿,旦暫還家去(《孔雀東南飛并序》)()

(3)命如南山石,四體康旦直(《孔雀東南飛并序》)()

(4)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鴻門宴》)()

(5)且君嘗為晉君賜矣(《燭之武退秦師》)()

(6)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愚公移山》)()

(7)父母耳不顧,何言子與妻(《白馬篇》)()

(七)若

詞性用法釋義

連詞①表示假設如果,假如

代詞②表示第二人稱你,你們,你的

動詞③表示比擬,比較像,如,好像

解釋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若”字的意義和用法,將上表中對應的序號填到括號內(nèi)。

(1)又有著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日此鸛鶴也(《石鐘山記》)()

(2)吾兒,久不見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項脊軒志》)()

(3)若使燭之武見秦君,師必退(《燭之武退秦師》)()

(八)所

詞性用法釋義

所+動詞,組成名……的人,……的事,

詞性短語……的情況

所+介詞+動詞,...的地方,....

表示處所的辦法(原因)

助詞③為+所,表示被動被

所+以,表示行為

用來……的,……

④所憑借的方式、

的憑借

方法或依據(jù)

⑤所+以,表示原因……的原因

代詞表示處所處所,地方

解釋下列各句中加點的“所”字的意義和用法,將上表中對應的序號填到括號內(nèi)。

⑴后人來至蛇所,有一老嫗夜哭(《漢書》)()

(2)吾所以為此者,以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頗藺相如列傳》)()

(3)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桃花源記》)()

(4)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鴻門宴》)()

(5)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師說》)()

(6)燕王吾所立(《五代史伶官傳序》)()

(九)為

詞性用法釋義

?表示對象替,給

介詞②表示原因,目的因為,為了,因此

③表示被動(常和“所”搭配)被

助詞④表示疑問語氣呢

動詞⑤表動作行為認為,做,是,治理等

解釋下列各句中加點的“為”字的意義和用法,將上表中對應的序號填到括號內(nèi)。

(1)故王之不王,不為也,非不能也(《齊桓晉文之事》)()

(2)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鴻門宴》)()

(3)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何辭為(《鴻門宴》)()

(4)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史記?貨殖列傳序》)()

(5)旦日饗士卒,為擊破沛公軍(《鴻門宴》)()

(十)焉

詞性用法釋義

①表示第三人稱他(她),它

代詞

②表示疑問語氣什么,何,怎么

③相當于“于+之”對它,對他(她)

兼詞④相當于“于+是”在這里,對這件事

⑤相當于“于十何”在哪里,從哪里

⑥表示各種語氣了,呢,啊,或不譯

助詞

⑦形容詞詞尾……的樣子,……地

解釋下列各句中加點的“焉”字的意義和用法,將上表中對應的序號填到括號內(nèi)。

(1)盤盤售,困困焉,峰房水渦(《阿房宮賦》)()

(2)寡人之于國也,盡心冷耳矣(《寡人之于國也》)()

(3)且靠置土石(《愚公移山》)()

(4)緡立遠視,而望幸演(《阿房宮賦》)()

(5)積土成山,風雨興蜀(《勸學》)()

(6)世與我而相違,復駕言兮蜀求(《歸去來兮辭并序》)()

(7)吳之民方痛心冷(《五人墓碑記》)()

(H-)也

詞性用法釋義

①表示判斷語氣不譯

②表示肯定語氣不譯

助詞③表示疑問語氣不譯

④表示感嘆語氣啊,呀,吧

⑤表示句中停頓不譯

解釋下列各句中加點的“也”字的意義和用法,將上表中對應的序號填到括號內(nèi)。

(1)吾所以為此者,以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頗藺相如列傳》)()

(2)古之圣人,其出人也遠矣(《師說》)()

(3)廉頗者,趙之良將也(《廉頗藺相如列傳》)()

(4)身死人手,為天下笑者,何也(《過秦論》)()

(5)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師說》)()

(十二)以

詞性用法釋義

①表示工具、手段拿,用,憑

②表示對象把

③表示時間、處所在,于,從

介詞

④表示原因因,因為,由于

⑤表示方式按,或不譯

⑥表示并列、遞進而,而且,并且

⑦表示承接而,來,或不譯

⑧表示目的、結(jié)果用來,以便

連詞⑨表示原因因為

⑩表示假設如果,假如

?表示修飾而,或不譯

動詞?表動作行為認為,做,用

解釋下列各句中加點的“以”字的意義和用法,將上表中對應的序號填到括號內(nèi)。

(1)趙王豈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廉頗藺相如列傳》)()

(2)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登泰山記》)()

(3)險以遠,則至者少(《游褒禪山記》)()

(4)具以沛公言報項王(《鴻門宴》)()

(5)君何以知燕王(《廉頗藺相如列傳》)()

⑹斧斤以時入山林(《寡人之于國也》)()

⑺以嚙人,無御之者(《捕蛇者說》)()

(8)以相如功大,拜為上卿(《廉頗藺相如列傳》)()

(9)木欣欣以向榮(《歸去來兮辭》)()

(10)皆以美于徐公(《鄒忌諷齊王納諫》)()

(11)樊噲側(cè)其盾以撞(《鴻門宴》)()

(12)傳之美人,以戲弄臣(《廉頗藺相如列傳》)()

(十三)因

詞性用法釋義

①表示依據(jù)依靠,憑借

介詞②表示條件趁著,趁機

③表示方法通過,經(jīng)由

④表示原因因為,由于

連詞

⑤表示結(jié)果因此

副詞⑥表示承接于是,就

動詞⑦表示動作行為沿襲,接著

解釋下列各句中加點的“因”字的意義和用法,將上表中對應的序號填到括號內(nèi)。

(1)若民,則無恒產(chǎn),困無恒心(《齊桓晉文之事》)()

(2)惠文、武、昭襄蒙故業(yè),國遺策(《過秦論》)()

(3)恩所加則思無因喜以謬賞(《諫太宗十思疏》)()

(4)不如因善遇之(《鴻門宴》)()

(5)振聲激揚,伺者因此覺知(《張衡傳》)()

(6)學人之力而敝之,不仁(《燭之武退秦師》)()

(7)項王即日用留沛公與飲(《鴻門宴》)()

(十四)于

詞性用法釋義

?表示時間,處所在,到,從

②表示對象對,向,對于

③表示對象與,跟,同

介詞

④表示被動被

⑤表示比較比

表示原因由于

解釋下列各句中加點的“于”字的意義和用法,將上表中對應的序號填到括號內(nèi)。

(1)強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趙者(《廉頗藺相如列傳》)()

(2)故燕王欲結(jié)于君(《廉頗藺相如列傳》)()

(3)唐浮圖慧褒始舍于其址(《游褒禪山記》)()

(4)業(yè)精于勤荒于嬉(《進學解》)()

(5)不拘于時(《師說》)()

⑹冰,水為之,而寒于水(《勸學》)()

(十五)與

詞性用法釋義

介詞①表示對象跟,替,同

連詞②表示連接和,及

副詞③表示范圍都,整個

助詞④表示疑問、感嘆語氣,同“歟”—

動詞⑤表示動作行為結(jié)交,親附

解釋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與”字的意義和用法,將上表中對應的序號填到括號內(nèi)。

⑴失其所與,不知(《燭之武退秦師》)()

(2)可得聞與(《莊暴見孟子》)()

(3)秦王與趙王會飲,令趙王鼓瑟(《廉頗藺相如列傳》)()

(4)秦伯說,與鄭人盟(《燭之武退秦師》)()

(5)與前世而皆然兮(《涉江》)()

(十六)則

詞性用法釋義

①表示承接就,于是,便

連詞②表示轉(zhuǎn)折去口,反而,然而

③—“則……則”并用,有加強對比的作用

副詞表示確認就,就是

解釋下列各句中加點的“則”字的意義和用法,將上表中對應的序號填到括號內(nèi)。

⑴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岳陽樓記》)()

(2)則與一生彘肩(《鴻門宴》)()

(3)于其身也,則恥師焉(《師說》)()

(4)用之則行,舍之則藏(《論語》)()

(十七)者

詞性用法釋義

①形容詞、動詞+者,組成名詞性短語……的人(事物、情況)

②表示判斷不譯

助詞③表示停頓不譯

④作定語后置的標志不譯

⑤數(shù)詞十者個,樣,件

解釋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者”字的意義和用法,將上表中對應的序號填到括號內(nèi)。

(1)楚左尹項伯考,項羽季父也(《鴻門宴》)()

(2)此三春,吾遺恨也(《五代史伶官傳序》)()

(3)且勇者不必死節(jié),怯夫慕義,何處不勉焉(《報任安書》)()

(4)今春項莊拔劍舞,其意常在沛公也(《鴻門宴》)()

(5)村中少年好事春馴養(yǎng)一蟲(《促織》)()

(十八)之

詞性用法釋義

?代人、物、事他,他們,它,它們

代詞

②表示近指這,這種

助詞③表示修飾,限制的

用在主謂之間,取消

④不譯

句子的獨立性

⑤作定語后置的標志不譯

?作賓語前置的標志不譯

⑦補足音節(jié)不譯

動詞⑧用在表示處所的詞語前往,去,到……去

解釋下列各句中加點的“之”字的意義和用法,將上表中對應的序號填到括號內(nèi)。

⑴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漁父》)()

(2)之二蟲又何知(《逍遙游》)()

(3)臣固知王之不忍也(《齊桓晉文之事》)()

(4)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赤壁賦》)()

(5)頃之,煙炎張?zhí)欤ā冻啾谥畱?zhàn)》)()

⑹胡為乎遑遑欲何之(《歸去來兮辭》)()

(7)作《師說》以貽之(《師說》)()

(8)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銘》)()

基礎專項訓練第二組

1.下列各句中加粗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①既自以心為形役②胡為乎遑遑欲何之

B.①覺今是而昨非②門雖設而常關

C.①或命巾車,或棹孤舟②或植杖而耘籽

D.①樂琴書以消憂②木欣欣以向榮

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粗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為國者無使為積威之所劫哉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

B.徐公不若君之美也若夫淫雨霏霏

C.莫能與之爭夫子喟然嘆曰:“吾與點也。”

D.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秦自繆公以來二十余君,未嘗有堅明約束者也

3.下列句子中,“其”字的意義和用法歸類正確的一組是()

①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②古之圣人,其出人也遠矣

③失其所與,不知④然視其左右,來而記之者已少

⑤則其好游者不能窮也⑥北冥有魚,其名為鰻

⑦而余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游之樂也⑧其孰能譏之乎

⑨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⑩其可怪也歟

A.①②/③⑥/④⑦/⑤⑨/⑧⑩B.①②/③④/⑥⑦/⑤⑨/⑧⑩

C.①②/③⑥/④⑨/⑤⑦/⑧⑩D.①②/③⑦/④⑥/⑤⑨/⑧⑩

4.下列各組中,加粗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吾嘗踐而望矣蟹六跪而二螯

B.王好戰(zhàn),請以戰(zhàn)喻以弱天下之民

C.木受繩則直人死,則曰:“非我也,歲也”

D.是何異于刺人而殺之謫戍之眾,非抗于九國之師也

5.下列各句中“之”字用法歸類正確的一項是(

①齊楚之精英②杳不知其所之③秦人視之亦不甚惜

④多于南畝之農(nóng)夫⑤項伯乃夜馳之沛公軍

⑥欲人之無惑也難矣⑦師道之不傳也久矣

⑧夫晉,何厭之有⑨公將鼓之⑩句讀之不知

A.①④/②⑤/⑥⑦/⑧⑩/③/⑨B.①④⑦/②⑤/③⑨/⑥⑧⑩

C.①④/②⑤/⑥⑦/⑧⑩/③⑨D.①④⑦⑩/②③⑨/⑤/⑥⑧

6.下列各句中加粗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

A.①不拘于時②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B.①鷲鳥之不群兮②舞幽壑之潛蚊

C.①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②振長策而御宇內(nèi)

D.①欲人之免惑也難矣②固一世之雄也

7.下列句中“而”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①劍閣崢蛛而崔嵬②棄甲曳兵而走

③蟹六跪而二螯④水為之,而寒于水

⑤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⑥皆明智而忠信

⑦吾嘗踐而望矣⑧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

A.①③⑥/②⑦/④⑤/⑧B.①③⑦/②⑥/④⑤/⑧

C.①③/②⑥⑧/④⑤/⑦D.①⑥/②④⑦/⑤/③⑧

8.下列句中加粗的詞意義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項是(

A.①問君西游何時還②開國何茫然

B.①但見悲鳥號古木②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

C.①難于上青天②以其無禮于晉

D.①其險也如此②其孰能譏之乎

9.下列句中句子中劃線字的用法和意義完全相同的一項是(

A.因賓客至藺相如門前謝罪不如因而厚遇之

B.今君乃亡趙走燕乃使其從者衣褐

C.徒慕君之高義也徒以吾兩人在也

D.秦以城求璧而趙不許趙強而燕弱

10.下列各句加粗點的“以”字意義和用法歸類正確的一項是()

①秦亦不以城予趙②以勇氣聞于諸侯

③寧許以負秦曲④請奉盆缶秦王,以相娛樂

⑤而藺相如徒以口舌為勞⑥且以一璧之故,逆強秦之歡

⑦嚴大國之威以修敬也⑧則請立太子為王,以絕秦望

⑨以相如功大,拜為上卿

A.①/②⑤/③④⑧/⑥⑦⑨B.①②⑤⑨/③④⑦/⑥⑧

C.①②⑥/③④⑦⑧/⑤⑨D.①/②⑤/③④⑦⑧/⑥⑨

一、閱讀下面的文言語段,完成(1)?(2)題。

李疑者,居通濟門外,閭巷子弟執(zhí)業(yè)?造其家,得粟以自給。固貧甚,然獨好周人急。金華范景淳吏吏部,

得疾,無他子弟,人手之,不肯舍。杖踵疑門,告曰:“我不幸被疾,人莫舍我。聞君義甚高,愿假榻?!币稍S

諾。延就坐,汛室咒具床褥爐灶居之,征醫(yī)師視脈,躬為煮糜煉藥,旦暮執(zhí)手問所苦。既而疾滋甚,不能起,

漫矢污衾席,臭穢不可近。疑日為刮摩浣滌,不少見顏面。景淳流涕曰:“我累君矣。恐不復生,無以報厚德,

囊有黃白金四十余兩,在故旅邸,愿自取之?!币稍唬骸盎茧y相恤,人理宜爾,何以報為!”景淳日:“君脫不

取,我死,恐為他人得,何益?”疑遂求其里人偕往,攜以歸。面發(fā)囊,志其數(shù)而封識之。數(shù)日,景淳竟死,疑

出私財,買棺殯于城南聚寶山,舉所封囊寄其里人家,往書召其二子。及二子至,疑同取囊,按籍而還之。二子

以米饋,卻弗受,反購以貨,遣歸。

(取材于宋濂《文憲集?李疑傳》)

【注】①執(zhí)業(yè):指捧書求教,猶言受業(yè)。②汛室:指打掃房間。汛,灑水。

1.掌握文言虛詞的推斷方法

(1)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何以報為廉頗為趙將

B.舉所封囊寄其里人家若屬皆且為所虜

C.按籍頂還之羽化陽登仙

D.二子以米饋壽畢,請以劍舞

2.掌握實詞殆、假

(2)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

①人箱之,不肯舍殆:

②聞君義甚高,愿假榻假:

二、閱讀下面的文言語段,完成⑶?(5)題。

夫?qū)W在躬行,不在講也。圣學莫如仁,先生能以術仁其民,使無天札?,號即孔子“老安少懷”之學也。素

位而行,學孰大于是!

語出《論語?公冶長》:“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該詞的意思是使老人獲得安逸,使少年得到

關懷。文中指在位者所施的德政。

而何必舍之以他求?文恭,相公也;子之大父,布衣也。相公借布衣以自重,則名高;而布衣挾相公以自尊,

則甚陋。今執(zhí)途之人而問之曰:“一瓢先生非名醫(yī)乎?”雖子之仇,無異詞坦。又問之曰:“一瓢先生名理學乎?”

雖子之戚,有異詞也。子不以人所共信者傳先人,而以人所共疑者傳先人,得毋以“藝成而下?"之說為斤斤乎?

不知藝即道之有形者也。精求之,何藝非道?貌襲之,道藝兩失。醫(yī)之為藝,尤非易言,神農(nóng)始之,黃帝昌之,

周公使冢宰領之,基道通于神圣。今天下醫(yī)辭矣,惟講學一流轉(zhuǎn)未絕者,何也?醫(yī)之效立見,故名醫(yī)百無一人;

學之講無稽,故村儒舉目皆是。子不尊先人于百無一人之上,而反賤之于舉目皆是之中,過矣!

(節(jié)選自《小倉山房文集》,有刪改)

【注】①天札:因病而早死。②藝成而下:語出《禮記?樂記》“德成而上,藝成而下”。藝,技藝。

3.掌握實詞是、絕、見

(3)解釋下列句中加點詞。

①考即孔子“老安少懷”之學也是:

②今天下醫(yī)維矣絕:

③醫(yī)之效立見見:

4.用“而”字替換法辨別虛詞“以”的詞性

(4)分別寫出下列句中加點的“以”的意義和用法。

①先生能以術仁其民,使無天札

用法:;意義:

②而何必舍之以他求

用法:;意義:

③相公借布衣以自重

用法:;意義:

5.用刪除觀察法推斷虛詞的意義和用法

(5)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學孰大于是子不尊先人于百無一人之上

B.一瓢先生基理學乎基道通于神圣

C.雖子之仇,無異詞也不知藝即道之有形者也

D.醫(yī)之為藝,尤非易言而反賤之于舉目皆是之中

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題。

夸氏之國有好德之士,夸氏之國之士,叩之其策靡不知,投之其藝靡不習。自炎黃以前茫昧無名之初,沿而

及于其身之所歷,其間廢置盛衰然否之跡,靡不通其故;自儒者之所當務,以至九流百家六合之外,奇詭恍惚之

說,靡不能舉其概,亦可謂辨博不常之士矣。去之而一邑,一邑敬之;去之而一州,一州異之;去之而天下,天

下之士愧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