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專題7文言文閱讀
一、考試內(nèi)容
課內(nèi)考查篇目:
九年級上冊:《岳陽樓記》《醉翁亭記》《湖心亭看雪》
九年級下冊:《魚我所欲也》《唐雎不辱使命》《送東陽馬生序》《《曹劌論戰(zhàn)》《鄒忌諷齊王納諫》《陳涉世家》
《出師表》
二、考試題型
常見考點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文言斷句、文言實詞、文言虛詞、翻譯句子、內(nèi)容理解、人物形象、主題
主旨、開放性題目。
對文言文閱讀的考法,一般是以課內(nèi)文言文閱讀、課外文言文閱讀、課內(nèi)外對比閱讀的形式進行考查的。
考查的主要題型有:給句子劃分節(jié)奏,辨析詞語的通假字、一詞多義、古今異義、詞類活用現(xiàn)象,翻譯句
子,理解選段的主要內(nèi)容,把握選段的思想感情等等。
三、方法技巧
(一)斷句停頓
1.句首發(fā)語詞后要停頓。如:“夫”“若夫”“至于”“至若”“蓋”等,例:至于/負者歌于途。
2.句首關(guān)聯(lián)詞后要停頓。例:然則/何時而樂耶?
3.表時間的詞在句首要停頓。例:今/吾以十倍之地。
4.國號、年號、官職、爵位、史實、地名后要停頓。例:虞山/王毅叔遠甫/刻。
5.古漢語的兩個單音詞,在現(xiàn)代漢語中是一個復音詞,要停頓。例:可/以/一戰(zhàn)。
6.有省略的地方要停頓。例: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7.主謂之間、動賓之間要停頓。例:先帝/不以/臣卑鄙。
(二)文言實詞
1.注意古今詞義的變化。一些同學在學習文言文時,往往以詞的含義去理解古義,這就會鬧出笑話。要注
意了解古今詞義的變化。(1)詞義的縮小。就是古義反映事物的范圍大,而今義反映的事物范圍變小。(2)
詞義的擴大。就是古義所反映事物的范圍小,而今義反映事物的范圍變大。如“江”、“河”在古代專指長
江、黃河。而今天的“江”、“河”泛指河流。(3)詞義的轉(zhuǎn)移。就是在古文中是這個意思,而今義卻是另
一個意思,詞義反映客觀事物的范圍發(fā)生了變化。
2.注意一詞多義現(xiàn)象?!耙辉~多義”,就是指一個詞既有本義,又有引申義,甚至有幾個引申義,要注意實
詞在不同語境中表示的不同意義。
3.注意詞類活用。詞類活用,是某些詞在一定的語言環(huán)境中臨時改變它的詞性或用法,使詞的意義發(fā)生一
定的變化。文言文中的名詞可用作動詞,形容詞可用作名詞,還有使動、意動等用法。
4.注意字詞的通假特征?!巴佟币步小巴ń琛?,“通”是通用,“假”是借用。兩個字的形體不同,意義也
不同,由于讀音一樣或相近,古人就常用甲字來代替乙字,被借作乙字的甲字,就叫“通假字”。其基本類
型有:(1)同音通假。如:滿坐(通座)寂然,無敢嘩者。(2)近音通假。如:河曲智叟亡(wdng,通無,
讀wu)以應。(《愚公移山》)(3)異音通假。(如果探討它們的古音,也相同或相近。現(xiàn)代的讀音不同是古
今語音演變的結(jié)果)如:將軍被(通披,音饃)堅執(zhí)銳。(《陳涉世家》)
(三)解答文言虛詞題常用方法
1.詞性界定法。有些文言虛詞兼有空詞和虛詞的雙重性質(zhì),根據(jù)上下文的語境,只要能推斷出其詞性不一
樣,那么,其用法也肯定不同。
2.語境推斷法。一般而言,需要判定的虛詞上下文語境完整,語句的整體意義實際上限制了某個虛詞的意
義和用法,因此可考慮根據(jù)具體的上下文來進行斷斷。
3.句位分析法。虛詞在句中的位置不同,搭配關(guān)系不同,它的意義和語法功能也往往不同。
4.標志識別法。有些文言虛詞是構(gòu)成特殊文言句式的標志詞,如能記住教材中出現(xiàn)的一些有代表性的特殊
文言句式,可幫助你快速答題。
5.結(jié)構(gòu)互訓法。文言文中多結(jié)構(gòu)一致、前后對稱的整句,往往處在相同位置的虛詞其詞性意義或功能用法
也相同,所以知道了其中一個的用法,也可大致判斷另外一個的用法。
6.關(guān)系分析法。判斷虛詞的用法更多的是看這個虛詞在句中起的語法作用,它跟前后文構(gòu)成什么樣的意義
關(guān)系,尤其是“而”“以”作連詞用時,其意義關(guān)系往往比較復雜,有并列、承接、遞進、轉(zhuǎn)折、因果、假
設……,一定要瞻前顧后,仔細揣摩,加以確定。
7.成語印證法。很多成語源自古詩文,凝固了很多文言現(xiàn)象,包括虛詞用法的一些規(guī)律特點,通過一些熟
知的成語來推知印證文言材料中的虛詞用法也不失為一個好方法。
(四)文言文翻譯“六字訣”:
留:即原文中的專有名詞、國號、年號、人名、地名、官名、職稱、器具名稱等,要保留。
直:即將文言文中的單音節(jié)詞直接譯成以該詞為語素的現(xiàn)代漢語的雙音節(jié)或多音節(jié)詞。
補:即將文言文中省略的詞語、句子成分,在譯文中適當?shù)匮a充出來。
刪:即刪去不譯的詞。古漢語中的發(fā)語詞、判斷詞,在句子結(jié)構(gòu)上起標志作用的助詞、湊足音節(jié)的助詞等,
在現(xiàn)代漢語中沒有詞能替代,便可刪去。
調(diào):即對文言文中不同于現(xiàn)代漢語句式的特殊句式,翻譯時要進行必要的調(diào)整,使譯文符合現(xiàn)代漢語的表
達習慣。
換:即對古今意義相同,但說法不同的詞語,翻譯時要換成現(xiàn)用的通俗的詞語,使譯文通達明快。
(五)文言文閱讀內(nèi)容理解解題技巧
L整體閱讀,總體把握,依據(jù)文體特點抓重點
歸納文章的內(nèi)容要點,要依據(jù)文章的文體特點。對記敘性文字,要厘清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的前因后
果;一般的傳記文,要弄清作者記了哪幾件事,表現(xiàn)了人物的哪些性格特點和精神風貌;議論性文字要厘
清論點、論據(jù)及論證方法等;說明性文字要厘清說明對象、說明內(nèi)容和說明方法。
2.抓中心句、找關(guān)鍵句
讀一篇文章時,應當特別注意中心句、關(guān)鍵句,這樣有助于快速把握文意。中心句、關(guān)鍵句的位置,常在
文章(段落)的開頭或結(jié)尾處。
3.充分利用各種信息,加深對文章內(nèi)容及主旨的理解
歸納文章的內(nèi)容要點時,要注意充分利用文章的題目、文中或文后的注釋、文章出處、作者情況等信息,
結(jié)合學過的相關(guān)知識綜合分析,從而全面理解文章的內(nèi)容。
4.巧妙運用“摘”“拼”“析”三種方法
“摘”就是摘錄法,即直接摘錄文章中相關(guān)的原詞、原句作答,特別要注意抓關(guān)鍵詞、中心句和承上啟下
的過渡句;“拼”就是拼接法,即將分散在文章各處的詞句有機地拼接起來;“析”就是分析法,即對相
關(guān)內(nèi)容進行分析、提取歸納等。
四、應考對策
1.做好文言實詞、文言虛詞、文言句式、詞類活用等方面的知識儲備。
2.注重平時積累。文言知識點很多,要養(yǎng)成積累的習慣,隨時隨地、一點一滴地積累,聚沙成塔,集腋成
裘。
3.注意復習以前學習過的課文,因為許多題目就是對平時學習過的課文知識和能力的遷移,甚至有些考查
的知識點就直接來自學習過的課文。因此要回歸課本,尤其是對于文言文閱讀能力較弱的同學。
4.多練習,通過練習來掌握300字左右的文言文段的閱讀套路,培養(yǎng)文言語感,增強解題能力。
五、知識清單
《岳陽樓記》
【文學文體常識】
1.記是一種古代文體,可以通過記人、記事、記物、記景,來抒發(fā)作者感情和主張。它可以記人和事,可以
記山川名勝,可以記器物建筑,故又稱“雜記”。在寫法上大多以記述為主而兼有議論、抒情成分。
2.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謚號文正,史稱范文正公。北宋政治家、文學家,吳縣(今江蘇蘇州)
人。有《范文正公集》傳世。名篇有散文《岳陽樓記》,詞《漁家傲》,詩《江上漁者》等等。
【字詞積累】
(一)通假字
1.百廢具興(通"俱”,者B、全、皆)
2.屬予作文以記之(同“囑”,囑托)
(二)一詞多義
1.和:政通人和(和樂形容詞)春和景明(和煦形容詞)
2.觀:予觀夫巴陵勝狀(看動詞)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景象名詞)
3.空:濁浪排空(天空名詞)長煙一空(消散動詞)
4.一:一碧萬頃(一數(shù)量詞)長煙一空(全、都副詞)
5.國:去國懷鄉(xiāng)(國都,名詞)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國防,名詞)
6.以:屬予作文以記之(來連詞)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因為連詞)
(三)古今異義
1.氣零萬千(古義:景象。今義:大氣的狀態(tài)和現(xiàn)象。)
2.微斯人(古義:沒有。今義:細小。)
3.去國懷鄉(xiāng)(古義:國都;今義:國家)
(四)詞類活用
1.滕子京調(diào)守巴陵郡(名詞作動詞,做郡的長官)
2.百事具興(形容詞作名詞,荒廢的事業(yè))
3.北通巫峽(方位名詞作狀語,向北)
4.比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形容詞作狀語,在……之前;形容詞作狀語,在……之后)
(五)出自課文的成語
1.百廢俱興:俱:全,都。許多已經(jīng)荒廢了的事情一下子都興辦起來。
2.浩浩湯湯:指水勢壯闊的樣子。
3.政通人和:政事通達,人心和順。形容國家穩(wěn)定,人民安樂。
4.春和景明:春光和煦,風景鮮明艷麗。
5.氣象萬千:氣象:情景。形容景象或事物壯麗而多變化。
6.心曠神怡:曠:開闊;怡:愉快。心境開闊,精神愉快。
7.先憂后樂:憂慮在天下人之先,安樂在天下人之后。比喻吃苦在先,享受在后。
8.皓月千里:皎潔的月光普照千里湖面。
9.氣象萬千:形容景象或事物壯麗而多變化。
10.波瀾不驚:比喻局面平靜、形勢平穩(wěn),沒有什么變化或曲折。
n.陰風怒號:陰風怒號陰冷的大風呼嘯著。
【文言句式】
1.判斷句: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也”表示判斷。)
2.省略句:屬予作文以記之(省略了主語“滕子京”,即“滕子京屬予作文以記之”。)
3.倒裝句:微斯人,吾誰與歸(“誰”為前置賓語,應在“與”的后面,即“微斯人,吾與誰歸”。)
【內(nèi)容理解】
1.寫文章,往往以一兩個警句(關(guān)鍵性詞句)振起全篇,第1段寫重修岳陽樓的背景,這背景是什么?說
明了什么?
背景是在“政通人和,百廢具興”的基礎(chǔ)上“重修岳陽樓”,這說明滕子京在謫守的逆境中,仍不以
己悲,把政事治理得井井有條。由此可見作者欣賞他的闊大胸襟,與一般的“遷客”不同。
2.作者用哪些話概括說明了“遷客騷人”的“悲”和“喜”?這樣寫的目的是什么?
“去國懷鄉(xiāng),憂讒畏譏”概括說明了“遷客騷人”的“悲”;“心曠神恰,寵辱偕忘”概括說明了
“遷客騷人”的“喜”。這樣寫是為了將這類人的悲喜感情跟“古仁人之心’作對比,引出下文,由寫情
自然轉(zhuǎn)入議論,突出全文的主旨。
3.第3、4兩段寫了什么內(nèi)容?和上文有什么聯(lián)系?
這兩段描寫了洞庭湖景色陰晴的變化以及遷客騷人登樓時不同的心情。這段內(nèi)容緊扣上段概述洞庭湖
“朝暉夕陰,氣象萬千”和“覽物之情,得無異乎”的意思加以發(fā)揮,分段來寫:
先寫了風雨天氣中洞庭湖上蕭條凄涼的景象,很自然地引出了遷客騷人遠離京都,懷念故土的失意憂
慮的悲苦情感。這一段寫了物悲則己悲的思想感情,是照應上文“異”字的一個方面。
其次,寫洞庭湖晴朗天氣的明媚景象,很自然地引出遷客騷人此時的喜悅之情。這一段寫了物喜己喜
的思想感情,是照應上文“異”字的又一方面。
4.怎樣理解“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這句話?
我國古代早有“與民同樂”的思想。孟子:“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
樂以天下,憂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边@里說的“樂以天下,憂以天下”來源于民本思想。范
仲淹在本文中把它發(fā)展成為“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觀點,并以此作為對待仕途進退的原
則,表現(xiàn)他曠達的胸襟和偉大的抱負。他提倡的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精神,在今天仍有著借鑒和教育的
意義。
《醉翁亭記》
【文學常識】
歐陽修(1007—1072),字永叔,自號醉翁,晚年又號六一居士。宋代文學家。與韓愈、柳宗元、蘇軾、
蘇洵、蘇轍、王安石、曾鞏合稱“唐宋八大家”,并與韓愈、柳宗元、蘇軾被后人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
歐陽修主張文章應“明道”、致用,是北宋古文運動的領(lǐng)袖,所作散文說理暢達,抒情委婉。
【字詞積累】
(一)一詞多義。
1.樂:不知太守之樂其樂(意動用法,以……為樂)不知太守之樂其母(樂趣)
2.秀:蔚然而深有者(秀麗)佳木等而繁陰(植物開花結(jié)實,此指繁榮滋長)
3.歸:太守歸而賓客從也(回去)云燈而巖穴暝(歸聚)
4.乎:在乎山水之間也(于)頹然乎其間者(在)
5.而:漸聞水聲潺潺了泄出于兩峰之間者(表承接)加年又最高(表遞進)
溪深,魚肥(表并列)雜然畫前陳者(表修飾)
,不知人之樂(表轉(zhuǎn)折)
(二)古今異義
1.醉翁之意不在酒。(古義:情趣今義:意思或愿望)
2.游人去而禽鳥類也。(古義:離開今義:至[|、往)
3.時者中(古義:指投壺,宴飲時的一種游戲。把箭投向壺中,中多者為勝,負者照規(guī)定的杯數(shù)喝酒。
今義:射箭。)
(三)詞類活用
1.多之者誰(名詞作動詞,取名、命名)
2.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意動用法,“以……為快樂”)
3.中行六七里(名詞作狀語,沿著山路)
生雜然而朝陳者(方位名詞作狀語,在前面)
5.翼益臨于泉上(名詞作狀語,像鳥張開翅膀一樣)
(四)出自課文的成語
1.觥籌交錯:酒器和酒籌交互錯雜。形容宴飲盡歡。
2.峰回路轉(zhuǎn):亦作“山回路轉(zhuǎn)”①謂山勢曲折,道路隨之迂回。②今常以喻事情經(jīng)歷曲折后,出現(xiàn)新的
轉(zhuǎn)機。
3.醉翁之意不在酒:現(xiàn)用以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在別的方面,也比喻別有用心。
4.水落石出:本義為水位下降后石頭顯露出來。后用以比喻事物真相完全顯露。
5.風霜高潔:天氣高爽霜色潔白。
【文言句式】
1.判斷句環(huán)滁皆山也(“也”表示判斷語氣。)
2.省略句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心”和“酒”前面都省略樂介詞“于”,應為“得之于心而寓之于
酒也。”譯:領(lǐng)會它在心里,寄托它在飲酒上。)
3.倒裝句
(1)定語后置: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
(2)狀語后置:①負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樹.(正常語序應為“于途歌”“于樹休”。)
②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述以文:述之以文,以文述之,既是省略句,又是倒裝句,屬狀語后置句)
③瀉出于兩峰之間者(即“于兩峰之間瀉出者”?!坝趦煞逯g”為后置狀語,應在“瀉出”的前面)
【內(nèi)容理解】
1.結(jié)合全文內(nèi)容回答,太守是為什么而醉?
①為景而醉。第1段作者利用空間的變幻的手法,移步換景,由遠及近,為我們描繪了一幅幅山水特
寫??蓺w納為:群山環(huán)繞圖一瑯哪秀色圖一釀泉流水圖一溪亭展翅圖。第2段寫山山水水,花草樹木,都
蘊涵著作者深深的情懷,因而作者感嘆:“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
酒也。”這句話把景與情直接聯(lián)系了起來。
②為人而醉。滁人游,前呼后應,扶老攜幼,自由自在,熱鬧非凡;太守宴,溪深魚肥,泉香酒冽,
美味佳肴,應有盡有;眾賓歡,投壺下棋,觥籌交錯,說說笑笑,無拘無束;太守醉,作為太守,見此其
樂融融的景象,自然酒不醉人而人自醉了。
③為情而醉?!叭欢蔌B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
一句中分析了不同層次的樂,鳥樂是本能享受山水之樂。賓客的樂是隨從太守而樂,境界不高。只有樂其
樂一一與民同樂才是最高層次的樂。進而點明太守不僅樂于山水。更重要的是在于與民同樂這一文章主旨。
也含蓄地表明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抱負,“卒章顯志”這是古人常用的一種寫作手法。
2.作者自號醉翁,以醉翁的形象出現(xiàn)在我們面前,如何看待他的醉?他的“醉”與“樂”之間有什么樣的
聯(lián)系?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縱情林木,醉意山水,這是作者的真意。他的“醉”與“樂”
是統(tǒng)一的:“醉”是表象,“樂”是實質(zhì),寫“醉”是為了寫“樂”。這“樂”也不是純粹的樂,而是樂
中含悲。為何?因為作者當時政治上失意,仕途落魄。內(nèi)心世界很復雜,只好借酒澆愁。所以,他樂中也
含悲。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更在于“樂民之樂也”(與民同樂)。宋仁宗慶歷五年,范
仲淹等推行“慶歷新政”失敗,相繼被貶職。歐陽修因上書為他們辯護,也被貶職為滁州知州。“慶歷新
政”的失敗,使北宋喪失了一次變法圖強的機會。歐陽修以寬和仁愛之心“與民同樂”,體現(xiàn)了儒家的傳
統(tǒng)思想。所以“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更在乎“與民同樂”。
《湖心亭看雪》
【文學文體常識】
1.小品文的文體并無定制,尺牘、日記、游記、序跋等均可包含,其特點有三:一是通常篇幅不長;二是
結(jié)構(gòu)松散隨意;三是文筆輕松而富于情趣。小品文在文學史上具有重要的意義,尤其在明代。晚明小品文
是當時社會生活的產(chǎn)物,它的核心為“性靈”,與唐宋古文的核心“道統(tǒng)”恰好相對,使散文得到了一次
解放。
2.張岱(1597—1689),字宗子,號陶庵,山陰(今浙江紹興)人,明末清初文學家。著有《陶庵夢憶》
《西湖夢尋》等。
【字詞積累】
(一)一詞多義。
1.-:上下一白(全副詞)長堤一痕(數(shù)目,最小的正整數(shù),大寫是“壹”)
2.更:更定(古代夜間的計時單位,音g@ng)更有癡似相公者(還,音g?ng)
3是:是日更定(這,代詞)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判斷動詞,是)
4.絕:湖上人鳥聲俱絕(消失)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與世隔絕)
(二)古今異義。
1.余住西湖(古義:我今義:剩余,多余)
2.余強飲三大目而別(古義:酒杯今義:白色)
3.湖中焉得更有此人(古義:還今義:更加)
4.余強飲三大白而別(古義:竭力,盡力今義:勉強)
(三)詞類活用
1.木雪三日(名詞活用作動詞,下大雪)
2.是金陵人,容此(名詞活用作動詞,客居)
3.擁囊衣爐火(名詞活用作動詞,帶著爐火)
4.與余舟一齊(小草,這里名詞用作狀語,像小草一樣的微?。?/p>
【文言句式】
1.判斷句是金陵人(用“是”做判斷動詞,表判斷。)
2.省略句見余大喜(省略主語“他們”,指湖心亭上“鋪氈對坐”的人。)
3.倒裝句更有癡似相公者(狀語后置句現(xiàn)代漢語中正常語序應為“更有似相公癡者”。)
【內(nèi)容理解】
1.作者形象:“癡”。哪里能看出“癡”?
不尋常的環(huán)境:天寒地凍萬籟俱寂(“大”、“三”、“絕”)
不尋常的時間:“更定”即晚上八點左右
不尋常的舉止:“獨往湖心亭看雪”
2.作者為什么偏偏選擇這個時間去賞雪?你能從他的行為中看出他什么性格嗎?他到底要賞什么呢?
清高、孤傲、不同常人。他追求的是天人合一的山水之樂。反映他擁有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趣。
3.“獨往湖心亭看雪”與“舟中人兩三粒而已”及舟子的喃喃自語是否矛盾?
雖有舟子同行卻猶如不存在,“獨”字不僅寫出了數(shù)量,更寫出了張岱與眾不同的心態(tài)與情趣,反映
了作者的孤傲清高的性格。
4.作者看到了怎么樣的雪景?找出文中寫景的句子,說說景物的特點及描寫手法。
霧淞沆場,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
兩三粒而已。
文字:簡練樸素、不加渲染,只用點線組合,高度抽象
白描是寫作中一種描寫的方法,指抓住事物的特征,以質(zhì)樸的文字,寥寥幾筆就勾勒出事物形象的描
寫方法。描寫時不施濃墨重彩,不加烘托渲染。少用形容詞和修辭,只抓住描寫對象與眾不同的地方作如
實的交代。
“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以聽覺寫景,突出冬雪的寒冷威嚴
寫景的順序:從整體到局部。在整體描寫部分,又采用了由上到下的順序。在局部描寫部分,又采用
了由大到小,由遠到近的順序。
寫景的角度:實寫與虛寫交融。(虛寫舟、人,作者是站在整個大自然的角度來看待自身,可見作者
與自然完全融為一體)
賞析量詞:“一”是最小的數(shù)字,也是最大的數(shù)字。這兩句一整體一局部,對照鮮明?!耙缓邸睂懗?/p>
了作者視野的開闊;“一點”顯得亭子在湖中小巧玲瓏;“一芥”讓人耳,目一新;“?!弊指屓搜矍?/p>
一亮。這些夸張之語顯得貼切自然,形象生動地寫出了天地的空曠,人物的渺小。由“痕”到“點”到“芥”
到“?!?,量詞一個小似一個,給人一種天地之大,人物之小,人生天地間茫茫如滄海一粟的深沉感慨。
“天與云、與山、與水”中的“與”是否多余?可以去掉嗎?
不多余,它讓“天、云、山、水”四個景物融和在了一起,造就了天地蒼茫磅礴浩渺的大場景。連用
三個“與”字,使四種景物一下子全都活動了起來,有了一種動態(tài)的融合美,如果去掉,“天云山水”就
好像有了明顯的界限似的使四種景物一下子全都孤立起來。)
《魚我所欲也》
【文學常識】
孟子,名軻,字子輿,戰(zhàn)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是繼孔子以后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與孔子合稱
“孔孟”,有“亞圣”之稱。
【字詞積累】
(-)通假字
1.故患有所不辟也(辟通“避”,躲避)
2.萬鐘則不辭禮義而受之(辯通“辨”,辨別)
3.所識窮乏者得我與.(得通“德”,恩惠,這里是感激的意思與通“歟”,語氣助詞)
4.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鄉(xiāng)通“向”,從前)
(二)一詞多義
1.與:所識窮乏者得我與(通“歟”,語氣詞,“嗎”。)蹴爾而與之(給予)
2.而:蹴爾而與之(表修飾)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表順接)
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表轉(zhuǎn)接)舍魚而取熊掌者也(表并列)
3.貝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在句首,連接句子,那么)
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就)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卻)
4.為:故不為茍得也(w@i,動詞,做)為宮室之美(w4i,介詞,為了、對,向)
5.得:二者不可得兼(能夠,副詞)得之則生(得到,獲得,動詞)
(三)古今異義
1.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古義:能夠用來;今義:能夠。)
2.非獨賢者有星心也(古義:這種;今義:判斷動詞,是。)
3.一軍羹(古義:古代盛食物的一種容器;今義:豆子。)
4.萬鐘于我何加焉(古義:古代的一種量器;今義:計時的器具或中空的響器。)
5.萬鐘于我何如焉(古義:益處;今義: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東西或數(shù)目合在一起。)
【內(nèi)容理解】
1.本文的論點是怎樣提出來的?為什么不直接提出來?
本文論點是由“魚”和“熊掌”的比喻引出來的。先設喻而后提出論點,這是因為“魚”與“熊掌
是人人皆知的美味,而“熊掌”是其中更美者。二者不可兼得,取其中最美者合乎情理也符合邏輯。由此
及彼,由淺入深,引出“生”與“義”的論題來,自然明曉。
2.論點提出以后,文章是怎樣圍繞論點逐層論述的?
提出“生與義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的論點后,首先從正面指出人之所以能“舍生取義”,是因
為人皆有“欲生不為茍得,惡死有所不辟”的思想。然后再從反面說明,如果人只是欲生惡死,那么什么
事都可以做得出來;可是事實上,“義”超過了“生”,所以人能夠不貪生,不避死。這種羞惡之心,人人
皆有,賢者更能保持而不喪失。接著舉例說明,以乞人不受不義之食為例,從正面論證“舍生取義”是人
之共性。以萬鐘雖好也不能受為例,從反面強調(diào)了舍義取利是喪失本心。隨后用一組排比句,對不辯禮義
而貪求富貴的行為加以批判,并以“此之謂失其本心”收束全文,照應開頭。
3.列舉本文主要的論證方法,并說明其作用。
(1)比喻論證。用比喻論證引出論點。以生活常理為喻引出生與義無法兼顧的情況下應該舍生而取義的
結(jié)論(主旨)。
(2)舉例論證。舉“一簞食,一豆羹”為例告訴我們,看似微不足道的東西,在關(guān)乎生命的時候,也能
考驗一個人的品德。舉“萬鐘”為例,說明喪失本心的表現(xiàn)。
(3)對比論證。將“一簞食,一豆羹”與“萬鐘”做對比,讓人認識到貪求富貴行為的不值得,也讓人
醒悟到本心的喪失是一個漸變的過程,人應該時時反省自己才行。
4.這篇文章主要運用了哪些修辭方法?
運用了比喻、對比、排比等。
比喻?!吧狒~而取熊掌”是一個巧妙而貼切的比喻,恰當?shù)卣f明了在人們所喜愛的兩件事物不能同時兼
得的情況下,就必須擇優(yōu)而取?!耙缓勈?,一豆羹”也是比喻,說明飲食對饑餓者雖然重要,但不合乎禮義
也寧死不食,從而證明了“義”重于“生。突出了主題。
對比。生和義比,義比生更可貴;死與不義比,不義比死更可惡。又用假設方式與事實做對比,贊揚
了舍生取義的人。最后用“不食嗟來之食”與“不辯禮義而受萬鐘”做對比,贊揚了舍生取義的精神,批
判了那些只貪圖榮華富貴而不顧禮義廉恥的權(quán)貴們,這就起到了突出中心思想的作用。
排比。通篇皆是,既有助于逐層深入分析,又能增強文章的氣勢和論辯力量。
《唐雎不辱使命》
【文學常識】
《戰(zhàn)國策》是一部戰(zhàn)國時代的國別體史書。是西漢末年劉向根據(jù)戰(zhàn)國時期史料整理編輯的。共33篇,分國
編次,主要記載戰(zhàn)國時期各國政治、軍事、外交各方面的歷史事件,著重記錄了謀臣的策略和言論。
【字詞積累】
(一)通假字
1.故不錯意也(“錯”同“措”)
2.倉鷹擊于殿上(“倉”通“蒼”)
3.輕寡人與(“與”通“歟”,語氣詞)
(二)一詞多義
1.之: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助詞,的)專諸石刺王僚也(用在主謂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愿終守之(代詞,指代安陵國土)長跪而謝之曰(代詞,指唐雎)
2.而:挺劍而起(連詞,表順承)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表轉(zhuǎn)折,但是)
3.使:秦王便人謂安陵君日(動詞,派,派遣)安陵君因使唐雎便于秦(動詞,出使)
4.徒:免冠徒跣(裸露)使以有先生(只,僅僅)
5.雖:單然,受地于先王(雖然)里千里不敢易也(即使)
6.以:以頭搶地耳(甩)而安陵以五十里地存者(憑借)
徒以有先生(因為)
(三)古今異義
1.非若星也(古:這樣,如此。今:今常用作判斷詞)
2.豈率五百里哉(古:只,僅僅。今:不彎曲)
3.俗衩降于天(古:吉祥。今:常用作休息)
4.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古:交換。今:容易,簡單)
5.徒以有先生也(古:只,僅僅。今:徒弟)
6.本賄而謝之(古:一種坐姿。今:雙膝著地。古:道歉。今:感謝或凋落)
7.以頭搶地耳(古:碰,撞。今:搶奪)
(四)詞類活用
1.請廣于君(形容詞活用為動詞,增廣、擴充大)
2.等寡人與(形容詞活用為動詞,輕視、看不起)
3.天下緬索(名詞用作動詞,穿白色喪服)
4.供尸百萬,源血千里(伏,流都是動詞的使動用法,“使……伏”“使……流”)
5.且秦滅韓亡魏(動詞的使動用法,意思是“使……亡”)
6.與臣而將四矣(數(shù)詞活用做動詞,成為四人)
【文言句式】
1.判斷句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也表判斷)
2.倒裝句受地于先王(狀語后置)
【內(nèi)容理解】
1.秦王是怎樣一個人?
秦王是一位驕橫狂妄、貪得無厭、奸詐狡猾、外強中干、色厲內(nèi)荏、前倨后恭君王。
2.唐雎是怎樣一個人?
唐雎是一位從容鎮(zhèn)定、不畏強暴、有膽有識、有凜然正氣、熱愛祖國、不怕犧牲的忠勇之士。
3.文末說秦王“色撓”,“長跪而謝”,并且請?zhí)砌隆白保赝跽娴那藛??為什么?/p>
這是秦王的權(quán)宜之計,表現(xiàn)出他的奸詐狡猾。他請雎“坐”,是坐下來談,不是放棄吞并。文中所說,
也只是恭維唐雎的話,從當時秦在軍事的占壓倒優(yōu)勢及秦王的性格來看,秦王是不會就此善罷甘休。
4.你從唐雎的說話技巧中得到了怎樣的啟示?
啟示:懂得一個道理:說話技巧在人際交往,尤其是在重要的外交關(guān)系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要有
意識地鍛煉自己的說話能力,培養(yǎng)自己的說話技巧,力求做到言之有“理”有“據(jù)”、有“禮”有“力二
《送東陽馬生序》
【文學文體常識】
1.宋濂(1310—1381),字景濂,號潛溪,浦江(今屬浙江)人,元末明初文學家,與劉基、高啟并稱"
明初詩文三大家著有《宋學士文集》。
2.序是一種文體,有書序和贈序之分。贈序,即臨別贈言,始于唐代,一般是文人之間以言相贈,表達離
別的某種思想感情。序往往因人立論,闡明某些觀點,相當于議論性散文的一種文體,內(nèi)容多為勉勵、稱
許、推重之辭,本文即屬于此類。
【字詞積累】
(一)通假字。
1.四支僵勁不能動(支:同“肢”,肢體。)
2.同舍生皆被綺繡(被:同“披”,穿。)
3.與之論辨(鬼同“辯”,辯駁。)
(二)一詞多義
1.患:又患無碩師名人與游(動詞,擔心,憂慮)無凍餒之患矣(名詞,憂患)
2.道:益慕圣賢之道(名詞,學說)余故道為學之難以告之(動詞,說)
3.以:以衾擁覆(用)以中有足樂者(連詞,因為)
俯身傾耳以請(連詞,表修飾,相當于“而”)以是人多以書假余(介詞,把)
家貧,無致書以觀。(連詞,表目的,可譯為“來”
4.從:嘗趨百里外從鄉(xiāng)之先達執(zhí)經(jīng)叩問(回)當余之從師也(跟從)
5.之:每假借于藏書之家(助詞,的)走送之(代詞,指所借之書)
當余之從師也(助詞,用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無義)
無鮮肥滋味之享(結(jié)構(gòu)助詞,的)弗之怠(代詞,指抄書這件事)
(三)古今異義
1.以是人多以書假余(古義:借今義:虛偽的,不真實的)
2.隼送之(古義:跑今義:行走)
3.嘗草百里外(古義:快步走:今義:趨向,趨勢)
4.主人日田食(古義:兩次今義:又一次)
5.卒獲有所聞(古義:最終今義:士兵)
6.率遇其叱咄(古義:有時今義:或者)
7.媵人持湯沃灌(古義:熱水今義:食物煮后所得的汁水)
(四)詞類活用
1.腰白玉之環(huán)。(腰,在腰間佩戴,名詞用作動詞)
2.不必若余之手錄。(手,動手,名詞用作動詞)
3.主人日再食。(日,每天,名詞作狀語)
【文言句式】
1.省略句:以是人多以書假余(即“以是人多以書假(于)余”)
2.倒裝句:弗之?。ㄙe語前置,即“弗怠之”,不松懈抄寫。)
3.每假借于藏書之家(狀語后置,即“每于藏書之家假借”)
4.省略句:既加冠,益慕圣賢之道(省略主語,即(我)既加冠,益慕圣賢之道。)
【內(nèi)容理解】
1.本文是一篇贈序,作者寫作此文贈送給馬生的目的是什么?
用自己的切身體會,現(xiàn)身說法,勉勵馬生珍惜太學的優(yōu)越的學習條件,不畏艱苦,刻苦讀書,以期學
有所成。
2.作者從哪些方面來寫自己求學艱難的?表達了作者怎樣的精神品質(zhì)?
抄書之難一一勤奮刻苦,堅守誠信
叩問之難一一虛心求教,尊敬師長
奔走之勞一一不辭辛苦,堅韌不拔。
生活之苦一一志趣高尚,精神富有。
3.文中有很多對比之處,請一一指出:
(1)惡劣的客觀條件與主觀努力的對比一一刻苦努力
(2)老師的辭色嚴厲,與作者色恭禮至對比一一謙虛好問
(3)同舍生的奢華與自己貧寒的對比一一志趣高尚,精神富有
(4)作者的學習條件的艱苦和太學生優(yōu)越的學習條件的對比一一堅韌不拔、虔誠求學
4.作者在寫衣食住上著力刻畫其“苦”,目的何在?
一是與同舍生對比,以突出作者一心向?qū)W,志趣高尚;二是想表明學業(yè)是否能成與條件無關(guān),與主觀
努力有關(guān)。
5.宋濂身上有哪些值得你學習的地方?
(1)勤奮刻苦學習的精神;(2)誠實守信的精神;(3)尊敬老師的態(tài)度;(4)一心向?qū)W,以讀書為樂……
《曹劌論戰(zhàn)》
【文學常識】
《左傳》又稱《春秋左氏傳》或《左氏春秋》?!蹲髠鳌放f傳為春秋(朝代)末年魯國史官左丘明(人名)
所撰。
【字詞積累】
(一)古今異義
1.小大之緲(古義:指訴訟事件。今義:監(jiān)獄。)
2.犧牲玉帛(古義:指祭祀用的純色全體牲畜。今義:為正義事業(yè)獻出自己的生命。)
3.可以一戰(zhàn)(古義:可以憑借。今義:能夠或允許。)
4.又何圓焉(古義:參與。今義:隔開、不連接,如間斷、間隔等。)
5.衣食所家(古義:指安身。今義:安全、安定。)
6.齊呷伐我(古義:軍隊。今義:師長。)
7.再而衰(古義:第二次。今義:表示事情或行為重復,又一次。)
8.必以情(古義:誠,誠實。這里指誠心。今義:感情。)
9.審之屬(古義:盡力做好分內(nèi)的事。今義:忠誠。)
(二)詞類活用
1.神弗福也(名詞用作動詞,賜福,保佑。)
2.一鼓作氣(名詞用作動詞,擊鼓(進軍)。)
(三)一詞多義
1.故:故克之(因此,所以)公問其政(緣故,原因)
2.信:必以值(實情)小值未孚(信用)
3.以:何以戰(zhàn)(憑,靠)必以分人(把)必以情(根據(jù))
4.之:公與之乘(他,指曹劌)肉食者謀之(迎戰(zhàn)齊軍這件事)
小大之獄(的)公將鼓之(助詞,起補足音節(jié)作用)
【內(nèi)容理解】
1.本文多處將魯莊公與曹劌進行對比描寫,請找出其中一例,分析這樣寫的好處。
戰(zhàn)前:魯目光短淺;曹深謀遠慮;
戰(zhàn)時:魯不作調(diào)查,急躁冒進;曹實地調(diào)查,抓準戰(zhàn)機;
戰(zhàn)后:魯茫然不知曹細說原委;
通過對比,突出曹劌指揮作戰(zhàn)的軍事才能。
2.曹劌說“肉食者鄙”,文中魯莊公是肉食者的代表,他的“鄙”可以概括為哪兩個方面?
政治上:把戰(zhàn)爭的希望寄托在施行“小惠”和祈求神靈的保佑上;軍事上:急于求戰(zhàn),急于攻擊。
3.曹劌的“遠謀”體現(xiàn)在哪里?用自己的話從政治和軍事兩方面簡要說說。
(1)政治方面:認為取信于民是作戰(zhàn)的先決條件。
(2)軍事方面:善于把握進攻和追擊的時機。(或:適時出擊,適時追擊)
4.分析曹劌、魯莊公兩個人物形象
曹劌:(1)有愛國心與責任感。祖國被侵略時,立即“請見”去參與“肉食者謀之”的事,并主動要
求參戰(zhàn)。(2)有卓越的政治遠見,認為取信于民是戰(zhàn)爭取勝的先決條件。(3)有杰出的軍事指揮才能,戰(zhàn)
中能夠運用正確的戰(zhàn)略戰(zhàn)術(shù),并掌握戰(zhàn)機,后發(fā)制人,詳察敵情,知己知彼。(4)有很高的說服他人的技
巧。
魯莊公:(1)政治上昏庸無能,把取勝的希望寄托在近臣的擁護和神靈的保佑上。(2)軍事上無知,作戰(zhàn)
時急躁冒進,不察敵情,迫不及待地“鼓之”“馳之”。戰(zhàn)爭結(jié)束后,不知取勝的原因。(3)是位愛惜人才,
知人善任的君主,是能體恤民情的開明君主,是具有樂于納言,從善如流精神的君主。
《鄒忌諷齊王納諫》
【文學常識】
《戰(zhàn)國策》又稱《國策》、《國事》等,是一部國別體史書,是一部歷史散文總集。由西漢代的劉向編訂
為三十三篇。
【字詞積累】
(一)通假字
孰視之(孰同“熟”,仔細。)
(二)古今異義
1.今齊境方千里(古義:土地方圓;今義:名詞,地點,處所。)
2.宮婦左右莫不私王(古義:君主左右的近侍之臣;今義:方位詞。)
3.能皆必于市朝(古義:指責,譏刺;今義:誹謗,譏諷(貶義詞)。)
(三)詞類活用
1.萼眼衣冠(名詞作狀語,在早晨。服:名詞用作動詞:穿戴。)
2.和我也(形容詞用作動詞,偏愛。)
3.用寡人之耳者(動詞的使動用法,使……聽到。)
4.吾妻之蓑我者(形容詞意動用法,以……為美,認為……美。)
5.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名詞用作狀語,當面。)
(四)一詞多義
1.朝:燕、趙、韓、魏聞之,皆朝于齊(朝見,朝拜)于是入朝見威王(朝廷);
朝服衣冠(早晨);能謗譏于市期(公共場合)
2.孰:我不與城北徐公美(代詞,誰);熟視之,自以為不如(同“熟”,仔細)
3.于:欲有求于我也(向,對);能謗譏于市朝(左);
皆以美于徐公(比)皆朝于齊(到)
4.而:鄒忌修八尺有余,畫形貌映麗(表并列);忌不自信,耐復問其妾曰(表承接);
5.者: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有也(的人);吾妻之美我有,私我也(的原因);
上書諫寡人春,受中賞(的);雖欲言,無可進春(的話、的事情);
陳涉春,陽城人也(在判斷句中表示停頓)
6.之:暮寢而思考(妻妾客說自己比徐公美這件事);吾妻本美我者(用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問之客日(代詞,代這件事)期年之后(放在時間詞后面,不譯)
(五)出自本課的成語
門庭若市:門口和庭院里像市場一樣(熱鬧),形容交際來往的人很多。
【文言句式】
1.判斷句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者也”表判斷)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者,……也”表判斷)
2.省略句(鄒忌)與(客人)座談(省略主語)
3.倒裝句忌不自信(否定句中賓語前置,應為“忌不信自”)
皆以美于徐公(介詞結(jié)構(gòu)后置,應為“皆以于徐公美”)
【內(nèi)容理解】
1.你認為鄒忌和齊王各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鄒忌:有自知之明,善于思考,能言善辯,關(guān)心國家大事,是個賢臣。
齊王:英明果斷,胸懷寬廣,明辨是非,知錯能改,善于納諫,是個明君。
2.鄒忌以設諭類比的方法進諫的好處是什么?
鄒忌以日常生活小事設喻,由己及君,以小見大,由家事到國事,由淺入深,生動形象,委婉含蓄,
益于接受。
3.妻客都認為鄒忌“美于徐公”,而說話的語氣不同,請簡要分析。
妻子的回答用的是反問的句式,語氣非常肯定,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一種贊美;客人用的是一種陳述的語氣,
語氣平淡,是一種禮節(jié)性的應對。
4.齊威王下令后,進諫者由“門庭若市”到“時時而漸進”,再到“無可進者”,這種變化說明了什么?
齊王納諫后,朝政的弊端越來越少。或齊王納諫后,需要改進的地方越來越少。
5.鄒忌成功的說服齊王,他的勸說方式對我們今天的人際交往有什么啟示?
他的勸說方式,即委婉勸說,它的優(yōu)點就在于充分尊重被勸說者,使之受到啟發(fā)、明白道理,從而樂
于接受。今天的人際交往仍值得借鑒這種做法。
《陳涉世家》
【文學常識】
司馬遷(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字子長,西漢史學家、文學家、思想家。他以“究天人之際,
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識創(chuàng)作了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原名《太史公書》),被公認為是
中國史書的典范。)該書記載了從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期,到漢武帝太初四年,長達3000多年的歷史,是
“二十四史”之首,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全書共130篇,包括12本紀(記歷代帝王
政績)、30世家(記諸侯國和漢代諸侯、勛貴興亡)、70列傳(記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跡,主要敘人臣,其中
最后一篇為自序)、10表(大事年表)、8書(記各種典章制度記禮、樂、音律、歷法、天文、封禪、水利、
財用)。
【字詞積累】
(一)通假字
1.發(fā)閭左逋戍漁陽(同“謫”,貶謫、流放)
2.為天下唱(同“倡”,首發(fā))
3.固以怪之矣(同“已”,已經(jīng))
4.將軍身謖堅執(zhí)銳(同“披”,穿著)
(二)古今異義
1.而成死者固十方七。(古義:表分數(shù)的約數(shù),十分之六七今義:表整數(shù)的約數(shù),十六或十七)
2.卒中往往語。(古義:到處今義:經(jīng)常。)
3.號令召三老、豪杰與皆來會時事。(古義:集會議事;今義:監(jiān)督或管理財務的工作,擔任會計工作的人
員。)
4.楚人性之。(古義:愛戴;今義:憐憫。)
5.今課以吾眾詐自稱公子扶蘇、項燕。(古義:如果;今義:(心意)真實;的確,實在)
6.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古義:逃走;今義:死亡。)
7.又聞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古義:私自、偷著;今義:多指空隙,嫌隙,隔闔)
8.含天大雨。(古義:適逢,恰巧遇到;今義:聚合,見面,通曉)
9.事以為死,或以為亡。(古義:有的人;今義:或者,也許。)
(三)一詞多義
1.之:輟耕之壟上(動詞,至I],去,往)悵恨久之(語氣助詞,無意起輔助音節(jié)的作用)
二世殺之(代詞,他,指扶蘇)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結(jié)構(gòu)助詞,的)
2.次:陳勝、吳廣皆次當行(編次)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旅行或軍隊在途中停留)
3.會:會天大雨(適逢,恰巧遇到)與皆來會計事(集會)
4.書:乃丹書帛曰(名詞作動詞,書寫)得魚腹中書(書信,這里指丹書,布條)
5.乃:當立者乃公子扶蘇(表判斷,是)陳勝乃立為王(才:)
乃入據(jù)陳(于是,就)
6.以以數(shù)諫故(因為)固以怪之矣(通“已”,之經(jīng))
今誠以吾眾詐自稱公子扶蘇、項燕(把)祭以尉首(甩)
薪以東(表時間方位的界限)殺之以應陳涉(來)
7.等:等死,死國可乎(同樣)公等遇雨(表示人的多數(shù)或列舉未盡)
(四)詞類活用
1.陳勝豐(名作動,稱王。)
2.乃丹書帛曰“陳勝王”(丹,名作狀,用丹砂;書,名作動,寫。)
3.孤鳴呼日(名作狀,像狐貍一樣(啤叫)
4.9本尉(使動用法,使……惱怒。)
5.將軍身披半執(zhí)領(lǐng)(形作名,指堅固的甲衣。形作名,指銳利的武器。)
6.固以怪之矣(形容詞的意動用法,以……為怪,認為……奇怪)
【文言句式】
L省略句會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度”的前面省略主語“陳勝他們”)
吳廣以為然(“以”后省略賓語“之”,指代陳勝的計謀)
2.判斷句陳勝者,陽城人也(“……者,也”,表判斷)
吾聞二世少子也(“……也”,表判斷)當立者乃公子扶蘇(副詞“乃”表判斷)
3.倒裝句祭以尉首(狀語后置,正常語序應為“以尉首祭”)
【內(nèi)容理解】
L導致陳勝、吳廣起義的最根本原因是什么?最直接原因(起義的導火索)呢?這兩者之間有什么聯(lián)系呢?
最根本的原因是:天下苦秦久矣。
最直接的原因(起義的導火索)是:會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斬。
兩者都說明了貧苦百姓走投無路、發(fā)動起義是秦王朝的嚴酷統(tǒng)治造成的。
2.陳勝、吳廣起義經(jīng)過了哪幾個步驟?每一步的作用是什么?
①用置書魚腹、舞火狐鳴等辦法制造輿論,鼓動人心,樹立威信。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4年粵教新版九年級物理下冊月考試卷971
- 2024年企業(yè)員工薪酬調(diào)整與職業(yè)發(fā)展規(guī)劃協(xié)議3篇
- 2022-2023學年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小學三年級下冊數(shù)學期中試題及答案
- 機械原理課程設計7 點
- 2022-2023學年廣東省茂名市茂南區(qū)四年級上學期期末英語真題及答案
- 2020-2021年廣東省深圳市光明新區(qū)六年級上冊期末數(shù)學試卷及答案
- 2024年教育培訓機構(gòu)退費協(xié)議合同范本3篇
- 2024年度地毯電商平臺合作銷售協(xié)議3篇
- 五年級數(shù)學(小數(shù)乘除法)計算題專項練習及答案匯編
- 2020-2021學年廣東省廣州市荔灣區(qū)小學二年級上學期數(shù)學期末試題及答案
- 2025山東濰坊光明電力服務限公司招聘142人管理單位筆試遴選500模擬題附帶答案詳解
- 《診斷教學胸腔積液》課件
- 山東力明科技職業(yè)學院《互換性與測量技術(shù)》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河南省洛陽市2023-2024學年高二上學期期末考試數(shù)學試題(解析版)
- 《格力電器公司的戰(zhàn)略管理研究》5800字(論文)
- 建設銀行2024年信貸政策與結(jié)構(gòu)調(diào)整方案
- 土地托管協(xié)議范本
- 2023-2024學年新疆吐魯番市高二上學期期末生物試題(解析版)
- 黑龍江省佳木斯二中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化學試題(無答案)
- 安裝通風管道安全協(xié)議書
- 2024人力行政年終總結(jié)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