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2022-2024年年中考語文試題匯編:古詩詞鑒賞(學生版)_第1頁
江蘇2022-2024年年中考語文試題匯編:古詩詞鑒賞(學生版)_第2頁
江蘇2022-2024年年中考語文試題匯編:古詩詞鑒賞(學生版)_第3頁
江蘇2022-2024年年中考語文試題匯編:古詩詞鑒賞(學生版)_第4頁
江蘇2022-2024年年中考語文試題匯編:古詩詞鑒賞(學生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三年(2022-2024)中考語文真題分類匯編(江蘇專用)

專題07古詩詞鑒賞(學生版)

[2024年江蘇省揚州市中考語文試題】

詩歌鑒賞

過廣陵驛

薩都剌?

秋風江上芙蓉老,階下數(shù)株黃菊鮮。

落葉正飛揚子渡,行人又上廣陵船。

寒砧②萬戶月如水,老雁一聲霜滿天。

自笑棲遲淮海客⑧,十年心事一燈前。

【注】①薩都剌,元朝詩人。②砧,搗衣石。③棲遲,長久居留。詩人長年客居南方,故稱淮???。

8.《新元史》評薩都剌的詩具有“清麗”的特點,請結(jié)合“寒砧萬戶月如水,老雁一聲霜滿天”賞析。

9.結(jié)合詩歌內(nèi)容,簡析詩中“自笑”的內(nèi)涵。

【2024年江蘇省連云港市中考語文真題】

古詩文閱讀課,圍繞“問天”這一主題,老師選取了下面三篇詩文,請完成下面小題。

【甲】

漁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濤連曉霧,星河欲轉(zhuǎn)千帆舞。仿佛夢魂歸帝所,聞天語,殷勤問我歸何處。

我報路長嗟日暮,學詩謾有驚人句。九萬里風鵬正舉。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選自《李清照集箋注》卷一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乙】

《齊諧》者,聲怪者也。《諧》之言曰:“鵬之徙于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拉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寺

以六月息者也?!币榜R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其視

下也,亦若是則己矣。

(節(jié)選自《莊子集釋》中華書局1961年版)

【丙】

孔子東游,見兩小兒辯斗。問其故,一兒曰:“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币粌阂匀粘?/p>

出遠,而日中時近也。一兒曰:“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一

兒日:“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孔子不能決也。兩小兒笑曰:“孰

謂汝多州乎?”

(節(jié)選自《列子集注?湯問篇》中華書局2018年版)

7.下列對甲詩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詞的上闋主要寫實景,開頭寫天、云、霧、星河、千帆,展現(xiàn)出一幅遼闊、壯美的海天一色圖卷。境

界開闊,氣勢磅礴。

B.“路長嗟日暮”化用《離騷》詩意,感嘆人生之路漫長修遠,但是自己已至暮年。表達詞人珍惜學習

時光的緊迫感。

C.“九萬里風鵬正舉”借用莊子《逍遙游》中大鵬的形象,希望大鵬送自己去往海上仙山,體現(xiàn)詞人消

極避世的思想。

D.全詞以人神對話為內(nèi)容,將夢幻與生活、歷史與現(xiàn)實有機結(jié)合起來,充分顯示了詞人性情中豪放不羈

的一面。

8.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

(1)有怪者也(2)去以六月息者也

(3)孔子不能不也(4)孰謂汝多削乎

9.用斜線(/)給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斷句,限兩處。

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

10.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

(2)一兒以日初出遠,而日中時近也。

11.丙文中,兩小兒辯的是怎樣的問題?從他們的辯論和“孔子不能決”,你讀出了什么?

12.古人叩問蒼天,尋找萬物發(fā)展的情理,探索精神本原。這三篇詩文有情趣有理趣,表現(xiàn)了古人的哲思

和情懷,請分享你的閱讀收獲。

[2023年江蘇省蘇州市中考真題語文試題】

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下面小題。

九月二十八日五鼓起坐,抽架上書,得九域志?,汝然有感

陸游

一事無成老已成,不堪歲月又崢喋。

愁生新雁寒初下,睡起殘燈曉尚明。

天地何由容丑虜,功名正恐屬書生。

行年七十初心在,偶展輿圖②淚自傾。

【注】①九域志:北宋歷史地理名著,記載了當時的疆域政區(qū)等信息。②輿圖:地圖。

6.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一事無成老已成”中“一事無成”與“老已成”有著強烈的對比,暗含了詩人因年事已高而功業(yè)無成

的失望與遺憾。

B.“不堪歲月又崢噪”的“不堪”指不能承受,“歲月又崢噪”指年華不斷流逝,這是詩人因年復一年的

蹉腕而發(fā)出的感慨。

C.“愁生新雁寒初下”是說秋天一到大雁從北地飛來,詩人觸景生愁,這個愁與范仲淹見到“衡陽雁去”

所生之愁是一樣的。

D.頸聯(lián)意思是說要完成收復失地的大業(yè),恐怕還是需要志在報國的書生的,這是年紀老大而壯心不已的詩

人真誠的期盼。

7.仔細閱讀尾聯(lián),根據(jù)要求回答問題。

ci)詩人說自己“行年七十初心在”,這可從他《示兒》中的哪兩句詩得到有力印證?

(2)“偶展輿圖淚自傾”一句蘊含了詩人怎樣的感情?請用艾青《我愛這土地》中的兩句詩或自己的話回

答。

[2023年江蘇省泰州市中考語文真題】

6.閱讀王安石的《金陵即事3》,完成各題。

水際柴扉②一半開,小橋分路入青苔。

背人照影無窮柳,隔屋吹香并③是梅。

【注】①即事:就眼前的事物、情景(做詩文或繪畫)。②扉:一作“門”。③并:者B。

(1)下列王安石的詩句中,與本詩感情基調(diào)最接近的一項是()

A.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元日》)

B.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泊船瓜洲》)

C.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闊送青來。(《書湖陰先生壁》)

D.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登飛來峰》)

(2)本詩通篇寫景,似乎不見人,卻又處處見人。結(jié)合詩句,說說你見到了怎樣的人。

【2023年江蘇省鎮(zhèn)江市中考語文真題】

閱讀下面的唐詩,完成下面小題。

夜泊潤州?江口

劉言史

秋江欲起白頭波,賈②客瞻風無渡河。

千船火絕寒宵半,獨聽鐘聲覺寺多。

【注釋】①潤州:今江蘇鎮(zhèn)江。②賈(gti):商人。

5.簡述作者夜泊潤州江口的原因。

6.根據(jù)詩句概括潤州城的特點。

7.下列詩句均寫到夜船行止,表達的情感與本詩震為段近的一項是()

A.夜發(fā)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

B.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C.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D.天接云濤連曉霧,星河欲轉(zhuǎn)千帆舞。

[2023年江蘇省宿遷市中考語文真題】

古詩文鑒賞閱讀

【甲】

春題湖上注

白居易

湖上春來似畫圖,亂峰圍繞水平鋪。

松排山面千重翠,月點波心一顆珠。

碧毯線頭抽早稻,青羅裙帶展新蒲。

未能拋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注】此詩作于長慶四年(824),作者杭州刺史任期屆滿之時。

【乙】

錢塘湖石記

錢塘湖事,刺史要知者四條,目列如下:

錢塘湖北有石函?,南有寬②。凡放水溉田,每減一寸,可溉十五余頃;每一復時③,可溉五十余頃。先

須別選軍吏二人,與本所由④田戶,據(jù)頃畝,定日時,量尺寸,節(jié)限而放之。

若歲旱,百姓請水,須令經(jīng)州陳狀,刺史自便押帖?,即日與水。若待狀入司,符下縣,縣帖鄉(xiāng),鄉(xiāng)差

所由,動經(jīng)旬日,雖得水,而旱田苗無所或也。大抵此州春多雨,秋多旱,若堤防如法,蓄泄及時,即瀕

湖千余頃田無兇年矣。

自錢塘至鹽官界,應(yīng)溉夾官河⑥田,須放湖入河,從河入田。謹鹽鐵使咀法又須先量河水淺深.待溉坦畢

卻還本水尺寸往往旱甚,即湖水不充。今年修筑湖堤,高加數(shù)尺,水亦隨加,即不啻足矣。脫或水不足,

即更決臨平湖,添注官河,又有余矣。

予在郡三年,仍①歲逢早,湖之利害,盡究其由??謥碚咭?,故書于石。長慶四年三月十日,杭州

刺史白居易記。

(選自《白氏長慶集》,上海古籍出版社,有刪節(jié))

【注】①石函:石函橋、石函閘。②寬:寬決湖。③復時:一晝夜,即二十四小時。④所由:官名,唐代

一般指胥吏及差役。⑤押帖:書面說明。⑥官河:文中指運河。⑦仍:連續(xù)。

4.朗誦甲詩頷聯(lián),你認為要重讀的字(或詞)是:上句,下句o(限各寫一個)原因

是:O

5.請發(fā)揮想象,用生動的文字描繪甲詩頸聯(lián)所展現(xiàn)的畫面。

6.后人評論甲詩“言外正有余情”,請用簡潔的語言分析作者表達的感情。

7.請用“/”為乙文中畫波浪線句子斷句。(限三處)

準鹽鐵使舊法又須先量河水淺深待溉田畢卻還本水尺寸

8.請參考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釋乙文中加點的字。

字詞解

方法指引文中語句

【課內(nèi)遷移】具答之(《桃花源記》)具列如下具:⑴

而旱田苗無

【成語推斷】望塵莫及及:(2)

所及也

【借助字形】“決”小篆字形為祺。《說文?水部》:㈡夬,行流也。從水,即更決臨平

決:(3)

從夬。”夬,分決也,有所破壞決裂。湖

9.翻譯乙文中畫橫線的句子。

若堤防如法,蓄泄及時,即瀕湖千余頃田無兇年矣。

10.范仲淹在《岳陽樓記》中“嘗求古仁人之心”。根據(jù)上面的詩文,聯(lián)系下列材料,探究白居易有著怎

樣的“古仁人之心”。

(1)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時,疏浚錢塘湖,筑堤修閘,灌溉良田千頃;疏浚六井,保障居民生活用水。

(2)白居易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

【2023年江蘇省徐州市中考語文真題】

閱讀下面一組古詩文,完成下面小題。

【甲】

延陵季子將西聘①晉,帶寶劍以過徐君。徐君觀劍,不言而色欲之。延陵季子為有上國之使,未獻也,

然其心許之矣。致使于晉,顧反,則徐君死于楚,于是脫劍致之嗣君②。從者止之曰:“此吳國之寶,非所

以贈也?!毖恿昙咀釉唬骸拔岱琴浿病O热瘴醽?,徐君觀吾劍,不言而其色欲之,吾為有上國之使,未

獻也,然吾心許之矣。今死而不進,是欺心也。愛劍偽心,廉者不為也?!彼烀搫χ轮镁K镁幌染?/p>

無命孤不敢受劍。于是季子以劍帶徐君墓樹而去。

(選自劉向《新序》

【乙】

季札之初使,北遇徐君。徐君好季札劍,口弗敢言。季札心知之,為使上國,未獻。還至徐,徐君已

死,于是乃解其寶劍,系之徐君冢樹而去。從者曰:“徐君已死,尚誰予乎?"季子曰:“不然。始吾心

已許之,豈以死倍③吾心哉!”

(選自司馬遷《史記?吳太伯世家》)

【注】①聘:古代諸侯之間或諸侯與天子之間派使節(jié)問候。②嗣君:繼位的君主。③倍:同“背”,違背。

【丙】

詠睢寧

(明)楊于臣

季札報徐君,冢樹掛劍鋒。

至今泗水南,IWJ臺遺芳蹤。

3.用斜線“/”給下面句子斷句。(限兩處)

嗣君日先君無命孤不敢受劍

4.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①顧反,則徐君死于楚②始一反焉

B.①然吾心許之矣②潭中魚可百許頭

C.①北遇徐君②北山愚公者

D.①以過徐君②人恒過,然后能改

5.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注意加點詞語的解釋O

(1)從者止之曰:“此吳國之寶,非所以贈也?!?/p>

(2)徐君好季札劍,口弗敢言。

6.請對【丙】文“至今泗水南,高臺遺芳蹤”作簡要賞析。

7.下列分析不恰當?shù)囊豁検牵?

A.徐君想要季子的寶劍,季子“心許之”,待完成出使任務(wù)后即了卻心愿。“季子掛劍”是誠信的象征,

也是一座友情與仁義的豐碑。

B.兩千多年來,包括司馬遷、劉向、楊于臣在內(nèi)的許多文人都在作品中記述或提到過季子的事跡,由此可

見“季子掛劍”的文化影響。

C.【甲】【乙】兩文除了寫季子,還寫了從者,從者的言行既對季子的形象起到了襯托作用,又使情節(jié)發(fā)

展出現(xiàn)起伏。

D.同是“季子掛劍”的故事,【甲】文記述最詳盡,【乙】文次之,而【丙】文僅用了“季札報徐君,冢

樹掛劍鋒”寥寥十個字,由此可見【甲】文的記述最真實可信。

[2023年江蘇省揚州市中考語文真題】

詩歌鑒賞

【甲】

送蘇尚書赴益州

[唐]鄭惟忠

離憂將歲盡,歸望逐春來。

庭花如有意,留艷待人開。

【乙】

送別

[唐]陳子良

落葉聚還散,征禽°)去不歸。

以我窮途泣,沾君出塞衣。

【注】:均選自《全唐詩》。①[征禽]遠徒的大雁。

(1)【乙】詩為什么寫“落葉”和“征禽”?

(2)如果從這兩首詩中選兩句,送給即將外出上學的好友,你選哪兩句?簡述理由。

[2022年江蘇省蘇州市中考語文真題】

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下面小題。

題《云山圖》二首

沈周?

(一)

看云疑是青山動,

誰道云忙山自閑。

我看云山亦忘我,

閑來洗硯寫云山。

(二)

侵曉溪山半是云,

草堂亦許白云分。

故人到此云相接,

欲去還須云送君。

【注】①沈周,長洲(今蘇州)人,明代繪畫大師,工詩善畫。

8.發(fā)揮聯(lián)想和想象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