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jìn)行舉報或認(rèn)領(lǐng)
文檔簡介
六國論
未命名
一、文言文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六國論
蘇洵
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zhàn)不善,弊在賂秦。賂秦而力虧,破滅之道也。或目:六
國互喪,率賂秦耶?目:不賂者以賂者喪,蓋失強援,不能獨完。故日:弊在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則獲邑,大則得城。較秦之所得,與戰(zhàn)勝而得者,其實百倍;諸
侯之所亡,與戰(zhàn)敗而亡者,其實亦百倍。則秦之所大欲,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戰(zhàn)矣。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斬荊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孫視之不甚惜,舉以予人,如棄草芥。
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寢。起視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則諸侯之地
有限,暴秦之欲無厭,奉之彌繁,侵之愈急。故不戰(zhàn)而強弱勝負(fù)已判矣。至于顛覆,理
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猶抱薪救火,薪不盡,火不滅?!贝搜缘弥?。
齊人未嘗賂秦,終繼五國遷滅,何哉?與嬴而不助五國也。五國既喪,齊亦不免矣。
燕趙之君,始有遠(yuǎn)略,能守其土,義不賂秦。是故燕雖小國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
丹以荊卿為計,始速禍焉。趙嘗五戰(zhàn)于秦二敗而三勝后賽擊趙者再李牧壽卻之漁牧以讒
誅邯鄲為郡情甚用我而不笠也。且燕趙處秦革滅殆盡之際,可謂智力孤危,戰(zhàn)敗而亡,
誠不得已。向使三國各愛其地,齊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將猶在,則勝負(fù)之?dāng)?shù),存
亡之理,當(dāng)與秦相較,或未易量。
嗚呼!以賂秦之地,封天下之謀臣,以事秦之心,禮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則吾
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勢,而為秦人積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趨于
立二為國者無使為積威之所劫哉!
夫六國與秦皆諸侯,其勢弱于秦,而猶有可以不賂而勝之之勢。茍以天下之大,而
從六國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國下矣。
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趙嘗五戰(zhàn)于秦/二敗而三勝后/秦?fù)糈w者再/李牧連卻之/洎牧以讒誅/邯鄲為郡/惜其
用武而不終也。
B.趙嘗五戰(zhàn)/于秦二敗而三勝/后秦?fù)糈w者再/李牧連卻之/洎牧以讒誅邯鄲/為郡惜其用
武/而不終也。
C.趙嘗五戰(zhàn)/于秦二敗而三勝后/秦?fù)糈w者再/李牧連卻之/洎牧以讒誅邯鄲/為郡惜其用
武/而不終也。
D.趙嘗五戰(zhàn)于秦/二敗而三勝/后秦?fù)糈w者再/李牧連卻之/洎牧以讒誅/邯鄲為郡/惜其
用武而不終也。
2.下列文化常識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論:散文的一種,以論證為主,善于說理,分為政論和史論,前者主要用于發(fā)表作
者對于時政的見解和主張;后者通過評論歷史,總結(jié)歷史教訓(xùn),為當(dāng)時統(tǒng)治者提供治國
借鑒。
B.六國:指靖山以東的齊,楚、燕,韓,趙、魏六個國家,當(dāng)時天下呈戰(zhàn)國七雄的格
局,西方的秦國與東方的六國對立,山東六國合縱以抗秦,因此經(jīng)常合稱六國。
C.蘇洵:北宋文學(xué)家,有《嘉祐集》傳世,與其子蘇軾,蘇轍合稱“三蘇”,蘇洵字
明允,蘇軾字子瞻,蘇轍字子由,古代男子普遍在十八歲成年時行冠禮并且取字。
D.嬴:是一個古老的姓,出自上古八姓之一,是春秋戰(zhàn)國時期秦國的國姓,文中以“嬴”
借指秦國。同時“贏”也可以特指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quán)制帝國的創(chuàng)立者秦始皇。
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A.作者開門見山,直截了當(dāng)?shù)靥岢鲋行恼擖c“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zhàn)不善,弊在賂
秦”既緊扣題目,明確論題,又便于后文馳騁文墨,自由論證,具有統(tǒng)攝全篇的作用。
B.在論證第一個分論點“賂秦而力虧,破滅之道也”時,作者主要用到了事例論證,
引用論證,假設(shè)論證等論證方法,對韓,魏,楚三國賄賂秦國的弊端進(jìn)行了具體論述。
C.針對燕趙兩國的國君,作者有褒有貶,一方面贊揚他們能堅守正義,不賄賂秦國,
珍視自己的土地;一方面又對燕太子使用行刺之計,趙國聽信讒言錯殺良將進(jìn)行了批評。
D.本文借古諷今,通過評論六國滅亡的原因,諷諫北宋王朝應(yīng)以六國為鑒,面對北方
的威脅,不能一味賄賂以求茍安,而要積極謀求“不賂而勝之”之道,避免重蹈歷史覆
轍。
4.將文中畫橫線的句子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然則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無厭,奉之彌繁,侵之愈急。
(2)有如此之勢,而為秦人積威之所劫,日削月害U,以趨于亡。
5.齊國,燕國,趙國滅亡的原因分別是什么?
【答案】
1.D
2.C
3.B
4.(1)既然這樣,那么諸侯國的土地有限度,而暴秦的欲望是沒有滿足的,六國送給
秦越多,秦侵犯六國就越厲害。
(2)六國本來有這樣的大好形勢,卻被秦國人積久而成的威勢脅迫,天天割地月月割
地以致走向滅亡。
5.齊,與嬴而不助五國也;燕,至丹以荊卿為計,始速禍焉;趙,洎牧以讒誅,邯鄲
為郡,惜其用武而不終也。
【解析】
1.本題考查學(xué)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
本題中“五戰(zhàn)于秦”是完整的狀語后置結(jié)構(gòu),作“趙”的謂語,所以應(yīng)在“秦”后斷句,
排除B、C兩項;“后”作“秦?fù)糈w”的時間狀語,中間不可斷句,排除A。
故選D。
2.本題考查學(xué)生了解并掌握常見的古代文化常識的能力。
C.“古代男子普遍在十八歲成年時行冠禮并且取字”錯誤,古代男子是在二十歲時行冠
禮。
故選C。
3.本題考查學(xué)生歸納內(nèi)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B.“假設(shè)論證等論證方法”錯誤,在論證“賂秦而力虧,破滅之道也”并沒有假設(shè)論證。
故選B。
4.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并翻譯文中句子的能力。
(1)“然則”,既然這樣,那么;“厭”,通“庵”,滿足;“彌”“愈”,越;“急”,
急迫,厲害。
(2)補充主語,“六國”;“為……所”,被動句式;“積威”,積久而成的威勢;
“劫”,脅迫;日/月,名詞作狀語,天天/月月。
5.本題考查學(xué)生篩選并歸納文章內(nèi)容的能力。
依據(jù)“齊人未嘗賂秦,終繼五國遷滅,何哉?與嬴而不助五國也。五國既喪,齊亦不免
矣”可知,齊國滅亡的原因是“與嬴而不助五國也”;
依據(jù)“至丹以荊卿為計,始速禍焉”可知,燕國滅亡的原因是“至丹以荊卿為計,始速
禍焉”;
依據(jù)“趙嘗五戰(zhàn)于秦,二敗而三勝,后秦?fù)糈w者再,李牧連卻之。洎牧以讒誅,邯鄲為
郡,惜其用武而不終也。且燕趙處秦革滅殆盡之際,可謂智力孤危,戰(zhàn)敗而亡,誠不得
己”可知,趙國滅亡的原因是“洎牧以讒誅,邯鄲為郡,惜其用武而不終也”。
【點睛】
文言文的閱讀理解題目四步驟:
第一步:快速瀏覽題目。文言文閱讀試題有個特點:有的題目選項出示了文中某些關(guān)鍵
字詞的意思,有的題目則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內(nèi)容。瀏覽題目有助于同學(xué)們初步了解文
言文的大致意思。所以,接到文言文閱讀文段,首先應(yīng)該快速瀏覽文段后的題目。
第二步:仔細(xì)分析標(biāo)題。一般而言,課外文言文閱讀文段都會給出標(biāo)題。留意并仔細(xì)分
析文段的標(biāo)題。因為大部分標(biāo)題本身就概括了文言文的主要內(nèi)容。
第三步:結(jié)合注釋速讀全文。文言文閱讀文段,對于一些難懂的文言字詞一般都會給出
注釋。這些注釋有助于同學(xué)們準(zhǔn)確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內(nèi)容。所以,千萬別忽略這些注釋,
而應(yīng)結(jié)合注釋速讀全文。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在閱讀全文的過程中,碰到“攔路虎”千
萬別停下來苦苦思索,而應(yīng)繼續(xù)閱讀??傊?,速讀全文,不求完全第四步:“對癥下藥”
解答問題不同的題型有不同的解題方法。答題時需要根據(jù)具體的題型選擇對應(yīng)的答題方
法,這樣才能事半功倍。
參考譯文:
六國的滅亡,不是(因為他們的)武器不鋒利,仗打得不好,弊端在于用土地來賄
賂秦國。拿土地賄賂秦國虧損了自己的力量,(這就)是滅亡的原因。有人問:“六國
一個接一個的滅亡,難道全部是因為賄賂秦國嗎?"(回答)說:“不賄賂秦國的國家
因為有賄賂秦國的國家而滅亡。原因是不賄賂秦國的國家失掉了強有力的外援,不能獨
自保全。所以說:弊病在于賄賂秦國?!?/p>
秦國除了用戰(zhàn)爭奪取土地以外,(還受到諸侯的賄賂),小的就獲得邑鎮(zhèn),大的就獲
得城池。比較秦國受賄賂所得到的土地與戰(zhàn)勝別國所得到的土地,(前者)實際多百倍。
六國諸侯(賄賂秦國)所喪失的土地與戰(zhàn)敗所喪失的土地相比,實際也要多百倍。那么
秦國最想要的,與六國諸侯最擔(dān)心的,本來就不在于戰(zhàn)爭。想到他們的祖輩和父輩,冒
著寒霜雨露,披荊斬棘,才有了很少的一點土地。子孫對那些土地卻不很愛惜,全都拿
來送給別人,就像扔掉小草一樣不珍惜。今天割掉五座城,明天割掉十座城,這才能睡
一夜安穩(wěn)覺。明天起床一看四周邊境,秦國的軍隊又來了。既然這樣,那么諸侯的土地
有限,強暴的秦國的欲望永遠(yuǎn)不會滿足,(諸侯)送給他的越多,他侵犯得就越急迫。
所以用不著戰(zhàn)爭,誰強誰弱,誰勝誰負(fù)就已經(jīng)決定了。到了覆滅的地步,道理本來就是
這樣子的。古人說:“用土地侍奉秦國,就好像抱柴救火,柴不燒完,火就不會滅?!?/p>
這話說的很正確。
齊國不曾賄賂秦國,(可是)最終也隨著五國滅亡了,為什么呢?(是因為齊國)
跟秦國交好而不幫助其他五國。五國已經(jīng)滅亡了,齊國也就沒法幸免了。燕國和趙國的
國君,起初有長遠(yuǎn)的謀略,能夠守住他們的國土,堅持正義,不賄賂秦國。因此燕雖然
是個小國,卻后來才滅亡,這就是用兵抗秦的效果。等到后來燕太子丹用派遣荊軻刺殺
秦王作對付秦國的計策,這才招致了(滅亡的)禍患。趙國曾經(jīng)與秦國交戰(zhàn)五次,打了
兩次敗仗,三次勝仗。后來秦國兩次攻打趙國。(趙國大將)李牧接連打退秦國的進(jìn)攻。
等到李牧因受誣陷而被殺死,(趙國都城)邯鄲變成(秦國的一個)郡,可惜趙國用武
力抗秦而沒能堅持到底。而且燕趙兩國正處在秦國把其他國家快要消滅干凈的時候,可
以說是智謀窮竭,國勢孤立危急,戰(zhàn)敗了而亡國,確實是不得已的事。假使韓、魏、楚
三國都愛惜他們的國土,齊國不依附秦國。(燕國的)刺客不去(刺秦王)(趙國的)良
將李牧還活著,那么勝敗的命運,存亡的理數(shù),倘若與秦國相比較,也許還不容易衡量
(出高低來)呢。
唉?。ㄈ绻鶉T侯)用賄賂秦國的土地來封給天下的謀臣,用侍奉秦國的心來禮
遇天下的奇才,齊心合力地向西(對付秦國),那么,我恐怕秦國人飯也不能咽下去。
真可悲啊!有這樣的有利形勢,卻被秦國積久的威勢所脅迫,天天割地,月月割地,以
至于走向滅亡。治理國家的人不要被積久的威勢所脅迫啊!
六國和秦國都是諸侯之國,他們的勢力比秦國弱,卻還有可以不賄賂秦國而戰(zhàn)勝它
的優(yōu)勢。如果憑借偌大國家,卻追隨六國滅亡的前例,這就比不上六國了。
六國論
蘇洵
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zhàn)不善,弊在賂秦。賂秦而力虧,破滅之道也。
或日:六國互喪,率賂秦耶?目:不賂者多賂者喪,蓋失強援,不能獨金。故日:
弊在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則獲邑,大則得城。較秦之所得,與戰(zhàn)勝而得者,其實百倍;諸
侯之所亡,與戰(zhàn)敗而亡者,其實亦百倍。則秦之所大欲,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戰(zhàn)矣。
思厥先很多,暴霜露,斬荊棘,多有尺寸之地。子孫視之不甚惜,舉以予人,如棄草芥。
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寢。起視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則諸侯之地
有限,暴秦之欲無厭,奉之彌繁,侵之愈急。故不戰(zhàn)而強弱勝負(fù)已判矣。至于顛覆,理
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猶抱薪救火,薪不盡,火不滅?!贝搜缘弥?/p>
齊人未嘗賂秦,終繼五國遷滅,何哉?與嬴而不助五國也。五國既喪,齊亦不免矣。
燕趙之君,始有遠(yuǎn)略,能守其土,義不賂秦。是故燕雖小國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
丹以荊卿為計,始逮禍焉。趙嘗五戰(zhàn)于秦,二敗而三勝。后秦?fù)糈w者再,李牧連號之。
洎牧以讒誅,邯鄲為郡,惜其用武而不終也。且燕趙處秦革滅殆盡之際,可謂智力孤危,
戰(zhàn)敗而亡,誠不得已。向使三國各愛其地,齊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將猶在,則勝
負(fù)之?dāng)?shù),存亡之理,當(dāng)與秦相較,或未易量。
嗚呼!以賂秦之地,封天下之謀臣,以事秦之心,禮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則吾
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勢,而為秦人積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趨于
亡。為國者無使為積威之所劫哉!
夫六國與秦皆諸侯,其勢弱于秦,而猶有可以不賂而勝之之勢。茍以天下之大,下
而從六國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國下矣。
6.下列句中加點的實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不能獨完完;保全
B.思厥先很?祖父:祖輩與父輩
C.始—禍焉速:快速
D.李牧連理之卻:使……退卻
7.下列各組加點的虛詞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不賂者以賂者喪期有尺寸之地
B.惜其用武則不終也驪山北構(gòu)加西折
C.其勢弱于秦多于南畝之農(nóng)夫
D.而為秦人積威之所劫朝歌夜弦,為秦宮人
8.下列原文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作者開篇直接提出論點,接著分別從賂者和不賂者兩個方面進(jìn)行初步論證。
B.第四段以齊、燕、趙三國滅亡的進(jìn)程,具體論證了不賂者以賂者喪的道理。如燕國
起初全力反抗秦國侵略,但后來由于派遣刺客,殺了良將李牧,終至滅亡。
C.文章運用了對比、舉例、引用等多種論證方法展開論證,論證很有層次性。
D.本文借古諷今,針底時弊;論點鮮明,論證嚴(yán)密;語言生動,具有雄辯的力量和充
沛的氣勢。
9.翻譯文中劃線句子。
(1)以地事秦,猶抱薪救火,薪不盡,火不滅。
(2)茍以天下之大,下而從六國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國下矣。
【答案】
6.C
7.C
8.B
9.(1)用土地侍奉秦國,就好像抱柴救火,柴不燒完,火就不會滅。
(2)如果憑借偌大國家,卻追隨六國滅亡的前例,這就比不上六國了。
【解析】
6.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文言實詞含義的能力。
C.“速:快速”錯誤,“速”在這里是“招致”的意思。
故選Co
7.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文言虛詞的意義及用法的能力。
A.第一個“以”,介詞,因為;第二個“以",連詞,表承接,才。
B.第一個“而”,連詞,表轉(zhuǎn)折,去U;第二個“而”,連詞,表承接,然后。
C.兩個“于”都是介詞,比。
D.第一個“為”,介詞,被;第二個“為”,動詞,成為。
故選C。
8.本題考查學(xué)生歸納內(nèi)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B.“如燕國起初全力反抗秦國侵略,但后來由于派遣刺客,殺了良將李牧,終至滅亡”
錯誤,據(jù)原文“趙嘗五戰(zhàn)于秦,二敗而三勝。后秦?fù)糈w者再,李牧連卻之。泊牧以讒誅”
可知,殺了良將李牧的是趙國而非燕國。
故選B。
9.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并翻譯文中句子的能力。
賦分點:
(1)以,用;事,侍奉;猶,好像;薪,柴草。
(2)茍,如果;以,憑借;天下之大,定語后置;從,跟隨;故事,舊事,先例。
【點睛】
推斷文言實詞的意思可以用因文定義法。由于任何一個實詞在特定的語言環(huán)境中只可能
有一個意義,因此考生可因文來定義,根據(jù)具體的上下文語境來判斷某個實詞的具體義
項,即把自己認(rèn)為的意思代入具體語境中看句意是否通順。代入后,如果句意通順,那
么可能就是正確的,反之必是錯誤的。
譯文:
六國的滅亡,不是(因為他們的)武器不鋒利,仗打得不好,弊端在于用土地來賄
賂秦國。拿土地賄賂秦國虧損了自己的力量,(這就)是滅亡的原因。
有人問:“六國一個接一個的滅亡,難道全部是因為賄賂秦國嗎?"(回答)說:“不
賄賂秦國的國家因為有賄賂秦國的國家而滅亡。原因是不賄賂秦國的國家失掉了強有力
的外援,不能獨自保全。所以說:弊病在于賄賂秦國?!?/p>
秦國除了用戰(zhàn)爭奪取土地以外,(還受到諸侯的賄賂),小的就獲得邑鎮(zhèn),大的就獲
得城池。比較秦國受賄賂所得到的土地與戰(zhàn)勝別國所得到的土地,(前者)實際多百倍。
六國諸侯(賄賂秦國)所喪失的土地與戰(zhàn)敗所喪失的土地相比,實際也要多百倍。那么
秦國最想要的,與六國諸侯最擔(dān)心的,本來就不在于戰(zhàn)爭。想到他們的祖輩和父輩,冒
著寒霜雨露,披荊斬棘,才有了很少的一點土地。子孫對那些土地卻不很愛惜,全都拿
來送給別人,就像扔掉小草一樣不珍惜。今天割掉五座城,明天割掉十座城,這才能睡
一夜安穩(wěn)覺。明天起床一看四周邊境,秦國的軍隊又來了。既然這樣,那么諸侯的土地
有限,強暴的秦國的欲望永遠(yuǎn)不會滿足,(諸侯)送給他的越多,他侵犯得就越急迫。
所以用不著戰(zhàn)爭,誰強誰弱,誰勝誰負(fù)就已經(jīng)決定了。到了覆滅的地步,道理本來就是
這樣子的。古人說:“用土地侍奉秦國,就好像抱柴救火,柴不燒完,火就不會滅。”這
話說的很正確。
齊國不曾賄賂秦國,(可是)最終也隨著五國滅亡了,為什么呢?(是因為齊國)
跟秦國交好而不幫助其他五國。五國已經(jīng)滅亡了,齊國也就沒法幸免了。燕國和趙國的
國君,起初有長遠(yuǎn)的謀略,能夠守住他們的國土,堅持正義,不賄賂秦國。因此燕雖然
是個小國,卻后來才滅亡,這就是用兵抗秦的效果。等到后來燕太子丹用派遣荊軻刺殺
秦王作對付秦國的計策,這才招致了(滅亡的)禍患。趙國曾經(jīng)與秦國交戰(zhàn)五次,打了
兩次敗仗,三次勝仗。后來秦國兩次攻打趙國。(趙國大將)李牧接連打退秦國的進(jìn)攻。
等到李牧因受誣陷而被殺死,(趙國都城)邯鄲變成(秦國的一個)郡,可惜趙國用武
力抗秦而沒能堅持到底。而且燕趙兩國正處在秦國把其他國家快要消滅干凈的時候,可
以說是智謀窮竭,國勢孤立危急,戰(zhàn)敗了而亡國,確實是不得已的事。假使韓、魏、楚
三國都愛惜他們的國土,齊國不依附秦國。(燕國的)刺客不去(刺秦王)(趙國的)良
將李牧還活著,那么勝敗的命運,存亡的理數(shù),倘若與秦國相比較,也許還不容易衡量
(出高低來)呢。
唉?。ㄈ绻鶉T侯)用賄賂秦國的土地來封給天下的謀臣,用侍奉秦國的心來禮
遇天下的奇才,齊心合力地向西(對付秦國),那么,我恐怕秦國人飯也不能咽下去。
真可悲?。∮羞@樣的有利形勢,卻被秦國積久的威勢所脅迫,天天割地,月月割地,以
至于走向滅亡。治理國家的人不要被積久的威勢所脅迫啊!
六國和秦國都是諸侯之國,他們的勢力比秦國弱,卻還有可以不賄賂秦國而戰(zhàn)勝它
的優(yōu)勢。如果憑借偌大國家,卻追隨六國滅亡的前例,這就比不上六國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六國論
蘇洵
秦以攻取之外,小則獲邑,大則得城。較秦之所得,與戰(zhàn)勝而得者,其實百倍;諸
侯之所亡,與戰(zhàn)敗而亡者,其實亦百倍。則秦之所大欲,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戰(zhàn)矣。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斬荊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孫視之不甚惜,舉以予人,如棄草芥。
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寢。起視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則諸侯之地
有限,暴秦冬欲無厭,奉之彌繁,侵之愈急。故不戰(zhàn)而強弱勝負(fù)已卻矣。至于顛覆,理
固宜然。古人云:“多地事秦,猶抱薪救火,薪不盡,火不滅?!贝搜缘弥?。
齊人未嘗賂秦,終繼五國遷滅,何哉?勺嬴而不助五國也。五國既喪,齊亦不免矣。
燕趙之君,始有遠(yuǎn)略,能守其土,義不賂秦。是故燕雖小國用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
丹以荊卿為計,始逮禍焉。趙嘗五戰(zhàn)千秦,二敗而三勝。后秦?fù)糈w者再,李牧連卻之。
洎牧以讒誅,邯鄲為郡,惜其用武而不終也。且燕趙處秦革滅殆盡之際,可謂智力孤危,
戰(zhàn)敗而亡,誠不得已?;厥谷龂鲪燮涞兀R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將猶在,則勝
負(fù)之?dāng)?shù),存亡之理,當(dāng)與秦相較,或未易量。
(選自《六國論》)
10.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故不戰(zhàn)而強弱勝負(fù)已卻矣判:決定
B.至丹以荊卿為計,始遵禍焉速:加速
C.阿使三國各愛其地向:以前
D.與贏而不助五國也與:和...交好
11.下列句子中加點字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項是
A.暴秦之欲無厭杳不知其所?也
B.以地事秦,猶抱薪救火舉匏尊以相屬
C.是故燕雖小國加后亡其下圣人也亦遠(yuǎn)矣,加恥學(xué)于師
D.趙嘗五戰(zhàn)于秦青,取之于藍(lán)而青下藍(lán)
12.下列對文章的理解與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選文引用古人的話,以“抱薪救火”為例證,說明以地事秦必然導(dǎo)致滅亡的嚴(yán)重后
果。
B.選文以齊、燕、趙三國滅亡的進(jìn)程,具體論證了“賂秦而力虧,破滅之道也”的道
理。
C.這兩段文字體現(xiàn)了蘇洵文風(fēng)特點:行文縱橫恣肆,氣勢逼人;語言樸素簡勁,富有
表現(xiàn)力。
D.兩段文字均采用對比論證及事實論證的方法,論證文章中心論點,發(fā)人深思,令人
警醒。
13.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1)然則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無厭,奉之彌繁,侵之愈急。
(2)則勝負(fù)之?dāng)?shù),存亡之理,當(dāng)與秦相較,或未易量。
【答案】
10.B
11.C
12.B
13.(1)既然這樣,那么諸侯的土地有限,強暴的秦國的欲望永遠(yuǎn)不會滿足,(諸侯)
送給他的越多,他侵犯得就越急迫。
(2)那么勝敗的命運,存亡的理數(shù),倘若與秦國相比較,也許還不容易衡量(出
高低來)呢。
【解析】
10.本題考查學(xué)生對文言實詞的理解能力。
B.“至丹以荊卿為計,始速禍焉”中“速”,招致。“始速禍焉”翻譯:才招致禍患。
B項譯為“加速”錯誤。
故選B。
11.本題考查學(xué)生分析、理解文言虛詞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
A.不同:“暴秦之欲無厭”中“之”,結(jié)構(gòu)助詞,“的”;“杳不知其所之也”中“之”,
動詞,“去,至。
B.不同:“以地事秦,猶抱薪救火”中“以”,介詞,“拿、用”;“舉匏尊以相
屬”“以",連詞,可翻譯成“用來”。
C.相同:“而”均為轉(zhuǎn)折關(guān)系的連詞“卻”。
D.不同:“趙嘗五戰(zhàn)于秦”中“于”,“同、跟、與”;“青于藍(lán)”中“于”,介詞,
“比”。
故選Co
12.本題考查學(xué)生篩選文中信息、歸納內(nèi)容要點的能力。
B.“論證了'賂秦而力虧,破滅之道也’的道理”錯誤。應(yīng)該是具體論證了“不賂者
以賂者喪”的道理。
故選B。
13.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并翻譯文中句子的能力。
(1)“然則”,既然這樣,那么;“厭”,通“魘”,滿足;“彌繁”,越多;“愈
急”,越急迫。
(2)“則”,那么;“數(shù)”“理”,定數(shù)、命運;“當(dāng)”,同“倘”,倘若;“量”,
衡量;“或”,也許。
【點睛】
文言文翻譯的原則一般是直譯為主,意譯為輔。具體方法:留、冊k補、換、調(diào)、變。
“留”,就是保留,保留一些不需要翻譯的名詞;“刪”,就是刪除,刪除無須譯出的
文言虛詞;“補”,就是增補,補充省略的成分;“換”,就是替換,用現(xiàn)代詞匯替換
古代詞匯;“調(diào)”調(diào)整,把古漢語倒裝句調(diào)整為現(xiàn)代漢語句式;“變”,就是變通,
在忠于原文的基礎(chǔ)上,靈活譯出有關(guān)文字。翻譯標(biāo)準(zhǔn):信達(dá)雅。答好此題,要積累文言
基礎(chǔ)知識,要兼顧上下文分析把握關(guān)鍵詞、注意特殊句式,并做到通暢表述。關(guān)鍵詞,
一般是通假字、古今異義詞、活用字、多義詞等,根據(jù)上下文語境,推敲斷定解釋即
可。
參考譯文:
秦國除了用戰(zhàn)爭奪取土地以外,(還受到諸侯的賄賂),小的就獲得邑鎮(zhèn),大的就獲
得城池。比較秦國受賄賂所得到的土地與戰(zhàn)勝別國所得到的土地,(前者)實際多百倍。
六國諸侯(賄賂秦國)所喪失的土地與戰(zhàn)敗所喪失的土地相比,實際也要多百倍。那么
秦國最想要的,與六國諸侯最擔(dān)心的,本來就不在于戰(zhàn)爭。想到他們的祖輩和父輩,冒
著寒霜雨露,披荊斬棘,才有了很少的一點土地。子孫對那些土地卻不很愛惜,全都拿
來送給別人,就像扔掉小草一樣不珍惜。今天割掉五座城,明天割掉十座城,這才能睡
一夜安穩(wěn)覺。明天起床一看四周邊境,秦國的軍隊又來了。既然這樣,那么諸侯的土地
有限,強暴的秦國的欲望永遠(yuǎn)不會滿足,(諸侯)送給他的越多,他侵犯得就越急迫。
所以用不著戰(zhàn)爭,誰強誰弱,誰勝誰負(fù)就已經(jīng)決定了。到了覆滅的地步,道理本來就是
這樣子的。古人說:“用土地侍奉秦國,就好像抱柴救火,柴不燒完,火就不會滅?!?/p>
這話說的很正確。
齊國不曾賄賂秦國,(可是)最終也隨著五國滅亡了,為什么呢?(是因為齊國)
跟秦國交好而不幫助其他五國。五國已經(jīng)滅亡了,齊國也就沒法幸免了。燕國和趙國的
國君,起初有長遠(yuǎn)的謀略,能夠守住他們的國土,堅持正義,不賄賂秦國。因此燕雖然
是個小國,卻后來才滅亡,這就是用兵抗秦的效果。等到后來燕太子丹用派遣荊軻刺殺
秦王作對付秦國的計策,這才招致了(滅亡的)禍患。趙國曾經(jīng)與秦國交戰(zhàn)五次,打了
兩次敗仗,三次勝仗。后來秦國兩次攻打趙國。(趙國大將)李牧接連打退秦國的進(jìn)攻。
等到李牧因受誣陷而被殺死,(趙國都城)邯鄲變成(秦國的一個)郡,可惜趙國用武
力抗秦而沒能堅持到底。而且燕趙兩國正處在秦國把其他國家快要消滅干凈的時候,可
以說是智謀窮羯,國勢孤立危急,戰(zhàn)敗了而亡國,確實是不得已的事。假使韓、魏、楚
三國都愛惜他們的國土,齊國不依附秦國。(燕國的)刺客不去(刺秦王)(趙國的)良
將李牧還活著,那么勝敗的命運,存亡的理數(shù),倘若與秦國相比較,也許還不容易衡量
(出高低來)呢。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齊人未嘗賂秦,終繼五國遷滅,何哉?與贏而不助五國也。五國既喪,齊亦不免矣。
燕趙之君,始有遠(yuǎn)略,能守其土,義不賂秦。是故燕雖小國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
丹?荊卿為計,始年禍焉。趙嘗五戰(zhàn)于秦,二敗兩三勝。后秦?fù)糈w者再,李牧連卻多。
洎牧以讒誅,邯鄲為郡,惜其用武而不終也。且燕趙處秦革滅殆盡之際,可謂智力孤危,
戰(zhàn)敗而亡,誠不得已。向使三國各愛其地,齊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將猶在,則勝
負(fù)之?dāng)?shù),存亡之理,當(dāng)與秦相較,或未易量。
嗚呼!以賂秦之地封天下之謀臣,以事秦之心禮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則吾恐秦
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勢,而為秦人積威之所劫,日削月害L以趨于亡。
為國者無使為積威之所劫哉!
夫六國與秦皆諸侯,其勢弱于秦,而猶有可以不賂而勝之之勢。茍以天下之大,下
而從六國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國下矣。
——蘇洵《六國論》
楚人伐宋?救鄭。宋公將戰(zhàn)。大司馬固諫日:“天之棄商久矣,君將興冬,弗可赦
也已?!备ヂ牎?/p>
及楚人戰(zhàn)于泓。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濟。司馬日:“彼眾我寡,及其未既濟也,
請擊之?!惫唬骸安豢?。”既濟而未成列,又以告。公目:“未可。”既呼而后擊之,
宋師敗績。公傷股,門官殲焉。
國人皆咎公,公曰:“君子不重傷,不禽二毛巴古之為軍也,不以阻隘也。寡人
雖亡國之余,不鼓不成列。"子魚目:“君未知戰(zhàn)。京力敵②之人,隘而不列,天贊我也。
而鼓之丕亦可坐猶有懾遹旦仝之孤者皆我敵也曼及胡遹③獲則里之何有于三毛?明恥教
戰(zhàn),求殺敵也。傷未及死,如何勿重?若愛重傷,則如勿傷;愛其二毛,則如服焉。三
軍以利用也,金鼓以聲氣也,利兩用之,阻隘可也;聲盛致志,鼓像④可也?!?/p>
——左丘明《子魚論戰(zhàn)》
[注]①禽:通“擒”,俘虜。二毛:頭發(fā)斑白的人,指代老人。②勃(qmg)敵:強敵,
勁敵。③胡者(gou):年紀(jì)很大的人。④像(chan):不整齊,此指不成陣勢的軍隊。
14.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A.與贏而不助五國也與:結(jié)交,親附
B.始速禍焉速:招致
C.楚人未既濟濟:過河
D.既陳而后擊之陳:安放
15.下列各句中,加點虛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及楚人戰(zhàn)于泓趙嘗五戰(zhàn)于秦
B.楚人伐宋以救鄭來至丹以荊卿為計
C.就敵本人,隘而不列茍以天下之大
D.是故燕雖小國畫后亡既濟畫未成列
16.下列對兩篇文章理解和賞析有誤的一項是()
A.《六國論》用一個“賂”字,把六國對秦國的方針路線、秦國的野心揭示出來了。
“為國者無使為積威之所劫哉”一句中的“為國者”,一語雙關(guān),明指六國統(tǒng)治者,暗
指北宋統(tǒng)治者,將“借古”和“論今”聯(lián)系在一起。
B.《子魚論戰(zhàn)》一文中的宋襄公是個迂腐愚昧的君主。既然要講仁慈,為何要與人為敵
呢?既然為敵了,卻偏又講起仁慈來了。實在是前后矛盾。結(jié)果搞得宋軍大敗,自己的
大腿受了傷,護衛(wèi)官也全被殺死。
C.兩篇文章都運用了類比論證,如蘇洵的《六國論》中將北宋和六國放在一起類比。
昔日,六國雖“弱于秦”,但倘不“賂秦”,猶有“勝之之勢”;今日,北宋強于遼和
西夏,如重蹈六國覆轍,自然連六國都不如了。
D.兩篇文章都運用了假設(shè)論證,比如《子魚論戰(zhàn)》中子魚認(rèn)為敵人受了傷還沒死,如
果不忍心再殺他們,就不如起初就不傷害他們。
17.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洎牧以讒誅,邯鄲為郡,惜其用武而不終也。
(2)就敵之人,隘而不列,天贊我也。
18.用“/”給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jǐn)嗑洹?/p>
阻而鼓之不亦可乎猶有懼焉且今之財者皆我敵也雖及胡智
獲則取之何有于二毛
【答案】
14.D
15.D
16.C
17.(1)等到李牧因受誣陷而被殺死,(趙國都城)邯鄲變成(秦國的一個)郡,可惜
趙國用武力抗秦卻沒能堅持到底。
(2)面對強大的敵人,(敵人)因地勢險阻而未成陣勢,這是上天幫助我們。
18.阻而鼓之/不亦可乎/猶有懼焉/且今之就者/皆我敵也/雖及胡君/獲則取之/何有于二毛
【解析】
14.
本題考查學(xué)生對文言實詞的理解能力。
D.“既陳而后擊之”意思是“(楚軍)擺好陣勢(宋軍)才攻擊楚軍”,所以“陳”在
這里是動詞,“擺好陣勢”的意思。
故選D。
15.
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文言虛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
A.于:介詞,在/于:介詞,與,和。
B.以:連詞,表目的,來/以:介詞,把。
C.之:助詞,的/之:助詞,定語后置的標(biāo)志。
D.而:連詞,表轉(zhuǎn)折,去[1/而:連詞,表轉(zhuǎn)折,去隊
故選D。
16.
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的能力。
C.“兩篇文章都運用了類比論證”錯誤,《子魚論戰(zhàn)》中沒有類比,采用的是對比,子
魚的英明遠(yuǎn)見與宋襄公的迂腐固執(zhí)形成了鮮明對比。
故選C。
17.
本題考查學(xué)生文言文語句翻譯能力。
(1)“洎”,等到;“以”,因為;“洎牧以讒誅”,被動句;“終”,堅持到底。
(2)“隘”,地勢險阻;“列”,擺成陣勢;“贊”,幫助;“天贊我也”,判斷句。
18.
本題考查學(xué)生文言文斷句能力。
句子大概意思是:阻礙并攻擊他們,不也可以嗎?還有什么害怕的呢?而且現(xiàn)在強大的,
都是我們的敵人。即使是年紀(jì)很大的人,能俘虜就抓回來,還管什么頭發(fā)斑白的敵人?
“鼓”在這里是“攻擊”的意思,“之”是“阻”和“鼓”的賓語,所以在“之”后斷
句;“不亦……乎”是固定句式,所以在“乎”后斷句;“焉”與“且”相連,分別為
句末語氣詞和“況且”之意,所以在“焉”后斷句;“……者……也”是典型的判斷句
式,所以在“者”后與“也”后分別斷句;“獲則取之”是動賓結(jié)構(gòu),且“之”代“胡
者”,所以在“胡君”后斷句,在“之”后斷句。
【點睛】
文言文語句翻譯,首先要找出專有名詞,即人名、地名、官職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
式,最后再確定關(guān)鍵字進(jìn)行翻譯,一般為直譯。文言文的翻譯,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換、
組詞、保留、省略。對古今異義的詞語要“替換”;對古今詞義大體一致的詞語則“組
詞”;對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對古漢語中的同義反復(fù)的詞語可以“省略”
其中一個,有些虛詞不必要或難于恰當(dāng)翻譯出來的也可以“省略”。
參考譯文:
齊國不曾賄賂秦國,(可是)最終也隨著五國滅亡了,為什么呢?(是因為齊國)
跟秦國交好而不幫助其他五國。五國已經(jīng)滅亡了,齊國也就沒法幸免了。燕國和趙國的
國君,起初有長遠(yuǎn)的謀略,能夠守住他們的國土,堅持正義,不賄賂秦國。因此燕雖然
是個小國,卻后來才滅亡,這就是用兵抗秦的效果。等到后來燕太子丹用派遣荊軻刺殺
秦王作對付秦國的計策,這才招致了(滅亡的)禍患。趙國曾經(jīng)與秦國交戰(zhàn)五次,打了
兩次敗仗,三次勝仗。后來秦國兩次攻打趙國。(趙國大將)李牧接連打退秦國的進(jìn)攻。
等到李牧因受誣陷而被殺死,(趙國都城)邯鄲變成(秦國的一個)郡,可惜趙國用武
力抗秦而沒能堅持到底。而且燕趙兩國正處在秦國把其他國家快要消滅干凈的時候,可
以說是智謀窮竭,國勢孤立危急,戰(zhàn)敗了而亡國,確實是不得已的事。假使韓、魏、楚
三國都愛惜他們的國土,齊國不依附秦國。(燕國的)刺客不去(刺秦王)(趙國的)良
將李牧還活著,那么勝敗的命運,存亡的理數(shù),倘若與秦國相比較,也許還不容易衡量
(出高低來)呢。
唉?。ㄈ绻鶉T侯)用賄賂秦國的土地來封給天下的謀臣,用侍奉秦國的心來禮
遇天下的奇才,齊心合力地向西(對付秦國),那么,我恐怕秦國人飯也不能咽下去。
真可悲啊!有這樣的有利形勢,卻被秦國積久的威勢所脅迫,天天割地,月月割地,以
至于走向滅亡。治理國家的人不要被積久的威勢所脅迫??!
六國和秦國都是諸侯之國,他們的勢力比秦國弱,卻還有可以不賄賂秦國而戰(zhàn)勝它
的優(yōu)勢。如果憑借偌大國家,卻追隨六國滅亡的前例,這就比不上六國了。
——蘇洵《六國論》
楚軍攻打宋國以援救鄭國。宋襄公將要迎戰(zhàn),大司馬公孫于是勸阻說,“上天遺棄
商朝已經(jīng)很久了,君王要振興它,不可赦免楚國吧?!毕骞宦?。
宋襄公和楚國人在泓水交戰(zhàn)。宋軍已經(jīng)排成戰(zhàn)斗的行列,楚國人沒有全部渡過泓水。
子魚說:“對方人多,我方人少,趁著他們沒有全部渡過泓水,請攻擊他們?!彼蜗骞?/p>
說:“不行。”楚軍全部渡河,但尚未排好陣勢,(子魚)再次報告(宋襄公)。宋襄公
說:“還不行?!保ǔ姡[好陣勢(宋軍)才攻擊楚軍。宋軍大敗,宋襄公大腿受傷,
國君的衛(wèi)士被殺絕了。
國人都責(zé)備宋襄公。襄公說:“君子不再傷害已經(jīng)受傷的人,不俘虜頭發(fā)斑白的老
人。古代用兵的道理,不憑借險隘的地形阻擊敵人。我雖然是亡國者的后代,(也)不
攻擊沒有排成陣勢的敵人。”子魚說:“主公不懂得作戰(zhàn)。面對強大的敵人,(敵人)
因地勢險阻而未成陣勢,這是上天幫助我們;阻礙并攻擊他們,不也可以嗎?還有什么
害怕的呢?而且現(xiàn)在強大的,都是我們的敵人。即使是年紀(jì)很大的人,能俘虜就抓回來,
還管什么頭發(fā)斑白的敵人?教導(dǎo)士兵作戰(zhàn),使他們知道退縮就是恥辱來鼓舞戰(zhàn)斗的勇氣,
教戰(zhàn)士掌握戰(zhàn)斗的方法,就是為了殺死敵人。(敵人)受傷卻還沒有死,為什么不能再
殺傷他們?如果憐惜(他們,不愿)再去傷害受傷的敵人,不如一開始就不傷害他們;
憐惜頭發(fā)斑白的敵人,不如(對敵人)屈服。軍隊?wèi){借有利的時機而行動,鑼鼓用來鼓
舞士兵的勇氣。利用有利的時機,當(dāng)(敵人)遇到險阻,(我們)可以進(jìn)攻。聲氣充沛
盛大,增強士兵的戰(zhàn)斗意志,攻擊未成列的敵人是可以的?!?/p>
——左丘明《子魚論戰(zhàn)》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題。
(甲文)蘇洵《六國論》(節(jié)選)
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zhàn)不善,弊在賂秦。賂秦而力虧,破滅之道也。
或日:六國互喪,率賂秦耶?目:不賂者以賂者喪,蓋失強援,不能獨完。故日:
弊在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則獲邑,大則得城。較秦之所得,與戰(zhàn)勝而得者,其實百倍;諸
侯之所亡,與戰(zhàn)敗而亡者,其實亦百倍。則秦之所大欲,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戰(zhàn)矣。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斬荊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孫視之不甚惜,舉以予人,如棄草芥。
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寢。起視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則諸侯之地
有限,暴秦之欲無厭,奉之彌繁,侵之愈急。故不戰(zhàn)而強弱勝負(fù)已判矣。至于顛覆,理
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猶抱薪救火,薪不盡,火不滅?!贝搜缘弥?。
(乙文)李楨《六國論》(節(jié)選)
宋二蘇氏論六國徒事割地賂秦,自弱、取夷滅,不知堅守縱約;齊、楚、燕、趙不
知佐韓、魏以挨秦:以為必如是,而后秦患可紓。
夫后世之所以惡秦者,豈非以其暴邪?以余觀之,彼六國者皆欲為秦所為,未可專
以罪秦也。當(dāng)是時,東諸侯之六國也,未有能愈于秦者也;其溺于攻伐,習(xí)于虞詐,強
食而弱肉者,視秦?zé)o異也。兵連禍結(jié),曾無虛歲。向使有擅形便之利如秦者,而又得天
助焉。未必不復(fù)增一秦也。惟其終不克為秦之所為,是以卒自弱,而取夷滅。
所以然者何也則以誤于欲為秦之所為也六國皆欲為秦之所為而秦獨為之而遂焉者
所謂爸為物石爾,…嗟夫!自春秋以來,兵禍日熾;迄乎戰(zhàn)國,而生民之荼毒,有不忍言
者。天之愛民甚矣,豈其使六七君者,肆于人上,日驅(qū)無辜之民,臍手服足、暴骸中野,
以終刈①于虐乎?其必不爾矣!是故秦不極強,不能滅六國而帝,不帝,則其惡未極,其
惡未盈,亦不能以速亡。凡此者,皆天也,亦秦與六國之自為之也。后之論者,何厚于
六國,而必為之圖存也哉!
日:“若是,則六國無術(shù)以自存乎?”日:奚為其無術(shù)也。焉獨存,雖王可也。孟
子嘗以仁義說梁、齊之君矣,而彼不用也,可慨也夫!
注①刈:殺戮。
19.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六國互喪,率賂秦耶率:都B.至于顛覆,理固宜然至于:以至
于
C.而后秦患可紗紓:解除D.兵連禍結(jié),,無虛歲曾:曾經(jīng)
20.下列對文中畫浪線的句子,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所以/然者何也/則以誤于欲為秦之所為也/六國皆欲為秦之所為/而秦獨為之而/遂
焉者/所謂得天助云爾。
B.所以然者/何也/則以誤于欲為秦之所為也/六國皆欲為秦之所為/而秦獨為之/而遂焉
者/所謂得天助云爾。
C.所以/然者何也/則以誤于欲/為秦之所為也/六國皆欲為秦之所為/而秦獨為之/而遂
焉者/所謂得天助云爾。
D.所以然者/何也/則以誤于欲為秦之所為也/六國皆欲為秦之所為/而秦獨為之而/遂
焉者/所謂得天助云爾。
21.下列對甲乙兩文內(nèi)容的概括與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蘇洵《六國論》第一節(jié)直截了當(dāng)提出論點:“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zhàn)不善,弊在
賂秦?!毕确穸ǘ罂隙?,從正反兩面作判斷,以加強語言力量。
B.李楨認(rèn)為秦國之所以能夠一統(tǒng)天下,除了其本身實力比較強以外,還有擁有有利的
地理和得天助兩個重要的因素。
C.蘇洵的《六國論》開門見山提出自己的中心觀點;李楨的《六國論》在開頭引述宋
二蘇的觀點作為發(fā)端,認(rèn)為二者都是厚六國二薄秦的偏頗之論。
D.蘇洵的《六國論》主要運用了對比論證和引用論證來闡述觀點;李楨的《六國論》
主要運用了概括性的事例來論證,無對比論證和引用論證的手法。
22.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較秦之所得,與戰(zhàn)勝而得者,其實百倍;諸侯之所亡,與戰(zhàn)敗而亡者,其實亦百
倍。
(2)然則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無厭,奉之彌繁,侵之愈急。
23.從文中看,蘇洵和李楨認(rèn)為六國滅亡的原因分別是什么(用自己的話概括)?
【答案】
19.D
20.B
21.D
22.(1)把秦國由受賄賂得到的土地與戰(zhàn)勝而得到的土地比較,實際上有一百倍,把諸
侯賄賂秦國所失去的土地與戰(zhàn)敗所失去的土地比較,實際上也有一百倍。
(2)那么,諸侯的土地有限,暴秦的欲望沒有滿足;誰送給它土地越多,它侵犯誰就
越急。
23.蘇洵的觀點:六國割地賂秦,自己削弱了國力,導(dǎo)致滅亡。李楨的觀點:六國互相
爭斗,不行仁政,自取滅亡。
【解析】
19.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含義的能力。
D.兵連禍結(jié),曾無虛歲:戰(zhàn)爭連續(xù)不斷,戰(zhàn)禍竟然連年不絕。故“曾”翻譯為:竟然,
簡直。
故選D。
20.本題考查學(xué)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
“所以”屬于古今異義詞,按照古人的語言習(xí)慣,翻譯為“……的原因",不能單獨成
句,排除AC;"而遂焉者”中,“而”為連詞,表并列,應(yīng)用在句首,在“而”前斷
開,排除D。
原句翻譯為:這樣說的原因是什么呢?就是因為錯在想做秦國所做的事。六國都想做秦
國所做的事,而秦國獨做了,而且成功了,這就是所說的得到了上天的幫助啊。
故選B。
21.本題考查學(xué)生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分析能力。
D.“李楨的《六國論》主要運用了概括性的事例來論證,無對比論證和引用論證的手
法”錯誤。由“當(dāng)是時,東諸侯之六國也,未有能愈于秦者也;其溺于攻伐,習(xí)于虞詐,
強食而弱肉者,視秦?zé)o異也”可知,李楨的《六國論》有對比論證的運用。
故選D。
22.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并翻譯語句的能力。
(1)所得,所字結(jié)構(gòu),所得到的;其實百倍,省略句,補充為“其實(于戰(zhàn)勝者)百倍”;
亡,丟失;其實,那實際上;其實亦百倍,省略句,補充為“其實(于戰(zhàn)敗者)亦百倍”。
(2)然則,這樣那么;厭,通“庵”,滿足;彌,更加;愈,更加。
23.本題考查學(xué)生對文章內(nèi)容的分析、概括能力。
蘇洵的觀點:由“弊在賂秦”和“不賂者以賂者喪,蓋失強援,不能獨完”可知,割地
的國家賂秦,自己削弱了國力,不割地的國家,因沒有強大的后援滅亡,所以六國失敗
的根本原因在于割地賄賂秦國。
李楨的觀點:由“奚為其無術(shù)也。焉獨存,雖王可也。孟子嘗以仁義說梁、齊之君矣,
而彼不用也,可慨也夫!”可知,六國失敗的原因是,不行仁政,自取滅亡。
【點睛】
文言翻譯的原則是:信(準(zhǔn)確、忠實于原文、不歪曲、不遺漏、不隨意增減意思。)、達(dá)(表
意明確、語言通暢)、雅(簡明、優(yōu)美、有文采)。
文言翻譯最基本的方法:留、補、冊人換、調(diào)。
1.留: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義相同的詞,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書名、官
名、國號、年號、度量衡單位、古代專有名詞等,翻譯時可保留不變。
2.補:補出省略成分。
3.刪:刪去不譯的詞語。文言中凡是無實在意義,只表語氣、停頓、補足音節(jié)和舒緩語
氣等的虛詞,都可略去。
4.換:替換。用現(xiàn)代詞匯替換相應(yīng)的古代詞匯。
5.調(diào):調(diào)整倒裝句句序,按現(xiàn)代漢語習(xí)慣句式將其調(diào)整過來。
除了掌握以上的原則和方法,翻譯時還必須有步驟:解詞一一串意一一順句。
注:直譯即逐字地譯。意譯即譯出大意即可。文言文翻譯以直譯為主,意譯為輔。遇到
比喻、借代、引申,直譯不通時,用意譯。
參考譯文:
【甲文】
蘇洵《六國論》(節(jié)選)
六國的滅亡,并不是(因為他們的)武器不鋒利,仗打不好,弊病在于拿土地賄賂
秦國。拿土地賄賂秦國虧損了自己的力量,(這就)是滅亡的原因。
有人會問:“六國接連滅亡,都是因為有賄賂秦國的嗎?"(回答)說:“不賄賂
秦國的國家因為有賄賂秦國的國家而滅亡。原因是不賄賂秦國失掉了強有力的外援,不
能單獨地保全。所以說:'弊病在于賄賂秦國‘?!?/p>
秦國在用戰(zhàn)爭奪取土地以外(還受到諸侯的賄賂),小的就獲得邑鎮(zhèn),大的就獲得
城市。比較秦國受賄賂所得到的土地,實際多到百倍。六國諸侯(賄賂秦國)所喪失的
土地,比戰(zhàn)敗所喪失的土地,實際也要多到百倍,那么秦國最大的欲望,六國諸侯最大
的禍患,當(dāng)然不在于戰(zhàn)爭。想到他們的祖輩父輩,冒著寒霜雨露,披荊斬棘,才有了很
少的一點土地。子孫對那些土地卻不很愛惜,全把他送給別人,好像拋棄(不值錢的)
小草一樣。今天割去五座城,明天割去十座城,這才能睡一夜安穩(wěn)覺。(可是第二天)
起床向四境一看,秦國的軍隊又來了。既然這樣,那么諸侯的土地有限,強暴的秦國的
貪心永遠(yuǎn)沒有滿足,(諸侯)送給秦國的土地越多,秦國對諸侯的侵略也越急。所以用
不著戰(zhàn)爭,誰強誰弱,誰勝誰負(fù)就已經(jīng)分得清清楚楚了。終于落到全部覆亡,是理所當(dāng)
然的事。古人說:“用土地侍奉秦國,就好像抱柴救火,柴不燒完,火就不會滅。”這
話說對了。
【乙文】
李楨《六國論》(節(jié)選)
宋朝蘇洵和蘇轍認(rèn)為六國只會割地賄賂秦國,(六國的割地)是自己削弱自己而導(dǎo)
致滅亡的。(他們)不知道堅守合縱盟約的重要;齊國、楚國、燕國、趙國不知道幫助
韓國、魏國來(一起)抵抗秦國(的重要):認(rèn)為必須像這樣(割地賄賂秦國)之后,
秦國的威脅(就)可以消除。
后人痛恨秦國的原因,難道不是因為秦國統(tǒng)治者的殘暴嗎?據(jù)我看來,那六國都想
做秦國所做的事,未必只是因為秦國有罪。在這個時候,山東諸侯六國中,沒有一個(諸
侯國的實力)能超過秦國的啊,他們沉溺于武力攻打,習(xí)慣于爾虞我詐,弱肉強食,(這)
與秦國相比沒有什么不同。戰(zhàn)爭連續(xù)不斷,戰(zhàn)禍連年不絕。假使以前擁有的地理形勢有
利如秦國(那樣有利),并且得到上天的幫助,那么六國當(dāng)中的一國也可以像秦國一樣
統(tǒng)一中國。只是他們最終沒有能夠做秦國所做的事,因此(六國)是自己削弱(自己),
而導(dǎo)致滅亡的。
這樣說的原因是什么呢?就是因為錯在想做秦國所做的事。六國都想做秦國所做的
事,而秦國獨做了,而且成功了,這就是所說的得到了上天的幫助啊。唉!自春秋以來,
戰(zhàn)禍一天天的嚴(yán)重;到戰(zhàn)國,老百姓被殘害的情況,有的(已經(jīng))到了不忍說的地步了。
上天很愛人民??!難道它能使六七個君王,臨駕于人民之上,天天驅(qū)趕無辜的人民,使
他們手足長滿老繭、小腿暴露在外,而最終被虐殺嗎?它一定不想這樣??!因此秦國不
極強盛,就不能滅六國而稱帝,不稱帝,那么它的罪惡(就)不能達(dá)到極點,秦國沒有
惡貫滿盈,也就不會迅速滅亡。這一切,都是天意,也是秦國和六國自己造成的結(jié)果啊。
后人的評論,為什么偏重六國,而一定要他們存在呢!
(有人)說:“如果這樣,那么六國就沒有辦法來保存自己了嗎?”回答說:哪里
是他們沒有辦法啊!豈止是保存下來,即使稱王(也)可以。孟子(就)曾經(jīng)用仁義游
說梁國、齊國的君王,而他們都不采納,可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過秦論(節(jié)選)
賈誼
孝公既沒,惠文、武、昭襄蒙故業(yè),因遺策,南取漢中,西舉巴、蜀,東割膏腴之
地,北收要害之郡。諸侯恐懼,會盟而謀弱秦,不愛珍器重寶肥饒之地,以致天下之士,
合從締交,相與為一。當(dāng)此之時,齊有孟嘗,趙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此四君
者,皆明智而忠信,寬厚而愛人,尊賢而重士,約從離衡,兼韓、魏、燕、楚、齊、趙、
宋、衛(wèi)、中山之眾。于是六國之士,有寧越、徐尚、蘇秦、杜赫之屬為之謀,齊明、周
最、陳軫、召滑、樓緩、翟景、蘇厲、樂毅之徒通其意,吳起、孫臏、帶佗、倪良、王
廖、田忌、廉頗、趙奢之倫制其兵。嘗以十倍之地,百萬之眾,叩關(guān)而攻秦。秦人開關(guān)
延敵,九國之師,逡巡而不敢進(jìn)。秦?zé)o亡矢遺然之費,而天下諸侯已困矣。于是從散約
敗,爭割地而賂秦。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尸百萬,流血漂櫓;因利乘便,
宰割天下,分裂山河。強國請服,弱國入朝。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fù)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單位管理制度匯編大合集【人員管理篇】
- 單位管理制度合并匯編員工管理篇十篇
- 單位管理制度分享大全【職員管理】十篇
- 《疼痛科常見病種》課件
- 2024管理人員培訓(xùn)心得體會(34篇)
- 第1單元 古代亞非文明(高頻非選擇題25題)(原卷版)
- 《波蘭歪屋設(shè)計》課件
- 《證券市場概述周》課件
- 玩具設(shè)計美工工作總結(jié)
- 2023-2024年項目管理人員安全培訓(xùn)考試題帶答案(黃金題型)
- 青島市2022-2023學(xué)年七年級上學(xué)期期末道德與法治試題
- 高空作業(yè)安全免責(zé)協(xié)議書范本
- 石油化學(xué)智慧樹知到期末考試答案章節(jié)答案2024年中國石油大學(xué)(華東)
- 手術(shù)后如何防止排尿困難
- 特種設(shè)備“日管控、周排查、月調(diào)度”表格
- 重點關(guān)愛學(xué)生幫扶活動記錄表
- 2021年10月自考00850廣告設(shè)計基礎(chǔ)試題及答案含解析
- 結(jié)構(gòu)化面試表格
- 地?zé)崮苜Y源的潛力及在能源領(lǐng)域中的應(yīng)用前景
- 2023版:美國眼科學(xué)會青光眼治療指南(全文)
- 家長會課件:小學(xué)寒假家長會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