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某小區(qū)建筑布局對室外熱環(huán)境影響的模擬研究目錄TOC\o"1-2"\h\u14168小區(qū)建筑布局對室外熱環(huán)境影響的模擬研究 126806引言 156611研究區(qū)域及方法 2322091.1研究區(qū)域 265721.2建筑布局提取 295151.3模擬方法 375972模擬結果與分析 3313862.1空氣溫度 326022.2風速 4152022.3相對濕度 5202732.4熱舒適指數PET 619972.5白天PET值對比 86553結論與討論 925206參考文獻 10摘要:選取徐州市居住小區(qū)的四種建筑布局形式,通過ENVI-met軟件對夏季各不相同布局形式下小區(qū)的溫度、風速、相對濕度和熱舒適PET進行模擬分析。研究得知:在不一樣的布局形式下小區(qū)風速差距較大,在這當中錯列式風速遠高于其它布局形式,而小區(qū)空氣濕度與濕度差異比較?。诲e列式整體PET值比較低,能夠獲得比較好的熱舒適,并且不受時間的影響;風速是造成不同布局條件熱舒適不同的根本原因。因而,建議居住小區(qū)建筑可以選用錯列式布局形式。關鍵詞:小區(qū)建筑布局;微氣候;熱舒適;ENVI-met.引言小區(qū)室外熱環(huán)境對居民的戶外活動舒適體驗有極大的影響。小區(qū)建筑布局形式是影響室外熱環(huán)境的重要因素之一,我國對此進行了眾多探討。如胡春景等田模擬分析了上海市在夏天典型日不一樣建筑形式和布局形式的室外熱環(huán)境,得知建筑面積一樣時,塔式建筑小區(qū)風環(huán)境要好于板式建筑,板式建筑小區(qū)平均氣溫和UTCI值均要低于塔式建筑[1];張永益等論述了寒冷地區(qū)齊齊哈爾市不同形式建筑布局的室外微環(huán)境情況,發(fā)覺分散型布局方式能夠獲得比較好的微氣候效應[2];YingjieJiang等利用ENVI-met模擬探討了廣州市6種典型的高層住宅建筑布局室外風和熱環(huán)境間的關系,提出廣州市氣候環(huán)境下的小區(qū)建筑布局對策[3];李晗等通過對煙臺市3種小區(qū)建筑布局形式進行熱環(huán)境仿真模擬,得知圍合式布局和行列式布局相比于點群式布局的熱島效應更加明顯[4]。QingLi等從建筑形態(tài)、建筑容積率與建筑間距等要素利用CFD軟件仿真分析不同要素對居民小區(qū)夏季室外熱環(huán)境的影響且得出兩者之間的關聯性[5]。我國國土面積廣闊,不同地區(qū)和氣候區(qū)間的氣候情況差異很大,對于小區(qū)建筑布局的微氣候適應性設計,很有必要對各個地區(qū)、各氣候區(qū)展開針對性研究。為研究徐州地區(qū)氣象要素下小區(qū)建筑布局形式對室外微氣候及熱舒適產生的影響,本文在選取四種常見小區(qū)建筑布局形式的基礎之上,運用ENVI-met軟件對其進行熱環(huán)境模擬,分析比較各布局形式對微氣候及熱舒適產生的影響,希望為徐州市居住小區(qū)的建筑整體規(guī)劃提供指導。1研究區(qū)域及方法1.1研究區(qū)域徐州(34°15"W,117°11"E)位于華北平原東南部、江蘇省西北部,屬溫帶季風氣候,四季如春,夏季溫度高多雨,冬季寒流頻襲,年平均氣溫14℃。徐州處在夏熱冬冷和嚴寒地區(qū)的交匯處,有關數據表明,該地氣候兼具嚴寒地區(qū)與夏熱冬冷地區(qū)的特征,即夏季最高溫達到40℃,平均環(huán)境濕度為80%,冬季溫度達到-10℃,平均環(huán)境濕度為74%。1.2建筑布局提取運用Googlemap抓取徐州市居住小區(qū)的衛(wèi)星遙感影像,對現有小區(qū)建筑布局形式進行分析,依照住宅小區(qū)室外活動空間布局的差異劃分成四種基本類型,主要包含集中式、錯列式、行列式和分散式(見表1)。表1徐州市居住小區(qū)分類及測點位置1.3模擬方法ENVI-met軟件在微氣候領域的模擬運用已經得到了許多專家的證實。本文借助ENVI-met軟件模擬場地的空氣溫度、風速、濕度等微氣候效應。在ENVI-met4豎直方向網格劃分方式中選出等距網格,設定5個嵌套網格,各自創(chuàng)建300mx300m的四種常見居住小區(qū)的仿真模型。模擬區(qū)域內的網格數為60x60x8,分辨率為dx=5m,dy=5m,dz=5m。,區(qū)域內部單體建筑體量為60nx15m,東西間隔距離為15m,南北間隔距離為36m,層高為33m。依據徐州市往年氣候數據信息,設定模擬日期及微氣候參數為2022年6月15日,風速2.80m/s,風向126°,起始環(huán)境溫度為21.2℃,最高溫為31.4℃,空氣相對濕度設定夏季時段平均估值60%~80%;地面粗糙度系數選擇系統初始值0.1,輸出時間是在下午14:00,高度為1.5m。在每一種布局形式的同樣位置設置12個測試點(見表1),獲取各測點的氣候模擬數據然后進行差異性分析。2模擬結果與分析2.1空氣溫度4種布局形式空氣溫度模擬最終結果如下圖1所顯示,由此可見小區(qū)空氣的溫度主要在28.5°C~29.0°C之間。受風向及建筑物陰影的影響,小區(qū)總體東南溫度高,西北溫度低。錯列式與行列式布局情況下,空氣的溫度分布比較均勻;集中式和分散式布局情況下,在場所空白區(qū)域產生比較明顯的高溫區(qū)域[7]。圖1空氣溫度模擬結果小區(qū)各測點平均空氣溫度比較結果如下圖2所顯示,由此可見空氣溫度最低的是行列式,比較高的為錯列式,但兩者之間僅相差0.04℃。由此可見4種布局情況下各測點的空氣溫度平均值幾乎沒什么差距。圖2各測點空氣溫度平均值對比2.2風速4種布局形式風速模擬最終結果如下圖3所示,由此可見建筑以及布局方式對小區(qū)風速產生的影響非常明顯。由于文氏效應,4種類型的最大風力都出現在居民小區(qū)的東面和主風向的上方位。由于峽口效應,集中式和分散式在室外活動區(qū)域內的東南-西北角同樣的存在很大面積的高風速區(qū)域[8]??傮w而言,行列式高風速區(qū)域范圍較小。小區(qū)各測點的平均風速比照結果如下圖4所顯示,不難發(fā)現不同布局情況下風速差異性十分明顯,在這當中錯列式風速最大,大約為3.5m/s;行列式風速最小,大約為2.7m/s,兩者之間差值大約為0.8m/s。由此表明小區(qū)建筑布局對風速影響十分明顯。圖3風速模擬結果圖4各測點風速平均值對比2.3相對濕度4種布局形式空氣濕度模擬結果如下圖5所顯示,由此可見濕度主要在61.4%~62.8%之間。同樣的受風向及建筑陰影的影響,總體東南空氣濕度高,西北空氣濕度低。錯列式與行列式布局情況下,空氣濕度分布范圍比較均衡;集中式和分散式情況下,在場地空白區(qū)域濕度比較高。圖5相對濕度模擬結果小區(qū)各測點的平均濕度比照結果如下圖6所顯示,由此可見集中式空氣濕度較低,行列式空氣濕度非常高,但兩者之間僅相差0.08%,因此4種布局情況下各測點的空氣濕度平均值沒有太大的差異。2.4熱舒適指數PET現階段,評估室外熱舒適的指標以基于人體熱量均衡的機理指標為主導,常用指標值有預測平均投票(PMV)、生理等效溫度(PET)、標準有效溫度(SET*)和通用熱氣候指數(UTCI)。在這當中PET除開要考慮到空氣溫度、相對濕度、風速、平均輻射溫度等氣象要素,另外還要考慮人體的活動熱量、代謝率、服裝熱阻等個人參數[9]。圖6各測點相對濕度平均值對比本文選取PET指數來綜合闡述室外微氣候對人體熱舒適的影響。表2給出了PET評價區(qū)間。表2PET指標的熱感覺溫度區(qū)間PET/°C熱感知指標>41極熱35~41很熱29~35熱23~29微熱18~23舒適13~18微冷8~13冷4~8很冷≤4極冷從4種布局形式的14:00時PET布局圖(如下圖7所顯示)能夠得知,熱舒適PET值主要在34.04℃~46.36℃之間。由于建筑物對光線的遮擋,建筑物陰影處產生很明顯的低PET值區(qū)域。同樣的道理由于房屋建筑對風速產生影響,建筑下風口方位產生高PET值區(qū)域。集中式和分散式的空白活動區(qū)域東北-西南方向產生高PET值區(qū)域[10]??傮w來看,錯列式低PET值區(qū)域面積要高于其它布局形式。圖7熱舒適PET模擬結果由4種布局各測點的PET均值數據圖(如下圖8所顯示)不難發(fā)現,錯列式PET值為38.21℃,顯著低于其它布局形式。行列式和分散式PET均值最大,且相差不多。根據上文得出的結果可知,錯列式布局形式對風速的影響,是其能夠獲得比較好熱舒適的根本原因。2.5白天PET值對比為進一步分析建筑布局對小區(qū)PET值的影響,模擬并測算白天9:00~17:00時4種建筑布局各測量點的PET均值,最后結果如表3,圖9所顯示。能夠看出,錯列式布局條件下PET平均值比較低,分散式和行列式PET平均值較比較高且差距并不明顯。由此可見建筑布局形式對PET影響在白天并不會受到時間的影響,錯列式始終可以得到比較好的熱舒適感受。圖8各測點PET平均值對比表39:00~17:00時各個測點的PET平均值布局形式集中式錯列式行列式分散式9:0030.9130.4932.2331.8210:0031.1330.5632.0731.7911:0030.5030.0131.3331.1112:0030.8530.4631.5431.4213:0034.6734.2735.2535.2014:0038.5838.2139.0839.1315:0040.9240.5341.4441.4616:0040.7640.3341.1641.2517:0036.4033.2734.6536.86圖99:00~17:00PET平均值變化圖3結論與討論本文選取溫帶地區(qū)徐州市4種小區(qū)基本建筑布局形.式,借助ENVI-met軟件模擬特定的時間不同類型小區(qū)的室外微氣候及熱舒適情況,經對比分析得出以下結論:4種小區(qū)建筑布局情況下,小區(qū)風速差距非常明顯,這其中錯列式風速遠遠高于其它布局形式。小區(qū)空氣溫度與濕度差距比較?。痪蜔崾孢mPET來說,錯列式整體PET值較低,可以得到比較好的熱舒適,并且不會受時間的影響;風速是造成不同布局條件熱舒適差距的根本原因。因而,建議在居住小區(qū)建筑規(guī)劃時,優(yōu)先考慮錯列式布局形式,以提升小區(qū)的熱舒適度。本文未考慮到綠化對小區(qū)局部氣候產生的影響,并且模型比較簡單,未考慮到不同樓高、多類建筑混合的空間結構形式,這在以后的研究中將不斷完善。參考文獻[1]胡春景,逯富偉,王雪麗.建筑形態(tài)與布局對居住區(qū)微環(huán)境影響的模擬研究[J].節(jié)能,2017,36(5):42-47.[2]張永益,徐結晶.城市居住小區(qū)室外熱環(huán)境與舒適度模擬研究叮].節(jié)能,2019,38(12):40-43.[3]JiangY,WuC,TengM.ImpactofResidentialBuildingLayoutsonMicroclimateinaHighTempera-tureandHighHumidityRegion[J].Sustainability,2020,12(3):49-51.[4]李晗,吳家正,趙云峰,等.建筑布局對住宅住區(qū)室外微環(huán)境的影響研究[J].建筑節(jié)能,2016,44(3):57-63.[5]LiQ,MengQ,ZhaoL,etal.Correlationanalysisofurbanplanningfactorsandoutdoorthermalenviron-mentaroundtheresidentialbuildingsinhot-humidar-eaofChina[C]//EEE.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AdvancesinEnergyEngineering.Beijing:IEEE,2010.[6]曹林森,徐歡,李紅。南京市寒冷季節(jié)景觀樹種對人體熱舒適度影響的數值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銅陵學院《合成生物學》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同濟大學浙江學院《物理化學B(Ⅱ)》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小學數學第九冊《分數的基本性質》說課稿
- 鐵門關職業(yè)技術學院《財政學概論》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天門職業(yè)學院《教學媒體理論與實踐》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2024-2025學年高中政治第二單元認識社會與價值選擇5.2社會歷史的發(fā)展課時作業(yè)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
- 幼兒園多項技能課程設計
- 液壓課程設計答辯記錄
- 寫作部編版語文七年級上冊《發(fā)揮聯想和想象》教學設計說課稿
- 液壓課程設計單面多軸
- T-JSTJXH 15-2022 裝配式勁性柱-鋼梁框架結構設計規(guī)程
- 市政工程人行道維修方案
- 2021離婚協議書電子版免費
- 《班主任工作常規(guī)》課件
- 初中英語期末考試方法與技巧課件
- 四年級上冊綜合實踐試題-第一學期實踐考查卷 粵教版 含答案
- 油煙管道清洗服務承諾書
- 卷積神經網絡講義課件
- 山東師范大學《英語語言學》期末復習題
- 考研快題系列一(城市濱水廣場綠地設計)
- HTML5CSS3 教案及教學設計合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