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第八單元詞語積累與詞語說明(一)語言文字運用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春季,對于鄉(xiāng)村來說,是產(chǎn)生爛漫的時刻。那些桃花、杏花之類的花樹,爭相綻放,奪走了眾人驚喜的眼球。然而,烏桕樹并沒有在意別人觀賞的目光,只是在那枯樹一樣的枝頭上,悄無聲息地發(fā)芽、生葉、成長。這個時候,我們會在樹下蕩秋千,在樹上掏鳥蛋。夏天,①,一聲、兩聲、三聲……不長時間,蟬們就會接連喊出“熱了,熱了……”村子東頭竹林的路口和池塘邊各有一棵上百年的烏桕樹,熱天里,那里是納涼的好去處。
淺秋時,烏桕樹會先把葉子由深綠變?yōu)闇\黃,那色澤就像秋光中的銀杏葉一樣刺眼,遠遠地看去,有童話般的效果。每日早晨,薄霧中的烏桕葉會與炊煙一起醒來,隨之,伸一伸懶腰,抖一抖精神。接著,就去享受秋日里那暖暖的朝陽和人們艷羨的目光。熟秋里,②,有淺紅的、橘紅的、玫瑰紅的,讓自己的夢境更加絢麗。當繁華落盡,色調(diào)逝去之后,一樹的木籽便悄然立在烏桕樹的樹頭。那些木籽像繁星一樣,銀光閃閃,給深秋里的鄉(xiāng)村平添了些許的魅力。其情景使詩人黃鎮(zhèn)成有了“野碓喧春水,山橋枕淺沙。前村烏桕熟,疑是早梅花”的感覺。
1.文中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A.擬人、夸張、比方B.比擬、排比、通感C.擬人、比方、引用D.對比、夸張、比方解析:本題考查正確運用常見的修辭手法。“蟬們就會接連喊出‘熱了,熱了……’”“薄霧中的烏桕葉……艷羨的目光”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那些桃花……然而,烏桕樹……成長”運用了對比的修辭手法;“那些木籽像繁星一樣”運用了比方的修辭手法;“有淺紅的、橘紅的、玫瑰紅的”運用了排比的修辭手法;“野碓喧春水,山橋枕淺沙。前村烏桕熟,疑是早梅花”運用了引用的修辭手法。語段中沒有運用夸張、通感的修辭手法。答案:C2.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可改寫成:“眾人驚喜的眼球被那些爭相綻放的桃花、杏花之類的花樹吸引?!睆恼Z意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達效果更好,為什么?解析:本題考查選用句式。解答此題須要對比兩個句子的差別,可從句式、句子前后的連貫性、句子側(cè)重點等不同角度進行思索。改寫后的句子,被字句變更了原句的主語,畫線句前面是“產(chǎn)生爛漫的時刻”,后面是“烏桕樹……”,因此以花樹為主語,前后連接更緊密,更能突出“產(chǎn)生爛漫”。整個語段多運用散句,而改寫后的句子破壞了整體的語言風格。答案:原句的主語是花樹,前后文連接更緊密,也更能突出這些花樹的狀態(tài);原句為散句,與原語段的整體風格一樣。3.請在文中畫橫線處補寫恰當?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nèi)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0字。答案:①是由蟬喊出來的②烏桕樹把淺黃變成紅色(二)閱讀理解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4~8題。材料一從近代美學觀點看,王國維所用名詞似待商酌。他所謂“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調(diào)”,就是“移情作用”,“淚眼問花花不語”一例可證。移情作用是凝神凝視,物我兩忘的結(jié)果,叔本華所謂“消逝自我”。所以王氏所謂“有我之境”其實是“無我之境”(即忘我之境)。他的“無我之境”,“以物觀物,故不知何者為我,何者為物”,實例為“采菊東籬下,悠閑見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鳥悠悠下”,都是詩人在冷靜中所回味出來的妙境(所謂“于靜中得之”),沒有經(jīng)過移情作用,所以實是“有我之境”。與其說“有我之境”與“無我之境”,似不如說“超物之境”和“同物之境”,因為嚴格地說,詩在任何境界中都必需有我,都必需為自我性格、情趣和閱歷的返照?!皽I眼問花花不語”“徘徊枝上月,空度可憐宵”,都是同物之境。“鳶飛戾天,魚躍于淵”“興闌啼鳥散,坐久落花多”,都是超物之境。王國維說:“古人為詞,寫有我之境者為多,然未始不能寫無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樹立耳。”他認為“有我之境”比“無我之境”品行較低,不過沒有說明此優(yōu)于彼的理由。英國文藝指責家羅斯金(Ruskin)主見相同。他詆毀起于移情作用的詩,說它是“情感的錯覺”,以為第一流詩人都必能以理智限制情感,只有其次流詩人才為情感所搖動,失去靜觀的理智,于是以在我的情感誤置于外物,使外物呈現(xiàn)一種錯誤的面目。這也只是片面的真理。情感本身自有它的真實性,事物隔著情感的屏障去窺透,自另現(xiàn)一種面目。詩的存在就依據(jù)這個基本領(lǐng)實。如依羅斯金說,詩的真理必需同時是科學的真理。這明顯是與事實不符的。依我們看,抽象地定衡詩的標準總不免有武斷的毛病?!巴镏场焙汀俺镏场备饔袆倬?不宜以一概論優(yōu)劣。比如陶潛詩“采菊東籬下,悠閑見南山”為“超物之境”,“平疇交遠風,良苗亦懷新”則為“同物之境”。王維詩“渡頭余落日,墟里上孤煙”為“超物之境”,“落日鳥邊下,秋原人外閑”則為“同物之境”。它們各有妙處,實不易品定高下?!俺镏场迸c“同物之境”亦各有深淺雅俗。同為“超物之境”,謝靈運的“林壑斂秋色,云霞收夕霏”,似不如陶潛的“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或是王績的“樹樹皆秋色,山山盡落暉”。同是“同物之境”,杜甫的“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似不如陶潛的“平疇交遠風,良苗亦懷新”,或是姜夔的“數(shù)峰清苦,商略黃昏雨”。兩種不同的境界都可以有天機,也都可以有人巧?!巴镏场逼鹩谝魄樽饔?。移情作用為原始民族與嬰兒的心理特色,神話、宗教都是它的產(chǎn)品。論理,古代詩應多“同物之境”,而事實適得其反。在歐洲從19世紀起,詩中才多移情實例。中國詩在魏晉以前,移情實例極不易尋,到魏晉以后,它才漸漸多起來,尤其是詞和律詩中?!巴镏场痹诠糯圆欢嘁娬?主要緣由在古人不很留意自然本身,自然只是作“比”“興”用的,不是值得單獨描繪的。我們可以說,“同物之境”不是古詩的特色?!巴镏场笔呛透柙佔匀坏脑娨积R起來的?!巴镏场比斩?詩便從渾厚日趨尖新。詩到以自然本身為吟詠對象,到有“同物之境”,實是一種大解放,我們正不必因其“不古”而輕視它。(摘編自朱光潛《詩論》)材料二錢鍾書先生曾談到兩種創(chuàng)作方法,一曰即物生情,二曰執(zhí)情強物;王國維在《人間詞話》里說到“無我之境”和“有我之境”,意思和錢先生基本類似。即物生情是創(chuàng)作者對事物的感知、諦聽和描繪,是從物事情感到形象語言,再到意境生成的創(chuàng)作過程;執(zhí)情強物則是主觀先入,是把意念強加于物事,通過自我營設(shè)、情境喚起以“違其性而強以就吾心”。前者,多為收縮性寫作,即先對客體產(chǎn)生直觀感應,再動之以情,述之于筆;后者基本上屬于發(fā)散型寫作,是所謂不按常理出牌,以主觀意念混淆造物、統(tǒng)領(lǐng)外物。比如繪畫,有“喜氣畫蘭,怒氣畫竹”一說,這是即物生情,假使你反其道而行之是否可以成立呢?我以為也是可以成立的,誰說怒氣不能畫蘭、喜氣不行畫竹呢?況且有時非怒非喜,涂上幾筆蘭竹也未見得不精彩。所以,凡事不行太“概念”,“非此”未必“即彼”。王陽明有謂“你未看此花時,此花與汝同歸于寂;你來看此花時,則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是很好的關(guān)于主客體的哲學詮釋,不過,話說回來,卻也是典型的“執(zhí)情強物”。有時我卻覺得這兩者之間不能完全割裂開來看,而是一種相互作用,或者說彼此圓融。所謂“意與境渾”“意與象合”,是物我相融、彼此打通;朱熹說“身心內(nèi)外,初無間隔”,則是心與物化,得心而應手。世間事,殊途可以同歸。藝術(shù)創(chuàng)作,也不存在什么約定俗成、放之四海而皆準的規(guī)律。(原載于《新民晚報》,有刪節(jié))4.下列對材料相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朱光潛認為兩種境界的區(qū)分不在“我”之有無,而在“我”與“物”的關(guān)系。B.“同物之境”是一種比較原始的心理表現(xiàn),連神話、宗教等都從它脫胎而來。C.《詩經(jīng)》等早期詩作中,自然只是敘事抒情的由頭,還不是單獨描繪的對象。D.“同物之境”和“超物之境”不宜武斷優(yōu)劣,但針對詳細作品可以品評高下。解析:B項理解錯誤,“同物之境”起于“移情作用”,神話、宗教都是“移情作用”的產(chǎn)品。答案:B5.依據(jù)材料內(nèi)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A.魏晉之前,“同物之境”的古詩相對少見,而“超物之境”的作品則要多得多,王國維可能因此認為“同物之境”的品行較低。B.王國維與羅斯金的觀點一樣,都認為移情于物是一種情感的錯覺,會使外物呈現(xiàn)出錯誤的面目,所以品行上不及“無我之境”。C.“非怒非喜,涂上幾筆蘭竹也未見得不精彩”說的是繪畫,但這種藝術(shù)體驗與作詩相通,與羅斯金主見的“科學的真理”吻合。D.在古詩中存在一些寫景的佳句,符合王國維所謂“以物觀物”的“無我之境”,也是詩人意與境渾、物我相融的得心應手之作。解析:A項,“而‘超物之境’的作品則要多得多”錯誤,依據(jù)材料一中“自然只是作‘比’‘興’用的,不是值得單獨描繪的”“‘同物之境’是和歌詠自然的詩一齊起來的”可以推斷,“超物之境”在魏晉之前也不多,“因此認為”也于文無據(jù);B項曲解文意,王國維認為“無我之境”更勝一籌,但是沒有認為情感導致外物呈現(xiàn)出錯誤的面目;C項錯誤,羅斯金排斥貶低一切情感附帶?!胺桥窍病敝感木称胶?不是零感情看法。答案:D6.結(jié)合材料內(nèi)容,下列選項中不屬于王國維所謂“無我之境”的一項是()A.我覺秋興逸,誰云秋興悲。山將落日去,水與晴空宜。B.春山冶笑,我只見春山之態(tài)本然;秋氣清嚴,我以為秋氣之性如是。C.鏡無畜影,故觸形則照。是以虛己應物,必究千變之容,挾情適事,不觀萬殊之妙。D.與可畫竹時,見竹不見人。豈獨不見人,嗒然遺其身。其身與竹化,無窮出清爽。解析:A項是典型的同物之境,具有“以我觀物”的特征。答案:A7.兩則材料都提到了王國維,請說說兩位作者對王國維“有我之境”“無我之境”學說所持的看法。答案:①材料一認可王國維的兩種分類方法,但是質(zhì)疑其命名精確性,也否定了王國維對兩種境界高下的推斷。首先指出其區(qū)分不在于“我”之有無,只在于“我”與“物”的關(guān)系;然后舉例比較,論述淵源,說明前者品行未必不及后者。②材料二認為王國維和錢鍾書的分類方式相當,符合藝術(shù)創(chuàng)作規(guī)律;同時又指出,簡潔二元歸類不夠客觀,不能反映藝術(shù)作品“意與境合”的豐富性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纖維板行業(yè)的國內(nèi)外標準對比研究考核試卷
- 畜牧良種繁殖保險制度與風險管理考核試卷
- 時間的初一語文作文
- 玉米加工與糧食產(chǎn)后減損技術(shù)考核試卷
- 空中交通管制員視覺識別能力考核試卷
- 突發(fā)事件預防與應對策略考核試卷
- 站內(nèi)公共服務(wù)設(shè)施完善與人性化設(shè)計實踐成果考核試卷
- 紡織品在農(nóng)業(yè)領(lǐng)域的應用與創(chuàng)新考核試卷
- 小學100以內(nèi)退位減法練習題(500條)
- 蘇州托普信息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大數(shù)據(jù)可視化技術(shù)》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知識產(chǎn)權(quán)與人工智能
- 定向鉆出入土點平面布置圖(可編輯)
- ANSYS導出柔性體MNF文件入ADAMS的詳細步驟
- (完整版)200210號文-工程勘察設(shè)計收費標準(2002年修訂本)本月修正2023簡版
- 《駱駝祥子》知識競賽題及答案
- 光學零件制造工藝
- 2024屆高考語文復習-新高考卷文學類閱讀真題《建水記》《大師》講評
- 八年級道德與法治下冊第一單元堅持憲法至上思維導圖人教部編版
- 中考冠詞專項訓練100題 (帶答案)
- 幼兒心理學(陳幗眉)期中考試試卷含答案
- 電力現(xiàn)貨市場基礎(chǔ)知識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