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承天寺夜游》閱讀答案_第1頁
《記承天寺夜游》閱讀答案_第2頁
《記承天寺夜游》閱讀答案_第3頁
《記承天寺夜游》閱讀答案_第4頁
《記承天寺夜游》閱讀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記承天寺夜游》閱讀答案《記承天寺夜游》閱讀答案「篇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題。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K拭《記承天寺夜游》1.下列加粗的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A.月色人戶(窗戶)B.念無與為樂者(想到)C.懷民亦未寢(睡覺)D.相與步于中庭(一起)2.下列句子翻譯有誤的一項是()A.庭下如積水空明——月色灑滿庭院,如水一般清明澄澈。B.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褡雍退砂氐挠白樱拖袼薪诲e的藻、荇。C.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哪一夜沒有月光?哪里沒有竹子和松柏?D.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侨鄙傧裎覀z這樣閑極無聊的人啊。3.下列對文章的賞析不恰當?shù)囊豁検牵ǎ〢.“欣然起行”一句寫出了作者賞月的興奮喜悅之情。B.“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透露出作者被貶謫的悲涼和對人生的感慨。C.蘇軾“念無與為樂者”的“樂”與醉翁亭記)中歐陽修的“樂”在思想內(nèi)容上有著相同的意味。D.本文敘事、寫景、抒情,又都集中于寫人;寫人,又突出了一個“閑”字。參考答案:1.A2.D3.C《記承天寺夜游》閱讀答案「篇二」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題(11分)【甲】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東坡志林·記承天寺夜游》)【乙】余嘗寓居惠州嘉祐寺,縱步松風亭下,足力疲乏,思欲就亭止息。望亭宇尚在木末,意謂是如何得到?良久忽曰:“此間有甚么歇不得處!”由是如掛鉤之魚,忽得解脫。若人悟此,雖兵陣相接,鼓聲如雷霆,進則死敵,退則死法,當恁么時也不妨熟歇。(《東坡志林·記游松風亭》)【注】①木末:樹梢。②死敵:死于敵手。③死法:死于軍法。④恁么:如此,這樣。1.解釋下列加點的詞。(4分)(1)懷民亦未寢(2)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3)余嘗寓居惠州嘉祐寺(4)思欲就亭止息2.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文中畫線的句子。(4分)(1)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2)由是如掛鉤之魚,忽得解脫。3.甲乙兩文分別為蘇軾被貶黃州、惠州期間所作,雖然時間不同,地點不同,但所展露的胸懷卻有共同之處,請寫出來。(3分)【參考答案】1.(1)睡覺(2)只,只是(3)曾經(jīng)(4)到,靠近2.(1)(2分)月色灑滿庭院,如同積水充滿院落,清澈透明,水中水草交叉錯雜,原來是竹子、柏樹的影子。(“空明”1分,“盞”1分,句子不通順酌情扣分。)(2)(2分)于是(或“因此”,“由于這”等)(我)如同上鉤的魚兒,忽然得到解脫。3.樂觀、曠達(或“豁達、灑脫”等);隨緣自適(或“隨遇而安”“善于自我排遣”等)?!驹囶}解析】1.試題分析:(1)“寢”根據(jù)語境意思為“睡覺”;(2)“但”根據(jù)意思為“只”,不能理解為“但是”;(3)“嘗”根據(jù)語境意思為“曾經(jīng)”,不能理解為“品嘗”;(4)“就”為“動詞”,意思為“靠近”。考點: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字詞的意思的能力。點評:文言實詞的考查,最常見的命題形式是,指定文中若干個詞讓學生作解釋。要求解釋的詞,一般為常見實詞,通假字、一詞多義、古今異義、詞類活用等,往往是命題的重點,當然也應(yīng)該成為同學們備考的重點。2.試題分析:翻譯(1)時,注意“如是像的意思,蓋是原來是的意思”,翻譯時還要使整個句子保持完整性與流暢性。翻譯(2)時,注意“由是是于是的意思”,翻譯時還要使整個句子的流暢性與完整性??键c:本題考查學生翻譯語句的能力。點評:翻譯文言語句是文言文閱讀的必考題。文言翻譯的標準是三個字:信、達、雅。對于學生而言,能達到前兩個標準“信”(準確無誤)和“達”(通順流暢)就很不錯了。因為中考要求文言翻譯要直譯,講究字字落實,特別是對關(guān)鍵詞語的理解、特殊句式的判斷要求較高。3.試題分析:甲文“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以及乙文“若人悟此,雖兵陣相接,鼓聲如雷霆,進則死敵,退則死法,當恁么時也不妨熟歇”這幾句話分析出雖然時間不同,地點不同,但所展露的胸懷卻是一樣的,那就是“樂觀、豁達”等。考點: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章內(nèi)容的能力。點評:解答此題,首要要理解文章的大意,然后結(jié)合甲乙兩文的內(nèi)容概括出其中有關(guān)人物胸懷的共同之處即可?!队洺刑焖乱褂巍烽喿x答案「篇三」文言文閱讀(15分)【甲】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蘇軾《記承天寺夜游》)【乙】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樹環(huán)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節(jié)選自柳宗元《小石潭記》)6.解釋句子中的黑體字(4分)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潭中魚可百許頭以其境過清7.翻譯下面的句子。(4分,每題2分)(1)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2)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8.甲乙兩文所寫景物各自有什么特點?兩文分別體現(xiàn)了作者什么樣的心情?(4分,每問2分)9.甲乙兩文的層次清晰,都可以劃分為三個層次,請選擇其中一篇簡要概括層意。(3分)甲文:乙文:參考答案:6.想于是、就大約因為7.(1)哪一夜沒有月光?哪里沒有竹子和松柏?只是缺少像我們這樣的閑人啊。(2)溪岸的形狀像犬牙一樣交錯不齊,不知道它的源泉在哪里。8.甲文描繪了一個空明澄澈、疏影搖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表現(xiàn)了作者貶謫的悲涼,人生的感慨,賞月的歡喜,漫步的悠閑。乙文描繪的是幽深冷寂的景物,表現(xiàn)了作者孤凄悲涼的心境。9.甲文:月下漫步月下景物月下感受;乙文:潭中游魚小潭源流潭中氣氛?!队洺刑焖乱褂巍烽喿x答案「篇四」【原文】記承天寺夜游蘇軾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耳?!締栴}】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⑴【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⑵【何】()夜無月2.下列各組加點詞意義相同的一組是()A、【解】衣欲睡通俗易【解】B欣然起【行】【行】萬里路C【念】無與為樂者私心雜【念】D積水空【明】深明大義3.翻譯句子。⑴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譯:⑵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耳。譯:4.請從文中摘錄描寫“庭院月色”的語句,細細品味,簡要說明景物特點。句子:景物特點:5.自古以來借月抒情的詩文比比皆是,請辨析下列內(nèi)容,選出說法有誤的一項。()A.“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耳。”作者由月下美景觸發(fā)遭貶謫的悲涼、人生的感慨、賞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閑——種種微妙復(fù)雜的情感。B.“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作者借對月色的描繪來抒寫“遷客騷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情懷。C.“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這一佳句,詞人借月表達對親人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