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16-第1講種群的特征種群數量的變更考綱研讀備考定位考綱要求核心素養(yǎng)1.列舉種群的特征。2.嘗試建立數學模型說明種群的數量變動。3.活動:探究培育液中某種酵母種群數量動態(tài)變更。1.生命觀念——通過分析影響種群數量變更的因素,建立生物與環(huán)境相統一的觀點。2.理性思維——通過“J”型增長與“S”型增長的數學模型的分析與比較,培育歸納、比較及運用模型分析問題的實力。3.科學探究——通過試驗“調查種群密度的方法”及“探究培育液中酵母菌種群數量的變更”駕馭試驗方案的設計與實施及對試驗結果的分析與評價實力。4.社會責任——通過歸納種群數量變更在實踐中的應用,養(yǎng)成關注生產實踐、學以致用的看法。考點一種群的特征eq\x(基)eq\x(礎)eq\x(梳)eq\x(理)1.種群的概念種群是指在肯定的自然區(qū)域內,同種生物的全部個體。2.種群的數量特征(1)種群密度是種群最基本的數量特征。(2)干脆確定種群密度的是誕生率和死亡率、遷出率和遷入率。(3)年齡組成和性別比例不干脆確定種群密度,年齡組成通過影響種群的誕生率和死亡率,從而預料種群數量變更趨勢,性別比例能夠影響種群的誕生率間接影響種群密度。3.種群的空間特征(1)含義:種群中的個體在其生活空間中的位置狀態(tài)或布局。(2)類型eq\b\lc\{\rc\(\a\vs4\al\co1(\x(\a\al(勻稱分布型:如稻田中的水稻的空間分布,隨機分布型:如田野中雜草的分布,集群分布型:如瓢蟲的空間分布))))eq\x(思)eq\x(維)eq\x(辨)eq\x(析)易錯整合,推斷正誤。(1)一座山上的全部灰喜鵲是一個灰喜鵲種群(√)(2)年齡大小、隨機分布、種群密度均屬于種群的數量特征(×)(3)橡樹種子常在母株旁邊形成集群是空間特征,由于微甘菊入侵導致松樹種群死亡率較高屬于數量特征(√)(4)種群誕生率增加,種群密度肯定增大(×)(5)穩(wěn)定型的種群的種群數量在任何狀況下都能保持穩(wěn)定(×)(6)性別比例是通過影響種群的誕生率和死亡率間接影響種群密度的(×)(7)田鼠的種群密度是由種群的誕生率和死亡率、遷入率和遷出率確定的(√)(8)用標記重捕法調查某動物的種群密度時,由于被標記動物經過一次捕獲,被再次重捕的概率減小,由此將會導致被調查的種群的數量較實際值偏小(×)(9)用樣方法調查草地中某種雙子葉植物的種群密度時,要選擇植物生長茂密處取樣(×)eq\x(延)eq\x(伸)eq\x(探)eq\x(究)如圖是有關種群特征的概念圖,據圖分析:(1)圖中①~⑤分別代表種群的什么特征?(2)春運期間,影響北京、廣州等大城市人口數量變更的主要因素是什么?(3)利用性引誘劑誘殺害蟲會降低害蟲的密度,原理是怎樣的?(4)某生物學家對某地的蝗蟲種群進行探討后大膽預料:不久后蝗災會更加嚴峻,他得出此結論的依據最可能是什么?[提示](1)①~⑤分別代表種群密度、誕生率、死亡率、年齡組成和性別比例。其中,年齡組成既影響誕生率又影響死亡率,但性別比例只影響誕生率。(2)遷入率和遷出率。(3)性引誘劑誘殺害蟲會導致害蟲的性別比例失調,降低誕生率,從而降低種群密度。(4)蝗蟲的年齡組成為增長型。eq\x(重)eq\x(難)eq\x(精)eq\x(講)1.“兩看法”選擇種群密度的調查方法2.樣方法與標記重捕法的區(qū)分比較項目樣方法標記重捕法調查對象植物或活動范圍小的動物活動范圍大的動物調查程序確定調查對象↓eq\a\vs4\al(選取,樣方)eq\b\lc\{\rc\(\a\vs4\al\co1(五點取樣法,等距取樣法))↓計數↓計算種群密度(取平均值)確定調查對象↓捕獲并標記(數量為N1)↓重捕、計數eq\b\lc\{\rc\(\a\vs4\al\co1(捕獲數N2,標記數N0))↓計算種群密度(eq\f(N,N1)=eq\f(N2,N0))留意事項①隨機取樣②樣方大小適中③樣方數量不宜太少④宜選用雙子葉植物①標記個體與未標記個體在重捕時被捕的概率相同②調查期間沒有大規(guī)模遷入和遷出,沒有外界的劇烈干擾③標記物和標記方法不能影響動物正常的生命活動④標記物不能過于醒目,不易脫落■樣方法應留意的六個問題(1)調查對象要選熟識的又簡單計數的植物,如一般不選叢生或蔓生的單子葉草本植物,而選擇個體數目簡單辨別的雙子葉草本植物。(2)選取樣方時,要留意隨機取樣,且選取平坦、寬敞、被調查種群分布比較勻稱的地段。(3)選取樣方的個體數要依總面積的大小而定。總面積大的選取的樣方要多些。(4)植物的種類不同,樣方面積也應不同。如喬木的樣方面積約為100m2,灌木約為16m2,草本植物為(5)樣方法并非只適用于植物。對于活動實力弱、活動范圍小的動物或某種昆蟲卵也可用樣方法調查。(6)計數原則。若有正好長在邊界線上的,應遵循“計上不計下,計左不計右,頂角只計一次”的原則,即只計數樣方相鄰兩條邊上及其頂角的個體。同種植物無論大小都應計數。如下圖(圖甲為方形樣方,圖乙為圓形樣方,實心圈表示應統計或測量的個體,虛線表示圓形樣方的直徑)。eq\x(精)eq\x(準)eq\x(命)eq\x(題)考向一種群的基本特征及其內在聯系例1(不定項選擇題)種群的數量特征之間的關系可用下圖表示,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BD)A.①為性別比例,人類的性別比例接近1︰1B.②為誕生率和死亡率、遷入率和遷出率C.④為年齡結構,可以影響誕生率和死亡率D.③為種群數量,其增長方式在自然界中一般呈“S”型增長[解析]種群的年齡組成可預料種群密度變更,所以圖中①為年齡組成,A項錯誤;誕生率和死亡率、遷入率和遷出率可確定種群密度的大小,所以圖中②為誕生率和死亡率、遷入率和遷出率,B項正確;性別比例對種群密度也有肯定的影響,所以圖中④為性別比例,C項錯誤;③為種群數量,其增長方式在自然界中一般呈“S”型增長,D項正確?!矊柧殹?.(2024·浙江省高三生物聯考)下列有關種群特征的敘述,正確的是(C)A.種群密度、誕生率、死亡率、年齡結構和性別比例都是種群內個體特征的統計值B.年齡金字塔底部的大小代表種群中最年輕年齡組的個體數C.誕生率主要由性成熟的早晚、每次產仔數和每年生殖次數確定D.種群數量穩(wěn)定在K值時,其性別比率為11[解析]種群密度、誕生率、死亡率、年齡結構和性別比例都是種群數量特征的統計值,A錯誤;年齡金字塔底部的大小代表種群中幼年年齡組的個體數,B錯誤;誕生率主要由性成熟的早晚、每次產仔數和每年生殖次數確定,C正確;種群數量穩(wěn)定在K值時,其誕生率和死亡率相當、遷出率與遷入率相當,但其性別比率未必是11,D錯誤。考向二種群密度的調查例2(2024·東北三省名校聯考)某愛好小組成員在草原上調查田鼠的生存狀況,依據所學學問,回答下列問題:(1)調查動物的種群密度,常用的調查方法是標記重捕法。某次調查時,在3km2的區(qū)域內共捕獲了60只田鼠,做好標記后重新放回到草原上,一周后再次捕獲了60只,其中發(fā)覺帶有標記的只有4只,則該區(qū)域內田鼠的種群密度為300只/km2。(2)標記重捕法常用于調查活動實力強、活動范圍廣的動物的種群密度。(3)調查過程中,假如標記物簡單脫落,則用標記重捕法得到的數據會偏大(填“偏大”“偏小”或“不變”);假如動物被捕獲并標記后難以被再次捕獲,則利用標記重捕法計算出的種群密度與實際種群密度相比可能偏大(填“偏大”“偏小”或“不變”);誤將部分未標記個體統計為標記個體,則計算出的種群密度與實際種群密度相比會偏小(填“偏大”“偏小”或“不變”)。重捕時方法不當造成已捕獲的標記個體死亡,會導致估算數值與實際數值相比會不變(填“偏大”“偏小”或“不變”)。[解析](1)標記重捕法的計算公式為:標記總數/N=重捕中被標記的個體數/重捕總數(N代表種群個體總數),依據題意,則60/N=4/60,得N=900(只),由于區(qū)域面積是3km2,故該區(qū)域內田鼠的種群密度為300只/km2。(2)標記重捕法常用于調查活動實力強、活動范圍廣的動物的種群密度。(3)依據標記重捕法的計算公式:標記總數/N=重捕中被標記的個體數/重捕總數(N代表種群個體總數),假如標記物簡單脫落,會導致重捕中被標記個體數量削減,所以所得數值可能偏大;假如動物被捕獲并標記后難以被再次捕獲,導致重捕中被標記個體數量削減,則利用標記重捕法計算出的種群密度與實際種群密度相比可能偏大;假如誤將部分未標記個體統計為標記個體,則計算時重捕中被標記個體數量增多,導致計算出的種群密度與實際種群密度相比會偏小。假如已捕獲的標記個體死亡,則不會影響估算數值?!矊柧殹?.假如采納樣方法調查某地區(qū)(甲地)蒲公英的種群密度,下列做法中正確的是(C)A.計數甲地內蒲公英的總數,再除以甲地面積,作為甲地蒲公英的種群密度B.計數全部樣方內蒲公英總數,除以甲地面積,作為甲地蒲公英的種群密度C.計算出每個樣方中蒲公英的密度,求出全部樣方蒲公英密度的平均值,作為甲地蒲公英的種群密度D.求出全部樣方蒲公英的總數,除以全部樣方的面積之和,再乘以甲地面積,作為甲地蒲公英的種群密度[解析]蒲公英個體較小,分布較廣,不便利逐個計數,A錯誤;樣方法是估算種群密度的方法,應在被調查范圍內,隨機選取若干個樣方,通過計數每個樣方內的個體數,求得每個樣方內的種群密度,以全部樣方內種群密度的平均值作為該地區(qū)種群的種群密度估計值,故B、D錯誤,C正確??键c二種群數量的變更規(guī)律及應用eq\x(基)eq\x(礎)eq\x(梳)eq\x(理)1.種群數量變更的探討(1)方法:構建數學模型。(2)步驟:視察探討對象,提出問題→提出合理的假設→依據試驗數據,用適當的數學形式對事物的性質進行表達→通過進一步試驗或視察等,對模型進行檢驗或修正。2.種群數量增長的兩種曲線(1)區(qū)分項目“J”型曲線“S”型曲線增長模型前提條件志向狀態(tài):①食物和空間條件充裕;②氣候相宜;③沒有敵害;④無遷入、遷出現實狀態(tài):①食物、空間有限;②不斷變更的自然條件;③有種內斗爭和種間競爭K值無K值,增長率保持不變有K值,K/2時增長速率最大(2)聯系①圖中陰影部分代表環(huán)境阻力或被環(huán)境所淘汰的個體數目。②兩種增長曲線的差異主要是由環(huán)境阻力的有無造成的,它們可以發(fā)生轉化:“J”型曲線eq\o(→,\s\up7(環(huán)境阻力),\s\do5(漸漸增大))“S”型曲線3.種群數量波動和下降大多數種群數量總是在波動中;在不利的條件下,種群數量還會急劇下降,甚至消亡。4.影響種群數量變更的因素eq\x(思)eq\x(維)eq\x(辨)eq\x(析)易錯整合,推斷正誤。(1)在志向條件下,影響種群數量增長的因素主要是環(huán)境容納量(×)(2)在相對穩(wěn)定的生態(tài)系統中,種群數量在K值上下波動,主要是由氣候、食物、天敵等因素調整的(√)(3)不同種生物的K值各不相同,但同種生物的K值固定不變(×)(4)種群數量變更不僅受外部因素的影響也受自身內部因素的影響(√)(5)探討種群數量的變更有利于對有害動物的防治以及對野生生物資源的愛護和利用(√)(6)種群數量的變更就是種群數量的增長和波動(×)(7)為有效防治蝗災,應在種群數量為K/2時剛好限制種群密度(×)(8)在“S”型增長曲線中,當種群數量超過K/2后,種群增長速率減慢,其對應的年齡組成為衰退型(×)(9)對于“S”型曲線,同一種群的K值是固定不變的,與環(huán)境因素無關(×)(10)“J”型增長曲線的增長率是肯定的,而增長速率漸漸增大(√)eq\x(延)eq\x(伸)eq\x(探)eq\x(究)1.調查某地烏鴉連續(xù)10年的種群數量變更,圖中λ表示該種群數量是一年前種群數量的倍數,請思索:(1)圖示模型是否可表示種群“J”型增長?(2)圖中第3年和第9年的烏鴉種群數量是否相同?(3)圖中第6年種群數量最少,對嗎?[提示](1)“J“型增長曲線其λ值應固定,故圖示曲線不行代表“J”型增長。(2)、(3)在第3年到第9年間,λ<1,說明種群數量在逐年削減,到第9年數量最少。2.下圖表示的是種群數量增長曲線,據圖分析:(1)圖中b曲線的形成過程中何時出現了環(huán)境阻力?(2)曲線a、b哪類更符合自然界的種群數量變更的實際狀況?(3)圖中陰影部分表示的含義是什么?[提示](1)b曲線的形成過程中始終存在環(huán)境阻力。(2)b類曲線更符合自然界的種群數量變更的實際狀況。(3)在生存斗爭中被淘汰的個體數量。eq\x(重)eq\x(難)eq\x(精)eq\x(講)1.K值和K/2值在實踐中的應用(1)K值的應用①野生生物資源愛護:愛護野生生物生活的環(huán)境,減小環(huán)境阻力,增大K值。②有害生物的防治:增大環(huán)境阻力(如為防鼠害而封鎖糧食、清除生活垃圾、愛護鼠的天敵等),降低K值。(2)K/2值的應用①資源開發(fā)與利用:種群數量達到環(huán)境容納量的一半時種群增長速率最大,再生實力最強——把握K/2值處黃金開發(fā)點,維持被開發(fā)資源的種群數量在K/2值處,可實現“既有較大收獲量又可保持種群高速增長”,從而不影響種群再生,符合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原則。②有害生物防治:務必剛好限制種群數量,嚴防達K/2值處(若達K/2值處,可導致該有害生物成災)。2.K值的易誤點解讀(1)K值不是一成不變的:K值會隨著環(huán)境的變更而發(fā)生變更,當環(huán)境遭到破壞時,K值會下降;當環(huán)境條件狀況改善時,K值會上升。(2)在環(huán)境不遭遇破壞的狀況下,種群數量會在K值旁邊上下波動。當種群數量偏離K值的時候,會通過負反饋調整使種群數量回到K值。(3)K值并不是種群數量的最大值:K值是環(huán)境容納量,即在保證環(huán)境不被破壞前提下所能容納的最大值;種群所達到的最大值會超過K值,但這個值存在的時間很短,因為環(huán)境已遭到破壞?!?1)“S”型曲線的起先部分并非“J”型曲線?!癑”型曲線由始到終都保持指數式增長,“S”型曲線自始至終具有環(huán)境阻力,增長速領先增加后削減。所以絕不能認為“S”型曲線的起先部分是“J”型曲線。(2)種群增長率≠種群增長速率①種群增長率:指單位數量的個體在單位時間內新增加的個體數,無單位。計算公式:增長率=eq\f(肯定時間內增長的數量,初始數量)×100%②種群增長速率:指單位時間內新增加的個體數(即種群數量增長曲線的斜率)有單位,如個/年。計算公式:增長速率=eq\f(肯定時間內增長的數量,時間)。(3)λ≠增長率①λ為某時段結束時種群數量為初始數量的倍數,而非增長率。②增長率=(末數-初數)/初數×100%=(N0λt+1-N0λt)/N0λt×100%=(λ-1)×100%。eq\x(精)eq\x(準)eq\x(命)eq\x(題)考向一種群增長曲線分析例3(2024·內蒙古赤峰二中一模)某生物愛好小組對一種以優(yōu)質牧草的根為食的田鼠進行了一段時間的追蹤調查,繪制出如圖曲線,下列分析正確的是(D)A.圖示屬于模型建構法,該模型的種類與構建DNA雙螺旋結構模型的種類相同B.假如田鼠在被捕獲過一次后更難捕獲,則統計的種群密度會比實際值偏小C.圖中K值反映的是環(huán)境容納量,該值不受氣候因素的影響D.圖中D點時,該種群的年齡組成為增長型[解析]圖示種群數量增長曲線為“S”型屬于數學模型,而DNA雙螺旋結構模型為物理模型,A錯誤;調查田鼠種群密度的方法是標記重捕法,若田鼠在一次被捕后更難捕獲,則統計結果實際值偏大,B錯誤;圖中K為環(huán)境容納量,受環(huán)境因素影響,C錯誤;圖中D點種群數量未到K值,所以種群的年齡組成為增長型,D正確?!矊柧殹?.(不定項選擇題)(2024·山東省菏澤市高三期末)在調查某林場松鼠的種群數量時,計算當年種群數量與前一年種群數量的比值(λ),并得到如圖所示曲線,下列結論中正確的是(ABD)A.前4年該種群數量基本不變,第5年調查的年齡組成可能為衰退型B.第4~8年間種群數量在下降,緣由可能是食物的短缺和天敵增多C.第8年時種群數量最少,第8~16年間種群數量增加,且呈“S”型增長D.假如持續(xù)第16~20年間的趨勢,后期種群數量將呈“J”型增長[解析]前4年,λ值為定值,λ=1,說明種群增長率為0,種群數量保持不變,第5年時λ<1,說明種群增長率為負值,種群數量下降,年齡組成為衰退型,A正確;影響種群數量的因素有氣候、食物、天敵、傳染病等,B正確;第8到10年間λ<1,種群數量削減,第10年的種群數量最少,“S”型曲線的增長率應當是先增加后削減,而圖中第8到第16年種群增長領先削減后增加,C錯誤;由圖示曲線圖趨勢知假如持續(xù)第16到第20年間趨勢,λ大于2,而且基本不變,說明種群數量將持續(xù)增加,呈“J”型曲線增長,D正確??枷蚨N群數量變更規(guī)律的應用分析例4(2024·湖南省懷化市高三期末)下列有關“S”型曲線的說法,與事實相符合的是(C)A.該圖可表示密閉的恒定容器培育液中酵母菌種群數量增長的變更曲線B.若該種群為海洋經濟魚類,種群數量最好保持在c的水平C.ab段種群數量增長速率變慢,其主要緣由是受天敵、生活空間和資源等的影響D.該曲線是在志向條件下測得的,人工培育中不會出現這樣的曲線[解析]在探究培育液中酵母菌種群數量增長的變更試驗中,空間與資源是有限的,則酵母菌種群數量應為先增加后削減,A錯誤;若該種群為海洋經濟魚類,種群數量最好保持在a的水平,因為a時期種群增長速率最快,B錯誤;ab段種群數量增長速率變慢,其主要緣由是受天敵、生活空間和資源等的影響,C正確;志向條件下測得的曲線為“J”型曲線,人工培育可以得出“S”型曲線,D錯誤。〔對應訓練〕4.(2024·廣東省清遠市高三期末)經調查,珠江西段鯪魚的種群增長速率會隨種群數量增加而漸漸上升,但達到最快增長速率后,卻隨種群數量的接著增加而漸漸下降。下列敘述正確的是(C)A.若種群增長速率相等時,種內斗爭程度相同B.種群增長速率增加時,種群年齡組成為增長型;反之,為衰退型C.若環(huán)境條件穩(wěn)定,該種群的K值為種群增長速率最大時種群數量的兩倍D.用標記重捕法調查該種群密度時,若標記個體不易被再捕則估算值偏低[解析]鯪魚的種群數量呈現“S”型增長。若種群增長速率相等時,種群的數量不肯定相同,種內斗爭程度會不同,A錯誤;種群增長速率增加時,種群數量不斷增加,其年齡組成為增長型,若種群增長速率削減、且大于零時,種群數量仍在增加,其年齡組成仍為增長型,B錯誤;種群增長速率最大時種群的數量為K/2,因此若環(huán)境條件穩(wěn)定,該種群的K值為種群增長速率最大時種群數量的兩倍,C正確;用標記重捕法調查該種群密度,其估算值=(第一次捕獲并標記的個體數×其次次捕獲的個體數)÷其次次捕獲的有標記的個體數,假如標記個體不易被再捕,會使其次次捕獲的有標記的個體數偏小,則估算值偏大,D錯誤??键c三試驗:探究培育液中酵母菌種群數量的變更eq\x(基)eq\x(礎)eq\x(梳)eq\x(理)1.試驗原理(1)用液體培育酵母菌,種群的增長受培育液的成分、空間、pH、溫度等因素的影響。(2)在志向的無限環(huán)境中,酵母菌種群呈“J”型增長;自然界中資源和空間總是有限的,酵母菌種群呈“S”型增長。(3)計算酵母菌數量可用抽樣檢測的方法——顯微計數法。2.試驗流程eq\x(思)eq\x(維)eq\x(辨)eq\x(析)易錯整合,推斷正誤。(1)肯定容積的培育液中酵母菌的數量增長呈“S”型(√)(2)在取樣液前要將培育液振蕩,目的是使酵母菌勻稱分布(√)(3)酵母菌的數量隨時間的變更狀況只能用“S”型曲線的形式表示(×)(4)重復試驗次數可以削減試驗的誤差(√)eq\x(延)eq\x(伸)eq\x(探)eq\x(究)如圖為探究培育液中酵母菌種群數量的變更的試驗相關曲線,據圖回答下列問題:(1)相當一段時間內,酵母菌的增長符合哪種模型?(2)de段曲線下降的緣由可能有哪些?(3)試著畫出酵母菌的增長速率的曲線。[提示](1)符合“S”型增長。(2)養(yǎng)分物質隨著消耗漸漸削減,有害產物漸漸積累,培育液的pH等理化性質發(fā)生變更等。(3)如右圖所示eq\x(重)eq\x(難)eq\x(精)eq\x(講)血細胞計數板計數法(1)適用于需借助顯微鏡計數的微生物。(2)計數方法:血細胞計數板有兩種方格網,對于16×25的方格網,計四角的4個中方格共計100個小方格中的個體數量;而對于25×16的方格網,計四角和正中間的(共5個)中方格共計80個小方格中的個體數量。如圖所示。(3)計算方法:大方格長度為1mm,高度為0.1mm(即規(guī)格為1mm×1mm×0.1mm),則每個大方格的體積為0.1mm3(10-4mL),故1mL培育液中細胞個數:(中方格中的細胞總數/中方格中小方格個數)×400×104×稀釋倍數。(4)留意事項:搖勻取樣,適當稀釋?!?1)顯微計數時,對于壓在小方格邊線上的酵母菌,應只計數相鄰兩個邊及其頂角的酵母菌。(2)從試管中吸出培育液進行計數前,需將試管輕輕振蕩幾次,目的是使培育液中的酵母菌勻稱分布,減小誤差。(3)結果記錄最好用記錄表,如下:時間/天123456……數量/個……(4)每天計數酵母菌數量的時間要固定。(5)培育和記錄過程要敬重事實,不能主觀臆造。eq\x(精)eq\x(準)eq\x(命)eq\x(題)例5某學生在“探究培育液中酵母菌種群數量的變更”試驗中,依據試驗結果繪制出如下圖所示的曲線。下列有關分析錯誤的是(C)A.試驗過程中酵母菌種群的年齡組成先是增長型,后是穩(wěn)定型,最終變?yōu)樗ネ诵虰.種群數量在不同時間的增長速率可能相同C.本試驗中不存在比照D.每次取樣前應將培育瓶振蕩搖勻[解析]由題意可知,種群數量先增加,然后維持穩(wěn)定,最終削減,表明種群的年齡組成先是增長型,然后是穩(wěn)定型,最終變?yōu)樗ネ诵停珹正確;本試驗的不同時間的取樣起到相互比照的作用,C錯誤;為了試驗的精確性,在每次取樣前都應將培育瓶振蕩搖勻,使酵母菌勻稱分布,D正確?!矊柧殹?.(2024·河北唐山模擬)檢測員將1mL酵母菌培育液稀釋10倍后,用抽樣檢測的方法檢測每毫升酵母菌的數量;將蓋玻片放在計數室上,用吸管吸取少許培育液使其自行滲入計數室,并用濾紙吸去多余液體。已知每個計數室由25×16=400個小格組成,容納液體的總體積為0.1mm3。現視察到圖中該計數室所示a、b、c、d、e5個中格80個小格內共有酵母菌n上,則上述水樣中約有酵母菌()個/mL。(A)A.5×105n B.5×108nB.500n D.50n[解析]依題意和圖示分析可知:1mL水樣中酵母菌數量=80個小方格內酵母菌總數n/80×400×10000×稀釋倍數=n×5×10000×10=5×105n,A正確。課末總結1.〔思維導圖〕2.〔簡答題??奸L句分析〕1.種群的數量特征包括種群密度、年齡組成、性別比例、誕生率與死亡率及遷入率與遷出率,其中種群密度是種群最基本的數量特征。2.干脆確定種群密度的是誕生率與死亡率、遷入率與遷出率,年齡組成是預料種群數量變更趨勢的依據。3.“J”型增長曲線的形成條件:食物和空間條件充裕、氣候相宜、沒有敵害。“S”型增長曲線的成因:資源和空間條件有限,隨種群密度增大,種內斗爭加劇,天敵數量增多,從而使誕生率降低、死亡率上升,直至平衡。4.在自然界中,氣候、食物、天敵、傳染病等均會影響種群數量,故大多數種群數量總處于波動中。5.漁業(yè)捕撈中,捕撈后讓魚的種群數量維持在K/2的緣由:K/2時種群的增長速率最大,種群的數量能快速復原,有利于魚類資源的可持續(xù)利用。3.〔探究高考·明確考向〕1.(2024·全國卷Ⅰ,6)某試驗小組用細菌甲(異養(yǎng)生物)作為材料來探究不同條件下種群增長的特點,設計了三個試驗組,每組接種相同數量的細菌甲后進行培育,培育過程中定時更新培育基,三組的更新時間間隔分別為3h、10h、23h,得到a、b、c三條種群增長曲線,如圖所示。下列敘述錯誤的是(D)A.細菌甲能夠將培育基中的有機物分解成無機物B.培育基更換頻率的不同,可用來表示環(huán)境資源量的不同C.在培育到23h之前,a組培育基中的養(yǎng)分和空間條件都是充裕的D.培育基更新時間間隔為23h時,種群增長不會出現J型增長階段[解析]細菌甲為異養(yǎng)生物,能夠將培育基中的有機物分解成無機物,A項正確。培育基更換頻率的不同,可用來表示環(huán)境資源量的不同:更換頻率快,環(huán)境資源相對豐富;更換頻率慢,環(huán)境資源相對匱乏,B項正確。通過對比題圖中三條曲線可知,a組為培育基更新時間間隔為3h的試驗組,細菌數量呈J型增長,由此可知其養(yǎng)分和空間條件都是充裕的,C項正確。培育基更新時間間隔為23h時,在培育的初始階段,由于養(yǎng)分和空間條件充裕,因此種群增長也會出現J型增長階段,D項錯誤。2.(2024·全國卷Ⅰ)種群密度是種群的數量特征之一。下列敘述錯誤的是(D)A.種群的S型增長是受資源因素限制而呈現的結果B.某林場中繁殖力極強老鼠種群數量的增長會受密度制約C.魚塘中某種魚的養(yǎng)殖密度不同時,單位水體該魚的產量有可能相同D.培育瓶中細菌種群數量達到K值前,密度對其增長的制約漸漸減弱[解析]A對:當空間、資源有限時,種群呈S型增長。B對:林場空間、資源有限,老鼠種群的增長會由于密度增加而漸漸減慢。C對:魚塘中某種魚的養(yǎng)殖密度不同時,由于魚的大小不同等,單位水體中產量有可能相同。D錯:培育瓶中細菌種群數量達到K值前,由于環(huán)境阻力漸漸增大,密度對其增長的制約漸漸增加。3.(2024·全國卷Ⅲ,5)某陸生植物種群的個體數量較少,若用樣方法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食品生產質量安全免責合同書
- 2025年高校食堂外包食品安全與營養(yǎng)管理合同3篇
- 二零二四學生校園安全教育與培訓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旅游行業(yè)管理人員聘用合同范本
- 2025年度租賃房產押金退還授權委托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草原承包合同:草原旅游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合同
- 2025年度家居建材銷售合同提成細則
- 2025年度高級環(huán)境工程師聘用與服務合同
- 2025年度旅游項目資金監(jiān)管與運營服務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公寓房租賃與商務服務合同
- 電能質量與安全課件
- 醫(yī)藥營銷團隊建設與管理
- 工程項目設計工作管理方案及設計優(yōu)化措施
- 二年級數學上冊口算題100道(全冊完整)
- 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金匯螢石開采有限公司三義號螢石礦礦山地質環(huán)境保護與土地復墾方案
- 小升初幼升小擇校畢業(yè)升學兒童簡歷
- 資金支付審批單
- 第一單元(金融知識進課堂)課件
- 新概念二冊課文電子版
- 介入導管室護士述職報告(5篇)
- 零件的工藝分析及毛坯選擇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