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師說韓愈內(nèi)容索引預習梳理與積累研習討論與鑒賞預習梳理與積累預習助讀
【認識作者】
韓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陽(今河南孟州)人,世稱“韓昌黎”。唐代杰出的文學家、思想家,古文運動的倡導者,蘇軾稱贊其“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為“唐宋八大家”之首,與柳宗元并稱“韓柳”。思想上,崇奉儒學,力排佛老,同時宣揚天命論,認為“天”能賞善罰惡,人只能順應和服從天命。著有《韓昌黎集》四十卷,另有《外集》十卷。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氣盛言宜、務去陳言、文從字順等散文創(chuàng)作理論,對后人很有指導意義。
【了解背景】
《師說》是韓愈的一篇著名論說文,此文作于唐德宗貞元十八年(802),韓愈任國子監(jiān)四門學博士時。這篇文章是針對門第觀念影響下“恥學于師”的壞風氣寫的。
門第觀念古已有之,到魏晉南北朝時期的九品中正制達到頂峰。自魏文帝曹丕實行九品中正制后,形成了以士族為核心的門閥制度,重門第之分,嚴士庶之別,士族子弟憑高貴的門第可以做官,他們不需要學習,也看不起老師,他們尊“家法”而鄙從師。到唐代,九品中正制廢除了,改以官爵的高下為區(qū)分門第的標準。這對擇師也有很大的影響,在當時士大夫階層中,普遍存在著“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的從師心理。韓愈反對這種錯誤的觀念,提出以“道”為師,“道”在即師在的主張,在當時具有明顯的進步意義。
【相關鏈接】
唐宋八大家:又稱唐宋散文八大家,是唐代韓愈、柳宗元和宋代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八位散文家的合稱。其中韓愈、柳宗元是唐代古文運動的領袖,歐陽修、“三蘇”等人是宋代古文運動的核心人物。他們先后掀起的古文革新浪潮,使詩文面貌煥然一新。
六藝:一指六種技能,即禮、樂、射、御、書、數(shù);二指《詩》《書》《禮》《樂》《易》《春秋》六種經(jīng)書。在《師說》一文中,采用后一種說法。知識積累1.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
2.解釋下列加點的詞(1)通假字(2)一詞多義
(3)詞類活用
(4)古今異義①古之學者必有師古義:求學的人。今義:在學問上有一定成就的人。②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古義:用來……的,憑它(他)來……的。今義:表示因果關系。(4)古今異義①古之學者必有師古義:求學的人。今義:在學問上有一定成就的人。②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古義:用來……的,憑它(他)來……的。今義:表示因果關系。③今之眾人,其下圣人也亦遠矣古義:一般人。今義:大家,許多人。④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古義:不一定。今義: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③今之眾人,其下圣人也亦遠矣古義:一般人。今義:大家,許多人。④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古義:不一定。今義: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5)重要虛詞
3.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點(1)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判斷句)(2)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賓語前置)(3)不拘于時,學于余(被動句,介賓短語后置)(4)師不必賢于弟子(介賓短語后置)(5)恥學于師(介賓短語后置)4.記誦韓愈詩文名句(1)古之學者必有師?!n愈《師說》(2)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n愈《師說》(3)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韓愈《師說》(4)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韓愈《師說》(5)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n愈《師說》4.記誦韓愈詩文名句(1)古之學者必有師?!n愈《師說》(2)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n愈《師說》(3)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韓愈《師說》(4)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n愈《師說》(5)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n愈《師說》(6)聞道有先后,術業(yè)有專攻,如是而已?!n愈《師說》(7)業(yè)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n愈《進學解》(8)仰不愧天,俯不愧人,內(nèi)不愧心?!n愈《與孟尚書書》(9)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韓愈《馬說》(10)人生處萬類,知識最為賢?!n愈《謝自然詩》(6)聞道有先后,術業(yè)有專攻,如是而已?!n愈《師說》(7)業(yè)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n愈《進學解》(8)仰不愧天,俯不愧人,內(nèi)不愧心?!n愈《與孟尚書書》(9)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n愈《馬說》(10)人生處萬類,知識最為賢。——韓愈《謝自然詩》研習討論與鑒賞問題研討
【任務一】
把握文章的論述層次1.文章第1段的行文思路是怎樣的?
參考答案:文章一開頭就提出“古之學者必有師”這個論斷,并指出“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接著由“解惑”說到“從師”。經(jīng)過一番推論,又得出“道之所存,師之所存”的結論。其間層層銜接,環(huán)環(huán)相扣,一氣貫通,具有很強的說服力。2.第2段的主要內(nèi)容是什么?本段與第1段是怎樣聯(lián)系起來的?
參考答案:本段以第1段為立論根據(jù),批判當時士大夫恥于從師的不良風氣。通過針砭時弊,又從反面論證了第1段所提出的觀點,說明從師的必要性。3.第3段舉孔子從師的實例和言行,其目的是什么?
參考答案:以孔子從師為范例,既照應“古之學者必有師”,又進一步闡明從師的必要性和“道之所存,師之所存”的道理。4.第4段的主要內(nèi)容是什么?這段文字與文章的中心觀點有什么聯(lián)系?
參考答案:這段文字說明了作《師說》的原因。是對后輩李蟠的勉勵,也是對當時求學之人的號召。作者贊揚李蟠“不拘于時”“能行古道”,這里“不拘于時”的“時”應該指的是“恥學于師”“惑而不從師”的社會風氣,“古道”指的是“從師而問”的師道傳統(tǒng),實際上還是在進一步闡明本文的中心觀點。
【任務二】
學習文章的論證方法1.這篇文章在論證方法上有可圈可點之處,統(tǒng)觀全文,作者采用了哪些論證方法來論證“道之所存,師之所存”的觀點?
參考答案:本文的論證方法有:對比論證、舉例論證、道理論證。2.第2段從三個方面批判了當時的社會風氣,請根據(jù)提示把下面的表格補充完整。
參考答案:3.第2段的三層對比是平行并列還是逐層深入的關系?談談你的理解。
參考答案:是逐層深入的關系。這三層對比,一層深于一層地揭露和批判了當時人們對待師道的錯誤態(tài)度。作者抓住這三層文字內(nèi)在的本質聯(lián)系,步步展開,有理論,有事實,有分析。4.第3段在論證方法上有什么特點?闡述了什么觀點?
參考答案:第3段運用了舉例論證和道理論證的論證方法。以孔子的言行,闡述了“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的觀點。課堂活動1.關于《師說》的中心論點,有人認為是“古之學者必有師”,有人認為是“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你認為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么?請談談你的看法。
提示:對于《師說》中心論點的界定,可從不同的角度來分析。觀點一:“古之學者必有師”作者要以“古之學者”為榜樣來宣揚師道,所以文章開篇就把它提了出來,把“古之學者”之所以有成就、有專長歸結為從師的結果。這一論點不僅起到了點題的作用,而且概括了要論證的內(nèi)容、范圍。觀點二:“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士大夫心中的“師”是有年齡、地位、道德等方面限制的。什么人可以為師,標準不清,正是產(chǎn)生這種現(xiàn)象的根源所在。而這一論點正好切中時弊,樹立了正確的擇師標準,澄清了人們的認識。2.《勸學》和《師說》都是我國古代探討學習問題的名篇,試比較二者的異同。
提示:這兩篇都是論述性文章,但論述的重點、采用的方法不同,論證的結構也不相同,要注意從這些角度加以區(qū)分。
參考答案:
課文異同論述重點論證結構主要論證方法《勸學》講學習的重要性,學習的態(tài)度和方法,強調要“善假于物”,核心是“學不可以已”總分結構比喻論證都強調學習的重要性,與我們現(xiàn)在所說的“終身學習”“合作學習”“創(chuàng)造性學習”“學會學習”等有很多相通之處。《師說》圍繞師道展開,反對“恥學于師”,強調要重視傳統(tǒng)的師道總分總結構對比論證、舉例論證整合建構【思路整合】
【審美鑒賞】
謹嚴的論證結構
《師說》論點鮮明,結構嚴謹,正反對比,事實充分,說理透徹,氣勢磅礴,有極強的說服力和感染力。
文章先從歷史事實(“古之學者必有師”)、教師職能(“傳道受業(yè)解惑”)、學者定會遇到疑難(“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三個方面證明了從師學習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然后提出“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的觀點,明確擇師的標準。
接著從三個方面進行對比,抨擊“恥學于師”的人。先用古今對比,指出從師與不從師的兩種結果;然后將人們對孩子與對自己的不同要求進行對比,指出其行為的自相矛盾;最后將“士大夫之族”與“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進行對比,揭露士大夫之族的錯誤想法,指出這是“師道不復”的真正原因。從后果、行為、心理等方面逐層深入分析,指出了他們在“從師”問題上的不同態(tài)度,點明了從師學習的重要性。
作者從“道之所存,師之所存”的擇師標準出發(fā),推論出“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聞道有先后,術業(yè)有專攻,如是而已”的論斷。為了證明這一論斷,作者以孔子的言行來佐證,很有說服力。這樣,文章以其鮮明的中心、清晰的層次、充分的說理體現(xiàn)了邏輯思維的嚴密?!舅夭耐诰颉?/p>
●從師學習是美好的風尚
自古而來,我們就有從師學習的風尚,即使圣賢如孔子,也曾從師于郯子、萇弘、師襄、老聃??鬃舆€留下了“三人行,則必有我?guī)煛钡拿??!駨膸煂W習是解決疑惑的有效途徑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面對困惑,有人諱疾忌醫(yī),有人從師學習。諱疾忌醫(yī)者必將孤陋而寡聞,從師學習者定會博才而多識?!竦乐?師之所存
學習的目的是增長學問,想要增長學問自然就要向比自己有學問的人請教。因此,從師學習不以年長為前提,不因年幼而棄之。在知識更新速度加快的今天,年輕人也有可能成為年長者的老師?!褚覟槿藥?/p>
面對“恥學于師”“不敢為人師”的社會風氣,韓愈不僅“不顧流俗”,“好為人師”,而且還向公眾大聲疾呼自己的從師之道,這不僅是勇氣,更體現(xiàn)出知識分子的擔當和責任?!緦徝黎b賞】
謹嚴的論證結構
《師說》論點鮮明,結構嚴謹,正反對比,事實充分,說理透徹,氣勢磅礴,有極強的說服力和感染力。
文章先從歷史事實(“古之學者必有師”)、教師職能(“傳道受業(yè)解惑”)、學者定會遇到疑難(“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三個方面證明了從師學習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然后提出“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的觀點,明確擇師的標準。
參考答案:
課文異同論述重點論證結構主要論證方法《勸學》講學習的重要性,學習的態(tài)度和方法,強調要“善假于物”,核心是“學不可以已”總分結構比喻論證都強調學習的重要性,與我們現(xiàn)在所說的“終身學習”“合作學習”“創(chuàng)造性學習”“學會學習”等有很多相通之處。《師說》圍繞師道展開,反對“恥學于師”,強調要重視傳統(tǒng)的師道總分總結構對比論證、舉例論證(3)詞類活用
2.解釋下列加點的詞(1)通假字(2)一詞多義
【了解背景】
《師說》是韓愈的一篇著名論說文,此文作于唐德宗貞元十八年(802),韓愈任國子監(jiān)四門學博士時。這篇文章是針對門第觀念影響下“恥學于師”的壞風氣寫的。
門第觀念古已有之,到魏晉南北朝時期的九品中正制達到頂峰。自魏文帝曹丕實行九品中正制后,形成了以士族為核心的門閥制度,重門第之分,嚴士庶之別,士族子弟憑高貴的門第可以做官,他們不需要學習,也看不起老師,他們尊“家法”而鄙從師。到唐代,九品中正制廢除了,改以官爵的高下為區(qū)分門第的標準。這對擇師也有很大的影響,在當時士大夫階層中,普遍存在著“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的從師心理。韓愈反對這種錯誤的觀念,提出以“道”為師,“道”在即師在的主張,在當時具有明顯的進步意義。(4)古今異義①古之學者必有師古義:求學的人。今義:在學問上有一定成就的人。②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古義:用來……的,憑它(他)來……的。今義:表示因果關系。2.解釋下列加點的詞(1)通假字(2)一詞多義
參考答案:
課文異同論述重點論證結構主要論證方法《勸學》講學習的重要性,學習的態(tài)度和方法,強調要“善假于物”,核心是“學不可以已”總分結構比喻論證都強調學習的重要性,與我們現(xiàn)在所說的“終身學習”“合作學習”“創(chuàng)造性學習”“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度婚宴場地布置設計合同范本
- 2025年度藝術材料批發(fā)采購合同模板
- 2025年度化肥行業(yè)標準化體系建設合同范本
- 2025年度婚介服務合同標準文本
- 2025年度云計算合法技術服務合同標準范本
- 2025年度全方位保姆職責與服務標準合同書
- 2025年度廣告創(chuàng)意跨媒體合作勞務合同
- 2025年度數(shù)字孿生實驗室共建與虛擬仿真技術合同
- 二零二四事業(yè)單位聘用制改革人事廳執(zhí)行細則合同3篇
- 《中國心力衰竭診斷和治療指南(2024)》解讀完整版
- 抽水蓄能電站項目建設管理方案
- 《智能網(wǎng)聯(lián)汽車智能傳感器測試與裝調》電子教案
- GB/T 32399-2024信息技術云計算參考架構
- 五級人工智能訓練師(初級)職業(yè)技能等級認定考試題庫(含答案)
- 2022年內(nèi)蒙古呼和浩特市中考化學真題(解析版)
- 2024PowerTitan系列運維指導儲能系統(tǒng)運維指導
- 沸石轉輪知識講解
- 固定資產(chǎn)盤點報告醫(yī)院版
- 腫瘤患者全程管理
- DB13(J)T145-2012建筑工程資料管理規(guī)程(上冊)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