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題練習06《出師表》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3/1D/37/wKhkGWdSRuaAaXgiAAI8C17XTos404.jpg)
![真題練習06《出師表》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3/1D/37/wKhkGWdSRuaAaXgiAAI8C17XTos4042.jpg)
![真題練習06《出師表》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3/1D/37/wKhkGWdSRuaAaXgiAAI8C17XTos4043.jpg)
![真題練習06《出師表》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3/1D/37/wKhkGWdSRuaAaXgiAAI8C17XTos4044.jpg)
![真題練習06《出師表》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3/1D/37/wKhkGWdSRuaAaXgiAAI8C17XTos4045.jpg)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06《出師表》閱讀真題(2023·遼寧阜新·統(tǒng)考中考真題)閱讀下面甲、乙兩段選文,完成后面小題?!炯住砍急静家拢谀详?,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qū)馳。后值傾覆,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恐托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兇,興復漢室,還于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選自諸葛亮《出師表》)【乙】先帝慮漢、賊不兩立,王業(yè)不偏安,故托臣以討賊也。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固知臣伐賊,才弱敵強也。然不伐賊,王業(yè)亦亡,惟坐而待亡,孰與伐之?是故托臣而弗疑也。臣受命之日寢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并日而食。臣非不自惜也,顧①王業(yè)不可偏安于蜀都,故冒危難以奉先帝之遺意,而議者謂為非計。今賊適疲于西,又務②于東,兵法乘勞③,此進趨之時也。(選自諸葛亮《后出師表》)【注釋】:①顧:考慮,顧慮。②務:致力。③乘勞:趁著疲勞。1.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A.猥自枉屈
自三峽七百里中B.三顧臣于草廬之中
皆以美于徐公C.以先帝之明
無從致書以觀D.此進趨之時也
山川之美2.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2)是故托臣而弗疑也。3.用“/”為乙文畫波浪線的句子斷句。(斷兩處)臣受命之日寢不安席食不甘味4.請概括出甲文中對作者產(chǎn)生重大影響的事件。(至少兩件)5.請分別找出甲乙兩文中諸葛亮認為當前出師北伐條件已經(jīng)具備的句子。(2023·山西·統(tǒng)考中考真題)經(jīng)典古詩文是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載體。班級舉辦了“學習先賢美德?體悟生命意義”專題學習活動。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zhàn),曹劌請見。其鄉(xiāng)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謀?!蹦巳胍?。……公與之乘,戰(zhàn)于長勺。公將鼓之。劌曰:“未可?!饼R人三鼓。劌曰:“可矣?!饼R師敗績。公將馳之。劌曰:“未可?!毕乱暺滢H,登軾而望之,曰:“可矣?!彼熘瘕R師。選自《曹劌論戰(zhàn)》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qū)馳。后值傾覆,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選自《出師表》【曉其意·體會先賢形象】6.兩軍陣前“公將鼓之”,魯莊公①的舉止凸顯曹劌的從容不迫;亂世之中“三顧草廬”,劉備三次到草廬②的謙恭引發(fā)諸葛亮的耿耿忠心。(根據(jù)句中加點字的意思填空)7.從文中或鏗鏘有力,或感人肺腑的言語中,可以讀出人物深沉的情感?!叭馐痴弑伞钡囊馑际洽伲w現(xiàn)了曹劌對國事的憂慮;“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qū)馳”的意思是②,體現(xiàn)了諸葛亮對先帝的感念?!久髌渲尽ぬ骄烤窳α俊?.主動請戰(zhàn)的曹劌,鞠躬盡瘁的諸葛亮,捐軀報國的文天祥,他們都是名垂千古的仁人志士?!哆^零丁洋》中哪一聯(lián)詩既是文天祥的自述心志,同時也道出無數(shù)仁人志士的心聲?請寫出該聯(lián)詩句,并說說你的理解。《過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經(jīng),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詩句:理解:9.善于繼承才能善于創(chuàng)新,延續(xù)民族文化的血脈才能更好地實現(xiàn)人生價值。你從曹劌或諸葛亮身上學到了什么優(yōu)秀品格?請結(jié)合選文作答。(2023·山東煙臺·統(tǒng)考中考真題)閱讀下面兩個語段,完成下面小題。【甲】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后漢所以傾頹也。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于桓、靈也。侍中、尚書、長史、參軍,此悉貞良死節(jié)之臣,愿陛下雜之信之,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節(jié)選自《出師表》)【乙】楚莊王欲伐晉,使豚尹①觀焉。反曰:“不可伐也。其憂在上,其樂在下。且賢臣在焉,曰沈駒?!泵髂辏质闺嘁^,反曰:“可矣。初之賢人死矣,諂諛多在君之廬者。其君樂而無禮,其下危處以怨上,上下離心。興師伐之,其民必反?!鼻f王從之,果如其言矣。(節(jié)選自《說苑·奉使》)【注】①豚尹:楚國大臣。10.解釋加點詞的意思。(1)此悉貞良死節(jié)之臣
()(2)反曰
()11.下列加點詞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未嘗不嘆息痛恨于桓、靈也
嘗射于家圃B.可計日而待也
雜然而前陳者C.諂諛多在君之廬者
甚矣,汝之不惠D.果如其言矣
其真無馬邪12.翻譯下面句子。興師伐之,其民必反。13.閱讀兩個文段,用自己的話填空?!疽摇课闹须嘁鸪跽J為楚不可伐晉的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是,二是;之后又認為可伐晉的條件之一與【甲】文所闡述的道理相同。(2023·遼寧本溪·統(tǒng)考中考真題)閱讀下面選文,完成下面小題。【甲】先帝創(chuàng)業(yè)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衛(wèi)之臣不懈于內(nèi),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于陛下也。誠宜開張圣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內(nèi)外異法也。(節(jié)選自《出師表》)【乙】二年春三月庚午,大司馬大將軍光①薨。上②始親政事,又思報大將軍功德,乃復使樂平侯山③領(lǐng)④尚書事,而令群臣得奏封事,以知下情。五日一聽事,自丞相以下各奉職奏事,以傅奏⑤其言,考試功能。侍中尚書功勞當遷及有異善⑥,厚加賞賜,至于子孫,終不改易。樞機周密,品式備具上下相安莫有茍且之意也。(節(jié)選自《漢書》【注釋】①光:大將軍霍光。②上:漢宣帝。③山:霍山,霍光之兄孫。④領(lǐng):兼任之意。⑤傅奏:陳奏,向君上報告。⑥異善:特殊貢獻。14.選出下列句子中加點詞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項(
)A.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臣誠知不如徐公美(《鄒忌諷齊王納諫》)B.然侍衛(wèi)之臣不懈于內(nèi)
欣然起行(《記承天寺夜游》)C.以知下情
策之不以其道(《馬說》)D.自丞相以下各奉職奏事
自非亭午夜分(《三峽》)15.將甲乙兩文中畫線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于陛下也。(2)上始親政事,又思報大將軍功德。16.請用“/”給下面的句子斷句,斷兩處。品式備具上下相安莫有茍且之意也17.甲文中的“先帝去世、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是諸葛亮向后主劉禪分析蜀國當時面臨的(1),而有“侍衛(wèi)之臣不懈于內(nèi)”和“忠志之士忘身于外”則闡述了(2),情辭懇切,言之有理。18.甲文中諸葛亮給后主的建議與乙文中漢宣帝的治國舉措有相同之處,請概括出來。(2023·甘肅武威·統(tǒng)考中考真題)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題目?!炯住肯鹊蹌?chuàng)業(yè)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衛(wèi)之臣不懈于內(nèi),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于陛下也。誠宜開張圣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內(nèi)外異法也。侍中、侍郎郭攸之、費祎、董允等,此皆良實,志慮忠純,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愚以為宮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補闕漏,有所廣益。將軍向?qū)?,性行淑均,曉暢軍事,試用于昔日,先帝稱之曰能,是以眾議舉寵為督。愚以為營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陣和睦,優(yōu)劣得所。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后漢所以傾頹也。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于桓、靈也。侍中、尚書、長史、參軍,此悉貞良死節(jié)之臣,愿陛下親之信之,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疽摇渴Y琬,字公琰,零陵湘鄉(xiāng)人也。亮卒,以琬為尚書令。東曹掾楊戲素性簡略,琬與言論,時不應答。或欲構(gòu)①戲于琬曰:“公與戲語而不見應,戲之慢上,不亦甚乎!”琬曰:“人心不同,各如其面;面從后言,古人之所誡也。戲欲贊吾是耶,則非其本心,欲反吾言,則顯吾之非,是以默然,是戲之快也?!庇侄睫r(nóng)楊敏曾毀琬曰:“作事憒憒②,誠非及前人?!被蛞园诅?,主者請。推③治④敏,琬曰:“吾實不如前人,無可推也?!敝髡咧負?jù)聽不推,則乞問其憒憒之狀。琬曰:“茍其不如,則事不當理,事不當理,則憒憒矣。復何問邪?”后敏坐⑤事系獄,眾人猶懼其必死,琬心無適莫⑥,得免重罪。其好惡存道,皆此類也。(節(jié)選自陳壽《三國志·蜀書·蔣琬費祎姜維傳》)【注釋】①構(gòu):陷害。②憒憒:糊涂。③推:推究。④治:懲處。⑤坐:因……獲罪。⑥適莫:厚薄,即偏見。19.解釋下列加點詞。(1)誠宜開張圣聽
(2)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3)或以白琬
(4)茍其不如20.翻譯下列句子。(1)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2)戲之慢上,不亦甚乎!21.請回答問題。(1)【甲】文中諸葛亮為后主提出了哪三條建議?(2)從哪幾件事可以看出蔣琬是一個“良實”之人?(2023·山東棗莊·統(tǒng)考中考真題)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甲)出師表(節(jié)選)諸葛亮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qū)馳。后值傾覆,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恐托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兇,興復漢室,還于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至于斟酌損益,進盡忠言,則攸之、祎、允之任也。(乙)誡子書諸葛亮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qū)W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22.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思與現(xiàn)代漢語一致的一項是(
)A.先帝不以臣卑鄙 B.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qū)馳C.非淡泊無以明志 D.險躁則不能治性23.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受任于敗軍之際
水陸草木之花(《愛蓮說》)B.還于舊都
皆以美于徐公(《鄒忌諷齊王納諫》)C.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陽樓記》)D.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
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翁亭記》)24.下列句子停頓有誤的一項是(
)A.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B.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C.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D.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25.下列對選文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甲文是諸葛亮出師伐魏前呈給后主的表文,乙文是諸葛亮寫給兒子的家書。B.甲文追述了三段往事:先帝三顧茅廬,自己臨危受命,北上興復漢室。C.乙文中諸葛亮告誡兒子,成才須謹記三個條件:立志、學習、惜時。D.甲文情辭懇切,感人肺腑;乙文在殷殷教誨中蘊含著深切的期望。26.翻譯下列句子,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2023·四川瀘州·統(tǒng)考中考真題)閱讀下列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炯住砍急静家?,躬耕于南陽,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qū)馳。后值傾覆,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恐托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兇,興復漢室,還于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至于斟酌損益,進盡忠言,則攸之、祎、允之任也。愿陛下托臣以討賊興復之效;不效,則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靈。若無興德之言,則責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謀,以咨諏善道,察納雅言,深追先帝遺詔。臣不勝受恩感激。今當遠離,臨表涕零,不知所言。(節(jié)選自諸葛亮《出師表》)【乙】亮少有逸群之才,英霸之器,身長八尺,容貌甚偉,時人異焉。遭漢末擾亂,隨叔父玄避難荊州,躬耕于野,不求聞達。時左將軍劉備以亮有殊量,乃三顧亮于草廬之中;亮深謂備雄姿杰出,遂解帶寫誠,厚相結(jié)納。及魏武帝南征荊州,劉琮舉州委質(zhì),而備失勢眾寡,無立錐之地。亮時年二十七,乃建奇策,身使孫權(quán),求援吳會。權(quán)既宿服仰備,又睹亮奇雅,甚敬重之,即遣兵三萬人以助備。備得用與武帝交戰(zhàn),大破其軍,乘勝克捷,江南悉平。后備又西取益州。益州既定,以亮為軍師將軍。備稱尊號,拜亮為丞相,錄尚書事。及備殂沒,嗣子幼弱,事無巨細,亮皆專之。于是外連東吳,內(nèi)平南越,立法施度,整理戎旅,工械技巧,物究其極,科教嚴明,賞罰必信,無惡不懲,無善不顯,至于吏不容奸,人懷自厲,道不拾遺,強不侵弱,風化肅然也。當此之時,亮之素志,進欲龍驤①虎視,苞括四海,退欲跨陵邊疆,震蕩宇內(nèi)。又自以為無身之日,則未有能蹈涉中原、抗衡上國者,是以用兵不戢②,屢耀其武。然亮才,于治戎為長,奇謀為短,理民之干,優(yōu)于將略。而所與對敵或值人杰加眾寡不侔③攻守異體故雖連年動眾未能有克。(節(jié)選自陳壽《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注】①驤:xiāng,向上舉。②戢:jí,收藏兵器。③侔:móu,相等,等同。27.下列對文中劃波浪線部分的斷句,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A.而所與對敵/或值人杰/加眾寡不侔/攻守異體/故雖連年動眾/未能有克B.而所與對敵/或值人杰加/眾寡不侔/攻守異體/故雖連年動/眾未能有克C.而所與對敵/或值人杰/加眾寡不侔/攻守異體故/雖連年動/眾未能有克D.而所與對敵/或值人杰加/眾寡不侔/攻守異體故/雖連年動眾/未能有克28.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庶竭駑鈍
庶:期望,希望B.以彰其咎
彰:揭示C.時人異焉
異:對……感到驚異D.身使孫權(quán)
使:使者29.下列對兩篇選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誤的一項是(
)A.甲、乙兩篇文章都寫到了諸葛亮躲避亂世,親自耕種田地,不求做官出名,以及劉備多次到諸葛亮居住的草廬去拜訪他的事情。B.甲文為“表”,作者追述了三顧茅廬、臨危受命、臨終托孤的往事,抒發(fā)了對先帝的感激,對劉備父子的忠心,以及興復漢室的決心。C.乙文為“傳”,略寫了諸葛亮的身世,詳寫了他出山后為劉備奔走效勞、功績突出并官拜丞相的經(jīng)歷,作者還對其做出了評價。D.乙文中陳壽認為,諸葛亮不管是整治訓練軍隊,還是運用奇謀都有突出的才能,而治理百姓的才干強于他作為將領(lǐng)的能力謀略。30.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文中劃線句子。(1)陛下亦宜自謀,以咨諏善道,察納雅言。(2)道不拾遺,強不侵弱,風化肅然也。(2023·遼寧遼陽·遼陽市第一中學校考一模)閱讀下面兩篇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qū)馳。后值傾覆,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恐托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兇,興復漢室,還于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至于斟酌損益,進盡忠言,則攸之、祎、允之任也。愿陛下托臣以討賊興復之效,不效,則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靈。若無興德之言,則責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謀,以咨諏善道,察納雅言,深追先帝遺詔。臣不勝受恩感激。(節(jié)選自《出師表》)【乙】卜式,河南人也。以田畜為事。時漢方事①匈奴式上書愿輸②家財半助邊。上使使問式:“欲為官乎?”式曰:“自小牧羊,不習仕宦,不愿也?!笔拐咴唬骸凹邑M有冤,欲言事乎?”式曰:“臣生與人無爭,邑人貧者貸之,不善者教之,所居,人皆從式,式何故見③冤!”使者曰:“茍,子何欲?”式曰:“天子誅匈奴,愚以為賢者宜死節(jié),有財者宜輸之,如此匈奴可滅也?!保ü?jié)選自《漢書》)【注釋】①事:交戰(zhàn)。②輸:送出。③見:被。31.選出下列句子中加點詞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項(
)A.躬耕于南陽
皆以美于徐公B.遂許先帝以驅(qū)馳
潭中魚可百許頭C.欲為官乎
或異二者之為D.愚以為賢者宜死節(jié)
宜乎眾矣32.將選文中畫橫線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2)式曰:“自小牧羊,不習仕宦,不愿也?!?3.請用“/”給下面的句子斷句,斷兩處。時漢方事匈奴式上書愿輸家財半助邊。34.【甲】文寓情于事,懇切得體。通篇洋溢著諸葛亮“”之情?!疽摇课闹小啊闭Z句表現(xiàn)了卜式令人肅然起敬的見識和胸襟。(均用原文語句填空)35.【甲】【乙】兩文的主人公都具有怎樣的性格品質(zhì)?請用一個四字短語加以概括。(2023·遼寧鐵嶺·統(tǒng)考模擬預測)閱讀下面選文,完成下面小題?!炯住渴讨?、侍郎郭攸之、費祎、董允等,此皆良實,志慮忠純,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愚以為宮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補闕漏,有所廣益。將軍向?qū)櫍孕惺缇?,曉暢軍事,試用于昔日,先帝稱之曰能,是以眾議舉寵為督。愚以為營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陣和睦,優(yōu)劣得所。(選自《出師表》)【乙】孟嘗君有舍人①而弗悅,欲逐之。魯連謂孟嘗君曰:“猿猴錯②木據(jù)水,則不若魚鱉;歷險乘危,則騏驥③不如狐貍;曹沫④奮三尺之劍,一軍不能當,使曹沫釋其三尺之劍與農(nóng)夫居垅畝之中則不若農(nóng)夫。故物舍其所長,用其所短,雖堯亦有所不及矣。今使人而不能,則謂之不肖;教人而不能,則謂之拙。拙則罷之,不肖則棄之,使人有棄逐,不相與處,而來害相報者,豈用世立教之道哉?”孟嘗君曰:“善!”乃弗逐之。(選自《戰(zhàn)國策·齊策》)【注釋】①舍人:侍從。②錯:同“措”,放棄。③騏驥:良馬。④曹沫:春秋魯莊公時武士。36.選出下列句子中加點詞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項(
)A.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
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小石潭記》)B.先帝稱之曰能
不以千里稱也(《馬說》)C.一軍不能當
而或長煙一空(《岳陽樓記》)D.乃弗逐之
遂逐齊師(《曹劌論戰(zhàn)》)37.將選文中畫線語句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愚以為營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陣和睦,優(yōu)劣得所。(2)故物舍其所長,用其所短,雖堯亦有所不及矣。38.請用“/”給下面的句子斷句,斷兩處。使曹沫釋其三尺之劍與農(nóng)夫居垅畝之中則不若農(nóng)夫39.請概括【甲】文的主要內(nèi)容。40.【甲】【乙】選文都講到了選拔任用人才的方法,各有怎樣的側(cè)重?請概括回答。(2023·廣西北?!そy(tǒng)考二模)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炯住竣俪急静家拢谀详?,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qū)馳。后值傾覆,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②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恐托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兇,興復漢室,還于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至于斟酌損益,進盡忠言,則攸之、祎、允之任也。③愿陛下托臣以討賊興復之效;不效,則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靈。若無興德之言,則責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謀,以咨諏善道,察納雅言,深追先帝遺詔。臣不勝受恩感激。(節(jié)選自諸葛亮《出師表》)【乙】后世唯諸葛武侯有伊尹①風味。其草廬三顧而后起,與耕莘②聘幣③,已略相類。其告后主曰:“臣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頃,子弟衣食,自有余饒。臣身在外,別無調(diào)度,不別治生,以長尺寸④。若死之日,不使庫有余帛,廩有余粟,以負陛下。”觀此言,則其視富貴為何等物!故先主臨終謂之曰:“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然,君可自取?!狈窍戎髡找娍酌鞲文懀淇习l(fā)此言?。ü?jié)選自《鶴林玉露》)【注】①伊尹:商朝開國元勛之一。②耕莘(shēn):相傳伊尹未遇湯時耕于莘野,隱居樂道。③聘幣:伊尹耕于有莘之野,湯使人以幣聘之。④不別治生,以長尺寸:沒有別的兼職營生,來增加自己的收入。41.下列句子中加點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A.咨臣以當世之事
扶蘇以數(shù)諫故B.以傷先帝之明明滅可見C.已略相類佛印絕類彌勒D.故先主臨終謂之曰
溫故而知新42.下列對甲文理解與分析有誤的一項是(
)A.甲文中諸葛亮回顧了與先帝創(chuàng)業(yè)歷程中對自己人生影響重大的三件事,分別是三顧茅廬、臨危受命、白帝托孤。B.諸葛亮追述自身經(jīng)歷時,五次提到“先帝”,目的是表明自己深得先帝信賴,顯示其為蜀國鞠躬盡瘁,勞苦功高。C.“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中的“此”指“五月渡瀘,南方平定”和“北定中原,興復漢室”兩件事。D.甲文第③段指明君臣各自的責任,言辭懇切,表達了誠摯的希望,主要用意還是勸勉劉禪廣開言路,親賢遠佞。43.將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2)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然,君可自取。44.甲文和下面的鏈接材料都涉及臣子向君主進言,結(jié)合鏈接材料,簡要分析諸葛亮和鄒忌在進言方式上有何不同?!炬溄硬牧稀砍颊\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nèi)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節(jié)選自《鄒忌諷齊王納諫》)45.君明德守禮,臣盡諫之責,是維系君臣關(guān)系的關(guān)鍵。公而忘私,盡心輔佐,依禮諫上,引君于仁,是為忠臣。諸葛亮的忠心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試結(jié)合甲、乙兩文概括,并簡要分析。
06《出師表》閱讀真題(2023·遼寧阜新·統(tǒng)考中考真題)閱讀下面甲、乙兩段選文,完成后面小題?!炯住砍急静家拢谀详?,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qū)馳。后值傾覆,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恐托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兇,興復漢室,還于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選自諸葛亮《出師表》)【乙】先帝慮漢、賊不兩立,王業(yè)不偏安,故托臣以討賊也。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固知臣伐賊,才弱敵強也。然不伐賊,王業(yè)亦亡,惟坐而待亡,孰與伐之?是故托臣而弗疑也。臣受命之日寢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并日而食。臣非不自惜也,顧①王業(yè)不可偏安于蜀都,故冒危難以奉先帝之遺意,而議者謂為非計。今賊適疲于西,又務②于東,兵法乘勞③,此進趨之時也。(選自諸葛亮《后出師表》)【注釋】:①顧:考慮,顧慮。②務:致力。③乘勞:趁著疲勞。1.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A.猥自枉屈
自三峽七百里中B.三顧臣于草廬之中
皆以美于徐公C.以先帝之明
無從致書以觀D.此進趨之時也
山川之美2.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2)是故托臣而弗疑也。3.用“/”為乙文畫波浪線的句子斷句。(斷兩處)臣受命之日寢不安席食不甘味4.請概括出甲文中對作者產(chǎn)生重大影響的事件。(至少兩件)5.請分別找出甲乙兩文中諸葛亮認為當前出師北伐條件已經(jīng)具備的句子?!敬鸢浮?.D2.(1)我本是個平民,在南陽親身耕種。(2)所以(把這事)托付給我而不再猶豫。3.臣受命之日/寢不安席/食不甘味4.先帝當初三顧茅廬,對作者有知遇之恩;作者臨危受命,與先帝患難與共;先帝臨終托孤,寄以興復漢室的大業(yè)。5.甲: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乙:今賊適疲于西,又務于東。【解析】1.本題考查文言詞語解釋。A.自己/在;B.在/比;C.憑借/來;D.助詞,的/助詞,的;故選D。2.本題考查文言句子翻譯。翻譯時要做到“信、達、雅”,注意重點字詞。重點字詞有:(1)布衣:麻布衣服,借指平民百姓。躬耕:親自耕種。于:在。(2)是故:因此、所以。托:托付。弗:不。3.本題考查文言斷句。根據(jù)文言文斷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分清層次,然后斷句,反復誦讀加以驗證。本句句意:臣下接受任命的時候,睡不安穩(wěn),食無滋味?!皩嫴话蚕迸c“食不甘味”是并列分句,都是“臣受命之日”的具體表現(xiàn)。故斷句為:臣受命之日/寢不安席/食不甘味。4.本題考查內(nèi)容理解和概括。根據(jù)甲文“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句可知,寫了三顧茅廬一事,寫先帝的知遇之恩;根據(jù)“后值傾覆,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句可知,寫了作者臨危受命,與先帝同心協(xié)力,共同承擔危險和困難。。根據(jù)“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可知,寫了先帝臨崩寄大事,將興復漢室的大業(yè)托付給作者。5.本題考查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與分析。由甲文“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可知,諸葛亮認為南方已經(jīng)平定,兵員裝備已經(jīng)充足,已經(jīng)具備北伐的條件。由乙文“今賊適疲于西,又務于東”可知,諸葛亮認為敵人恰好在西面疲于對付邊縣的叛亂,東面又要竭力去應付孫吳的進攻,正是敵方勞困之時,已經(jīng)具備北伐的條件?!緟⒖甲g文】(甲)我本來是平民百姓,在南陽務農(nóng)親耕,只想在亂世中茍且保全性命,不奢求在諸侯之中揚名顯身。先帝不因為我身份卑微、見識短淺,而委屈自己,三次去我的茅廬拜訪我。征詢我對時局大事的意見,由此使我感動奮發(fā),答應為先帝奔走效勞。后來遇到兵敗,在兵敗的時候接受任務,在危機患難之間奉行使命,那時以來已經(jīng)有二十一年了。先帝知道我做事小心謹慎,所以臨終時把國家大事托付給我。接受遺命以來,我早晚憂愁嘆息,唯恐先帝托付給我的事不能完成,以致?lián)p傷先帝的知人之明,所以我五月渡過瀘水,深入到人煙稀少的地方。現(xiàn)在南方已經(jīng)平定,兵員裝備已經(jīng)充足,應當激勵、率領(lǐng)全軍將士向北方進軍,平定中原,希望用盡我平庸的才能,鏟除奸邪兇惡的敵人,恢復漢朝的基業(yè),回到舊日的國都。這就是我用來報答先帝,并且盡忠陛下的職責本分。至于處理事務,斟酌情理,有所興革,毫無保留地進獻忠誠的建議,那就是郭攸之、費祎、董允等人的責任了。(乙)先帝考慮到蜀漢和曹賊不能并存,帝王之業(yè)不能茍且偷安于一地,所以委任臣下去討伐曹魏。以先帝那樣的明察,估量臣下的才能,本來就知道臣下要去征討敵人,是能力微弱而敵人強大的。但是,不去討伐敵人,王業(yè)也是要敗亡的;是坐而待斃,還是主動去征伐敵人呢?因此委任臣下,一點也不猶疑。臣下接受任命的時候,睡不安穩(wěn),食無滋味。想到要去北伐,應該先南征。所以五月里渡過瀘水,深入荒蕪之地,兩天才能吃上一餐。臣下不是不愛惜自己啊,而是看到帝王之業(yè)不可能局處在蜀地而得以保全,所以冒著危險,來執(zhí)行先帝的遺愿,可是爭議者說這不是上策。而敵人恰好在西面疲于對付邊縣的叛亂,東面又要竭力去應付孫吳的進攻,兵法要求趁敵方勞困時發(fā)動進攻,當前正是趕快進軍的時機啊。(2023·山西·統(tǒng)考中考真題)經(jīng)典古詩文是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載體。班級舉辦了“學習先賢美德?體悟生命意義”專題學習活動。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zhàn),曹劌請見。其鄉(xiāng)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謀?!蹦巳胍?。……公與之乘,戰(zhàn)于長勺。公將鼓之。劌曰:“未可。”齊人三鼓。劌曰:“可矣?!饼R師敗績。公將馳之。劌曰:“未可?!毕乱暺滢H,登軾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齊師。選自《曹劌論戰(zhàn)》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qū)馳。后值傾覆,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選自《出師表》【曉其意·體會先賢形象】6.兩軍陣前“公將鼓之”,魯莊公①的舉止凸顯曹劌的從容不迫;亂世之中“三顧草廬”,劉備三次到草廬②的謙恭引發(fā)諸葛亮的耿耿忠心。(根據(jù)句中加點字的意思填空)7.從文中或鏗鏘有力,或感人肺腑的言語中,可以讀出人物深沉的情感?!叭馐痴弑伞钡囊馑际洽伲w現(xiàn)了曹劌對國事的憂慮;“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qū)馳”的意思是②,體現(xiàn)了諸葛亮對先帝的感念?!久髌渲尽ぬ骄烤窳α俊?.主動請戰(zhàn)的曹劌,鞠躬盡瘁的諸葛亮,捐軀報國的文天祥,他們都是名垂千古的仁人志士。《過零丁洋》中哪一聯(lián)詩既是文天祥的自述心志,同時也道出無數(shù)仁人志士的心聲?請寫出該聯(lián)詩句,并說說你的理解?!哆^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經(jīng),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炭譃╊^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詩句:理解:9.善于繼承才能善于創(chuàng)新,延續(xù)民族文化的血脈才能更好地實現(xiàn)人生價值。你從曹劌或諸葛亮身上學到了什么優(yōu)秀品格?請結(jié)合選文作答?!敬鸢浮?.擊鼓進軍拜訪7.當權(quán)者目光短淺因此我感奮激發(fā),于是答應為先帝奔走效勞8.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舍生取義,無數(shù)仁人志士為國捐軀,他們英勇行為的背后是光照史冊的愛國忠心。9.示例一:面對強敵壓境,曹劌深知“肉食者鄙”的現(xiàn)狀,戰(zhàn)前主動進見,戰(zhàn)中從容應敵,他身上這種勇于擔當?shù)膬?yōu)秀品格值得我學習。示例二:我從諸葛亮身上學到了知恩圖報的優(yōu)秀品格。諸葛亮被先帝三顧茅廬的誠意感動,于危難之間接受任命,一生對先帝忠心耿耿,這種知感恩、重情義的品格令我敬慕?!窘馕觥?.本題考查文言實詞?!肮珜⒐闹本湟猓呼斍f公將要下令擊鼓進軍。鼓:擊鼓進軍?!叭櫜輳]”句意:三次去我的茅廬拜訪我。顧:拜訪。7.本題考查學生對句子翻譯能力。我們在翻譯句子時要注意通假字、詞類活用、一詞多義、特殊句式等情況。“肉食者鄙”重點詞有:肉食者,指當權(quán)者;鄙,見識短淺?!坝墒歉屑ぃ煸S先帝以驅(qū)馳”重點詞:由,因此;感激,感奮激發(fā);遂,于是;許,答應;驅(qū)馳,奔走效勞。8.本題考查詩句理解。本詩是文天祥在兵敗被俘,次年過零丁洋時所作。詩人不被任何威迫利誘打動,寫作此詩以明志。前兩句,詩人回顧平生;中間四句緊承“干戈寥落”,明確表達了作者對當前局勢的認識,感嘆自身命運坎坷。尾聯(lián)“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既是文天祥的自述心志,同時也道出無數(shù)仁人志士的心聲,其意思是:古往今來,人難免一死,要為拯救祖國而死,一片衷心將永垂史冊?!暗ば摹笔侵赋嗉t熾熱的心,突出了詩人為國盡忠的崇高形象;運用直抒胸臆的手法,寫文天祥面對敵人的威逼利誘,他沒有不肯屈服,愿意為自己的國家獻出自己寶貴的生命,表明了文天祥慷慨激昂的愛國熱情,以死明志、為國捐軀的英雄氣概,充分體現(xiàn)了文天祥寧死不屈,誓死如歸的民族氣節(jié)。無數(shù)仁人志士像文天祥一樣舍生取義,愿意為了國家而獻出自己的生命,他們英勇行為的行為必定會載入史冊,被后人銘記。9.本題考查拓展延伸,為開放性試題,結(jié)合人物的事跡,理解其精神。根據(jù)“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zhàn),曹劌請見。其鄉(xiāng)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謀。’乃入見”可知,國家面臨強敵,曹劌認為當權(quán)者見識短淺,雖然只是平民,但是是選擇了主動請見,可見其“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擔當與愛國精神;聯(lián)系“公將鼓之。劌曰:‘未可?!R人三鼓。劌曰:‘可矣?!R師敗績。公將馳之。劌曰:‘未可?!乱暺滢H,登軾而望之,曰:‘可矣?!熘瘕R師”可知,曹劌戰(zhàn)中從容應敵,準確把握戰(zhàn)斗與追擊的時機,可見其心思縝密、有勇有謀;這種精神值得我們學習。根據(jù)“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qū)馳。后值傾覆,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可知,先帝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諸葛亮被其誠意打動,追隨先帝,在危難的時候接受任命,畢其一生對先帝忠心耿耿,可見其知感恩、重情義的品格,這種品格值得敬佩?!緟⒖甲g文】《曹劌論戰(zhàn)》節(jié)選魯莊公十年的春天,齊國軍隊攻打魯國。魯莊公將要迎戰(zhàn)。曹劌請求魯莊公接見自己。他的同鄉(xiāng)說:“打仗的事當權(quán)者自會謀劃,你又何必參與呢?”曹劌說:“當權(quán)者目光短淺,不能深謀遠慮?!庇谑侨氤ヒ婔斍f公?!斍f公和他共坐一輛戰(zhàn)車,在長勺和齊軍作戰(zhàn)。魯莊公將要下令擊鼓進軍。曹劌說:“現(xiàn)在不行?!钡鹊烬R軍三次擊鼓之后。曹劌說:“可以擊鼓進軍了?!饼R軍潰敗。魯莊公又要下令駕車馬追逐齊軍。曹劌說:“還不行?!闭f完就向下看,查看齊軍車輪碾出的痕跡,又登上戰(zhàn)車,扶著軾遠望齊軍的隊形,這才說:“可以追擊了?!庇谑亲窊酏R軍?!冻鰩煴怼饭?jié)選我本來是平民百姓,在南陽務農(nóng)親耕,只想在亂世中茍且保全性命,不奢求在諸侯之中揚名顯身。先帝不因為我身份卑微、見識短淺,而委屈自己,三次去我的茅廬拜訪我。征詢我對時局大事的意見,由此使我感動奮發(fā),答應為先帝奔走效勞。后來遇到兵敗,在兵敗的時候接受任務,在危機患難之間奉行使命,那時以來已經(jīng)有二十一年了。(2023·山東煙臺·統(tǒng)考中考真題)閱讀下面兩個語段,完成下面小題?!炯住坑H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后漢所以傾頹也。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于桓、靈也。侍中、尚書、長史、參軍,此悉貞良死節(jié)之臣,愿陛下雜之信之,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節(jié)選自《出師表》)【乙】楚莊王欲伐晉,使豚尹①觀焉。反曰:“不可伐也。其憂在上,其樂在下。且賢臣在焉,曰沈駒?!泵髂?,又使豚尹觀,反曰:“可矣。初之賢人死矣,諂諛多在君之廬者。其君樂而無禮,其下危處以怨上,上下離心。興師伐之,其民必反?!鼻f王從之,果如其言矣。(節(jié)選自《說苑·奉使》)【注】①豚尹:楚國大臣。10.解釋加點詞的意思。(1)此悉貞良死節(jié)之臣
()(2)反曰
()11.下列加點詞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未嘗不嘆息痛恨于桓、靈也
嘗射于家圃B.可計日而待也
雜然而前陳者C.諂諛多在君之廬者
甚矣,汝之不惠D.果如其言矣
其真無馬邪12.翻譯下面句子。興師伐之,其民必反。13.閱讀兩個文段,用自己的話填空?!疽摇课闹须嘁鸪跽J為楚不可伐晉的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是,二是;之后又認為可伐晉的條件之一與【甲】文所闡述的道理相同。【答案】10.全,都。同“返”,回來。11.B12.出兵討伐他們,他們的民眾一定會造反。13.國君憂患意識強;百姓安居樂業(yè);親近小人,疏遠賢臣。【解析】10.本題考查重點文言詞語在文中的含義。解釋詞語要注意理解文言詞語在具體語言環(huán)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詞性活用、古今異義等現(xiàn)象。(1)句意為:這些人都是忠貞誠實、能夠以死報國的忠臣。悉:全,都;(2)句意為:豚尹回來說。反:同“返”,回來。11.本題考查文言虛詞的意思和用法。解釋詞語要注意理解文言詞語在具體語言環(huán)境中的用法。A.于:介詞,對于/介詞,在;B.而:都是連詞,表修飾;C.之:助詞,的/助詞,用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不譯;D.其:代詞,他的/副詞,難道;故選B。12.本題考查文言翻譯。解答時一定要先回到語境中,根據(jù)語境讀懂句子的整體意思,然后找出關(guān)鍵實詞、虛詞,查看有無特殊句式,直譯為主,意譯為輔。重點詞語:興師:出兵。伐:討伐,攻打。必:一定。反:造反,反叛。13.本題考查內(nèi)容理解。(1)(2)根據(jù)【乙】文“不可伐也。其憂在上,其樂在下”(不可討伐。他們的君主憂患意識很強,百姓安居樂業(yè))可知,國君憂患意識強,百姓安居樂業(yè);(3)根據(jù)【乙】文“初之賢人死矣,諂諛多在君之廬者”(當初的賢臣死了,一些溜須拍馬的人都圍在晉君身邊),找到【甲】文“親小人,遠賢臣,此后漢所以傾頹也”可知,親近小人,疏遠賢臣。【參考譯文】【甲】親近賢臣,疏遠小人,這是西漢興盛的原因;親近小人,疏遠賢臣,這是東漢衰敗的原因。先帝在世的時候,每逢跟我談論這些事情,對于桓帝、靈帝沒有一次不(發(fā)出嘆息)感到痛心遺憾的。侍中、尚書、長史、參軍,這些人都是忠貞誠實、能夠以死報國的忠臣,希望陛下親近他們,信任他們,那么漢朝的復興就指日可待了。【乙】楚莊王準備攻打晉國,派豚尹前往察探。豚尹回來說:“不可討伐。他們的君主憂患意識很強,百姓安居樂業(yè)。并且有一位賢臣在朝,叫做沈駒?!钡诙?,再派豚尹去晉國探察,回來說:“現(xiàn)在可以了。當初的賢臣死了,一些溜須拍馬的人都圍在晉君身邊,晉君追求安樂而失去禮節(jié);下面的百姓心生怨恨。正逢他們上下離心離德之際,興師討伐,他們的民眾一定會支持大王?!背f王采納了這個建議,果然像他說的那樣了。(2023·遼寧本溪·統(tǒng)考中考真題)閱讀下面選文,完成下面小題?!炯住肯鹊蹌?chuàng)業(yè)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衛(wèi)之臣不懈于內(nèi),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于陛下也。誠宜開張圣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內(nèi)外異法也。(節(jié)選自《出師表》)【乙】二年春三月庚午,大司馬大將軍光①薨。上②始親政事,又思報大將軍功德,乃復使樂平侯山③領(lǐng)④尚書事,而令群臣得奏封事,以知下情。五日一聽事,自丞相以下各奉職奏事,以傅奏⑤其言,考試功能。侍中尚書功勞當遷及有異善⑥,厚加賞賜,至于子孫,終不改易。樞機周密,品式備具上下相安莫有茍且之意也。(節(jié)選自《漢書》【注釋】①光:大將軍霍光。②上:漢宣帝。③山:霍山,霍光之兄孫。④領(lǐng):兼任之意。⑤傅奏:陳奏,向君上報告。⑥異善:特殊貢獻。14.選出下列句子中加點詞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項(
)A.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臣誠知不如徐公美(《鄒忌諷齊王納諫》)B.然侍衛(wèi)之臣不懈于內(nèi)
欣然起行(《記承天寺夜游》)C.以知下情
策之不以其道(《馬說》)D.自丞相以下各奉職奏事
自非亭午夜分(《三峽》)15.將甲乙兩文中畫線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于陛下也。(2)上始親政事,又思報大將軍功德。16.請用“/”給下面的句子斷句,斷兩處。品式備具上下相安莫有茍且之意也17.甲文中的“先帝去世、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是諸葛亮向后主劉禪分析蜀國當時面臨的(1),而有“侍衛(wèi)之臣不懈于內(nèi)”和“忠志之士忘身于外”則闡述了(2),情辭懇切,言之有理。18.甲文中諸葛亮給后主的建議與乙文中漢宣帝的治國舉措有相同之處,請概括出來。【答案】14.A15.(1)這是追念先帝特殊的禮遇,想報答陛下的緣故。(2)皇帝開始親政,又想回報大將軍霍光的功德。16.品式備具/上下相安/莫有茍且之意也17.不利處境有利條件18.廣開言路,論功行賞【解析】14.考查文言詞語理解。A.都是“確實,是在”的意思;B.然而/……的樣子;C.用來/按照;D.從/如果;故選A。15.考查文言句子翻譯。重點詞語有:(1)蓋:連詞。連接上一句或上一段,表示原因。追:追念。殊遇:特殊的對待,即優(yōu)待、厚遇。欲:想要。報:報答。之:代詞。于:向,對。(2)始:開始;報:回報。16.考查文言句子斷句。句意:法令、制度完備,上下相安無事,沒有人抱著茍且敷衍的態(tài)度辦事?!捌肥絺渚摺薄吧舷孪喟病薄澳衅埱抑庖病笔侨齻€獨立完整的句子,彼此之間應該斷開,故斷句為:品式備具/上下相安/莫有茍且之意也。17.考查內(nèi)容理解概括。【甲】文中的“先帝去世、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是指劉備去世了,天下分為三國,我們蜀漢人力疲憊,民生凋敝,這是諸葛亮向后主劉禪分析蜀國當時面臨的不利處境;而有“侍衛(wèi)之臣不懈于內(nèi)”和“忠志之士忘身于外”是指雖然現(xiàn)在形勢不利,但是侍衛(wèi)臣僚在內(nèi)勤勞不懈,戰(zhàn)場上忠誠有志的將士們奮不顧身,這是闡述了有利條件,情辭懇切。據(jù)此分析,言之有理即可。18.本題考查閱讀比較。根據(jù)【甲】文“誠宜開張圣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和“不宜偏私,使內(nèi)外異法也”可知,諸葛亮給后主的建議有廣開言路,嚴明賞罰;根據(jù)【乙】文“令群臣得奏封事,以知下情”“自丞相以下各奉職奏事,以傅奏其言”可知,漢宣帝也同樣重視廣開言路;從“侍中尚書功勞當遷及有異善,厚加賞賜,至于子孫”可知,漢宣帝也注意到了論功行賞。這些都是與諸葛亮給后主的建議有相同之外?!緟⒖甲g文】【甲】先帝開創(chuàng)大業(yè)未完成一半?yún)s中途去世了?,F(xiàn)在天下分為三國,我們蜀漢人力疲憊,民生凋敝,這實在是國家危急存亡的時刻啊。然而侍衛(wèi)臣僚在內(nèi)勤勞不懈,戰(zhàn)場上忠誠有志的將士們奮不顧身,這是他們追念先帝對他們的特別的知遇之恩,想要報答陛下。陛下你實在應該廣泛地聽取別人的意見,來發(fā)揚光大先帝遺留下來的美德,振奮有遠大志向的人的志氣,不應過分地看輕自己,援引不恰當?shù)钠┯?,以堵塞忠言進諫的道路?;蕦m中和朝廷中本都是一個整體,賞罰褒貶,不應該有所不同。如果有為非作歹犯科條法令和忠心做善事的人,都應該交給主管官吏評定對他們的懲獎,來顯示陛下公正嚴明的治理,而不應當有偏袒和私心,使宮內(nèi)和朝廷獎罰方法不同。【乙】后元二年三月庚午日,大司馬大將軍霍光去世。漢宣帝才開始親自治理政事,又想報答大將軍霍光的大德,便封霍光兄長霍去病的孫子霍山為樂平侯,命他以奉車都尉的身份主管尚書事務。并且召集群臣,聽取他們對朝政事務的意見。每隔五天,自丞相以下,群臣各就自己負責的事務分別奏報,再將他們陳述的意見分別下達有關(guān)部門試行,考察、檢驗其功效。凡任侍中、尚書的官員有功應當升遷,或有特殊成績,就厚加賞賜,甚至及于他們的子孫,長久不改變。中樞機構(gòu)嚴密,法令、制度完備,上下相安無事,沒有人抱著茍且敷衍的態(tài)度辦事。(2023·甘肅武威·統(tǒng)考中考真題)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題目?!炯住肯鹊蹌?chuàng)業(yè)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衛(wèi)之臣不懈于內(nèi),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于陛下也。誠宜開張圣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內(nèi)外異法也。侍中、侍郎郭攸之、費祎、董允等,此皆良實,志慮忠純,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愚以為宮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補闕漏,有所廣益。將軍向?qū)櫍孕惺缇?,曉暢軍事,試用于昔日,先帝稱之曰能,是以眾議舉寵為督。愚以為營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陣和睦,優(yōu)劣得所。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后漢所以傾頹也。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于桓、靈也。侍中、尚書、長史、參軍,此悉貞良死節(jié)之臣,愿陛下親之信之,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疽摇渴Y琬,字公琰,零陵湘鄉(xiāng)人也。亮卒,以琬為尚書令。東曹掾楊戲素性簡略,琬與言論,時不應答。或欲構(gòu)①戲于琬曰:“公與戲語而不見應,戲之慢上,不亦甚乎!”琬曰:“人心不同,各如其面;面從后言,古人之所誡也。戲欲贊吾是耶,則非其本心,欲反吾言,則顯吾之非,是以默然,是戲之快也。”又督農(nóng)楊敏曾毀琬曰:“作事憒憒②,誠非及前人?!被蛞园诅?,主者請。推③治④敏,琬曰:“吾實不如前人,無可推也?!敝髡咧負?jù)聽不推,則乞問其憒憒之狀。琬曰:“茍其不如,則事不當理,事不當理,則憒憒矣。復何問邪?”后敏坐⑤事系獄,眾人猶懼其必死,琬心無適莫⑥,得免重罪。其好惡存道,皆此類也。(節(jié)選自陳壽《三國志·蜀書·蔣琬費祎姜維傳》)【注釋】①構(gòu):陷害。②憒憒:糊涂。③推:推究。④治:懲處。⑤坐:因……獲罪。⑥適莫:厚薄,即偏見。19.解釋下列加點詞。(1)誠宜開張圣聽
(2)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3)或以白琬
(4)茍其不如20.翻譯下列句子。(1)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2)戲之慢上,不亦甚乎!21.請回答問題。(1)【甲】文中諸葛亮為后主提出了哪三條建議?(2)從哪幾件事可以看出蔣琬是一個“良實”之人?【答案】19.擴大給予,贈送有人(有的人)如果20.(1)親近賢臣,疏遠小人,這是先漢能夠興盛的原因。(2)楊戲怠慢上級,不是太過分了嗎!21.(1)開張圣聽(廣開言路)、賞罰分明、親賢遠佞(2)有人構(gòu)陷楊戲,然而蔣琬認為楊戲是一個誠實的人;楊敏曾經(jīng)毀謗蔣琬,蔣琬不予追究;楊敏犯罪坐監(jiān),蔣琬不存成見,使楊敏得以免除重罪?!窘馕觥?9.考查文言詞語理解。(1)句意:(陛下你)實在應該廣泛地聽取別人的意見。開張:擴大。(2)句意:所以先帝把他們選拔出來輔佐陛下。遺:給予,贈送。(3)句意:有人以此話告訴蔣琬?;颍河腥耍ㄓ械娜耍?。(4)句意:如果不如前人。茍:如果。20.考查文言語句翻譯。注意重點字詞:(1)親:親近;遠:疏遠;所以:……的原因。(2)慢:怠慢;甚:很,過分。21.考查內(nèi)容理解概括。(1)由甲文第一段“誠宜開張圣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概括可得:開張圣聽、廣開言路;由甲文第二段“陟罰臧否,不宜異同。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內(nèi)外異法也”概括可得:賞罰分明;由甲文第五段“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后漢所以傾頹也。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于桓、靈也”概括可得:親賢遠佞。(2)由乙文“東曹掾楊戲素性簡略,琬與言論,時不應答?;蛴麡?gòu)戲于琬曰:‘公與戲語而不見應,戲之慢上,不亦甚乎!’琬曰:‘人心不同,各如其面;面從后言,古人之所誡也。戲欲贊吾是耶,則非其本心,欲反吾言,則顯吾之非,是以默然,是戲之快也?!钡葍?nèi)容可知,有人構(gòu)陷楊戲,然而蔣琬認為楊戲是一個誠實的人;結(jié)合“又督農(nóng)楊敏曾毀琬曰:‘作事憒憒,誠非及前人?!蛞园诅?,主者請。推治敏,琬曰:‘吾實不如前人,無可推也’”可知,楊敏曾經(jīng)毀謗蔣琬,蔣琬不予追究;結(jié)合“后敏坐事系獄,眾人猶懼其必死,琬心無適莫,得免重罪”可知,楊敏犯罪坐監(jiān),蔣琬不存成見,使楊敏得以免除重罪??蓳?jù)此概括作答?!緟⒖甲g文】【甲】先帝開創(chuàng)大業(yè)未完成一半?yún)s中途去世了?,F(xiàn)在天下分為三國,我們蜀漢人力疲憊,民生凋敝,這實在是國家危急存亡的時刻啊。然而侍衛(wèi)臣僚在內(nèi)勤勞不懈,戰(zhàn)場上忠誠有志的將士們奮不顧身,這是他們追念先帝對他們的特別的知遇之恩,想要報答陛下。陛下你實在應該廣泛地聽取別人的意見,來發(fā)揚光大先帝遺留下來的美德,振奮有遠大志向的人的志氣,不應過分地看輕自己,援引不恰當?shù)钠┯?,以堵塞忠言進諫的道路。皇宮中和朝廷中本都是一個整體,賞罰褒貶,不應該有所不同。如果有為非作歹犯科條法令和忠心做善事的人,都應該交給主管官吏評定對他們的懲獎,來顯示陛下公正嚴明的治理,而不應當有偏袒和私心,使宮內(nèi)和朝廷獎罰方法不同。侍中、侍郎郭攸之、費祎、董允等人,這些都是善良誠實的人,他們的志向和心思忠誠無二,所以先帝把他們選拔出來輔佐陛下。我認為宮中之事,無論大小,都拿來問問他們,然后施行,一定能夠彌補缺點和疏漏之處,可以獲得很多的好處。將軍向?qū)?,性格和品行善良平正,通曉軍事,從前任用的時候,先帝稱贊說他有才能,因此大家評議舉薦他做中部督。我認為軍隊中的事情,都拿來跟他商討,就一定能使軍隊團結(jié)一心,不同才能的人各得其所。親近賢臣,疏遠小人,這是西漢興盛的原因;親近小人,疏遠賢臣,這是東漢衰敗的原因。先帝在世的時候,每逢跟我談論這些事情,對于桓帝、靈帝沒有一次不(發(fā)出嘆息)感到痛心遺憾的。侍中、尚書、長史、參軍,這些人都是忠貞誠實、能夠以死報國的忠臣,希望陛下親近他們,信任他們,那么漢朝的復興就指日可待了?!疽摇渴Y琬,字公琰,零陵郡湘鄉(xiāng)縣人。諸葛亮去世,朝廷任命蔣琬為尚書令。東曹掾楊戲性格向來簡略,蔣琬同他談話,他有時不應不答。有人想在蔣琬面前誣陷他,便對蔣琬說:“您與楊戲講話而他不答理,其傲慢上級,不是太過分了嗎!”蔣琬回答說:“各人心性不一樣,就像人的容貌有差異,當面應承背后非議,這是古人告誡人們注意之事。楊戲想要贊成我,但不是他的本心,想要不贊成我,又怕暴露我的不是,所以默然不應,這正是他的誠實之處??!”又督農(nóng)楊敏曾經(jīng)毀謗過蔣琬說:“做事昏昏然,確實不如前人?!庇腥艘源嗽捀嬖V蔣琬,主管官員請求讓他們?nèi)ネ凭科涫轮巫飾蠲?,蔣琬說:“我確實不如前人,有什么可推究楊敏的呢?”主管官員再次陳說而蔣琬不允推究。主管官員則請蔣琬去責問楊敏說他昏昏糊糊的情狀。蔣琬說:“如果不如前人,則處事不合理,處事不合理,則昏昏糊糊。還有什么好問的呢?”后來楊敏犯罪坐監(jiān),大家都擔心他必死無疑,而蔣琬心中不存成見,故楊敏得以免除重罪。蔣琬的好惡愛憎合乎道義,都像這樣。(2023·山東棗莊·統(tǒng)考中考真題)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甲)出師表(節(jié)選)諸葛亮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qū)馳。后值傾覆,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恐托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兇,興復漢室,還于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至于斟酌損益,進盡忠言,則攸之、祎、允之任也。(乙)誡子書諸葛亮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qū)W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22.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思與現(xiàn)代漢語一致的一項是(
)A.先帝不以臣卑鄙 B.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qū)馳C.非淡泊無以明志 D.險躁則不能治性23.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受任于敗軍之際
水陸草木之花(《愛蓮說》)B.還于舊都
皆以美于徐公(《鄒忌諷齊王納諫》)C.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陽樓記》)D.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
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翁亭記》)24.下列句子停頓有誤的一項是(
)A.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B.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C.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D.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25.下列對選文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甲文是諸葛亮出師伐魏前呈給后主的表文,乙文是諸葛亮寫給兒子的家書。B.甲文追述了三段往事:先帝三顧茅廬,自己臨危受命,北上興復漢室。C.乙文中諸葛亮告誡兒子,成才須謹記三個條件:立志、學習、惜時。D.甲文情辭懇切,感人肺腑;乙文在殷殷教誨中蘊含著深切的期望。26.翻譯下列句子,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敬鸢浮?2.C23.A24.D25.B26.我本來是平民,在南陽親自耕種,在亂世中茍且保全性命,不奢求在諸侯中出名?!窘馕觥?2.本題考查古今異義。A.句意:先帝不因為我身份卑微,見識短淺。卑鄙:身份卑微,見識短淺?!氨氨伞钡慕窳x:(語言、行為)惡劣;不道德。因此“卑鄙”的古義和今義不同;B.句意:我因此十分感動,就答應為先帝奔走效勞。感激:感動?!案屑ぁ钡慕窳x:深深的感謝,引申指激動。因此“感激”的古義和今義不同;C.句意:不恬靜寡欲無法明確志向。淡泊:內(nèi)心恬淡,不慕名利?!暗础钡慕窳x:內(nèi)心恬淡,不追名逐利。因此“淡泊”的古義和今義一致;D.句意:放縱懈怠就無法振奮精神,輕薄浮躁就不能陶冶性情。險:輕薄?!半U”的今義:險要;危險。因此“險”的古義和今義不同;故選C。23.本題考查一詞多義。A.兩個“之”都是助詞,的;B.動詞,到/介詞,比;C.介詞,把/連詞,因此;D.連詞,表并列,和/連詞,表轉(zhuǎn)折,卻;故選A。24.本題考查文言文斷句。作答時可結(jié)合語法結(jié)構(gòu)來分析。D.“淫慢”和“險躁”是主語,其后應斷開,“則”起到承接上文引出下文的作用,“不能勵精”是充當謂語成分,不能斷開,“不能治性”也是充當謂語成分,不能斷開,正確的斷句因是: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故選D。25.本題考查理解文章內(nèi)容。B.“北上興復漢室”不是追憶的往事,而是諸葛亮向劉禪表明的決心,即將北定中原,興復漢室;故選B。26.本題考查翻譯句子。翻譯時應注意如下重點字詞的意思:布衣:麻布衣服,借指平民百姓。躬耕:親自耕種。于:在。茍:茍且。全:保全。聞達:顯達,有名望。【參考譯文】(甲)我本來是平民,在南陽務農(nóng)親耕,在亂世中茍且保全性命,不奢求在諸侯之中出名。先帝不因為我身份卑微,見識短淺,降低身份委屈自己,三次去我的茅廬拜訪我,征詢我對時局大事的意見,我因此十分感動,就答應為先帝奔走效勞。后來遇到兵敗,在兵敗的時候接受任務,在危機患難之間奉行使命,那時以來已經(jīng)有二十一年了。先帝知道我做事小心謹慎,所以臨終時把國家大事托付給我。接受遺命以來,我早晚憂愁嘆息,只怕先帝托付給我的大任不能實現(xiàn),以致?lián)p傷先帝的知人之明,所以我五月渡過瀘水,深入到人煙稀少的地方。現(xiàn)在南方已經(jīng)平定,兵員裝備已經(jīng)充足,應當激勵、率領(lǐng)全軍將士向北方進軍,平定中原,希望用盡我平庸的才能,鏟除奸邪兇惡的敵人,恢復漢朝的基業(yè),回到舊日的國都。這就是我用來報答先帝,并且盡忠陛下的職責本分。至于處理事務,斟酌情理,有所興革,毫無保留地進獻忠誠的建議,那就是郭攸之、費祎、董允等人的責任了。(乙)君子的行為操守,從寧靜來提高自身的修養(yǎng),以節(jié)儉來培養(yǎng)自己的品德。不恬靜寡欲無法明確志向,不排除外來干擾無法達到遠大目標。學習必須靜心專一,而才干來自學習。不學習就無法增長才干,沒有志向就無法使學習有所成就。放縱懶散就無法振奮精神,急躁冒險就不能陶冶性情。年華隨時光而飛馳,意志隨歲月而流逝。最終枯敗零落,大多不接觸世事、不為社會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著那窮困的居舍,其時悔恨又怎么來得及?(2023·四川瀘州·統(tǒng)考中考真題)閱讀下列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炯住砍急静家?,躬耕于南陽,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qū)馳。后值傾覆,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恐托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兇,興復漢室,還于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至于斟酌損益,進盡忠言,則攸之、祎、允之任也。愿陛下托臣以討賊興復之效;不效,則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靈。若無興德之言,則責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謀,以咨諏善道,察納雅言,深追先帝遺詔。臣不勝受恩感激。今當遠離,臨表涕零,不知所言。(節(jié)選自諸葛亮《出師表》)【乙】亮少有逸群之才,英霸之器,身長八尺,容貌甚偉,時人異焉。遭漢末擾亂,隨叔父玄避難荊州,躬耕于野,不求聞達。時左將軍劉備以亮有殊量,乃三顧亮于草廬之中;亮深謂備雄姿杰出,遂解帶寫誠,厚相結(jié)納。及魏武帝南征荊州,劉琮舉州委質(zhì),而備失勢眾寡,無立錐之地。亮時年二十七,乃建奇策,身使孫權(quán),求援吳會。權(quán)既宿服仰備,又睹亮奇雅,甚敬重之,即遣兵三萬人以助備。備得用與武帝交戰(zhàn),大破其軍,乘勝克捷,江南悉平。后備又西取益州。益州既定,以亮為軍師將軍。備稱尊號,拜亮為丞相,錄尚書事。及備殂沒,嗣子幼弱,事無巨細,亮皆專之。于是外連東吳,內(nèi)平南越,立法施度,整理戎旅,工械技巧,物究其極,科教嚴明,賞罰必信,無惡不懲,無善不顯,至于吏不容奸,人懷自厲,道不拾遺,強不侵弱,風化肅然也。當此之時,亮之素志,進欲龍驤①虎視,苞括四海,退欲跨陵邊疆,震蕩宇內(nèi)。又自以為無身之日,則未有能蹈涉中原、抗衡上國者,是以用兵不戢②,屢耀其武。然亮才,于治戎為長,奇謀為短,理民之干,優(yōu)于將略。而所與對敵或值人杰加眾寡不侔③攻守異體故雖連年動眾未能有克。(節(jié)選自陳壽《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注】①驤:xiāng,向上舉。②戢:jí,收藏兵器。③侔:móu,相等,等同。27.下列對文中劃波浪線部分的斷句,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A.而所與對敵/或值人杰/加眾寡不侔/攻守異體/故雖連年動眾/未能有克B.而所與對敵/或值人杰加/眾寡不侔/攻守異體/故雖連年動/眾未能有克C.而所與對敵/或值人杰/加眾寡不侔/攻守異體故/雖連年動/眾未能有克D.而所與對敵/或值人杰加/眾寡不侔/攻守異體故/雖連年動眾/未能有克28.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庶竭駑鈍
庶:期望,希望B.以彰其咎
彰:揭示C.時人異焉
異:對……感到驚異D.身使孫權(quán)
使:使者29.下列對兩篇選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誤的一項是(
)A.甲、乙兩篇文章都寫到了諸葛亮躲避亂世,親自耕種田地,不求做官出名,以及劉備多次到諸葛亮居住的草廬去拜訪他的事情。B.甲文為“表”,作者追述了三顧茅廬、臨危受命、臨終托孤的往事,抒發(fā)了對先帝的感激,對劉備父子的忠心,以及興復漢室的決心。C.乙文為“傳”,略寫了諸葛亮的身世,詳寫了他出山后為劉備奔走效勞、功績突出并官拜丞相的經(jīng)歷,作者還對其做出了評價。D.乙文中陳壽認為,諸葛亮不管是整治訓練軍隊,還是運用奇謀都有突出的才能,而治理百姓的才干強于他作為將領(lǐng)的能力謀略。30.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文中劃線句子。(1)陛下亦宜自謀,以咨諏善道,察納雅言。(2)道不拾遺,強不侵弱,風化肅然也。【答案】27.A28.D29.D30.(1)陛下也應自行謀劃,征求、詢問治國的好方法,采納正確的言論。(2)不會撿拾道路上遺落的東西,強大的不會欺負弱小,社會風氣安定平靜,秩序良好?!窘馕觥?7.本題考查文言文斷句。根據(jù)文言文斷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結(jié)合語法,然后斷句。句意:而且跟他敵對的,人家有的得到杰出的人才相助,再加上眾寡懸殊,攻和守的局勢也不是一成不變,所以雖然每年勞師動眾,卻不能成功。根據(jù)句意斷為:而所與對敵/或值人杰/加眾寡不侔/攻守異體/故雖連年動眾/未能有克。故選A。28.本題考查文言實詞。D.句意:親自出使孫權(quán)。使:動詞,出使;故選D。29.本題考查內(nèi)容理解。D.乙文第二段“然亮才,于治戎為長,奇謀為短,理民之干,優(yōu)于將略”意思是:然而諸葛亮的才干,在理兵方面比較擅長,出奇謀卻是他的弱點,治理人民的器識又遠勝于做為一名將軍的謀略。據(jù)此可知出奇謀是諸葛亮的弱點,“運用奇謀都有突出的才能”有誤;故選D。30.本題考查學生對句子翻譯能力。我們在翻譯句子時要注意通假字、詞類活用、一詞多義、特殊句式等情況。重點詞有:(1)宜自謀:應自行謀劃;咨諏善道:詢問(治國)好方法;雅言:指正確合理的言論;(2)拾遺:撿拾遺落的東西;侵:指欺負;肅然:安定平靜,秩序良好。【參考譯文】【甲】我本來是平民百姓,在南陽務農(nóng)親耕,只想在亂世中茍且保全性命,不奢求在諸侯之中揚名顯身。先帝不因為我身份卑微、見識短淺,而委屈自己,三次去我的茅廬拜訪我。征詢我對時局大事的意見,由此使我感動奮發(fā),答應為先帝奔走效勞。后來遇到兵敗,在兵敗的時候接受任務,在危機患難之間奉行使命,那時以來已經(jīng)有二十一年了。先帝知道我做事小心謹慎,所以臨終時把國家大事托付給我。接受遺命以來,我早晚憂愁嘆息,唯恐先帝托付給我的事不能完成,以致?lián)p傷先帝的知人之明,所以我五月渡過瀘水,深入到人煙稀少的地方。現(xiàn)在南方已經(jīng)平定,兵員裝備已經(jīng)充足,應當激勵、率領(lǐng)全軍將士向北方進軍,平定中原,希望用盡我平庸的才能,鏟除奸邪兇惡的敵人,恢復漢朝的基業(yè),回到舊日的國都。這就是我用來報答先帝,并且盡忠陛下的職責本分。至于處理事務,斟酌情理,有所興革,毫無保留地進獻忠誠的建議,那就是郭攸之、費祎、董允等人的責任了。希望陛下能夠把討伐曹魏,興復漢室的任務托付給我,如果沒有成功,就懲治我的罪過,從而用來告慰先帝的在天之靈。如果沒有振興圣德的建議,就責罰郭攸之、費祎、董允等人的怠慢,來揭示他們的過失;陛下也應自行謀劃,征求、詢問治國的好方法,采納正確的言論,深切追念先帝臨終留下的教誨。我感激不盡。今天我將要告別陛下遠行了,面對這份奏表禁不住熱淚縱橫,不知道該說些什么話?!疽摇恐T葛亮年輕時有超群的才能,英雄霸王的氣概。身長八尺,面容相貌十分偉岸,當時人認為他與眾不同。遇到漢末的動亂,諸葛亮隨叔父諸葛玄到荊州避難。親自在田間耕種,不求聲望顯達。這時左將軍劉備認為諸葛亮有特殊的才能,于是多次到草屋去拜訪諸葛亮。諸葛亮十分稱道劉備的杰出才能,于是結(jié)交了他,感情深厚。等到曹操南征,荊州劉琮把整個荊州當作禮物送給了曹操而自己投降曹操,但劉備失去了權(quán)勢和地位,人數(shù)少而且沒有立足之地。諸葛亮當年27歲,就進諫奇策,親自出使孫權(quán),向吳國求援。孫權(quán)早就敬佩劉備,又看到諸葛亮非常雅致,十分敬重他,立即派兵三萬人來幫助劉備。劉備能夠用兵于赤壁之戰(zhàn)打敗曹軍,乘勝攻下曹軍,江南都平定了,后來劉備又向西攻打益州。益州已經(jīng)平定,任命諸葛亮為軍師。將軍劉備稱帝,任命諸葛亮為丞相。兼任錄尚書事。劉備去世后,繼位的劉禪年幼愚弱,政事不分大小,全由諸葛亮專權(quán)處理。于是向外連結(jié)東吳,內(nèi)部平定南越的叛亂,明訂法律制度,整頓軍備,又對于工器技巧,傾力研究改良,科刑和教化都很嚴明,獎懲必定遵守誠信的原則,沒有做惡事不受懲戒的,更沒有做好事而不受表揚的。終于能做到官吏中沒有奸詐的,而且人人心存自勵,不會撿拾道路上遺落的東西,強大的不會欺負弱小,社會風氣安定平靜,秩序良好。在這段期間內(nèi),諸葛亮充分表現(xiàn)出他的志向來,那就是激進的話想要囊括全天下,保守的話也想要跨越既有的疆界,震蕩國內(nèi)。又他自以為一旦他死了,那么就再也無人能涉足中原,與占盡優(yōu)勢的國家相抗衡了,所以他不停地用兵,一再地顯耀他的武略。然而諸葛亮的才干,在理兵方面比較擅長,出奇謀卻是他的弱點,治理人民的器識又遠勝于做為一名將軍的謀略。而且跟他敵對的,人家有的得到杰出的人才相助,再加上眾寡懸殊,攻和守的局勢也不是一成不變,所以雖然每年勞師動眾,卻不能成功。(2023·遼寧遼陽·遼陽市第一中學??家荒#╅喿x下面兩篇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炯住砍急静家?,躬耕于南陽,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qū)馳。后值傾覆,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恐托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兇,興復漢室,還于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至于斟酌損益,進盡忠言,則攸之、祎、允之任也。愿陛下托臣以討賊興復之效,不效,則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靈。若無興德之言,則責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謀,以咨諏善道,察納雅言,深追先帝遺詔。臣不勝受恩感激。(節(jié)選自《出師表》)【乙】卜式,河南人也。以田畜為事。時漢方事①匈奴式上書愿輸②家財半助邊。上使使問式:“欲為官乎?”式曰:“自小牧羊,不習仕宦,不愿也?!笔拐咴唬骸凹邑M有冤,欲言事乎?”式曰:“臣生與人無爭,邑人貧者貸之,不善者教之,所居,人皆從式,式何故見③冤!”使者曰:“茍,子何欲?”式曰:“天子誅匈奴,愚以為賢者宜死節(jié),有財者宜輸之,如此匈奴可滅也?!保ü?jié)選自《漢書》)【注釋】①事:交戰(zhàn)。②輸:送出。③見:被。31.選出下列句子中加點詞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項(
)A.躬耕于南陽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油基型密封膠合作協(xié)議書
- 人教版 八年級英語下冊 Unit 6 單元綜合測試卷(2025年春)
- 部編版小學六年級語文(上冊)第三單元集體備課發(fā)言稿
- 2025年個人律師見證委托合同范文(2篇)
- 山西省2024七年級道德與法治上冊第四單元追求美好人生第十一課確立人生目標情境基礎小練新人教版
- 2025年買狗簽合同格式版(2篇)
- 2025年九年級班主任年終個人教學工作總結(jié)范例(三篇)
- 2025年二年級班主任個人總結(jié)例文(3篇)
- 2025年二級域名合作協(xié)議簡單版(4篇)
- 房屋美化施工合同范例
- 2024年黑龍江農(nóng)業(yè)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高職單招(英語/數(shù)學/語文)筆試歷年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部編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教師教學用書(教學參考)完整版
- 基于數(shù)據(jù)驅(qū)動的鋰離子電池剩余使用壽命預測方法研究
- 《內(nèi)臟疾病康復》課件
- 串通招投標法律問題研究
- 高原鐵路建設衛(wèi)生保障
- 家具廠各崗位責任制匯編
- 顳下頜關(guān)節(jié)盤復位固定術(shù)后護理查房
- 硝苯地平控釋片
- 部編版語文六年級下冊全套單元基礎??紲y試卷含答案
- 提高檢驗標本合格率品管圈PDCA成果匯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