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跳水 公開課一等獎創(chuàng)新教學設計_第1頁
17跳水 公開課一等獎創(chuàng)新教學設計_第2頁
17跳水 公開課一等獎創(chuàng)新教學設計_第3頁
17跳水 公開課一等獎創(chuàng)新教學設計_第4頁
17跳水 公開課一等獎創(chuàng)新教學設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7跳水公開課一等獎創(chuàng)新教學設計17跳水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跳水》是統(tǒng)編教材五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的第三篇精讀課文。本單元以“思維的火花"為主題,編排了《自相矛盾》《田忌賽馬》《跳水》三篇課文,意在引導學生樹立結合實際思考問題的意識,知道要根據具體情況選擇恰當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展現了思辨與智慧。本單元的閱讀要素是“了解人物的思維過程,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其中“了解人物的思維過程"是方法,“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是目的,這是由語言表層到文字內涵的學習過程,要讓學生獲得解決問題的思維過程。對標《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版》,本單元可以歸屬于“思辨性閱讀與表達"學習任務群,根據此學習任務群的定位和要求,還原人物的思維過程是《跳水》一課教學的重難點。

思維過程是動態(tài)地發(fā)生在人的大腦內部的過程,難以被他人覺知。如何幫助學生了解人物的思維過程?結合本課課后習題“船長是怎么想的”及“船長的辦法好在哪里”,“交流平臺”中“我們在生活中遇到問題,也應該先分析當時的情況,再選擇合適的辦法去解決"等,教學本課可以得到這樣的啟示:一是將學習活動盡可能地與學生生活情境關聯,讓學生感受到本單元的學習可以幫助我們解決真實生活中的困境;二是引導學生通過對課文中人物行為表現的分析、品讀,將隱藏在人物內心深處的想法揭示出來,形成思維導圖、表格等形象化的手段,從而了解人物的思維過程,獲得故事啟迪,同時獲得對課文內容更為深入的理解,讓思維看得見摸得著。

五年級學生對人的內心想法沒有成年人那樣系統(tǒng)、理性,所以教學時要站在學生的立場上,不能過度講解深奧的思維概念。但從語文要素的序列來看,本冊第四單元就學過“通過課文中動作、語言、神態(tài)描寫,體會人物的內心”,教材前面也多次編排與之相關的學習內容。本單元的學習,可以從學生已有的“體會人物的內心"出發(fā),從文本語言中沉潛進去,推測人物的思維過程,獲得對課文內容更為深入的理解,并且從中得到啟發(fā),提升或改善自身的思維方法。

第1課時

教學目標:

1.認識“肆、桅”等7個生字,會寫“艘、航"等14個生字,會寫“航行、風平浪靜”等12個詞語。

2.能梳理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并以此為線索講述故事內容。

教學重難點:

能用小標題概括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并以此為線索講述故事內容。

教學過程:

一、單元回顧,激活思維

(一)回顧單元任務——“思維碰撞之旅"

(二)學習了前兩篇課文,你有什么收獲?

(三)揭示新課學習內容,了解列夫·托爾斯泰。

二、識記生字,掃清障礙

(一)認讀詞語

第1組:桅桿橫木甲板船艙頂端

第2組:放肆齜牙咧嘴撕咬帽子逗他生氣扭著身子鉤著繩子

第3組:哭笑不得眼巴巴嚇唬邊追邊喊

1.學習第一組詞語。

(1)指名讀。

(2)對照圖片,認讀帆船部件。

(3)補充資料,了解遠洋帆船的桅桿高度、橫木寬度等。

2.學習第二組詞語。

(1)指名讀,重點讀準“放肆”“齜牙咧嘴等詞語。

(2)演示“肆"的筆順,指導寫好“肆”。

(3)做動作理解“齜牙咧嘴"的意思。

(4)引導學生發(fā)現“齜牙咧嘴”等5個詞語是“放肆"的具體表現。

3.學習第三組詞語。

(1)指名讀。

(2)聯系生活經驗理解“哭笑不得”的意思。

4.整體關照三組詞語:你發(fā)現了什么?(分別描寫帆船、猴子和孩子)

三、整體讀文,理清脈絡

(一)自由讀文,理人物關系

1.故事中出現了哪些人物?邊讀課文邊做記號,想一想,這些人物之間有什么關系。。

2.學生讀文,勾畫,思考。

3.全班交流,教師梳理。

(1)按照出場順序,故事中出現了水手、猴子、孩子、船長。

(2)人物之間的關系都可以用一個關鍵字串聯:

水手和猴子:水手笑猴子;

猴子和孩子:猴子逗孩子,孩子追猴子;

水手和孩子:水手笑孩子,水手救孩子;

船長和孩子:船長逼孩子。其中,孩子是船長的兒子。

4.教師小結:讀人物較多的小說,首先要理清人物之間的關系。

(二)二讀課文,理故事情節(jié)

1.再讀課文,依據故事中出現的人物順序,按照故事的起因、經過和結果,繪制一張故事情節(jié)圖。

2.學生自讀,思考,填表。

3.小組討論,交流,推薦代表發(fā)言。

4.根據故事情節(jié)圖,完成課后習題一的填空,并試著講講這個故事。

(三)三讀課文,品故事細節(jié)

1.出示要求:關注課文對猴子、水手和孩子的描寫,品讀,感悟,思考,把自己的發(fā)現和問題批注在旁邊。

2.學生自讀,批注。(如有時間,可組織同桌交流。)

第2課時

教學目標:

1.能借助故事地圖,回顧故事的起因、經過和結果,復述故事主要內容。

2.能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孩子處境的危險。

3.能說出水手們的“笑"對推動故事情節(jié)發(fā)展的作用。

4.能還原船長的思維過程,說出船長所用辦法的好處。

教學重難點:

1.能說出水手的“笑”對推動故事情節(jié)發(fā)展的作用。

2.能說出船長所用辦法的好處。

教學過程:

一、回顧故事內容

(一)導新,學生讀課題。

(二)對照情節(jié)圖示,指名講故事的主要內容。

孩子追猴子遇險

猴子逗孩子生氣船長逼孩子跳水

水手拿猴子取樂水手救孩子脫險

二、感受孩子險境

(一)用一個詞形容讀故事的感受。(如驚險,后怕,命懸一線……)

(二)默讀第4自然段,找相關語句,用朗讀感受。

1.學生默讀,勾畫,自由讀。

2.全班交流,朗讀評議。

(三)師生配樂合作朗讀,感受孩子的險境。

三、體會船長智慧

(一)了解船長做法

1.在這千鈞一發(fā)的時刻,是誰化解了危機?他是怎么做的?默讀第5自然段,找出相關句子。

2.聚焦語言,交流船長的做法。

船長喊道:“向海里跳!快!不跳我就開槍了!"

船長又喊:“向海里跳!不然我就開槍了!一!二!”

(1)關注感嘆號,理解船長不僅僅在喊,還是命令、威脅,指名朗讀。

(2)教師引讀,整體了解船長所見所為。

3.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船長?

(二)對比好在哪里

1.船長用什么辦法化解了危機?(用槍逼孩子跳水)

2.除了船長的辦法,我們還能想出哪些辦法?

3.還有這么多辦法可以救孩子,為什么船長沒有用這些辦法?

教師重點引導學生把所有辦法和船長的辦法進行比較,從而發(fā)現自己想出來的辦法的弊端。

4.船長的辦法好在哪里?(安全、省時)

5.小結:在危急時刻,船長的辦法是當時唯一可行的辦法。

(三)還原船長想法

1.這么好的辦法,船長是怎么想到的?先自學,后合作學,最后交流。

學習提示:

自學:再讀全文,找找船長遇到的問題和困難,思考船長選擇這個辦法的原因,完成學習單。

組學:開展小組討論,達成共識,派代表發(fā)言。

2.學生開展自學和小組合作學習,教師巡視指導。

3.梳理船長的思維過程,還原船長的想法。

(1)小組代表發(fā)言。

(2)指名完整地還原船長的想法,感受船長思維的縝密。

4.追問:你知道船長從走出船艙到做出這一決定用了多長時間嗎?

5.讀第5自然段,抓“立刻”等關鍵詞,感受船長思維的敏捷。

四、探究遇險原因

過渡:危機解除,孩子獲救,可謂不幸中的萬幸。生活經驗告訴我們:每一次經歷過后如果能及時反思,就會幫助我們成長。

(一)默讀課文第1-4自然段,想一想:是誰把孩子一步步推入險境的?

(二)學生默讀、思考、勾畫、。

(三)全班交流。

教師重點引導學生關注水手的描寫,從中了解水手的推波助瀾對故事情節(jié)的推動作用。同時,引導學生弄明白:猴子是危機的始作俑者,水手起推波助瀾的作用,但二者都是外因;孩子才是真正的內因,是他的一氣、二氣、再氣,讓自己陷入了險境。

(四)小結:這個危機是猴子、水手和孩子共同制造的。獲救后的孩子如果認真進行反思,一定能從中吸取教訓,獲得生活的智慧。

五、獲得生活智慧

(一)你對小說中誰的印象最深?說一說理由,獲得生活的智慧。

猴子:不要隨便開玩笑,能夠控制自己的行為。

水手:不能笑的時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