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重點高中2025屆高三上學期9月聯(lián)考語文試題(含答案)-1_第1頁
部分重點高中2025屆高三上學期9月聯(lián)考語文試題(含答案)-1_第2頁
部分重點高中2025屆高三上學期9月聯(lián)考語文試題(含答案)-1_第3頁
部分重點高中2025屆高三上學期9月聯(lián)考語文試題(含答案)-1_第4頁
部分重點高中2025屆高三上學期9月聯(lián)考語文試題(含答案)-1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部分重點高中2025屆高三上學期9月聯(lián)考語文試題(含答案)河南省部分重點高中2025屆高三上學期9月聯(lián)考語文試題

考生注意:

1.本試卷滿分150分,考試時間150分鐘。

2.答題前,考生務必用直徑0.5毫米黑色墨水簽字筆將密封線內項目填寫清楚。

3.考生作答時,請將答案答在答題卡上。選擇題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非選擇題請用直徑0.5毫米黑色墨水簽字筆在答題卡上各題的答題區(qū)域內作答,超出答題區(qū)域書寫的答案無效,在試題卷、草稿紙上作答無效。

4.本卷命題范圍:高考范圍。

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

(一)現(xiàn)代文閱讀Ⅰ(本題共5小題,19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一)

所謂“文言文”,就是古人寫文章時用的書面語。文字產生于口語之后,任何語言都是先有口語,而后才有書面語。最初的書面語,也就是加工過的口語文字。實際上,文言文就是將商周時期的口語簡化后加工而成的。秦朝以前,文言文與口語的區(qū)別并不大,此為“言文一致”。

從文言文基本定型的春秋戰(zhàn)國時期到近代新文化運動前的兩千年里,文言文基本沒有大的變化,只是隨著時代的變化,加入了一些新詞匯而已。但人們日常交流的口語卻一直在變,變化的原因主要是受移民的影響,比如游牧民族南遷。尤其是魏晉南北朝時期,北方游牧民族內遷,大大改變了漢語的口語。唐宋以來,隨著市民階層的興起壯大,口語越來越通俗化,與文言文的差距也越來越大,人們平時說話和寫文章已經完全不一樣了。

……

(二)

根據古漢語學者的研究,古代漢語的發(fā)音大致經過三個時期的變化,分別是上古音、中古音和近代音。上古音是指周秦兩漢時期的漢語發(fā)音;中古音是指隋唐宋時期的漢語發(fā)音;近代音是指元明時期的漢語發(fā)音(關于古漢語的發(fā)音分期,學界存在不同的觀點,此處只采用這種較為廣泛的說法)。這三種發(fā)音之間的差距非常大,和現(xiàn)代漢語的發(fā)音更是天壤之別。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歷史上北方游牧民族不斷南遷,他們講的語言與中原漢語融合,使得漢語發(fā)音發(fā)生了重大變化。那種感覺,就像今天外國人說漢語一樣。古漢語語音的三個歷史分期,被兩個時間段所連接,這兩個時間段,恰恰是北方游牧民族大規(guī)模南遷的時代,即南北朝時期和宋元時期。

語言學家認為,今天的多種南方方言保留了一些古漢語的發(fā)音。因為他們的祖先原是中原漢人,后向南遷徙,就把中原的古漢語發(fā)音帶到了南方,至今還殘存一些。而現(xiàn)今的普通話來自北方方言,歷經上千年的民族融合,發(fā)音和古代漢語相去甚遠。比如,古漢語發(fā)音中有入聲,在今天的普通話四個聲調中已經沒有了,但是在粵語里依然還有。最厲害的是閩南語,里面居然還保留著一些上古音,簡直是“古漢語的活化石"。這也解釋了閩南語為什么那么難學。

有的人會感到疑惑:古代又沒有錄音機,你是怎么知道古漢語發(fā)音的?其實用不著錄音機,古代沒有今天的漢語拼音,卻有一套類似拼音的文字注音體系,叫“反切法”。簡單地說,就是用兩個字為一個字注音。一般都會選擇兩個常用字來反切,前面的字取其聲母,后面的字取其韻母和聲調。比如“山峰"的“峰”,反切法注音為“房生切”,取“房”字拼音的聲母f,取“生"字拼音的韻母eng和聲調,反切出來就是fēng了。當然,鑒于漢語發(fā)音的變化,現(xiàn)在看有些反切法注音會“失效”,這也在情理之中。

(摘編自王磊《古代人的衣食住行》)

材料二:

西周時期,關于道路的命名已頗為講究,根據寬窄不同分別稱之為道、路。兩輛馬車可同時通行為道,“從此道至吾軍,不過二十里耳"(《史記·項羽本紀》);三輛馬車可同時通行為路,“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屈原《離騷》)。

至于小路,徑、途、蹊雖均有此意,但彼此之間尚有差異。徑,通常指山間狹窄僅能容納一輛獨輪車通行的小路,《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中講到藺相如派使者“從徑道亡,歸璧于趙”,正是利用了小徑便捷隱蔽的特點,快速且安全地完成了完璧歸趙的使命。類似的,還有“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生處有人家”(杜牧《山行》)。途相較于徑而言稍寬,但仍只夠一輛馬車通行,相關的描述有《聊齋志異·狼三則》中的“途中兩狼,綴行甚遠"。蹊,特指因人長期行走而自然形成的小路,可謂“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素有“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之說。

《說文》:“街,四通道也?!惫艜r,城里前后左右暢通無阻的主要干道以“街"冠之。街的兩旁通常遍布商戶,如唐長安城的朱雀大街、宋汴梁城的御街、臨安城的天街、明清北京城的正陽門大街等。韓愈的《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中就有“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寫街景。與街的繁華相反,巷多指蜿蜒曲折、狹窄幽深的小巷,在《說文》中巷被定義為“里中道"?!靶标柌輼?,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辛棄疾《永遇樂》)寥寥數語就勾勒出一幅斜陽余暉下草木交織的小巷圖景。

進一步從方向上細究,道路又有不同稱呼。田間南北向的小路喚作阡;東西向的小路稱為陌?!摆淠敖煌?,雞犬相聞"(陶淵明《桃花源記》)與“為田開阡陌封疆,而賦稅平”(《史記·商君列傳》)皆為此意。說完田間,再回看城市,道路的命名亦蘊含著方位智慧。南北之道為經、東西之道乃緯,《淮南子·地形訓》中便有“凡地形,東西為緯,南北為經"的論述。

中文詞匯之精微,無論是勾勒自然風光的寫意筆觸,還是對人物稱謂的嚴謹界定,都彰顯了其在表達上的無限可能,也難怪古時的考生們筆下的文章短小精悍卻意涵豐富。作為中華民族文化身份的重要標識,中文不僅是連接過去與未來的橋梁,更是我們共同的精神家園和寶貴財富,每一個心靈都能在文字的世界里找到共鳴、收獲啟迪。用心傳承這份來自先人的饋贈,讓中文在世界舞臺上繼續(xù)閃耀,成為推動社會進步、促進文化交流的重要力量,當屬我輩義不容辭之事。

(摘編自宋奕璇《文言文考試指南:中文到底有多精確?》)

1.下列選項能體現(xiàn)材料一中反切法注音“失效”的一項是()

A.部,博故切B.霜,師莊切C.雞,古奚切D.條,田聊切

2.下列句子中加點的古今異義的雙音節(jié)詞語,最適合作為材料二論據的一項是()

A.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桃花源記》)

B.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鴻門宴》)

C.微夫人之力不及此(《燭之武退秦師》)

D.悅親戚之情話(《歸去來兮辭并序》)

3.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A.漢字書面語的源頭可以追溯到商周時期,口語產生的時間則更早;二者雖然在秦朝之后的變化情況不完全一致,但都是隨著時代發(fā)展而變得更加通俗化。

B.我們用現(xiàn)代漢語朗讀古詩詞時會發(fā)現(xiàn)有些地方不押韻,讀《詩經》時這一現(xiàn)象可能比讀唐宋詩詞時更普遍,只要換最接近古漢語發(fā)音的閩南語就能避免。

C.對古代不同特點的道路,如果按其寬窄程度從大到小排列依次是:街、巷、路、道、途、徑、蹊;如果按照方向劃分,一類是阡、經,另一類是陌、緯。

D.中文用詞的“講究"體現(xiàn)在對人文景觀的命名、對自然景觀的描繪和對人物稱謂的界定等多個方面,因此默寫時出現(xiàn)的錯別字可能導致“差之毫厘,謬以千里”。

4.按照材料一的行文思路,省略號部分可能是關于哪方面的內容?請說說你的看法并簡要闡釋理由。

5.小慧是漢語言文學專業(yè)的大一新生,看到課表上的“古代漢語"后對授課內容產生了好奇。請根據材料,幫助小慧推測這門課程包含的內容。

(二)現(xiàn)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6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荒野之境(節(jié)選)①

[英]羅伯特·麥克法倫

黃昏時分,我們來到了科魯什克峽谷的入口。

一邊是懸崖峭壁,另一邊是飛瀑石墻。天空一片漆黑,直入大海,在地平線邊緣某處,一場暴風雨正在醞釀。

步入峽谷的時候,我有種強烈的感覺,仿佛跨過了一道門。

我回憶起祖父給我講過的一段經歷:他在瑞士長大,曾經有一次進入了群山深處神秘的蘇桑福峽谷。要想進入峽谷,需要先爬上一塊位于瀑布上方的石臺。那石臺的盡頭看似在半空便消失了,實則通往另一塊更寬的石臺,繼而通向山谷。

他說,這條秘密通道是進入奇境的大門,而境中遍地是豐美茂盛的紫菀和雪絨花。

在科魯什克湖匯入斯卡瓦伊格湖之處,淡水與海水相遇,就在兩股水流的交匯點上方,我們找到了一間小屋。

……

旅行結束的那天清晨,天空是一片純凈無瑕的藍。

離開之前,我們在科魯什克湖里最后游了一次泳。湖水還保持著夜晚的涼意,平靜如石,呈現(xiàn)出泥炭般的顏色,也給我的皮膚鍍上了一層金黃的光澤,仿佛古老的錢幣。

湖對面大約一百碼遠處,有一個小島。其實,那只是一座微微隆起的黑色裸巖,被曾流經此處的冰川打磨得平整柔滑,小島最高處僅僅高出水面不到一英尺。它狀如鯨背,讓我不禁想起故鄉(xiāng)的山毛櫸林與之相似的輪廓。

我游了過去,爬上小島,渾身濕漉漉地站在那里。腳下的巖石很粗糙,帶著陽光的暖意。我仰面躺下,雙手枕在腦后,望向天空。

三四分鐘后,一陣強烈的眩暈席卷了我,我仿佛倒掛過來,正在向上空“墜落”。

天空中一片空曠,既沒有關于時空的提示,也沒有關于深度的標尺。湖水輕輕拍打著巖身,除此之外,再沒有其他聲音。我躺在那里,除了自己的眼眶,看不到其他任何人類的痕跡。

我感到一種可以追溯到冰河時代的寂靜。

在科魯什克谷地里,我開始以一種不同的方式想象時間,或者至少是以一種不同的方式體驗時間。時間不再以小時和分鐘衡量,而是以光影與質地呈現(xiàn)。

雖然僅僅過去了幾天,我卻發(fā)現(xiàn)自己已經很難想象科魯什克峽谷之外的生活——那個遍布著商店、大學、汽車的不斷變化的世界。我難以想象那種忙碌和急迫,甚至難以想象我的家人、家鄉(xiāng)和花園,此時,園子里的那棵蘋果樹上,應該已有果子墜滿枝頭了。

科魯什克盆地擁有許多種不同的時間,并非所有時間都是緩慢的。我也見識過那里的迅疾:飛行的烏鴉猛然俯沖,河水繞石而轉瞬分流,豆娘如飛鏢般掠過,搖蚊在一天之內出生、飛舞、死亡。

然而,真正令我震撼的仍是冰川形成的偉大過程——那些冰毫無目的地向著大海行進,緩緩走下時間的斜坡。

在科魯什克盆地中,即便只是短暫駐足,也能令人意識到人類的知覺何其狹隘,而人類對于世界的設想又何其短視。

在這樣的地方,慣常的時間單位——百年、一生、十年、年、日、心跳,變得幾乎無法辨識。同時,你的一舉一動,一欲一念——一次抬手或劃水、一絲怒氣、一個轉念——卻變得電光石火般迅捷。戰(zhàn)爭、文明、時代,這些人類世界的緊要大事顯得遙不可及。

科魯什克谷地的時間令人無法理解,它太迅速,也太緩慢,它對人類的時間體系毫不關心。

科魯什克谷地維持著荒野的時間。

在這樣古老的峽谷里,你不得不放棄習以為常的計時方式,放棄那些用以維護正常生活的標記和尺度。

時間不再記于鐘表或日記,而是由礦石和空氣賦形。人類的物件顯得脆弱不堪、無足輕重,你會想要暫時棄之不用——把日記擺在峽谷的入口,把手表轉向手臂內側。

以后總有機會重新啟用這些計時方法的,你如此安慰自己。

飛鳥從我頭頂空曠的天空掠過。一開始,它們看起來只是一些黑點,漸漸地,我的雙眼能夠辨認出它們的種類。海鷗于低空盤旋,翼尖舒展;它們之上,三只烏鴉大聲鳴叫;最高處,是一只鳥,展翅飛翔。

突然間,天空變得層次分明,不再深不可測??启斒部吮旧硪哺淖兞艘饬x:這片對我來說如此陌生的土地,一直是這些鳥兒的家園,它們在此歌唱,覓食,游戲。

我游回岸邊。湖口附近,水深只有八九英尺,我便下潛到湖底,抓住一塊黑色的鰭狀巨巖,讓身體和雙腳垂直上浮,隨著水流輕輕搖擺,如同一株水草。氧氣漸漸耗盡,于是我又松開手,浮上水面,回到了明亮的空氣中。

我們沿著一條林間古徑離開科魯什克,這條小徑沿溪而上,越過最低的山口,到達谷地南端。

在距離山口約一百英尺的地方,有一座很大的石堆地標,在那里,我發(fā)現(xiàn)了一片小小的石灘。流水沖刷之下,石灘潔白光亮,仿佛變成了塑造它們的冰川一般。

我拾起一塊石頭放入石堆之中,又拾起一塊,放進嘴里,借以止渴。石頭在口中翻動,碰撞著我的牙齒,均勻地發(fā)出咔嗒、咔嗒的聲音。

石堆標志著奇境的出口。我在石堆旁停下腳步,環(huán)顧四周。

向東北望去,是如今光禿禿一片的斯利格亨山谷,彎曲的河道里散落的斷壁殘垣早已被雜草和青苔覆滿。向西望去,可以看見紅峰峰尖傲然聳立,投下銳利而濃重的陰影。山峰之下,則是波光粼粼的科魯什克湖,湖身微斜,光潔如鏡。

我們起程下行,進入斯利格亨山谷,身后的整片天地,目送我們離開。

(有刪改)

【注】①《荒野之境》為劍橋學者羅伯特·麥克法倫“行走文學三部曲"的第二部。本文選自“峽谷”一章,記錄了作者與老友共同探尋位于斯凱島西南岸的科魯什克峽谷的旅程。

6.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向上空‘墜落’"既寫出人在眩暈狀態(tài)下的真實體驗,也引出下文對天空的描寫,同時暗示作者接下來會有一些日常經驗之外的發(fā)現(xiàn)。

B.“一種可以追溯到冰河時代的寂靜”并非絕對的無聲,而是指一種未受到人類活動打擾的自然狀態(tài),比如那些飛鳥在此處的各種活動。

C.作者雖然只在科魯什克峽谷中停留短暫的幾天,但已經習慣這里時間的緩慢狀態(tài),他不想再繼續(xù)過峽谷之外那種忙碌和急迫的生活。

D.節(jié)選部分與姚鼐的《登泰山記》表現(xiàn)出的親歷性、抒情性和哲理性都使文本呈現(xiàn)出游記文學的特點,讓讀者在跟隨作者游歷的同時也能獲得共鳴和啟示。

7.對開頭剛到科魯什克峽谷入口時的部分,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A.作者和其他人在黃昏時分來到峽谷的入口,可是“天空一片漆黑”,這應該與一場暴風雨正在地平線邊緣某處醞釀有關。

B.在步入峽谷時,作者回憶起祖父曾經進入蘇桑福峽谷的神奇經歷,相似的體驗讓他產生了跨過一道門的感覺。

C.由視線的移動過程可知,作者的祖父當年是從高處向低處進入峽谷,這也符合蘇桑福峽谷在“群山深處”的特點。

D.“進入奇境的大門"與后文“奇境的出口”相互照應,表明這兩處中間的文字是作者造訪祖父口中奇境的詳細過程。

8.作者在科魯什克峽谷中的經歷讓他對時間產生了怎樣的獨特體驗?請簡要概括。

9.文中三次提到的“冰川"是否為作者眼前所見之景?請簡要分析。

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桓公曰:“輕重有數乎?”管子對曰:“輕重無數。物發(fā)而應之,聞聲而乘之。故為國不能來天下之財,致天下之民,則國不可成。"桓公曰:“何謂來天下之財?”管子對曰:“昔者桀①之時,女樂三萬人,端譟晨樂,聞于三衢,是無不服文繡衣裳者。伊尹以?、谥闻の睦C篡組,一純③得粟百鐘于桀之國。夫桀之國者,天子之國也,桀無天下憂飾婦女鐘鼓之樂故伊尹得其粟而奪之流此之謂來天下之財。"桓公曰:“何謂致天下之民?”管子對曰:“請使州有一掌,里有積五窌④。民無以與正籍者,予之長假;死而不葬者,予之長度。饑者得食,寒者得衣,死者得葬,不資者得振,則天下之歸我者若流水,此之謂致天下之民。故圣人善用非其有,使非其人。動言搖辭,萬民可得而親。"桓公曰:“善?!?/p>

(節(jié)選自《管子·輕重》)

材料二:

故待農而食之,虞⑤而出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此寧有政教發(fā)徵期會哉?人各任其能,竭其力,以得所欲。故物賤之徵貴,貴之徵賤,各勸其業(yè),樂其事,若水之趨下,日夜無休時,不召而自來,不求而民出之。豈非道之所符,而自然之驗邪?

昔者越王勾踐困于會稽之上,乃用范蠡、計然。計然曰:“積著之理,務完物,無息幣。以物相貿,易腐敗而食之貨勿留,無敢居貴。論其有余不足,則知貴賤。貴上極則反賤,賤下極則反貴。貴出如糞土,賤取如珠玉。財幣欲其行如流水。"修之十年,國富。

(節(jié)選自《史記·貨殖列傳》)

材料三:

宋子曰:“人群分而物異產,來往懋遷以成宇宙。若各居而老死,何藉有群類哉?人有貴而必出,行畏周行;物有賤而必須,坐窮負販。四海之內,南資舟而北資車。梯航萬國,能使帝京元氣充然。何其始造舟車者不食尸祝之報⑥也?浮海長年,視萬頃波如平地,此與列子所謂御泠風⑦者無異。傳所稱奚仲⑧之流,倘所謂神人者非耶?”

(節(jié)選自宋應星《天工開物·舟車》)

【注】①桀:夏朝末代君主。②?。杭促?,商朝自湯至仲丁十位君主在位期間的都邑。③純:音tún,量詞,匹。④窌:指積谷之地窖。⑤虞:虞人,即獵人。⑥尸祝之報:后代祭祀紀念以報答。⑦列子所謂御泠風:《莊子·逍遙游》曰“列子御風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御泠風,即駕風而行。⑧奚仲:古代傳說中的始造車者。

10.材料一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

桀無天下A憂B飾婦女C鐘鼓D之樂E故伊尹得其F粟而奪之G流H此之I謂來天下J之財。

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致,招引、引來,與《過秦論》中“以致天下之士”的“致"意思相同。

B.樂,以……為樂,意動用法,與《歸去來兮辭并序》中“眄庭柯以怡顏”的“怡"用法相同。

C.“乃用范蠡、計然”與《師說》中“今其智乃反不能及"的“乃”用法不同。

D.何藉,憑借什么?!澳苡?中“之能御”表示可以抵御他,兩者結構相同。

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材料一與《孟子》的對話體特點相近,管仲提出治理國家的輕重之策并沒有固定的方式,統(tǒng)治者應當根據物資的動向和接收到的消息靈活應對。

B.管仲建議桓公重視民生,允許那些納不起稅的百姓能長時間地休息,同時給那些無力安葬死者的人家一定的幫助,這樣能讓萬民歸順、親近。

C.材料一和材料二都通過歷史實例來證明其經濟思想,強調對經濟規(guī)律的順應和利用,都顯示出中國古人在國家治理和經濟發(fā)展方面的大智慧。

D.材料三體現(xiàn)了《天工開物》對工藝科技尤其是交通工具的重視,宋應星認為發(fā)明車與船的人也可以被稱作“神人”,理應得到后人的紀念。

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故圣人善用非其有,使非其人。

(2)以物相貿,易腐敗而食之貨勿留,無敢居貴。

14.根據上述材料,談談古人在發(fā)展經濟方面特別重視哪些因素。

(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

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下面小題。

漩口①

洪咨夔②

禿山束紆江,寸土無平田。

麥登粟事起,竟歲相周旋。

抉犁犖確③間,并驅從兩犍。

兩犍力不齊,手胼后者鞭。

日暮鞭更□,軛促肩領穿。

歸來茅屋下,撫牛涕泗漣。

一飽勿易得,奈此官租錢!

【注】①漩口:地名,在四川。②洪咨夔:南宋詩人,素以才藝自負,為官耿直,屢次上書直陳弊政。③犖確:石多的樣子,或堅硬的樣子。

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詩中用詞精準到位,如第一句的“束”,既能表現(xiàn)兩岸山峰之高聳,也點出了江面之窄。

B.農民在麥收后又要投入到種粟之中,對他們而言時間非常寶貴,因此詩中缺字可能是“急"。

C.經過一天的勞作,農民的肩膀和脖子都磨破了,可即使這樣也很難吃飽飯,更無力承擔官府租稅。

D.同為農事詩,本詩側重表現(xiàn)農民的艱辛,飽含詩人深切的同情,與《芣苢》《插秧歌》主題不同。

16.詩中是如何展現(xiàn)農民生活艱辛的?請簡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

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在詩歌中常用“四萬八千”當約數表示數目極大,比如“_____________,"。

(2)蘇洵《六國論》中,“_____________,”兩句,回憶趙國曾經對秦國用武并獲得一定成效的歷史事實。

(3)語文學習小組準備選擇陸游《書憤》中詩句來拍攝微電影,小明覺得“_____________,"兩句意象最為密集且各具特色,畫面感十足,最合適不過。

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

(一)語言文字運用Ⅰ(本題共4小題,14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人的生命力如此強勁,就像樂黛云晚年時所發(fā)出的那句感悟:“真正對生命的尊嚴有所珍惜的人,才會感到生活的壓力?!?/p>

生命的意義,無論是愛,是悲,是喜,是怒,是遺忘,還是記憶,都不得不附麗于生命本身。因為生命本該如此豐富,就像同一輪月亮映照在江河萬川上。從貴陽山城,到首都北京,從江西鄉(xiāng)村,到鯉魚洲的沼澤地,無數個夜晚,無數的悲歡離合,無數的生離死別,無數的或偉大、或渺小的人,都沐浴在同一片月光下,由此成就了這月光下的人世間。

或許是因為這個原因,樂黛云走上了比較文學的道路,因為這樣能讓她透過更多的身影看到更廣闊的世界。在她的名篇《關于月亮的傳說和欣賞》中,她提出中國文化中的月亮是超越時間和空間的孤獨的象征,就像月中永遠年輕的嫦娥與永遠重復搗藥動作的玉兔,“時間消逝了,不再有發(fā)展;空間也固定了,不再有變化"。在西方文化中,波特萊爾筆下那作為一個獨立客體的月亮將一串串蒼白的眼淚流向大地并流到詩人的心里。而中國的詩人李白,則在深夜絕對的孤獨中,與永恒的月亮和自己的影子作伴,最終,“和他鐘愛的月亮相會于遙遠的星空銀河之上”。傳說李白于醉中躍進江里,想要擁抱明月——“他為明月獻出生命,也就回歸于永恒"。

死,是邁進永恒的門檻;生,是證明自己永恒的資格。因為活著,才有可能去和命運抗爭,才有可能不對外界屈膝投降,才能從窄門走向世界,走向永恒。

18.第二段多次運用排比的修辭手法,請簡要分析其作用。

19.下列句子中“像”與文中加點的“像”,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父親像一頭發(fā)狂的野獸似的發(fā)出啾啾聲,毫不留情地逼著格里高爾回房間里去。(《變形記》)

B.河面已朦朦朧朧,看去好像只有一只白鴨在潭中浮著,也只剩一個人追著這只鴨子。(《邊城》)

C.我的腦子從來沒像今天晚上這么清醒、這么有把握。(《玩偶之家》)

D.像今晚上,一個人在這蒼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覺是個自由的人。(《荷塘月色》)

20.文中畫橫線處是個長句,請改成三個較短的語句??梢愿淖冋Z序、少量增刪詞語,但不得改變原意。

21.最后一段畫波浪線的部分,分號前后兩句能否對調順序?請簡要說明理由。

(二)語言文字運用Ⅱ(本題共1小題,6分)

22.下面的文字是一位老人在網購某產品后想要聯(lián)系商家換貨時所做的自述,不夠簡明扼要,不能與商家進行有效溝通。請對這段自述進行縮寫。要求:保留必要信息,不超過50個字。

商家您好!我在您這兒買東西那真不是一回兩回了,一直以來呀,我對您家那是特別特別的信任。就在前兩天的時候呀,我滿心歡喜地買了這個電水壺,心里本來是懷著滿滿的期待,想著它肯定能好用。我還特意跟我那些老伙計們說,這次在您家買的電水壺指定錯不了。結果等我拿回來一試用,您猜怎么著,水都燒開老半天了,它居然還不自動斷電。哎呀,這要是不小心出點什么事兒,那得多危險??!我這一把年紀了,腦子也不太靈光,對這些個電子產品啥的也不太懂。我本來還想著是不是我操作有問題,我還仔仔細細地看了好幾遍說明書,可還是不行啊。我兒子兒媳都不在身邊,我也沒個能商量的人。我尋思著,這可咋辦呀?實在是沒有辦法了,麻煩您給我換一個吧,求求您了。

四、寫作(60分)

2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近日,在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發(fā)生了一起引人深思的事件。一名女子因懷中孩子突發(fā)疾病,情急之下跨過護欄,沿著兵馬俑坑的坑道邊快速走出去,這一幕被游客拍下并廣泛傳播。景區(qū)方面稱,由于當天降雨且游客眾多,女子在無法及時獲得其他救助途徑的情況下才做出這一舉動,而現(xiàn)場保安在了解情況后迅速放行,最終讓孩子得到救治。

以上材料引發(fā)了你怎樣的聯(lián)想和思考?請從文化遺產保護、游客生命安全、景區(qū)應急管理等多個角度中任選一個作為切入點,寫一篇文章。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參考答案

1.C2.D

3.D4.①看法:為何古人的書面語(文言文)沒有和口語一起變化(或:文言文與口語是如何逐步分離的)。②理由:材料一第一部分首先介紹了文言文的定義和歷史起源,并提到文言文與口語在秦朝以前保持較為一致的狀態(tài)(即“言文一致”)。隨后,文章指出二者之間的差距逐漸增大,這一趨勢和變化是連貫的,省略號部分應當是關于這一趨勢的進一步闡述。

5.①古漢語語音的知識,包括古漢語發(fā)音的歷史分期,發(fā)音變化的原因以及古漢語發(fā)音與現(xiàn)代漢語發(fā)音的差異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