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師范大學附屬中學2025屆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 語文 含答案_第1頁
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師范大學附屬中學2025屆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 語文 含答案_第2頁
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師范大學附屬中學2025屆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 語文 含答案_第3頁
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師范大學附屬中學2025屆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 語文 含答案_第4頁
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師范大學附屬中學2025屆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 語文 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哈師大附中2024—2025學年度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語文試題注意事項: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班級和考號填寫在答題卡上。2.作答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考試結(jié)束后,只交答題卡。3.本次試卷考試時間為150分鐘,分值為150分。一、現(xiàn)代文閱讀(32分)(一)現(xiàn)代文閱讀Ⅰ(本題共5小題,16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題。材料一:在給弟子鮑桂星的書信中,姚鼐明確提到其“平生論詩宗旨”是“镕鑄唐宋”?!伴F鑄”包含兩個方面,一是廣泛向古人學習,甚至“古人之異體”,即相對立的因素,都可為我所學;二是形成自己的面貌,即“成其體”。二者即是明清詩學中一直爭辯不休的模擬與脫化問題。在姚鼐看來,模擬是學詩的初始階段,先模擬一家,達到“似”的程度,再更換另一家;經(jīng)過多次模擬,掌握多家的路徑,自然能將古人之精華熔于一爐,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只有在堅持不懈地模擬的基礎上,才能脫化。因為強調(diào)模擬,所以姚鼐對前后七子模擬之風盡管有批評,但亦將其視為正宗:“比擬誠太過,未失詩人葩?!卞X謙益譏諷七子的學詩方式,姚鼐痛詆之云:“近世人習聞錢受之偏論,輕譏明人之模仿,文不經(jīng)模仿,亦安能脫化?”正因如此,姚鼐學詩“從明七子入”。模擬是學詩的基礎,脫化是高級階段,而終極目標是追求“自成一體”的成效。對于由模擬到脫化的過程,姚鼐有深刻的體會。學詩的第一階段,是由不似到似。由于各方面的限制,初學者對前人之詩了解不深,故模擬時很難學得像,必然進入一個苦悶的境地。度過此種苦悶的階段,才能有所心得,達到似古人的地步。所以由不似到似是一個長期而艱辛的過程。在《今體詩鈔》中,姚鼐往往點出某詩學某人,并且指出模擬達到的階段,如評儲光義《寒夜江口泊舟》及皎然《尋陸鴻漸不遇》云:“似孟公?!痹u丘為《題農(nóng)父盧舍》云:“似右丞?!憋@然,達到似某人的地步已屬不易。由似到脫化,也要經(jīng)歷艱難的過程,需要“天啟”才能實現(xiàn)。功夫是基礎,模擬求似的階段必須“多讀多為”。而在由似到脫化的階段中,功夫的作用雖不如前一階段,但仍不能脫離。對于“天啟”,姚鼐有時用“禪悟”來解釋,他告誡侄孫姚瑩云:“凡詩文事與禪家相似,須由悟入,非語言所能傳……欲悟亦無他法,熟讀精思而已?!笔熳x精思到一定的程度,即可頓悟形成自己的面貌。他評陳子昂《春夜別友人》云:“從小謝《離夜》一首脫化來?!薄伴F鑄唐宋”即以唐宋兩代詩人為模擬對象,姚鼐《今體詩鈔》只收唐宋人詩。這些詩人有的選入一首或數(shù)首,有的則選入一二卷的篇幅。就入選規(guī)模來看,李白、杜甫、王維、蘇軾、黃庭堅等人是他重點模擬的對象。姚氏企圖在效法諸家的基礎上,進而求變,達到自成一家的化境。他最傾心黃庭堅學杜的路數(shù),評《題樊侯廟》《徐孺子祠堂》云:二首從杜公《詠懷古跡》來,而變其面貌。凡詠古詩镕鑄事跡,裁對工巧,此西昆纖麗之體。若大家以自吐胸臆,兀傲縱橫,豈以儷事為尚哉!“镕鑄唐宋”所包含的模擬與新變的關系,在明清詩壇往往是割裂的,且選取哪種學詩方式,同時也關涉著師法對象的選擇。正如葉燮所言,學唐詩者如前后七子、王士禛多著意模擬,故趨于“陳熟”;學宋詩者如公安派、竟陵派及浙派等,多著意變化,故趨于“生新”。二者互相排斥,前后循環(huán),“厭陳熟者,必趨生新;而厭生新者,則又返趨陳熟?!背鲇诖?,葉燮強調(diào)將兩者融合:陳熟、生新,二者相濟,于陳中見新,生中得熟,方全其美。從學詩的方法來說,姚鼐的觀點與之相近,并且在具體的路徑上,比前人有著更為精微的探討。姚鼐的時代,以沈德潛為代表的宗唐詩人遵從七子及王士禛遺法,重模擬;而以袁枚為代表的性靈派詩人追蹤公安派,凸顯個性而重視變化,極力批評沈德潛宗唐詩風,認為只要具有性情與天賦,無論什么時代都可以寫出好詩。姚氏汲取兩種詩學取向的經(jīng)驗與教訓,力求形成第三種詩學高峰——清詩。(摘編自潘務正《姚鼐“镕鑄唐宋”新論》)材料二:葉燮是一位具有歷史感與現(xiàn)實感的詩論家,他堅持以“變”為核心的文學批評觀,體現(xiàn)了文學史家的眼光與方法。就“陳熟”與“生新”問題,他從“相續(xù)相禪”與“踵事增華”兩個層面,分別闡釋了“前”與“后”、“舊”與“新”之間的流變與關系。對葉燮“陳熟生新”思想進行現(xiàn)代闡釋,對于我們認識傳統(tǒng)詩學思想具有重要的意義。在葉燮看來,“相續(xù)相禪”就是后者對前者的相續(xù),前者對后者的禪讓。因為有了“陳熟”,才有“相續(xù)”的對象;也因為有了“陳熟”,才有“禪讓”的主體。詩歌在“陳熟——生新——陳熟——生新”的不斷交替中演變,呈現(xiàn)了對立雙方交替的詩史演進模式?!跋嗬m(xù)相禪”的重心在“陳熟”,“踵事增華”的核心卻在“生新”。葉燮認為“生新”是詩歌演變的必然。他從創(chuàng)作“因觸而發(fā)”和“欣賞之接受”過程兩個方面分析了“生新”的合法性。就創(chuàng)作而言,詩變系乎時事,詩人接觸的情、景、事不同,創(chuàng)作也不同;就欣賞而言,“初見”尚好,“數(shù)見”不鮮,“陳陳踵見”則遭人“齒牙余唾,有掩鼻而過”,從接受方面提出“生新”的必然性。所以,葉燮并不忽略“陳熟”。但相比而言,他更重視“生新”。因而在中國詩歌史上,葉燮最推崇杜甫、韓愈、蘇軾三人,正是因為他們詩歌創(chuàng)作中的“生新”??傊?,葉燮的“陳熟生新”思想已突破了狹窄的二元對立的思維方式,呈現(xiàn)出完整的、延綿不斷的生命體的成長過程。他對詩歌創(chuàng)作演變過程的描述和對其演變邏輯的探索,使詩歌藝術(shù)在時間軸上得到敞開,為后人闡釋“陳熟生新”思想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空間。(摘編自楊暉、羅興萍《葉燮“陳熟生新”思想的現(xiàn)代闡釋》)1.下列對原文相關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2分)A.姚鼐提出“镕鑄唐宋”的論詩宗旨,“镕鑄”所闡發(fā)的內(nèi)容與明清詩學中爭辯不休的模擬與脫化內(nèi)容是相同的。B.姚鼐認為模擬是學詩的初始階段,通過多次模擬,然后掌握多位詩人的寫作路徑,才能達到“似”的程度。C.葉燮認為“陳熟”或“生新”是相對的,在詩歌創(chuàng)作中,二者地位相同,不可一偏,這一點和姚鼐的認識一致。D.葉燮堅持以“變”為核心的文學批評觀體現(xiàn)了文學史家的眼光和方法,是因為他是一位有歷史感和現(xiàn)實感的詩論家。2.根據(jù)原文內(nèi)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A.由姚鼐的“欲悟亦無他法,熟讀精思而已”的看法可見,由似到脫化也需要經(jīng)歷艱難的過程,需要功夫的作用。B.姚鼐從模仿“明七子”的詩歌開始,最終追求“自成一體”的成效,因而當錢謙益譏諷七子學詩的方式時,他痛詆之。C.葉燮的“陳熟生新”思想可從“相續(xù)相禪”與“踵事增華”兩個層面來解釋,前者重心在“陳熟”,后者重心在“生新”。D.葉燮認為“生新”是詩歌演變的必然,原因之一在于詩變系乎時事,詩人接觸的情、景、事不同,創(chuàng)作也不同。3.姚鼐的下列表述中,最適合作為論據(jù)來支撐材料一第二段觀點的一項是(2分)A.“近人每云作詩不可摹擬,乃欺人之言。學詩文不摹擬,何由得入?”B.“為文章者,有所法而后能,有所變而后大。由化而變,乃成數(shù)家?!盋.“夫文章之事,望見途轍,尤可以力求。而才力高下,則必由天授?!盌.“即使逼肖古人,已非極詣,況遺其神理,而惟得其皮毛者乎?”4.請結(jié)合文本,簡要說明姚鼐“镕鑄唐宋”理論的價值。(4分)5.閱讀《紅樓夢》中“香菱學詩”片段,分析林黛玉的詩歌教學方法與材料中詩歌創(chuàng)作主張的相似之處。(6分)“你只聽我說,你若真心要學,我這里有《王摩詰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讀一百首,細心揣摩透熟了,然后再讀一二百首老杜的七言律,次再李青蓮的七言絕句讀一二百首。……你又是一個極聰敏伶俐的人,不用一年的工夫,不愁不是詩翁了!”(二)現(xiàn)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6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9題。

竹林的故事廢名出城一條河,過河西走,壩腳下有一簇竹林,竹林里露出一重茅屋,茅屋兩邊都是菜園:十二年前,它們的主人是一個很和氣的漢子,大家呼他老程。老程有一個小姑娘,非常的害羞而又愛笑。我們起初不知道她的名字,問她,她笑而不答,有一回見了老程呼“阿三”,我才挽住她的手:“哈哈,三姑娘!”我們從此就呼她三姑娘。一天我們的先生不在家,我們大家聚在門口擲瓦片,老程家的捏著香紙從我們的面前過去,不一刻又望見她轉(zhuǎn)來,不筆直的循走原路,勉強帶笑的彎近我們:“先生!替我看看這簽?!蔽覀儑钇兴_的絕句,問道,“你求的是什么呢?”她對我們訴一大串,我們才知道她的阿三頭上本來還有兩個姑娘,而現(xiàn)在只要讓她有這一個,不再三朝兩病的就好了。老程除了種菜,也還打魚賣。四五月間,霪雨之后,河里滿河山水,搓衣的石頭沉在河底,呈現(xiàn)綠團團的坡。老程把搖網(wǎng)朝水里兜來兜去,倘若兜著了,三姑娘小小的手掌,跟著她歡躍的叫聲熱鬧起來,一直等到蹦跳蹦跳的魚好容易給捉住了,才又坐下草地望著爸爸。流水潺潺,搖網(wǎng)從水里探起,一滴滴的水點打在水上,浸在水當中的枝條也沖擊著嚓嚓作響。老程從荷包里掏出一把大紅頭繩:“阿三,這個打辮好嗎?”三姑娘搶在手上,一面還接下酒壺,奔向灶角里去。見了媽媽抽筷子,便趕快拿出杯子——家里只有這一個,老是歸三姑娘照管——踮著腳送在桌上?!鞍职趾染疲页远垢?!”老程實在用不著下酒的菜,對著三姑娘慢慢喝了。三姑娘八歲的時候,就能夠代替媽媽洗衣。然而綠團團的坡上,從此也不見老程的蹤跡了——這只要看竹林的那邊河壩上面,高聳著一個不毛的戒方一般模樣的土堆,堆前豎著三四根吊著被雨粘住的紙幡殘片的竹竿,就可以知道是什么意義。老程家的已經(jīng)是四十歲的婆婆,穿的衣服都是青藍大布,系鞋的帶子也不用那水紅顏色了。獨有三姑娘的黑底綠花鞋的尖頭蒙上一層白布,雖然更顯得好看,卻叫人見了也同三姑娘自己一樣懶懶的沒有話可說了。正二月間城里賽龍燈,大街小巷,真是人山人海。最多的還要算鄰近各村上的女人,她們像一陣旋風,大大小小牽成一串從這街沖到那街。然而能夠看得見三姑娘同三姑娘的媽媽嗎?不,一回也沒有看見!鑼鼓喧天,驚不了她母女兩個,正如驚不了棲在竹林的雀子。堂嫂子們順便也邀請一聲“三姐”。三姑娘總是微笑的推辭。三姑娘的拒絕,本是很自然的,媽媽的神情反而有點莫名其妙了!用詢問的眼光朝媽媽臉上一瞧,——卻也正在瞧過來,于是又掉頭望著嫂子們走去的方向:“有什么可看?成群打陣,好像是發(fā)了瘋的!”這話本來想使媽媽熱鬧起來,而媽媽依然是無精打采沉著面孔。聒聒的喧聲,比站在近旁更能入耳,雖然聽不著說的是什么,聽者的心早被它牽引了去了。竹林里也同平常一樣,雀子在奏他們的晚歌,然而對于聽慣了的人只能夠增加靜寂。打破這靜寂的終于還是媽媽:“阿三!你老這樣守著我,到底……”=1\*GB3①“到底!這也什么到底不到底!我不歡喜玩!”三姑娘同媽媽間的爭吵,其原因都出在自己的過于乖巧,比如每天清早起來,把房里的家具抹得干凈,媽媽卻說,②“鄉(xiāng)戶人家呵,要這樣?”偶然出門做客,只對著鏡子把散在額上的頭毛梳理梳理,媽媽卻硬從盒子里拿出一枝花來?,F(xiàn)在,三姑娘站在壩上,眶子里的眼淚快要迸出來了,媽媽才不作聲。待到點燃了案上的燈,才知道已經(jīng)走進了茅屋,這期間的時刻竟是在夢中過去了。燈光下也立刻照見了三姑娘,拿一束稻草,一菜籃園里割回的白菜,坐下板凳,三棵捆成一把?!皨寢?,這比以前大得多了!兩棵怕就有一斤?!眿寢屇南氲轿堇镞€放著明天早晨要賣的菜呢?終于不出聲的嘆一口氣,伴著三姑娘捆了。三姑娘最后留給我的印象,也就在賣菜這一件事。三姑娘這時已經(jīng)是十二三歲的姑娘,因為是暑天,穿的是竹布單衣,顏色淡得同月色一般。這自然是舊的了,因為我們從沒有看見三姑娘穿過新衣,總之三姑娘是好看罷了。三姑娘在我們的眼睛里同我們的先生一樣熟,所不同的,我們一望見先生就往里跑,望見三姑娘都不知不覺的站在那里笑。三姑娘是這樣淑靜,愈走近我們,我們的熱鬧便愈是消滅下去。一天三姑娘是賣青椒,我們大家商議買四兩來煮魚吃。其中有一位是最會說笑的,向著三姑娘道:“三姑娘,你多稱一兩,回頭我們的飯熟了,你也來吃,好不好呢?”三姑娘笑了:③“吃先生們的一餐飯使不得?難道就要我出東西?”我們大家也都笑了;不提防三姑娘果然從籃子里抓起一把擲在原來稱就了的堆里?!叭媚锸遣怀晕覀兊娘埖?。我們沒有什么謝三姑娘,只望三姑娘將來碰一個好姑爺。”我這樣說。然而三姑娘也就趕緊跑了。從此我沒有見到三姑娘。到今年,我遠道回家過清明,陰霧天氣,走到壩上,遠遠望見竹林,我的記憶又好像一塘春水,被微風吹起波皺了。正在徘徊,從竹林上壩的小徑,走來兩個婦人,一個站住了,前面的一個且走且回應,而我即刻認定了是三姑娘!“我的三姐,就有這樣忙,端午中秋接不來,為得先人來了飯也不吃!”那婦人的話也分明聽到。再沒有別的聲息:三姑娘的鞋踏著沙土。我急于要走過竹林看看,④然而也暫時面對流水,讓三姑娘低頭過去。(選自廢名小說集《竹林的故事》,有刪改)6.下列對文本相關內(nèi)容的理解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本文題目為《竹林的故事》,小說以“竹林”為線索,真實地記錄了三姑娘從童年到成年的幾個生活片段,文章呈現(xiàn)出田園牧歌式的質(zhì)樸氣息。B.文中的三姑娘與《邊城》中的翠翠都是內(nèi)外兼美的鄉(xiāng)村少女,她們秀美樸實、善良乖巧,卻都經(jīng)歷了家庭的不幸,這使文章籠罩著淡淡的哀愁。C.小說兩次寫到雀子,第一次是突出三姑娘母女不受外界熱鬧影響;第二次是通過寫三姑娘母女聽到雀子叫的感受,渲染了她們寂寞的心境。D.小說語言清新自然,如“壩腳下有一簇竹林,竹林里露出一重茅屋,茅屋兩邊都是菜園”,在讀者眼前展現(xiàn)出一幅恬靜雅致的鄉(xiāng)村畫卷。7.對文中畫線句子的分析與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句子①中“我不歡喜玩”并非三姑娘的真實想法,而是她為了在家守護母親的托辭。B.句子②中“要這樣”寫媽媽不希望女兒天天打掃房間,這體現(xiàn)了媽媽對三姑娘的心疼。C.句子③中“難道就要我出東西”,從與“我們”的玩笑話中,可以看出三姑娘勤儉持家。D.句子④蘊含著“我”對三姑娘的愛憐、對過往的懷念、對命運的喟嘆等豐富的情感。8.小說以“我”的視角觀察三姑娘,請分析這樣處理的敘述效果?(4分)9.小說創(chuàng)作理論認為“適度地隱忍和節(jié)制,更能體現(xiàn)美感”,本文是如何體現(xiàn)這一點的?請結(jié)合文本簡要分析。(6分)古代詩文閱讀(39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材料一:文侯謂李克曰:“先生嘗有言曰:‘家貧思良妻,國亂思良相?!袼梅浅蓜t璜,二子何如?”對曰:“卑不謀尊,疏不謀戚。臣在闕門之外,不敢當命?!蔽暮钤唬骸跋壬R事勿讓!”克曰:“君弗察故也。居視其所親,富視其所與,達視其所舉,窮視其所不為,貧視其所不取,五者足以定之矣,何待克哉!”文侯曰:“先生就舍,吾之相定矣。”李克出,見翟璜。翟璜曰:“今者聞君召先生而卜相,果誰為之?”克曰:“魏成?!钡澡奕蛔魃唬骸拔骱邮貐瞧穑妓M也。君內(nèi)以鄴為憂,臣進西門豹。君欲伐中山,臣進樂羊。中山已拔,無使守之,臣進先生。君之子無傅,臣進屈侯鮒。以耳目之所睹記,臣何負于魏成!”李克曰:“子言克于子之君者,豈將比周以求大官哉?君問相于克,克之對如是。所以知君之必相魏成者,魏成食祿千鐘,什九在外,什一在內(nèi);是以東得卜子夏、田子方、段干木。此三人者,君皆師之;子所進五人者,君皆臣之。子惡得與魏成比也!”翟璜逡巡再拜曰:“璜,鄙人也,失對,愿卒為弟子!”(節(jié)選自《資治通鑒·周紀》)材料二:劉氏起于沙陀,以孤族而暴興,承祐①之外,僅一劉崇②父子,舉國之人,知孤雛一禽而其宗熸③矣。親不可恃,天也,則庶幾恃有賢輔以左右之耳。知遠之命相竟求之于軍幕執(zhí)筆之客佐天下賤之惡之狎而

蔑之,倏起旋滅,無為太息者,尤無足怪矣。天之下,民所仰者君也;君之下,民所仰者相也。君非君,則天不能息其亂;相非相,則君不能保其國。開國承家,小人亟用,人之所鄙,天之所棄,不能一朝居矣。親賢之得失,國祚之短長,豈不一如符券與?(節(jié)選自王夫之《讀通鑒論》)[注]①承祐:后漢高祖劉知遠之子。②劉崇:后漢高祖劉知遠之弟(一說從弟)。③熸:覆滅。材料二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每涂對一處給1分,涂黑超過三處不給分。(3分)知遠之命A相B竟求之于軍C幕D執(zhí)筆之客E佐F天下G賤之惡之H狎而蔑之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讓,謙讓,退讓,與《蘇武傳》中“如惠語以讓單于”的“讓”字含義不同。B.卜,占卜,與《衛(wèi)風·氓》中“爾卜爾筮,體無咎言”的“卜”字含義相同。C.師,以……為師,意動用法,與《屈原列傳》中“同死生”的“同”用法相同。D.惡,怎么,如何,與《齊桓晉文之事》中“彼惡知之”的“惡”字含義相同。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李克并未直接回答文侯國相選用魏成還是翟璜的問題,但其對人才考察方式的建議使文侯明確了自己的選擇。B.翟璜向李克自述功績,意在表明自己可勝任國相之職;李克陳述魏成功績,意在表明翟璜不能勝任國相之職。C.王夫之用后漢開國皇帝劉知遠的事例,說明任用小人為相會帶來一系列的惡果,對后世的人才選用有所警示。D.兩則材料均涉及人才選用問題,但側(cè)重點不同。材料一重點闡述何為人才,材料二重點闡述任用人才的重要性。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1)翟璜逡巡再拜曰:“璜,鄙人也,失對,愿卒為弟子!”(2)親賢之得失,國祚之短長,豈不一如符券與?14.結(jié)合材料與歐陽修的《五代史伶官傳序》,簡要概括后唐莊宗、李克與王夫之選人用人的標準。(3分)(二)古詩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這首明詩,完成15~16題。觀書于謙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無一點塵。活水源流隨處滿,東風花柳逐時新。金鞍玉勒尋芳客,未信我廬別有春。15.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首聯(lián)用“故人”來喻“書卷”,喻體精巧。同時“多情”“相親”將書卷人格化,頗有感染力。B.“三千字”使用夸張手法。一眼掃過三千字,讀完后什么也沒留下,告誡我們讀書要細嚼慢咽。C.“活水源流”化用了朱熹的“為有源頭活水來”的詩句,而“隨處滿”又翻出新意,更進一層。D.尾聯(lián)以“尋芳客”與我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并且以此突出了我喜愛讀書、高雅不俗的人生志趣。16.這首詩在讀書方面給了你哪些啟示?請結(jié)合詩句簡要說明。(6分)(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0小題,每小題1分,共10分)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剛?cè)敫呷?,同學們大都能發(fā)奮苦讀,但有些同學卻很難做到有始有終,老師用魏征《諫太宗十思疏》中的句子“,”來告誡。(2)在《答司馬諫議書》中,從“,”兩句可看出王安石對變法招來怨誹是早有預料的。(3)關于荊軻刺秦王,歷來贊語頗多,但也不乏非議,如宋朝的蘇洵在《六國論》中就這樣評論刺秦事件:“,?!保?)關于屈原在《離騷》中常用香花芳草做比喻的原因,司馬遷在《屈原列傳》中用“,”兩句作出了自己的解釋。(5)秦始皇統(tǒng)一天下的歷史事件,在《阿房宮賦》中用“六王畢,四海一”來形容,而在《過秦論》中則表述為“,”。(6)班會課上,為告誡學生不應玩物喪志,而應專心學習,老師引用了《五代史伶官傳序》中“,”這兩句話。(7)在《陳情表》中,李密用“”委婉道出母親改嫁的事實,“”則直接表現(xiàn)了他家境頹落福氣不旺的事實。(8)小明到陶淵明故居參觀,看到簡陋狹小的屋室時,自然想到《歸去來兮辭(并序)》中“,”兩句話,對陶淵明的傲然情懷敬佩不已。(9)《種樹郭橐駝傳》中郭橐駝用“,”兩句來總結(jié)他種樹成功的原因。(10)”,才發(fā)出洪鐘一樣的聲音。三、語言文字運用(1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18~22題。(19分)野外并不是我們想象的“詩與遠方”,而更像是“洪水猛獸”。而野外活動的主要危險之一,也是我們最容易忽略的問題,=1\*GB3①便是“失溫”。

=2\*GB3②那么戶外遭遇失溫有多可怕?它為什么讓人聞之色變?失溫又稱為低體溫癥,是指人體核心溫度降至35℃以下的一種狀態(tài)。這里的核心溫度,指的是心臟、肺部、大腦等維持生命的主要器官和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溫度。核心溫度之所以能保持基本不變,是因為人體內(nèi)有一套體溫調(diào)節(jié)系統(tǒng),皮膚、黏膜等溫度感受器將外界的溫度變化傳達給體溫調(diào)節(jié)中樞,即下丘腦,從而調(diào)節(jié)身體的散熱和產(chǎn)熱過程,以(甲)。人體正常體溫一般在36℃~37℃,當人體熱量補給大于熱量流失時,人體核心溫度降低,從而出現(xiàn)一系列如寒戰(zhàn)、意識障礙、心肺功能衰竭等,甚至最終造成死亡。失溫雖不是一下子就發(fā)生的,但只要稍加注意,就能發(fā)現(xiàn)它來臨的“信號”。一般來說,=3\*GB3③失溫必須滿足三個條件:一是人體長期暴露在極低溫的環(huán)境中,二是人體內(nèi)產(chǎn)熱機制被抑制,三是人體體溫下降加速。三個條件同時滿足,=4\*GB3④人體才會有生命危險。三個條件中,第一個是主要原因,第二、三更多的是一種人體的自我條件反射補救機制。戶外失溫的主要影響因素是運動區(qū)域的溫度、空氣濕度和風力,如果戶外活動時突然遭遇變天,如溫度驟降、濕度增大、風大得讓人站不住腳等,就要提高警惕了。冬季醉酒是失溫死亡常見原因之一,因為醉酒會讓人體錯判外界的環(huán)境溫度變化,同時飲酒更容易帶來周圍血管擴張,讓熱量更不容易保存在身體內(nèi)。必須要說明的是,(乙)。如夏季長跑時大量出汗,會帶走人體熱量,如果沒有及時更換衣物,或遭遇大雨大風天氣,水通過熱傳導會更快將人體溫度散發(fā)出去,導致熱量迅速流失,進而增加失溫的風險。根據(jù)文本內(nèi)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句子=1\*GB3①中的引號和“故鄉(xiāng)人號之‘駝’”的“駝”引號作用相同。B.句子=2\*GB3②中運用設問手法,目的是引發(fā)讀者思考失溫帶來的嚴重后果。C.句子=3\*GB3③中冒號的作用為引出“失溫”必須滿足的三個條件的具體內(nèi)容。D.句子=4\*GB3④中的“才”和詩句“淺草才能沒馬蹄”的“才”意思相同。19.請在文中括號內(nèi)補寫恰當?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nèi)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2個字。(4分)20.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有語病,請進行修改,使語言準確流暢,邏輯嚴密,可少量增刪詞語,不得改變原意。(4分)21.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為什么不能改為“冬季醉酒后失溫死亡也是死亡常見原因之一”,請簡要說明理由。(3分)22.請根據(jù)文中最后一段的內(nèi)容,運用對偶的句式提出兩條防止夏季產(chǎn)生失溫現(xiàn)象的建議,要求不超過20個字。(5分)四、寫作(60分)2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60分)“濾鏡”原本是一種圖像處理技術(shù),可以實現(xiàn)圖像的各種特殊效果,讓圖像達到理想狀態(tài)。現(xiàn)實中,“濾鏡”的運用也越來越普遍,它能夠濾去雜質(zhì)和缺陷,讓我們看見更靚麗的自己和更美好的生活。對于“濾鏡現(xiàn)象”,你有怎樣的體會和思考,請根據(jù)材料寫一篇文章。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學校2024—2025學年度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語文試題答案1.【答案】A。(B項,曲解文意,“才能達到‘似’的程度”錯誤,材料一第二段“先模擬一家,達到“似”的程度,再更換另一家;經(jīng)過多次模擬,掌握多家的路徑,自然能將古人之精華熔于一爐”。C項,曲解文意,材料二“葉燮并不忽略陳熟。但相比而言,他更重視生新”,證明二者在葉燮眼中并不是地位相等,不可一偏的。D項,強加因果。)2.【答案】B。(曲解文意,“姚鼐從模仿“明七子”的詩歌開始”理解錯誤。同時“因而當錢謙益譏諷七子學詩的方式時,他痛詆之”,強加因果。)3.【答案】A。(分析論據(jù)與論點的關系。材料一第二段的觀點是:“學詩的第一階段,是由不似到似”要重視模擬的作用。A項,對應材料一第三段的“只有在堅持不懈地模擬的基礎上,才能脫化;不從模擬入手而急于求脫化,則不可能有所得”,強調(diào)“模擬”的重要性。最適合作為論據(jù)來支撐材料一第二段的觀點。B項,“由化而變”強調(diào)脫化的重要性。C項,強調(diào)詩歌創(chuàng)作中“才力”天賦的重要性。D項,強調(diào)模仿古人不能只求神似,模仿皮毛。)4.【參考答案】①姚鼐“镕鑄唐宋”理論,超越同時期明清詩壇的詩歌創(chuàng)作主張,將宗唐詩風的模擬與宗宋詩風的新變相融合,以取長補短。②提出了從模擬到脫化的具體路徑,以期通過“镕鑄”成就最高的唐宋詩歌,形成清詩的新風貌。(每點2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即可)5.【參考答案】①都認為唐代詩人是詩歌創(chuàng)作的重要模仿對象。②都認為在詩歌創(chuàng)作中,功夫和悟性很重要。③都認為創(chuàng)作詩歌要經(jīng)歷由模仿到脫化的過程。(每點2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即可)【解析】首先,材料一,姚鼐“‘镕鑄唐宋’即以唐宋兩代詩人為模擬對象”。材料二,“因而在中國詩歌史上,葉燮最推崇杜甫、韓愈、蘇軾三人,正是因為他們詩歌創(chuàng)作中的生新”?!都t樓夢》語段中,林黛玉“你若真心要學,我這里有《王摩詰全集》……細心揣摩透熟了,然后再讀一二百首老杜的七言律,次再李青蓮的七言絕句讀一二百首”都是表達認可唐詩的價值。其次,材料一,姚鼐“由似到脫化……需要“天啟”才能實現(xiàn)。功夫是基礎,模擬求似的階段必須‘多讀多為’……熟讀精思到一定的程度,即可頓悟,形成自己的面貌”。材料二,“詩歌在陳熟——生新——陳熟——生新的不斷交替中演變,呈現(xiàn)了對立雙方交替的詩史演進模式”?!都t樓夢》語段中林黛玉說“你又是一個極聰敏伶俐的人……不愁不是詩翁了”都認可功夫和悟性的重要性,都認可作詩由模仿到脫化的過程。6.【答案】A。(“竹林”是文章的背景,不是線索?!罢鎸嵉赜涗洝北硎鲇姓`。)7.【答案】C。(從引文中看不出三姑娘勤儉持家。)8.【參考答案】(1)小說以“我”的見聞串聯(lián)起片段性的故事,呈現(xiàn)出三姑娘人生命運的起伏,使文章內(nèi)容得以推進。(2)“我”是三姑娘生活的見證者和敘述者,從“我”的視角敘述,增強了故事的真實性和代入感。(3)“我”在文中所知有限,以“我”的視角來敘述,可以留下更多回味和思考的空間。(每點2分,答滿兩點給滿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即可)9.【參考答案】(1)在人物描寫上,作者善于節(jié)制人物語言、外貌、心理等方面的刻畫。無論是三姑娘還是老程夫妻都沒有集中地呈現(xiàn),形象特征相對模糊,留下豐富的想象空間。(2)在情節(jié)的設置上,文章避開鮮明的矛盾沖突,不以扣人心弦的情節(jié)取勝。如寫大女兒、二女兒以及老程的離世等內(nèi)容,在平靜的敘述中交代故事,發(fā)人深思。(3)在主旨表現(xiàn)上,文章沒有用過多的直接抒情來表現(xiàn)題旨,而是借助吃飯、打魚、賣菜等生活瑣事寄寓其對生活的思考和對生命的悲憫之心,言近旨遠。(4)在語言表達上,文章的語言簡潔而又含蓄,多有省略,如“用詢問的眼光朝媽媽臉上一瞧”“卻也正在瞧過來”等語句,給讀者留下空白。(每點2分,答滿三點給滿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即可)10.【答案】BFH。【解析】:劉知遠任命宰相,竟是從軍隊幕府中執(zhí)筆的幕僚中挑選,天下人都輕視和厭惡他們,侮辱和蔑視他們。11.【答案】B?!窘馕觥浚翰罚x擇。12.【答案】B?!窘馕觥浚豪羁岁愂鑫撼晒儯m確實表明翟璜功績不如魏成,但這并不是翟璜不能勝任國相之職的原因,翟璜不能勝任國相之職的原因是他不如魏成賢能。13.【答案】(1)翟璜后退幾步,拜了兩拜,說:“翟璜我是一個見識淺陋的人,講話失禮,希望終生當你的弟子!”(采分點:再拜:拜兩拜;鄙:見識淺陋;璜,鄙人也:判斷句;卒:終生,一直)(每點1分,共4分)親族和賢臣的得失,與國家命運的長短,難道不正與符券吻合完全相同嗎?(采分點:親賢:形容詞作名詞,親族和賢臣;國祚:國家命運;豈:難道;一如:完全相同)(每點1分,共4分)14.【答案】①后唐莊宗任人唯親,寵信伶人;②李克強調(diào)不視俸祿為私產(chǎn)的賢明以及在招納人才上的貢獻;③王夫之重視親族的同時,也重視人臣的賢明。(每點1分,共3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即可)15.【答案】B。(“讀完后什么也沒留下,告誡我們讀書要細嚼慢咽”錯誤,頷聯(lián)寫的是詩人自己讀書快,并非勸誡旁人讀書不能一味求快。)16.【答案】①要愛書,以書為友。詩的首聯(lián)將書卷比作多情的老朋友,每日從早到晚和自己形影相隨、愁苦與共,形象地表明詩人讀書不倦、樂在其中。②讀書要專心致志,心無雜念。頷聯(lián)寫詩人讀書的情態(tài),一眼掃過三千字,表現(xiàn)詩人讀書如饑似渴的心情。胸無一點塵,是比喻他胸無雜念。③讀書要不斷汲取,持續(xù)更新。頸聯(lián)這兩句是說,要堅持讀書,不斷獲取新知,就像池塘不斷有活水注入,就像東風催開百花。④讀書意義大,收獲多。尾聯(lián)中的“我廬別有春”表明勤奮攻讀,其樂趣令人心曠神怡。(每點2分,答滿3點給滿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即可)【答案】(1)有善始者實繁,能克終者蓋寡;(2)至于怨誹之多,則固前知其如此也;(3)至丹以荊卿為計,始速禍焉;(4)其志潔,故其稱物芳;(5)吞二周而亡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6)(夫)禍患常積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7)舅奪母志,門衰祚?。唬?)倚南窗以寄傲,審容膝之易安;(9)能順木之天,以致其性焉爾;(10)微風鼓浪,水石相搏。(每小題1分,共10分。)18.【答案】D。(D項詩句中的“才”表示程度低,“春草還沒有長高才剛剛沒過馬蹄”;而語段句子中的“才”表示“只有在某種條件下然后怎樣”,所以兩個“才”字表意不同。)19.【參考答案】①維持人體正常的體溫②夏季(高溫季節(jié))也有可能造成失溫。(每句2分,共4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即可)20.【答案】(1)“當人體熱量補給大于熱量流失時”改為“當人體熱量流失大于熱量補給時”。(不合邏輯)(2)“從而出現(xiàn)一系列如寒戰(zhàn)、意識障礙、心肺功能衰竭等”后加上“癥狀”。(殘缺賓語中心詞)(改對一處給2分,共4分)【參考答案】(1)原文側(cè)重冬季醉酒是“失溫死亡”的原因之一。(2)改寫后側(cè)重冬季醉酒后導致的失溫死亡是“死亡”的原因之一。(3)原文更符合邏輯,與上下文銜接更緊密。(每點1分,共3分)22.【參考答案】例:出汗后更換衣物,風雨中謹防失溫。(采分點:每句提出的建議符合文本內(nèi)容各1分,對偶句式2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