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2T-流浪乞討人員尋親服務規(guī)范_第1頁
DB32T-流浪乞討人員尋親服務規(guī)范_第2頁
DB32T-流浪乞討人員尋親服務規(guī)范_第3頁
DB32T-流浪乞討人員尋親服務規(guī)范_第4頁
DB32T-流浪乞討人員尋親服務規(guī)范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Q/LB.□XXXXX-XXXXDB32/TXXXX—XXXX 前言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標準化工作導則第1部分:標準化文件的結構和起草規(guī)則》的規(guī)定起草。本文件由江蘇省民政廳提出。本文件由江蘇省民政標準化委員會歸口。本文件起草單位:常州市救助管理站、常州市民政局、江蘇省民政廳、常州檢驗檢測標準認證研究院。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周誠、施小平、戴亞君、趙靈、謝磊、黃繼忠、馬苗苗、夏宇峰、陳曉琴、徐逸乾、華亦新、蔡露溱、周影影。流浪乞討人員尋親服務規(guī)范范圍本文件規(guī)定了流浪乞討人員尋親服務的基本要求、尋親方式、服務流程、資料歸檔和評價與改進。本文件適用于救助管理機構開展身份信息不明的流浪乞討人員尋親服務,其他尋親服務可參照執(zhí)行。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內容通過文中的規(guī)范性引用而構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條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該日期對應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GB/T23245流浪乞討人員社會救助基本術語GB/T29354救助管理機構安全術語和定義GB/T23245界定的術語和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

尋親服務familysearchservice為流浪乞討人員通過各種方式確認身份信息以及尋找其親屬的活動。基本要求機構應設置尋親工作場所,張貼專用標志、明示服務流程。應指定專人負責尋親工作,必要時建立相應工作專班,明確人員職責分工。應建立尋親工作制度及工作經費保障機制,宜與公安機關建立尋人尋親合作機制。宜配備必要的設備、信息平臺等,包括但不限于:電腦、相機、高拍儀、打印機、傳真機、固定電話、錄音設備;全國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信息系統(tǒng)、智慧尋親平臺。人員應熟練掌握相關政策法規(guī)、業(yè)務流程和工作標準。有良好的職業(yè)道德和愛心、耐心、責任心,從維護流浪乞討人員的權益出發(fā)提供人性化、親情化服務。服務熱情周到、言語文明禮貌,儀容儀表整潔。安全與應急安全管理及突發(fā)事件處理按GB/T29354的要求執(zhí)行。尋親方式尋親方式包括但不限于:全國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信息系統(tǒng)查詢比對;全國救助尋親網查詢;交流問詢;相關部門協(xié)助核查;“互聯(lián)網+”尋親;智慧尋親平臺數據比對;各類媒體信息發(fā)布;尋人信息收集比對。服務流程問詢登記工作人員應問詢受助人員姓名、年齡、住址、身體狀況等信息并填寫《問詢信息登記表》(見附錄A)。無法查明身份信息、在站救助時間超過10d的滯留受助人員,宜根據實際情況,采取站內照料、站外托養(yǎng)、醫(yī)院治療等一種或多種方式予以妥善照料安置;每月應不少于兩次與滯留受助人員溝通、交流,收集其敘述內容,分析地名、人名、口音等關鍵信息核實并修正《問詢信息登記表》。聾啞、少數民族、心理疾病等交流溝通困難的滯留受助人員,宜聘請手語老師、少數民族語翻譯、心理輔導員等專業(yè)人員,協(xié)助交流問詢,收集并核實人員信息。查詢比對應在救助管理信息系統(tǒng)中錄入未能確認身份信息的受助人員的指紋、照片、體貌特征等信息。應與救助管理信息系統(tǒng)數據進行查詢比對,對比對結果進行核實、確認,如尋親成功按本文件6.6條執(zhí)行。信息發(fā)布應在未能確認身份信息的受助人員入站后24h內通過廣播、電視、報紙、今日頭條、全國救助尋親網站等渠道發(fā)布尋親公告。公告內容應包括但不限于受助人員照片、姓名、年齡、體貌特征、家庭情況、發(fā)現時間、發(fā)現地點、疑似戶籍地等基本信息,并適時更新。協(xié)助核查受助人員不能提供個人身份信息的,應報請公安機關、民政部門等對受助人員身份信息進行協(xié)助核查。應在受助人員入站后7個工作日內報請公安機關采集DNA數據、采用人臉識別系統(tǒng)比對并及時跟進。數據比對對需尋親的受助人員數據進行采集,主要包括以下信息:身體特征:發(fā)型、發(fā)色、身高、體重、體態(tài);發(fā)現情況:發(fā)現日期、發(fā)現地點、發(fā)現時衣著特征、詳細地址;健康狀況:口音、血型、有無肢體殘疾、有無胎記、有無紋身、有無智力殘疾、精神狀態(tài)。形成標準化數據模板并錄入信息平臺,根據平臺權限分別在市內、省內、全國范圍內進行篩選、比對、研判,生成尋親結果。對尋親結果進行分析,統(tǒng)計尋親比對不同方式、不同信息的成功率,收集、整理、反饋尋親成功人員的信息。結果處置尋親成功通過6.1~6.5尋親流程后,應根據受助人員的身份信息線索聯(lián)系疑似戶籍地救助管理機構、戶籍屬地政府、家屬進行身份確認,身份確認成功后,尋親人員將由家屬接領返鄉(xiāng)或由救助管理機構護送接領返鄉(xiāng)并填寫《救助管理站站內服務及離站登記表》(見附錄B)。同時聯(lián)系流出地救助管理機構,并及時撤回尋親公告。屬地救助管理機構應通過電話、實地走訪等方式了解尋親成功受助人員的生活情況。應將家屬明確表示不接收的外地受助人員移交流出地救助管理機構;家屬明確不接收的本地受助人員移交戶籍屬地政府。受助人員明確已無家可歸或因長期流浪被注銷戶籍的,應移交原戶籍所在地的救助管理機構或屬地政府。尋親不成功對超過三個月仍無法查明身份信息的受助人員,應及時向所屬民政部門提出安置申請,由民政部門提出安置方案,報同級人民政府予以落戶安置。應對落戶安置后受助人員繼續(xù)提供尋親服務。特殊情況如受助人員尋親期間有疑似走失、被遺棄、被拐賣情形的,應及時向公安機關報案,將受助人員體貌特征、發(fā)現經過等情況告知公安機關。如求助人員為疑似境外人員的,救助管理機構應及時報請出入境管理部門確認其身份;屬于非法入境、居留的,應交由出入境管理部門依法處置;屬于合法入境、居留的,應及時向當地外辦、港澳辦或臺辦通報,并可受當地外辦、港澳辦或臺辦的委托提供臨時救助服務。資料歸檔建立健全受助人員尋親服務檔案管理制度,建立受助人員尋親檔案,檔案內容包括但不限于尋親服務過程中形成的各種文字、聲像、電子文件等不同形式和載體的記錄。應對檔案實行集中統(tǒng)一管理,受助人員尋親檔案應完整有效。評價與改進服務質量評價應建立服務質量評價改進制度,建立評價組織,每年至少開展一次服務質量評價,評價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政策要求與服務標準;服務和檔案記錄;社會反饋與投訴。應接受上級部門、尋親受助人員家屬或第三方的考核評價。持續(xù)改進應建立投訴反饋機制,對投訴及建議及時回應和反饋。根據服務質量評價情況持續(xù)改進,對于滿意度和投訴以及各類評價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匯總、分析并限期改進。

(資料性)

問詢信息登記表問詢信息登記表詳見表A.1。問詢信息登記表姓名性別受助時間年齡 來站方式救助編號受助地點問詢時間填表人身體狀況救助經過受助人員特征疑似口音疑似住址問詢時間填表人第二次問詢補充信息身體狀況救助經過受助人員特征疑似口音疑似住址問詢時間填表人第三次問詢補充信息身體狀況救助經過受助人員特征疑似口音疑似住址問詢時間填表人

(規(guī)范性)

救助管理站求助登記表救助管理站求助登記表見表B.1。救助管理站站內服務及離站登記表在站情況姓名站內編號救助編號床位號救助內容飲食住宿通訊乘車憑證轉介服務護送返鄉(xiāng)教育培訓尋親服務醫(yī)療救治其他發(fā)放物品情況尋親情況醫(yī)療服務情況專業(yè)救助服務情況站外托養(yǎng)情況備注經辦人離站手續(xù)離站形式自行離站單位親屬村(居)委會接領救助管理機構接領救助管理機構護送終止救助落戶安置擅自離站司法帶離死亡(附證明材料)隨成年人離站其他自行離站目的地車次車票面值總計受助人簽字親屬接領接領人姓名親屬關系證件號聯(lián)系電話詳細住址接領人簽字護送情況護送人接領人目的地終止救助情況原因無正當理由拒不離站或出院拒不提供或拒不如實提供家庭信息違法違紀、擾亂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