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專題七化學反應速率與化學平衡第22講化學反應速率內(nèi)容要求1.知道化學反應速率的表示方法。2.了解測定化學反應速率的簡單方法。3.通過實驗探究,了解溫度、濃度、壓強和催化劑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4.知道化學反應是有歷程的,認識基元反應和活化能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知識點1化學反應速率概念及計算一、化學反應速率二、化學反應速率與化學計量數(shù)的關系對于已知反應:aA(g)+bB(g)cC(g)+dD(g),其化學反應速率可用不同的反應物或生成物來表示,當單位相同時,化學反應速率的數(shù)值之比等于這些物質(zhì)在化學方程式中的化學計量數(shù)之比。即v(A)∶v(B)∶v(C)∶v(D)=a∶b∶c∶d。1.由v=Δc2.對于任何化學反應來說,化學反應速率都只能用單位時間內(nèi)反應物或生成物濃度的變化量來表示。()3.單位時間內(nèi)反應物濃度的變化量表示正反應速率,生成物濃度的變化量表示逆反應速率。()4.化學反應速率為0.8mol·L-1·s-1是指1s時某物質(zhì)的濃度為0.8mol·L-1。()5.對于N2(g)+3H2(g)2NH3(g),v(N2)=1mol·L-1·s-1與v(NH3)=2mol·L-1·s-1表示的反應速率相同。()6.對于反應:4NH3(g)+5O2(g)4NO(g)+6H2O(l),v(NO)與v(O2)的關系為4v(NO)=5v(O2)。()答案:1.×2.×3.×4.×5.√6.×題點一化學反應速率概念及計算1.反應4A(s)+3B(g)2C(g)+D(g),經(jīng)2min,B的濃度減少0.6mol/L。對此反應速率的表示正確的是(B)A.用A表示的反應速率是0.4mol/LB.分別用B、C、D表示的反應速率,單位相同時,其比值是3∶2∶1C.在2min末的反應速率,用B表示是0.3mol/(L·min)D.前2min,v正(B)和v逆(C)表示的反應速率的值都是逐漸減小的解析:A.A是固體,反應過程濃度不變,不作為表示反應速率的物質(zhì),其速率的單位也不對,錯誤;B.單位相同時,反應速率之比等于化學計量數(shù)之比,正確;C.反應速率是指某一時段內(nèi)的平均速率,不是某一時刻的瞬時速率,錯誤;D.反應過程中反應物濃度逐漸減小,所以正反應速率逐漸減小,生成物濃度逐漸增大,所以逆反應速率逐漸增大,錯誤。2.某溫度時,在2L容器中X、Y、Z三種氣體的物質(zhì)的量隨時間變化的曲線如圖所示。由此分析:(1)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2)從反應開始至2min時,Z的反應速率為。
(3)對于上述反應,在不同時間段內(nèi)所測反應速率如下,則表示該化學反應進行最快的是(填字母)。
A.v(X)=0.12mol·L-1·min-1B.v(Y)=0.15mol·L-1·min-1C.v(Z)=0.06mol·L-1·min-1D.v(Z)=0.0015mol·L-1·s-1解析:(1)根據(jù)圖像可知,2min內(nèi)X、Y、Z三種物質(zhì)的濃度變化量分別為Δc(X)=0.2mol2L=0.1mol·L-1,Δc(Y)=1.0mol-0.7mol2L(2)根據(jù)反應速率的概念,可求出從反應開始至2min時,Z的反應速率為Δc(Z)Δt=0.05mol(3)注意換算成用同一物質(zhì)表示且單位相同的再比較。答案:(1)3Y(g)+Z(g)2X(g)(2)0.025mol·L-1·min-1(3)D“三段式”法計算物質(zhì)濃度(1)寫出有關反應的化學方程式。(2)找出各物質(zhì)的起始量、轉(zhuǎn)化量、某時刻量。(3)根據(jù)已知條件列方程式計算。例如:mA(g)+nB(g)pC(g)起始/(mol·L-1) a b c轉(zhuǎn)化/(mol·L-1) x nxm某時刻/(mol·L-1) a-x b-nxm c+題點二化學反應速率的測定3.為比較Fe3+和Cu2+對H2O2分解反應的催化效果,兩名同學分別設計了如圖甲、乙所示的實驗。下列敘述中不正確的是(B)A.圖甲所示實驗可通過觀察產(chǎn)生氣泡的快慢來比較反應速率的大小B.相同環(huán)境下,若圖甲所示實驗中反應速率①>②,則一定說明Fe3+比Cu2+對H2O2分解反應的催化效果好C.用圖乙所示裝置測定反應速率,可測定反應產(chǎn)生的氣體體積及反應時間D.為檢查圖乙所示裝置的氣密性,可關閉A處活塞,將注射器活塞拉出一定距離,一段時間后松開活塞,觀察活塞是否回到原位解析:A.反應速率可以通過觀察產(chǎn)生氣泡的快慢來判斷,正確;B.圖甲所示實驗中沒有控制變量,沒有設計實驗驗證Cl-和SO42-對反應速率的影響,故該實驗不能確定Fe3+和Cu2+對H24.化學反應速率是用來衡量化學反應進行快慢的物理量,某同學利用如圖裝置測定化學反應速率。(1)除如圖裝置所示的實驗用品外,還需要的一件實驗用品是。(2)若在2min時收集到224mL(已折算成標準狀況)氣體,可計算出該2min內(nèi)H+的反應速率,而該測定值比實際值偏小,其原因是。(3)利用該化學反應,試簡述測定反應速率的其他方法:(寫一種)。
解析:(1)測定反應速率時需要測量時間,因此除如圖裝置所示的實驗用品外,還需要的一件實驗用品是秒表。(2)由于SO2會部分溶于水,所以測得的氣體體積偏小。(3)由于反應中還有單質(zhì)S產(chǎn)生,所以利用該化學反應,還可以通過測定一段時間內(nèi)生成硫沉淀的質(zhì)量來測定反應速率。答案:(1)秒表(2)SO2會部分溶于水(3)測定一段時間內(nèi)生成硫沉淀的質(zhì)量(或?qū)崟r測定溶液中氫離子濃度或其他合理答案)知識點2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因素一、內(nèi)因(主要因素)反應物的組成、結(jié)構(gòu)和性質(zhì)。二、外因(其他條件不變,只改變一個條件)三、理論解釋——有效碰撞理論1.基元反應與反應歷程(1)基元反應:大多數(shù)化學反應往往經(jīng)過多個反應步驟實現(xiàn),其中每步反應都稱為基元反應。(2)反應歷程:基元反應反映了化學反應的歷程,反應歷程又稱反應機理。2.活化分子、活化能、有效碰撞(1)活化分子:能夠發(fā)生有效碰撞的分子。(2)活化能:如圖圖中:E1為反應的活化能,使用催化劑時的活化能為E3,E2為活化分子變成生成物分子放出的能量,反應熱為E1-E2。(3)有效碰撞①概念:能夠發(fā)生化學反應的碰撞。②條件:具有足夠的能量;具有合適的取向。3.活化分子、有效碰撞與化學反應速率的關系1.一般情況下,升高溫度時,不論正反應是吸熱還是放熱,正、逆反應的速率都增大。()2.可逆反應達到平衡后,增大反應物的濃度,正反應速率增大,逆反應速率減小。()3.對于C(s)+H2O(g)CO(g)+H2(g),增加C的量,可以增大反應速率。()4.對可逆反應:FeCl3+3KSCNFe(SCN)3+3KCl,增大氯化鉀的濃度,逆反應速率加快。()5.100mL2mol·L-1鹽酸與鋅片反應,加入適量的氯化鈉溶液,反應速率不變。()6.催化劑能降低反應的活化能,但反應的ΔH不發(fā)生變化。()7.增大反應物的濃度、升高溫度、加入催化劑都能夠增大活化分子的百分數(shù)使反應速率增大。()答案:1.√2.×3.×4.×5.×6.√7.×題點一外界條件對反應速率的影響1.在一密閉容器中充入1molH2和1molI2,壓強為p(Pa),并在一定溫度下使其發(fā)生反應:H2(g)+I2(g)2HI(g)ΔH<0。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D)A.保持容器容積不變,向其中加入1molH2(g),反應速率加快B.保持容器容積不變,向其中加入1molHe(g),反應速率不變C.保持容器內(nèi)氣體壓強不變,向其中加入1molHe(g),反應速率減慢D.保持容器內(nèi)氣體壓強不變,向其中加入1molH2(g)和1molI2(g),反應速率加快解析:A.增加反應物,其濃度增大,反應速率加快,正確;B.因為容器容積不變,加入He(g),反應體系中各氣體的濃度不變,故反應速率不變,正確;C.保持壓強不變,加入He(g),容器容積增大,反應體系中各氣體的濃度減小,反應速率減慢,正確;D.保持壓強不變,再次充入1molH2(g)和1molI2(g),則容器容積增大為原來的2倍,反應體系中各氣體的濃度不變,反應速率不變,錯誤。2.高溫高壓液態(tài)水具有接近常溫下弱酸的c(H+)或弱堿的c(OH-),油脂在其中能以較快的反應速率水解。與常溫常壓水相比,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D)A.高溫高壓液態(tài)水中,體系溫度升高,油脂水解反應速率加快B.高溫高壓液態(tài)水中,油脂與水的互溶能力增強,油脂水解反應速率加快C.高溫高壓液態(tài)水中,c(H+)增大,可催化油脂水解,且產(chǎn)生的酸進一步催化水解D.高溫高壓液態(tài)水中的油脂水解,相當于常溫下在體系中加入了相同c(H+)的酸或相同c(OH-)的堿的水解解析:對于任何化學反應,體系溫度升高,均可加快反應速率,A項正確;由于高溫高壓液態(tài)水中,c(H+)和c(OH-)增大,油脂水解向右移動的傾向變大,因而油脂與水的互溶能力增強,反應速率加快,B項正確;油脂在酸性條件下水解,以H+作催化劑,加快水解速率,因而高溫高壓液態(tài)水中,c(H+)增大,可催化油脂水解,且產(chǎn)生的酸進一步催化水解,C項正確;高溫高壓液態(tài)水中的油脂水解,其水環(huán)境仍呈中性,因而不能理解成相當于常溫下在體系中加入了相同c(H+)的酸或相同c(OH-)的堿的水解,而是以體系升溫、增加水和油脂的互溶以及提高水中H+濃度的方式,促進油脂的水解,D項不正確。氣體反應體系中充入氣體(惰性氣體,不參與反應)時對反應速率的影響1.恒溫時V縮小c增大v加快。2.恒溫、恒容時(1)充入反應物c增大v加快。(2)充入惰性氣體總壓增大但分壓不變→c(反應中各物質(zhì))不變v不變。3.恒溫、恒壓時(1)充入與原反應物組成相同氣體→壓強不變→體積增大→反應物濃度不變→反應速率不變。(2)充入惰性氣體V增大,總壓不變(分壓變小)c(反應中各物質(zhì))減小v減慢。題點二活化分子、活化能與反應速率3.已知:2SO2(g)+O2(g)2SO3(g)ΔH=-198kJ·mol-1,在V2O5存在時,該反應的機理為V2O5+SO22VO2+SO3(快)、4VO2+O22V2O5(慢)。下列說法正確的是(C)A.反應速率主要取決于V2O5的質(zhì)量B.VO2是該反應的催化劑C.逆反應的活化能大于198kJ·mol-1D.增大SO2的濃度可顯著提高反應速率解析:V2O5為催化劑,催化劑質(zhì)量不影響反應速率,A錯誤;VO2為中間產(chǎn)物,不是催化劑,B錯誤;題給反應的逆反應為吸熱反應,逆反應的活化能大于198kJ·mol-1,C正確;SO2參與的是快反應,其濃度改變對反應速率影響不大,D錯誤。4.(2020·浙江1月選考)在一定溫度下,某反應達到了化學平衡,其反應過程對應的能量變化如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D)A.Ea為逆反應活化能,E′a為正反應活化能B.該反應為放熱反應,ΔH=E′a-EaC.所有活化分子的平均能量高于或等于所有分子的平均能量D.溫度升高,逆反應速率加快幅度大于正反應速率加快幅度,使平衡向逆反應方向移動解析:A項,由題圖可知,Ea為正反應活化能,E′a為逆反應活化能,錯誤;B項,由題圖可知,反應物的總能量大于生成物的總能量,該反應為放熱反應,反應熱ΔH=Ea-E′a,錯誤;C項,在相同溫度下,分子的能量并不完全相同,有些分子的能量高于分子的平均能量,稱為活化分子,則所有活化分子的平均能量高于所有分子的平均能量,錯誤;D項,題給反應為放熱反應,溫度升高,逆反應速率加快幅度大于正反應速率加快幅度,使平衡向吸熱的逆反應方向移動,正確。當堂檢測1.(2021·浙江6月選考)一定溫度下,在N2O5的四氯化碳溶液(100mL)中發(fā)生分解反應:2N2O54NO2+O2。在不同時刻測量放出的O2體積,換算成N2O5濃度如下表:t/s06001200171022202820xc(N2O5)/(mol·L-1)1.400.960.660.480.350.240.12下列說法正確的是(D)A.600~1200s,生成NO2的平均速率為5.0×10-4mol·L-1·s-1B.反應2220s時,放出的O2體積為11.8L(標準狀況)C.反應達到平衡時,v正(N2O5)=2v逆(NO2)D.推測上表中的x為3930解析:600~1200s,v(N2O5)=0.96mol·L-1L-1·s-1,則v(NO2)=2v(N2O5)=1.0×10-2220s時,參加反應的N2O5的物質(zhì)的量是(1.40mol·L-1-0.35mol·L-1)×0.1L=0.105mol,則生成氧氣的物質(zhì)的量是0.0525mol,其在標準狀況下的體積是0.0525mol×22.4L·mol-1=1.176L,B錯誤;反應達到平衡時,v正(NO2)=v逆(NO2)=2v正(N2O5),C錯誤;根據(jù)題表中數(shù)據(jù)可得,c(N2O5)由0.96mol·L-1反應至其一半0.48mol·L-1耗時1110s,與其濃度由0.48mol·L-1反應至其一半0.24mol·L-1耗時一致,則有c(N2O5)為0.12mol·L-1時,t=2820s+1110s=3930s,D正確。2.(2021·廣東卷)反應X2Z經(jīng)歷兩步:①XY;②Y2Z。反應體系中X、Y、Z的濃度c隨時間t的變化曲線如圖所示。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D)A.a為c(X)隨t的變化曲線B.t1時,c(X)=c(Y)=c(Z)C.t2時,Y的消耗速率大于生成速率D.t3后,c(Z)=2c0-c(Y)解析:由題圖知,曲線a起始濃度最大,在整個反應過程中濃度一直減小,所以a代表c(X)隨t的變化曲線,A說法正確;t1時,三條曲線相交,三種物質(zhì)的濃度相等,B說法正確;結(jié)合題給反應判斷,先增加后減小的是c(Y)隨t的變化曲線,一直增大的是c(Z)隨t的變化曲線,t2時,c(Y)在減小,說明Y的消耗速率大于生成速率,C說法正確;由題圖知,t3后,只有Y和Z,X完全反應,結(jié)合反應①②可得出c(Z)=2c0-2c(Y),D說法錯誤。3.為探究硫酸銅的量對Fe與稀硫酸反應生成氫氣速率的影響,某同學設計了如下一系列實驗。表中所給的混合溶液分別加入5個盛有過量鐵粉的反應瓶中,收集產(chǎn)生的氣體,記錄均獲得相同體積氣體所需的時間。下列說法正確的是(B)實驗編號混合溶液①②③④⑤4mol·L-1H2SO4溶液/mL20V1V2V3V4飽和CuSO4溶液/mL00.52.5V515H2O/mLV6V7V880時間/sT1T2T3T4T5A.V4=20,V8=15B.T5可能大于T4C.CuSO4溶液可以加快反應速率的原因可能是SO4D.加入飽和Na2SO4溶液可以起到與硫酸銅相同的加速作用解析:A.探究硫酸銅的量對氫氣生成速率的影響,則需要硫酸的體積、物質(zhì)的量、混合溶液的體積相同,即V1=V2=V3=V4=20,由⑤可知混合溶液的總體積為20mL+15mL=35mL,V2=20,V8=35-20-2.5=12.5,錯誤;B.因為鐵會先與硫酸銅反應,直至硫酸銅反應完才與硫酸反應生成氫氣,硫酸銅量較多時,反應時間較長,而且生成的銅會附著在鐵片上,阻礙鐵片與硫酸繼續(xù)反應,氫氣生成速率減慢,所以T5可能大于T4,正確;C.CuSO4溶液可以加快反應速率的原因可能是鐵置換出的銅與鐵、硫酸形成原電池,加快反應速率,錯誤;D.加入飽和Na2SO4溶液,鈉比鐵活潑,不能形成原電池,起不到加速作用,錯誤。4.如圖表示某溫度下氣體分子的能量分布圖,縱坐標為1N·ΔNΔE,其中N為分子總數(shù),ΔNΔE表示單位能量間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二零二五年度個人股權質(zhì)押投資合作權益保障協(xié)議
- 2025年度智能音響系統(tǒng)軟件使用許可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綠色有機蔬菜大棚運營與管理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股權質(zhì)押擔保與綠色金融項目合同
- 室外鋪裝施工方案
- 發(fā)酵槽改造施工方案
- 二零二四年度新能源汽車產(chǎn)業(yè)融資服務合同范本3篇
- 人工智能在統(tǒng)計學中的應用-深度研究
- 二零二五年度教育機構(gòu)租賃合同(含教學設備配置)4篇
- 裝修工程施工方案范例
- 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教師領域?qū)W習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專題課
- 2024-2025學年人教版數(shù)學七年級上冊期末復習卷(含答案)
- 2024年決戰(zhàn)行測5000題言語理解與表達(培優(yōu)b卷)
- 四年級數(shù)學上冊人教版24秋《小學學霸單元期末標準卷》考前專項沖刺訓練
- 2025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創(chuàng)議GOLD指南修訂解讀課件
- (完整版)減數(shù)分裂課件
- 銀行辦公大樓物業(yè)服務投標方案投標文件(技術方案)
- 第01講 直線的方程(九大題型)(練習)
- 微粒貸逾期還款協(xié)議書范本
- 人教版七年級上冊數(shù)學全冊課時練習帶答案
- NBT 47013.4-2015 承壓設備無損檢測 第4部分:磁粉檢測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